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生态学复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集群(aggregation,colony):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一定时期内生活在一起而形成的

群体,分为临时性和永久性两种类型。有利于提高捕食效率、共同防御敌害、改变小生境、提高学习效率、促进繁殖

2.种群(population):在同一时期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种有机体的集合群,是物种具体的

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也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

3.生态密度(ecological density):按照生物实际所占有的面积计算的密度。在某一单位空

间内,种群并不占据所有的空间,每一个生物都只能在适合它们生存的地方生活和生长,这样导致的种群斑点状分布可以用生态密度来描述。

4.生理出生率(physiological natality):又叫最大出生率(maximum natality),是种群在理

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出生数量。

5.生态出生率(ecological natality):又叫实际出生率(realized natality),是指在一定时期

内,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实际繁殖的个体数量。

6.多形现象(polymorphism):由于环境因素的作用,种群内的个体在形态、生殖力、体

重、色斑以及其他生理生态习性上产生差异,因而产生种群内生物型不同的现象。

7.生命表(life table):指列举同生群在特定年龄中个体的死亡和存活比率的一张清单。比

如,特定时间生命表和特定年龄生命表、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综合生命表、图解式生命表、植物生命表。

8.存活曲线(survivorship curve):借助于存活个体数量来描述特定年龄死亡率,它是通过

把特定年龄组的个体数量,相对于年龄作图而得到,如图1所示,

图1 生存曲线基本类型

9.环境负荷量(carrying capacity):指由环境资源所决定的种群限度,即某一环境所能维

持的种群数量。如果种群密度低于环境负荷量(即K值),种群数量就会继续增加,但种群增长率下降;当种群大小等于环境负荷量的时候,种群就会停止增长;如果种群密度超过了K,密度就会下降。

10.稳定平衡密度(stable equilibrium density):由于种群数量高于环境负荷量(即K值)时

便下降,低于K时便上升,所以K值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11.密度制约(density dependent):是一个内稳定过程(homeostatic process),当种群达到

一定大小时,某些与密度相关的因素(如食物)就会发生作用,通过降低出生率和增加死亡率而抑制种群的增长。如果种群数量降到了一定水平以下,出生率就会增加,死亡率就会下降。这样一种反馈机制将会导致种群数量的上下波动。

12.非密度制约(density independent):非密度制约因素可以对种群大小施加重大影响,也

能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影响之大,可以使得任何密度制约调节因素的影响变得难以觉察

13.种间竞争(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出现在种与种之间为共有的资源进行的竞争。

14.种内竞争(intraspecific interaction):出现在种内个体之间为共有的资源进行的竞争。

15.干扰竞争(interference competition 或contest competition):即一种动物借助于行为排

斥另一种动物使其得不到资源。最明显的是打斗或产生毒素,例如植物产生的一些抑制性物质

16.(资源)利用竞争(exploitive competition 或scramble competition):即一个物种通过

消耗短缺的资源,间接对第二个物种产生竞争,但两个物种并不发生直接接触。

17.生活史(life history):一个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其关键组分包括身体

大小(body size),生长率(growth rate),繁殖(reproduction),和寿命(longevity)。

18.雌雄二形(sexual dimorphism):那些在婚配中适宜于表达给异性的特征,容易通过世

代遗传而加强,所以在性选择的压力下,特别是在修饰、色泽、求偶行为等方面产生明显的两性差异的现象。

19.R-策略者(r-strategists)和k-策略者(k-strategists):r-策略者指生活在条件严酷和不

可预测环境中,用于生殖的能量多,生殖力强,数量经常处于逻辑期谛增长曲线的上升阶段的种群;k-策略者指生活在条件优越和可预测环境中,种内竞争激烈,用于生殖的能量少,数量常常稳定在逻辑斯谛曲线渐近线K值的附近的种群。

20.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指生境斑块中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在空间上存

在隔离,彼此间通过个体扩散而相互联系。

21.他感作用(allelopathy):也叫异株克生,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

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22.生态位(niche):一个生物种群,只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利用特定的资源,并

在一定时间内出现,这些因子综合描述了种群的生态位(niche)。

23.自疏法则(self-thinning law):在植物群体内,随着种群密度的提高,种内竞争不仅影

响植株的生长发育,而且影响到植株的存活率,少量较大的个体存活下来。自疏法则则用于描述自疏过程:w = c × d-3/2(W是植物个体平均重量,d为密度,c为常数)。

24.净增值率(net reproductive rate):将综合生命表中的存活率和出生率两方面数据相乘

并累加起来(R0=l x m x)。表示种群在整个生命表时期中增长或下降的程度,R0>1,种群增长;R0 =1,种群稳定;R0<1,种群下降。

25.内禀增长率(innate rate of increase):指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

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等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用r m表示,r m = ㏑R0 / T。

二、问答题

1.试述种群间的相互关系类型

种间相互作用有竞争,捕食(predation),互利共生(mutualism),寄生(parasitism),当中又有拟寄生(parasitoidism)和重寄生。

竞争:彼此互相抑制

捕食:种群A杀死或吃掉种群B种的一些个体

寄生和贝次拟态:种群A寄生于种群B并有害于后者

中性:彼此互不影响

共生:彼此互相有利,专性

互惠(原始合作):彼此相互有利,兼性

和谬勒拟态:彼此相互有利,兼性

偏利:对种群A有利,对种群B无利也无害

偏害:对种群A有害,对种群B无利也无害

2.举例说明干涉(扰)竞争和资源利用竞争

竞争是个体间利用有限资源的一种相互作用。把竞争区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种是干扰竞争(interference competition 或contest competition),即一种动物借助于行为排斥另一种动物使其得不到资源。最明显的是打斗或产生毒素,例如植物产生的一些抑制性物质。

另一种竞争类型是资源利用竞争(exploitive competition 或scramble competition),即一个物种通过消耗短缺的资源,间接对第二个物种产生,但两个物种并不发生直接接触。例如蚂蚁和啮齿动物在种子利用上的竞争,啮齿动物的存在减少了蚂蚁群的数量,而蚂蚁的存在也降低了啮齿动物的密度。

3.试述竞争排斥原理

两个在生态学(位)上完全相同的物种不可能同时同地生活在一起,其中一个物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