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不能代替体育运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不能代替体育运动

劳动创造了人类。生命在于运动。劳动和体育运动对于人类的生存和进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劳动是当今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从事着一定形式、一定内容的劳动。那么,劳动与体育运动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呢?在提倡“全民健身”的今天,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又存在着一些什么样的误区呢?
(一)认为“自己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身体活动的强度、体力消耗都已很大,与那些坐办公室,长时间缺乏体力活动的人们不一样,因此,可以不必再进行什么体育活动了。”
其实,这种以为体力劳动可以代替体育活动的识识是不全面的,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劳动是一种身体活动,对增强体力虽有一定的效果,特别是体力劳动,是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的。但是,劳动和体育活动终究是两回事。大家知道,劳动的直接目的是创造物质财富,现代社会的劳动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职业,就是同种职业,其分工也极细微。限于工作特点和劳动方式,人们所人事的多样化的纯粹的生产劳动表现为一种单一的重复运动,而且,大都是限于身体局部的反复活动和固定姿势的动作,身体范围和性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对身体的影响只能局限在某些部位的组织和器官,往往只能有一个或几个肌肉群得以活动,长年累月单一重复的劳动很容易使人感到疲劳。长时间局部劳动的结果很可能造成职业性的缺陷或疾病。例如,长期单调的弯腰动作,容易使腰背肌群疲劳,骶棘肌损伤,通常称腰肌劳损;有些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全使下肢及腰背肌肉长期紧张,还会造成下肢血液回流的障碍,容易导致下肢静脉曲张;而需长时间坐着工作的,则会使腹压增高,引起消化不良等疾病。有的并已形成“职业病症”,严重的甚至会引起身体的畸形发展。单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到了中年时期,常会感到体力明显不足,健康状况下降。
对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经常因时因地制宜地参加自己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劳动挝程中做几节生产操、工间操,伸伸腿、弯弯腰,或者有意识做几节与自己劳动姿势相反或改变体位的活动,如持续弓身弯腰的,可做些后仰伸展的动作;搬运装卸重物后,可做些放松四肢的活动等等,缓和一下机体的紧张程度,使机体得到必要的放松和休息。虽然从表面上看,又增加了部分体力活动的时间和数量,然而,这些活动却可以使人体有关部位的组织和肌肉得到锻炼,持之以恒,可

使肌纤维增粗,健壮有力,还可以增强
心肌的收缩力,改善意呼提高心脏功能和血管弹性,使肺活量增大,神经系统更加灵活,反应机敏。可见,长期坚持体育活动,可以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系统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内脏器官产生潜移默化的良性刺激和影响,从根本上增强体质,改善和提高健康水平。
由于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有效消除因单一长时间劳动引起的疲劳,人们能以更为旺盛的粗力和充沛的体力投入工作,而且,这对于防止和矫正由于长时间局部劳动所引起的副作用或某些畸形发展的病态,预防疾病,推迟和延缓生命衰老等各个方面,都具有一般体力劳动无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切勿以为自己是体力劳动者就可以忽视参加体育和健身活动。不仅要参加,而且还要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不仅要参加,而且还要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长期坚持,相信一定会给你的健康以及你所从事的劳动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二)认为“上班阶层太辛苦,八小时工作,外加路途往返,上、下班挤车,一天在外十小时以上是常事,所谓‘六进六出’,‘七进七出’,路途远的甚至达二三、四个小时,厂里干活已经够累了,回家后还得买菜烧饭管孩子。因此,工作之余最需要的是休息,有时间不如多睡一会儿,只有休息好了,才能保证长年累月的正常上班,不宜再参加体育活动了。”
确实,持上面这种看法的同志所举出的情况,在当前我国许多大城市中,是为数不少的“上班族”所面对的事实。然而,应当如何看待其后所得出的结论——需要休息,不宜参加体育活动?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
必要和充足的休息,获取必需的营养,是恢复身体疲劳的保证,也是应付和投入日复一日的工作和劳动的前提。这已是人们长时期形成的观念和生活习惯。可是,社会发展到今天,这种观念和习惯已逐渐不能适应现状了。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开发的广度和深度的发展,社会运动的时间节奏越来越充分地展现出由慢到快的变化趋势。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来看,原始社会每万年平均增长1—2%,奴隶、封建社会每万年平均增长4%,资本主义社会每年增长3%,而社会主义社会每年增长10%。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度增长就是一个明证。这种发展速度和形势必不可免地加快了全体人民的生活节奏,一天十余个小时忙于生产劳动,奔波于路途中,显然也是生活节奏加快,生活紧张程度加剧的一种体现。
生活节奏的加快,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必然趋势,其积极意义

在于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且,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于
整个社会来说,具有不可逆转的性质。因此,人们在退出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之前,必须强制性地接受这种生活节奏。可见,对于每个社会成员,每个劳动者,都有一个如何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劳动方式的问题。
我国学者卢元镇对我国人民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考察研究后提出,我国城乡居民余暇活动分为三个层次,即“消除疲劳型”、“体质投资型”和“消遣娱乐型”,并认为,绝大多数人尚处在第一种类型上。前面所讲的“通过充足的休息和补充营养,恢复身体疲劳”的传统观念就是“消除疲劳型”的一种反映。应当看到,仅仅停留在“消除疲劳”这一层次上,还是比较消极的。必须逐步向“体质投资型”转化,以更主动、更有效地适应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进程。
大量社会调查以及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都证明,体育运动是人们的调整、顺应新的生活节奏的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经常从事体育活动中,人们所掌握的多种活动技能和快速活动方式,有利于准确、协调、敏捷地完成各种生产和生活动作,既可避免多余动作,又不会力不胜任,从而提高人体对快速节奏生活的应变能力和耐受能力,增加自己在快节奏生活中的自信心。
因此,我们应当大力强化自我健身意识,使自己的认识从原来的只要求“休息好以消除疲劳”这种相对较消极、被动的“休息观”上升到积极进行“体质投资”的高度,增强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促使疲劳消除“积极休息”的意识。在工作、生活节奏相当紧张的避孕药况下,有意识地根据自己的体力、能力以及各种客观条件,将锻炼身体的活动穿插在日常生活之中。例如,每天提前10分钟起床,做上一套体操,或者在下班后适当活动一下;长时间挤分交车上班者,往往要站立1、2小时,可以抓紧时间做些伸展幅度较大的上肢或全身运动,也要活动活动下肢;就是站立等车辆时也可以扭动一下腰部,弯弯腿等等,还可以有计划地在双休日安排一些家庭的体育或娱乐活动。类似以上的种种活动,可以不需要特定的时间、场地、设施,而是因时、因地制宜,抓紧时间,“见缝插针”,重要的是持之以恒,以收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现代化社会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健康不仅仅就是通过充分的营养和充足的休息来恢复身体的疲劳。真正的健康,充满朝气的活动能力,是靠持之以恒的营养、休息和运动而产生的,三者缺一不可!
(三

)还有少数人认为:“搞体育活动会耽误生产劳动,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如果把这些活动时间用在生产上,不是可以增加
产量,使生产任务完成得更好吗?”
当然,我们承认,对绝大多数的生产劳动来说,产品的质量、数量与投入生产劳动的时间成正比,但这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而且,在某种程度睛来说,这种现象也只是眼前、暂时的,而不是长久的,永远的。这是因为,在人类社会中,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而人又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如果人在体力上、智力上出现有益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种种变化,那么,在生产劳动方面所收到的效果就远远不是用投入多少时间所能衡量的了。
在生产高度发达的资本义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他们投投资的重点由物质转向人力,保健和体育也是重点投资的内容之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谈到人力资本投资时,把“延长公民的寿命和增进他们的体质”的保健措施列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首位,他认为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劳动力的数量,也能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发展中国家,如我国也同样如此,日新月异的现代化科学使人们能不断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人们必然要求形式更多、层次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体育也就愈来愈成为全社会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体育发挥出“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作用,使人筋骨强壮,手脚灵巧,耳聪目明,思想灵活,精神奋发,斗志昂扬,干劲十足,从而激发社会主义劳动者最大的劳动力和创造力。改革开放以来,工人、农民中涌现出不少企业家、发明家,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些都是不可能的。资本主义国家无可比拟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速度不就是以此为基础吗?
有人曾在80年代中期对武汉铁路分局进行了调查,该局职工在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后,传染病发病率84年比83年下降17.9%,85年又下降18.8%;155名长期病患者经12年系统身体锻炼,有88.7%人痊愈或好转;在220名被调查职工中,有75.0%的人认为自己的体质"明显增强"或"有所增强",97.5%的人认为体育促进了生产.
美国曾有过一个统计:由于职工患病或过早死亡给生产造成的损失平均每年250亿美元,相当于1.3亿个工作日,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3%.有的国外报告曾指出:"将医疗卫生经费的1/10用于体育消费,就可以得到同样的社会健康效果."前前美

国总统卡特曾说:"鼓励人民参加体育运动是一种可以期望换回最大效益的投资."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只注意眼前的劳动投入时间与产品产量等,而忽略了从根本上改造和提高劳动者的
身体素质这些重要因系,甚至排斥必要的体育活动,担心它会影响生产,那么便会因小失大,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