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元明清时期中央与西南边疆政治关系的整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元明清时期中央与西南边疆政治关系的整合措施

西藏与云南等地处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历届政府格外注意中央与西南边疆地区的政治关系,元明清也不例外。综合各种史料我们不难发现,元明清时期中央与西南边疆政治关系的整合措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行内地化的地方行政体制,一是加强对地方民族上层势力的管控。

1、实行内地化的地方行政体制

元明清的内地化的地方行政体制共分为三部分,一是元代在云南建立行省体制,使西南边疆内地化推进了一大步。二是,在元代经营的基础上,明代进一步加强对贵州地区的控制,并于永乐年间建立了省级行政建制,使西南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关系进一步加强。三是清朝在西南山区和边疆地区的设治明显加密,政治统治进一步加强。

1.1、实行内地化的地方行政体制的条件

先进的文明总是会同化落后的文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优势是在西南边疆实施内地化的地方行政体制的根本保障。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势力不断向西南边疆地区渗透,自汉以来中央一般采取郡县属国并行的双轨制统治方式,这种统治方式使得西南边疆的人民了解了中央的基本的统治方式,了解了中央的官吏配备情况以及他们各自的职责,为元明清实行内地化的地方行政体制奠定了扎实的政治根基。经济上,在特定的节日或者是西南边疆发生重大亟待救援事件的时候,中央往往会拨付一部分钱财物品。西南边疆人民的很多生活用品也多来自中原。文化上,由于元明清时代人口增长的速度极快,中央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向西南边疆移民,这样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得以交流,各民族居住在同一地域,民族关系也更加地融洽。这些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是内地化的地方行政体制得以实施的现实条件。1.2、实行内地化的地方行政体制的意义

内地化的地方行政体制实质上是“以夷制夷”,但是实行后,中央对西南各省的统治更为深入,设治更加严密,尤其是经过改土归流,元明清王朝对西南山区和边疆地区的统治力度较之以前更进一步。在这种体制下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也得以加快,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得以增强。

站在发展的角度看,内地化的地方行政体制体现出中国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多元一体化进程中阶段性发展的特征,它虽然是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的一种制度,但是更是最终使少数民族纳入统一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体系的一种过渡和准备。只要条件具备,中央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其势力与影响扩展到一切可以达到的民族与地区,进而实现统一。清朝的行政区划就是最好的明证。

2、加强对地方民族上层势力的管控

2.1掌控途径

元明清对地方民族上层势力的管控主要通过土官土司实现的。早在元代就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土司、土官任命管理制度,这套制度包括诰敕、印章、虎符、承袭和升迁惩处。土官土司工作的重心是维护中央在当地的统治,保证中央的各项政令在当地的推行。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维护当地的统治和管理秩序,配合朝廷对反叛者进行镇压;负责在当地征收租赋;按时向朝廷贡献方物;听从朝廷调遣,派兵从征;修筑道路,设立驿站,屯田垦殖等。

2.2掌控的意义

通过这一套具体而微的制度,朝廷的各项法令得以切实有效地推行,西南边疆的社会秩序井然有序,即使出现叛乱事件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平息,中原经济文化的同化作用得以更快地显现。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土司土官制度的建立,使中央能有效地将西南边疆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各个均纳入中央的具体的掌控轨道。宏观上,西南边疆对于中央的维护和服从满足了皇权中央“君临天下”的一统愿望;微观上,“中央允许西南边

疆人民沿袭其传统的经济、政治、文化运行模式,保留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和职官模式”,从而尊重了西南边疆人民的意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