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分析
清热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 3 3 ] 杨 晓芬. 左氧氟沙星不 良反应报告及分析切. 基层 医学论坛 , 2 0 1 1 , 1 5
( 3 1 ) : 1 0 7 1 — 1 0 7 2 .
[ 4 】 陆 晓和. 实用临床用药监护f M ] . 北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2 0 0 3 : 5 6 .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0 8 — 1 3 )
1 . 1 一 般资料
清 热类 中药 注 射剂 治 疗过 程 中发 生不 良反应 患 者 9 8例 , 男
2 结 果
2 . 1 用药 类型
痰 热清 2 2例 ( 2 2 . 4 5 %) 、炎琥 宁 l 6例
( 1 6 . 3 3 %) 、 喜炎平 l 6例( 1 6 . 3 3 %) 、 双黄连 1 3例( 1 3 . 2 7 %) 、 清开 灵 1 1例( 1 1 . 2 2 %) 、 穿琥 宁 1 0例 ( 1 0 . 2 %) 、 热毒宁 7 例( 7 . 1 %) 、 莲必治 3例( 3 . 1 %) 。
良反应患者的临床 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 结果 清热类中药注
射剂的不 良反应主要 集 中于变态反应和 消化 系统等方面。 结论
2 . 4 治疗 与转 归
本组 9 8例患者在 出现不 良反应后 , 均
在采用清热类 中药注射 剂对患者进行 治疗时 , 坚持科 学谨慎
的 用 药原 则 是 降低 和控 制 不 良反 应 发 生 率 的主 要 因素 。
同作用 , 增强疗 效 , 但多数情况下易 发生不 良反应 , 且不 良反应 发 生率有随联合用药种类增 多而上 升的趋势。因此 , 降低抗菌 药 物不 良反应 发生率需 严格掌握 用药适 应证 , 合 理用药 , 尽量 避 免联合用药 , 或选择适 当的药物合用 。
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情况及其合理用药分析
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情况及其合理用药分析摘要:近年来,因清热类中药饮片引发的不良反应报道日益增多,对患者机体多个组织器官和系统均有较大的危害,如何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对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9月因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引发不良反应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用药的临床措施,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借鉴。
关键词:清热;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合理用药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本院收治的因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引发不良反应的患者展开研究,共计纳入患者数124例,病例收集时间在2017年12月至2020年9月,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9例,女性55例;年龄18~85岁,平均(42±5)岁。
纳入标准:(1)单纯服药清热类中药饮片治疗的患者;(2)既往未发现对治疗用药存在过敏迹象;(3)患者肝肾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明显的精神疾病、意识障碍或认知障碍;(2)患者同时服用未经医生知晓或许可的其他药物;(3)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
1.3方法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包括病历资料、联系方式等,对发病群体、临床症状、发生原因、转归情况等加以分析。
1.3观察指标(1)发生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人群分布。
(2)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症状、累及系统情况。
(3)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
(4)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转归治愈时间。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10进行分析。
2结果2.1不良反应人群分布情况不良反应的高发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6~60岁,并且不同年龄段在男性和女性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57,P=0.486)。
2.2不良反应人群临床症状和系统累及情况124例患者中恶心、腹部不适症状的发生率最高43例(占34.7%);依次为瘙痒、皮疹26例(占21.0%);心悸、心慌20例(占16.1%);气促13例(占10.5%);阴道出血7例(占5.6%);视力降低、四肢厥冷15例(占12.1%)。
清热类中药饮片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研究
清热类中药饮片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研究发布时间:2021-08-23T07:09:08.72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7月7期作者:刘霞[导读] 本文对100例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以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目的在于探讨此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
如皋市中医院江苏如皋 226500【摘要】目的:分析清热类中药饮片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
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由于服用清热类饮片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00例做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清热类中药饮片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特点。
结果: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群体为19-45岁的青壮年群体,引发不良反应出现的清热类中药饮片类型前三位从高到低依次为清热燥湿类共计发生26例,清热泻火类共计发生22例,清热解毒类共计发生19例,其中服用清热泻火类药物以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最短,为(18.25±3.14)min,不良反应症状以累及消化系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
10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有19例停药后不良反应症状自行消退,其余的81例患者经对症干预治疗以后不良反应症状亦消失。
结论: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时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临床上开具此类处方时应予以注意并加强管理。
【关键词】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临床上经常采用清热类中药饮片治疗阴虚燥热、高热烦渴等热症,并且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清热类中药如果使用不当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增加了患者的病痛,因此,本文对100例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以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目的在于探讨此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由于服用清热类饮片导致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00例做为研究对象。
1.2方法对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类型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人群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方法将相关数据资料录入EXCEL表格中进行统计分析。
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及其药学服务措施分析
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及其药学服务措施分析发布时间:2021-09-02T11:29:30.928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月9期作者:张安萍[导读] 分析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及其药学服务措施。
张安萍(如皋市中医院;江苏如皋226500)【摘要】目的:分析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及其药学服务措施。
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由于服用清热类饮片导致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00例做为研究对象,对其年龄分布、导致不良反应原因以及不良反应表现等进行分析。
结果: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群体为青壮年群体,以18-30岁占比最高,达27%,其次为31-45岁群体,占比25%,导致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超时用用以及煎煮时间错误,均占比22%,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损伤,占比33%,其次为皮肤以及循环系统损伤,分别占比29%和25%。
结论:清热类中药饮片容易引发患者发生诸多不良反应,药学工作者应对此类药物用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加强宣传指导,对处方严格把关,以期将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关键词】清热类饮片;不良反应;服务措施随着人们对中医中药文化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中药饮片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中药向来以安全性好被患者所熟知,但是如果用药不当也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尤其是清热类药物的应用较广,因此也较易发生不良反应[1]。
本次研究针对100例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药学服务对策,目的为临床清热药中药饮片用药安全提供有效数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由于服用清热类饮片导致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00例做为研究对象。
1.2方法对出现不良反应的年龄段、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和表现症状等资料利用计算机软件件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方法将相关数据资料录入EXCEL表格中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不良反应患者年龄段分析。
清热类中药的不良反应_事件与药学监护
长 春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Vol. 31 No. 4 Aug. 2015
DOI: 10. 13463 / j. cnki. cczyy. 2015. 04. 015
不良事件的最常见原因( 占 53. 14% ) , 其次是自行用 药( 占 45. 95% ) , 机体因素、 用药方法不当也是不可 忽视的重要因素。 多个原因的共同作用更容易导致 见表 3 。 不良反应 / 事件, 3 3. 1 讨论 清热类中药不良反应 / 事件特点 清热类中药 不良反应 / 事件与药物本身特征有关。1 ) 清热药药 性寒凉, 沉降入里, 用于温热病高热烦渴、 湿热泻痢、 温毒发斑、 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这些证候在 — 702 —
Adverse reactions of heat clearing drugs and how to carry out pharmaceutical care
HUANG Shengnan1 , ZHANG bing2* , LIN Zhijian2 , SUN Boyu2 , ZHU Chunsheng2 , NIU Hongjuan2 , WANG Xuejie2 ( 1. Pharmacy department, South of Guang'anmen Hospital,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2618, China; 2. College of TCM,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Investigating the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heat clearing drugs, to study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making
180例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分析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6 V ol.(8) No.32 -118-于崔老;崔老运用中医辨治:肝胆湿热、脾胃蕴热、热毒外现于表,遂用龙胆泻肝汤、消毒饮加减治疗,服六剂即见大效。
患者乙为湿热内蕴,久郁伤阴,清泻湿毒的同时,后期气阴俱伤,则佐以养阴补气扶正。
甘草泻心汤:主药甘草12g以上,黄连12~15g,苦参重用,内服12~15g,外用30g以上,佐黄连更佳。
验案三患者辨证为热毒内盛,方用五福解毒饮加减,治疗后愈。
此三例验案虽同诊为狐惑病,病虽相同,但病机稍有异,可见中医治病以辨证为主,证病求本、证机相符、方药对证,体现了同病异治的不同法则,故遵古用今,效果确切,正是中医炫彩之处。
参考文献:[1]刘勇,薛秀英.中医药治疗白塞氏病14例[J].河南中医,2005,25(4):55-56.[2]周翠英 ,樊冰.中药治疗白塞氏病52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风湿病杂志,1997,6(4):213-214.[3]AdiamahA, WongLS.Bechet’s disease: a rare cause of rectovaginal fistula[J].BMJCaseRep,2010(5).pii:bcr0620103130.doi:10.1136/ bcr.06.2010.3130.[4]李克光.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44.[5]刘春梅,刘明照.崔玉衡教授疏肝止痛汤治疗经行头痛经验[J].中医学报,2012,27(173):1275.[6]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06.[7]李英.白塞氏病25例治验[J].内蒙古中医杂志,2005,8(4):55-56.[8]谢辛,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44.[9]何忠群,何伟东.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氏综合征临床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1999,31(5):375.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编号: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0。
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及其药学服务对策分析
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及其药学服务对策分析余恒跃;年士恒;李树鹏【期刊名称】《淮海医药》【年(卷),期】2017(035)005【摘要】目的:探讨清热类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分析药学服务对策,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因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所致不良反应的患者118例为观察对象,对其人群分布、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所致不良反应发生人群主要为青壮年,其中,19~30岁人群的构成比为27.12%,31~45岁人群的构成比为25.42%;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为超剂量服药(22.03%)、煎煮时间不当(22.03%)、煎煮方法不当(21.19%)以及自行用药(18.64%);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33.90%)、皮肤黏膜系统(29.66%)以及循环系统(25.42%).结论:清热类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多,药学工作人员应加强宣传,做好用药指导,严格处方审核,做好药品质量把关,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总页数】3页(P597-599)【作者】余恒跃;年士恒;李树鹏【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233000;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233000;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4.61【相关文献】1.2013-2015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清热类中药饮片使用分析 [J], 王思文;田会萍2.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分析与研究 [J], 梁闯3.对清热类中药饮片所致不良反应特点的分析 [J], 尹佳4.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报告及合理用药分析 [J], 周洁5.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情况及其合理用药分析 [J], 陈冬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分析与研究
类中药饮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中药饮片导致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需要了解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针对具
体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缓解不良反应的不适症状。
关键词院清热药;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
doi:10.3969/j.issn.1672鄄2779.2019.10.028
文章编号:1672鄄2779(2019)鄄10鄄0074鄄0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第 17 卷第 10 期窑总第 306 期
74
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
2019 年 5 月窑下半月刊
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分析与研究
梁闯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药剂科,辽宁 沈阳 110024)
摘 要院目的 总结分析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不同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帮助。方法 对我院 2017 年 6 月—
中药饮片在近年来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药饮片是中 药材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 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1]。这个概念表明,中药材、 中药饮片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中药饮片包括了部分经产地 加工的中药切片,原形药材饮片以及经过切制、炮炙的饮 片。前两类管理上应视为中药材,只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在 配方、制剂时作饮片理解。中药饮片的制作能够帮助患者 用药更加方便,避免了煎煮中药的麻烦,帮助患者随时随 地都能够服用,有益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工作。但同时,中 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是清热 类的中药饮片,许多患者由于对中药饮片的了解度不够, 在用药过程中没有遵循医嘱,或者自行胡乱用药,或者过 度用药等,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影响了中药饮 片的使用效果,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2]。本次研 究中,对我院 2017 年 6 月—2018 年 6 月的清热类中药饮片 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 发生情况,为不同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帮助,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我 院 2017 年 6 月—2018 年 6 月的清热类中药饮片使用情况
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分析
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分析杨春源【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18(11)25【摘要】目的分析清热类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及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开具的含清热类中药饮片的处方17 649份,同期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14例。
回顾性分析处方点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清热解毒中药相关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结果 2016年、2017年处方不合格率、原因无显著变化,剂量不当是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单味药的剂量超过了药典推荐的安全剂量,涉及清热类药物的不合格率占0.47%。
114例不良反应中与清热类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27例,其中怀疑有关16例,确定有关11例;原因主要为煎煮不当15例,自行用药6例,超剂量用药5例,配伍禁忌1例。
有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处方不合格率、肝肾功能不良率、处方药物的品种、清热解毒比重均高于无不良反应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清热类中药饮片安全问题在整个中药饮片安全管理中并不突出,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味药物,与处方不合理、药物的使用不当有关,需要关注重点药物的煎煮处理。
【总页数】2页(P119-120)【作者】杨春源【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3.6【相关文献】1.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及其药学服务对策分析2.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分析与研究3.对清热类中药饮片所致不良反应特点的分析4.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报告及合理用药分析5.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情况及其合理用药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热类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以及对策研究
清热类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以及对策研究作者:杨显莉来源:《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19期【摘要】目的:分析清热类中药饮片的临床不良反应,进而分析用药服务对策。
方法:观察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的120例服用清热中药饮片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年龄分布以及不良反应累及器官进行分析和统计。
结果:清热类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青壮年,累及器官有消化系统、皮肤黏膜系统以及循环系统,成因有用药剂量过大、煎煮方法及时间不正确、听信民间药方等。
结论:清热类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医学工作人员应该重视控制药量,宣传煎药注意事项,以降低用药风险。
【关键词】中药饮片;清热药;不良反应;药学服务引言近年来,中医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受到重视,清热药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种类,需要引起医学工作者的重视。
清热中药饮片发生不良反应可发生在皮肤系统、循环系统,致患者过敏、休克甚至死亡。
本文通过对我院清热类中药饮片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一些用药服务对策,希望可以给临床用药带来一些思考。
1.资料和方法1.1统计资料以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服用请热类中药饮片后发生不良反应的120名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可得,清热类中药饮片的主要不良反应人群为青壮年,31~45岁年龄段占比最大,19~30岁和46~60年龄段次之。
1.2方法对120例患者的年龄分布、累及器官、成因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方法主要对各分要素的比例情况进行分析。
2.结果2.1不良反应的成因分析根据对120例研究对象的统计,不良反应的成因主要为超剂量服药、煎煮时间误差、煎煮方法问题以及自行用药,这四项成因占了总量的80%以上。
2.2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及临床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对消化系统的累及占比最高,其次为皮肤黏膜系统,后为循环系统,累及占比最少的为神经系统,但各项累及分布比较平均,见表3。
3.讨论3.1清热类中药饮片发生不良反应的特征分析清热类中药包括用于清热、凉血、解毒等功能的药品,常用的清热药品主要有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疥疮肿毒以及高血压等疾病的几种种类。
清热类中药饮片安全问题分析与用药警戒思考
清热类中药饮片安全问题分析与用药警戒思考摘要:目的:通过对清热类饮片安全事件报道的系统梳理,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特点及原因,提出清热类中药饮片的警戒与合理用药建议。
方法:系统检索30年来国内外文献,收集和整理119味清热类中药饮片的ADR/ADE文献,采用回顾性研究和统计学方法对该类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结果:收集清热类中药饮片ADR/ADE文献报道144篇,病例数212例,涉及ADR/ADE的中药饮片为35味,占清热类饮片数的29.41%,损害人体多个器官及系统。
导致发生ADR/ADE的主要原因有机体因素、饮片质量、过量使用和患者自行用药等。
结论:清热类中药饮片性寒凉易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其中清热解毒药安全问题相对突出。
加强清热类中药饮片的安全警戒,对该类饮片的安全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清热;中药饮片;安全问题;用药警戒引言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根据其临床功效及主治病证的不同可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和清虚热药。
本类药物包括草木类和矿石类药,主要用治温热病之高热烦渴、湿热泄痢、温毒发斑、疮痈肿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本研究对30年来国内外清热类中药饮片引起安全问题的文献进行检索、筛选、整理、分析,挖掘传统药物警戒认识,提出清热类中药饮片的用药警戒思考,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清热类中药饮片提供参考。
1.资料1.1 资料来源依据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临床中药学》教材分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1]清热类常用中药饮片为研究对象,共119味。
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文献数据库”的文献全文报道,收集并梳理清热类中药饮片发生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adverse drug event,ADR/ADE)的详细病案。
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发布时间:2023-02-28T02:20:44.726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4期作者:王燕[导读] 中药饮片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王燕连云港康乐药业有限公司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100摘要:中药饮片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中药炮制工艺,经炮制、加工而成,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药物监管的不断加强,中药饮片也被列为重点整治对象。
2017年,国家药监局公布的46项药品抽查公告中,中药饮片22项,中药品种37项。
在中医药的诊断和治疗中,中药饮片是中医药防治的重要依据,中药饮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对影响中药饮片品质的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以指导临床质量。
关键词: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策略引言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药,在临床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对各种病症的治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关中药的副作用也越来越多,因此,如何保证其在临床上的使用安全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中药饮片是一种中药,按照中药的原理和炮制方法,通过加工和炮制,可以直接应用于中医临床。
但是如果不正确的应用,很有可能会出现副作用。
由于近几年有关中药饮片副作用的报导很多,为了更好地保证药品的使用安全,本文选择一家医院的病人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一般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因服用中药制剂引起的副反应的临床资料。
这项研究由医院所属的医疗道德委员会进行审查和批准。
入选条件:①病人在服药后出现副作用,并经鉴定为与中药饮片有关。
②收集资料以达到分析的需要。
排除条件:①获得的资料存在明显的逻辑错误,不能正确地应用。
②本研究所的数据存在着重要的数据不足,严重影响了分析。
2结果2.1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等基本情况在所有的患者中,男性占比为53.16%,这些患者年龄最小是46岁,年龄最大是82岁。
清热解毒中药常见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举隅
・
中医 中药 ・
清热 解毒中 药常见不良 原因 对策举 反应 及 隅
余 伟 方 ( 江省 宁 波 市 中医 院 药 剂科 , 江 宁 波 3 5 1 ) 浙 浙 10 0
[ 要 】 目的 分 析 鱼 腥 草 、 蓝 根 等 清 热 解 毒 中 药 常 见 不 良反应 的 原 因 及 对 策 。 方 法 查 看 并 阅读 有 关 中药 常 见 不 良反应 摘 板 的文献 , 析 、 纳 、 分 归 总结 发 生 不 良反 应 的原 因 。结 果 多方 面 的影 响 因素 可 以 导致 中药 的不 良反 应 , 决 这 些 不 良反 应 的 对 解 策 具 有 多元 性 。结 论 正确 认 识 引 起 中药 不 良反 应 的影 响 因 素 , 能 合 理 、 全 、 效 的使 用 中药 。 才 安 有 f 键 词 】 中药 ; 良反应 ; 策 关 不 对
服用简单 的优点 , 近年来 , 使用 中药 盲 目治疗疾病 的现象屡 见不
鲜 , 来 越 多 的科 学 文献 也 开始 重 视 中药 的 不 良反应 及 安 全 。 越 我
虽然板 蓝根 副作用小 , 口服时一般无明显毒副作用 , 但也有报道
可 引起 消化 系统 症 状 者 , 有 报 道 引 起 溶 血 反 应 者 板 蓝 根 的 还 。
2 1 板 蓝 根 分 析 .
板 蓝 根 属 十字 花 科 , 菘 蓝 的 根 。含 靛 苷 、 哚苷 、 玉 红 、 是 吲 靛 水 杨 酸 、尿 苷 化 学 成 分 ,其 中 含有 的靛 苷 水解 生 成 吲 羟 和 葡 萄 糖 , 吲 羟 在 空 气 中容 易 氧 化 缩 合 成 靛 蓝 。靛 蓝 便 可 引 起 过 敏 。 而
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分析论文
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的96例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引起中药饮片a d r 原因有多种,加强安全用药意识、合理使用中药、确保中药质量和强化药物安全监管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结论:采取综合措施,可减少和避免中药饮片a dr的发生,保障临床的安全用药。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分析【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91-02中药饮片是指中药材按中医药理论、方法,经过加工后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近年来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报告呈上升趋势川,这使中药的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中药的不良反应可分为中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功能紊乱与内分泌失调等。
因此医生和病人都应该对中药的不良反应有所了解,进而加以预防。
本文对在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的68例中药饮片引起的中药不良反应患者进行了分析,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如何加强用药安全进行探讨。
1 一般资料1.1 68例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18例。
其中年龄最大者79岁,最小只有半岁。
1.2 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类型。
1.2.1 副作用反应。
副作用是指在治疗过程中,伴随药物疗效所产生的与治疗目的不相关的意外有害效果。
副作用症状主要表现在嗜睡、轻度头昏、乏力、口干、胃肠道不适、食欲减退等[2]。
1.2.2 毒性反应。
毒性反应指因药物引发的病理改变及生理系统功能异常,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毒性反应会造成患者肾脏损害、肝脏损害、过敏性休克、溶血反应、引起变态反应等。
其症状在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抽搐、惊厥、眩晕、呼吸抑制等;在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律失常、心悸、胸闷等;在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胃肠不适、腹泻、便血、上消化道出血等;在造血系统表现为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在泌尿系统表现为尿路上皮癌、肾功能衰竭等,药物不良反应亦可发生在其他生理系统[3]。
清热类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与药学服务研究
清热类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与药学服务研究发表时间:2018-02-28T16:20:27.39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7期作者:侯光菡戴剑霞[导读] 引起清热类中药饮片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会对消化系统、皮肤黏膜系统等产生危害,需注重加强用药指导,做好处方审核。
长沙市第四医院(药剂科)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清热类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与药学服务对策。
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清热类中药饮片治疗且出现不良反应的120例作为研究资料,统计其基本资料,不良反应原因及累及系统等。
结果:青壮年阶段占比较高;引发不良反应主要累及器官为消化系统、皮肤黏膜系统、循环系统等,分别占比35.00%、26.67%、20.83%;不良反应因素包含自行用药、超剂量服药、煎煮方法不当、煎煮时间不当等,分别占比23.33%、22.50%、20.83%、20.00%。
结论:引起清热类中药饮片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会对消化系统、皮肤黏膜系统等产生危害,需注重加强用药指导,做好处方审核,确保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药学服务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在临床上的使用和推广,其安全性和疗效稳固性一直受到人们关注。
其中清热类中药饮片使用较为广泛,虽然针对该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少,但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可累及多器官,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反应,因此加强对不良反应的控制具有必要性[1]。
而为了确保预防措施的有效性,需针对引发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及其可能危害的系统器官进行研究,以确保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药学服务对策[2]。
为此,本次研究对清热类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与药学服务对策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清热类中药饮片治疗且出现不良反应的120例作为研究资料,包含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在10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92±3.42)岁。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一、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定义和概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是指使用中药制剂后,机体出现了各种不良反应,包括药理作用、副作用、过敏反应、中毒反应等。
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是中医药的重要方面,疾病治疗较好的同时,必须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二、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1.中药制剂药物成分的剂量过高或过低中药制剂中的药材性状、品种、产地、收获季节、制法等因素的差异,导致制剂中药材含量不同,有的较高而有的较低。
当药物成分剂量太高,超出人体耐受范围,就容易发生毒性反应;药物成分剂量太低,则容易影响药效,出现不良反应。
2.过敏体质及过敏原的作用过敏体质者服用中药制剂时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其中以药物过敏反应较为常见。
通过对中药药材过敏原的检测,可以较好地预防过敏反应发生。
3.用药不当中药制剂用药不当是指用药方法、用药时间、用药量、煎制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
例如,处理不当的药材、煎制不到位的汤药、剂量过大或过小、频次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4.药物相互作用中药制剂的药物成分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些药物成分有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三、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分类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可分为以下几类。
1.药理作用药理作用是指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对机体产生的直接作用,例如:局麻、镇痛、解热、抗生素、降糖等。
2.副作用副作用是指不良反应是因为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产生的不良反应,例如:肝损伤、皮疹、头晕、口干、腹泻等。
3.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由于过敏体质或药物过敏原而引起的过敏性反应,例如:畏寒、寒战、发热、皮疹、过敏性休克等。
4.中毒反应中毒反应是指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在过量使用或者制作方法不当的情况下,造成机体中毒反应,例如:引起肝、肾、心等重要脏器损害等。
四、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护理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护理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了解病情和用药情况对于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患者,首先要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和药物使用历史询问,并了解用药途径、药物成分以及用药时间等信息。
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报告及合理用药分析
= 析$
2 >?
)$& KL!": $%&M( N *+ OP Q2 R
不同性别人群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 情况比@,差异无统计学意 (!!0.05),清热类中药
饮片 良反应发生年
中 15 "年
!60 $ AB 1 $
"$" !":$%&M(N *+ST"U.VFWX
的136例患者转归治愈时间较短,80.15%患者转归治愈时间不超过5/$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年龄段主要集中在
15 "年 !60 ,
系统、
膜系统
,
-物因素、 量 、 伍
,
量、
用- $
678!清热 中-饮片' 良反应' 用-
$92:;!!"#"$%
清热 中 - 饮片
: (清 解 热 ) ;
的-物, 用 热 011$ G
(38/136, 比 27.94%)、 剂量
(35/136, 比
25.74%)、 伍 (29/136, 比 21.32%)$ AB 3$
#)* #&% $ *+% ,-.& @'(A ) BCDE
!"#$ ,™
% !" &
时' ,,*.1$% ™
时
因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同时发生不良反应的13" 间不超过5.%见表)%
中 +性 66 例, ,性 70 例, -.年 (40.16#10.02) $
&$" @A /者
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确保 中药质量和 强化药物安全监管是有效的预防措施。结论 采取综合措施 ,可减少和避免中药饮片A DR的发生,保障临床的安全用药。
【 关键 词 】 中药饮 片 ;不 良反应 ;分析 ;措 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图分类号 :R 8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 14(0 1 5 0 1- 3 6 1 8 9 2 1)3 — 49 0 2 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中药不 良反应的原因不仅与药物本身有关,用药不当也可引起 不 良反应。凡是药品就有不 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煎煮不当服用后 可引起 中毒。中药在正常用量下是安全的,但超剂量用药就会中 毒 ,中毒分为慢性中毒和急性中毒,慢性 中毒是指长期服用某种药 物对身体造成的长期中毒损害 ,这种中毒不轻易发现 ,而且对机体 造成的损害难以恢复。急性中毒是指用药后短时间内出现头痛、失
参考文献
[] 国家药 典 委员 会 . 1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药 典2 1年版 一 部[] 京 : 00 S. 北 中国 医药科 技 出版社,00 2 1. 【】 贾天柱 冲 药炮 制学 【 . : 科学 技术 出版社 , 0 . 2 M】 上海 上海 2 8 0
[ 贾天柱. 3 ] 中药炮制化学与化学炮制学的提出及研究思路[ _ J世界 】
炙”,故常引起混淆或误解,因此有必要重新修改分类方法。
修改 原则 :概 念直接而 准确 ,不 互相包含 ,不引起误解 ,不 出现 同音 不同义 ,简捷 明了 ,尽量减少二级 目录 。 为 了更好地反 映炮制 的实质 ,我 们也一直在探 索更实用 的分类方 法 。 曾根 据 “ 炙”方法 的性质将 其分 为 “ 炮 冷制 、热制与 冷热制 ” 冷 制多指 室温下操作 ,无需加 热处 理过程 ,如水 飞 、发芽 、结晶成霜 等 ,热制则需 要加 热处理 ,一般 至少在 10 0 ℃以上 。热制又 可分为干 热法与湿 热法 ,及加辅 料的干 热与 湿热法 。干 热法包括 :单炒、 固体 辅 料 炒 、制炭 、煅 制 、干馏 等 ;湿热 法包 括 :蒸煮焯 、复 制 、发酵 等 ,冷热 制则是指两法 并用 ,如 用液体辅料拌 润后再炒 即属此类 ,有 炙 法 、提 净、制霜等 。 中药炮 制方 法的实质 :或热制 、或冷制 、或 以 药制药 、或 以辅料 制药 或 以辅料热 制、或以辅料冷制 。
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报告范文
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报告范文尊敬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今天我可得跟您好好唠唠这个中药饮片的事儿。
我叫[姓名],前阵子用了[中药饮片名称]这味中药饮片,然后就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就像一场突然闯入生活的小闹剧。
一、患者基本情况。
我呢,[性别],[年龄]岁,身体状况之前一直还算可以,没什么大毛病,就是偶尔有点小疲惫啥的。
平常生活也比较规律,不抽烟少喝酒(偶尔朋友聚会才小酌一杯),饮食也比较均衡,蔬菜水果、主食肉类都不挑。
二、用药情况。
1. 用药目的。
当时觉得自己有点气血不足,老是觉得没劲儿,听说[中药饮片名称]有补气血之类的功效,就打算试试这个中药饮片来调理调理。
2. 药品来源。
这个中药饮片是从[具体购买地点,比如某正规中药房名称]买的,人家那看起来可正规了,药柜擦得锃亮,药师也穿着白大褂,一副很专业的样子。
我当时想着在这儿买肯定靠谱。
3. 用药剂量和用法。
按照药师给的建议,我每天是用[X]克的[中药饮片名称],用水煎服。
煎药的时候我还特别小心,按照说明小火慢煎,就盼着这药能把我的气血给补得足足的。
三、不良反应出现情况。
1. 不良反应症状及发生时间。
我是从开始喝药后的第三天开始有反应的。
刚开始就是肚子有点隐隐作痛,我还以为是吃坏东西了呢。
结果到了晚上,这肚子痛就加剧了,就像有个小怪兽在肚子里拳打脚踢一样。
而且还开始拉肚子,一晚上跑了好几趟厕所,那感觉可真不好受,整个人都被折腾得没精神了。
同时,还感觉有点心慌,就像心里揣了只小兔子,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2. 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
这肚子痛和拉肚子的情况持续了差不多两天才慢慢好转。
心慌的感觉虽然在第二天就没那么强烈了,但还是时不时会有一点,就像那小尾巴一样甩不掉。
这期间我可真是啥事儿都干不了,只能躺在床上哼哼唧唧的,感觉自己像个病秧子,比没喝药之前还惨呢。
四、采取的措施。
1. 自行处理措施。
刚开始我以为是普通的肠胃不适,就喝了点温水,还自己煮了点米粥,想着能暖暖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清热类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状况。
方法:对医院使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出现不良反应状况的90例患者(2015年1月到2018年7月间)进行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原因。
结果:患者中男性48例(53.33%),女性42例(46.67%)。
31-45岁年龄段患者占有率最高,达30.00%。
患者累及系统涉及呼吸系统(10.00%)、神经
系统(3.33%)、消化系统(33.33%)、皮肤粘膜系统(27.78%)、泌尿系统(4.44%)、循
环系统(21.11%)。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包括:超剂量用药(23.33%)、擅自用药
(18.89%)、煎药时间不当(22.22%)、煎药方法不当(20.00%)、配伍禁忌(4.44%)、药品质量不合格(8.89%)、自身不耐受或过敏(2.22%)。
结论: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累
及系统较多,且发生原因较多,临床需加强药学管理,并加强药品质量监管,保证患者用药
安全性。
【关键词】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原因
目前中药饮片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逐渐增多,清热类中药饮片是具有清解里热功效的药物,
其在阴虚发热、湿热泻痢、温热病等相关里热证患者中运用较为广泛,当前清热类中药饮片
在机体功能调节、抗肿瘤、抗感染治疗等相关治疗中运用较为广泛[1]。
但在清热类中药饮片
的运用过程中,关于用药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影响患者安全性。
因此,及时明确清热
类中药饮片用药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和原因在药学服务实施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对使用
清热类中药饮片出现不良反应状况的90例患者(2015年1月到2018年7月间)临床特点、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原因实施了分析,现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1月到2018年7月间进行病例筛选,选期间内医院使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出现不良
反应状况的90例患者进行观察研究。
纳入病例:患者一般资料完整,且均存在清热类中药
饮片使用史,通过斑贴试验、激发反应等确诊为中药饮片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
排除病例:
因其他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不良反应原因不明确患者。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了解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状况、临床表现及累及系统、不良反应原因等。
2 结果
2.1 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状况
90例患者中存在男性48例(53.33%),女性42例(46.67%)。
患者年龄分布中:18岁以
8例,占8.89%;19-30岁22例,占24.44%;31-45岁27例,占30.00%;46-60岁19例,占21.11%;60岁以上14例,占15.56%。
31-45岁年龄段患者占有率最高。
2.2 患者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累及系统
患者累及系统中消化系统占有率最高,其次为皮肤粘膜系统。
见下表1。
表1 患者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累及系统
2.3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
患者中超剂量用药占有率最高,其次为煎药时间不当。
见下表2。
表2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
3 讨论
清热类中药饮片在里热症患者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其不良反应的出现是限制患者临床用
药的重要因素,不良反应的出现不仅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严重时还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影响患者预后。
因此减少清热类中药饮片用药不良反应的出现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
本研究对清热类中药饮片使用过程中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特点进行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分布
中男性略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用药人数较多相关。
在年龄分布方面,31-45岁年龄段患者
占有率最高,但余恒跃[2]等人的研究中19-30岁年龄段患者占有率最高,与本研究结果存在
一定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不同地区的发病人群、主要用药人群存在一定差异,用药人群增多,导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增高。
在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中,消化系统占有率最高,分析原因可能是清热类中药多属于
寒凉药物,极易引起脾胃损伤,导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出现。
根据用量不良反应原因分析显示,不良反应原因较多,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和医生药学服务质量两大类,患者用药认知差易
导致擅自用药、患者煎药不当;医生对中药材药理知识认知不全导致的超剂量给药、药物配伍、未对患者进行药物过敏及耐受试验、药品质量不佳等也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
针对以上
状况,临床需加强药学服务:①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指导患者严格按医嘱用药、按医嘱煎药,避免擅自用药,必要时由医院进行中药代煎;②加强临床医师及药师培训,处方开具时严格
控制用药剂量及疗程,避免配伍出现;③加强处方审核,由药师进行处方审核,出现不合格
处方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④加强药品监管,对于过期或质量不合格样品及时进行销毁
处理;⑤用药前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药物耐受及过敏状况,合理用药[3-4]。
综上所述,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原因较多,需加强药学管理,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钟波.常用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及用药监护[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4):97-98.
[2]余恒跃,年士恒,李树鹏,等.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及其药学服务对策分析[J].淮海医药,2017,35(5):597-599.
[3]王思文,田会萍.2013-2015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清热类中药饮片使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11):124-127.
[4]张小平,张红玉,徐龙生,等.2012年—2014年某三级医院清热解毒类中药饮片使用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3):2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