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PPT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PPT)5-4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PPT)5-4
时期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内容
影响
齐国管仲改革
改革
秦国商鞅变法废 秦国封建经济得到 井田,开阡陌; 发展,国家实力增
废除特权,奖励 强,为秦统一全国 耕战,建立县制 创造了条件。
~茂盛|发展经济,开辟~。 【财运】名发财的运气:~亨通。 【财政】名政府部门对资财的收入与支出的管理活动:~收入|~赤字。 【财政赤字】年 度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会计上通常用红字表示,所以叫财政赤字。也叫预算赤字。 【财主】?名占有大量财产的人:土~|大~。 【裁】①动用 刀、剪等把片状物分成若干部分:~纸|~衣;标识标牌 景区标牌 / 小区标识标牌 党建标识 核心价值观标识; 服。②量整张纸分 成的相等的若干份;开○:对~(整张的二分之一)|八~报纸。③动把不用的或多余的去掉;削减:~军|~员|这次精简机构,~了不少人。④安排取 舍(多用于文学艺术):别出心~|《唐诗别~》。⑤文章的体制、格式:体~。⑥衡量;判断:~判|~决。⑦控制;抑止:~制|制~|独~。 【裁编】 ∥动裁减编制:~定岗。 【裁兵】∥ī动旧指裁减军队。 【裁并】动裁减合并(机构)。 【裁撤】动撤销;取消(机构等):~关卡|~重叠的科室。 【裁 处】动考虑决定并加以处置:酌情~。 【裁定】动①裁决。②法院在审理案件或判决执行过程中,就某个问题做出处理决定。 【裁断】动裁决判断;考虑决 定:这件事究竟怎样处理,还望领导~。 【裁夺】动考虑决定:此事如何处置,恳请~。 【裁度】〈书〉动推测断定。 【裁缝】动剪裁缝制(衣服):虽 是布衫布裤,但~得体。 【裁缝】?名做衣服的工人。 【裁减】动削减(机构、人员、装备等):~军备。 【裁剪】动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一定的尺寸裁 开:~技术|这套衣服~得很合身。 【裁决】动经过考虑,做出决定:如双方发生争执,由当地主管部门~。 【裁军】动裁减武装人员和军事装备。 【裁

考点1 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PPT课件

考点1 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PPT课件

• 5.吸收先进文化,加速本民族封建化:孝文 帝改革等
• 18.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 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 理"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
4
• 中国古代史上发生的改革变法, 证明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 动力。据此回答: 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当时 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是
• ①奖励军功②奖励耕织③重农 抑商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实行法治
12
•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表述,不准确的 是 A.主要目的是解决财政危机 B.损害了大地主的利益 C.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D.未取得任何成果
13
8.金世宗改革
• 提倡开荒,利用黄河故道 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种, 遇到荒歉年,减免租税, 改革使北方经济得到发展。
14
目的 内容:
意义
张居正改革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 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
魏孝文帝改革
16
二、改革的时代特点:
1.管仲改革:春秋争霸→加强军事 2.商鞅变法:建立新制度→内容深入、全面 3.王莽改制:消除统治危机→土地兼并问题等 4.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潮流→吸收先进文化,加快 封建化进程 5.周世宗改革:割据混战→革除弊政,加强军事 6.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克服统治危机→缓和阶 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 7.17——18世纪欧洲封建改革:顺应资本主义潮流→ 鼓励对外贸易推行重商主义 8.俄国、日本、中国戊戌变法:顺应资本主义潮流→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9.美国罗斯福新政:克服经济和政治危机→政府全面 干预经济
土地私有制。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 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 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 ②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 了基础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PPT课件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PPT课件

瀛台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1.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5)百日维新 ⑥影响:在变法期间,维新派提倡新学, 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 国人民的觉醒。
瀛台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1.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6)失败原因 材料一 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 各省督抚大多持慈观禧望太态后度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材料二 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 凯的身上,结果被袁袁世世凯凯出的卖出。卖 材料三 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的感慨:“朕虽有改革 之心,却毫无实依权靠,一朕个就没是有一实个权傀的儡皇呀帝!” 材料四 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 终人散之时,广脱大离的群人众民,群缺众乏对改此革很基漠础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范仲淹(989-1052)
16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3.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巩封建、促富强)
(3)王安石变法 ①目的:富国强兵 a.富国: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 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 的同时开辟财源。 b.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 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 制。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3.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巩封建、促富强)
(3)王安石变法 ②内容: 在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开辟财源)、军事 体制(兵农合一)等方面,制定和推行了一 系列政策和措施。
富国 措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 施 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强兵
保甲法、保马法、 将兵法、军器监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小学优质课件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课件.ppt

中小学优质课件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课件.ppt

8.金世宗改革
•提倡开荒,利用黄河故 道实行屯田,招募农民 垦种,遇到荒歉年,减 免租税,改革使北方经 济得到发展。
张居正改革
目的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 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
内容:
a、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 税并为一条,征收银两
b、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 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A.都代表地主阶级 •B.都废除井田制 •C.都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都实现富国强兵
时期
内容
影响
西汉王莽改制 北魏
王田私属,不 许买卖;多次 改变币制
改制失败, 激化了社会 矛盾。
北魏孝文帝改 革均田制和租 调制整顿吏治, 迁都洛阳,学 习汉族文化, 实行汉化政策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 复与发展,加速了鲜 卑族和北方其他少数 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
三.改革原因:
• 1.旧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俄国、日本等
• 2.为达到历史发展某一政治目的,实现富国 强兵:管仲改革、周世宗改革等
• 3.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孝文 帝改革、资本主义改革等
• 4.统治面临危机而缓和矛盾:王莽改制、王 安石变法等
• 5.吸收先进文化,加速本民族封建化:孝文 帝改革等
意义
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纳银代役的 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规律性总 一.中结国古代改革分类:(从性质上看)
• 1.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 • 2.地主阶级封建化政治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ppt课件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ppt课件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西晋未年内迁 少数民族分布与北 方流民南迁示意图
——《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必 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胡床
椅子 民族交融趋势
方凳
注:图画出自摹制 的敦煌莫高窟壁画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
民 族 交 融 的 趋 势
主要内容
仿
范仲淹(989-1052)
(王安石)至议变法……谓“天变 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王安石传》
3.北宋时期的变法与改革
宋初
北宋中期
改革
内容
采取加强 中央集权
的措施
政治腐败 财政困难 起义不断 边防压力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官僚机构
官僚机构 财政制度 军事体制
4.明朝张居正改革
背景
(一)晚清政府进行的改革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 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康有为
梁启超
法者, 天下之公器也; 变者, 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 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改革
背景
目的
内容
戊戌变法 1898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救亡图存
多领域变革,提倡 新学,兴民权
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
社会主义 革命
探索适合中国 国情的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及 全面深化改革
1949-1956年 1956-1978年
1978年以来
(一)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新民主主义 革命
革命
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 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PPT课件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PPT课件
练习册P22!!!
探究三:改革成败的原因及启示?
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改革要与时俱进,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和社会进步;改革要建立强有力而团结的 改革领导集体;改革要注意协调好各方利 益,减少或化解改革的阻力;要注意处理 好旧制度、旧文化与新制度、新文化的关 系;改革不能超过社会承受力,尽量减少 改革的负面影响……
但是由于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些改革 多以失败告终。
改革的性质
探究一: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场变法运动背景的相似之处。
答:①都面临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社会潮流;②国家或政权都面临着 不同程度的社会危机;③原有体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④新的经 济因素的发展,新的社会力量的壮大。
张居正改革(万历中兴、1573-1582)
背景:①统一多民族封建国 家进一步发展;②政治日益 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府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 农民纷起反抗等);③张居 正出任内阁首辅。
目的:解决统治危机、维护封建统治
内容:①整顿吏治,加强官吏考核;②裁 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推广一条 鞭法)。
客观作用: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不断壮大 促进新式军队的发展
促进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一预、备大立清宪皇(帝统1 9治0大6清- 1帝9国1,1 )万世一系,永永尊戴。1911年责任内阁名单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 …清采政取府的在一辛系亥列革措命施前 。夕亦宣称布“为筹预备备立实宪行”君。主立宪所
二、以史为鉴,持续变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改革
趋势

土 社会 跃
地 改 革 和 民
三 大 改 造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共31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共31张ppt)

均田制
北魏至唐中期推行的土地制度。 性质:土地归国家所有。 内容:国家授田于百姓,百姓为国家承担赋税和徭役(租调制:一夫 一妇纳粟为租,纳布帛为调,承担徭役。)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巩固国家 政权,促进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瓦解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无法推行。
迁都洛阳
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 赋。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宜……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 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高祖从之,……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北魏地方基层政权,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征发徭役兵役,保证 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削弱豪强地主势力,从政治经济上巩 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深远。
士族门阀,豪强大族 形成事实上的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国家户籍人口不足,税源、兵员严重不足。
(二)孝文帝改革
俸禄制
爵而无禄,故吏多贪墨、刑法峻急,故人相残贼、不贵礼义,故士 无风节、货赂大行,故俗尚倾夺。——[北宋]刘攽:《<魏书>目录序》
整顿吏治,惩戒贪污,推进北魏政权的巩固和封建化过程。
三长制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
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
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周天子



诸侯
诸侯

卿大夫
卿大夫 卿大夫
士 士士士士士
自由知识分子
如何重建社会秩序?
百家争鸣
思考:传统政治秩序崩溃的根源是什么?

课件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内容 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
结果 清末新政的一些措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但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
3.民国时期的改革 概况 ①中华民国建立后,无论是南京临时政府,还是后来的国民政 府,都陆续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 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 结果 但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 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 标志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出改革
开放的伟大决策。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进程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 治、经济、文化体制
探索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1978
1992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 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变法通议》书影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 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 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周易·系辞下》 中的一段话,意思是主张“变”。后来清末梁 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也引用了这段话,强调 变法要因时而变,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适应时 代的要求,促进社会的发展。“求变”“求新” 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 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
①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 的报告; ②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提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主要 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论十大关系》书影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PPT)5-2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PPT)5-2
时期
春秋时期
战国期
内容
影响
齐国管仲改革
改革内政,发 展生产,改革 军制
使齐国强盛, 齐桓公确立 霸业。
秦国商鞅变法废 秦国封建经济得到 井田,开阡陌; 发展,国家实力增
废除特权,奖励 强,为秦统一全国 耕战,建立县制 创造了条件。
别人结婚。 【逼近】ī动靠近;接近:小艇~了岸边|天色已经~黄昏|脚步声从远处渐渐~。 【逼良为娼】ī逼迫良家妇女当娼妓,也比喻迫使正直安分的 人去做坏事。 【逼命】ī动①指用暴力威胁人。②比喻催促得十分紧急,使人感到紧张,难以应付:真~!这么重的任务,三天内怎能完成! 【逼平】ī动体 育比赛中,处于劣势的一方经过努力,迫使; 华语作文 华语作文 ;对手接受平局。 【逼迫】ī动紧紧地催促;用压力促使:在环境的~下, 他开始变得勤奋了。 【逼抢】ī动紧逼着争抢(多用于足球、篮球等球类比赛):~凶狠。 【逼上梁山】ī《水浒传》中有林冲等人为官府所迫,上梁山造反 的情节。后用来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不得不做某种事。 【逼视】ī动向前靠近目标,紧紧盯着:光彩夺目,不可~|在众人的~下,他显得局促不安了。 【逼问】ī动强迫被问者回答:无论怎么~,他就是不说。 【逼肖】ī〈书〉动很相似:虽是绢花,却与真花~。 【逼仄】ī〈书〉形(地方)狭窄:~小径| 居室~。 【逼债】ī∥动逼迫人还债。 【逼真】ī形①极像真的:情节~|这个老虎画得十分~。②真切:看得~|听得~。 【??】(鎞)ī〈书〉①钗。②篦 子。 【鲾】(鰏)ī名鱼,身体小而侧扁,略呈卵圆形,青褐色,口小,鳞细。生活在近海。种类很多,有牙鲾、鹿斑鲾等。 【荸】[荸荠](?)名①多年 生草本植物,通常栽培在水田里,地下茎扁圆形,皮红褐色或黑褐色,肉白色,可以吃,也可制淀粉。②这种植物的地下茎。‖有的地区叫地栗或马蹄。 【鼻】①名鼻子:~梁|~音。②〈书〉开创:~祖。 【鼻翅儿】名鼻翼的通称。 【鼻窦】名鼻旁窦的通称。 【鼻化元音】ī见页〖元音〗。 【鼻尖】(~ 儿)名鼻子末端最突出的部分。也叫鼻子尖儿。 【鼻疽】名马、驴、骡的一种传染病,由鼻疽杆菌引起,在内脏、鼻腔黏膜和皮下形成小结节,坏死后,变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26张PPT)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26张PPT)

邹忌改革
各国变法
废井田,开阡陌
中 央
奖励耕织
集 权
商鞅 废除世卿世禄制

变法 奖励军功
势 加
实行什伍连坐

建立县制
李悝变法
申不害变法
打击了贵族特权, 促进了秦国政治、 经济、军事的发展, 为秦统一全国奠定 了基础
吴起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俸禄制


创建新制度 三长制 汉制


均田制
的 趋
迁都洛阳,移风易俗 汉文化
改革会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从而遭遇巨大的阻力
改革的成功会推动社会的极大进步,巩固王朝统治
改革的失败会加速社会的衰败和王朝的灭亡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近代改革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变局?
社会性质
中国逐渐 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 建社会
主要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主要任务
求得民族独立和 人民解放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 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
结合史料和地图,指出北宋改革的时代背景。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
①辽和西夏威胁,边患严重
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
②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
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史富弼的上疏》
③“三冗二积”,财政危机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 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 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 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洛阳伽蓝记》
加快了民族融合, 为隋唐大一统和 强盛奠定了基础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 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 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 的历史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01年全国文科综合试题· 新课程卷)历史 上的重大社会改革,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 为前提。根据相关的历史知识,回答: • 18.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 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 理"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
中国古代史上发生的改革变法, 证明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 动力。据此回答: 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当时 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是 • ①奖励军功②奖励耕织③重农 抑商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实行法治 • A.①②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D.③④
北魏
北魏孝文帝改 革均田制和租 调制整顿吏治, 迁都洛阳,学 习汉族文化, 实行汉化政策
时期
内容
影响
后周周世宗改革
开垦荒田,取消 苛捐杂税,重视 兴修水利,整顿 军队,严格纪律
北宋庆历新政
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 度;限制官僚子弟亲 友通过恩荫做官;加 强各级长官的保举和 选派;裁并州县,减 轻徭役;严肃中央
三.改革原因:
• • • • 1.旧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俄国、日本等 2.为达到历史发展某一政治目的,实现富国 强兵:管仲改革、周世宗改革等 3.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孝文 帝改革、资本主义改革等 4.统治面临危机而缓和矛盾:王莽改制、王 安石变法等 5.吸收先进文化,加速本民族封建化:孝文 帝改革等 6.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新政、社会 主义改革等
内容:
意义
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纳银代役的 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规律性总 一.中国古代改革分类:(从性质上看) 结
• 1.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 • 2.地主阶级封建化政治改革:商鞅变法、北 魏孝文帝改革 • 3.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王莽 改制、周世宗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 张居正改革 • 4.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北 魏孝文帝改革

• 2.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改革和 商鞅变法的相同点是 • A.都代表地主阶级 • B.都废除井田制 • C.都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 D.都实现富国强兵
时期
内容
影响
西汉王莽改制
王田私属,不 许买卖;多次 改变币制
改制失败, 激化了社会 矛盾。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 复与发展,加速了鲜 卑族和北方其他少数 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 融合。
8.金世宗改革
• 提倡开荒,利用黄河故道 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种, 遇到荒歉年,减免租税, 改革使北方经济得到发展。
张居正改革
目的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 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 a、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 税并为一条,征收银两
b、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 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 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 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 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
•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表述,不准确的 是 A.主要目的是解决财政危机 B.损害了大地主的利益 C.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D.未取得任何成果
考点1 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 与变法
时期
内容
齐国管仲改革 改革内政,发 展生产,改革 军制 秦国商鞅变法废 井田,开阡陌; 废除特权,奖励 耕战,建立县制
影响
使齐国强盛, 齐桓公确立 霸业。
秦国封建经济得到 发展,国家实力增 强,为秦统一全国 创造了条件。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 评价: • ①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认了封建 土地私有制。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 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 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 ②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 了基础 • ③商鞅实行的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政策, 对后来秦朝产生消极影响 • ④商鞅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 地位的政治思想
影响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 保证了生产时间 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不少荒地辟为良田 •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 收入 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 流,国家收入增加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抵 御辽和西夏进攻主,减少 了军费开支 •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 了边防力量
后周力量增强, 为后来结束分 裂割据局面奠 定了基础。
新政触犯了保守派 官僚的利益,遭到 他们的阻挠,改革 措施仅一年左右即 政令,取信于民。 被废止。
• 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的核 心内容是 • A.赋税改革 • B.吏治改革 • C.教育改革 • D.军事改革
时期
内容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保甲法 将兵法 改革科举制度 整顿太学
二、改革的时代特点:
1.管仲改革:春秋争霸→加强军事 2.商鞅变法:建立制度→内容深入、全面 3.王莽改制:消除统治危机→土地兼并问题等 4.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潮流→吸收先进文化,加快 封建化进程 5.周世宗改革:割据混战→革除弊政,加强军事 6.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克服统治危机→缓和阶 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 7.17——18世纪欧洲封建改革:顺应资本主义潮流→ 鼓励对外贸易推行重商主义 8.俄国、日本、中国戊戌变法:顺应资本主义潮流→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9.美国罗斯福新政:克服经济和政治危机→政府全面 干预经济 10.社会主义改革:苏联模式弊端→计划与市场结合
王安石 变法
(1069年, 宋神宗时)
• 评价: • A、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的情况下进行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在一定程度 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 的进步和发展,但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 建统治危机 • b、王安石能针对统治积弊大胆改革,这种面对 封建统治危机勇于改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王 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 失败原因 • a、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 b、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 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 c、宋神宗后期的动摇和去世,改革失去了重要的 支持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