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初试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初试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2002年
一、名词解析(20分)
1、性比列: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的比例关系。

2、种族:即人类的种族,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种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3、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

聚落不仅是房屋的集
合体,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4、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及其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

它是
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

5、政治地理单元:是指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的,由具体的政治组织或集
团支配的,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

二、简答题(40)
1、比较生态适应与文化适应的异同
生物适应是人类在其发展中,为适应环境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而在体质方面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遗传性。

文化适应是人类在其发展中,通过文化的发展而对自然环境和环境变化的长期适应。

既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

相同点:这两种适应都是人类为获得生存发展而产生的改变;不同点:生物适应是人在体质方面作出改变,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文化适应是通过文化发展而在起作用的。

2、适度人口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人口数量。

可分为经济适度人口和实力适度人口。

经济适度人口是指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达到最高生活水平的人口;实力适度人口是指除去考虑人均最高生活水平外,还需要考虑国家政治、军事所需要的人口。

即一个国家达到最大实力时的人口。

实践意义:①适度人口是一个理想地、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它的确定对于解剖某个区域的人口过剩状况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口现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所以区域适度人口的确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人口预测以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都有重要意义。

②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适度人口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它有利于更好地执行人口政策,有助于认识人口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连续性,避免对现行人口政策的误解。

③对于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来讲,只有及早确定科学、合理地适度人口,才能采取政策
手段,促使人口转变,并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保障人
口转变的完成。

3、民族的基本特征
民族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
①共同语言——是构成民族的最基本特征之一,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工
具,共同的语言,可以促进人们的接触与交流,促进民族的形成,维系民族的统一
和发展。

②共同的地域——在统一地域内,由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似性,长期生活在一起
的人们逐步形成了稳定的统一体,所以任何民族的形成都有其形成的共同地域。

③共同的经济生活——长期生活在某地,使用同种语言,相互间交往频繁,从而形成
了共同经济生活和生活习惯。

④共同的心理素质——是形成并保持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纽带,是最稳定的民族特征。

4、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
佛教: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地区;
基督教:欧洲、美洲、亚洲北部大部分地区、南非、大洋洲。

伊斯兰教:亚洲、欧洲、美洲,信奉者以西南亚、东南亚居多。

5、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主要体现在经济、环境、社会、文化这个四个方面
(1)旅游开发对区域经济的影响:①与经济发展:旅游开发在不同地区所需要的成本和取得的效益取决于开发区的资源状况、经济结构、地理位置。


展旅游业赚取外汇是实现工业化的一种手段。

②与收支平衡:发展旅游业
是可以赚取外汇,改善收支平衡状况。

③与就业: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密集
型行业,游客的直接消费产生了旅游业的直接就业,同时还会带动其它旅
游业相关的行业就业。

④与税收:旅游业通过本身的经营活动,在增加外
汇的同时还能带来盈利,政府可以从旅游业中获得税收收入。

⑤与经济结
构: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旅游目的地区域产业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游客
的各种消费需求,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和其它行业开
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能。

总的来说是旅游业对调整一二三产业经济结
构能产生一定影响。

(2)其他三个三个方面直接参考教材。

6、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
主要有领土空间、人口规模、自然资源、经济水平、科学技术、军事实力、国民士气、政府质量等因素。

领土空间:是国家权力稳定的因素,包括领土位置(自然、交通、国防)、领土面积。

自然资源:是国家力量的自然源泉。

人口规模:人口是创造国家权力的物质工具,是保证国家权力的能动因素。

经济水平:是国家权力最重要的组成因素。

军事实力:最具强制性的国家实力要素。

科学技术:直接邮箱影响资源、科技及军事等实力要素。

国民士气:首先表现为以公众舆论的形式为政府的质量提供了一个无形因素。

其次,它以全民皆兵或军队士气的形式决定着武装力量作战的效能。

政府的质量:体现在政府性质、政府的法制民主、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

三、论述题(40)
1、比较“地理环境决定论”与“或然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该思想在西方渊源很长,从时间上可以追溯带古希腊时代,涉及很多学科的学者参与。

有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18世纪法国政治哲学家孟德斯鸠、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在地理学领域有2位地理学家的理论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带来了广泛的影响。

分别是法国地理学家拉采尔及他的学生,美国地理学家森普尔。

拉采尔吧人看做是环境的产物,人和生物一样,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环境的严格控制。

评价:环境决定论思想尽管流行时间较长,但这个理论过分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忽视了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遭到许多批判,影响大为削弱。

或然论,也叫可能论。

该理论注重人对环境在适应和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而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作用。

这种思路是有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于20世纪初提出来的。

他认为,一定的自然条件为人类的居住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性。

他的学生白吕纳进一步对该理论做了更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心理因素是人类与自然的媒介和一切行为的指导者。

评价:20世纪30年代以来,或然论的思想在地理学界的研究人文关系方面获得了较多的支持者。

他们认为,在人地关系中,不应忽视自然环境的影响,在许多文化现象中,自然环境留下了深刻影响。

2、联系你所在区域的情况,谈谈你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
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涵义:①突出强调发展;②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互为因果;③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④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⑤加快环保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003年
一、名词解释
1、人口迁移: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带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居住地的行为。

迁移者成为移民,其原居住地称为迁出地,新居住地为迁入地。

人口迁移常用迁入率、迁出率和净迁移率等指标来衡量。

2、城市化: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涉及四个方面的含义:①城市化是城市对乡村施加影响的过程;②城市化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③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增大;④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增加的过程。

城市化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形式城市化和功能城市化。

3、卡尔.李特尔:李特尔——德国地理学家,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他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

4、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有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三种类型。

5、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域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这些人群称为地理人种。

它是以洲没单位而划分的,是相当于对洲范围内的自然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地理人种有6种:亚洲、欧洲、印度、美洲印第安、澳大利亚地理人种。

二、简答题
1、简述文化扩散的基本形式
文化扩散,即文化的时间现象。

可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两大类。

扩展扩散:指文化现象产生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

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成,旧的分布区较小,位于新的分布区之内。

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和时间上的先后性。

具体可分为: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三种类型。

迁移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联系紧密。

某文化下的人或集团迁移到新的地方,会将该文化传播到新的地方。

2、简述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和传播范围
①起源
佛教:相传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5世纪,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古迦毗罗卫国,即今日之印度,为其王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为耶稣所创。

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由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建的一神教。

②传播范围:
佛教:
主要有北传佛教:传入中国大部分地区以及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藏传佛教:传入中国西藏、内蒙古、蒙古国等地
南传佛教:传入今天的缅甸、泰国、老挝等地区
基督教: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南非、大洋洲等
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及美洲,其中西南亚、东南亚为主
3、适度人口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见2002年
4、简述麦金德“心脏地带”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陆上实力与海上实力的较量是贯穿历史的一条主线;
②麦金德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把世界划分为心脏地带、内新月型地带、外新月型地带。

心脏地带是有东欧平原一直到西伯利亚平原的亚欧大陆中心地域,内新月型地带包括德国、印度、中国等国家在内的亚欧大陆边缘的其他国家和地区。

外新月型地带为亚欧大陆陆地部分以外的大陆及岛屿。

这就形成了内新月型地带包围心脏地带,外新月型地带又包围内新月型地带的格局。

③麦金德认为,心脏地带由于地理上与外界隔绝,故海权国家难以进入,由由于地势平坦便于修筑铁路,故可以进入欧亚大陆边缘地区。

④他提出“谁同志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世界”。

5、简述人类活动行为空间的含义与日常活动行为空间的主要内容
人类活动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直接活动空间范围是指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经历的场所和通路,是人们通过直接的经验所了解到的空间。

间接活动空间是指人们通过间接的交流所了解到的空间范围,既包括通过个人间的联系所了解的空间,也包括通过宣传媒介所了解的空间。

日常活动行为空间主要内容:
(1)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

由于人们的居住场所与工作、上学场所处于不同地点,上下班和上学放学所经由的路线和地点就构成了人们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

(2)购物活动行为空间。

是由人们日常活动的购物活动所形成的行为空间。

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主要与下列4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①消费者自身的行为特征:消费行为在某种程度可以认为是满足某种需求所进行的购物
行为活动。

故消费行为的产生是与消费者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②商业环境的影响:商业空间的规模、类型、结构及周围设施状况等商业环境的优劣
直接影响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③居住地环境的影响:受居住地的位置条件、交通条件、和自然条件等居住地环境条
件影响。

④社会环境对购物行为空间的影响:如家庭的阶段性;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经济
收入状况和职业;消费者周围的社会群体都会对购物行为空间产生影响。

(3)交际与闲暇活动的行为空间
朋友、同事、邻里和亲属之间的交际活动是闲暇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总体上看,邻里、同事、友人之间的交际活动随距离的增加,交际次数减少;亲属之间的交际活动则较少受距离的限制。

6、用图表述旅游客源地、目的地、通道之间的关系
教材上有
三、论述题
1、评述和比较环境决定论、可能论、和谐论三种人地关系的主要观点
(1)环境决定论: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但该理论过分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忽视了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遭到许多批判,影响大为减弱。

(2)可能论:注重人对环境在适应和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而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

从20世纪30年以来,该思想在地理学界的人地关系研究中获得较多支持者。

(3)和谐论:认为人地关系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利用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对已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

主要内容有:①认为协调的目标是一个应包括生态、社会、环境、等多元指标构成的一个综合性发展战略目标;
②要保持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③合理利用资源,维护资源的永续利用,寻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对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使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保持和谐共生;④整治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人地关系和谐论的内容很丰富,总结起来就是要支配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共生关系。

评与比较:这三种观点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在形成时间上是递进的,在作用上,和谐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从可持续发展、民族与国家、文化景观三大方面论述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面对的人地关
系问题
(1)可持续发展与当代人文地理研究面对的人地关系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在今天就设法优化工业社会阶段的人地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在狩猎,采集阶段,人在人地关系中是被动的,受地的制约比较大,对地的影响比较小;进入农业社会,同时产生了人口增长与社会繁荣,又引发了人地系统局部的破坏。

工业社会则对人地系统产生了威胁。

既从历史的,又从现实的及可能未来的人地关系中找出其新的出路,
使人类在人地关系研究中增强器自觉性。

2004年
一、名词解释
1、拉采尔:德国地理学家,他的理论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带来了广泛的影响,在《人类地理学》一书中,他把人看作是环境的产物,人和生物一样,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环境的严格限制,环境以“盲目的残酷性统治着人类的命运”。

2、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所形成的景观。

人文景观是相对于自然景观而言的,是经过人流量社会改变而获得显著新特征的景观。

其内容包括聚落、建筑、道路、田野、交通工具、人物、服饰等看得见的形体和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如音乐、语言语调、艺术等。

3、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

4、民族: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划分形式之一,属于历史学、社会学范畴。

5、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并世代相传的、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习俗和风尚。

6、聚落:见2002年
7、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口创造物。

形成条件:①对旅游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是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②是对旅游业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只有同时具备着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之为旅游资源。

8、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直接活动空间是指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经历的场所和通路,是人们通过直接的经验所了解到的空间。

间接活动空间是指人们通过间接的交流所了解到的空间范围,既包括通过邮政、电话等个人间的联系所了解的空间,也包括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介所了解的空间。

9、政治空间结构:是有政治地理单元中包括领土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地位的中心性区域等空间要素组成的政治地理结构。

10、东盟:是指为了不受大国的左右,获得共同的发展机遇,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4国于1967年于曼谷成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后来又有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加入。

二、简要分析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是人口发展过程中自然、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交通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1、自然因素——提供人口分布的可能性。

包括气候、地形地势、土壤、水文、矿产资源、地质等方面。

①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气温和雨量来实现的。

一般来说,过于寒冷、干燥、湿热的地区均不适合人类的居住,气候较为适宜的中纬度地区成为人类密集的地区。

②地形地势:由于气温、气压都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降低,直接制约着人们的生理机能,故人口分布趋于低平地区。

③土壤: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各类土壤有不同的天然肥力和适耕性能,会导致人们对其开发利用的程度不同,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④水文:水体除了作为水资源、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所不可缺少的,还是一种重要的交通载体和通道,也是人类副食品的一个源地。

此外,水文状况对某地人口分布也有重大影响,如易发洪涝灾害的地方往往人口分布较少。

⑤矿产资源:产业革命以来,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比如,由石油开采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大庆、东营。

⑥地质:较稳定的地质条件,可以保障人口的安全,人口分布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如少地震,不易发生泥石流。

另外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新资源、新材料的发现及使用,往往成为改变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包括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政治文化。

(1)生产力水平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人口的分布:①决定了供养人口自身生存和繁殖的必要的生产活动资料;②对于不同的产业部门结构,影响人口分布;③生产力布局的变化影响了人口的再分布。

(2)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往往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如东部沿海深圳、上海、广州。

(3)经济发展方式:每个产业所需要的从业人口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次有
(4)交通条件:一方面使人口向交通沿线集聚;另一方面使城市人口向城外疏散。

另外,政治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也较大。

如我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规模往南迁。

国家的人口政策、文化因素对人口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如何认识语言传播的特性
教材P246
四、述评麦金德“心脏地带”学说
主要内容见2003年简答题
评:麦金德“心脏地带”学说对国家战略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20世纪前半叶,他的理论成为了许多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分析问题、制订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但他过于强调陆心的重要性与潜力,忽视了空军的作用,甚至被认为是为德国侵略扩张提供了依据。

2005年
一、名词解释
1、拉采尔:见2004年
2、生计农业:传统农业阶段,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孤立进行的,进入农业生产的人,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进行劳作的,特点是生产水平低、生产方式稳定、积累慢。

3、人口迁移:见2003年
4、适度人口:见2002简答题
5、民俗:见2004年
6、等级规模法则:对于一个城市的规模和该城市在国家所有城市按人口规模排序中的位序的关系,所存在的规律。

最早又奥尔巴哈于1913年提出,他指出地域城市人口规模组合呈一定规则。

通常人口规模居第二位的城市其人口为居第一位城市人口的一半,第三位城市为第一位城市人口的1/3,以此类推。

在发达国家城市系统中此法则明显;但无论哪个国家都有不适合的。

7、行为地理学:把心理、行为因素引入人地关系研究中,用来揭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平衡、反馈的空间关系规律,主要是研究人类在环境感觉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内在行为和外在行为之间的关系,侧重与探讨人类的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地理物象及物象评价等的机制作用和过程。

正是由于这些机制作用和过程使人类形成了一定的行为空间和区位选择。

概括地说是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行为空间、区位选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8、心理图谱:是人们的大脑通过环境信息刺激而幻想出来的心理图片或通过大脑回忆出来的地理事物图像。

9、地缘政治格局:是指主权国家之间的空间利益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其基本特征有:①以实力为基础的国家利益是其形成演化的根本动因;②国家关系核心行为决定其运作的性质。

10国家权力:指一国为生存和发展而拥有的力量以及有效使用它的能力,又称为综合国力。

是一种无形的社会政治现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国家权力要素有领土空间、自然资源、人口规模、经济水平、军事力量、科学技术、国民士气、政府质量。

二、论述题
1、简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革命并谈谈其发展趋势
①逻辑实证主义,主要反映在20世纪50年代引发了一场以数量化为核心的地理科学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