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技术交底记录大全范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主要技术标准和总体设计原则
一、建设项目名称
花垣县鼎一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长登坡矿区老虎塘铅锌矿采空区治理工程安全设施设计。

二、设计依据
1.铁道部《2008年铁路勘察设计工作计划》(铁计函[2008]1号)。

2.《关于新建至铁路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08〕1234号)。

三、设计围
铁四院设计围为贺州(不含)至段(DK567+174.16~DK 826+874.52),建筑长度256.835km,含枢纽配套工程。

四、标段划分
五、工程概况及主要设计容
(一)工程概况
贵广铁路贺州至段自广西贺州市洛湛铁路贺州站(不含)引出,经贺州市平桂区和八步区,省市怀集县、广宁县、四会市和鼎湖区,市三水区和南海区,市荔湾区和番禺区,止于武广客运专线新站,线路全长259.5km,其中广西境52.0km,省境207.5km。

该线以客为主兼顾货运,为Ⅰ级双线铁路(其中北至三眼桥为四线),速度目标值为贺州至佛200km/h(预留250km/h条件)、佛至新160km/h。

全段新建贺街、马宁、怀集、广宁、四会、北、三水南、佛8座车站,改建奇槎、三眼桥、西和四座既有站。

桥梁111座95.456km,重点桥梁为青歧涌特大桥、思贤窖特大桥、显和特大桥、北江特大桥、大镇特大桥、东平水道特大桥、村水道特大桥等。

隧道70座95.378km,重点隧道为大岐山、两广、北岭山隧道。

桥隧比为67.1%。

路基工点336个99.654 km,主要工程措施边坡加固与防护、岩溶路基、软土路基等。

(二)主要设计容
贺州(不含)至新(不含)段设计里程围的征地、拆迁、“三电”迁改、给排水管道迁改、改移道路及沟渠、路基(包括土石方、排水、防护、附属、各种标志、线路防护栅栏等工程容)、桥涵、隧道、站场(包括路基、桥涵及附属工程)、轨道(包含有砟轨道和双块式无砟轨道)、与路基同步施工的接触网杆柱、通信杆柱的基础、过轨预埋件、综合接地、隧道照明及永临结合工程的全部容等为本次施工图设计容。

车站房屋、站台、天桥、雨棚、围墙、站区绿化和其它站后工程等本次暂不进行施工图设计。

六、主要技术标准
(一)正线主要技术标准
1.铁路等级:Ⅰ级。

2.正线数目:双线,其中北(含)至三眼桥(含)为四线。

3.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DK567+174.16~DK793+500贺州至佛200km/h(预留250km/h条件),DK793+500~ DK 826+874.52佛(含)至新160km/h。

4.最小曲线半径:3500m,枢纽加减速地段根据设计行车速度合理选定。

5.正线线间距:4.6m,枢纽加减速地段根据设计行车速度合理选定。

6.限制坡度:9‰,北至三水南6‰。

7.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双机地段880m),只办理客车的车站650m。

8.牵引种类:电力。

9.牵引质量:4000吨。

10.闭塞方式:自动闭塞。

11.建筑限界: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运输要求。

(二)联络线、疏解线主要技术标准
北货车联络线工程、横江疏解区联络线工程、新站城际场联络线工程均按Ⅰ级铁路标准设计。

七、标准预留原则
线路平面(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圆曲线及夹直线长度、线间距)、纵断面(最小坡段长度、竖曲线半径)、曲线超高、建筑限界、隧道净空面积等按250km/h标准预留,其它工程均按200km/h标准设计。

八、地震动参数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1)贺州至贺街:DK567+200~DK585+000 0.05g
(2)贺街至广宁:DK585+000~DK695+000 <0.05g
(3)广宁至:DK695+000~DK802+000 0.05g
(4)至新:DK802+000~DK823+100 0.10g
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0.10g的地区,路基、桥涵及其它建筑物应按《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抗震工程措施。

九、主要设计原则
1.本次站前工程施工图设计依据《关于新建至铁路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08〕1234号)进行。

2.正线线间距:贺州至佛段(不含)按4.6 m设计,曲线地段线间距不加宽,佛站正线线间距按5.0m设计;佛(不含)至新段区间正线线间距4.2m,曲线地段线间距加宽按国家现行《铁路线路设计规》(GB50090-2006)的规定办理;既有广茂线改线按既有铁路标准设计。

3.车站到发线有效长采用850m(双机地段880m),只办理客车的车站650m。

4.区间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道床厚度:
区间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
注:表中路基宽度考虑了路肩设置通信、信号及电力电缆槽。

区间曲线地段的路基面加宽值应在曲线外侧按下表数值加宽。

表2 曲线地段路基面外侧加宽
5.路基基床表层厚0.6m,底层厚1.9m,总厚度2.5m。

6.路基边坡及坡脚两侧考虑绿色通道设计。

7.路基排水系统应布置合理,与桥涵、隧道、车站等排水设施衔接配合,并有足够的过水能力,满足设计频率1/50的降水量或设计洪水流量的要求。

排水沟、天沟一般采用0.4m×0.6m梯形沟形式,边坡坡率1:1,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片石砌筑。

路堑侧沟采用0.6m×0.8m(或0.6 m)、厚0.2m现浇C20钢筋混凝土矩形侧沟,侧沟顶面加设钢筋混凝土盖板。

8.用地设计应严格遵循“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1)路基:区间路堤本体用地界在排水沟、坡脚矮挡墙外侧边缘外不小于3m;路堑本体用地界在堑顶边缘外不小于5m,设有天沟地段,在天沟外不小于3m。

(2)桥梁:区间桥梁本体用地一侧5.8m,一侧7.2m。

(3)隧道:隧道用地在洞口及明洞地段边坡和仰坡坡顶边缘外不小于5m;设有天沟地段,在天沟外不小于5m。

(4)取弃土用地原则上集中取弃,少占农田和旱地,尽量利用山坡和荒地及废弃坑塘。

(5)段所平台、通所道路、改移道路、改河改沟等用地单独计列,同时汇总其它篇用地。

9.路基标准横断面形式
路基标准横断面见图1、图2、图3、图4所示。

图1 200km/h双线路堤标准横断面图
图2 200km/h双线路堑标准横断面图
图3 160km/h以下单线路堤标准横断面图
4 160km/h以下
单线路堑标准横断面图
站场部分站线的路基宽度按站场专业有关规执行。

10.新建正线采用重型轨道,一次建成跨区间无缝线路。

钢轨采用60kg/m、100m、U75V 无螺栓孔新钢轨,轨枕采用Ⅲ型无挡肩钢筋混凝土枕,1667根/km;道床采用单层一级碎石道砟,厚0.35m,单线道床顶面宽度3.6m,道床边坡1:1.75,碴肩堆高15cm,双线道床顶面宽度分别按照单线设计。

站线轨道:通行客车的到发线采用60kg/m钢轨,铺设无缝线路;货车到发线、货场及段所采用50 kg/m普通钢轨。

11.长度大于6km的隧道及隧道铺设双块式无砟轨道,其余地段铺设有砟轨道。

无砟轨道采用双块式有挡肩预制轨枕,每公里铺设1600根。

曲线上外轨超高的设置应满足客车进一步提速250km/h的要求。

12.轨道结构高度
(1)有砟轨道
(单位:mm)
注:有砟轨道结构高度指钢轨顶面至道砟底部的垂直最小高度,不含路拱高度。

(2)无砟轨道
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高度表(单位:mm)
注:无碴轨道结构高系指轨顶面至隧道回填层顶面的高度,不包含横向排水坡的高度。

(3)联络线
联络线轨道结构高度表(mm)地段钢轨高度垫板厚度轨下轨枕高度枕下道床厚度轨道结构高度
土质路基176 10 230 500 916
硬质岩石、隧道176 10 230 350 766
桥梁176 10 210 370 766
注:有砟轨道结构高度指钢轨顶面至道砟底部的垂直最小高度,不含路拱高度。

13.曲线外轨超高
按照铁道部运输局基础部下发的文《关于初期兼顾货车的客运专线开通速度和曲线超高设置
的建议》,无砟轨道和有砟轨道曲线实设超高如下表。

无砟轨道V客=250km/h、V货=80km/h实设超高
=80km/h实设超高
有砟轨道V客=250km/h、V货
14.线路纵断面图上统一按轨面设计高程标注,各专业不同地点、不同结构物的设计控制高程均应以轨面设计高程为基准(考虑设竖曲线后的抬降值),分别按不同的轨道结构高度计算求得路肩设计高程。

15.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小桥、涵洞按1/100设计,技术复杂、修复困难或重要的特大桥、大桥按1/300校核。

当观测或调查洪水频率小于上述设计洪水频率时,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TB10002.1-2005)第1.0.7条规定办理。

感潮河段的桥梁设计洪水频率:1/100。

16、设计荷载:中-活载,并按“ZK活载”检算;联络线采用中-活载。

17、通航净空及建筑限界:
(1)通航净空按照国家《河通航标准》执行,对于有海轮通航要求的航道,遵循相关标准,合理留置桥下净空。

(2)本线建筑限界按《200km/h客货共线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建筑限界(暂行)》第5.1.1条规定办理。

(3)跨越普通铁路时,桥下净空按“建限-1”办理,净高加0.2m的富余量。

(4)对跨越既有电气化铁路,考虑既有电气化接触网柱布置与结构,有条件时,优先考虑采用较“建限-1”为大的桥下行车净空,以尽量减小对既有电气化接触网的迁改影响。

(5)跨越拟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时速200km/h线路,按铁科技函【2004】157号文,燃牵引区段桥下最低高度6700mm,电化区段,最低高度7960mm;对其他低速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线路,其最低高度与接触网专业协商确定。

(6)跨越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时,建筑限界按《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第1.0.9条办理:电气化区段最低高度7500mm。

18、立交净高
跨越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道及主干道桥下净高不小于5m;跨越城市次干道桥下净高不小于4.5m;跨越城市一般道路桥下净高不小于4m;跨越非机动车道桥下净高不小于3.5m。

均预留道路翻修路面加高0.2m的富余量,并结合城市有关部门的要求办理。

有条件者,可适当放宽。

19、排洪涵及灌溉涵为无压涵洞,洞顶点高出洞设计频率水位的净高,按桥规TB10002.1-2005第3.2.9条办理。

20、全线桥梁应考虑无缝线路对桥梁的影响,桥墩线刚度应满足《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的要求。

大于30m高墩当不满足无缝线路暂规要求时应由轨道专业进行轨桥作用分析检算、轨道应力及断缝宽度是否满足暂规要求。

21、桥路分界高度需针对沿线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填料来源性质,并根据本线路基的工后沉降控制要求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同时充分考虑沿线社会经济状况,城镇规划发展要求,土地资源等因素合理确定,本线桥路分界高度如下:
(1)软土、松软土地区应根据松软土性质、厚度及不同速度目标值等综合确定。

深厚软土区桥路分界高度一般为4~6m。

(2)发达城镇地区桥路分界高度为4~6m,丘陵地区桥路分界高度小于等于8m。

22.隧道衬砌轮廓采用铁道部通用图“通隧(2005)0201”,直线地段双线隧道衬砌轨面以上净空面积为92m2,隧道衬砌轨面以上净空面积为94m2。

23.本段隧道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暂不设置隧道运营通风和防灾通风。

24、铁路大型临时工程设计
(1)应认真贯彻国家土地政策,尽量减少土地占用量,尤其是少占耕地,有条件的要充分考虑永临结合,有效利用预留工程、铁路货场、站坪、维修基地及站前广场等。

(2)应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和设备或新建线路的建筑物和设施,并考虑方便运营,减少对运营的干扰。

(3)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物保护、节约能源和用地,要满足项目总工期、施工组织设计等要求,并应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协调。

同时应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将大型临时工程设置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

(4)要优化大临设施布局,在保证满足工程进度需要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其规模、标准和投资。

(5)不具备永临结合条件,需要征用临时用地的,必须对临时用地进行复垦,临时用地的复垦按宜农则农,宜建则建的原则进行设计
(6)在场地布置方面,在满足工艺流程设计合理条件下,遵循生产区和生活区既相互分开,又有机联系的原则进行布局。

生产区按工艺流程分区划块,要求结构紧凑,占地面积较少,同时又便于流水作业生产,容易实现现代化生活管理,并有足够的施工作业和活动空间。

十、投资检算单元划分
(一)概算编制围及单元
1.总概算的编制围
贺州至段按以下七段分别编制投资检算并汇总。

投资检算分段表
2.综合概算的编制围:与总概算的编制围一致。

3.单项概算的编制单元:根据总概算的编制围,按不同工程类别分别编制。

其中,复杂特大桥、大桥、中桥及高桥(墩高50米及以上),4000m以上隧道按工点编制个别概算。

(二)编制依据
1.一般规定
(1)铁建设【2006】113号文发布的《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以下简称“113号文”);
(2)铁鉴函[2008]1234号文《关于新建至铁路初步设计的批复》;
(3)本设计阶段图纸及工程数量;
(4)其他有关协议、纪要和公文等。

2.定额
(1)路基、隧道工程:铁建设【2004】47号文发布的《铁路路基隧道工程预算定额》(以下简称《预算定额》);
(2)桥涵工程:铁建设【2005】15号文发布的《铁路桥涵工程预算定额》(以下简称《预算定额》);
(3)轨道工程:铁建设【2006】15号文发布的《铁路轨道工程预算定额》(以下简称《预算定额》);
(4)站场工程:铁建[2007]2号《铁路工程预算定额》(以下简称《预算定额》);
(5)改移道路、公路桥采用交通部2007年第33号公布的《公路工程预算定额》,缺项者采用类似定额补充;
(6)以上不足部分参照现行预算定额及其他相关定额、图纸或有关资料分析补充。

(三)基期、编制期价格水平
基期:2005年度价格水平。

编制期:主要采用2008年第一季度价格水平。

(四)费用标准
1.人工费
根据铁建设〔2008〕26号《关于补充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综合工费类别划分的通知》,综合工费标准下表
综合工费标准
Ⅲ类工
Ⅲ-1
隧道,通信、信号、信息、电力、电力牵引
供电等工程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不
含四电集成的设备安装)
25.82
Ⅲ-2 四电集成的设备安装30.95 5.13
Ⅳ类工计算机设备安装调试43.08
2.材料费
采用铁道部铁建设【2006】129号文发布的《铁路工程建设材料预算价格》(2005年度)作为基期设计价。

3.机械台班费
采用铁道部铁建设【2006】129号文发布的《铁路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2005年度)》作为基期设计价。

十一、设计图纸编号
(一)图件
设计文件、图纸的审定职责围按院“四设技〔2002〕169号”文《关于设计及技术文件分级审查与签署办法》执行。

(二)图标
执行“四院技〔2008〕10号”《关于在设计文件(图纸)中规使用集团公司企业标识的通知》。

图标形式:
贵广铁路贺州至段站前工程施工图
(标段名称)
(图名)
(册号)
图纸编号:
贵广贺广施图(专业)—××。

其中“—××”为图纸编号,各专业从01开始,如线路专业平面图第一册共八册,编号为:贵广贺广施图(线)—1/8。

咨询图在封面封底加注“(供咨询)”字样。

(三)文件分册及章节组成
文件组成执行铁建设〔2007〕152号文的要求,容可根据本段的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十二、设计文件封面、首页、二页及分发凭单格式
设计文件封面、首页、二页及分发凭单统一参考格式附后。

十三、文件组成、分发单位及份数
设计文件分发单位及份数表
(封面)
新建铁路
贵广线
贺州至段站前工程
施工图
标段名称
线路
第×册共×册
工程设计资质证书综合甲级A142000037
工程勘察证书甲级170010-KJ 2009年3月武汉
(首页)
商业秘密编号:
新建铁路
贵广线
贺州至段站前工程
施工图
标段名称
线路
第×册共×册
院长:
院总工程师:
总体设计负责人:董云松
2009年3月武汉
(二页)
本项目院主管总工程师:王海潮
本册文件院专业主管工程师:江凤林
本册文件编制单位:
线站处:总工程师:一平主管总工程师:董云松
设计负责人:其龙
(注:当本册文件编制有两个及以上专业时,院专业主管工程师和专业设计负责人前面应分别
加上专业名称。


施工咨询图文件分发凭单
正式施工图文件分发凭单
注:1
2.铁路局、广铁集团的图表份由建设单位转发。

第二章施工注意事项
一、线路
(一)测量方面
1.本线放线坐标系统采用WGS-84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于本线部分地段存在无碴轨道,平面坐标和高程测量请严格按照《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执行。

2.由于本线线路较长,线路设计高程也有较大起伏,为满足精测网精度要求,将本标段划分成了多个坐标带和不同的投影面,具体如下:
贵广铁路贺州至段施工图中线施测分带表
平面曲线表是根据上表分段编制的,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此表的分段进行现场放线工作。

本集团公司提供放线的曲线表均为左线(即下行线)曲线资料,曲线的前、后缓和曲线长度相等。

右线曲线表作为辅助参考使用,绕行段可用于放线使用。

右线平行等高于左线,线间距一般情况下为4.60m(具体见右线曲线表)。

右线的缓和曲线长度在并行地段均等于对应左线的缓和曲
线长度,在绕行地段具体见右线曲线表。

3.务请注意核实坐标换带处、与铁二院设计段(出贺州站)接头处、与南广铁路(北站)接头处、与广珠铁路(三水南站)接头处、与武广铁路(进新站前)并行段及与相邻标段交接处的平面距离、方向和高程,使其精度满足精测网和桥梁基础施工、架梁、轨道铺设和路基施工精度的要求后方可施工。

而且测量放线必须要全线贯通无误方可施工。

由于与铁二院设计段(出贺州站直线边)接头处、与广珠铁路(三水南站)接头处和与武广并行段(进新站前直线边)接头处分属不同坐标带和投影高,需现场实测现交,接头处弯道可能会有微小变化,此几处务请注意。

由于二院未最终稳定方案,与武广并行段目前正在进行四线引入新站勘测等原因,此几处接头弯道资料还需最终稳定后方可提供。

由于目前正在进行南广线与贵广线同时引入新站勘测工作,广铁集团代建段方案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故建议本段围请暂勿动工。

4.本线正线线路平面图(1:2000地形图)采用1954年坐标系(带宽3度)制作而成,中央子午线为111°00′00″。

平面底图已经过转换成为WGS-84坐标下的位置,但底图上带十字叉的坐标不可使用。

现场放线等工作需以WGS-84坐标曲线表为准,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区分平面图坐标(54)与放线(WGS-84曲线表)坐标的差异。

5.已交付的施工图的线路平面图和线路详细纵断面图,由于目前车站、桥梁、路基、隧道和站后相关设施尚未全部完成施工图设计,线路平、纵断面中相关的特大桥、大中桥、小桥涵、公路桥、隧道、立交和站后设施等标注可能会有所调整,请以各工点施工图设计图纸为准。

(二)本标段沿线地下油、气、给排水管道和光电缆的影响
由于地下管线的埋设比较复杂,在施工前务必对标段的地下管线进行全面复查,探明其位置、种类和规格,并与产权单位签订迁改或防护协议,对新发现的地下管道请及时与建设、监理和设计单位联系,以采取相应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请注意满足与地下管线的防火、防爆安全
距离的要求,在交叉处开挖、钻孔、打桩和占压时尤要谨慎行事,避免对地下管线的损坏。

施工地段如分布有地下管线或电缆线,施工工程中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免破坏管线或电缆设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必要时进行迁改。

(三)本项目沿线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文物遗址等环境敏感点对线路的影响
本项目的环境敏感点主要有寿峰墓群保护区、三岳自然保护区、广宁竹海森林公园、市第二水源保护区、南海二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机场等,相关路段的线站走向方案已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复同意。

线路施工时应避免在保护围进行取弃土和设置临时工程,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加强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减少铁路施工对这些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在进行桥梁、路基、特别是取弃土场的施工应特别加强文物保护,如发现有文物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妥善处理。

沿线主要环境敏感点如下表所示。

沿线主要环境敏感点一览表
(四)其它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高速铁路跨公(道)路、公路和既有道路跨高速铁路处立交桥涵的设置应将设计与现场具体情况核对无误后方可施工,满足其功能设置需要。

对全线的道路立交设计,施工前需对既有道路(包括铁路)的标高、道路净宽、立交净空仔细复核,以满足道路运营要求。

2.取弃土(碴)场应严格按要求进行施工,满足环保、水保要求,做好排水、防护和绿化工程,避免塌方或形成新的不良地质体,并按规定进行复垦。

3.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办理,如发现设计与现场不符时,应及时告知工地配合施工设计组或有关单位,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二、轨道
1.无缝线路铺设必须基础稳定、道砟清洁、道床密实、断面正确、轨向和水平符合要求。

2.应按设计要求预埋好位移观测桩。

观测桩可利用旧钢轨或钢筋混凝土制作,用混凝土埋设牢固,桩顶宜略高出轨面。

3.无缝线路锁定后,应即按相关要求整正轨道,恢复线路,并开始观测长钢轨位移情况。

4.每段无缝线路铺设完成后应经检查合格后,方准开通线路。

5.无缝线路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放散或调整应力后重新锁定,并调整缓冲区配轨和轨缝,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1)实际锁定轨温或长轨时、终端落槽时的轨温超出设计规定围。

(2)两股长轨的锁定轨温差大于50C或曲线外股锁定轨温大于股锁定轨温。

(3)长轨产生不正常的过量伸缩。

(4)固定区出现严重的不均匀位移。

(5)原因不明,施工时未按设计规定正常合拢锁定的线路。

6.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宜采用滚筒法或与拉伸器相结合的放散方法完成。

7.放散应力按长钢轨伸缩量控制,每隔50~100m设置一个观测点,观测钢轨位移量,
及时排除影响放散的故障,全段应放散均匀。

8.运营期间应根据钢轨磨耗情况进行超高的调整。

9.线路开通运营之前,必须是无缝线路整理作业完成,全线钢轨打磨到位,消除了钢轨轧制过程中形成的不平顺、消除了轨面的斑点、波形磨耗,钢轨的轨面粗糙度满足列车开通速度。

10.线路一旦开通运营,应确保轨道设施满足设计标准围,同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轨道的养护维修应坚持预防为主、检修与保养并重、预防与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检修项目和检修周期,组织定期检查,加强日常养护维修,确保运营安全。

11.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是轨道结构中的薄弱环节,运营时必需时时加强养护,有砟轨道一旦发生道砟沉落,应及时调整。

三、桥梁
1.应按照《铁路桥涵施工规》(TB 10203-2002)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

2.为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建筑材料的选用、混凝土配合比及施工、养护等工艺均应遵照《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文)及“铁建设〔2007〕140号文、铁建设函〔2007〕1212号文”的有关要求办理。

3.施工前应对地下水及地表水进行水质化验分析,若与设计不符,请与设计单位地质专业联系,经确认后,桥梁专业进行变更设计后方可施工。

4.施工单位进场后,应根据设计图纸,认真核对地形地貌、墩台里程、断面高程等,若发现与设计不符或基坑开挖后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作出变更设计后,以变更设计为依据进行施工。

5.施工前应探明地下各类管线位置,严禁盲目施工而危及管线安全。

6.混凝土圬工拌合用水应采用无侵蚀性水。

7.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桥梁基础施工时泥浆对环境的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