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机会成本: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更有利的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
益。
3、
4、市场失灵: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也即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不能起作用或
不能有效起作用的情况。
5、
6、外部性:又叫外部效应,指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影响时的情况。外部性指市场交易
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造成的影响。
7、
8、市场势力:指一个经济活动者显著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9、
10、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
商品供应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11、
12、边际效用:是指小给这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
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3、
14、生产可能性边界:指一个经济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水平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
的各种组合。
15、
16、竞争市场:指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不足道的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2)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3)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4)信息是完全的
17、
18、需求定理(内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也就是说,任何物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必定上升。
10、供给定理(内容):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就增加;当价
格下降时,供给量也减少。换句话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的价格越低,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小;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
11、供求定理:指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的定力。换句
话说,供求定理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说两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12、绝对优势:指可以用较少量的投入生产物品的一种生产率方面的优势。
13、比较优势:指生产产品的机会成本较小的生产者所具有的优势。(比较优势比较每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
14、价格上限:又称限制价格,指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价格上限一定是低于均
衡价格的。
价格下限:又称支持价格,指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价格下限一定是高于均衡价格的。
15、税收归宿:指税收负担的最终归属点或税负转嫁的最后结果。
16、支付意愿:指买者愿意为某种商品知府的最高价格。支付意愿是衡量买者对物品的评价,
评价越高支付意愿越强,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反之,评价越低支付意愿越弱,愿意支付的价格越低。
17、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所支付的价格之
间的差额。
18、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
支付之间的差额。
19、无谓损失:指税收(或其他某种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
20、拉弗曲线:基本含义是,税收并不是随着税率的增高在增高,当税率高过一定点后,税收
的总额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还会下降。
21、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如一个季度、半年或一年)内对某些
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
22、外部经济: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或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
部经济。
外部不经济: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成为外部不经济。
23、外部性内在化:指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当某种物品或劳务的
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被调整到足以使得个人或厂商的决策考虑其所产生的外部效应是,就实现了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24、科斯定理:指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内容
是: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0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25、庇古税:当企业的活动具有正外部性时,应当给它补贴;当企业的活动具有负外部性时,
应当对它征税;这样可以获得有效率的资源配置。这种能导致有效率资源配置的税收被
称为“庇古税”。
26、搭便车:指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并不为此支付的人,即不为产品支付费用却同样享受这
种产品的消费者。
搭便车者问题:由于公共物品没有排他性,就会出现搭便车者问题,即人们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并不为此支付。
27、成本-收益分析:指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收益的研究。它是用来评估经济
项目或非经济项目的。
28、排他性:只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时该物品的特性。一种产品或服务具有排他性时,
一个人使用或消费该产品或服务时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产品和服务。
竞争性:指一种产品或服务被一个人使用从而减少了其他人使用的特性。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同时使用该商品,则这种商品就具有竞争性。
29、公有地悲剧:是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共有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的一个寓
言。每个人追求自己最大的个人利益,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导致所有人的利益的毁灭。
30、转移支付:指政府不为交换物品和劳务而进行的支付。
31、受益原则:指认为应该根据人们从政府服务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
能力支付原则:指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所能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
32、边际产量递减: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
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33、规模经济:指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厂商产量的增加或收益
的增加。
规模不经济:止企业或行业产量扩大的倍数小雨由此造成的成本扩大的倍数。
34、沉没成本:指已经发生而无法收回,或不因生产决策有所改变的成本。
35、完全价格歧视:指厂商可以根据消费者在每一单位产品上愿意并且能够给出的最高价格来
确定每单位产品的价格,采用这种定价方法可以把消费者剩余全部转化为垄断超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