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小组建设方案
专业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专业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专业建设改革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起着决定性作用。
制定并实施专业建设改革的方案对于促进教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个关于专业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参考内容。
一、背景和目标背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变化要求高等教育体系能够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提供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目标:通过专业建设改革,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二、总体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2. 遵循市场需求,强调实用性3. 深化创新教育,鼓励跨学科发展4. 强化质量保障,加强评估和监督三、改革内容和措施1. 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调整a. 通过大数据分析、行业调研等手段,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b.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引导专业发展方向,提高专业培养的适应性。
2. 强化专业格局,培养特色专业a. 综合整合相似专业,避免重复建设,提升专业质量。
b. 发挥学科优势,培养特色专业,提供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服务。
3. 推动课程改革,加强创新能力培养a. 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b. 引入跨学科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多领域的知识学习和探索,培养跨学科创新人才。
4. 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产学研结合a. 扩大实习实训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b. 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专业教育内容与行业需求更加贴近。
5. 强化实施层面支持a. 将专业建设放入学校发展规划中,并确保相关政策的完善和执行。
b. 建立相关指导和评估机制,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效果的评估。
四、保障措施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2. 改善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3. 增加专业建设经费投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4.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
大学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大学专业建设与综合改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化巩固学校开展的“从新建走向新型”办学思想大讨论成果,落实学校第六次教学工作会议重点工作部署,推进专业综合改工作进程,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以专业综合改与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体系建设。
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专业建设现状,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厘清专业建设思路,提出专业建设的具体举措,细化改与建设内容,形成专业综合改方案并得到阶段性实施,实现“五个对接”的目标。
二、重点工作(一)深入分析专业现状分析专业的服务面向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定位是否明确准确,是否与行业产业需要对接;分析培养过程是否实现了能力培养的全程化;分析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吻合度与支撑度,师资队伍的知识能力与人才培养及课程教学的适应性;分析实践教学环节与体系的完整性及落实情况;分析“三新三会”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
以此在为基础,总结经验,找准问题。
在进行专业现状分析之前要做好“两个调查”:一是行业企业需求和岗位能力素质需求情况调查,充分了解行业技术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行业岗位要求,真正搞清楚“需求”;二是对毕业生进行调查,了解就业情况、在岗发展情况,收集毕业生的反馈意见。
在此基础上,形成并提交有理有据的专业现状分析报告。
此项工作在6月底前完成。
(二)系统研制专业建设与综合改方案按照系统设计,分任务分阶段实施的要求,明确专业建设的远期目标(5年)和近期目标(2年);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各专业的服务面向(领域)和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定位、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合作育人、师资队伍、实验实训和基地条件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与建设内容和时间步骤,明确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在此基础上,形成并提交专业建设与综合改方案。
(三)形成专业建设与综合改工作推进机制各学院要结合专业特点,对专业综合改方案所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建设要素进行年度分解,细化各项子任务的具体内容、目标要求、采取的措施和完成的时间节点。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国家旅游局、教育部关于印发《加快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旅发〔2015〕241号)精神,努力打造一批代表旅游管理专业水平的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带动本专业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制定本《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课程建设要体现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选择并序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按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进行建设。
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教师,要认真把握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特点,以选取的核心课程为重点加强建设,进而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一)师资队伍: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及时反映本行业、企业的最新需要,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的教改成果,体现地方经济、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处理好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
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和管理相关的课程标准、教案、习题、实践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四)教材: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可以由主讲教师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工作计划
城镇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和改革的工作计划(2008.07-2011.09)一、城镇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背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应努力培养“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学生。
怎样“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是教育体制改革的焦点。
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研究怎样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课堂与实习地点相融合,积极研究和实践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努力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视职业教育、岗位能力和就业导向的紧密联系,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实际技术应用人才,以工学结合的形式促进“教、学、做”的融合,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在高等职业教育诸多的改革中,教学改革是核心。
在教学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深层次的教学改革。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相适应,与专业教学计划相配套的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
加强调查研究,以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和“双证书”制为切入点,根据专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加大改革力度,以课程内容改革为核心,以教学手段、方法改革为重点,建设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促进课程体系建设的规范化。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专业教育质量,为“黄岛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
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研,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
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
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新的形势下,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以期为学校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目标设定1.明确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
3.培养学生素质: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实施方案1.制定课程目标:明确各个学科的课程目标,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
2.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对现有课程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课程设置科学合理。
3.引入跨学科课程:引入跨学科课程,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和交叉学习。
4.加强实践环节:增加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
四、实施步骤1.调研分析:对学校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研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制定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和具体措施。
3.组织实施:组织相关部门和教师,按照实施方案,有序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工作。
4.监督评估: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课程体系建设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五、保障措施1.加大投入:增加对课程体系建设的投入,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2.强化宣传:加强对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宣传和推广,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3.加强协作:加强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合力,推动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六、总结课程体系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提出的实施方案,相信可以有效推动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积极适应形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校成立课程体系改革实行领导小组,工作进程安排责任到人,层层贯彻。
广大教师要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全员参与,掌握并运用现代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手段、职业技能,保证课程体系改革的顺利实行,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初、中级技术型人才。
一、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的指导思想(一)打破以知识传授为重要特性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毕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相关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毕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足考虑中档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规定,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实一体化。
(二)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用工学结合等形式,充足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三)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一)传统学科式课程体系的缺陷我校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学科式课程体系进行专业教学,其特点是课程结构按照基础课→专业基本课→专业技术课的三段式进行,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又割裂为理论课教学和实习课教学两部分。
这种课程结构方便教师教学和组织管理,教学成本低。
我校教学上数年来一直延续学科式教学模式,前一年半进行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学习,后一年半是实习。
由于高中的扩招和就业用人制度的改变,中职生源质量普遍较差,文化理论课基础不扎实,学习不很努力,常规的填鸭式文化理论课教学,学生普遍感到空洞、枯燥,觉得与初中教育差别不大,厌学现象严重,上课睡觉、发言时有发生,甚至旷课逃学。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通过这一改革和建设,旨在培养更多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该改革和建设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第一步:制定课程体系改革的战略规划
课程体系改革需要有一定的规划,需要明确目前的教育环境、人才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长期的战略规划和短期的行动计划,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方向。
第二步:确定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和重点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和重点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具有广泛视野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增加升华性、创造性和实践性,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第三步:重构课程体系
基于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和重点,需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
课程体系的重构需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健性,同时也要注重与实际市场需求和时代背景的匹配。
第四步:建设深入实践的课程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求将课程学习和实践学习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建设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实验课程和课外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点,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更加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第五步:加强教学资料的建设和控制
教学资料是保障课程质量的重要资产。
高质量的教学资料可以提高课程的实际效果和教学质量。
同时,需要加强教材建设,加强质量控制和标准化要求。
总之,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协作。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才
能更好地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一、背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专业课程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全面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
二、目标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根据具体的专业背景和社会需求制定,并具备以下目标:1. 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使他们具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教学方式,以适应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的学生。
3. 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
4. 鼓励跨学科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三、课程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结合专业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课程设置方案:1. 基础课程:包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例如数学、物理和化学等。
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专业相关的基础课程和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
3. 专业选修课程: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对不同专业领域的兴趣和需求。
4. 实践课程: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项目,提供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四、教学方法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还需要适合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教学方法:1. 问题导向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项目驱动学习:通过项目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3. 创新教学: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4. 跨学科教学:促进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五、教师培训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要求合适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还需要具备相应能力的教师团队。
教师培训是关键的一步,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培训内容:1. 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培训:帮助教师设计合适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2. 跨学科合作培训:培养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和跨学科思维,促进跨学科教学的实施。
3. 实践教学培训:提供实践教学的培训,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
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及其建设实施方案
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及其建设方案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分层分级分类训练的原则,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设计、建立了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循序渐进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图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图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要进一步加强校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把实践教学环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结合起来。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要强调教学容和素材尽可能来自生产第一线,创造工程实际环境,让学生直接参与工程实践项目;二要强调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
使实践教学体系更完备、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适用性、竞争力的提高。
二、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阶段性目标初步实现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实训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实训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实训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构建符合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措施派专人深入相关企业,广泛调研,认真分析,确定制造类各专业职业能力要求;咨询企业专家、职教专家,确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步骤;按职业能力要求修改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修(制)订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大纲;组织专家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进行评审,根据专家意见作必要的修改。
(三)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法在强化对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国际上普遍推行双证书并举的制度,即作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有高等学校的毕业证书,而且还需有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证书。
推行职业资格鉴定证书的目的是为建立一个对学生的技术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认定的质量评价体系。
从高职院校的定位、本质与特征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是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途经。
与“双证”相吻合的教学计划是保证双证书实施的前提与基础。
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建设,为了加快专业建设步伐,推进我校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全面提高我校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形成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1 指导思想1.1 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2 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建设的核心,以培养出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1.3 专业建设要全面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
1.4 专业建设采取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专业建设与高职特色相结合;专业建设与学校教学改革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校重点支持与普遍加大投入相结合。
通过重点建设,切实突出优势和特色专业。
对个别专业重新进行调整,使其与学校的总体发展和布局相适应。
1.5 强化各系部在专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2 组织机构2.1 专业建设是一项探索性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加强领导,有效协调,学校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统筹该项工作,各系部设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实施。
2.2 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长和有关专家组成;系部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系部主任任组长,主管教学副主任任副组长,其成员由教研室主任、专业骨干教师4~6人组成。
2.3 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职责:2.3.1 对学校重点专业建设进行总体规划,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和专业建设近、中、远期目标规划,并分解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
制定或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建设调整,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2.3.2 努力创造条件,逐步抓落实,不断探索科学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
2.3.3 对专业建设文件(档案)材料进行建档管理。
专业建设方案
1.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市场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
2.教育现状:当前,我国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3.师资队伍:部分专业教师缺乏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难以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
三、建设目标
1.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2.改革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3.提升师资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4.增强实践能力: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创新能力。
5.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教育现状:目前,我国专业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实战能力不足,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3.师资队伍: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技能培养。
三、建设方案
1.专业设置:结合市场调研,优化专业设置,新增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专业。
2.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本方案旨在为我国专业建设提供一种可行路径,助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方案,确保专业建设取得实效。
第2篇
专业建设方案
一、前言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领域的核心任务。本方案旨在探索一条适应市场需求、符合教育规律的专业建设之路,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3.经费保障:加大专业建设经费投入,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实施。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XXX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参考格式)
一、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本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对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岗位技能需求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习训练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合一,在专家指导下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三、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1、通过调研论证,确定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层次要求与职业能力标准。
2、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为前提,安排文化基础课程结构。
3、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为前提,本着“适度够用”原则,依据本专业的发展方向设置专业课程。
4、本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由公共基础能力模块、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专业能力模块、拓展能力模块组成。
四、课程体系建设内容
1、根据岗位确定能力模块,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
2、构建提高“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框架
(1)通识类模块
(2)专业技能模块
(3)专业核心模块
(4)拓展模块
(5)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表
3、课时说明
五、课程体系实施保障
1、一体化教学环境
2、师资队伍建设
3、建设精品课程
4、校企合作共同编写专业课程教材
5、建设教学资源库
通过产学结合从企业收集生产装置、生产过程的影像、录音、图片、资料等,制作成具有系统性、真实性的多媒体课件。
6、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教学法
(2)项目教学法
(3)情景教学法
(4)案例教学方法
7、考核与评价的改革
8、总结课程改革研究阶段成果。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专业教育质量,为“黄岛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
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研,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
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
平顶山市工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方案机电化工教学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专业课程建设方案目录一、专业概述 (1)二、专业定位和培养方向(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1)(二)专业调研1(三)专业定位2三、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一)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3)(二)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4)(三)实施“双证书”教育 (5)(四)建立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5四、梳理专业知识点、技能点,构建课程结构(一)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作岗位综合能力分析及分解 (6)(二)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 (6)(三)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学习、训练的模块 (6)(四)专业课程结构7五、专业教学建设计划(一)专业配套教材建设与规划 (8)(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规划 (9)(三)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建设与规划 (10)六、专业教学实施性计划(一)编写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 (13)(二)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13)七、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一)基本要求20(二)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21)八、教学实施保障(一)教学要求 (22)(二)教学管理 (22)九、教学评价及考核(一)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23)(二)实训实习效果评价方式 (24)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专业课程建设方案一、专业概述1986 年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我校开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该专业是我校设立最早的中职类专业之一,2003 年被评为河南省重点专业点。
本专业开设以来,始终坚持面向河南省经济建设为主战场的社会定位,坚持培养社会急需的、行业科技进步急需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功能定位,坚持把学生培养成为应用技术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规格定位。
所以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主要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系统地掌握机电技术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够适应机电产品和设备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相应工作。
大学新时代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与建设方案
XXXX大学新时代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与建设方案为全面提高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结合学校本科专业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为指导,深入贯彻精神,切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坚持质量第一,创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机制体制综合改革,全面加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推动学校本科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1.综合改革,优化结构。
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人才需求,强化学校发展目标和学科发展目标约束,统筹利用学科、师资、绩效、科研、思政、资源配置以及内部管理等措施,建立和完善本科专业综合改革机制,加大本科专业调整力度,进一步优化本科专业结构。
2.分类发展,分层建设。
尊重本科专业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所属学科性质特点,支持专业分类发展,鼓励专业各具特色。
强化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整体设计,按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三级分层立项建设。
3.示范引领,整体提升。
充分发挥国家和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学校其他本科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促进本科专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三)主要目标经过 3~5 年的改革与建设,本科专业结构更加优化,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全面提升,初步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本科专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标志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显著提升。
力争到 2022 年,全校本科专业通过国家合格认证,95%以上本科专业达到国家质量标准,25%本科专业成为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15%本科专业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小组建设方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小组建设方案为了推进我校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全面提高我校教育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1、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建设的核心,以培养出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3、专业建设要全面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
4、专业建设采取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专业建设与学校教学改革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校重点支持与普遍加大投入相结合。
通过重点建设,切实突出骨干专业。
对个别专业重新进行调整,使其与学校的总体发展和布局相适应。
二、组织机构1、专业建设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加强领导,有效协调,学校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统筹该项工作。
2、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和有关专业骨干教师组成。
3、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职责:(1)对学校重点专业建设进行总体规划,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和专业建设近、中、远期目标规划,并分解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
制定或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建设调整,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2)对专业建设文件(档案)材料进行建档管理。
(3)贯彻落实学校有关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工作。
2.4.2负责制定和实施专业建设的规划,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修改完善建设方案。
2.4.3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完善。
3重点发展专业建设方案重点发展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3.1.1坚持优化专业结构和提高专业质量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专业建设。
3.1.2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口,以专业课程群建设为核心,以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保障,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3.1.3重点发展专业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与学校整体专业建设与发展及学校的整体改革与发展相结合。
3.1.4重点发展专业建设坚持重点与普及相结合的原则,在学校专业整体规划、改造、发展的基础上有重点的建设。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目标:通过重点发展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我校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效益和竞争力。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标准重点发展专业是指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教学基础条件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
它应符合下列标准要求:3.3.1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建设单位师资队伍满足教学要求,综合素质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3.3.2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3.3.3教学过程规范,专业改革力度大,教学改革成果显着;3.3.4学术水平较高,学生创新能力强,教学质量高;3.3.5专业特色鲜明,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内容:3.4.1能够提高专业水平的教改项目,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重点教材的建设和教学方法与培养模式的改革。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能纳入学校重点课程建设计划,最终能够达到校级以上精品课程标准。
重点教材的建设:能纳入校重点教材建设计划,最终能够取得校级以上优秀教材奖。
教学方法与培养模式的改革:能够取得校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
3.4.2引进高水平原版教材和自编学生参考学习材料;3.4.3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或实验基地;3.4.4承担结合专业建设的科学和教学研究,组织高水平学术讲座;3.4.5课堂教学设备购置;3.4.5其他项目。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的管理3.5.1凡重点发展的专业,除正常的教学投入外,学校每年拨付一定经费,主要用于该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相关研究费用。
3.5.2重点发展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每年学校将组织专家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如发现该专业建设与改革进展缓慢,学校将予以警告,或取消重点专业建设资格。
3.5.3被已确定为重点专业的专业,学校将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项目将限期整改,整改仍不达标的中止项目建设。
4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方案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的原则: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强化品牌意识、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不断加强专业结构调整和新办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遴选部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佳、发展潜力大、特色较为鲜明的优势专业重点加以培育和建设,逐步建成品牌和特色专业,以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推动我校各项教学基本建设。
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的目标:4.2.1在我校高职现有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在2007、2008、2009和2010年分别将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与维护)专业、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成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强示范性的专业。
4.2.2按照“思想先进、目标明确、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精良、教学优秀”的要求,开展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工作。
进一步优化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使示范性(品牌)专业在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带动我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标准:示范性(品牌)专业是指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起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专业。
它应符合下列标准要求: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水平高;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规范,专业改革力度大,教学改革成果显着;学术水平高,学生创新能力强,教学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
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内容:4.4.1体现高职办学思想,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过程符合教学规律。
4.4.2专业特色鲜明,教学改革思路清晰,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
4.4.3专业与课程改革:①教学大纲符合培养目标要求,采用的教材能够体现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质量高;自编教材有特色;有符合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的教学资料。
②实验室面积、实验设备、实习场所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实验开出率能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
③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辅助设施先进,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应用效果好。
④对国内外同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较为深入。
4.4.4师资队伍建设①师德师风建设好。
教师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教书育人。
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形成梯队。
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高级职称教师占本专业教师总数的50%以上;80%的主讲教师具备中级以上职称。
③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④有省级教学研究立项课题。
4.4.5教学管理与组织实施①有计划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活动有内容,有实效,记录保存完整。
②严格遵守学校教学规章制度(如备课、听课、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等)。
③教学档案完整、规范。
④教师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有规划,有措施,有效果。
4.4.6人才培养质量①教师课堂教学工作规范,学生综合素质好,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
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好。
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的管理:4.5.1凡示范性(品牌)专业,除正常的教学投入外,学校每年拨付一定经费,主要用于该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相关研究费用。
4.5.2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过程中,学校每年将组织专家检查专业建设方案的实施与进展情况(包括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成果、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办学条件等方面),确保特色专业建设取得成效,在学校规定专业建设时间内验收合格的将授予“锦州师专示范性(品牌)专业”荣誉称号。
4.5.3已被确定为示范性(品牌)专业的专业,学校将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项目将限期整改,整改仍不达标的中止项目建设并取消“锦州师专示范性(品牌)专业”称号。
4.5.4被评为校级示范性(品牌)专业的,学校将择优向省教育厅推荐,参加省级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的评选。
4.5.5建立示范性(品牌)专业奖惩机制。
对提前完成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计划责任人要予以表彰、奖励,对因失误或失职而未能按期达标的规划专业建设责任人要提出批评,并视建设的进度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5特色专业建设方案特色专业建设建设目标:5.1.1在我校高职现有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在2006、2007、2008、2009和2010年分别将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与维护)专业、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初等教育(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列为我校重点发展的特色专业。
5.1.2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基本达到示范性(品牌)专业的建设目标。
此外,在办学思想、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显着的特色和较高的社会声誉。
特色专业建设标准和内容:5.2.1建设标准和内容基本达到示范性(品牌)专业的标准。
5.2.2专业建设目标明确,尤其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方案上有明显特色。
专业建设方案能够根据特色专业建设的标准,并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计划。
5.2.3有高水平的专业建设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专业建设队伍。
专业建设带头人对本专业建设有明晰的构想,能够组织专业建设队伍有效地开展工作。
5.2.4有2届以上的毕业生。
特色专业建设的管理:5.3.1凡特色专业,除正常的教学投入外,学校每年拨付一定经费,主要用于该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相关研究费用。
5.3.2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学校每年将组织专家进行检查专业建设方案的实施与进展情况(包括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成果、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办学条件等方面),确保特色专业建设取得成效,在学校规定专业建设时间内验收合格的将授予“锦州师专特色专业”荣誉称号。
5.3.3已被确定为特色专业的专业,学校将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项目将限期整改,整改仍不达标的中止项目建设并取消“锦州师专特色专业”称号。
5.3.4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的,学校将择优向省教育厅推荐,参加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的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