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核武器研制简史(图)
核 武 器
——扎三口(领口、袖口、裤脚口)
行进时,应按照专业人员设置的标志,避开沾染程度较高的地域。应选择
路面结实、街道较宽的背风墙侧行。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脚步要轻,
尽量减少灰尘扬起,快速行进,尽量缩短在沾染区的时间。
乘车时,除应做好个人防护外,要关闭车窗,盖严棚布,加大车距,车上
人员不要随便下车,上下车要尽量不接触车轮和挡泥板。
广岛原子弹爆炸距中心6 500英尺的 幸存者,帽子遮挡保护头部没被光辐射 烧伤(1945年10月2日拍摄)
(一)核武器杀伤破坏效应
三、核武器杀伤破坏效应及防护
2.冲击波 冲击波是核爆炸时(几十秒内),
高温高压火球猛烈膨胀压缩周围空气而 形成的高速高温高压气浪。它对人员、 物体能够造成挤压、抛掷作用。
4.核电磁脉冲 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
一种强电磁波。其作用半径可达几千 千米,对人员没有直接的杀伤作用, 但能消除计算机上储存的信息,使自 动控制系统失灵,家用电器受到干扰 和破坏。
三、核武器杀伤破坏效应及防护
(一)核武器杀伤破坏效应
5.放射性沾染 放射性沾染是核爆炸后,从蘑菇状
烟云中散落下来的放射性物质。它像尘 埃一样,随风飘移,逐渐沉降,使爆心 周围和下风方向地区的物体、空气和地 面等受到沾染。 放射性沾染的程度和分布情况与天气、 地形、爆炸方式有关。
(二)第二代:氢弹(聚变弹)
一、核武器按其原理可分为四代
1952年11月1日,美国在马绍尔的埃尼威托克 珊瑚岛试爆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装置“迈克”。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我国西部地区 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获得完 全的成功。这次试验是中国继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功后,在核武器发展方面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 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核武器的发展史剖析 ppt课件
二
13
ppt课件
二
俄亥俄级 核潜艇
14
ppt课件
民兵洲际导弹
15
三
ppt课件
各国核武器
目前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英 国、法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朝鲜。
除此之外,以色列也被国际社会确认拥有核武 ,哈萨克斯坦作为苏联解体后第三大核武器拥有国,因 原苏联时期核试验多在哈萨克进行,其国家和人民深受 其害,独立后主动放弃核武器,并关闭苏军建立的数千 座核试验设施,另外乌克兰与南非因和平原因放弃其核 武,属于曾经拥有核武的国家,而关于日本,大多数国 家都认为日本是准核国家。
三
19
ppt课件
20
四
ppt课件
核武器发展趋势
1.核武器技术将继续发展目前美、俄的核弹头及其运载
工具的技术虽已相当成熟,但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今后仍将不断
发展:
•
(1)核武器设计技术,目标是小型化、提高比威力
,加强某一特性和效应等。
•
(2)核武器材料技术,涉及裂变和聚变核材料生产
,高能量密度炸药和推进剂,弹头壳体材料,发动机壳体和喷管
国参加由理论物理学家奥本海默领导的原子弹研制工作。
1942年美国实行代号为“曼哈顿工程”的庞大计划。 1945年美国于8月6日、9日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 下了仅有的两颗原子弹。
二
9
ppt课件
10
有核国家、匿核国家和弃核国家
弃核国家(停止研制或放弃核武器的国家)
●阿尔及利亚
1991年西方发现他们正在建设一个能够生产武器级核原料的核反应堆。后来
阿尔及利亚同意把反应堆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控之下,并加入了《核不扩散
条约》。
●阿根廷和巴西
两国在80年代曾经实施核武器发展计划,但在1990年后停止了核工程。两
直是前功尽弃苏联军备竞赛的主角,但目前俄罗斯核弹头的数量正在不断削减,
现拥有22000枚核弹头,其弹道导弹的射程为11000公里。
●中国
1964年开始进行核试验,外电报导的试验次数总计为45次。目前在核大国
中,只有中国向全世界保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外国情报机构对中国核能力的估
计为:拥有450枚核弹头;弹道导弹的射程为11000公里。
结果表明,伊拉克在核武器发展上已经步履维艰。其弹道导弹的射程为150公
里。
●朝鲜
1994年同有关方面签署了一项协定,宣称停止核活动,但目前美国等国家怀
疑朝鲜谋略撕毁协定。其弹道导弹的射程为1000~1500公里。
●利比亚
美国一直认为卡扎菲致力于拥有核武器,但联合国对利比亚的禁运行动阻碍了其
●印度
第一次核试验是在1974年进行的,1998年5月11日和13日,印度又
在西部博克兰地区进行了5次小当量的核试验。印度拥有的核弹头总数为65枚
左右,其弹道导弹的射程为2500公里。
●巴基斯坦
1972年开始秘密研制核武器,力图与印度抗衡。1990年以来,美国的制
载政策使巴基斯坦发展核武器的步伐被迫放慢。1998年5月28日,巴基斯
核能发展的历史进程
+ γ
+
1 0β
2. 第一个“超锕系元素”(transactinide elements) 第一个“超锕系元素” 的合成 249 1 260 Cf + 15 N 1970年 年 Db +4 0 n 98 105 7
合成的困难: 随着质子数越来越多,质子间的 随着质子数越来越多,
库仑引力越来越大,原子核也越来越不稳定。 库仑引力越来越大,原子核也越来越不稳定。
我国 第一颗原 子弹
我国 第一颗氢 弹
1. 我国第一座实验性反应堆是在1954年6月建 我国第一座实验性反应堆是在1954年 成投入运行的,我国自行设计研制、 成投入运行的,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建造的 秦山核电站已经运行发电了; 秦山核电站已经运行发电了;广东大亚湾电 站第一期工程也已建成,并运行发电了, 站第一期工程也已建成,并运行发电了,全 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度 亿度。 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度。 2. 因为铀核裂变有放射性污染,因而建设核电 因为铀核裂变有放射性污染, 站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 站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防止放射性 物质泄漏,避免造成放射性污染, 物质泄漏,避免造成放射性污染,以保证核 电站的安全运行。 电站的安全运行。我国对核电站的安全非常 重视,有专门负责安全监督的核安全局, 重视,有专门负责安全监督的核安全局,保 证核能的安全应用。 证核能的安全应用。
3 1H
+ 2H 1
4 He 40 000 000 ℃ 2
1 + 0n
氢弹就是利用装在其内部 的一个小型铀原子弹爆炸产生 的高温引爆的。 的高温引爆的。
人工核反应
人工核反应是指原子核受中子、质子、 粒子、 人工核反应是指原子核受中子、 质子、α粒子、重粒 子(例如原子核12C等轰击而形成新核的核嬗变过程(nuclear 6 )等轰击而形成新核的核嬗变过程( transmutation) 。
浅析法国空基核力量的演变过程(四):核弹发展史
浅析法国空基核力量的演变过程(四):核弹发展史法国空基核弹的早期型号在第一枚原子弹爆炸试验后,法国研制了第一种实战核武器——AN-11核弹。
AN-11核弹是纯裂变核武器,重约1500千克,威力约6万吨当量。
AN-11核弹于1962年5月开始试验,1963年制造,1964年服役。
在AN-11核弹之后,法国又研制了它的改进型AN-22核弹。
AN-22当量6~8万吨,重量减轻一半,只有750千克。
AN-22核弹大约制造了40枚,于1988年7月全部退役。
AN-11和AN-22核弹主要由“幻影”IV轰炸机携带和投放。
到了1965年,法国开始研制MR-50通用战术核武器,在此基础了推出了AN-51核航弹和AN-52核航弹。
AN-51核航弹的重量为500千克,威力1~2.5万吨当量,可以在300~400米的高度爆炸,也可以在地面爆炸。
AN-51核弹于1971年6月进行了首次热试验,1974年5月开始服役,1993年退役,共制造了70枚左右。
AN-52的重量为455千克,最大威力为2.5万吨当量,于1972年8月进行了首次空投试验,1972年服役,1991年退役。
除了“幻影”IV轰炸机外,部分“幻影”IIIE战斗机、“美洲虎”A攻击机和“超军旗”舰载攻击机也装备了AN-52核弹。
ASMP核巡航导弹由于AN-22等核炸弹的投放方式十分传统,在防空导弹等不断进步的情况下,携带核炸弹的轰炸机突防能力较弱,生存能力较差。
因此,法国从1974年开始研制可以在防区外发射的巡航导弹,第一种空射核巡航导弹ASMP由此诞生。
该导弹的研制曾短暂停止过,1978年3月,随着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的研制完成,法国才全面恢复ASMP 导弹的研发工作。
1978年4月,法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获得5亿法郎的研制合同,着手研制一种空地战术核导弹,并在1981年生产出首枚样弹。
从1981年的年底到1983年4月,ASMP导弹进行了地面发射试验和系留飞行试验。
法国核试验案PPT
NUCLEAR TESTS CASE
New Zealand v. France
Background
• France was the fourth country to test an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nuclear weapon in 1960. • Mururoa and Fangataufa in French Polynesia were chosen to be able to also perform above-ground tests of hydrogen bombs between 1966 and 1972. • New Zealand's claim was that it would inevitably be subjected to radioactive fall-out and thus France had no right to explode a nuclear device even on French territory without New Zealand's consent because of the presumed injury to New Zealand interests.
1964年那些国家比中国更早应有核武
1964年那些国家比中国更早应有核武摘要本文将探讨1964年那些国家比中国更早应有核武的背景和原因。
分别从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四个国家进行分析和比较。
其中苏联是最早拥有核武的国家,美国是第一个成功实现核武研制的国家,而英国和法国则在1960年代初也成为核武国家。
通过探讨这些国家的核武发展历程,可以更好了解世界对核武器的关注和应用。
1. 苏联的核武之路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和应用核武器的国家。
在1949年,苏联成功进行了首次核武试验,这也标志着苏联成为了核武大国。
1953年,苏联成功研制出了大威力的氢弹,使其核武实力更加强大。
而在1961年时,苏联又进行了全球首次的太空核试验,向全世界展示了其核技术的强大实力。
苏联的核武发展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主要是由于其拥有庞大的科技实力和雄厚的经济基础。
2. 美国的核武之路美国在核武研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1945年,美国成功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武试验,并在同年投放了两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
这个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也标志着美国成为核武大国。
不久之后,美国还成功研制了氢弹,并在1952年进行了首次成功试爆。
美国在核武研制方面的成功,与其拥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密不可分。
3. 英国的核武之路在1960年代初,英国也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
英国的核武研制起因于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尤其是苏联成功进行核武试验之后。
为了维护自身国家安全,英国决定自主研制核武器。
在1952年,英国成功进行了首次核武试验,从此进入核武发展的行列。
尽管英国的核武实力不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但它对核武的拥有仍然在战略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 法国的核武之路与英国类似,法国也在1960年代初获得了核武器。
法国在二战后意识到对国家安全的需要,决定自主发展核武器。
在1960年,法国成功进行了首次核武试验,并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的国家。
法国选择拥有核武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保护自身的战略独立性,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法国核武器研制简史(图)
法国核武器研制简史尽管二战前法国在核物理研究上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核武器开发计划却落后于美苏英等国。
1945年10月18日,法国建立了原子能委员会(CEA)。
1948年12月15日,第一座重水反应堆ZOE达到临界。
1949年,CEA开始建造后处理试验设施,并于同年11月20日从ZOE 的燃料棒提取出1毫克钚。
随后又建造了基于Purex流程的后处理设施,并于1954年提取出1克钚。
第一座工业规模的钚生产堆G-1于1956年达到临界,年生产能力为12 kg钚。
两座更大的钚生产堆于1959年达到临界。
1954年5月,法国在奠边府战役中失败。
印支半岛的军事失败刺激了法国政府对核武器的兴趣。
同年12月26日,法国政府正式批准研制核武器。
美国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的态度使法国进一步认识到美国不可能为了法国的国家利益而做出牺牲,因此不能相信美国的核保护承诺。
1956年11月30日,法国国防部和CEA开始准备核试验。
1958年4月,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最后一任首相Felix Gaillard正式下令开始制造第一个核试验装置。
法国首次核试验的蘑菇云1960年2月13日,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中的Reggane核试验场成功进行了首次核试验,爆炸当量6-7万吨,试验代号“蓝色跳鼠”(Gerboise Bleue)。
跳鼠是一种沙漠啮齿动物,而蓝色是法国国旗的第一个颜色,法国第二次和第三次炸弹分别被命名为“白色跳鼠”和“红色跳鼠”。
为了确保核试验成功,法国人使用了过量的钚,因此法国的首次核试验是核国家首次核试验中当量最大的。
由于大气层核试验的严重核污染问题,在进行4次核试验后,法国于1961年11月在阿尔及利亚Hoggar核试验场开始进行地下核试验,到1966年2月关闭前共进行了13次地下核试验。
法国在阿尔及利亚进行核试验至今仍造成严重核污染1962年7月阿尔及利亚宣布独立,法国开始在南太平洋的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土阿莫土群岛建造新的核试验基地,包括Mururoa岛试验场和Fangataufa岛试验场,1966年正式启用。
世界核武器发展史
世界核武器发展史NO.1地下原子彈在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中,原子能的利用同电子计算机、合成材料的激光技术一起,组成了人类近代史上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主旋律。
早在1905年,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提出了质能关系式E=MC2,从理论上揭示了原子能的巨大能量蕴藏。
这以后,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曼和斯特拉斯曼、奥地利物理学家丽丝·梅物纳、著名科学家约里奥·居里等,都为原子能的利用作出了杰出贡献。
到20世纪40年代,在原子物理、核物理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德国在核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不久,美国、英国等国家急起直追,渐渐超过了德国。
美国在著名物理学家E·费米领导下,建成了第一座试验性的石墨反应堆。
美国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加快了研制原子彈的步伐,著史的“曼哈顿工程”不惜工本,集中了理论物理、实验技术、数学、辐射化学、冶金、爆炸工程、精密测量等各方面的200多名专家,边研究边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在1945年7月16日试验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彈。
可见,人类为开发和利用原子能付出了十分艰巨的劳动。
有趣的是,在人类打开原子这个“能源库”数十年以后,一些国家的政府首脑和研究机构又要为处理核废料而操心了。
一件精品制造出来时,往往会留下一些“下脚料”。
玉雕精品的下脚料,可以用作耳坠这类的小玩意。
木器精品的下脚料,至少可以作燃料。
制造核武器产生的“下脚料”,却是一种对人类危害很大的污染源。
科学家们一心一意研制原子彈时,大概没有精力去思考今天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的核废料。
可是,世界上每一枚原子彈诞生时,一些国家在开发和利用核能源时,不可避免地会留下一些核废料、核残料。
日积月累,这些核废料也像一种无形的原子彈,以特殊的方式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
美国地下,就有大约50颗“原子彈”在活动,那是核残料积蓄起来的原子彈。
美国从事核研究至今,一些核武器工厂和重要军事设施中面临的对辐射和化学废料的清理问题,已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庞大、最辣手、最昂贵的生态复原工作。
1974年法国核试验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由此,可以推知国际法院大概是认可了下述两点中的一点。即原告所主张的权利,理所当然地伴随着领土主 权和公海自由的权利而存在,在本案今后的审理过程中,原告只要证明权利受到违法的侵害是起因于法国核试验 即可;国际法院给原告提供了关于限制核武器及其试验以及关于环境保全的国际法规正在逐渐形成由此而派生的 原告的权利的存在的举证机会。
声明不接受国际法院的管辖。国际法院接受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请求后,法国拒绝对以后的程序递
交辩诉状,并拒绝出庭应诉。国际法院于1973年6月22日以两项基本相同的命令指示临时保全措施。 后来,由于法国表示不准备继续进行空中核试验,国际法院在1974年12月20日作出决定,认为不必对
本案作进一步的判决。
的核试验。
当然,要是今天的话,这已不再成为问题,因为禁止核试验公约,特别是1985年8月签署的 《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在南太平洋建立了无核区。原告的诉讼请求目的在当时是属于一般国 际法上的特例。且不论其提出的当否。在此,我们所要探讨的是由此看出了新的国际法习惯规 则存在的证据。上述原告两国的诉讼请求,意在创设由于核试验所产生的“禁止危险发生的法 律制度”,于国际法的危险责任领域的发展趋向而言,不能不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该原则中的“本国自然资源”,根据国际法的新发展,应包括其领土范围以及其他管辖范围之内的所 有自然资源。各国对其本国的自然资源拥有主权,并按照其环境与发展政策行使其主权权利,是国家主权 原则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当然体现。
但是,环境问题不受国界的限制,一国的环境变化必然对他国乃至地球整体环境有所影响。所以要在 整体上保护和改善环境,各国就必须对开发环境资源的活动有所限制,其中也可能包括对相关主权权利的 某些限制。而对于国家主权权利的任何限制,只能是来源于国际法。国际法律规范是主权国家协议的产物, 根据国际法对国家主权的某些限制并不构成对国家主权的损害。
核弹的发明和拥有时间及威力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核扩散风险
一些国家试图通过非法途径获取核武器技术,核扩散风险依然存 在,对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构成挑战。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
01
02
03
核武器现代化
一些核武器国家正在推进 核武器现代化计划,提高 核武器性能,对国际核裁 军进程构成挑战。
网络安全与核安全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络安全问题对核设施及 核武器系统的安全构成新 的威胁。
核弹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
战略地位
核武器是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的战略性 武器,其杀伤破坏因素多、程度重、 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对战争的进程 和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威慑作用
核武器具有巨大的摧毁力和独特的作 用,是其它任何武器都不能代替的, 在军事上能起很大的威慑作用。
02
核弹发明时间与拥有者
世界上第一颗核弹
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伦理争议。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3
讨论网络安全、数据隐私和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技术趋势及政策、
法律与道德挑战。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全球核武器现状总结
核武器国家数量
目前,全球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数量仍然较多,国际安全形势依然 严峻。
核武器库存量
尽管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推动核裁军进程,但全球核武器库存量 仍然庞大,对人类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禁止一切形式的核试验,防止核武器扩散,促进全球和平与安全。
核供应国集团出口控制制度
对敏感核材料和技术的出口实施严格控制,防止核武器扩散。
全球裁军与和平利用核能倡议
守口如瓶30年
守口如瓶30年—法国人窃取氢弹秘密内幕1967年冬,当时的法国领导人戴高乐希望能拥有法国人自己的氢弹,但是,法国科学家却长期拿不出可行的研究成果,直到一位名叫罗贝尔·多特雷的“天才”人物出现。
在他出现之后几个月,法国的氢弹就爆炸成功。
法国官方把这种神话般的变化归功于多特雷的“天赋”,而真实情况却有如一部间谍小说一样曲折和神秘,知情者把这个法国最高机密守了30年法国第一颗氢弹的英文密码名字是VLBL,重3吨,外形像当时(60年代)流行的西姆卡1000型汽车。
这颗氢弹里装有数百公斤炸药,浓缩铀和钚,还特别装有锂的氢化物。
这颗氢弹如果在埃菲尔铁塔上空爆炸,整个巴黎及其郊区就会被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完全摧毁,它的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威力的200倍。
它可说是法国今日核打击力量的祖先。
法国第一颗氢弹于1968年8月24日在波利尼亚的方加陶法岛上空爆炸。
这是法国进行的威力最大的一次核爆炸实验,爆炸当量为270万吨。
它也是法国在戴高乐将军执政时期进行的“最后几次实验之一”。
然而,戴高乐将军真的知道这次试验的秘密吗?法国的科学家们经过若干年摸索之后仅用几个月时间就使法国跻身于氢弹国家之列,这些科学家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研制出法国第一颗氢弹是借助于谁之力?30年来,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一直对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的真正历史守口如瓶。
其原因很简单:事关法国最奇特的间谍事件。
法国之所以能在1968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是由于一位英国核武器专家提供了有关情报。
时至今日,曾参与1967年和1968年氢弹试爆行动的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人们仍拒绝谈论有关情况。
他们至今只是说,官方的说法不够准确。
法国官方怎样说的呢?直至1967年4月一直兼管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部长阿兰·佩雷菲特在《法国病》一书中谈到了此事。
事情于1966年1月开始,在戴高乐将军视察了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利梅伊军事科研中心以后,大发脾气地对佩雷菲特说:“如果不能研究出氢弹,那你们就研究一下原子能委员会未能研制出氢弹的原因,不能老是这么拖下去!你们听清楚,我要在离开爱丽舍宫以前看到第一次试验!这一点最重要。
冷战后的法国核战略
冷战后的法国核战略自冷战结束后,尤其是希拉克当选法国总统以来,法国的核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
除继续保持独立的核威慑外,为应付国际安全的不确定性和推动全面核禁试与防扩散,法国主张建立刚好够用的核威慑力量,并把冷战时期“三位一体”的核力量改变为依靠海军和空军的力量构成。
法国强调核力量威慑的重点是武力威胁,尤其是对“无赖国家”,谋求用自己的核力量在欧洲防务与安全方面发挥作用,但是法国核战略遇到许多挑战,如美国导弹防御体系的建设,本国核技术相对落后,核政策与欧盟防务一体化格格不入等等,这些都考验着法国核战略的有效性。
当前法国的核力量1994年,法国公布了冷战后的第一份《国防白皮书》,有史以来首次认为法国在其边界附近不再有直接的军事威胁,但在新国际格局尚未形成之时,国际安全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法国政府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法国的安全风险最有可能是来自国际恐怖主义的非对称威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威胁。
1995年5月,当选为法国总统的希拉克―上台就着手进行军事改革,并于1996年2月公布法国的核计划,要求在较少的作战平台上发展核力量,也就是以海军舰船和空军的飞机为平台发展核力量,并着手研发新一代核武器。
2002年9月法国通过了《2003~2008军事纲领法》,继续实施1996年以来所确定的核项目。
目前,法国拥有2个核武器运载发射系统,即弹道导弹核潜艇及潜射弹道导弹,以及“幻影2000N”与“超级军旗”战斗机及空地导弹。
而在10多年前,法国核武器运载系统还包括陆基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
法国当前有4艘两个级别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包括1艘“可畏”级和3艘新型“凯旋”级潜艇。
三艘“凯旋”级已经分别于1997年,1999年、2004年下水服役,并计划在2010年以第4艘“凯旋”级潜艇取代陈旧的“可畏”级潜艇。
每艘潜艇配备16枚M4或M45弹道导弹,每枚导弹可以携带6枚核弹头。
由于M4,M45的射程只有4000千米左右,扩大潜射弹道导弹的射程已经成为法国核力量发展的一个关键。
核弹的发明和拥有时间及威力
巩固练习
(4)关于原子和中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BC )
A.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质子是卢瑟福发现的 质子是卢瑟福发现的 C. 中子是卢瑟福预言了它的存在,由它的学生查德 中子是卢瑟福预言了它的存在, 威克用实验所证实 D. 中子也可能带电
巩固练习
(5)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 ,原子核质量数是 )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88, 226,试问: ,试问: A. 镭核中有几个质子?几个中子? 镭核中有几个质子?几个中子? B.镭核所带电荷量是多少 B.镭核所带电荷量是多少? 镭核所带电荷量是多少? C.若镭原子呈中性,它核外有几个电子? 若镭原子呈中性, 若镭原子呈中性 它核外有几个电子? 228 226 228 Ra是镭的一种同位素,让 Ra和 Ra 以 D. 是镭的一种同位素, 88 88 88 相同速度垂直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 的匀强磁场中, 相同速度垂直射入磁感应强度为 的匀强磁场中, 它们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是多少? 它们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是多少?
核弹拥有时间
美国从1945年7月16日试爆第一颗原子弹到 美国从 年 月 日试爆第一颗原子弹到1952年11月1 年 月 日试爆第一颗原子弹到 日氢弹爆炸,共花了七年半时间,而轻便式的氢弹直到1954年 日氢弹爆炸,共花了七年半时间,而轻便式的氢弹直到 年 才试制成功;前苏联从1949年9月22日爆炸的第一原子弹后, 日爆炸的第一原子弹后, 才试制成功;前苏联从 年 月 日爆炸的第一原子弹后 经历四年时间, 经历四年时间,到1953年8月12日 成功地进行了用飞机运载的 年 月 日 氢弹爆炸;英国从1952年10月有 日第一次原子弹试验到 月有3日第一次原子弹试验到 氢弹爆炸;英国从 年 月有 日第一次原子弹试验到1957 年第一次热核试验,经过四年半时间;法国从1960年2月13日 年第一次热核试验,经过四年半时间;法国从 年 月 日 第一次原子弹试验到1968年8月24日晦一次热核试验,经过八 日晦一次热核试验, 第一次原子弹试验到 年 月 日晦一次热核试验 年半时间;而中国从1964年爆炸原子弹后,到1967年氢弹爆 年爆炸原子弹后, 年半时间;而中国从 年爆炸原子弹后 年氢弹爆 炸试验成功,前后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截止1977年底, 年底, 炸试验成功,前后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截止 年底 美国核试验达595次,苏联为 美国核试验达 次 苏联为283次,核爆炸的累计当量约为 次 22000万吨梯恩梯。早在1961年10月30日,苏联已爆炸了五千 万吨梯恩梯。早在 年 月 日 万吨梯恩梯 万吨级梯恩梯当量的热核装置和一亿吨级的超级氢弹。当然, 万吨级梯恩梯当量的热核装置和一亿吨级的超级氢弹。当然, 美国也完全有制造这种超级炸弹,其威力甚至会更大。 美国也完全有制造这种超级炸弹,其威力甚至会更大。
法国的航天发展历程
法国的航天发展历程法国的航天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时期。
在1945年后不久,法国政府便开始将航天技术作为国家发展的重点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法国航天发展的几个关键时期。
第一个阶段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初,当时法国国内开始了一系列发射火箭的试验活动。
1952年,法国成功发射了自己的第一枚火箭“猫弹一号”,这标志着法国进入了航天领域。
1957年,法国成立了国家研究室 (CNES),正式组织和管理国内的航天项目。
这个机构成为法国航天发展的中心和指导。
接下来的几年里,法国航天发展迅速。
1961年,法国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Astérix”。
此后,法国陆续发射了一系列地球观测卫星、通信卫星和科学卫星。
其中,1975年发射的地球观测卫星“SPOT 1”成为了法国航天发展的里程碑,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地球影像,为法国国内的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1970年代至1980年代是法国航天发展的高峰时期。
法国在这个时期不仅继续开展卫星发射项目,还着手开展了载人航天计划。
1982年,法国和欧洲合作发射了一颗载人航天器“太阳神一号”。
这标志着法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有能力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
此外,法国还积极参与了国际空间站的建设。
然而,在1990年代初,法国的航天发展遇到了一些挫折。
由于开支紧张和技术问题,法国被迫暂停了载人航天计划,同时也减少了卫星发射的数量。
尽管如此,法国仍然继续投资航天技术的研发。
1998年,法国成功发射了一颗地球观测卫星“TOPEX/Poseidon”,它使用雷达测量海洋表面的高度,为全球气象预报和海洋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2000年代,法国航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法国开始致力于发展新一代火箭和卫星技术,包括Artemis通信卫星和Jason系列海洋观测卫星。
此外,法国还积极参与了欧洲航天局的计划,如火星探测器计划和空间天气观测计划。
到了21世纪,法国继续加大了对航天技术的研发和投资力度。
核武器发展历程
核武器发展历程核武器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
以下是核武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 1939年:德国物理学家奥托·哈恩斯发现了裂变现象。
裂变是指重核(如铀或钚)被中子撞击后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片段,并释放出大量能量以及额外的中子。
2. 1941年:美国物理学家奥古斯都·皮林发明了第一个自持裂变链式反应。
他构建了一个实验装置,其中钚-239被使用以产生自持的核链式反应。
3. 1942年:美国启动了“曼哈顿计划”,旨在开发出可以用于军事目的的核裂变武器。
该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集结了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密切合作以研发核武器。
4. 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
广岛的原子弹是以铀为原料制成的“小男孩”,而长崎的原子弹则是以钚为原料制成的“胖子”。
这两个城市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并导致了数十万人的死亡。
5. 1949年:苏联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核武器试验,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苏联的核武器计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就开始。
6. 1952年:英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武器试验,成为第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该国使用的是以钚为原料制成的核武器。
7. 1960年:法国进行了第一次核武器试验,成为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8. 1964年: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武器试验,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9. 1974年:印度进行了首次核试验,宣布拥有核武器。
该国的核武器计划被称为“平民核计划”。
10. 1998年:巴基斯坦进行了首次核试验,宣布拥有核武器。
巴基斯坦的核武器计划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
11. 2006年:朝鲜进行了首次核试验,宣布拥有核武器。
朝鲜的核武器计划始于20世纪60年代。
核武器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关乎国家安全、国际关系与非扩散的重要议题。
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国家拥有核武器,并且核武器的控制与限制一直是国际社会努力的方向。
核弹的发明和拥有时间及威力课件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农业减产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核冬天导致的气候变化会对农业产生负面影响,农作物减 产甚至绝收。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社会经济崩溃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核战争导致的核冬天可能引发全球社会经济崩溃,物资短 缺、人口减少、文明衰退。
核武器的实际应用
1945年8月,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 市和长崎市投下两枚原子弹,迫使日 本天皇及法西斯势力投降,结束了第 二次世界大战。
冷战期间,美国与苏联展开激烈的核 武器竞赛,导致全球核武器数量激增 ,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2023
PART 02
拥有核弹的国家
REPORTING
有核国家
01 美国
潜在核国家
朝鲜
朝鲜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核武器,并已经进行了多次地 下核试验。朝鲜政府一直强调其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卫,并 拒绝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伊朗
伊朗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核技术,并在近年来加快了其 铀浓缩活动。国际社会一直对伊朗的核计划表示关切,并对 其实施制裁。伊朗政府坚称其发展核技术是为了和平目的。
原子核聚变
1942年,美国科学家费米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人类第一台可控 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芝加哥核反应堆),为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奠定 基础。
核武器的早期研究
01
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开始研制原 子弹,由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 默领导研制,于1945年实际试爆 成功。
02
苏联于1949年成功试爆第一颗原 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核 武器的国家。
20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核武器研制简史尽管二战前法国在核物理研究上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核武器开发计划却落后于美苏英等国。
1945年10月18日,法国建立了原子能委员会(CEA)。
1948年12月15日,第一座重水反应堆ZOE达到临界。
1949年,CEA开始建造后处理试验设施,并于同年11月20日从ZOE 的燃料棒提取出1毫克钚。
随后又建造了基于Purex流程的后处理设施,并于1954年提取出1克钚。
第一座工业规模的钚生产堆G-1于1956年达到临界,年生产能力为12 kg钚。
两座更大的钚生产堆于1959年达到临界。
1954年5月,法国在奠边府战役中失败。
印支半岛的军事失败刺激了法国政府对核武器的兴趣。
同年12月26日,法国政府正式批准研制核武器。
美国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的态度使法国进一步认识到美国不可能为了法国的国家利益而做出牺牲,因此不能相信美国的核保护承诺。
1956年11月30日,法国国防部和CEA开始准备核试验。
1958年4月,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最后一任首相Felix Gaillard正式下令开始制造第一个核试验装置。
法国首次核试验的蘑菇云1960年2月13日,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中的Reggane核试验场成功进行了首次核试验,爆炸当量6-7万吨,试验代号“蓝色跳鼠”(Gerboise Bleue)。
跳鼠是一种沙漠啮齿动物,而蓝色是法国国旗的第一个颜色,法国第二次和第三次炸弹分别被命名为“白色跳鼠”和“红色跳鼠”。
为了确保核试验成功,法国人使用了过量的钚,因此法国的首次核试验是核国家首次核试验中当量最大的。
由于大气层核试验的严重核污染问题,在进行4次核试验后,法国于1961年11月在阿尔及利亚Hoggar核试验场开始进行地下核试验,到1966年2月关闭前共进行了13次地下核试验。
法国在阿尔及利亚进行核试验至今仍造成严重核污染1962年7月阿尔及利亚宣布独立,法国开始在南太平洋的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土阿莫土群岛建造新的核试验基地,包括Mururoa岛试验场和Fangataufa岛试验场,1966年正式启用。
从1966年到1975年,法国在太平洋核试验场进行了46次大气层核试验。
之后,法国将其核试验全部转入地下,到1996年宣布暂停核试验前共进行了147次地下核试验。
法国南太平洋核试验场法国早期的核武器追求大当量、可靠但保守的设计,这是由于军方希望尽快拿到具有实战性能的武器,对氢弹等更高级的核武器反而兴趣不大。
AN-11是法国的第一种实战核武器,是由幻影4A型轰炸机携带的核航弹,用钚239作装料,重约1500 kg,爆炸当量6万吨。
同美国的第一批核武器一样,AN-11是纯裂变核武器,1962年5月首次试验,1963年开始制造,1964年10月服役。
1966年7月19日,一架幻影4A轰炸机携带AN-11进行了空投核试验。
1967年AN-11开始被其改进型号AN-22替换,当量不变,重量减轻到750 kg,并提高了安全性能。
AN-22共制造了约40枚(配给36架幻影4A),一直服役到1988年7月。
幻影4A轰炸机及其携带的AN-22核炸弹法国第一种导弹核弹头是S2中程地地弹道导弹使用的MR-31弹头,1966年11月进行首次热试验。
S2导弹于1965年10月首次试射,1971年8月-1980年服役,共部署了18枚。
MR-31也用钚239作装料,重约700 kg,威力约为12万吨。
这对于纯裂变武器来说,已达到了威力的极限,而且使用的钚239数量有限、费用昂贵。
S2中程地地弹道及其携带的MR-31弹头为了提高武器的威力,法原子能委员会于1964-1965年开始研制威力更大的裂变武器,这就是用铀235作核装料,添加氘氚助爆物的裂变武器。
1965年,法国第一座大型气体扩散厂开始产出浓缩铀,1967年4月产出第一批高浓缩铀。
1968年7月到8月,法国进行了3次助爆裂变武器试验。
1971年6月,用在M1和M2型潜地弹道导弹上的MR-41弹头完成了最后一次热试验,1972年1月开始服役。
MR-41弹头重约700 kg,威力约为50万吨,共制造了约35枚。
助爆裂变武器的比威力明显地高于纯裂变武器,但由于使用了氘氚助爆物,需要进行比较繁重和复杂的保养。
法国第一种潜地弹道导弹M1法国从1965年开始研制“通用战术核武器”MR-50,1966年7月试验成功,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用于Pluton短程导弹的AN-51核弹头和战术核武器AN-52核炸弹。
AN-51是纯裂变武器,重约500 kg,当量10-25 kt,可在距地面300~400米低空爆炸,也可地面爆炸。
AN-51于1971年6月进行了首次热试验,1974年5月-1993年服役,共制造了约70枚。
AN-52用于幻影3E、美洲虎A战斗机和超军旗攻击机,重455 kg,当量6-25 kt。
1972年8月进行了空投核试验,1972-1991年间服役,共制造了80-100枚。
Pluton短程导弹幻影3E战斗机及其携带的AN-52核炸弹众所周知,法国的氢弹在五个核大国中是最晚试验成功的。
戴高乐一直没有对氢弹的研究给予比较高的优先级。
直到1964年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法国才意识到不能让中国抢在前面进入氢弹俱乐部。
然而,法国人显然低估了中国进步的速度,仍然忙于裂变武器的研制。
中国于1965年底在理论上突破了两级热核武器的技术关键,1966年底通过热试验验证了理论方案的正确。
而此时法国仍然在错误的技术路线上摸索着氢弹的诀窍。
直到1967年4月,法国核武器设计专家Michel Carayol想出了初级X射线能量输送用于次级热核装料压缩这一关键概念,但当时CEA的高层无法确认这是否是正确的设计思路。
1967年6月中国公开宣布氢弹爆炸成功,戴高乐受到很大的刺激,下令加速研究。
恰好在这个时候,英国人来帮忙了。
同年9月19日,法国驻英国大使馆武官回到巴黎传递他从英国核武器研究机构(AWRE)的副所长William Cook处得到的信息,确认了Carayol的方案才是正确的途径。
两天后,法国人决定次年夏天进行一个几百万吨当量的热核装置试验。
英国人主动帮助法国的动机不是很清楚。
一种说法是换取法国对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支持,不过1967年11月法国还是否决了英国的申请。
另一种说法是英国希望增强法国的核力量,以提高西方对抗苏联的资本(此时的美国仍拒绝与法国分享核秘密)。
1968年8月24日,法国在太平洋Fangataufa岛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热核武器试验,初级装料是浓缩铀,次级装料是Li6D,重约3吨,当量2.6 Mt。
这也是法国进行过的当量最大的一次核试验。
法国1970年7月3日进行的TN-60氢弹试验,代号Licorne,当量914 kt法国从1968年开始经过21次核试验,到70年代中期完成了氢弹的武器化。
1976年1月24日交付了第一枚实战型百万吨当量热核弹头TN60。
1977年,使用TN60弹头的M20中程潜地弹道导弹开始服役。
从1977年开始,CEA又把TN60弹头改进为重量更轻的TN61型弹头,仍用于M20导弹,直到1991年2月全部退役。
M20潜地导弹TN-61弹头还用于法国的第二代陆基中程弹道导弹S3。
S3导弹于1972年开始研制,1980年6月第一批9枚S3导弹开始服役,第二批9枚于1983年1月服役。
1984年9月,18枚S3导弹升级为抗核电磁脉冲的S3D。
1996年9月,S-3导弹开始退役。
CEA总共为法国海军和陆军生产了大约90枚TN-61弹头。
TN61外形非常接近美国60年代初服役的民兵1导弹所使用的Mk5/W59。
TN61弹头重约700kg (其中核装置约275-375 kg),当量1.2 Mt。
作为对比,W-59核装置重250kg,当量1 Mt,长121.4 cm,底部直径41.4 cm。
S3导弹整流罩中的TN-61弹头1969年2月,戴高乐和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讨论了美法核合作的可能。
尼克松一改此前美国政府的态度,决定帮助法国建立更稳定、生存力更强和效费比更高的核力量,目的是增加苏联在与西方对抗时算计的不确定性。
1969年夏开始,美国开始向法国提供其收集到的法国在1967年1968年在太平洋进行的大气核试验数据。
作为交换,法国向美国提供其核武器设计的信息。
1972年5月,美苏签署《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SALT)和《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ABMT)。
此时,苏联已经建立起一个有限的反导系统A-35用于保护首都莫斯科。
为了提高突防能力,法国于1972年底决定研制分导式多弹头的M4潜地弹道导弹。
1973年9月,法国国防部长Robert Galley访问了美国,美方同意向法国提供"negative guidance",即法国将自己的核武器设计方案交给美方咨询,美方告诉法方哪里可能存在问题,但并不告诉法国如何改进和设计核武器。
这样美国可以知道法国的核武器设计水平,而法国则少走了弯路。
美国向法国提供小型化核武器研制的帮助,是想借此大大提升法国的海基核威慑能力,增加与苏联冷战对抗的砝码。
除了核武器设计技术上的帮助,美国还帮法国解决了小型化弹头的稳定再入问题。
法国为了突防苏联装备核战斗部的反导防御系统,特别重视核武器的抗核加固研究。
法国在美国内华达州的地下核试验中进行了抗核加固效应试验。
M4导弹潜射飞行试验用于M4A导弹的TN70弹头于1974年开始试验,1983年7月CEA向法国海军交付首个弹头,1985年4月开始部署。
TN70重约200 kg,当量15万吨。
用于M4B导弹的改进型TN71弹头重量减小到175 kg,于1984年首次热试验成功,次年开始生产,1987年12月开始部署,共生产了288枚。
TN71的小型化水平接近美国70年代初服役的民兵3上的Mk12/W62(~160 kg/170 kt)。
为了应对超级大国防御性战略武器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战略导弹的突防能力,1988年法国决定研制M45导弹,1991年12月10日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
用于M45导弹的TN75弹头于1990年首次热试验成功,1992年开始生产,重约150kg,当量11万吨。
M45导弹于1996年3月进行了首次作战巡逻。
计划2015年用于替换M51导弹上TN75的TNO弹头估计重约100 kg,若当量保持为100 kt左右,则小型化水平与Mk4/W76相当(92 kg/100 kt)。
MIRV技术和小型化核弹头技术的突破使法国的海基核力量有了实质性的提升,并成为三位一体核力量的主体。
空基核力量方面,法国用超音速空地导弹ASMP替代了AN-22和AN-52核炸弹。
20世纪70年代冷战进入高潮,前苏联的前沿防空和舰队防空能力得到实质性的加强,而此时法国赖以压制苏联大规模机械化师和海上舰队的空基核武器的主要平台仍是中低空突防的“幻影”和“超军旗”系列战机,空基核武器也是需要临空轰炸的核航弹,这对载机飞行员及核武器突防本身都带来了很大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