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流和湖泊》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河流的分布受地形的制约,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受气候的影响更大,所以通常人们说“河流是气候的产物。”教材也正是紧紧围绕着这一点,突出了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材在介绍我国河流、湖泊概括的基础上了,以长江和黄河为重点,围绕人地关系的交互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部分,贯穿这部分内容的主线仍然是人类与河流、湖泊的密切关系。我们知道,河流与湖泊不仅可以给人类提供水能、航运和灌溉之便,以及丰富的水产资源,还给我们带来了用水之利。教材在介绍了我国内、外流区的分布和主要内外流河的前提下,首先重点从流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多少、有无结冰期等方面阐明了我国外流河的共性特征与地区差异性特点,并对其成因作了分析,从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来看,主导因素是降水,气温与植被。关于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水源补给入手,再进一步分析其流量小。属季节性河流的特征。最后,教材以长江、黄河为线索,侧重阐述人地关系。就长江而言,是把开发利用和整治长江作为主线,重点分析了长江丰富水能资源的形成,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而“防洪与灌溉”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两大突出问题,知道了洪水形成的原因与危害,才能认识和理解荆江分洪的意义和防洪所应采取的措施;同时,教材还以“黄金水道”为题,强调了长江航线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巨大的运输价值,进一步加强对长江航道的开发利用,改变其利用程度太低的现状,使长江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意义深远。从黄河来看,教材主要是围绕“利”与“害”这个中心来展开的。“母亲河的奉献”主要是讲黄河对我国平原的塑造、丰富的水能资源的形成和灌溉之“利”。“中国的忧患”揭示了黄河为“害”根源,教材从“地上河”入手,将多泥沙与决口泛滥的联系作了详细的说明。“根治黄河”是从黄河成灾的根源入手,抓住治黄的关键治沙,从治标和治本两个方面阐明了治黄的措施与成就,重点突出了治黄的根本在于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同时,指出修建水利工程是治沙与防洪并举的治黄重要手段。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能够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
2.通过对河流治理和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黄河、长江的地理概况。
2.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3.长江的开发利用与治理。
教学难点
1.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2.黄河、长江的治理。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复习课,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但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
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河流的水文特征已经
忘干净了,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记忆。对于有一定的基础学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
分析气候、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读图、探讨、讲练结合为主的教学方法。
六、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
①学生分组搜集有关黄河、长江的资料。
②学生准备活动卡片。
③教师准备各课时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地图、景观图片、音像资料。
④教师准备中国政区拼图。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水系图》或者《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引导学生看图并说出自己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
学生:中国河湖众多(有众多的河湖)
教师:是的,同学们说的很对,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众多的河流:引导学生阅读“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找出长江、黄河,塔里木河。
探究一:这几条河流最终流向何处?有哪些河流与长江、黄河一样最终流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有哪些河流与塔里木河相类似,不能注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概括总结内、外流河及内、外流区的概念。
探究二:河流水文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提出以下思考问题:
四条河流分别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为什么?黄河、松花江为什么样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
探究三:黄河的治理:
引导学生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了解黄河流域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1、使学生了解黄河的优患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不同河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别是什么?
2、阅读图中的数据,使学生对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含量非常多有一个感性认识并分析成因,明确造成黄河中游泥沙含量大的人为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是什么,并说明中游地区的环境问题对下游地区产生什么影响?造成的隐患是什么?
3、上游地区的荒漠化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说明这里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探究四:长江的开发:引导学生看长江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以及中国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明确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气候区,分析长江的哪些河段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哪些河段有利于航行。指导学生观察长江流域水系图,分析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分析长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使学生了解导致洪涝灾害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围湖造田,减弱了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蓄能力。并讨论其他原因。
(四)反思总结(见学案),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复习完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以及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这节课后大家可以预习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一部分,并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内容。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河流与湖泊
一、众多的河湖
二、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与分布
三、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四、长江、黄河概况
十、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外流河(湖)、外流区、内流河(湖)、内流区的概念、内(外)流区的分界、位置和主要的内(外)流河,了解了我国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分析了季风气候对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响。同时也懂得了由于我国季风气候面积广大,各地区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不同,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本节课开头运用黄河图片和《黄河颂》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学习的参与者,分析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同学们踊跃发言。黄河各河段特征的学习,让同学们充分利用水利图与地形图进行比较分析,增强了同学们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同学们针对黄河各河段不同特征找准治理措施,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