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能所信息化系统的高可用数据库服务
数据库的高可用性与容灾方案
数据库的高可用性与容灾方案在现代信息化的背景下,数据库高可用和容灾方案已经成为日常工作的重要需求。
在此背景下,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数据库的高可用性以及容灾方案备受关注。
因此,本文将讨论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和容灾方案,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案,从而确保数据的安全和稳定。
一、数据库高可用性高可用性是指系统在遇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仍然能够保持可用性和处理能力的能力。
对于数据库而言,高可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硬件冗余通过使用冗余的硬件设备,如双电源、双网卡、双控制器等,以及硬件级别的阵列RAID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当一个硬件组件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自动转移到备用组件上,从而减少系统宕机的风险。
2. 数据库复制数据库复制是指将主数据库上的数据完全复制到备用数据库上,当主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可以快速切换到备用数据库上。
此外,数据库复制还可以提高系统的读取能力和负载均衡能力,提高整体系统的性能。
3. 数据库集群数据库集群是将多个数据库服务器组成一个集群,共同提供服务,以实现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
在数据库集群中,每个节点都可以独立的处理数据请求,并且可以实现动态扩容和缩容,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二、数据库容灾方案容灾方案是指系统遭受严重灾难时,如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情况下,能够尽快恢复系统运行的能力。
对于数据库而言,容灾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库备份定期的数据库备份可以确保在系统发生灾难时,可以快速恢复数据库。
备份可以在本地或者远程位置存储,以确保即使本地数据中心遭受损失,备份仍然可以在本地或者远程数据中心恢复。
2. 数据库复制数据库复制不仅可以用于提高系统的可用性,还可以用于实现数据在不同数据中心之间的同步复制。
当一个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可以快速切换到另一个数据中心,并且数据不会丢失。
3. 数据库异地容灾数据库的异地容灾是通过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部署不同的数据库系统,以实现数据在不同地理位置之间的同步复制。
机构政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升级方案
机构政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升级方案第一章引言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意义 (3)第二章系统现状分析 (3)2.1 系统现状概述 (3)2.2 存在问题及不足 (4)2.2.1 系统功能瓶颈 (4)2.2.2 功能单一 (4)2.2.3 数据安全性问题 (4)2.2.4 系统维护与升级困难 (4)2.3 系统升级需求 (4)第三章系统升级目标与原则 (5)3.1 系统升级目标 (5)3.1.1 功能优化目标 (5)3.1.2 技术升级目标 (5)3.2 系统升级原则 (5)3.2.1 安全性原则 (5)3.2.2 兼容性原则 (6)3.2.3 可扩展性原则 (6)3.3 升级范围 (6)第四章技术选型与方案设计 (6)4.1 技术选型 (6)4.1.1 数据库技术 (6)4.1.2 前端技术 (7)4.1.3 后端技术 (7)4.1.4 网络通信技术 (7)4.2 系统架构设计 (7)4.2.1 数据层 (7)4.2.2 业务逻辑层 (7)4.2.3 接口层 (7)4.2.4 前端展示层 (7)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7)4.3.1 用户管理模块 (7)4.3.2 权限管理模块 (8)4.3.3 信息发布模块 (8)4.3.4 数据统计模块 (8)4.3.5 系统监控模块 (8)4.3.6 日志管理模块 (8)4.3.7 实时通信模块 (8)第五章系统开发与实施 (8)5.1 开发环境搭建 (8)5.2 开发流程与方法 (9)5.3 实施步骤与计划 (9)第六章数据迁移与整合 (10)6.1 数据迁移策略 (10)6.1.1 数据迁移总体策略 (10)6.1.2 数据迁移具体策略 (10)6.2 数据整合方法 (10)6.2.1 数据整合总体方法 (10)6.2.2 数据整合具体方法 (11)6.3 数据迁移与整合风险控制 (11)6.3.1 风险识别 (11)6.3.2 风险控制措施 (11)第七章系统安全与运维 (11)7.1 系统安全策略 (11)7.1.1 安全目标 (12)7.1.2 安全措施 (12)7.2 系统运维管理 (12)7.2.1 运维目标 (12)7.2.2 运维措施 (12)7.3 系统应急响应 (13)7.3.1 应急响应目标 (13)7.3.2 应急响应措施 (13)第八章系统培训与推广 (13)8.1 培训计划与内容 (13)8.2 推广策略与措施 (14)8.3 培训与推广效果评估 (14)第九章项目评估与验收 (15)9.1 项目评估标准 (15)9.2 项目验收流程 (15)9.3 项目后续维护与优化 (15)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6)10.1 项目总结 (16)10.2 项目成果与影响 (16)10.3 项目后续发展展望 (17)第一章引言1.1 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构在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及服务公众方面,对信息化的需求日益增强。
深度解析数据库高可用性:AlwaysOn技术
深度解析数据库高可用性:AlwaysOn技术为了实现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的连续运行,保护关键数据免受计划内以及计划外停机的影响,在SQLServer早期版本中就已经提供了一系列的高可用性解决技术,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故障转移群集、数据库镜像、日志传递、复制,此四种可高用性技术也有各自的优缺点。
正因为现有高可用性技术的不足,SQLServer 2012中提出一种新的高可用性技术Always On, 它集现有高可用性技术的优点于一身,在介绍此技术之前,先对现有高可用性技术简单介绍。
SQL Server高可用技术简述故障转移群集故障转移群集又称为Failover Cluster 。
此技术使用的共享存储技术,不涉及到底层数据的同步问题,因此可以认为群集的最大好处就是性能较高。
正因为如此,存储将成为整个群集技术中的单点故障。
在短短的半年内,笔者遇到因为存储单点故障而进行的群集故障操作已有四个,平均一个多月就要处理一个。
群集技术的另一个弊端就是某一个时间点只有一个节点处于活动状态,其他节点处于闲置不可用状态,造成了硬件资源的浪费。
数据库镜像数据库镜像又称为Database Mirror。
此技术可提供几乎是瞬时的故障转移,以提高数据库的可用性。
镜像基于单个数据库实现,数据库镜像会及时将主数据库的数据同步到镜像数据库。
此技术的最大弊端在于镜像数据库处于不可读状态,无形中也造成了硬件资料的浪费。
日志传送日志传送又称为Log Shipp ing 。
同数据库镜像技术一样,日志传送是数据库级操作。
可以使用日志传送来维护单个生产数据库(称为“主数据库”)的一个或多个热备用数据库(称为“辅助数据库”)。
此技术支持对辅助数据库在还原作业之间的间隔时间内的只读访问权限,可用做报表查询,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此技术一般用于远程的异步容灾,存在部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
复制复制又称为Replication 。
此技术基于数据库对象级别,灵活性较高,可以很方便地将数据和数据库对象从一个数据库复制和分发到另一个数据库,然后在数据库之间进行同步以保持一致性。
数据库高可用性学习如何保证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和容灾能力
数据库高可用性学习如何保证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和容灾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和容灾能力对于企业的运营至关重要。
数据库的高可用性指的是数据库系统在遇到故障或意外情况时,仍能提供持续的服务,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而容灾能力则是指数据库系统在遭受灾难性事件时,能够迅速恢复服务并保护数据的完整性。
本文将介绍如何保证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和容灾能力。
一、多机部署为了确保数据库的高可用性,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采用多机部署架构。
多机部署将数据库系统部署在多台服务器上,各服务器通过网络连接进行数据同步和备份,当其中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其他服务器将接管服务,保证数据库系统的连续性。
在多机部署架构中,可以使用主从复制或者集群技术来实现数据的同步和备份。
主从复制通过一个主数据库和多个从数据库的方式进行数据复制,主数据库负责写入操作,从数据库负责读取操作。
当主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可以快速切换到某个从数据库,确保业务的持续运行。
而集群技术则将多台数据库服务器组建成一个集群,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负载均衡,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
二、自动故障切换除了多机部署,自动故障切换也是确保数据库高可用性的关键技术之一。
自动故障切换是指数据库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换到备用系统,继续提供服务,降低业务中断的风险。
常见的自动故障切换技术包括心跳检测和虚拟IP技术。
心跳检测是通过定期发送心跳信号来监测数据库服务器的状态,一旦发现故障,系统会自动将请求切换到备用服务器。
而虚拟IP技术则是通过将多个数据库服务器绑定到一个虚拟IP上,当主服务器故障时,系统会自动将虚拟IP切换到备用服务器上,实现故障的无感知切换。
三、数据备份和恢复为了保证数据库的容灾能力,必须进行定期的数据备份和恢复。
数据备份是指将数据库的数据和日志文件进行复制和存储,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而数据恢复则是在发生灾难性事件时,通过备份文件重新构建数据库系统。
数据备份和恢复可以采用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两种方式。
面向高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架构设计
面向高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架构设计一、引言信息化系统已经成为了企业、机构和高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有效的管理和应用能够极大地提升高校的管理效率和教学水平,进而推动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
本文围绕高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架构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二、高校信息化系统概述高校信息化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来实现对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支持和促进。
其具体内容包括:1. 教务管理系统:用于课程安排、成绩管理、选课管理、学籍管理等。
2. 学生管理系统:用于学籍信息管理、学生档案管理、导师管理、学位管理等。
3. 教学管理系统:用于课程资源管理、教学评估和反馈、学生学习进度跟踪等。
4. 财务管理系统:用于高校财务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等。
5. 科研管理系统:用于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等。
三、高校信息化系统架构设计1. 系统架构理念高校信息化系统架构设计应该采用分布式的系统架构,把不同的子系统进行拆分与独立设计,借助RESTful开发方式实现子系统的解耦。
2. 系统层次结构高校信息化系统的层次结构应该分为三层,分别是用户层、业务逻辑层与数据访问层。
用户层主要负责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业务逻辑层负责系统中的业务逻辑处理,数据访问层负责系统与数据库之间的访问与操作。
3. 数据库设计高校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应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同时在设计时应遵循三范式原则,尽可能地避免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性。
4. 分布式系统集成在高校信息化系统架构设计中,应该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技术,打造高可用的分布式系统,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集成和数据共享,提高系统的数据交互效率和安全性。
5. 系统安全设计高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设计是系统设计中尤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其中,涉及到的安全设计内容包括:用户身份认证与授权、安全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技术、系统审计与监控等。
四、高校信息化系统实现与优化1. 系统实现高校信息化系统的实现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可扩展性:系统能否在需要时进行扩展和升级,以应对更加复杂的业务场景和数据需求。
数据库管理技术的高可用性实现方法
数据库管理技术的高可用性实现方法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数据库已经成为了企业和组织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可用性一直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为了确保数据库系统的平稳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高可用性的实现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库管理技术的高可用性实现方法,以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来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
1. 数据库复制数据库复制是一种常用的高可用性实现方法。
它通过将主库的数据复制到一个或多个备库来实现数据的冗余存储和高可用性。
当主库出现故障时,备库可以立即接管主库的工作,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数据库复制可以采用同步复制或异步复制的方式。
同步复制要求备库必须与主库保持实时同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而异步复制则可以有一定的延迟,提高了数据同步的效率。
2. 数据库集群数据库集群是一种将多个数据库服务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逻辑上的整体,从而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的方法。
数据库集群通常由主节点和多个从节点组成。
主节点负责处理用户提交的写请求,而从节点则用来处理读请求。
当主节点发生故障时,从节点中的一个会自动晋升为新的主节点。
数据库集群的好处在于它提供了水平扩展的能力,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节点的数量,以适应不同规模的应用需求。
3.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是一种保证数据安全和高可用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可以在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快速恢复数据,减少系统停机时间。
在选择备份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数据库的大小、备份的频率和备份的存储位置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测试备份和恢复的过程,以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4. 数据库监控和故障检测数据库监控是保证数据库高可用性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对数据库系统的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和异常,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解决问题。
数据库监控可以包括对数据库性能指标的监测、对数据库资源的监控和对数据库操作的审计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故障检测来及时发现数据库中的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修复。
数据库系统的高可用性与故障恢复策略
数据库系统的高可用性与故障恢复策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和故障恢复策略成为了企业数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库系统的高可用性是指在数据库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保证用户正常访问和使用数据的能力。
故障恢复策略则是指在数据库系统发生故障后,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来恢复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为了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和实现高可用性,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冗余和备份:冗余是通过将数据存储在多个位置或服务器上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备份是将数据库的副本存储在另一个位置或服务器上,以防止主数据库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冗余和备份可以在物理层面或软件层面实现,并采用排他或非排他控制方法。
2.故障检测和恢复:故障检测是指通过监测数据库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日志记录,及时发现故障并采取相应措施。
恢复是指在故障发生后,通过数据库日志恢复、数据恢复等手段来恢复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常用的故障检测和恢复技术包括心跳检测、数据库实时监控、日志分析和故障自动修复等。
3.故障切换和故障转移:故障切换是指当数据库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或手动将数据库从主节点切换到备节点,从而实现数据库的快速恢复。
故障转移是指将故障节点上的数据库迁移到其他节点上,从而实现数据库的平滑过渡和故障恢复。
常见的故障切换和故障转移技术包括主从复制、镜像等。
4.容错和恢复能力:容错是指数据库系统在发生故障后能够自动或手动调整和纠正错误,确保数据库系统继续正常工作。
恢复能力则是指数据库系统在发生故障后能够从故障中快速恢复并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容错和恢复能力可以通过故障容忍机制、备份恢复机制和事务处理技术来实现。
除了上述策略,还可以通过采用负载均衡技术、故障恢复测试和监控等措施来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
负载均衡可以将数据库查询和事务分散到多个节点上,减轻单一节点的负载并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故障恢复测试可以定期对数据库系统进行故障模拟和恢复测试,以及时修复和优化故障恢复策略。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数据存储与分析研究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数据存储与分析研究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了一种无比珍贵的资源,而伴随着数据的海量增长,数据存储和处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催生了一个新的技术——大数据存储与分析,而云计算则成为了这个技术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探讨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数据存储与分析研究。
一、云计算及其特点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它通过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动态扩展和按需使用,成为了一种新的计算模式。
利用云计算平台可以将计算、存储和网络等基础服务进行集成,从而实现资源的自由分配和利用。
云计算的核心特点在于弹性和可扩展性,可以让用户根据自身需求,按照自己的要求调配计算资源,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计算效率。
二、大数据存储及其技术大数据存储是指利用各种数据存储设备和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从而实现对这些数据的高效访问、管理和分析。
大数据存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是指将文件系统的服务分布在多个节点上,从而实现共享存储和高可靠性。
同时,分布式文件系统支持多协议、多接口接入,支持海量数据存储和管理,且性能和可扩展性很高,是大数据存储的核心技术之一。
目前常见的分布式文件系统有HDFS、Ceph等。
2、NoSQL数据库NoSQL数据库是指非关系型数据库,相对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它具有高可用性、高实时性、高扩展性等优点。
NoSQL数据库适合存储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分布式数据等,目前常见的NoSQL数据库有MongoDB、Cassandra等。
3、内存数据库内存数据库是指将数据库存储在内存中,从而实现高速数据存储和访问。
内存数据库适合高并发、低延迟、高性能的应用场景,目前常见的内存数据库有Redis、Memcached等。
三、大数据分析及其技术大数据分析是指利用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从而实现对数据的价值发现和应用。
大数据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MapReduceMapReduce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框架,它通过将数据分片、分发、并行处理和结果合并等步骤,实现大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分析。
企业应用系统高可用性建设
企业应用系统高可用性建设程兆辉【摘要】企业应用系统可用性目标应依据实际情况建立,既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也减少系统建设的成本.基于集群和均衡负载技术实现应用服务器的高可用性和实现数据库高可用性和高性能,是企业应用系统高可用性建设的两个主要方面.【期刊名称】《航空制造技术》【年(卷),期】2015(000)019【总页数】4页(P103-105,109)【关键词】高可用性;负载均衡;集群【作者】程兆辉【作者单位】中航飞机西安飞机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通常来描述一个系统经过专门的设计,从而减少停止服务的时间,而保持其服务的高度可用性的状态。
计算机系统的可用性用平均无故障时间[1](MTTF)来度量,即计算机系统平均能够正常运行多长时间,才发生一次故障。
系统的可用性越高,平均无故障时间越长。
可维护性用平均维修时间[1](MTTR)来度量,即系统发生故障后维修和重新恢复正常运行平均花费的时间。
系统的可维护性越好,平均维修时间越短。
计算机系统的可用性定义为:MTTF/(MTTF+MTTR) * 100%[1]。
由此可见,计算机系统的可用性定义为系统保持正常运行时间的百分比。
一般情况下,当可用性超过99.99%(含99.99%)时,即可认为该系统是高可用性的系统。
系统的高可用性建设与系统的投入成本具有很大关系,可用性要求越高,其投入成本以指数级别上升,因此可用性要求不是越高越好,而是需要在系统的投入成本与可用性要求之间取得一个较好的平衡。
表1 可用性要求对应表可用性要求每年允许停机时间99% 3.5d 99.9% 8.5h99.99% 53min对于一般的企业应用系统,例如办公系统、文件编制系统或ERP系统等,可以将可用性目标定义为99.9%,这样既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也可以相对降低系统建设成本。
对于生产型企业的核心系统(例如MES系统),其停机将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可以将可用性要求定义为99.99%,以保持系统的最大可用性,满足车间现场生产的要求。
信息化,从面向系统到面向人的转变——专访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中心主任左志宏
信息化,从面向系统到面向人的转变——专访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中心主任左志宏张彤【期刊名称】《中国教育网络》【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2页(P46-47)【作者】张彤【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一个好的,具有前瞻性的信息化规划,能够为后面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便利,避免重复建设的麻烦,更为学校节省了大量不必要的投入和时间。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中心主任左志宏在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电子科大”)信息中心主任左志宏教授眼里,电子科大是一所低调,但实力非同寻常的高校。
电子科大在信息科技领域实力雄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自然备受重视。
因此本刊采访了多年主持电子科大网络信息中心工作的左志宏主任,请他介绍电子科大发展信息化工作的经验。
《中国教育网络》:电子科大“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是什么?左志宏:电子科大信息化建设和众多高校一样都经历过从分散建设到集中规划的过程,总结这一路走来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从学校层面做好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2005年,在建设电子科大清水河校区时,学校就前瞻性地提出要建设“绿色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的理念。
在做校区基础设计时,学校将清水河校区主楼A2区近千余平米的办公空间全部划归信息中心,当时的“校区建设办公室”下设专门的“数字化部”,信息化部门从“设计图”开始,就全面且深入地参与到了新校区的建设之中。
网络中心整栋建筑的承重、安全、消防、布线等完全按照机房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目前中心已经建成了1200平米的数据中心,建成以小型机、300余台服务器、数据存储磁盘阵列、备份磁带机构成的校园基础网络,承载全校信息化支撑平台及关键业务应用,实现关键数据的容灾和应用系统的热备,为各应用系统、数字图书馆、邮件系统、虚拟主机等提供管理、维护与技术支持,是名副其实的校园信息枢纽。
应用方面,学校建成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共享数据库平台、中间件平台、统一门户平台四大支撑平台。
自主可控数据库两地三中心容灾方案架构设计
⾃主可控数据库两地三中⼼容灾⽅案架构设计摘要数据库的信创工作不仅是将数据迁移存储到国产数据库上,还需要满足企业IT架构的高性能、高可用、容灾等信息化目标。
尤其金融行业两地三中心的容灾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对自主可控数据库产品的两地三中心高可用容灾方案展开思考,探索新产品新架构新方案,不仅要“平替”,还要“升华”。
一、概述当前金融行业面临着紧迫的IT架构自主可控压力。
其中数据库作为企业IT 架构中最重要的一环,实现国产化替代是当前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课题。
过去几十年,国内金融行业大量使用了Oracle、Db2等国外成熟的商业数据库,并在IT架构建设中多数采用了基于IOE产品的成熟方案。
近几年大数据、分布式、NoSQL数据库等新兴的技术对传统企业架构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并没有动摇其根本,仅仅能够在某些专项领域场景替换掉了传统数据库。
近两年自主可控的大趋势,让企业亟需找到IOE产品的替代产品。
数据库的信创工作不仅是将数据迁移存储到国产数据库上,还需要满足企业IT架构的高性能、高可用、容灾等信息化目标。
尤其金融行业两地三中心的容灾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新的自主可控数据库不仅要看齐国外商业数据库的容灾方案能力,并且还需要汲取过往建设中的经验,取长补短,实现更好的容灾方案。
二、自主可控数据库选型思考自主可控数据库选项评估需要参考的维度很多。
我也帮助twt社区在2022年做了金融证券行业自主可控数据库选项调研。
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大家最关心的是数据库基础功能完备性、高可用架构方案和售后支持能力等维度。
由此可见金融行业对于新数据库的两地三中心高可用容灾方案需求非常迫切。
2.1 选择什么类型的数据库?个人认为目前业内自主可控的数据库主要有三类:基于My SQL内核的本地化数据库、基于P o s t g reSQL内核的本地化数据库和纯国产内核的数据库。
基于My SQL内核的数据库集成了My SQL的能力,面向T P系统,不善于AP场景。
应用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应用系统运维服务方案1. 引言应用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业务运营和数据管理的重要任务。
为了保障应用系统的高可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实施有效的运维服务方案。
本文将提供一套综合性的应用系统运维服务方案,旨在确保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并提供快速响应的故障恢复和优化建议。
2. 运维目标应用系统运维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系统的可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目标包括:•最大化系统的可用时间,减少停机时间,提高业务连续性;•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故障,保障系统的稳定性;•保护系统免受恶意攻击和数据泄漏的威胁;•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持和沟通渠道,解决用户问题并及时响应;•持续优化系统性能,提高用户体验。
3. 运维策略3.1. 环境管理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运维团队需要规范应用系统的环境管理,包括:1.硬件环境管理:监控硬件设备的性能指标、温度、电源状态等,及时发现潜在故障风险;2.网络环境管理:监控网络设备的负载、带宽使用情况,及时解决网络故障和瓶颈问题;3.系统环境管理:监控系统服务的运行状态,定期进行系统补丁更新和安全配置检查;4.应用环境管理:定期备份应用数据和配置文件,保障系统可快速恢复。
3.2. 故障排除和恢复在应用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如服务异常、数据库错误、网络中断等。
为了确保故障能够及时排除和恢复,运维团队需要建立以下故障排除和恢复流程:1.监控故障检测:通过监控系统和日志分析工具,实时监控系统的指标和错误日志,快速发现故障;2.故障定位和诊断:根据监控指标和错误日志,排查故障的根源,定位故障发生的具体原因;3.故障恢复和修复:根据故障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故障恢复和修复;4.故障分析和持续改进:对故障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故障原因和恢复过程,提出持续改进的建议。
3.3.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应用系统运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策略和防护措施:制定并执行安全策略,包括数据备份策略、访问控制策略、网络安全策略等。
数据中心与云服务架构
数据中心与云服务架构1. 数据中心简介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数据中心成为了各个行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数据中心是指为了存储、管理、处理企业数据而建立的物理或虚拟设施。
数据中心通常由大量的服务器、网络设备以及存储设备组成,能够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并且能够在需要时进行快速扩展。
数据中心主要用于存储和处理企业的数据,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2. 云服务架构简介云服务架构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服务架构模式。
云服务架构将应用程序和数据存储在云端,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
云服务架构的特点是可伸缩性、高可用性和弹性。
它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快速扩展和缩减,同时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即使出现故障也能够自动迁移和恢复。
云服务架构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多种服务,包括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等。
3. 数据中心与云服务架构的关系数据中心是云服务架构的基础设施。
云服务架构需要大量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来支持用户的需求,这些资源通常由数据中心提供。
数据中心负责存储和处理用户的数据,并通过云服务架构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数据中心与云服务架构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描述为:数据中心是云服务架构的物理基础设施。
4. 数据中心的组成一个典型的数据中心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4.1 服务器服务器是数据中心的核心组件。
它们负责进行计算和存储任务。
服务器通常以集群的形式部署,通过虚拟化技术进行资源的共享和管理。
数据中心中的服务器可以分为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存储服务器等不同类型。
4.2 网络设备网络设备负责数据中心内部和外部网络的连接。
它们包括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设备,用于实现数据中心内部的通信和与外部网络的连接。
网络设备能够提供高速、稳定和安全的网络连接,确保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
4.3 存储设备存储设备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
它们包括磁盘阵列、网络存储设备和磁带库等。
存储设备能够提供高速的数据读写能力,满足数据中心对大规模数据的存储需求。
高可用性 HA 系统架构设计与应用研究
高可用性 HA 系统架构设计与应用研究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HA)系统架构设计与应用是现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也是IT行业中的热门话题。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生产力和效益提升的重要手段,而一个稳定、高效、可用的计算机系统架构,对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HA系统构成HA系统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系统,在设计 HA 系统架构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拓扑结构企业信息网络是构建 HA 系统的基础,需要稳定、安全、冗余的网络拓扑结构来实现系统高可用性。
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核心交换机、分布式交换机、服务器等。
2. 存储存储系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本身需要具备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稳定性等特点。
在 HA 系统中,存储设备也需要具备冗余、备份、数据恢复等特性。
3. 服务器集群服务器集群是 HA 系统的核心,通常将应用系统、数据库、网关、消息队列等业务服务进行集中管理,以便在其中任一节点在发生故障或异常时,系统能自动切换到另一节点上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4. 负载均衡负载均衡系统实现了 HA 系统的自动切换,同时能充分利用系统资源进行负载均衡,优化系统性能,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二、HA系统架构设计在 HA 系统的架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灵活性、低成本等,具体需求如下:1. 冗余设计在 HA 系统的设计中,需要采用冗余设计,例如冗余服务器、冗余磁盘、冗余电源、冗余网络设备等,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可用。
2. 应用服务规划在HA 系统架构设计中,需要根据企业业务规模,确定应用服务的规划、部署、运维模式。
例如,需要根据应用服务的特点,将系统中的各个业务服务进行分类、集中管理,实现业务模块的切分,从而实现系统的可扩展性。
3. 异地容灾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异地容灾是保障系统可用性的核心手段之一。
因此,在HA 系统的架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异地容灾备份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测试等环节。
高校私有云存储解决方案
高校私有云存储解决方案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2)1.2 需求分析 (3)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5)2. 相关技术概览 (6)2.1 私有云存储基础 (7)2.2 虚拟化技术 (9)2.3 云计算安全技术 (10)2.4 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 (11)3. 高校云存储需求分析与设计目标 (12)3.1 高校云存储的关键需求 (14)3.2 设计目标与期望达到的效果 (15)4. 解决方案架构设计与技术选型 (17)4.1 总体架构设计 (18)4.2 硬件选型与配置 (19)4.3 软件平台与工具 (21)4.4 网络与安全设计 (23)5. 系统实现与关键技术实现 (24)5.1 私有云平台搭建 (25)5.2 数据存储与管理 (27)5.3 网络架构与安全性措施 (28)5.4 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策略 (30)6. 系统测试与评估 (31)6.1 测试目标与内容 (33)6.2 测试方法与工具 (34)6.3 系统性能评估 (35)6.4 安全性评估 (36)7. 实施与管理方案 (37)7.1 部署与迁移计划 (39)7.2 系统管理与维护 (40)7.3 人员培训与技能发展 (42)7.4 用户支持与服务保障 (43)8. 总结与未来展望 (44)8.1 项目总结 (45)8.2 实施效果评估 (47)8.3 未来发展方向 (48)1. 内容概括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针对高校私有云存储解决方案的深入探讨。
该方案旨在满足高校在数据存储、管理、共享和安全性方面的需求,同时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我们将介绍私有云存储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高校中的应用优势。
详细阐述解决方案的设计思路,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等方面的配置要求。
我们还将讨论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性能优化措施以及安全防护体系,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对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日益增长。
如何构建一个高可用性的软件系统
如何构建一个高可用性的软件系统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各种软件系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软件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效性,构建一个高可用性的软件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具有高可用性的软件系统。
一、技术选型方面技术选型是构建一个高可用性的软件系统的基础。
一般来说,选用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的技术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在操作系统方面,一般选用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的Linux系统,在数据库方面选用MySQL或者Oracle等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架构上,建议采用分布式架构,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通过各个模块之间的通信,协同完成系统的各项任务。
这样,即使系统中出现问题,也可以及时定位问题模块,并进行快速修复。
二、负载均衡方面负载均衡通常是构建高可用性软件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负载均衡的存在可以自动地监控负载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自动分配各个服务器的工作量,达到最优的系统负载状态。
在负载均衡中,常用的负载均衡策略有轮询、最少连接、IP Hash等策略。
在选用负载均衡策略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合理的硬件和网络设备。
三、备份和容错方面备份和容错是构建高可用性软件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备份方面,建议将数据备份存储在多个地点,确保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容错方面,建议通过多个服务器组成集群,每个服务器都可以单独完成系统的各项任务。
在某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其他服务器可以自动地上线并完成故障服务器的工作。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能确保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构建一个高可用性的软件系统需要综合考虑技术选型、负载均衡和备份容错等多个方面。
在技术选型方面,建议选用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的技术,比如Linux系统和Oracle等数据库。
在负载均衡方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负载均衡策略,并配置合理的硬件和网络设备。
在备份和容错方面,需要将数据备份存储在多个地点,同时通过集群方式确保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数据库服务器部署方案
数据库服务器部署方案1. 引言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数据库是各个组织和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
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可用性,合理的数据库服务器部署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云服务器的数据库服务器部署方案,以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
2. 硬件配置数据库服务器的硬件配置对其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个推荐的硬件配置方案:•CPU:多核处理器,如Intel Xeon系列•内存:建议至少16GB的内存,以支持大规模的并发请求•存储:使用高性能的固态硬盘(SSD)以提高读写速度和响应时间•网络:具有高带宽和低延迟的网络连接,以确保数据的快速传输3. 操作系统选择数据库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 Server和Linux。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选择以下操作系统之一:•Windows Server:适用于微软数据库产品,如SQL Server•Linux:适用于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PostgreSQL和MongoDB等4. 数据库软件选择根据实际需求和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库软件选择:•SQL Server:适用于大型企业和需要高度稳定性的应用•MySQL:适用于Web应用和小型企业•PostgreSQL:适用于需要高度可定制性和扩展性的应用•MongoDB:适用于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和处理5. 数据库服务器架构设计为了保证数据库服务器的高可用性和容错性,我们推荐采用主从复制或集群架构。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数据服务器架构设计:5.1 主从复制主从复制是数据库服务器架构设计的一种经典模式。
在主从复制中,主服务器负责写操作,而从服务器负责读操作。
主服务器会将变更的数据同步到从服务器上,以实现数据的备份和实时读取。
主从复制的优点包括:•数据冗余和备份,提高数据的可靠性•从服务器可以承担读操作负载,减轻主服务器的压力•可以通过从服务器实现横向扩展,提高系统的吞吐量5.2 集群架构集群架构通过将多个数据库服务器连接在一起,以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处理。
信息化项目服务标准
信息化项目服务标准一、服务范围我们的信息化项目服务旨在提供全面、高效、可靠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涵盖以下领域:1.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2.应用软件开发与维护3.数据库设计与优化4.网络架构规划与实施5.信息安全咨询与保障6.系统集成与调试7.用户培训与技术支持8.后期维护与升级二、服务质量我们将提供优质的服务,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和运行,具体承诺如下:1.严格遵守服务协议,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2.提供专业的技术团队,确保项目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3.及时响应客户需求,提供快速、有效的服务支持。
4.对服务质量进行持续监控和评估,确保满足客户的期望和要求。
三、安全性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保障服务的安全性: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数据和系统的安全性。
2.对所有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获取。
3.提供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四、可用性我们将确保所提供的服务具有高度的可用性,保障客户的业务连续性:1.提供高可用性的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避免单点故障。
2.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措施,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3.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客户的业务不中断。
4.在服务协议中明确可用性的指标和标准,确保满足客户的业务需求。
五、兼容性我们将确保所提供的服务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1.对不同操作系统、数据库和浏览器等平台进行兼容性测试和验证。
2.提供灵活的接口和配置选项,方便客户进行定制化操作。
3.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4.在服务协议中明确兼容性的要求和标准,确保满足客户的业务需求。
六、可维护性我们将确保所提供的服务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方便客户进行后期管理和维护:1.提供定期的维护和保养服务,确保硬件设备和软件的正常运行。
2.提供可扩展和可升级的解决方案,方便客户进行后期升级和维护。
数据库系统与信息检索技术研究
数据库系统与信息检索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据库系统和信息检索技术在各行各业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什么是数据库系统?什么是信息检索技术?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呢?一、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是一种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它主要包括数据的设计、建模、存储、维护、管理和查询等一系列操作,用于满足用户对数据进行有序、一致、稳定和高效的访问和操作。
常见的数据库系统包括关系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网络数据库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等。
数据库系统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实现数据共享、数据集成、数据安全和数据可靠性等功能。
另外,数据库系统还可以提高数据查询的灵活性和效率,降低数据操作的复杂性和成本。
二、信息检索技术信息检索技术(Information Retrieval Technology)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获取用户需要的信息的技术,它主要包括信息分类、信息过滤、信息索引、信息检索和信息可视化等一系列操作,而这些操作涉及到的数据都是以非结构化的方式存储的。
信息检索技术的优点在于它可以让用户快速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提高个人或组织的生产效率。
另外,信息检索技术还可以让用户对信息进行定制化,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
三、共同点与区别虽然数据库系统和信息检索技术在不同的方向上应用,但它们在一些方面却有相通之处,如存储、管理、查询等。
同时,它们都可以通过数据挖掘等方式来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
然而,它们也有显著的区别。
数据库系统更注重事务的一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而信息检索技术则更注重信息的快速检索和分类,如搜索、个性化推荐等。
此外,它们的数据类型也大相径庭,数据库系统主要存储结构化数据,而信息检索技术则主要存储非结构化数据。
四、研究方向与应用场景目前,随着数据规模的不断增长和互联网信息化的普及,数据库系统和信息检索技术前景广阔。
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库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容错性:研究如何在数据库系统中实现高可用性和容错性,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数据损坏和丢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优点:
Wang Li/CC/IHEP 2018/11/1 - 16
高能所数据库集群方案
• 优势
• 使用Atlas代理服务器 ,实现读写分离,实 现mysql集群的高并发 • 两个master安装 keepalived实现Mysql 集群的高可用。VIP是 对外服务ip • master节点故障,自 动切换master。 • 两个slave节点同步主 节点,用来读
Wang Li/CC/IHEP 2018/11/1 - 8
基于享存储的方案SAN
• 优点:
• 可以避免存储外的其它组件引起 的数据丢
• 部署简单,切换逻辑简单,对应 用透明。 • 保证主备数据的强一致。 • 共享存储是单点, • 价格比价昂贵。 • 若共享存储挂了,则会丢失数据
• 限制或缺点:
Wang Li/CC/IHEP 2018/11/1 - 9
Select-Atlas Select-直连 Update-Atlas Update-直连 Insert-Atlas Insert-直连
1319 1532 181 211 195 214
5882 9957 853 819 890 864
7397 14189 1350 1333 3516 5132
12125 17172 1908 2148 4614 6587
• 限制或缺点:
基于主从复制(单点写)方案
• Mysql 主从复制原理 • 优点
• • • • 数据分布 负载平衡 备份 高可用性和容错行
Wang Li/CC/IHEP 2018/11/1 - 11
Keepalived+双主
• 优点:
• 安装配置简单 • Master故障时,Slave快 速切换提供服务,并且对 应用透明
基于磁盘复制的方案 DRBD
• 优点:
• 1.切换对应用透明 • 2.保证主备数据的强一致。 • 1.影响写入性能,由于每次 写磁盘,实质都需要同步到 网络服务器。 • 2.一般配置两节点同步,可 扩展性比较差 • 3.备库不能提供读服务,资 源浪费
Wang Li/CC/IHEP 2018/11/1 - 10
• 缺点:
• 只支持一主多从架构,集群中必须最少有三台数据库服务 器 • 要保持切换对应用透明,依然依赖于VIP。 • 不适用于大规模集群部署,配置比较复杂。 • MHA管理节点本身的HA无法保证。
Wang Li/CC/IHEP 2018/11/1 - 13
基于zookeeper的高可用
• 优点:
Wang Li/CC/IHEP 2018/11/1 - 15
• 缺点
基于中间件proxy方案
• 中间件
• 阿里 Cobar、MyCAT • 360 Atlas • 淘宝 Tddl
• • • • 切换对应用透明 可扩展性强,方便分片扩展 可以跨机房部署切换 使用中间件的方案能够每天处理近50亿次的SQL执行请 求
• 需要主备的IP在同一个网 段。 • 需要自定义脚本来确定 Master是否能提供服务
• 限制或缺点:
Wang Li/CC/IHEP 2018/11/1 - 12
MHA
• 优点:
• • • • 代码开源 保持数据一致。 故障时,选择slave作为自动切换 可以灵活选择VIP方案或者全局目录数据库方案(更改 Master IP映射)来进行切换。
Wang Li/CC/IHEP 2018/11/1 - 17
数据库平台测试效果
• 利用sysbench测试
• 执行80000次 select • 80000次update • 80000次insert 每组数据重复测试三 次后取平均值
1 8 16 32 64 128
• 测试情况
• 测试连接 Atlas • 直连 DB 这两种情 况下的 QPS
信息化
提高效率
流程
业务
渠道
降低成本
增强竞争力
整合、优化、重组
Wang Li/CC/IHEP 2018/11/1 - 3
信息化现状
Wang Li/CC/IHEP 2018/11/1 - 4
高能所信息化
• PC端
• • • • • 网络接入控制系统 人力资源系统 物资采购系统 基建采购报销系统 投票系统
• APP移动端
• 高能所通讯簿系统 • 个人云平台
Wang Li/CC/IHEP 2018/11/1 - 5
传统数据库
• 单机数据库 • 可靠性难以保障 • 不支持高并发
• 数据分散存储
• 数据库节点故障 • 数据库配置存在瓶颈 • 访问量影响系统响应 • 数据丢失、数据损坏
• 数据一致性无法保障
16472 21575 2388 2677 5948 7353
• 扩展性非常好,可以管理大规 模集群。 • 保证了整个系统的高可用 • 主从的强一致依赖于MySQL本 身,比如半同步,或者外围工 具的回补策略
• 缺点:
• 引入zk,整个系统变得复杂。
Wang Li/CC/IHEP 2018/11/1 - 14
Mysql Cluster
• 优点:
• • • • • • • • • 准同步复制、自动节点管理 数据严格一致 服务高可用 多个可同时读写节点, 可实现写扩展 只支持innodb引擎 所有表都要有主键 由于写要同步到其它节点,存在写扩大问题 非常依赖于网络稳定性,不适用于远距离同步
Wang Li/CC/IHEP 2018/11/1 - 6
需求
• • • •
高性能 安全性 高可用 集中存储
MySQL集群
Wang Li/CC/IHEP 2018/11/1 - 7
Mysql 集群方案
• • • • • • •
基于共享存储的方案SAN 基于磁盘复制的方案 DRBD 基于主从复制(单点写)方案 MHA(Master High Availability) 基于zookeeper的高可用 基于Cluster(多点写)方案 基于中间件proxy的方案
面向高能所信息化系统的高可用 数据库服务
王丽
计算中心 中科院高能所
第十八届全国科学计算与信息化会议
目录
• • • • • •
背景与现状 问题与需求 数据库集群方案 IHEP数据库集群架构 性能测试 总结与展望
Wang Li/CC/IHEP 2018/11/1 - 2
什么是“信息化”?
计算机技术 软件技术 互联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