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布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核心提示:1 总则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1 总则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国家标准_绿色建筑评价标准_GB_T50378_2014解读

国家标准_绿色建筑评价标准_GB_T50378_2014解读

12
标准篇
阶段评价的可行性,以及对于我国推广绿色建筑的积极作用。因 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在评价阶段上也作 了划分,便于更好地与相关管理文件配合使用。
具体方法上,根据此前公开征求意见的结果,有66.3%的反 馈意见同意将“施工管理”、“运营管理”两章的内容仅在运行 阶段评价。基于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将 设计评价内容定为“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 质量”5章,运行评价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运营管 理”2章。
具体指标(评价条文)方面,根据前期各方面的调研成果,以 及征求意见和项目试评两方面工作所反馈的情况,以标准修订前后 达到各评价等级的难易程度略有提高和尽量使各星级绿色建筑标识 项目数量呈金字塔形分布为出发点,通过补充细化、删减简化、修 改内容或指标值、新增、取消、拆分、合并、调整章节位置或指标 属性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汇总于表1)。
审查会后,修订组逐条研究确定了对于标准审查专家提出意 见的处理,并结合随后开展的第二轮项目试评工作中反映出来的 问题,最终确定了标准报批稿,于2013年7月上报住房和城乡建 设部。此后,历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标准定额研究所、标准定额司的审查和完善,于2014年 4日15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燕 程志军 叶凌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的修订工作,重点介绍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的主要技术内容,适用建筑类型、评价阶段划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定级方法、加分项评价、

GB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3页精选文档

GB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3页精选文档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GB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2006-03-07 发布 2006-06-01 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设 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78-2019,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6年3月7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联合发布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一章绿色建筑评价概述 (3)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 (3)1.1.1 绿色建筑的定义 (3)1.1.2 绿色建筑的意义 (3)1.1.3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3)1.1.4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4)第二章建筑设计评价 (4)1.1.5 设计理念 (4)1.1.6 设计目标 (4)1.1.7 建筑形态与布局 (5)1.1.8 围护结构设计 (5)1.1.9 可再生能源利用 (5)1.1.10 室外环境设计 (5)1.1.11 室内环境设计 (5)1.1.12 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 (5)第三章结构与材料评价 (6)1.1.13 结构安全性评价 (6)1.1.14 结构耐久性评价 (6)1.1.15 绿色建材选用原则 (6)1.1.16 绿色建材评价标准 (7)1.1.17 材料循环利用原则 (7)1.1.18 材料循环利用措施 (7)第四章节能评价 (7)1.1.19 概述 (8)1.1.20 能源利用效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8)1.1.21 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 (8)1.1.22 概述 (8)1.1.23 建筑节能设计原则 (8)1.1.24 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8)1.1.25 建筑节能实施策略 (9)1.1.26 概述 (9)1.1.27 节能效果监测 (9)1.1.28 节能效果评价 (9)第五章节水评价 (9)1.1.29 设计原则 (9)1.1.30 设计内容 (10)1.1.31 雨水收集 (10)1.1.32 雨水利用 (10)1.1.33 评价方法 (10)1.1.34 评价标准 (10)第六章环境保护评价 (11)1.1.36 评价原则 (11)1.1.37 评价内容 (11)1.1.38 评价方法 (11)1.1.39 评价标准 (11)1.1.40 评价目的 (11)1.1.41 评价原则 (11)1.1.42 评价内容 (12)1.1.43 评价方法 (12)1.1.44 评价标准 (12)1.1.45 评价目的 (12)1.1.46 评价原则 (12)1.1.47 评价内容 (12)1.1.48 评价方法 (12)1.1.49 评价标准 (13)第七章室内环境评价 (13)1.1.50 评价目标 (13)1.1.51 评价方法 (13)1.1.52 评价指标 (13)1.1.53 评价要求 (13)1.1.54 光环境评价 (14)1.1.55 声环境评价 (14)1.1.56 评价目标 (14)1.1.57 评价方法 (15)1.1.58 评价指标 (15)1.1.59 评价要求 (15)第八章绿色建筑运营管理评价 (15)1.1.60 制度概述 (15)1.1.61 制度内容 (15)1.1.62 技术概述 (16)1.1.63 技术内容 (16)1.1.64 经济效益 (16)1.1.65 社会效益 (16)1.1.66 环境效益 (16)第九章社会效益评价 (16)1.1.67 社区参与 (17)1.1.68 共建机制 (17)1.1.69 绿色建筑教育 (17)1.1.70 绿色建筑宣传 (17)1.1.71 社会影响力 (17)1.1.72 贡献 (18)第十章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实施 (18)1.1.73 评价体系框架 (18)1.1.74 评价指标体系 (18)1.1.76 评价工具 (19)1.1.77 政策体系 (19)1.1.78 法规体系 (19),第一章绿色建筑评价概述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1.1.1 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室内环境质量、人性化设计等多方面因素,实现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建筑。

修订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布,2019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修订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布,2019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建筑技术开发Buil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道路桥梁Roads and Bridges第46卷第9期2019年5月行,任何状态下T结构两端都应该保持受力基本一致,不平衡力矩应严格控制在设计范围内(图3)。

图3挂篮施工工艺1.5模板安装的施工工艺模板的安装时跨河连续梁施工过程中相对标准化的一项环节,其通常具有一套相对完善的安装体系,因此施工过程具有工序参照,但在具体施工工艺上仍需要施工人员注意加强。

(1)在外模板安装时,由于钢模体积较大,在安装时要充分考虑受力因素,做好相关的加固措施。

(2)钢模版体积大,厚度大,因此在安装内模时相对困难;对此,施工人员可适用吊车进行侧模的吊装安装,确保安装效率与质量。

(3)在模板钻孔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反复确认底部模板与侧模板之间螺栓的连接有效性,以维持整体桥梁结构的稳定水平。

1.6钢筋安装的施工工艺钢筋安装时连续梁施工过程中的核心工序,通常使用整体绑扎钢筋的模式。

(1)施工人员应对底板钢筋进行绑扎,在此基础上安装预应力波纹管。

(2)严格根据有关施工规范,继续绑扎包括腹板钢筋、腹板纵向波纹管、腹板竖向预应力筋预埋管、预埋件、顶板钢筋在内的部件,遵循从下至上、方便为先的施工顺序开展施工。

(3)钢筋的安装应与模板的安装相配合,尤其在内模板吊装过程中,更应注意2道工序之间的配合度,避免冲突。

1.7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混凝土作为跨河连续梁施工的重要内容,对于连续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确保混凝土本身质量基础上,对于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更高。

作为连续梁施工的主要材料之一,施工人员首先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应注意遵循混凝土拌合站的场地要求进行集中拌和;在完成混凝土搅拌后,确保输送泵的有效性,并进行混凝土的垂直运输,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则进行水平运输。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尤其应注意对混凝土入模时间的控制,确保模板的质量与稳固性,以确保混凝土浇筑后能达到设计强度标准。

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GB/T 50378-201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408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4月15日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标准编制组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实施情况和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外标准,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1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2.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3.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说明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说明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说明1总则1.0.1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年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资源消耗总量逐年迅速增长。

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发展绿色建筑应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1.0.2不同类型的建筑因使用功能的不同,其消耗资源和影响环境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本标准考虑到我国目前建设市场的情况,侧重评价总量大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消耗能源资源较多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旅馆建筑。

其他建筑的评价可参考本标准。

1.0.3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运营及最终的拆除,形成一个全寿命周期。

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而且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营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的活动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

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同时满足建筑功能。

这几者有时是彼此矛盾的,如为片面追求小区景观而过多地用水,为达到节能单项指标而过多地消耗材料,这些都是不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的;而降低建筑的功能要求、降低适用性,虽然消耗资源少,也不是绿色建筑所提倡的。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五者之间的矛盾必须放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统筹考虑与正确处理,同时还应重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绿色建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

l·0·4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与社会习俗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评价绿色建筑时,应注重地域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

1.0.5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是参与绿色建筑评价的前提条件。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 深圳市科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恒大集团 江苏省绿色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刘加平 王建国 俞滨洋 毛志兵 娄宇 沈迪 李迅 杨仕超 李百 战 赵锂 陈琪
1总则 1.0.1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 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 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9 年 3 月 13 日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9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 订工作的函》(建标标函[2018]164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 验,参考有关国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绿色建筑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对象应落实并深化上位法定规 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要求;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建筑所属工程项 目的总体进行评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局部修订的公告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局部修订的公告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
准》局部修订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24.06.19
•【文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24年第97号
•【施行日期】2024.10.01
•【效力等级】部门工作文件
•【时效性】尚未生效
•【主题分类】标准定额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2024年第97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局部修订的公告现批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24年10月1日起实施。

局部修订的条文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公开,并在《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登。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24年6月19日附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般项
6)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处理 及利用方案。
优选项
12 12) 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 25 40 4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25 25%。
4 (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控制项 1)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 18580 GB 18588 18580~GB 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 6566 6566的要求。 2)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一般项 500km 3)施工现场500km 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 60 筑材料总重量的60 60%以上。 4)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5)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 钢。
9)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 GBJ 118中的一级要求。 10 10)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合理,减少相郐空间的噪 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75 11 11)办公、宾馆类建筑75 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 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T 50033 GB GB/T 50033的要 求。 12 12)建筑人口和主要活动空间设有无障碍设施。
5)宾馆和办公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 GBJ 118中室内允许噪 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 声标准中的二级要求;商场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 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 GB 9670 9670的相关要求。 6)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 (( GB 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50034中的有关要求。 一般项 7)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 8)室内采用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 末端。

绿色建筑节能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节能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节能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 介绍自 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中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中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中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中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布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布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布BUILDING ENERGY SAVING 建筑节能31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19.05(4)采用湿热耦合逐时算法时,对外保温系统中实际运行的附加条件可进行多种设置进行对比分析,如外保温裂缝的渗水及渗入的水分量的选择;外保温表层吸附水分的量;带空腔的外挂围护系统中空气的流量、流速及气、液相水分的进出等。

4.2 计算结果判定的建议在进行计算后,需要对计算的结果进行评价。

计算内部冷凝或采用湿热耦合计算后,评价的方法目前没有统一的要求,一般采用经验值进行评判。

基于前面的论述,作如下分析:(1)由于岩棉外保温系统的特性[6],目前现行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算法可能导致实际工程中的构造不能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

岩棉外保温系统在严寒地区应用时,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的计算几乎不能通过,而这些地区的工程应用相对于夏热冬冷或夏热冬暖地区而言,由于受到雨水的影响较少,系统实际偏于稳定。

(2)采用稳态方法计算时,对界面进行评价,如采用国际标准DS/EN ISO 13788—2012中改进的Glaser法计算围护结构内部材料层全年的冷凝量与蒸发后的含湿量进行评价,可采用材料遇水的单位面积量进行评价;或材料遇水后,材料性能能维持稳定的时间。

(3)采用湿热耦合逐时方法计算时,可对系统、各层材料的含湿量进行评价。

考虑软件计算的精度更高,可采用材料遇水的单位面积量进行评价;或材料遇水后,材料性能能维持稳定的时间进行评价;以及材料、系统整体含湿量是否能维持平衡或下降后趋于稳定进行评价。

防护层的湿平衡可采用吸水量、吸水率和水蒸气渗透阻进行控制,每种指标可结合气候区和降水量的不同进行分级要求。

参考文献:[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2]Hygro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components and building elements-internal surface temperature to avoid critical surface humidity and interstitial condensation.Calculation methods:ISO13788:2012[S].2012.[3]鲍宇清,杨洪昌,周宁.近零能耗建筑用岩棉外保温系统的研究[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8(06):37-40.[4]А.У.弗兰裘克著.房屋围护部分受潮理论与计算[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4.[5]徐洪涛.岩棉外墙外保温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6]Wacker Academy.岩棉板外墙外保温系统耐候性能研究[R].北京:W ACKER ACADEMY,2013.建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78-2019,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房地产-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房地产-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室内环境质量:
➢ 声环境控制 ■ 噪声等级 • 根据不同建筑形态,控制噪声要求 • 建筑围护结构隔声性能,包括门、窗、玻璃等 ■ 噪声控制 • 降低声源噪声,包括设备选用及减振措施 • 控制噪声传播途径
- 远离噪声源 - 利用绿化带、地形及屏障等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室内环境质量: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1年10月
中国绿色建筑Biblioteka 价标准绿色建筑定义:GB/T50378-2006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地 节能 节水 节材 ■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示:
➢ “设计标示” - 仅设计阶段 ➢ “评价标示” - 包括设计、施工及运营阶段(通过工程验收,并使 用一年以上)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室内环境质量:
➢ 热环境控制 ➢热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平均辐射温度 ■ 控制建筑物内外表面结露、发霉现象 • 合理的保温隔热措施 • 减少窗/窗框的热桥部位传热损失 • 合理的室内环境温度 • 利用特殊的吸湿性强、表面不透水的材料 ■ 自然通风 • 平面布局及朝向有利于夏季和过渡季节自然通风 • 注意建筑间距及布置方式、高度等影响 • 诱导气流方式,如导风墙、拔风井等
➢ 空气环境质量控制 ■ 空气环境质量 • 室内新风量 • 空气污染物浓度,如甲醛、苯、氨、氡及TVOC等 ■ 控制措施 • 空气质量监控系统,CO2控制新风量需求 • 空气检测报告 • 建筑装修材料控制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运营管理:
■ 最终实现绿色建筑的过程
主要方针:“四节一环保” 节能/节水/节地/节材 + 环境保护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EvaI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E2005]63号(关于请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的函)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本标准是为贯彻落实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总结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并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有为韩继红曾捷杨建荣方天培汪维王静霞秦佑国毛志兵马眷荣陈立叶青徐文龙林海燕郎四维程志军安宇张蓓红范宏武王玮华林波荣赵平于震平郭兴芳涂英时刘景立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3.1基本要求 (3)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4住宅建筑 (5)4.1节地与室外环境 (5)4.2节能与能源利用 (6)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7)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4.5室内环境质量 (9)4.6运营管理 (11)5公共建筑 (12)5.1节地与室外环境 (12)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3)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4)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5)5.5室内环境质量 (16)5.6运营管理 (17)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整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_50378-

(整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_50378-

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gtj0820902020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gtj0820902020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指对建筑物在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环保性能、资源利用效率、健康舒适度、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价的标准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以及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构成1. 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在评价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方面,需考察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环境污染控制能力、废弃物的处理能力等。

建筑物的外墙保温设计、使用高效节能设备、采用可再生能源等都可以提高建筑的节能环保水平。

2. 绿色建筑的资源利用在评价绿色建筑的资源利用方面,需考察建筑材料的可持续性、资源的再利用率、节水设施等。

建筑物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环保标准,是否能够回收利用等,都是重要的评价指标。

3. 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在评价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方面,需考察建筑的通风采光情况、室内空气质量、噪声控制等。

建筑物的采光设计是否合理,室内的装饰材料是否符合环保标准等,都是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4. 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在评价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方面,需考察建筑的投资回报周期、运营成本、资源利用效率等。

绿色建筑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是否能够降低能耗成本、维护成本等,是评价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二、国际上常见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 美国LEED评价标准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推出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包括节能环保、资源利用、室内环境、创新设计等方面的评价标准。

LEED评价标准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国际绿色建筑评价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

2. 英国BREEAM评价标准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是英国建筑研究所推出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涵盖了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和管理等方面。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于8月1日正式实行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于8月1日正式实行

® 色资讯 Green Information1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于8月1日正 式实行近日,住建部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78-2019,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

原《绿色建 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同时废止。

本次标准修订的技术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重新构建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二是调整绿色建筑的评价阶段,三是增加绿色建筑基本级,四是拓 展绿色建筑内涵,五是提高绿色建筑性能要求。

21国务院要求政府项目不得垫资施工1111 -------------------------------------------------------------------------------------------------------------------------国务院日前颁布《政府投资条例》,明确要求政府投资项目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

政府投资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确定并严格执行建设工期,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项目建成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竣工验收,并在竣工验收 合格后及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

投资原则上不得超过经核定的投 资概算。

政府投资资金应当投向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社会公益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科技进步、 社会管理、国家安全等公共领域的项目,以非经营性项目为主。

国家发改委发布PPP 项目投资和建设 管理“严规”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依法依规加强PPP 项目投资和 建设管理的通知》。

该通知指出,通过可行性论证审查的项目,方可采用PPP 模式建设实施。

实行审批制管理的PPP 项目,在可行 性研究报告审批通过后,方可开展PPP 实施方案审查' 社会资本遴选等后续工作。

PPP 项目要严格执行《政府投资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依法依规履行审批、核准、备案程序。

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住建部

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住建部

在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最新版本,这一举措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指对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和拆除全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土地开发、建筑市场和政策、行为等方方面面,进行绿色评价并进行认证的标准。

这一标准的更新,将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将推动我国的建筑行业向着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我们需要了解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背景和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传统建筑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它旨在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认证标准,引导建筑行业朝着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方向发展,以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度不断提高,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逐渐成为了建筑行业的主流趋势。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更新重点。

2019版的标准在能源、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水资源、土地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化和更新,并且对于绿色建筑的认证流程和要求也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其中,对于建筑能耗、材料选择、采光和通风等方面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和效益最大化。

这些更新将对建筑行业的生产方式、技术选型、设计理念等方面带来挑战,也将推动建筑行业向着更加环保和节能的方向发展。

针对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更新,我个人认为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建筑行业需要加强对于新标准的理解和应用,以确保标准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执行。

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等各个环节需要全面调整和改进,以满足新标准的要求。

建筑行业还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挑战,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持续优化和发展。

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布对建筑行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建筑行业需要共同努力,以创新和发展的态度,全面贯彻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推动我国建筑行业朝着更加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UILDING ENERGY SAVING 建筑节能
31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19.05
(4)采用湿热耦合逐时算法时,对外保温系统中实际运行的附加条件可进行多种设置进行对比分析,如外保温裂缝的渗水及渗入的水分量的选择;外保温表层吸附水分的量;带空腔的外挂围护系统中空气的流量、流速及气、液相水分的进出等。

4.2 计算结果判定的建议
在进行计算后,需要对计算的结果进行评价。

计算内部冷凝或采用湿热耦合计算后,评价的方法目前没有统一的要求,一般采用经验值进行评判。

基于前面的论述,作如下分析:
(1)由于岩棉外保温系统的特性[6],目前现行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算法可能导致实际工程中的构造不能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

岩棉外保温系统在严寒地区应用时,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的计算几乎不能通过,而这些地区的工程应用相对于夏热冬冷或夏热冬暖地区而言,由于受到雨水的影响较少,系统实际偏于稳定。

(2)采用稳态方法计算时,对界面进行评价,如采用国际标准DS/EN ISO 13788—2012中改进的Glaser法计算围护结构内部材料层全年的冷凝量与蒸发后的含湿量进行评价,可采用材料遇水的单位面积量进行评价;或材料遇水后,材料性能能维持稳定的时间。

(3)采用湿热耦合逐时方法计算时,可对系统、各层材料的含湿量进行评价。

考虑软件计算的精度更高,可采用材料遇水的单位面积量进行评价;或材料遇水后,材料性能能维持稳定的时间进行评价;以及材料、系统整体含湿量是否能维持平衡或下降后趋于稳定进行评价。

防护层的湿平衡可采用吸水量、吸水率和水蒸气渗透阻进行控制,每种指标可结合气候区和降水量的不同进行分级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2]Hygro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components and building elements-internal surface temperature to avoid critical surface humidity and interstitial condensation.Calculation methods:ISO13788:2012[S].2012.
[3]鲍宇清,杨洪昌,周宁.近零能耗建筑用岩棉外保温系统的研究[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8(06):37-40.
[4]А.У.弗兰裘克著.房屋围护部分受潮理论与计算[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4.
[5]徐洪涛.岩棉外墙外保温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6]Wacker Academy.岩棉板外墙外保温系统耐候性能研究[R].北京:W ACKER ACADEMY,2013.
建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78-2019,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

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T50378-2014)同时废止。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是我国首部绿色建筑方面的国家标准,从2006年发布至今(2014年进行过修订),规范和引导我国绿色建筑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个别城市到全国范围,从单体到城区、到城市的规模化发展。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的理念、认识和需求逐步提高,《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最核心的问题是:该标准是以工程为主线来评估建筑的绿色程度,未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绿色建筑在健康、舒适、提高品质等方面的优势。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修订工作确立了“以人为本、强调性能、提高质量”的绿色建筑发展新模式。

在指标体系上,从“四节一环保”扩充为“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个方面。

同时,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将与国际主要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标准接轨,完善分级模式,由3个评价等级变为4个评价等级,增加1个“基本级”。

满足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即为“基本级”,以利于兼顾我国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推广普及绿色建筑。

WB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