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爱莲说》优秀教案(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目标: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1、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

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大家在学习课文中一定要开动小脑筋

本文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听录音朗读课文,教师做如下指导: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

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体会一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

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请一位同学来读

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

我们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之后,再齐读一遍课文,这一遍要读出韵味来

教师朗读小结: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

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这一遍读得有点味儿了,但要更好地读,还有待于我们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

感情的基础上来读下面大家自由小声读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前后左右可讨

论一下疑难问题时间为五分钟教师补充字词:

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淤泥()濯()清涟()蔓( ) 净植( ) 亵玩( ) 焉( ) 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

蕃()濯()谓()隐逸()噫()鲜()宜乎()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字词解释,或句子翻译提出疑问,可以

让学生互相解答,也可以教师点拨)

好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大家应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爱莲花了吧请大家把文中具体描写莲

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五、研读课文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描写角度语句赋予的品格

明确:生长环境(出……不妖)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中……益清)正直、芳香

风度(亭……亵玩焉)清高

2、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

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

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3、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齐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这次要读出感情来)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有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写莲也就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花之隐逸者也)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不是)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花之富贵者也)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读的时候注意:

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4、根据刚才的讲解,让学生读课文,尝试揣摩语气,齐读课文

5、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

现在,大家把书合上,能不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背出这篇课文来?试一下,齐背《爱莲说》

七、总结课文

1、学生总结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敦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法上、学法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