《时间的脚印》课文

合集下载

第8课 时间的脚印-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读

第8课 时间的脚印-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读

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陶世龙学习目标1.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重点)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难点)文题解读说时间有脚印是拟人,把时间比成脚印是比喻,本文标题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时间,具体化、形象化,更能吸引读者,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

作者简介陶世龙(1929—),生于四川省安岳县。

1949年开始创作科普文章,主要从事自然科学与中国文化融合的研究。

参与主编了《科普创作》《科技写作》《科普创作概论》和《黄河文化》。

部分作品结集为《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写作背景课文主题本文通过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以及认识这一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说明了自然界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改变着,人类社会也一样。

因此我们应该具有探索精神,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读读写写掸dǎn 踪迹zōng 烘烤hōng 腐蚀shí沙砾 lì山麓lù沟壑 hè龟裂jūn 帷幕wéi时间的脚印陶世龙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话开头,一方面把时间拟人化,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生活实际,吸引读者。

】①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②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③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

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④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

《时间的脚印》课文赏析

《时间的脚印》课文赏析

《时间的脚印》课文赏析《时间的脚印》是一篇富有哲理和思考的散文,通过对时间流转的描绘和思考,深入挖掘时间的真谛和价值。

以下是对这篇课文的详细赏析,主要从语言特点、结构分析、主题探讨、写作手法、思想情感、艺术手法和修辞运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语言特点1.语言优美:作者运用优美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时间的流转和痕迹,使读者感受到时间的美丽和神秘。

2.表达含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采用了含蓄的方式,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时间的深刻内涵。

3.词汇丰富: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词汇,使文章表达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二、结构分析1.层次分明: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作者按照时间的流转顺序展开文章,使读者易于理解。

2.逻辑严谨:作者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逻辑严谨,思路清晰,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深刻思考。

三、主题探讨《时间的脚印》主要探讨时间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通过对时间流转的描绘和思考,强调了时间的珍贵和不可逆性,提出了珍惜时间、抓住当下、创造价值的主张。

四、写作手法1.描述与议论相结合:作者在描述时间流转的同时,也展开了对时间的思考和议论,使文章更具深度和思考性。

2.虚实相生:作者在描绘时间的痕迹时,既描绘了实实在在的事物,也描绘了抽象的时间概念,使文章虚实相生,更具艺术感。

五、思想情感1.对时间的敬畏:作者通过对时间流转的描绘和思考,表达了对时间的敬畏之情,认为时间是最珍贵的财富。

2.对生活的热爱:作者认为时间的痕迹留在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要珍惜当下,积极创造美好的生活。

这种思想情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六、艺术手法1.寓言与象征:作者运用寓言和象征手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使抽象的时间概念更加具象化,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时间的真谛。

2.细腻的描绘:作者对时间的流转和大自然的描绘非常细腻,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美丽和神秘。

这种细腻的描绘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感。

七、修辞运用1.排比:作者运用排比修辞手法,通过一系列排比句式来表达对时间的思考和赞美,使文章更具节奏感和气势。

统编(部编)版初2语文8年级下册 第2单元《时间的脚印》课件(共29张PPT)

统编(部编)版初2语文8年级下册 第2单元《时间的脚印》课件(共29张PPT)
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这个独句段总括了上文,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 的历程。
7.谈谈“寻找时间的脚印”有何意义。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 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或: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 下的宝藏。 8.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有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 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 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 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 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 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2.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 的过程吗? 3.分组阅读并讨论第22~29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4.这些“痕迹”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5.本文抓住事物的特征,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阐释事理。请任选一例简要分 析。 6.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 说它们各自承启了哪些内容。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在山东临朐县山旺由硅藻土沉 积而成的其薄如纸的岩层(上图) 中,保存着大量古动物和古植物 化石,左图为玄武蛙的化石,右为 拟银鹊树的叶子的化石。
海枯石烂
时间除了把它的脚印留在明显的地方之外,还把脚印留在 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 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例如,那千万 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 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优秀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优秀课件
“时间漫谈”
“石头的毁灭与新生”
“石头上的故事”
“读懂记录,造福人类”
(6~21)
(22~29)
(30~31)
认真读课文, 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
由人类记录时间踪迹的方式联想到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 进而提出“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疑问, 引人思索和探寻。
(1~5)
第二部分
从“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一规律入手, 详尽说明岩石“烂”与“生成”的变迁, 旨在说明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记录了时间的踪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引用高士其的话把时间拟人化, 一方面与主题照应, 另一方面, 通过引用, 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 更切合读者实际生活, 吸引读者。文题“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从岩石上, 可以看到时间的长短”的意思。
自由读1-5自然段,说一说: 1.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钟表和日历
2.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铜壶滴漏
3.本文中提到的岩石有什么作用?
它是大自然用来记录时间的。
铜壶滴漏
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 时间过去了, 这个壶里的水空了, 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时间是看不见的, 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共20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共20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感谢
单句成段的作用
1.显示文脉:层次结构(主题线索、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等); 2.突出强调:视觉上的醒目,提示重点内容,表明观点态度; 3.调整节奏:短句简捷、明快、有力,既便于抒发情感,又能 够在长篇大论中调整总体的阅读节奏。



1.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话有什么作用?
究 1.把时间拟人化,与主题“时间的脚印”相照应;
的,为下文岩石可以记录时间提供了有力的辅证;
2.“铜壶滴漏”和岩石对时间的记录本质都是一种
“此消彼长”的方式,这是一种类比。



3.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1.总结全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
既可以增长知识,又可以帮助找寻地下宝库;
2.启发读者的探索意识。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以及认识这一奇异 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说明了自然界的一切都在随着时间的 流逝而改变,人类社会也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具有科学精神和 探索意识,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读懂大自然的奥秘。
时间是什么?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时间无处不在, 和每个人的生活、生命息息相关,但它并不像空 间那样具体得可以看见,可以触摸。我们只能通 过事物的变化、变迁,来间接感受时间的存在。
人的一生
我们日常生活可以通过 什么来感受时间?
8.时间的脚印
—— 陶世龙
烘( hōng)烤 砂砾( lì) 山麓( lù) 鹅卵(luǎn)石 帷(wéi)幕
腐(fǔ)蚀(shí) 掸( dǎn) 沟壑(hè) 琥(hǔ)珀(pò) 楔( xiē)形

刨( bào)刮 浑( hún)浊
字 词沉Βιβλιοθήκη ( diàn)龟( jūn)裂

统编(部编)版初2语文8年级下册 第2单元《时间的脚印》课件(共16张ppt)

统编(部编)版初2语文8年级下册 第2单元《时间的脚印》课件(共16张ppt)

预习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读一读
dǎn

fǔ shí
腐蚀
jūn
龟裂
zōng
踪迹

沙砾
wéi
帷幕
zhì
装置
hōng
烘烤

山麓

沟壑
làn
海枯石烂
预习检查 多音字
pō 湖泊 泊
bó 停泊
jūn 龟裂 龟 guī 乌龟
qiū 龟兹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踪迹】 行动所留的痕迹。
【山麓】 山脚。
【海枯石烂】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胶结】 糨糊、胶等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龟裂】 【帷幕】 【腐蚀】
裂开许多缝子。 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消损破坏,如铁生锈,
氢氧化钠破坏肌肉和植物纤维。
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用一句话承上启下的段落,体会其作用;
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将文章划分为三大部分。
提示:读第8—18自然段。
山崖裂缝—— 崩落 (碎石,沙砾,泥土)— 旅行----- 沉积—— (重压和胶结)——新的岩石。
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来说明说明岩石被破坏而逐渐成为泥沙的过程呢?
人、阳光、霜 雪、风雨、水 流、空气等
岩石
分裂、破碎
沙砾、土石
湖泊、海洋
作者用大量文字说明岩石被破坏而逐渐成为泥沙的过程,是为下文说明岩石的生成打础、 做铺垫的,没有“老”的岩石不断地被破坏,就没有“新”的岩石不断地生成,这是 物质运动规律的体现。因此,这些内容使人们对说明对象的了解更具体、更全面。
5、7、18、22、24、27

八下课文时间的脚印原文

八下课文时间的脚印原文

八下课文时间的脚印原文引言时间是如此神奇,它如同一只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的脚印,悄悄地行走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无法触摸到它,却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时间的脚印如同一条无形的线,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在一起。

本文将探讨时间的脚印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时间的流逝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存在时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用时间来衡量日子的长短,分秒的流逝几乎无法察觉。

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时间的流逝都时刻在提醒着我们要合理安排每一刻。

时间的无常时间如同沙漏,不可逆转地向前流淌。

一旦时间过去,就无法回到过去重新来过。

时间的流逝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的每一刻,不要抱怨时间过得太快或太慢,而是要善于抓住时间的脚步,充分利用它。

时间的重要意义时间是金钱我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体现了时间的宝贵。

在现代社会,时间就是资源,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合理利用时间来创造价值。

时间的脚印将我们的一生串联起来,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时间是成长的催化剂时间对于成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是时间的脚印,让我们从一个无知无畏的孩童变成了成熟的人。

时间的流逝让我们学会了思考、总结和成长,它是我们一生中最好的老师。

时间是生活的记录者时间的脚印见证生活的点滴。

时间随笔记录着我们的成长、梦想和回忆,它给予我们深思和感悟。

通过记录时间,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法设定目标和计划合理利用时间的第一步是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有明确的规划,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计划来达成这些目标。

只有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时间才能成为我们有力的助手。

避免拖延和浪费拖延和浪费时间是我们效率低下的罪魁祸首。

我们应该时刻警惕拖延的陷阱,学会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被琐事、娱乐或社交网络浪费太多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做到事半功倍。

细分任务和制定优先级在面对繁杂的任务时,我们常常不知从何下手。

这时,我们可以将大任务细分为小任务,逐步解决。

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

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

时间的脚印嘿,大伙儿,今儿咱们来聊聊那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跟咱们生活绑一块儿的东西——时间。

你瞅瞅,时间这家伙,它不留情面,也不跟你商量,就这么悄咪咪地走着,留下了它那一串串独特的脚印,让人感慨万千啊。

一说到时间的脚印,咱们首先得从日出日落说起。

每天早晨,当第一缕阳光偷偷溜进窗户,轻轻拍打着你的脸蛋,告诉你新的一天又开始了,那就是时间最温柔的脚印。

它像是个慈祥的老爷爷,用那金色的画笔,在天边绘出一幅幅绚烂的画卷,告诉你:“嘿,小子,别赖床了,起来迎接新的一天吧!”而到了晚上,夕阳西下,天边被染成了橘红色,时间又化身为那位沉默的诗人,用它那无尽的语言,诉说着一天的结束和未来的期待。

这时候,你是不是也会站在窗前,望着那渐渐消失的光芒,心里头五味杂陈呢?再来说说那些日常的琐碎吧。

你看,时间悄悄地在你的茶杯里留下了它的脚印。

从热气腾腾到慢慢变凉,从浓郁到寡淡,这不仅仅是茶的变化,更是时间的流逝啊。

还有那些堆积在书桌上的文件、日历上一天天被划掉的日期、手机里不断更新的日期提示……这些都是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留下的痕迹,它们无声地诉说着:“嘿,你瞧,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不过,时间可不光是个无情的记录者,它还是个神奇的雕刻师呢。

咱们常说“岁月如刀”,这话真是一点没错。

想想看,小时候的你,是不是满脸稚气,眼睛里闪烁着对世界的好奇和渴望?而现在呢,或许你已经长成了大人模样,脸上多了几分沉稳和从容。

这中间的变化,可不就是时间这位雕刻师在咱们身上留下的杰作吗?它用那无形的刻刀,一点点地雕琢着我们的模样,让我们的生命之树更加枝繁叶茂。

当然啦,时间的脚印也不全是那么沉重的。

有时候,它也会化作一缕轻风,吹过我们的心田,带来无尽的温暖和欢乐。

比如说,当你和老朋友久别重逢时,那种熟悉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昨天;当你和家人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周末时,那种幸福的感觉让你觉得时间仿佛静止了……这些都是时间留给我们的美好回忆啊!它们像是一串串璀璨的珍珠,串联起我们生命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八下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精品课件

八下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精品课件
时间是什么?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 个人密切相关,但它看不到、触不着。
记录时间 的工具
还有什么可以记录时间的更替?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陶世龙(1929—),四川安岳县 人,我国著名科普作家。
代表作品有《打开地下宝库 的钥匙》《揭开大地的秘密》 《地球的画像》《火山和地震》 《多变的地球》等科普读物。
阅读22-29自然段,思考: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 迹的?
可从岩石结构、石头颜色、生物化石等方面去考虑。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
细细品味最后一段,说一说: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 重大意义?
不仅可以增加知 识,而且可以探寻地 下“宝藏”,更有无 穷的大自然奥妙存在。
新岩石
• 岩石有着怎样的运动规律?
被破坏 被搬运、被堆积 重新生成岩石
阅读第19-21自然段,思考:人们是怎样根据岩石来 判断时间的?
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运动等方面思考。 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 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 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 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人的修辞手法,写 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 增强了事物的主动性和被 动性,生动有趣,体现了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 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 遥远的地方。
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明晰心中的脚印
本文以充满智慧的笔触,娓娓而 谈岩石能够记录时间的脚印的原因, 记录的内容和人类读懂大自然这种 记录的重大意义,以丰富的实例和 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起人们探索 自然奥秘的兴趣。
dǎn 掸
hè 沟壑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8 《时间的脚印》 课件(共23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8 《时间的脚印》 课件(共23张PPT)
列数字。用概数准确地说明了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需要的时间,使读者对岩石的形成速度有个大致的 概念。
“攻击”是进攻的意思,它使阳光、霜雪、风雨 等有了行为意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时刻受到破 坏,语言极富表现力。
说明方法巩固
1.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慢地移
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 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冰河 对岩石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4.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 的 ?提示一:读第27—29自然段。
提示二: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高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5.人类了解岩石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提示:读第30—31自然段。
增加知识 找寻宝藏
文章共31个自然段 独句段:1、5、7、11、13、18、22、24、27
过渡段及其作用
1.第5段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把时间的概念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引到自然界,引出 文章要说明的对象: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
2.第7段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引起下文,说明岩石“毁灭”的历程。
3.第18段 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 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大自然是如何记录时间的? 人类是如何记录时间的?
学习目标
1. 积累生字词语及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 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3. 掌握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 ),生于四 川省安岳县。1949年开始创作科 普文章,主要从事自然科学与中 国文化融合的研究。部分作品结 集为《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 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 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时间的脚印》是⼀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的是说明认识岩⽯这⼀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然奥秘的热情。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原⽂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的旅⾏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过历史的每⼀个时代。

——⾼⼠其《时间伯伯》 时间⼀年⼀年地过去。

时间是没有脚的,⽽⼈们却想出了许多法⼦记录下它的踪迹,⽤钟表、⽤⽇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或者在⼈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 然⽽,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

在⼤⾃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野⾥的岩⽯,就是其中重要的⼀种。

每⼀厘⽶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种古⽼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从⼀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的⽔空了,那个壶⾥的⽔却⼜多了起来。

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岩⽯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在死亡,那⾥在⽣长;这⾥在建设,那⾥在破坏。

就在我们读这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的岩⽯在被破坏,同时它们⼜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成岩⽯的过程。

真的有“海姑⽯烂”的时候。

到过⼭⾥的⼈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往往堆积着⼀⼤摊碎⽯块。

碎⽯是从哪⾥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不要认为岩⽯是坚固不坏的,它⽆时⽆刻不经受着从各⽅⾯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打着它……空⽓和⽔中的酸类,腐蚀了岩⽯中的⼀部分物质。

⽔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

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地转动,岩⽯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头。

第08课 《时间的脚印》-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08课 《时间的脚印》-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寒武纪:离现在大约六亿多年前到五亿多年前。这一时期,最繁荣的生物是节肢动物三叶虫。寒武纪是最早的地质时代,没有真正的陆生生物。
石炭纪
离现在大约三亿到两亿多年前,是古生代的第五个纪,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沼泽遍布。大陆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森林,给煤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纪
分组讨论: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时间的脚印》一书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文章,如《名山不在高》《雨花石的来历》《济南为什么泉水多》等。本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
思考些列问题:
1、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手表和日历2、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铜壶滴漏3、大自然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大自然用岩石记录时间。4、除了岩石、还有哪些可以记录大自然的时间? 各种生物化石、各种矿产资源。
把时间拟人化,一方面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实际生活,吸引读者。文题“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从岩石上,可以看到时间的长短”的意思。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4自然段) 讲述了生活和大自然中保留着许多时间的记录。第二部分(5--29自然段) 讲解了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第三部分(30—31) 总结课文: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象”和“犀牛”化石
6亿多年前到5பைடு நூலகம்多年前的寒武纪
树木高大
长着长长的毛
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
石炭纪
“第四纪”冰河时期
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
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潮而湿的
气候很冷
岩石
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奇形怪状的石头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共15张ppt)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共15张ppt)
示例:(1)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 遥远的地方。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石块和轻小的沙砾人格化,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笨重的石块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走到很 远的地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自主学习
(2)狂风来了,洪水来了,冰河爬来了……
排比句,生动的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自然力的 气势。“冲来了”“爬来了”也是一种拟人化的描述,增强了“洪 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可挡的威力。 (3)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向书页一样平卧着。
当堂检测
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岩石的运动规律是:被破坏——重新生成岩石——被堆积、被搬运。 B.“时间的脚印”,其实就是地球变迁留下的印记,是地质学和古生物 学研究的对象。 C.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 的踪迹;二是岩石保存了许多历史痕迹。 D.了解“时间的脚印”,不仅增进我们对自然的了解,还有助于我们去 寻找地下的宝藏,为人类造福。 答案:A 解析:被破坏——被堆积、被搬运——重新生成岩石
自主学习
1.标题“时间的脚印”是什么意思?
“时间的脚印”是指从岩石上, 我们可以看到时间在这块岩石上留 下的印迹,即岩石产生时间的长短、 在这块岩石产生到现在这个过程中 所发生过的事情。
自主学习
2.课文是按照哪种说明顺序进行说明的? 引出话题(岩石是可以记录时间的)
具体说明(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
当堂检测
3.鉴赏说明文的语言: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
的攻击。
将“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以及风雨等对岩石的破坏说 成是攻击,仿佛是有意识的行为,这样就强化了他们与岩石的敌对 性,形象的说明了岩石“无时无刻不经受着磨难”。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

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

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真的有“海姑石烂”的时候。

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

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

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

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创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八年级语文时间的脚印

八年级语文时间的脚印
太阳一竿子多高了,爸爸回家吃过早饭,又去生产队干活了。
在半上午的时候,街上传来叫街瞎子的歌声:“上不去的高家庄,下不去的井家庄,扯不断的司家庄,一刀切的齐家庄,火棒头子祝家庄,萝莉啰嗦徐家庄,布袋头子庄家庄,受人欺的孙家庄,鳖 吃秤砣铁家庄,五角无棱袁家庄,四面围墙方家庄,老鼠笼子关家庄,面条拉得常家庄,河水移动刘家庄,老虎头上王家庄……”
妈妈跪在鏊子一边的麻袋上摊着煎饼,那是因为她没有双脚蹲不住。妈妈说:“把火烧均匀了,才能摊出好的煎饼,记住烧锅烧底,烧鏊子烧腿。”我把正在燃烧的草用烧火棍拨弄到鏊子的前两个 腿的内侧。假日国际
三岁的弟弟刚醒,迷糊着走进厨房,打着呵欠。妈妈怕弟弟乱跑,便说:“狗娃,你在一边等着吧,妈妈一会儿给你摊个麦子面的煎饼。”很多时候,弟弟都乖乖地在旁边等着……
妈妈折叠了两个煎饼,摞起来递给我说:“狗蛋,把煎饼给叫街的瞎子送去。”
我像往常一样,拿着煎饼来到大街上,只见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瞎子男人,用手里的竹竿探着路慢慢向这边像 别的瞎子那样龌龊和邋遢,看上去身体比我爹还强壮一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的脚印
(1)时间伯伯,——陶世龙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
(2)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3)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
(4)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

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5)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

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6)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7)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8)真的有“海姑石烂”的时候。

(9)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

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10)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11)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

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12)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13)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

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创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14)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15)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

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16)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17)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

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

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

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

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积下来的结果。

(18)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

堆得厚了,对下层泥沙的压力也逐渐加重,泥沙中的水分被压出了许多,颗粒与颗粒之间压得很紧,甚至可以有分子间的引力。

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结得更紧密了。

(19)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20)根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
在最下面。

因为水面是平的,如果湖底也是水平的话,那么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沉淀物就也是水平地分布着的。

(21)当然,如果海洋或湖泊的底是倾斜的话,那么沉淀物堆积的面也就随着倾斜。

在湖边、海边形成的岩石就常常是这样的。

(22)岩石生成以后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样子。

由于地壳的运动,原来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了,但是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还不致打乱,根据这些我们仍然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23)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24)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做“砾岩”。

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

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25)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26)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

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

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27)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

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

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28)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29)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

它告诉我们,在离开现在大约六亿多年前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做“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

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做“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

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30)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

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31)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

实际上,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

(32)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难些。

但是,不管多么困难,我们总有办法来读懂它。

而在读懂以后,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

例如,“寒武纪”以前形成的古老陆块内藏有许多铁矿;“石炭纪”时期又造成了许多煤矿。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