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理解与适用

合集下载

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

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

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法规,对于保障道路上的交通秩序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条款规定了驾驶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的责任和处理方式,是保护交通参与者权益的重要依据。

根据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当发生交通事故时,驾驶人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并迅速报警。

这是驾驶人的基本义务,意在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伤害和财产损失,并为相关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驾驶人应积极配合执法部门的调查工作,提供准确的证据和个人信息,如驾驶证、行驶证等,以协助事故责任的认定。

在交通事故中,驾驶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尽力保障伤者的安全。

这包括紧急制动、急救施救、报警求助等。

驾驶人在救助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二次伤害,切勿乱破坏伤者所处现场,同时也要考虑自身安全。

报警是事故发生后必须要及时进行的步骤之一。

根据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当事故发生后,驾驶人应第一时间拨打交通事故报警电话,通知执法部门并请求救援。

及时准确地报警不仅可以迅速得到公安交管部门的支援,还能够留下有力的证据,以便日后责任的认定。

在报警时,驾驶人需如实陈述事发地点、伤亡人数、事故经过等信息,避免虚假陈述或故意隐瞒重要信息,在公共秩序和社会公正中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

此外,根据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驾驶人在事故现场应当进行现场保护,防止继续扩大事故后果。

这意味着驾驶人应立即打开警示闪光灯,设置警示标志,制止其他车辆靠近事发地点,并协助交警执勤人员疏导交通。

这样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次生事故的发生,保护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总之,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了驾驶人在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

遵守这些规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危害,并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帮助和信息。

作为每个驾驶人,我们应牢记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共同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营造安全畅通的道路环境。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才能实现交通安全、有序和和谐的目标。

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理解与适用

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理解与适用

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理解与适用作为一名司机,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是非常必要的。

其中第七十六条规定了驾驶人闯红灯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这个规定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与秩序。

以下是我对这个条款的理解和适用情况。

第七十六条的具体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驾驶人应当遵守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的规定,禁止闯红灯、闯黄灯。

违反这条规定,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个人理解闯红灯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和危险的行为,它可能会导致交通混乱、车祸和受伤等后果,因此,《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是非常必要的。

在我的理解中,交通信号灯做为交通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引导车辆和行人的通行,还保障了交通的安全和秩序。

违反这个规定的驾驶人不仅是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更是将自己的行车安全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置于危险之中。

如何适用第七十六条规定在我看来,要想避免违反第七十六条规定,驾驶人需要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遵守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的规定这是行车的基本准则,驾驶人应当在符合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的规定下,安全地驾驶车辆。

当交通信号灯为红色时,应当停车等待绿灯,并且不得闯红灯。

当交通信号灯为黄色时,也应该减速停车,以确保行车安全。

调整出行时间和路线一些驾驶人在出发前可以提前计算好路上的交通信号灯的时间,避免在短时间内交通灯由黄变红,从而避免闯红灯的情况。

同时,可以选择少拥堵的路线,这样可以获得更稳定的行车速度,避免在交通信号灯区域出现拥堵,从而减少闯红灯的风险。

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当驾驶人意识到闯红灯的行为非常危险时,就可以提高自己的交通安全意识,积极遵守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的规定。

同时,在车内设置车辆黑匣子、行车记录仪、驾驶员语音提醒、安全带检测等多重安全技术设备,提高自己行车安全意识。

驾驶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是保障行车安全、秩序和文明交通的基本要求。

通过理解和适用这个规定,我们可以避免违法行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交通安全法第76条

交通安全法第76条

交通安全法第76条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明确了对于醉酒驾驶、吸毒驾驶、疲劳驾驶等危害公共安全的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

本文将围绕交通安全法第76条展开,分析其重要性以及如何对该条款进行执行和落地实施。

为了保障公众的出行安全,交通安全法第76条着重规定了对于醉酒驾驶的惩罚力度。

根据该条款,任何人酒后驾车都会受到处罚,即使是微醺状态也不例外。

这一规定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维护交通秩序,更是为了保护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而醉酒驾驶不仅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还会造成严重的伤亡后果,因此必须加以严厉打击。

除了醉酒驾驶,交通安全法第76条还禁止吸毒驾驶。

吸毒驾驶同样危害公共安全,其影响不亚于醉酒驾驶。

吸毒后的驾驶者往往头脑不清晰,反应迟钝,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因此,对于吸毒驾驶者的严惩,能够有效地保护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除了酒驾和毒驾,疲劳驾驶也是交通安全的一大隐患。

根据交通安全法第76条,疲劳驾驶被视为一种违法行为,因为长时间的驾车会导致驾驶者专注力不集中,容易发生事故。

为了杜绝疲劳驾驶的发生,交通管理部门对于驾驶员的工作和休息时间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驾驶员必须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以确保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为了执行和落实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规定,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通过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于酒驾、毒驾、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的认识,树立安全驾驶的意识。

其次,加强交通执法力度,对于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从而形成威慑力。

此外,还应当加强酒精测试设备和毒品检测技术的研发和使用,便于交通执法人员对于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检测。

在实践中,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执行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首先,在执法过程中需要确保执法人员的公正和权威性,避免执法的主观性和歧视性。

其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醉酒驾驶、吸毒驾驶和疲劳驾驶等行为的监测和检测手段,提高执法的准确性和效率。

最后,还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公共交通安全。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理解与适用(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的代理词)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理解与适用(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的代理词)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理解与适用代理词尊敬的审判长、陪审员:接受邢台北方汽车销售公司(以下简称北方公司)委托和和生律师事务所指派,今天我作为北方公司的代理人出席今天的庭审诉讼活动.根据本案的卷宗材料及刚才的法庭调查,依据法律规定,发表如下代理意见,供法庭参考.一、北方公司不应当承担侵权民事责任1、北方公司不是刑事诉讼的被告人,对事故发生也没有故意或过失即不存在过错,故北方公司不应当对事故承担赔偿责任.依据法庭调查所得事实,北方汽车公司是车辆的出售方和名义户主,但对车辆的运营和使用没有任何支配权,北方没有从事具体的交通行为,更不是交通肇事的主体.本案中,肇事车辆的运营是由实际车主要占修控制的,按照要的意志运行.北方公司自始至终对事故发生不知情,事件的发生,北方公司的意志没有任何作用.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交通肇事在民法意义上是一种过失侵权责任,或过于自信,或疏忽大意.本案中,由于事件中,北方公司的意志没有任何作用,所以也不存在过失,所以也不应当承担过错的侵权责任.2、交通行为不是我国民法规定的无过错侵权责任的行为,所以北方公司在本案中也不应当承担无过错的侵权责任.必须指出本案附带民事原告人提出北方公司是车辆的收益人,所以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说法不能成立.因为在我国法律中过错民事责任和无过错民事责任是被严格区分的,无过错民事责任行为是被明确列举出的,受益人承担责任只是在双方都没有责任的情况下,按照民法通则规定的公平原则确定的,公平原则和过错责任不能同时适用于同一行为.通事故按照法律规定是按照参与人的过错程度确定责任的承担的.所以在同一案件、对同一当事人的同一行为同时援引两种不同的法律原则请求司法救济在逻辑上是混乱的,根本不能成立.二、依照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及国务院的实施细则的规定,交通事故的当事人或责任人的承担主体是(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或机动车一方,可能涉及到北方公司的就是"机动车一方" ,但从以上两个法律、法规生效以来没有任何有效的立法或司法解释甚至规章对什么是"机动车一方"的概念作出明确,对"机动车一方"是否包括车辆销售方甚至生产方、名义的或者实际的的车主或是否控制车辆的使用权及有无具体交通行为等作出明确的回答.由于交通安全法及实施细则是今年5月1日和4月30日刚刚生效的,以前规范交通行为的法规已作废,已经没有法律效力,其相关的配套规定也一并失效,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在我国目前所谓"机动车一方"还没有明确的内涵,所以仅仅依据上述规定即判令北方公司承担事故责任是没有法律依据至少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请法庭慎重考虑.三、依照我国民法基本理论和物权法基础以及我国多个司法解释和规章规定,交通事故的民事责任均不应控制车辆运营、支配、使用权的车辆销售单位负责,所以北方公司不应当承担本案的民事责任.1、最高人民法院(2001)民一他字第32号关于答复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原车主是否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的请示》的复函: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因车辆已交付,原车主既不能支配该车的运营,也不能从该车的运营中获得利益,故原车主不应对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但是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的行为,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应受其规定的调整。

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理解与适用.

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理解与适用.

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理解与适用发布日期:2009-11-17 文章来源:互联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

”根据这一规定,当前在民事审判实践中,对于保险公司是否应作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当事人参加诉讼?如果保险公司参加诉讼应以何种诉讼主体参加?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保险公司不应作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当事人参加诉讼,其理由是:1。

道路交通事故是发生在肇事方与受害方的损害赔偿关系,其赔偿义务人是肇事方,而不是保险公司。

2、保险公司是依照保险合同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发生保险法律关系,而这种保险法律关系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法律关系在法律上完全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3、人民法院对两种不同法律关系的案件合并审理缺乏法律依据.第二种观点认为,保险公司应作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的被告参加诉讼,其理由就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保险公司是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赔偿义务人,因此,受害人有权将保险公司作为被告起诉.第三种观点认为,保险公司应作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其理由是: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之诉讼标的系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与保险合同法律关系既不同一,亦不同类,故既不是必要共同诉讼,也不是普通共同诉讼,而应当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正是由于认识上的不一致,各地法院在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时,往往做法不一,甚至同一个法院不同业务庭都有不同的做法。

因此,正确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的精神,明确保险公司的诉讼地位及其法律责任,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谈点个人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的法律意义1、凸现的价值和权利本位观念,全面保护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和财产所有权。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一、条文内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二、主旨:本条是关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分担原则的规定。

分为两款,分别规定了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场合的责任负担原则和不承担责任的情况。

三、条文释义:第一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规定了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投保金额的范围内予以赔偿。

第二部分规定了超出保险金额部分的具体责任分担形式。

应当说,本条的规定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对现行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制度作出的根本性变革。

这一变革以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为依托,形成了充分保障受害人获得赔偿的机制。

鉴于这一条的规定十分重要,我们将就此展开详细论述。

根据本条第一款的规定,一旦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除非属于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的情况,作为保险人的保险公司就要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投保金额的范围内,对受害人遭受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赔偿。

根据侵权行为法关于“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基本原理,造成交通事故受害人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后,应当由侵权行为的当事人自己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机动车所有人订立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后,投保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需要承担的赔偿责任便因保险合同而发生转移,在保险合同约定的责任范围内,保险公司承担起了对事故受害人五条件直接进行赔偿的义务。

道交法76条全文

道交法76条全文

道路交通法第76条全文解读道路交通法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其中第76条条款规定了行车道内的车速限制。

以下就道路交通法第76条全文进行解读。

第76条:驾驶机动车上高速公路行驶时,机动车驾驶员应当参照高速公路管理的最低、最高时速标志,选择一个行驶速度,不得低于最低时速标志所确定的速度;驶离高速公路出口匝道等地方时,应当降低速度。

该条款主要围绕高速公路行车的车速控制展开,并对机动车驾驶员在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的速度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

首先,该条款明确提到,在驾驶机动车上高速公路行驶时,驾驶员应当参照高速公路管理的最低、最高时速标志,选择一个行驶速度。

这意味着驾驶员不能将车速设置在低于最低时速标志规定的速度范围内,这是为了保证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能够顺畅行驶,避免造成交通堵塞和危险情况的发生。

其次,驾驶员在驶离高速公路出口匝道等地方时,应当降低速度。

这一规定的目的是确保驾驶员能够及时适应高速公路行驶转为城市道路行驶的变化,减少因突然加速或减速造成的交通事故风险。

道路交通法第76条中对高速公路行车速度的限制是为了确保驾驶安全和交通顺畅。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应合理选择速度,遵守最低、最高时速标志的规定,不能低于最低限速,也不能超过最高限速。

这样的规定有助于减少高速公路事故的发生,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效率。

此外,在驾驶员驶离高速公路出口匝道等地方时,应降低速度。

这样可以提前减速,为驾驶员的安全和其他车辆的通行提供必要的条件。

由于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交通环境存在差异,驶离高速公路后应适应城市道路的行车速度和交通规则。

综上所述,道路交通法第76条明确了机动车驾驶员在高速公路行车中的速度限制,旨在保障驾驶安全和交通顺畅。

驾驶员应当根据最低、最高时速标志选择合适的行驶速度,在驶离高速公路时应降低速度,以确保车辆行驶的稳定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这条法规的遵守将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道路交通的畅通有序。

最新交通法第76条的解释

最新交通法第76条的解释

最新交通法第76条的解释《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释义] 本条是关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规定。

1.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应当先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我国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对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保险公司应当予以赔偿。

但是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是有限的,保险公司只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出部分,则应按照本法规定的其他方式承担民事责任。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是由投保人和保险人在保险合同中协商确定的。

一般来说保险公司会设定几个限额档次,由投保人自愿选择。

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就规定,每次事故的责任限额,由投保人和保险人在签订保险合同时按5万元、10万元、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和100万元以上不超过1000万元的档次协商确定。

2.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实行过错责任原则。

即交通事故是由一方的过错引起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这是因为不同机动车之间虽然具体的结构、性能可能不尽相同,但是却同属高速运输工具,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在民事责任问题上自然应按照过错的比例承担。

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

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1项的看法.doc

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1项的看法.doc

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1项的看法-最近人们对关于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责任承担问题纷纷发表各种不同看法,有多位记者征询我的意见。

现将我的观点归纳如下,以免各家报道不一,导致对本人观点的相互矛盾表述:1、《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1项的规定是适当的:双方责任的承担首先取决于双方的过错责任。

2、赔偿责任与过错责任这两种责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一般情况下,赔偿责任的大小取决于过错责任的大小,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应适当考虑双方当事人的经济状况。

3、机动车与行人或非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如果机动车驾驶人没有过错,过错责任完全在行人或非机动车驾驶人一方,机动车驾驶人也应承担适当赔偿责任(实际上是一补偿责任,因为赔偿责任是与过错相联系的)。

但是,赔偿额不应超过相应事故造成的损失的10%(一般不应超过2至3万元)。

有的地方达到30%,我认为太多了。

4、没有过错责任的机动车驾驶人之所以要承担一点赔偿责任,理由在于,第一,对方的死、伤或其他损失,毕竟是发生在你的车轮之下,你总要表示一点安慰之意吧;第二,有一点赔偿责任,可以增加你的责任感。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行人或非机动车驾驶人一方恶劣违规,但你可能有0.1%避免事故的可能(此种可能别人很难判断),如果你有赔两、三万元的压力,你可能就会冒些风险采取措施;但如果你一分钱也不赔的话,你对对方恶劣违规行为的愤怒也许就使你放弃那个0.1%避免事故的机会。

5、之所以不能让没有过错责任的机动车驾驶人承担较多的赔偿责任(例如超过10%),理由在于,第一,让没有过错责任的机动车驾驶人承担较多的赔偿责任不公正,不合理;第二,不利于增强广大行人或非机动车驾驶人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他会错误地认为,机动车驾驶人要赔那么多,他不敢撞我的。

这样,就会鼓励交通法制意识淡薄的人违规。

6、如果事故是由行人或非机动车驾驶人故意(如骗保、自杀、“碰瓷”等)造成的,机动车驾驶人不应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新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2项的解读与适用

新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2项的解读与适用

新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2项的解读与适用——以分号用法与句式结构为视角姚宝华最高人民法院法官 , 王竹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关键词: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2项/过错推定/分号/交叉适用内容提要: 新修改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2项在解决旧法问题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疑义。

通过对新法两个分号的用法进行分析,前段与中段是并列关系,前两段与后段是交叉适用关系。

应该根据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与机动车双方主观过错的不同情况,区分四种不同的情况适用新法。

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已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本次修改主要是针对第76条第1款第2项关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分配的规定。

另外,第76条第2款将机动车一方的免责事由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限缩为“故意碰撞机动车”,对第76条第1款第2项的相关规则也有一定影响。

解读新条文的难点在于对该项条文中两个分号所表示的句式结构的理解,本文将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该项条文进行系统解读,以求得应有的立法原意,并为《侵权责任法》相关内容的起草提供参考意见。

一、新旧条文的对比分析(一)旧法的结构和存在的问题从结构上看,原第76条第1款第2项(以下简称“旧法”)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该规定用一个分号分为两段,由于分号后有“但是,”的用语,因此从法律适用的角度看,前段为一般法律规范,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1],一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均“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

后段为特殊法律规范,属于基于公平原则的法定减轻赔偿规则类型条款 [2]。

减轻责任的条件有两个:第一个条件是“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即受害人过错;第二个条件是“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需要说明的是,在无过错责任原则下,该条件不应立即为是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证明,而只是属于法定赔偿减轻事由,仍然是公平原则的体现 [3]。

解读《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

解读《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

解读《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在要求赔偿的案件中,将承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公司作为共同被告起诉,要求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限额内的直接赔付责任,已有法院判决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险的责任限额内直接赔偿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在要求赔偿的案件中,将承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公司作为共同被告起诉,要求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限额内的直接赔付责任,已有法院判决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险的责任限额内直接赔偿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人身损害的各项费用。

??此类案件有很大的代表性,目前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处理也有不同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也尚未就此作出明确的司法解释。

笔者认为,从现有法律规定及法律适用原则分析,对《道路交通安全法》所称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办法实行以前,依投保人与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而产生的保险事故理赔案件,法院判决由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险的责任限额内直接赔偿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人身损害的各项费用,与法律原意不符,诉讼程序有欠适当。

??笔者认为,有关《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第三者责任险赔付的法律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应予澄清:??3、在法理上正确区分《道路交通安全法》所称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与此前投保人与保险人以保险合同约定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首先,区分二者的核心标准应该是二者的法律性质是法定的还是约定的,而不是看投保人投保时的心理状态是自愿的还是受到“强制”的。

??《道路交通安全法》所称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是一种法定保险。

法定保险只能通过立法设立,它产生的是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的法定投保义务和保险人的法定赔付义务。

对保险公司赔偿责任的规定则是基于该法定保险的设立。

而此前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则是由投保人与保险人以保险合同约定的,由此产生的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的合同义务。

??其次,二者所形成的赔偿请求权是不同的。

道交法76条全文

道交法76条全文

道交法76条全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事故日益增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进行了详细规定。

本文将对道交法76条进行解读,以期为广大车主和驾驶员提供参考。

二、道交法76条的主要内容1.适用范围道交法76条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

包括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

2.责任划分道交法76条规定,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四种。

责任的划分依据是事故发生时的过错程度、违法行为与事故后果的因果关系等因素。

3.赔偿标准根据道交法76条,道路交通事故的赔偿标准分为财产损失赔偿、人身伤亡赔偿和残疾赔偿金。

具体赔偿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执行。

4.争议解决方式道交法76条规定,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对责任认定、赔偿金额有争议的,可以依法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交通事故处理机关依法调解。

三、道交法76条的意义和作用1.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道交法76条明确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和责任划分,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从而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2.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道交法76条为交通事故当事人提供了明确的权益保障,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公平正义。

3.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道交法76条的实施,有助于化解交通事故纠纷,促进社会矛盾的及时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道交法76条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证据收集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报警,保护现场,并收集现场照片、监控录像、证人证言等证据,以便为后续的责任认定和赔偿协商提供依据。

2.责任认定事故发生后,交通管理部门应及时进行现场勘查、调查取证,明确事故责任和当事人过错,出具责任认定书。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是指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应当按照规定停车等待或者让行。

该法规的制定旨在保障交通流畅和道路安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方需要共同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信号,确保交通安全。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要求各类车辆和行人在行驶过程中遇到交通信号或其他交通指示时,应当按照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停车等待或者让行。

这一规定旨在确保交通的有序进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对于机动车驾驶人来说,遵守第76条规定意味着在遇到红灯时应停车等待,不得继续行驶。

只有在交通信号指示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继续行驶。

此外,在遇到行人斑马线或其他交通设施时,机动车驾驶人应让行行人,确保行人的安全通行。

对于非机动车驾驶人来说,同样需要遵守第76条的规定。

在遇到交通信号或其他交通指示时,应当按照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当遇到红灯时,非机动车驾驶人应停车等待,不得继续行驶。

除非交通信号指示允许,否则不能擅自通过红灯。

此外,在遇到行人斑马线或其他交通设施时,非机动车驾驶人同样需要让行行人。

遵守这一规定能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行人的安全通行。

对于行人而言,遵守第76条同样非常重要。

当行人遇到交通信号灯时,必须按照交通信号指示行走,不得随意横穿马路。

在没有斑马线或其他交通设施的地方,行人应选择安全的地方通过道路,并在确认没有车辆驶近后过马路。

这样能有效减少与车辆的碰撞,保障行人的人身安全。

总的来说,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制定是为了保障交通的有序进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各类车辆和行人在遇到交通信号或其他交通指示时,都应按照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停车等待或者让行。

只有全面遵守交通规则,才能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与顺畅。

对于驾驶人和行人来说,遵守这一规定不仅是一种法律义务,更是对自己生命和他人生命的负责。

在我们日常的交通出行中,务必时刻牢记第76条的要求,做到遵守交通规则,共同建设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之贡献

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之贡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是我国交通法规中的重要条款,其成功之处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该条款构建了我国机动车强制险制度的基本框架,为交通事故中的受害者提供了保障。其次,它细化了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通事故时的责任认定,使得事故处理更加公正、合理。此外,该条款还把特殊的侵权民事责任与强制责任保险很好地结合起来,既保护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又减轻了肇事者的经济负担。这一规定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立法思想,使法律规定更加人性化。尽管有人对该条款提出批评,认为其偏袒了行人,苛刻对待机动车,损害了社会公平,但不可否认的是,该条款在保障交通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
对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遵守,因为这关系到我
们自身的安全。

首先,行人应当走人行道,这是因为人行道是专门为行人设计的,能够有效地保障行人的安全。

如果没有人行道,行人应当靠路边行走,这样可以减少与机动车的接触,降低发生意外的风险。

夜间行走时,应当穿着明显的衣物,这样可以提高行人的可见性,减少被车辆撞到的可能性。

另外,行人不得在机动车道上行走,这是因为机动车道是专门为机动车通行的,行人在机动车道上行走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当行人需要横过机动车道时,应当尽量选择人行横道或者地下通道、过街天桥。

这些设施是专门为行人横过机动车道设计的,能够有效地保障行人的安全。

如果没有这些设施,行人应当在保障安全的条件下横过机动车道,这需要行人根据交通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横过道路,确保自身安全。

总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规定是为了保障行人的交通安全。

我们每个
人都是行人,都应该严格遵守这些规定,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也是为了他人的安全。

只有每个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才能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希望大家都能牢记这些规定,做一个文明守法的行人,共同为交通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交通安全法76条

交通安全法76条

交通安全法76条交通安全法76条是一项关乎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

它对违法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交通安全法76条的内容,以及其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意义。

交通安全法76条规定,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禁止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以及违反交通信号灯指挥、违反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不按规定让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逆向行驶、疲劳驾驶等行为。

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并可能吊销驾驶证。

这项法规的实施对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禁止酒后驾车能够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酒后驾驶会降低驾驶人的反应能力和判断力,增加事故的风险。

根据统计数据,酒驾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严禁酒驾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依法让行和遵守交通信号灯等交通规则,能够提高道路交通的有序性和安全性。

交通规则的存在是为了保护所有道路使用者的利益,确保交通的通行有序。

如果任由驾驶人随意违规行驶,将会引发交通混乱和事故风险的增加。

因此,严格执行交通信号灯指挥和交规,对于维护道路交通秩序至关重要。

此外,禁止逆向行驶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逆向行驶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不仅会让其他道路使用者感到困惑和恐慌,还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因此,要求驾驶人按照规定行驶,严禁逆向行驶,是维持交通秩序和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举措。

最后,交通安全法76条还明确规定了对疲劳驾驶行为的处罚。

疲劳驾驶是指驾驶人在疲劳状态下驾车,其反应能力和注意力大大减弱,极易导致事故发生。

为了保障驾驶人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交通安全法对疲劳驾驶进行了明确禁止,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综上所述,交通安全法76条是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法规。

它规定了一系列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了相应的处罚。

遵守交通安全法76条的规定,不仅是每个驾驶人的法定义务,也是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的责任。

我们应当始终牢记交通安全法76条的规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共同为创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而努力。

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之归责解析【收藏】

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之归责解析【收藏】

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之归责解析《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不同声音,我国立法机关非常重视,并最终于2007年12月第十届人大第三十一次常委会上通过了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部分修改。

2010年7月1日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由此可看出,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仍然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之规定。

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如下:“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对于修订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究竟采用何种归责原则,学界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新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的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是:发生交通事故后先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内赔付,超过保险限额的部分,机动车之间采取过错责任原则,机动车和人之间采取过错推定原则加10%的无过错责任。

有的学者认为,修改后的第76条对于机动车之间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对于机动车造成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人身损害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应确定为过错推定原则。

笔者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法》所确立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责任归责原则,既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概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也不能理解为一概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道路交通安全法 76

道路交通安全法 76

道路交通安全法 76道路交通安全法76条是指行驶车辆在经过无交通信号灯控制或者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时,应当按照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信号灯的规定通行,依次等候。

以下是对道路交通安全法76条的解释及相关内容。

首先,道路交通安全法76条的原意是要求行驶车辆在无交通信号灯控制或者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时,必须按照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信号灯的规定来通行。

这也是为了保证交叉路口的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我国的道路交通中,交叉路口是交通流量最大的地方,车辆往往以高速驶入,因此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遵守交通法规。

而道路交通安全法76条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制定的,对于一些无安全设施或无限速标志的交叉路口,车辆必须按照规定,依次等候通行。

在实际操作中,驾驶员应当在交叉路口前辨明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规定,根据交通标志的指示,按照由右侧车辆先行的原则依次通行。

这就意味着在交叉路口,如果无交通信号灯控制或者交通警察指挥,驾驶员需要观察交叉路口的来往车辆,然后按照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规定,依次等候通行。

此外,道路交通安全法76条还规定了在驶入无信号灯、无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时,车辆应当停到停止线、人行横道线或路口外缘停留线前。

等待前方道路畅通后,再行驶入交叉路口。

这一规定的目的是确保车辆行驶到交叉路口时,能够获得更好的视野,提高行车安全性。

无论是驾驶员还是行人,在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76条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交通安全意识,保持良好的交通习惯。

驾驶员要减速慢行,保持车距,礼让行人,特别是在接近和经过交叉路口时要格外注意。

同时,行人也要严格遵守交通信号灯,不随意穿越马路,确保自身安全。

最后,道路交通安全法76条的实施对于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交叉路口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定期检查和维护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信号灯,提高道路交通设施的完善度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道路交通安全法76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道交法76条全文

道交法76条全文

道交法76条全文摘要:1.道交法76 条背景和重要性2.道交法76 条的具体内容3.道交法76 条的适用范围和案例4.道交法76 条对交通事故处理的影响5.如何更好地理解和遵守道交法76 条正文:道交法76 条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一条重要条款,对于规范交通事故处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道交法76 条进行详细解读,以便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遵守。

道交法76 条全文如下:“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根据道交法76 条,交通事故发生后,首先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进行赔偿。

在保险赔偿之外,对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责任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双方都有过错的则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责任由机动车一方承担,但在特定情况下,如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可以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如果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则不承担责任。

道交法76 条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各种类型的交通事故。

通过实际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道交法76 条的具体应用。

例如,在甲车与乙车相撞,造成行人丙受伤的交通事故中,首先由甲车和乙车的保险公司进行赔偿,如果赔偿金额不足,则根据道交法76 条,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如果甲车和乙车都有过错,则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理解与适用
《道路交通安全法》(下称交法)实施一周年来,在第五章“交通事故处理”第76条的司法实践中,对该条(一)款发生在机动车之间,它与其他普通侵权赔偿相比无太多的特殊性;而(二)款发生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尤其是“机动车负全责”以及保险公司将成为“报销公司”等问题更是争论的焦点。

有争论就有探讨,本文现就76条的立法归责原则、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与举证责任及保险公司的赔付责任与诉讼地位的理解和适用进行探讨。

一、《交法》确立的归责原则
从《交法》第76条的规定来看,保险公司以及机动车一方是否承担责任与自身有无过错没有关系,其不能以自己没有过错为由,拒绝承担责任。

即其承担责任不以有过错为前提。

而且只有在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行为造成时,机动车一方才能免责。

可见,交法确立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

《交法》确立的原则,延续了《民法通则》第123条规定的精神,改变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所规定“以责论处”的交通事故处理原则,更是对所谓“撞了白撞”的地方性道路交通规则的否定。

它体现了对生命和公平原则的尊重,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法治理念。

二、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与举证责任
有人认为《交法》的规定会导致“行人违章、机动车负全责”。

其实不然,无过错责任原则对于机动车而言是不以有过错为其承担责任的前提。

但对于行人来说,仍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过错的,就要承担与过错相适应的责任。

法条本身既规定了保险公司在一定范围内的先行赔偿责任,也规定了机动车一方的减责、免责条件。

可见,“机动车负全责”的观点是片面的。

应该说,机动车一方的责任与其自身过错无关,但与行人的过错成反比;只有在行人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才由机动车在保险公司赔付额度外负全责。

《交法》第76条也决定了相关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一般来说,原告只须对所谓权利产生事实加以证明,而被告则只须对所谓权利妨碍事实和权利消灭事实加以证明。

道路交通损害赔偿实行客观归责,损害结果是唯一的归责事实依据,也是损害请求权产生的基础。

因此,作为原告的非机动车、行人一方应对损害结果负全部举证责任。

对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法
规以及机动车驾驶人已采取必要处理措施的减责事实,以及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对事故损失存在故意行为的免责事实,均与事故损害结果无关,既不能用来否定或认可损害结果,也不能影响事故损害结果的大小,但确是妨碍或消灭原告权利的事实,因此被告机动车一方应承担举证责任。

如果无法证明这些事实存在,必然要承担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

三、保险公司的赔付责任与诉讼地位
《交法》第76条规定了保险公司的赔付属无过错赔偿责任,基本内涵应包括:一、参加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后,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致他人人身、财产损害保险公司就应当首先予以赔偿,不论交通事故当事人各方有过错程度如何,保险公司不得任意设定免赔条款。

二、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责任。

以往,我国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一直是以“商业第三者责任险”的模式运作的,保险条款通常规定保险公司承担过错赔付责任。

现实中,保险公司常以“无责不赔”为据,拒不理赔。

《交法》实施后,此类条款明显违背《交法》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已为法院所否定。

因此,保险公司先行赔偿几乎是无条件的,是不考虑各方当事人的过错因素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的损害保险公司会成为“报销公司”。

这符合责任保险制度分散风险、填补损害的目的以及只能是微利的法律特征。

也有助于完善相关保险制度,保险公司可根据出险次数或几率的高低,规定不同的保险费率,从而促进机动车的谨慎驾驶,减少事故的发生,维护交通安全。

保险公司能否直接参加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笔者的观点是肯定的。

《保险法》第 50条第(一)款规定:“保险人对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害,可以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保险金。

”可见,保险法规定了保险公司直接赔偿义务,也就赋予了受害人对保险公司的直接请求权。

《交法》第76条第(一)款同样赋予受害人以法定直接请求权,且独立存在。

一旦发生诉讼,保险公司应为直接共同被告。

对此,江苏省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已作了肯定性规定。

陈俊杰王胜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