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范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4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4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4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1近来在读《世说新语》,一开始觉得没什么意思,因为许多词句看不懂,看着看着,却觉得好看起来了,里边每一个小故事都有着自己的道理,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比死读书好,不是吗?与此同时,一个问题在脑海里盘旋起来:“书中所讲的魏晋文人倒底是干什么呢?”其实,这一个问题,书中的序里已有解释——书中大部分讲的都是关于“清谈”的内容,即魏晋的名士们谈论的政事和玄理,但不管谈论的事有无依据,魏晋时期的文人名士们对于清谈的热情显然很高,好像不善于清谈就算不上是名士贵人了似的。
从许多篇目中都可以看出来,比如言语篇的第二十八篇和第三十一篇,都有趣极了。
第二十八篇讲的是谢尚年轻的时候去拜访殷浩,听他谈论玄理的事,殷浩讲得很生动,谢尚直听得“注神倾意,不觉得流汗交面”,殷浩却从容地叫人取来手巾帮谢尚擦脸。
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又觉得很钦佩。
第三十一篇讲的`则是殷浩与孙盛一起清谈,不知两有多激动,都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甚至有些针锋相对起来,“卿莫作强吗,我当穿卿鼻”、“卿不见决鼻牛,人当穿卿颊”,这样的话也无伤大雅,由此可见他俩对于清谈辩论的热情有多高了。
魏晋也许是政治上最混乱的时代了,但它一定是精神上最富有、自由的时代。
当时的文人志士们无一不好学、好辩,在现代,恐怕很少有人了解他们。
但我觉得他们与名垂青史的那些古人一样值得尊敬,他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仍保持着对道理、文学的热爱,这正是现代许多学生所没有的。
《世说新语》是通往魏晋时期文学、历史、习俗的一扇窗。
对我来说,也是一本关于当时人的学习、生活的故事书。
现代的我们学习生活远远没有他们那么艰苦,但他们浅谈仍不亦乐乎,我们读书也乐在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乐于学、勤于学。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2正欲合上《世说新语》,却又忍不住多看了几篇。
这时,我正在读贤媛篇十九中的第二十四篇,不由感慨万千。
故事其实很简单,说的是车骑将军恒冲平时不喜欢穿新衣服。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世说新语》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世说新语》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分为政治、德行、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
全书共有一千多则记载了许许多多富有哲理、趣味十足的文言小故事。
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范文五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世说新语》是一部专门记叙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高士名流之言谈举止的小说集,向来被视为魏晋“志人”小说的典范。
在世说新语以前,也曾出现过不少轶事小说。
今天所见的世说新语虽然已失去原来面目,但从其流传来看,还是较为完整的,也透露出它在历代普遍受到重视的价值。
在魏晋南北朝的「志人」轶事小说中,世说新语因其广泛丰富的内容涵量和纯熟精美的语言艺术,被推为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也确立了他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承先启后,不可忽视的地位。
我对德行方面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平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
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
后来有一次,两人曾经共同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十分热闹。
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心慕虚荣,搁下书本,跑到门外去观看。
于是管宁拿刀割断草席,分开而坐,向他说:“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华歆为了一时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这本书将对我的为人处世有一定的帮助,我现在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是还是要学习这些道理的。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提起记载遗文轶事的笔记小说,你想到了什么?提起志人小说的代表,你想到了什么?提起中国最早历史价值的小说,你又会想到什么?告诉你,它就是中国历一个伟大的传奇——《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分为政治、德行、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
读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5篇)
读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5篇)读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1《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
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
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反映出有时如同口语,但是意味隽永物的个性特点。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
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如“曹操捉刀”时的描写。
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比如淝水之战时谢安的沉着和朝中大臣们的惊慌。
还有,桓温伏甲设宴,广请朝士,想借机除去谢安、王坦之。
王坦之惊恐万分,谢安却“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平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
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
有一次,两人曾经共同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十分热闹。
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心慕虚荣,搁下书本,跑到门外去观看。
于是管宁拿刀割断草席,分开而坐,向他说:「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华歆为了一时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我觉得华歆不应为名和利所动心,他应该多学习管宁,不为名和利所动心。
管宁就好象王戎,因为王戎的父亲王浑所曾经任官过的州郡,由于感激他的德义,怀念他的恩泽德惠,于是相偕的致送赙仪达数百万,此时王浑已死,故由他的儿子王戎所收,但王戎完全不接受,如果是华歆的话就却不是如此。
《世说新语》是一部反映魏晋时代文人风貌,体现时代特征的笔记小说,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带表作品。
它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包括我也很喜欢。
能写出这样好的作品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刘义庆。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世说新语>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世说新语》这本书,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仿佛穿越到了那个魏晋时期,亲眼目睹了那些名士们的风采。
书里的人物那叫一个鲜活有趣,就拿“竹林七贤”来说吧。
他们可不是一般的文人雅士,个个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癖好。
比如刘伶,这个老兄整天喝得醉醺醺的,还经常一丝不挂地在家里晃悠。
有人见了就指责他,他倒好,振振有词地说:“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怎么跑到我裤子里来了?”这回答,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还有王戎,这家伙是个小气鬼。
他家有棵李子树,结的李子特别好吃。
他怕别人得到种子种出同样好的李子,竟然在卖李子之前把核都给钻破。
你说这得多算计啊!但反过来一想,又觉得他这小心思透着那么一股可爱的狡黠。
再说阮籍,他那是狂放不羁。
有一次,他听说有个兵家的女儿长得漂亮,还没出嫁就去世了。
他也不认识人家家人,就跑到人家灵前大哭一场。
别人都觉得莫名其妙,他却不管不顾,只因为觉得那女子可怜,自己心中哀伤。
这种率性而为的劲儿,真是让人佩服。
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百态和思想风貌。
比如说在那个时候,人们对于外貌的重视简直超乎想象。
有个叫潘岳的,长得那叫一个帅,每次出门,女人们都围着他,又是送水果又是抛媚眼的。
而另一个叫左思的,长得不怎么样,也想学潘岳出门溜达一圈,结果被女人们吐口水,灰溜溜地跑回来了。
这差别待遇,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还有那些关于清谈的记载,一群文人雅士聚在一起,高谈阔论,从哲学到人生,从政治到艺术,无所不谈。
他们的言辞犀利,思维敏捷,常常让人听得目瞪口呆。
比如王弼,年纪轻轻就凭着自己的才华在清谈中崭露头角,让那些年长的名士们都对他刮目相看。
在《世说新语》里,我还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友情的珍视。
有个故事说,荀巨伯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正赶上敌军攻城。
朋友劝他赶紧离开,他却坚决不肯,说:“我远道而来探望你,怎能在危险时刻舍弃你独自逃走?”敌军进城后,看到荀巨伯如此重情重义,竟然被感动得退兵了。
关于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通用10篇)
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关于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通用10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通用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篇1《世说新语》是汉末人物品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晋时期作品《语林》、《郭子》、《名士传》等书的。
看了《世说新语》就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逸事笔记的内容和形式了。
也可以说它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从而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按冯友兰的一句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
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的史料。
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任诞,简傲,种种人格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
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如《德行》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通过与华歆的对比,赞扬管宁淡泊名利。
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有德行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情绪这方面,德行较不好的人常会以它个人的情绪为中心,心情好时大家没事,心情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快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己的情绪上,那个人就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起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他高兴或者生气的表情。
人通常得到一个不好的东西,或遇到对自己有害的东西都会闪而避之,但是有的人得到这一个东西,或者遇到这个东西也不是闪而避之。
而倒霉反而还一点不会被那样东西所波及到。
瘐亮的坐骑中,有一匹叫的卢的凶马,有人劝告他派人牵去卖掉,瘐亮回答说:“卖它一定会有人买它,但这样又会害了别人;哪里可把对自己有害的东西转移到别人身上呢?从前孙叔敖杀了两头蛇,就是因为不让后人看见,从此他就成为古人乐于传颂的佳话,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吗?”《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世说新语每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每读书笔记《世说新语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世说新语》,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智慧和风趣的魏晋时代。
这书中的人物一个个都鲜活生动,他们的言行举止既有趣又发人深省。
就说那个“王蓝田性急”的故事吧。
王蓝田吃鸡蛋,用筷子扎,没扎着,气得把鸡蛋扔到地上。
鸡蛋在地上转个不停,他就下地用脚踩,又没踩着,气得眼睛都瞪圆了,把鸡蛋捡起来放进嘴里,咬碎了又吐出来。
你瞧瞧,就吃个鸡蛋,能急成这样,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但仔细想想,生活中咱们有时候不也这样,一着急就乱了分寸。
还有“管宁割席”的故事。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华歆却高兴地拾起金子。
又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达官贵人乘车路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这管宁可真是个有原则的人,一点也不含糊。
从这个故事里,我明白了交友要有选择,要和志同道合、品行端正的人在一起。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中午一同出行,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就先走了。
朋友到后问陈太丘的儿子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等您很久您都没来,他已经走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丢下别人先走了。
”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定中午出发,您中午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很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这元方小小年纪就如此聪慧正直,让人忍不住点赞。
再说那个“王子猷雪夜访戴”。
王子猷在一个雪夜突然想起了戴安道,就连夜乘船去拜访。
经过一夜才到戴安道家门口,却又不进去,直接返回。
别人问他为啥,他说:“我本是趁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这种随性洒脱,真是让人羡慕。
想想我们现在,做很多事情都有太多的顾虑和约束,少了那份纯粹和自由。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15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15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古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世说新语》就像无数宝藏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世说新语》叙事简明,精炼生动,为小品文之典范,词汇之丰富,远远超过其他笔记小说,对后代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刚开始读《世说新语》,总是囫囵吞枣着看,有些字词的意思也不是很了解。
后来,作为“小书虫”的我被《世说新语》中的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所吸引,看得越发仔细起来,遇到不懂的词句也会耐心的查《古汉语词典》。
大部分文言文不仅有趣,而且也带着许多道理呢。
其中,“德行”篇中有一篇__让我记忆犹新: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这篇__的意思是: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
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
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
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
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
而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
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讲道义,像王朗那样的德行,是应该被人们所鄙弃的。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魏晋风骨的产物,莫过于在朝代更迭中产生的一系列的品行要求:上层社会讲究德行、讲究文学、讲究品藻、讲究雅量、讲究排调、讲究容止……都只为了在这纷扰的乱世之中寻求自己的立足点。
清雅秀丽且卓尔不群的魏晋风骨,在《世说新语》这部著作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揽一身魏晋风骨,品一世魏晋豪情;诵一首清风明月,听一场松风徐引。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和心得(优秀6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和心得(优秀6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和心得篇1《世说新语》讲的是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匹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
当时以为美事。
刘道真,姓刘名宝,字道真,性格豁达,通经史,精音律,善长下棋,并且智勇双全,在扶风王司马骏府内担任从事中郎,后担任侍中、安北大将军,之后由于戎卫北境有功,赐爵为关内候。
那里“徒”字意指服劳役的犯人,“既而”意指不久。
这篇*的意思是:刘宝曾是服劳役的犯人,司马骏花了五百匹布将他赎了出来,不久后又任命他为从事中郎。
当时人们将这件事传为美谈。
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时,并没什么感受,但当我读了5遍6遍乃至10遍时,就有了深刻的感受。
我十分佩服司马骏的这种做法。
首先,他能够不计刘宝以前犯过罪,任用刘宝,给刘宝用武之地,其次,司马骏花重金将刘宝赎了出来,能够说是对刘宝有恩,让刘宝死心塌地为自我做事。
即便将来刘宝势力过分强大,也总会卖个人情。
这件事传为美谈,又的民心。
司马骏做这件事心思慎密,一举多得,我很佩服。
他的这一做法也似乎效仿了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
齐桓公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而司马骏也在宗室中变得最为俊望。
生活中,我们也切不可因为他人曾有过什么过错或是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而一向对他心存不满。
平等待人,往往更容易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
同样,做错事的人也不能过分自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有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不改。
我们应有的是用心向上、改正错误的态度。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和心得篇2《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比如“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
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我认为其重要价值就在于它原生态地记录了“魏晋风度”。
魏晋是一个喜欢追求美的时代,欣赏形体、神态之美,追求名士风度成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
魏晋时期对男性美的要求和追求超过任何一个时代因为政治原因,魏文学智慧、人生智慧晋时期“玄言”成风,名士彦流多尚清谈,经常雅集,清谈时多手执麈尾,作神姿仙态名士风流最令人景仰的是他们身上的诗性傲骨。
世说新语则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则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世说新语》,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魏晋时期的大观园,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各种各样的故事,让我时而捧腹大笑,时而陷入沉思。
这书中有一则故事,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说的是有个叫王蓝田的人,性子很急。
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去戳,没戳着,就气得把鸡蛋扔到地上。
鸡蛋在地上转个不停,他就更恼火了,从席上下来用脚去踩,又没踩着。
这下可好,他简直气炸了,把鸡蛋捡起来放进嘴里,咬碎了又吐出来。
初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简直笑得前仰后合。
你说这王蓝田,不就吃个鸡蛋嘛,至于这么大动肝火?可仔细一想,又觉得这事儿特别真实,特别有意思。
咱们平常过日子,谁还没个着急上火的时候?就说我自己吧,有一回赶时间去参加一个重要的活动。
早上起来慌里慌张地洗漱,结果牙膏挤多了,弄得到处都是。
我那个急呀,一边手忙脚乱地收拾,一边嘴里嘟囔着:“这可咋办,时间快来不及了!”好不容易把牙膏的事儿搞定,穿衣服又出了岔子,扣子系错了眼儿,怎么都弄不好。
我急得满头大汗,心里那股子火蹭蹭地往上冒。
再想想王蓝田,他面对那不听话的鸡蛋,那种又气又无奈的样子,多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的反应啊。
我们可能不会像他那样去踩鸡蛋、咬鸡蛋,但那种急于解决问题却又无从下手的焦躁,简直如出一辙。
而且啊,从这个故事里,我还看到了魏晋时期人们那种率真的性情。
王蓝田的行为虽然有些夸张,但恰恰反映了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
不像咱们现在,很多时候都得端着,不敢轻易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还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去爬山。
一开始大家都兴致勃勃,有说有笑的。
可爬到一半的时候,我就累得不行了,两条腿像灌了铅似的,每走一步都特别费劲。
朋友在前面一个劲儿地催我:“快点儿,马上就到山顶啦!”我心里那个气呀,心想:“你倒是轻松,也不看看我累成啥样了!”这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有点像王蓝田,心里有火,却又不知道该往哪儿撒。
不过,等我终于爬到山顶,看到那美丽的风景时,所有的疲惫和怨气一下子都烟消云散了。
《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读后感6篇
《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读后感6篇第1篇示例:《世说新语》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收录了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记载、典故、寓言、兴讽及譬喻等,以及人物评价和训诂解说等等。
在这本书里,作者给读者呈现了一幅鲜活的历史画面,展现了古代人物的风采与风度。
读完《世说新语》,我深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启示。
书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给人一种仿佛穿越时空的感觉。
通过这些古代的人物形象和奇闻轶事,读者可以窥见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态度和处世智慧。
从《世说新语》中可以看出古代人的风雅和品行修养。
书中描绘的文人雅士,风度翩翩,谈吐风流,让人感叹古代人的高雅风范。
他们在言谈之间展现着深厚的学养和高尚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书中的寓言故事和譬喻典故,往往言简意赅,寓意深远。
通过这些譬喻和寓言,读者可以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和处世的道理,启迪心智,引导人们修身养性,做一个有品德有修养的人。
书中的兴讽和训诂解说,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古代文化和习俗,还能让人在娱乐中获益,增长见识。
通过对古代兴讽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加深我们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世说新语》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典籍,更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风采和风度,领悟到人生的智慧和哲理,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和文化素养。
值得每一个人细细品味,从中汲取营养,让自己更加博学多才,修身养性。
愿我们都能像古人一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2篇示例:《世说新语》是一部反映东晋文化风貌的文学作品,它集中了作者刘义庆对当时社会各个层面人物的言谈举动进行整理和评述。
通过阅读《世说新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东晋时期的政治、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情况,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对当今社会生活有所启迪。
在《世说新语》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就是其中描绘的各种人物形象了。
这些人物有的忠臣义士,有的奸佞小人,有的风雅文士,有的庸陋俗人。
世说新语则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则读书笔记《世说新语》,一部小小的典籍,却仿佛是一扇通往魏晋风流的奇妙窗户。
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其中那些生动鲜活、妙趣横生的人物故事所吸引。
书里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有的只是一段段简短而精彩的言行记录,却能让那些魏晋时期的人物栩栩如生地站在我的面前。
比如说,在“德行”篇中有一则故事,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管宁和华歆一同在园中锄菜,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就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却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
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 这小小的故事,把管宁的坚定和华歆的易受诱惑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就在想,要是我处在那样的情境中,会像管宁一样不为所动,还是会像华歆那样心有旁骛呢?再比如“言语”篇中的故事。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
”李元礼和在座的宾客没有不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非常局促不安。
这孔融可真是个机灵鬼,他的回答既巧妙又带着点让人忍俊不禁的小讽刺。
还有一则关于钟会的故事特别有趣。
钟会去拜访嵇康,嵇康正在打铁,向秀在帮他拉风箱。
钟会站了很久都不说话,嵇康也不理他。
钟会要走的时候,嵇康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 哎呀,这两人之间的气氛简直太尴尬又太有意思了,一个不搭理,一个自讨没趣,可又都透着那么一股子倔强和傲气。
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教学总结、活动总结、实习总结、军训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learning summary, teaching summary, activity summary, internship summary, military training summary, work plan, debriefing report, experience, other model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关于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5篇《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刘义庆等文人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
2020世说新语读书心得例文5篇
2020世说新语读书心得例文5篇2020世说新语读书心得例文一这几天读《世说新语》,有几则故事难以忘怀。
其一是《阮光禄在剡》: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为车?”遂焚之。
阮光禄曾经是官员,县处级的。
召他做厅局级时,他辞了。
他是名诗人阮籍的弟弟。
后来,不做官了,隐居在会稽剡县,剡县就是现在的浙江嵊县。
别人不敢借他的车,因为怕他的地位。
但是,阮光禄把车烧了,是因为他感到了他和百姓之间有着距离,心理的距离。
他要去缩小这个距离,和人民打成一片。
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我在县上工作,这个贫穷边远的县,用生漆的外汇分成,买了辆日本的丰田车,当时是好车。
县上的一把手就成了车主。
其他人,哪怕是副职,也甭享用。
有一次,我受命去县境外接一个记者采访团,带的就是这辆车。
回来后,给我安排这辆车的办公室副主任,即被下放到最偏远的乡做副乡长。
谁叫他不懂事,让别人坐了一把手的车呢?阮光禄的思想境界,绝对比这个一把手高多少倍。
第二则是《谢公夫人教儿》,全文不到三十个字: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谢安的夫人教育儿子,问太傅谢安:“怎么从来没见你教导过儿子呢?”谢安回答说:“我平常是用自己的行动教导儿子呵!”太傅是三公了,是国家级领导,他对儿子是以行动教育为主。
看看我们现在的官员,周末放学,有多少是用豪华公车来接孩子的?送孩子上大学,有多少是用豪华公车来送的?有人说官员的后代不好教,根本原因是什么?是有些官员自己的行为――多吃多占,贪污受贿,奢侈浪费,日嫖夜赌。
当然他们的后人要学好,难!身教胜于言传,斯言不假也。
第三则故事是《丞相末年》,极简单的几十个字。
原文如下:丞相末年,略不复省事,正封诺之。
自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
”译成现代白话文就是:丞相王导晚年时,几乎不再处理政事,只是在文书上签字许可。
他自己叹息说:“现在人家说我糊涂,后人或许会想念我的这种糊涂。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23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23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1阅读《世说新语·文学篇》,更多的感触是古人的那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学习氛围。
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一段记载是说郑玄的故事。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
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
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
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郑玄家的佣人都喜欢读书。
有一次,郑玄觉得他的奴婢干事不称心,准备用“家法”惩罚。
这位婢女认为自己冤枉,想加以解释说明;但恰逢此时郑玄盛怒,于是就叫人把她拽到院中的泥地里。
这时,恰好另外一位婢女走来,见此而问:你为什么站在泥地里?她问话时引用了《诗经·邶风·式微》中的“胡为乎泥中”一句。
被斥责的这位回答时则引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薄言往槊,逢彼之怒”,用来解释说:我本来是要向他(郑玄)说明清楚的,谁知正好赶在他生气的火头上。
这里且不论郑玄的不论是非的火爆脾气,郑玄家里的学习氛围更是让人叹服,虽是“婢女”,却能那么娴熟地引经据典,且诙谐隽永、恰如其分。
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吧,但是想到更多文人的事迹时,又不尽然,这里让人更多的是感受到郑玄为学成就之高,连家里的佣人也极富文化修养,郑玄的学术修养更是让人钦佩。
这又不禁让人想到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当继承和弘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据《世说新语·文学篇》的记载,古人自身所营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却是真的让后人为之惭愧不已。
文人为了探讨学术知识,竞相辩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种胸襟和气度也是后人鞭长莫及的,然而,这种涵养却是我们现在做研究和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只有在互相努力地前提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让各自的研究做到飞跃性提升,也为我国强国之路的发展,伏下强有力的一笔。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0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1读了《世说新语》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自然无为”。
“自然无为”是魏晋的玄学家悟出的唯一能抗衡儒家礼教名分思想的锐利武器,含有道家的精髓。
魏晋的玄学家认为,任由人们的本性自由发展,这就叫自然;而人治理人,对别人的自由横加干涉,这便是人为。
我不知道,道家和儒家哪一方是对的,但是我很喜欢道家的思想——“自然无为”。
这跟仙外的校训“顺其自然”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妙。
“自然无为”的道家学说呼吁人们发现真我的存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发现了人的价值,于是就有了人对生活的追求:花前月下,饮酒赋诗,敞怀清谈,展现才情,我行我素。
譬如,王子猷的卓荦不羁、嵇康的一曲《广陵散》、顾恺之的“三绝”、杜预的《左传》癖、阮籍的青眼白眼、王羲之的东床坦腹……他们要在短暂的生命中活得潇洒,活得洒脱,活得自由自在。
他们放荡形骸,胆大包天,不畏生死,有时甚至状若疯魔。
他们不在乎世人的眼光和看法,甚至不知羞愧为何物,只照自己的意愿来活。
魏晋时期,宗教信仰的混乱以及人们对统治者的失望和不满,导致很大一部分有才华、有能耐的人士隐居山林,整天曳尾涂中,饮酒作乐。
如果他们生在大唐盛世,一定会有一番成就,但当时政治腐败,敢于指责的人都死了,剩下的都只能敢怒不敢言。
有的用酒精麻痹了自己,有的直接放弃了希望,在山林里寻觅着他们心中的“道”。
我觉得,上述这些魏晋名士的做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们不需要刻意做大英雄、大善人,只需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好自己的事,做有意义的事。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2曾在一本书上读到过沃维纳格的这样一句话:伟大的才能比伟大的成功更不寻常。
沉思片刻后猛然想起《世说新语》任诞篇中曾有这样一则故事,再次捧起书来细细品味,不禁莞尔。
故事大致讲述了东晋官员殷羡出任豫章太守,临行前,很多人托他带去他们自己渴望获得官职的书信。
到了石头城,殷羡把书信全部扔到江里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致书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
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
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反映出有时如同口语,但是意味隽永物的个性特点。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
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如曹操捉刀时的描写。
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比如淝水之战时谢安的沉着和朝中大臣们的惊慌。
还有,桓温伏甲设宴,广请朝士,想借机除去谢安、王坦之。
王坦之惊恐万分,谢安却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比如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
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了无限光彩。
我认为其重要价值就在于它原生态地记录了魏晋风度。
魏晋是一个喜欢追求美的时代,欣赏形体、神态之美,追求名士风度成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
魏晋时期对男性美的要求和追求超过任何一个时代因为政治原因,魏文学智慧、人生智慧晋时期玄言成风,名士彦流多尚清谈,经常雅集,清谈时多手执麈尾,作神姿仙态名士风流最令人景仰的是他们身上的诗性傲骨。
他们纵酒放诞,蔑视礼法,张扬个性,标举才情,狂放不羁,随性任事,超然物外,笑对生死,蔑视富贵,不就官职他们是那个时代身上的龙骨,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仍然怀想起他们:名士本色,独立特行。
或体现为山林之志,或表现为乖时癖行。
耿介不阿,傲视万物,不与时务经怀,潇潇洒洒。
我想不愤世嫉俗人的很难成为名士,尤其难成为魏晋时代的名士。
《世说新语》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这样的社会群体或说是文化群体。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世笔记影响尤其大。
《世说新语》的影响、魏晋风度的风范已深深地扎根于知识分子心中,它所体现的理想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永远的追求。
阅读《世说新语·文学篇》,更多的感触是古人的那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学习氛围。
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一段记载是说郑玄的故事。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
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
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
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郑玄家的佣人都喜欢读书。
有一次,郑玄觉得他的奴婢干事不称心,准备用“家法”惩罚。
这位婢女认为自己冤枉,想加以解释说明;但恰逢此时郑玄盛怒,于是就叫人把她拽到院中的泥地里。
这时,恰好另外一位婢女走来,见此而问:你为什么站在泥地里?她问话时引用了《诗经·邶风·式微》中的“胡为乎泥中”一句。
被斥责的这位回答时则引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薄言往槊,逢彼之怒”,用来解释说:我本来是要向他(郑玄)说明清楚的,谁知正好赶在他生气的火头上。
这里且不论郑玄的不论是非的火爆脾气,郑玄家里的学习氛围更是让人叹服,虽是“婢女”,却能那么娴熟地引经据典,且诙谐隽永、恰如其分。
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吧,但是想到更多文人的事迹时,又不尽然,这里让人更多的是感受到郑玄为学成就之高,连家里的佣人也极富文化修养,郑玄的学术修养更是让人钦佩。
这又不禁让人想到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当继承和弘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据《世说新语·文学篇》的记载,古人自身所营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却是真的让后人为之惭愧不已。
文人为了探讨学术知识,竞相辩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种胸襟和气度也是后人鞭长莫及的,然而,这种涵养却是我们现在做研究和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只有在互相努力地前提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让各自的研究做到飞跃性提升,也为我国强国之路的发展,伏下强有力的一笔。
未及弱冠的王弼前往吏部尚书何晏所设宴请有名望的宾客宴会,何晏把客人谈论最精彩的部分告诉他,并问道:“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我认为这个道理讲的很对,还可以提出质疑吗?)面对前辈,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王弼依然提出质疑,然而在座宾客无人能对答,王弼自问自答,反复论辩多次。
何晏并没有因为王弼的出色而大怒,王弼也博得了在座的钦佩和敬仰。
可以说王弼的行为在现在看来就是出尽风头惹人嫉妒的情景,而何晏等老一辈的文人却并没有因此排斥王弼,而是忘记年龄,虚心学习,可以说这种思想将有利于更好的促进学术的进步,也更有利于培养新的文化传承者,这样的胸襟和气度,这样让人折服的学术气息,让人向往,更应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深思。
太尉王夷甫见阮宣子时问道:“老子、庄子与儒家的教化有什么异同?”回答说:“将无同?”太尉很满意,便任命他为掾官,世人称他为“三语援”。
而卫玠嘲笑他说:“一个字就可以调用了,为何用三字!”宣子说:“只要是众望所归,也可以不说话而调用,一个字都是多余的。
”于是两个人成为了朋友。
宣子没有因为卫玠的嘲笑而恼怒,而是用巧妙地语言说服了卫玠,两人在这一问题上进行学术性探讨,并没有个人恩怨的纠纷,也更加体现了文人的学术氛围和宽容的学术胸怀,这一点是尤为可贵的。
魏晋时期文人雅士的交往更多的是建立在学术、思想上的。
博学多才的人更多的得到人们的结识和尊敬,对当时魏晋时期文化等各方面发展是一种促进,也值得后人在这一点上效仿。
特别是对于文人的学识修养方面,更多方面引人深思。
殷浩、孙盛、王濛、谢尚这些名士,都聚集在王濛家里。
殷浩与孙盛共论《易》,孙盛自以为他的发言是最合理的,不可一世。
在座各人都不同意他的说法,又不能说服他。
王濛叹着气说:“假如刘真长来,一定会制服他。
”孙盛也意识到自己不如刘真长。
等刘到来时,孙盛简略的说了刚才所说的理由,语气已大不如前。
刘真长讲了大约二百多句,言辞及提问,都简明扼要,孙再无法回答。
由此可见,学者们的辩论更多的在于互补,激烈的辩论更多的体现了文人对知识的渴求,这一方面是我们更应当看到的,也是我们应当极力推崇的。
孙安国到中军将军殷浩处一起清谈,两人来回辩驳,都无懈可击。
侍人把端上的饭菜热了好几遍也顾不得吃。
双方奋力甩动拂尘的毛全部落在了饭菜上,宾主竟然到傍晚也没想起吃饭。
殷浩便对孙安国说:“你不要做硬嘴马,我就要穿你鼻子了”孙安国接口说:“你没见挣破鼻子的牛吗,当心人家会穿你的腮帮子!”当辩论激烈到这种程度时,更加的感叹学者们幽默诙谐的言辞,同时,双方的学术精神更是让人由衷的佩服。
当然这当中更多是体现了文人多知识的热爱与包容。
然而其中也不乏文人利用知识摆脱困扰的例子。
郑玄在马融门下,住了三年都未见到老师,只是由马融的高足弟子传授一些知识而已。
有一次马融曾计算天象,不相符合,门下弟子都不能解决。
有人说,郑玄懂得计算。
马融于是召郑玄令他计算,郑玄把式盘一转就解决了问题,大家无不惊奇。
等到学业完成,郑玄告辞还乡,马融叹息说:“礼乐都到东方去了!”同时又唯恐郑玄的名气高过自己,心怀妒忌。
郑玄也怀疑有人迫害他,就坐在桥下,用木屐踏在水上。
马融用《周易》转式之法进行占卜,探寻他的行踪。
见到卦象后,对身边的人说:“郑玄在土下水上,而又靠着木板,这样必然已经死了。
”于是不再追寻。
郑玄因而免于难。
这个故事是说郑玄学识遭人嫉妒,郑玄机智脱困的事情,但是我们也不难体会,学习就应该向郑玄那样,应该积极探索,勇于向前辈和别人请教,同时自己更应该加强学术修养,利用自己的知识做更多有用且有意义的事情,为我们国家的社会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更值得一提的是,《世说新语·文学篇》关于文人对妇女态度看法的,谢太傅问陆退:“张凭为什么为母亲作悼念的诔文,而不为父亲作?”答曰:“这自然是因为男子的品德已经在他的事迹中表现出来;而妇女的美德,那就非诔文不能显扬了。
”谢朗母亲王夫人因为儿子的体弱曾对支林道说:“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
恨不使朝士见!”这些话语中所显示的文人对妇人尊敬的的态度,就不难想象《花木兰》这部文学作品为何会流传至今了,故事本身的价值当然重要,但是,更应该看到人们对传承这些作品的积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
《世说新语·文学篇》中所谓“文学”是指学术,辞学修养,也包括人生态、处事原则。
这一时期文学雅士们以清谈为主要内容,以辩论为主要方式,对佛、道、玄学进行了融合理解。
这当中所体现的包容和学术研究精神,值得我们用心研究,用心学习。
《世说新语》是刘墉写的一本关于教育的秘籍,这本书他从孩子诞生前,父母该怎么决定教育的方法、规划孩子的未来,到孩子出事之后,如何跟孩子互动、开发孩子的潜能。
在这本书里,他的一些独到的教育方法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以下是书中的两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1、“虎姑婆”长什么样子?记得小时候,我就听过“虎姑婆”的故事,当小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大人们总爱说“再不听话虎姑婆该来咬你手指了!”可是,你知道“虎姑婆”长什么样子吗?答案肯定不是一样的。
作者说“为什么一个虎姑婆可以让我们从小孩时代记忆一辈子,而且每个人心里的虎姑婆都不一样,啃手指的声音可好像能在耳边响?答案很简单:因为想象!”每个人的想象是不一样的,为什么都在呼吁我们要看书,因为在看书的过程中会对书中的人物、事物、事件进行充分的想象,使我们的想象力充分得到发挥。
如果给我们一个虎姑婆的动画片,里面有个虎姑婆,还有虎姑婆啃手指的画面和声音,我们看过就知道:哦,原来虎姑婆那样啊,啃手指的声音是那样啊。
就用不着想象了。
什么都是现成的,那我们的思维与想象岂不是会越来越懒,就跟机器一样时间长不用就会生锈了。
所以,在想象力还没有生锈前,让我们多读读书吧!让它们快速的运转起来。
2、人生光明面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但是要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挫折,书中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台北有一个由三位盲人组成的乐团,每个人都笑容满面。
一个说他最幸运,因为他是后来才失明的,所以他看过世界时什么样子。
另一个说他也幸运,因为虽然看不见东西,却能感觉光线,所以不算完全失明。
第三个说他虽然从小就瞎了,可是也不错,因为反正不知道看得见是怎么样的,既然不曾拥有,也就不觉得失去了。
说完,三个人就唱起歌来。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快乐呢?因为他们由正面看事,即使一般人看来是负面的,他们也有正面思考。
还有两位高龄逝世的老人,其中过的很富裕的那位老太太,临终躺在病床上,对每个去探望的人怨,怨伤痛、怨丈夫早死。
过得十分辛苦的老太太,却一直到死都感恩,说:“我真好命啊!丈夫早死,还能活到今天,而且儿孙都来看我,多好命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呢?因为他们从小生活的环境不同,一个生活在总由负面看事的家庭,而另一个从小就长在宽容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