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总复习自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1)构造叠加:已变形的构造又再次变形而产生的复合现象。

(2)构造置换:岩石中的一种构造在后期变形中或通过递进变形过程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

2.构造变形的六种基本类型。

(1)伸展构造:水平拉伸应力或垂向隆升导致的水平拉伸应力下形成的构造。(裂谷、地堑-地垒、盆-岭构造、变质核杂岩等)

(2)压缩构造:水平挤压形成的构造(褶皱、逆冲断层)

(3)升降构造:岩石圈地幔物质垂向运动,导致地壳的上升和下降,区域性的隆起和拗陷(山系、高原;盆地)

(4)走滑构造:顺直立剪切面水平方向(走向)滑动或位移形成的构造

(5)滑动构造:重力失稳引起的重力滑动构造(大型的平缓断层)

(6)旋转构造:陆块绕轴转动形成的构造

各有特性,存在交叉和过渡

第二章

1.(1)真倾角与视倾角:倾斜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为倾角,即在垂直倾斜平面走向的直立剖面上该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视倾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视倾角(假倾角)。

(2)倾伏向与倾伏角: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即倾伏向。直线的倾斜角,即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

(3)岩层的面向:面向是指成层岩层顶面法线所指的方向,是成层岩系中岩层由老变新(由底面至顶面)的方向。

(4)砂岩墙:是碎屑岩墙的一种,是穿插贯入于沉积岩等岩石中的板状和脉状砂岩体。(5)平行不整合:又称假整合,主要表现是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一致,但因时代间断而地层缺失。

(6)角度不整合:主要表现为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不同,褶皱形式和变形强弱程度不同,断裂构造发育程度和性质不同,上下两套地层的构造方位不同,上下两套地层的变质程度和岩浆活动也常有明显差异,上覆地层的底面切过下伏构造和不同时代地层的界面。

2.简答。

(1)确定岩层面向的原生沉积构造的标志。

交错层理:前积纹层的顶部多被截切,与层系面呈高角度相交,下部常逐渐变缓收敛,与地面小角度相交或相切

递变层理:单层中,从底面到顶面粒度由粗变细。递变层理的顶面与其上一层的底面常是突变的,没有明显的界面。

波痕:沉积物表面由于水和空气流动而形成的波状起伏不平的形态。(粉砂岩、砂岩、碳酸盐岩)

层面暴露标志:未固结的沉积物暴露在水面之上时,其表面会留下各种成因的暴露标志。(泥裂、雨痕)

生物标志

底面印模

p14

(2)“V”字形法则。

倾斜岩层地质界线在地形地质图上弯曲的规律。其特征受地质界面倾角、地形坡度及地形与地质界面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三个因素制约。

A.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

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相同

B.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

1. 岩层倾角>坡面倾角

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相反

2. 岩层倾角<坡面倾角

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相同

垂直岩层地质界线不受地形的影响,是一条直线。

(3)确定不整合的标志。

①生物:上下两套地层中化石代表的时代有大的间断

②沉积侵蚀:有古侵蚀面、古风化壳、古土壤、底砾岩、残积矿床(铁帽、铝土矿、磷

矿、金矿)

③构造变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构造线变化褶皱样式、断层类型、变形程度差异下

部地层中的断层被上覆地层截切

④岩浆活动:上下两套地层中岩浆岩系列的成分、产状、规模、强度积热液矿床差异

⑤变质程度:上下两套地层变质程度差异。

第三、四章

1.面力和体力:作用在物体表面的接触力; 非接触力作用在物体内部每一支点上时,

为体力

2.外力和内力:外界物体向被研究物体施加的作用力;外力作用引起的物体内部各部

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主应力:弹性力学可以证明:对于给定的一个单元体,总能够找到这样一种取向:

单元体表面上的剪应力分量都为零,即三个正交截面上没有剪应力作用而只有正应力作用,这种情况下的正应力称为该点的主应力。

4.应力场:物体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在物体占据的空间内组成的总体。

5.构造应力场:构造作用造成的应力场称为构造应力场。

6.地应力:地壳岩石中存在的应力。

7.岩石的变形:当地壳中岩石体受到应力作用后,其内部各质点经受了一系列的位移,

从而使岩石体的初始形状、方位或位置发生了改变。

8.线应变:物体内部一点,在一定方向上的相邻质点排列成质线,质线上的相邻点沿质

线方向的相对位移,造成线应变。

9.应变椭球体:为了形象描述岩石的应变状态,常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

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后为一个椭球,以这个椭球的形态和方位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即为应变椭球体

10.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

次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

第五章

1.(1)岩石的强度:包括抗压、抗拉、抗剪强度及岩石破坏、断裂的机理和强度准则。(2)脆性破裂:在常温常压下多数岩石表现为脆性,即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或弹性变形后立即破裂。

(3)流体的粘性:流体内部各流层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层面之间存在的一种内摩擦效应。(4)蠕变与松弛:在应力长期作用下,即使应力在常温常压的短期试验的屈服极限之下,岩石也会发生缓慢的永久变形,这种在恒定应力作用下,应变随时间持续增长的变形称为蠕变。另一方面,在恒定变形情况下,岩石的应力也可以随时间不断减小,这一现象称为松弛。

2、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及其影响特点。

各向异性:由于成分和结构等的不同,造成岩石力学性质的各向异性。

在各向异性的岩石中,脆性破裂的发生将会受到先存薄弱面(各种界面)的影响,其极限强度将随主应力轴相对于岩石中的各向异性构造的方位变化而变化,而且,其剪裂面也可能明显的偏离断裂准则所预测的方向。

围压:围压增大,一方面增大了岩石的极限强度,另一方面增大了岩石的韧性。

围压对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的原因在于, 围压使固体物质的质点彼此靠近, 增强了岩石的内聚力, 从而使岩石不容易破裂。

上述情况表明, 在近地表的部位, 岩石中的围压较小, 因此, 岩石多表现为脆性, 因而容易发生脆性破裂; 而在地壳的深处, 岩石处于一种高围压的环境, 因而, 岩石表现为韧性, 甚至出现韧性流动, 所以容易形成褶皱和韧性断层。

温度:温度升高,岩石的屈服极限降低,韧性增大。绝大多数岩石在近地表的常温常压的条件下是脆性的, 随着岩石所处深度的增加, 温度也随之的升高, 温度的升高导致岩石的强度降低, 弹性减弱, 韧性显著增强。

玄武岩岩石实验表明, 在500MPa 的围压下, 25℃时玄武岩的强度极限为1500MPa, 而在500℃时, 玄武岩在1000MPa的压应力下就开始塑性变形, 当温度升至800℃时, 则只需200MPa岩石就发生塑性变形了。

矿物与岩石一样, 温度升高, 其弹性极限和抗压强度明显降低, 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对磁黄铁矿在100MPa围压下的变形实验表明, 在25℃时, 磁黄铁矿的强度极限为550MPa, 当温度升至200℃时, 矿物的弹性极限降至200MPa左右, 当温度升至300℃以上, 只需几十MPa就可使磁黄铁矿发生显著的塑性变形。

孔隙流体:一方面,孔隙流体的存在,可以降低岩石强度,促进岩石的塑性变形。另一方面,孔隙流体产生的孔隙压力,促使岩石易于发生脆性破裂并降低强度。

在干燥和潮湿这两种不同的条件下, 岩石的力学性质是大不相同的。当岩石中有溶液或水蒸气时, 会降低岩石的强度极限, 增加了岩石的韧性。此外, 岩石中的溶液, 可以降低岩石内矿物颗粒之间的粘结力, 使岩石受力后, 易发生颗粒粒间滑动, 从而造成岩石的塑性变形。溶液还可溶解岩石中的部分易溶组分, 在岩石中留下微小孔洞, 导致岩石的强度降低。

时间(1)应变速率应变速率降低,岩石的屈服极限降低,韧性增大(2)蠕变与松弛

蠕变和松弛在低于岩石弹性极限下导致岩石发生塑性变形,相当于降低岩石弹性极限,韧性增大

第六章

1.(1)透入性与非透入性构造: 指在一个地质体中均匀连续弥漫整体的构造现象,反映了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