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共78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共78张PPT)
21 古诗三首
结构梳理
凉 美酒斟满,琵琶声催 州 词
莫笑醉卧,几人能回
悲 壮 之 感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四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21 古诗三 首人教 部编版( 共78张 PPT)pp 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四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21 古诗三 首人教 部编版( 共78张 PPT)pp 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凉州词
21 古诗三首
王翰(687-726),字子羽,晋阳(今 山西太原)人。唐代诗人。其诗题材大多 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 ,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 达情怀。《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有十 四首。其中以《凉州词二首》最负盛名。
21 古诗三首
pí pá
琵琶
21 古诗三首

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 ? 守边将士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1 古诗三首
古诗赏析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 。既有对久戍士卒的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局面的愿望,又 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 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 ,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我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战争使多少 家庭家破人亡,多少尸骨埋葬他乡。
21 古诗三首
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 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戌边、前仆后继,这 是为什么?
将士们战死沙场,为的是保护国家的安宁,牺 牲少数是为了更多数人的安全。这种保家卫国、战 死沙场的壮举是爱国精神的体现。
21 古诗三首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古 至今戌边的战士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拼死沙场、寸土 不让,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更是豪迈的。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古诗包括《鹿柴》、《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嫦娥》、《出塞》和《凉州词》。

具体内容如下:
1.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者是唐代的王维。

2.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

3.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者是宋代的苏轼。

4. 《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作者是宋代的卢梅坡。

5. 《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作者是唐代的李商隐。

6.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者是唐代的王昌龄。

7. 《凉州词》: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者是唐代的王翰。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描绘了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和丰富情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露似真珠
“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可怜”在诗中意为“可爱”,表达了 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结构梳理
暮江吟
暮江落日 色彩明丽 喜爱 赞美
露伴新月 和谐宁静
主旨概括
《暮江吟》描写了深秋时节暮江落日和 美之情。
[]
题 西 林 壁 宋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 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傍晚时分,夕阳西沉,残阳将柔和的 余晖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 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可爱。
这里指 好像。 珍珠。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意: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 岸边草木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 而冉(rǎn)冉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把精 巧的弯弓。
课后作业
1. 背诵这三首古诗。 2. 收集一些赞颂梅花的古诗,同学之间
相互交流。
结构梳理
雪梅
梅雪争春 各有所长
对比 梅——逊雪三分白 各有所短 雪——输梅一段香
主旨概括
《雪梅》通过写梅雪争春,告诉我们人 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取人之长,补己 之短。
拓展延伸
拓展一 拓展二
随堂练习 1.读一读,连一连。
mù sè sāo yuán xùn
骚暮逊 瑟 缘
2.课内阅读。 暮江吟
《题西林壁》描写了诗人游览庐山时 的所见、所想,全诗描绘了庐山雄奇壮观、 千姿百态的景象,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要想真正了解事物,就要从不同方面、不 同角度去观察、分析。
[]
雪 梅
宋 卢 钺
走进作者
卢钺(yuè),南宋诗人,自号梅 坡,生卒年不详。
主要作品:《雪梅》两首。
古诗诵读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授课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授课课件
西汉时,匈奴犯境,民不聊生。英勇善战的将领参军抗击匈奴,他 们舍生忘死,屡建奇功,终于赶跑了匈奴,消除了北方的边患。
①王昌龄认为将士们有家不能回,只能望月思乡的原因是( 边战不断)。 ②联系前两句诗,你觉得诗人想表达的是( 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
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让你 体会到了什么?
听老师朗诵诗歌,想一想,老师 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首诗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悲愤、激昂
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边 读边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古诗大意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 是因为他不肯苟且偷 生,退回江东。
葡萄美酒夜光杯
这就是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域胡人 用白玉精制而成,因“光明夜照”得名。凉州往西 就是新疆的吐鲁番,那里可是盛产葡萄美酒和夜光 杯的地方。
夜光杯
葡萄酒
此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满了 醇香的葡萄酒,酒席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 众多将士在举杯欢庆,这豪华的盛宴,真 是令人神往啊!
思维导图
词语积累
描写战争惨烈的四字词语:
枪林弹雨 血流成河
马革裹尸 尸横遍野
体现爱国精神的四字词语:
精忠报国 舍身为国
救亡图存 匹夫有责
课内美句积累
描写爱国情怀的句子: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课外美句积累
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
王翰,字子羽,唐代诗人。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 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 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全唐诗》存其诗一 卷,共有十四首。其中以《凉州词二首》最负盛名。

202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202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a.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b.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古诗,可以是自己对某个主题的表达,或是对生活中某个瞬间的感悟。
c.组织一次古诗朗诵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诵,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古诗的理解。
d.开展一次古诗知识竞赛,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题目可以包括古诗的作者、内容、背景等,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为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并理解诗文内容。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领会诗文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及寓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能够理解诗文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鉴赏。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语言素养:通过学习《古诗三首》,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使其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同时,通过诗句的解析,提升学生的文本理解和表达能力。
答案:(1)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甫。
(2)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象。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和重逢的喜悦。
5.例题五:请根据《登高》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这首诗中,作者提到了哪些自然景象?
答案:(1)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甫。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e.邀请家长参与一次古诗主题的家庭活动,可以是一起朗读古诗、讨论古诗的主题等,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增强家庭与学校的互动。
反思改进措施
教学特色创新:
1.互动式学习:我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诗意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诗意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诗意
《暮江吟》、《题西林壁》和《雪梅》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

以下是这三首诗的诗意解释:
1. 《暮江吟》
诗意:诗人通过描绘夕阳、江水、露珠和月亮等自然元素,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慨。

诗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描绘了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江水上,使得江水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了夕阳之美和光影之妙。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则通过比喻和拟人等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露珠和月亮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题西林壁》
诗意:诗人通过描绘庐山的不同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表现了庐山山峰的千姿百态和变幻莫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通过议论和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庐山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感悟。

3. 《雪梅》
诗意:诗人通过描绘梅花和雪花争春的情景,表达了梅花的坚韧和雪花的纯洁。

诗中的“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描绘了梅花和雪花相互竞争、各具特色的景象,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则通过比较和抒情,表达了梅花虽逊于雪花的洁白,但却拥有独特的香气,雪花虽无香气,但却以洁白无瑕之美与梅花相媲美。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ppt课件

9 古诗三首
《雪梅》
9 古诗三首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9 古诗三首
梅雪争春未肯降(xiáng),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xùn)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 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 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9 此古页诗为三防首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对提问思考学生激励性语言(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全册古诗古文及名言积累翻译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全册古诗古文及名言积累翻译

四年级上册学习园地一学习园地二日积月累·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译:喜欢提出问题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会丰富,主观武断,不虚心向人求教,就办不成大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译: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王充译:即便是聪明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懂得, 不求教就不会明白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 译: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第九课 古诗三首鹿柴zhài【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翻译第一二句: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第三四句: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注释: 【但】只【返景】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翻译第一二句:快要落山的夕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

第三四句: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残阳】晚霞【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第十三课 精卫填海炎帝之少shào女①,名曰yuē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nì②而不返,故③为精卫,常衔xián 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④于东海。

注释:①【少女】小女儿 ②【溺】溺水,淹没 ③【故】因此 ④【堙】填满 译文:学习园地四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翻译第一二句: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第三四句: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四年级《古 诗 三 首》

四年级《古 诗 三 首》
“欲饮琵琶马上催”,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琶, 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
全诗赏析
最末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顺着前两句的诗意来 看应当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这样理解的话,全诗无论是在诗意还是 诗境上也就自然而然地融会贯通了。 (《诗经》中《无衣》篇也说,“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征战:打仗。
全诗译文
芳香的葡萄酒盛满了精美的酒杯, 正要痛饮时马上的琵琶声声相催。 如果我这倒在战场上您不要见笑, 自古以来出证的人有几个能返回?
全诗赏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 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 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凉州词:唐代乐府曲名,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歌词,描写西北的边塞 风光和战争生活。
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 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促。这里指借乐助饮。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之乱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字词释疑
出塞:古代乐府中的一种军歌。塞,指边境上险要的地方。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 北省卢龙县。 不教:不让。 胡马:批匈奴的军队。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
度:越过。
阴山:山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汉时匈奴常常依托此地侵扰汉朝。
全诗译文
合作应当做人中豪杰, 死了也要成鬼中的英雄。 至今还思念项羽, 宁死也不肯逃回江东。
全诗赏析

四年级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诗意

四年级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诗意

四年级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诗意
以下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的诗意解释:
1.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的意思是:稀稀疏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新叶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荫。

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儿童天真烂漫的赞美之情。

2.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首诗的意思是: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越长越大了;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这首诗通过对梅子、杏子、麦花、菜花等景物的描绘,展示了江南初夏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诗的意思是: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水东边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表现了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优秀教学课件

3.能不能把“不肯”换成“不愿” “不想”“不能”?
不能,“ 不 肯 ” 一 词 , 写 出 了 项羽以死相报,无愧于八尺男儿之 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之托,无愧于 “人杰鬼雄”之名。
4.同学们,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 “至今思项羽”,宋朝的李清照为什么要去 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失败的英雄呢?
凉州词
我会认
jiàng
xiàng
将项
结构分析
比一比
项 顶
结构分析
左右结构
催雄 词 醉项
独体字
鬼 “鬼”的第一笔是 亦
我会写
王翰,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 原市)人,著名诗人。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 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他的诗多 豪放壮丽之句,可惜很多已散失,传世之作中最负盛名 的是他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 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流露出作 者厌战的情绪,也表现了一种毫纵的意兴。
诗句解析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假如有李广将军来戍守边关, 一定不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南下入侵。
那作者,为什么要呼唤这样一位飞将军呢?
诗人多么希望朝廷能早日任用像李广这样的良将;多么渴 望早日平息战争,使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啊!君不见沙场征 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诗人们都有同感啊!
段落大意

琵琶:弹拨乐器,源于波拉伯,汉代经西 域传入我国,军中弹奏琵琶常在马上。
诗句意思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 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 怀畅饮,忽然,铮铮的琵 琶声马上传来。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有 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 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 活着回来的。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课件(5)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课件(5)

金属锐利或尖端的部分,因此“(
)利”选“锋”;
“蜂”的形旁是“ ”,表示其意思与昆虫有关,因此“蜜
(
)”选“蜂”。





第1课时 语言积累与拓展运用
三、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 可. 怜. 九月初三夜( A )
A. 可爱
B. 怜悯
C. 可惜
2. 题. 西林壁( C )
A. 题目
\ 毫不逊. (xùn sùn)色于春花的艳丽,夏花更是要举手称降。望
着这美景,诗人毫不④ fèi lì 就⑤ yín shī 一首。
1. 用“\”划去括号里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第1课时 语言积累与拓展运用
点拨: 本题考查字音。注意“瑟”“骚”均为平舌音,“逊”
的声母为“x”。





第1课时 语言积累与拓展运用





第2课时 主题探究与创意表达
任务三:《暮江吟》——秋江暮景
1.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诗句中“瑟瑟”的意思是( A )
A. 青绿色
B. 形容颤抖
12
3
4
5
6
78
第2课时 主题探究与创意表达
点拨: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注释和插图作出
选择,也可以采用代入法,把意思代入诗句中,可知“瑟瑟” 形容颤抖是错误的。
的拟人化表述,使梅和雪的形象生动起来;后两句则 突出了梅的____香____和雪的____白____ 。
12
3
4
5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说课稿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三首古诗是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讲于历史上英雄的豪迈气节的。

《出塞》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表达了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思想感情。

《凉州词》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

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夏日绝句》是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歌。

一、二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

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

【作者介绍】王昌龄 (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其代表作有《相和歌辞•放歌行》《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塞下曲四首》等,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豪放,能文善诗。

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

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其代表作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名句赏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

开篇第一句就充分写出了地方特色。

甘醇的美酒,精致的酒杯,表明了美好的生活象征着生命的珍贵。

但是,这次痛饮之后,就要奔赴战场,立即面临生死的考验。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件



主题概括
《暮江吟》通过描写 夕阳西沉 、晚 霞映江、弯月初升、露珠晶莹几幅景象, 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 喜爱 之情。
课堂演练
填空。
《暮江吟》的作者是( 白居易 ),诗中表现 红日西沉时景色的诗句是( 一道残阳铺水中), 表现新月东升的诗句是( 可怜九月初三夜)。
复习导入
第二课时
背诵古诗《暮江吟》。
可怜九月初三夜, 弯月初升、露珠晶莹 露似真珠月似弓。 的朦胧夜色
填一填,背一背
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 一道( 残 )( 阳)铺水中, 半江(瑟 )( 瑟 )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 露)似( 真珠)( 月)似(弓 )。
结构梳理


傍晚:夕阳西沉、晚霞映江




夜晚:弯月初升,露珠晶莹
理解诗题
暮江吟
傍晚,太阳 诗人在 落山的时候。 江边。
诗人黄昏时分 在江边所作的诗。
初读古诗
点击图标,听范读
自由朗读古诗,圈画 易错字“暮、吟”。抓住 描写景物的词语,带着朗 读节奏,边读边想象画面。
// // // //
感知诗意
尝试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交流古诗大意
快要落山的太阳的一缕 光照射在江面上,江水一半 呈现出青绿色,一半呈现出 红色。九月初三的夜晚,多 么叫人喜爱呀,那露珠像珍 珠一样闪烁发光,一弯新月 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这个字表示的时间是_傍__晚_______ 。
点拨: 题中的甲骨文是“暮”字,中间为“日”,四周为
“草”,整个字形像太阳落在草丛中,因此表示傍晚时分。
二、选字组词。
暮慕幕
夜( 幕 ) 暮 (

人教版 四年级上 语文9古诗三首-暮江吟

人教版 四年级上 语文9古诗三首-暮江吟

朗读感悟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课堂小结
《暮江吟》描写了深秋时节暮江落日和露伴新月 的美景,展现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江暮,表达了诗 人 对秋夜及大自然的热爱 之情。
写法探究
《暮江吟》的作者是 唐 代诗人 白居易 。这首诗 属于 七言 绝句,诗中“ 可怜 ”的意思不仅有“可爱” 的意思,还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诗句“可怜 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 法,将“ 露 ”和“ 月 ”比作“ 真珠 ”和“ 弓 ”。
拓展延伸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 “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 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 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 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拓展延伸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 中留下的千古名句。
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
主要作品:《长恨歌》、《卖 炭翁》、《琵琶行》等。
字词梳理

暮 日暮 暮年 垂暮
字词梳理
yín
吟 吟诵 呻吟 吟咏
字词梳理
残阳: 铺: 瑟瑟: 可怜: 似:
夕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碧绿的颜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 现的青绿色。 可爱,令人爱惜。
好像
真珠: 珍珠古诗翻译 Nhomakorabea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古诗翻译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 水之上。 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 红的。
古诗翻译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1. 原文及释义。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而升起的弯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2. 赏析。

- 首先看这个“铺”字,用得那叫一个绝啊。

如果说“照”字,就显得太直白了,“铺”字就像夕阳是个温柔的工匠,把自己的余晖轻轻地、满满地铺在江面上。

这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江水一半绿一半红,就像被大自然这个大画家分成了两半,一半用绿色颜料,一半用红色颜料,特别神奇。

- 再看后面写夜晚的景色,把露珠比作珍珠,那露珠在月光下肯定是亮晶晶的,就像一颗颗真的珍珠一样。

月亮像弓,弯弯的,这个比喻特别形象,让人一下子就能想象出九月初三那个夜晚的宁静和美好。

诗人就像一个摄影师,先给我们拍了傍晚的江景,又拍了夜晚的露珠和月亮,把暮江的景色从傍晚到夜晚的美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1. 原文及释义。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从正面看庐山,山峦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则是高耸的山峰。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为什么不能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呢?只是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啊。

2. 赏析。

- 前两句就像在给我们玩一个视觉游戏。

你看,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它的样子就完全不一样。

这就好比我们看一个人,从不同的方面去了解,得到的印象也会不同。

诗人可真是个细心的观察者啊。

- 后两句就更有哲理了。

我们有时候在生活中也会这样,就像在一个事情当中,往往看不清事情的全貌,就像在庐山里看庐山,被周围的环境局限住了。

这就提醒我们啊,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要跳出这个“庐山”,才能看清事情的真相。

1. 原文及释义。

-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hēn huá pí pá
长ɡ征 回n还 琵琶
我会读
塞 秦征 还



sài qín zhēn ɡ
琵 pá
huá n
ji
é

xiàn
ɡ
会写字
塞 秦征词催醉 杰亦雄项
多音字
huá(n 归还)
还 hái( 还有)
明明还(há
)有两本书没h有uá
归还( i )老师。
n
wéi( 以为)
为 wèi(为什)么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参考答案: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书守边 关,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表达了 作者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 使国家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回?
参考答案:即便醉倒了,躺在沙场上,你 也莫要取笑啊,你看古来征战有几人生还呢? (表现出将士们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 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
相同点
不同点
“卧”一般指仰着、横着、 侧着倒在地上或者物体上。
卧 都是身体倒在
物体上的意思。
“躺”一般指仰面倒在地上或 物体上。

1.远处山腰上卧___卧___着一只小绵羊。 2.妈妈不叫我躺____躺___着看书。
词语积累
A未(莫)B式词语:
人未还
情未了
君莫笑 杯莫停
人未识 君莫舞
初读感知
1.三首诗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思考:找出这两句中哪些景物 与西北边塞风情有关?
葡萄酒是西域的特产,夜光 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 产。这些无一不与边塞风情相关
2.抒视死如 归的豪情
平坦空旷的沙地, 古时多指战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你。
打仗。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思考: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表 达了什么感情?
这个小孩嘴微微翘起,我wé以为 ( )他在笑呢,其实他wè在i 哭, 也不知为( )什么。 i
jiā(o 教书)
教 jià(o 教育)
教(jià )师把ji教ā (

书育人最o 为自己的责o 任。
词语解释
人未还:出征的将士没有归来。 度阴山:越过阴山这道天然屏障。 欲饮: 正要举杯痛饮。
君莫笑: 你不要笑话。
中英雄 ————。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夏日绝句》。
点拨:把理解与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在朗读中理解诗歌表达的
情感,根据自己领悟,读出恰当的语气、节奏、韵味;在多读中达到 背诵。默写时应把字写正确,不增、不漏、不颠倒字词,还要注意标 点符号。
结合注释,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你从中体 会到了什么?
思考:这两句阐明了作者怎样的生 死观?
作者认为不
论生还是死,都
应该具有浩浩正
气,铮铮铁骨。
怀念、思念。 不肯、不愿。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
东。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 思忆项羽,他在遭遇失 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 愿逃回江东。
思考:作者借“思项羽”要表达什么情感?
诗人是借“思项羽” 来批判南宋统治者的 投降逃跑、苟且偷生 的可鄙行径,给予自 己抗击侵略、收复故 土的爱国之请。
夸张的修辞。写出将士们早将 生死置之度外,视死如归的英雄 气概。
板书设计
马上 凉催 州 词
几人 回
开怀畅 饮 豪情满 怀
诗歌解读
《夏日绝句》中诗人是怎样看待生死的?
1.人中豪杰鬼 中英雄
人中豪杰。
鬼中英雄。用于称 颂壮烈死去的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 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 雄。
板书设计
生 人杰 有骨气 夏 日 绝 句
死 鬼雄 有气节
爱国
你能搜集一些爱国诗句吗?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你从哪里发现这三首诗表达的都是爱国感情的?
《出塞》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看出来的,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 家的壮志。
21 古诗三首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助读资料
同学们, 我们来了解 一下边塞。
边塞 特指边疆地区的要塞,如 山海关、嘉峪关等具体要塞地名。
作者简介
同学们, 让我们来认 识一下作者。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 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 (今西安)人。盛唐著 名边塞诗人。
指飞将军李广。
的外族骑兵。 不叫,不让。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阴山。
指越过。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思考:这两句直接抒发了怎样的情 感?其言外之意又是什么?
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 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只要有 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 过阴山。言外之意就是说:由于朝廷用 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 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
人杰:人中的豪杰。
鬼雄:鬼中的雄杰,用于称颂壮烈死去 的人。
思项羽:怀念项羽。
近义词
不教--- 不让 征战--- 作战 卧--- 躺 古来--- 至今 沙场--- 战场 度--- 过
反义词
哭--- 笑 卧--- 立 生--- 死 美--- 丑 古--- 今 不肯--- 愿意 回--- 去
近义词辨析
王翰 (公元 687年-726年),字 子羽,并州晋阳 (今山西太原市) 人,唐代边塞诗人。
李清照(1084年3月 13日—约1155年),号 易安居士,汉族,齐州 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 章丘区)人。宋代女词 人,婉约词派代表,有 “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会认字
sài qín
出塞 秦朝
j杰ié 出 xɡ项iàn羽
思考:上面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 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 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可是这里的战
事自秦汉以来却从不曾间断过,突出了时间 的久远,战事的频繁,百姓生活的艰难。 “人未还”让人联想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 难,表现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2.思龙城飞

指侵扰内地
《凉州词》从“古来征战几人回”看出将士们早 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夏日绝句》从“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赞 扬了项羽败而不屈的英雄气概。
三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出塞》和《凉州词》都是描写边关 将士生活的,属于边塞诗;《夏日绝句》 开始明确了自己对生死的看法,然后“思” 字转写项羽,特别赞扬了他“不肯过江东” 的败而不屈的英雄气概,属于怀古诗。
《出塞》这首诗写的是万里征人守边御敌鏖战的情景。 《凉州词》这首诗写了将士们征战前开怀畅饮的情境。 《夏日绝句》写的是诗人看待生死的态度。
诗歌解读
《出塞》描写哪里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情感?
1.冷月照 边关
边关、关塞。
人没回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 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课堂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出塞.(sài) 秦.时明月(qín) 人未还.(huá) 但.使(dàn) 不教.胡马(jià)o 鬼.雄(xiónnɡ)
2.填一填。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_长__征__人__未__还_______。 _醉__卧__沙__场__君__莫__笑_,古来征战几人回? __生__当__作__人__杰____,死亦为鬼雄。
3.翻译诗句。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_倘__若__龙__城__的__飞__将__李__广__如__今__还__在__,__绝__不__许__匈__奴__南__下__牧__马__度___ 过阴山 _______。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__活__着__的__时__候__,__应__当__做__人__中__豪__杰__,_就__是__死__了__,__也__要__成__为__鬼___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参考答案: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 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不论生还是死,都应该具有浩浩正气, 铮铮铁骨。)
课后作业
1. 抄写诗中的爱国诗句。 2. 搜集两首爱国题材的诗歌。
板书设计
明月 边关
出 塞
以边关特有景色,抒发 平息战争的愿望。
思良将 建功业
诗歌解读
《凉州词》描写的景色有什么特色,表达了 什么情感?
1.西域特 色的景物
指精美的酒杯。和葡萄都是 西北的地区的特产。
催人出征。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作战时用来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发出声音。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写作手法
学习想象手法
【设问】“秦时明月汉时关。”看到“明月”和“边关” 脑海中就出现这样的画面: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 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 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 的气氛。
【举例】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拓展延伸
项羽自刎乌江 秦王朝被推翻后。项羽和刘邦 为争夺帝位,进行了数年战争,史称“楚汉相 争”。在近五年的楚汉战争中,项羽由强大转 为弱小,最后被刘邦的军队包围。此时他带着 几十人突围。逃到乌江边。最后被迫自刎身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