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重点知识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重点知识内容
一、基本概念:
1、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风险的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风险的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2、危险(有害)因素(有时也称为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3、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4、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在内的全过程。
5、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6、企业各类风险信息的集合即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7、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8、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9、重大风险是指具有发生事故的极大可能性或发生事故后产生严重后果,或者二者的结合的风险。
10、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11、通常所说的隐患就是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
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12、隐患排查是指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
13、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包括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整改责任,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实施监控治理和复查验收的全过程。
14、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企业对事故隐患信息应建档管理。
二、基本常识:
1、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有害)因素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评价,根据评估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
2、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有害因素可分为四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是指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管理因素是指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
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
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
4、风险与危险(有害)因素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
危险(有害)因素是风险的载体,风险是危险(有害)因素的属性。
任何危险(有害)因素都会伴随着风险。
5、在安全问题上,风险源的识别也叫危险源识别或叫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6、风险分析是风险评价和风险管控决策的基础。
7、风险通常可以分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最高。
8、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9、风险分级管控的一般要求
蓝色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公司的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公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黄色风险: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
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橙色风险:公司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
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
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红色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10、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⑴可行性;
⑵安全性;⑶可靠性;(4)经济合理性。
措施应包括:⑴工程技术措施;⑵管理措施;⑶培训教育措施;⑷个体防护措施;(5)应急处置措施等。
11、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包括四个阶段七个步骤。
四个阶段即: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效果验证与更新。
七个实施步骤分别为:确定危险源(风险点)识别方法、划定危险源识别范围、实施危险源识别、进行风险评价、进行风险分级、策划风险控制措施、全面实施及跟踪验证。
12、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可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其中: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13、风险、隐患与事故之间的逻辑关系:事故是由隐患发展积累导致的,隐患的根源在于风险,风险得不到有效管控就会演变成隐患,隐患得不到治理就会发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事故发生。
14、重大风险、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关系:重大风险是指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重大危险源不一定伴随重大风险,即风险可控性。
事故隐患一定伴随现实风险,往往事故一触即发,重大事故隐患一定伴随重大风险,距离事故一步之遥。
15、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共同构建起预防事故发生的双重机制,构成两道保护屏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16、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隐患治理
科学性、针对性的前提条件。
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强化与深入。
17、风险评估的方法很多,我公司选择使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为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它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乘积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越大。
三、基本制度要求:
1、根据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的规定,公司成立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领导小组并明确了领导小组各成员的职责。
其中:各单位(部室)负责人负责审核本单位(部室)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管理范围内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各单位(专业部门)的安全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2、根据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的规定,公司充分利用现有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评价及安全专项研究等工作的成果,对辨识出的危险有害因素认真梳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充分挖掘可能存在的风险,拓展风险辨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安全风险辨识准确性和效率,对单元中的作业活动、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岗位人员、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
3、根据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的规定,公司成立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小组,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公司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对各单位(部门)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公司的危险有害因素清单。
4、根据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的规定,公司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公司、单位(部室)、
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5、根据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的规定,公司应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告知本区域内的重大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电话等。
6、安全检查是上级对下级或职能部门、岗位人员,各级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生产环境、设备设施状况、从业人员行为的实地查看、监测、分析、评估等例行安全活动,应贯彻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自查和互查相结合、检查和整改相结合的原则。
7、隐患排查是安全检查活动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由专业部门或专业人员采用特定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方案开展的隐患排查和治理活动,是按照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组织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全覆盖、全过程管理,同时应贯彻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的原则。
8、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工作是落实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公司、车间、部室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的重要手段。
其目的是通过检查和排查,发现并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管理上的缺陷,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促进安全生产。
必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9、隐患治理“五定、三不交”的原则是指:五定——定临时防护措施、定整改措施、定负责人、定完成期限、定资金。
三不交——班组能整改的不交到车间,车间能整改的不交到公司,公司能整改的不交上级。
10、“三不伤害”是指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
11、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①事故原因未查清楚不放过;②事故责任者和周围的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③未制定防止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不放过;④事故责任者未受处理不放过。
12、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查思想,二是查管
理和制度,三是查现场和隐患,四是查事故(含未遂事故、安全隐患)的处理。
查思想主要是:①查员工的安全意识,各级领导是否重视安全工作、是否真正关心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作业人员是否具有“三不伤害”意识等;②查在组织施工(生产)活动中,是否认真执行“三同时”;③查是否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
查管理和制度主要是:①查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②查是否有领导分管安全工作、安全组织机构是否健全,是否真正发挥作用;③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标准、规范、贯彻执行情况,各项检查是否有记录、记载或登记建档;④查内部承包中有无安全生产考核指标,承包合同中有无安全规定。
查现场和隐患主要是:①检查采场、巷道等作业现场的安全状况和日常安全管理执行情况,检查生产现场、工作场所、设备设施、防护装置是否符合安全要求;②检查施工作业人员安全行为,员工个人安全防护用品是否正确使用,是否存在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违反规章制度现象;③检查要害部门、部位、要害岗位和危险物品如通风设施、提升系统、供配电系统、民用爆炸物品、放射源、危险化学品等;④检查冬季施工作业的防寒防冻、夏季的防暑降温措施和消防安全等。
⑤检查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中各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查事故(含未遂事故、安全隐患)处理主要是:①检查各类事故是否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各类险肇事故原因的分析处理情况;各类安全隐患整改计划、措施的落实情况。
②检查事故的相关记录和材料是否齐全、存档。
13、公司《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工作制度》规定,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分管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部门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负主要责任。
各班组长对所辖范围的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负责,每个职工对本岗位的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和公司领导报告。
14、公司《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工作制度》规定,安全部门或安全专、兼职安全员在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和治理中负监督、管理责任,主要包括:
①监督本单位安全检查、事故隐患责任制落实情况及隐患治理工作执行情况;
②协助或组织本单位安全检查、事故隐患排查和分析;
③建立本单位安全检查、事故隐患台帐,并实施动态管理;
④定期向上级部门提供安全检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总结分析报告。
15、公司《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工作制度》规定,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的类型主要有:综合检查、巡回检查、例行检查、专业检查以及复工检查、节假日前后检查、季节性特点的检查以及班组和作业岗位检查。
综合检查由公司安委会组织,每季度一次。
综合检查的主要内容为:①公司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中各风险点及管控措施;②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③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④主管部门布置的专项工作开展情况;⑤具有季节性特点的事故及灾害的防控情况;⑥安全培训和持证情况;⑦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情况;⑧其它应检查的内容。
巡回检查、例行检查由各单位(部门)负责实施,每月至少一次,且有检查记录。
巡回检查、例行检查的主要内容为:⑴责任制和规章制度落实情况;⑵安全着装及防护用品使用、职业危害监控情况;⑶协同作业的统一指挥和信息联络;⑷危险作业的保护措施;⑸现场危险物品的存放和处置;⑹关键设备设施场所及设备、设施检测与维护保养情况;⑺隐患排查及整改情况、作业场所的危险因素;⑻作业人员的操作程序、作业安全规程执行情况;
⑼安全培训和持证情况;⑽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⑾应急管理情况;⑿各单位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中风险点及管控措施;⒀其它应检查的内容;⒁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依从情况。
专业检查由各相关专业主管部门严格按专业管理要求组织实施,每月至少一次。
其检查的内容主要有:⑴采场巷道的顶、帮板检查;⑵提升系统检查;⑶供配电系统检查;⑷应急救援系统检查;⑸紧急通讯、联络系统检查;
⑹通风及压风自救系统检查;⑺监测监控系统及设施检查;⑻紧急避险系统
检查;⑼排水及供水施救系统检查;⑽人员定位系统检查;⑾危险化学品领用、贮存、销毁检查;⑿消防、火工品管理检查;⒀职业卫生检查;⒁公司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中涉及到的各专业风险点及管控措施等。
复工复产前安全检查属于综合性检查。
由安全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各职能部室、各生产(辅助)单位可结合岗位责任制及本单位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中各风险点及管控措施,根据不同的检查内容有计划地进行检查。
节假日期间的安全检查属巡回检查、例行检查范畴。
每逢节假日开展,公司、车间都要进行节前、节中、节后检查,主要检查节假日期间的员工违章违纪行为(含劳动纪律、作业中的精神状态)、安全生产情况、节日值班、防火防盗等。
针对季节性特点的安全检查属于专业性检查范畴。
由各专业管理部门按季节组织安排实施,其检查的内容为:
①春季安全检查是以防雷、防静电、防触电、防建筑物倒塌为重点;
②夏季安全检查是以防暑降温、防洪防汛、防中毒为重点;
③秋季安全检查是以防火、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防冻保温为重点;
④冬季安全检查是以防火、防寒防冻为重点。
各班组和岗位也要按照分级检查的原则开展自身班组和岗位的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其中班组检查至少每周一次,作业岗位检查每天进行,主要排查本岗位的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具体检查的内容按照公司《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管理制度》执行。
16、公司《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工作制度》规定,凡公司检查出的事故隐患,统一交由安全管理部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限期责任单位组织整改;各职能部门、车间、班组检查出的事故隐患,按“三定四不推”原则组织整改。
17、公司《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工作制度》规定,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相关责任单位负责人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
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18、公司《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工作制度》规定,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①治理的目标和任务;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③经费和物资的落实;④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⑤治理的时限和要求;⑥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除依照上述规定报送外,还应当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①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②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③隐患的治理方案。
19、公司《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工作制度》规定,各单位要将隐患的排查与整改、治理工作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之中,一级考核一级。
公司级隐患整改、治理评价考核以“通知单”为依据,由安全管理部实施月度考核,报企业管理部兑现。
20、公司《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工作制度》规定,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对本单位的安全检查信息随时进行收集、传递、处理和反馈,各作业人员有义务及时向本单位负责人收集、传递安全检查信息,并要求及时处理和反馈。
四、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案(宁锌安字〔2017〕127号)
1、基本思路:坚持源头管控、标本兼治,以安全风险辨识为基础,突出风险管控,强化隐患治理,构建持续有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通过系统的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及时治理风险管控过程出现的缺失、漏洞及失效环节等形成的事故隐患,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前面,切实提高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2、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要完成以下主要任务:全面辨识安全风险并
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制定并严格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完善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实现标准化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的双重预防体系。
3、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要达到的目标:针对我公司实际,科学制定工作程序和方法,根据风险管控的内在要求,从源头上全面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采取技术、管理等措施对安全风险实施分类分级管控,及时对事故隐患进行整改,形成安全风险受控、事故隐患有效治理的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和运行模式。
4、工作原则:①按照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的原则;②坚持动态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
③坚持体系融合,协调统一的原则。
5、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主要工作步骤:①全面培训人员;②收集内、外部相关信息;③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包括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合理划分评估单元、安全风险辨识、选择适用的评估方法进行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价、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④安全风险管控(包括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公司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平台)。
6、公司风险辨识范围和对象
7、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有关检查落实与考核的要求:①加强组织领导;②强化检查督促落实;③及时排查治理隐患;④强化实施绩效考核;⑤做好改进提升。
8、公司成立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