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背景下福利国家的合法性及危机
福利国家的经济持续性问题探讨
福利国家的经济持续性问题探讨作为一个福利国家,政府的主要任务是维护社会公正和提供社会福利。
这些福利通常包括退休金、医疗保健、失业救济和住房津贴等。
这些社会福利旨在解决贫困和社会不公问题,向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和保护,增加社会的连通性和幸福感。
但是,福利国家经常面临经济持续性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国家的长期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在美国和欧洲等很多福利国家中,经济持续性问题包括财政赤字、债务危机和退休金基金的资金短缺等。
这些问题通常由政府过度开支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造成。
政府过度开支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
税收、借款和印钞票等金融手段可以帮助政府应对短期开支,但这些手段都有其限制和风险。
例如,税收可能导致经济减速和财富分配不平等,借款可能导致利息负担和债务危机,印钞票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
而人口老龄化则促使退休金基金面临资金缺口。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福利国家需要为大量退休者提供充足的退休金和医疗保健服务。
然而,随着劳动力人口减少和医疗保健成本上升,退休金基金的资金缺口可能变得越来越大。
此外,人口老龄化也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紧张和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国家的长期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经济持续性问题,福利国家需要采取可持续的政策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建议:1. 优化政府开支。
政府应采取严格的财政纪律和公开的开支,通过减少浪费和削减不必要的开支来减轻财政压力。
政府应优先考虑支持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的重点领域,例如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和创新等。
2. 加强税制改革。
政府应通过减少税收漏洞、提高税收透明度、推进税制改革等措施来增加税收收入。
税收应该合理分配,防止高收入群体过度损失和低收入群体过度负担。
3. 提高退休金基金的效率。
政府应通过改革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金金融化管理水平、引导社会资本到养老金领域投资等措施提高养老金投资收益,减轻基金资金缺口压力。
4. 推广劳动力市场灵活性。
政府应该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前提下,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例如通过促进职业培训、缩短工作时间、加强雇主对工人的培训等举措来鼓励就业。
《风险社会下的动物福利法:以类型化和国别法治为面向》札记
《风险社会下的动物福利法:以类型化和国别法治为面向》阅读笔记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二、动物福利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5)2.1 动物福利法的定义 (6)2.2 动物福利法的基本原则 (7)三、风险社会下的动物福利法 (8)3.1 风险社会的概念与特点 (10)3.2 风险社会下动物福利法的挑战 (11)四、类型化下的动物福利法 (13)4.1 国内类型化动物福利法的发展 (14)4.2 国际类型化动物福利法的研究 (15)五、国别法治下的动物福利法 (16)5.1 美国动物福利法的发展与实践 (18)5.2 欧洲动物福利法的研究与实践 (19)六、动物福利法与人类利益的关系 (21)6.1 动物福利法对人类利益的影响 (22)6.2 动物福利法在人类利益中的地位 (23)七、结论 (24)7.1 研究成果总结 (25)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27)一、内容描述《风险社会下的动物福利法:以类型化和国别法治为面向》是一本深入探讨动物福利问题的学术著作。
本书以类型化和国别法治为核心,对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动物福利法律制度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
书中首先阐述了风险社会下动物福利的重要性,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人类对动物的影响越来越大,动物福利问题日益凸显。
作者对动物福利法进行了类型化的分类,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家畜福利法、实验动物福利法和宠物福利法等,每个类型都有其特定的法律规范和实施机制。
在国别法治方面,本书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对其动物福利法律制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这些国家的动物福利法律制度各具特色,但也都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通过对这些国家动物福利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风险社会下的动物福利法:以类型化和国别法治为面向》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著作,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动物福利问题以及推动我国动物福利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各国相继建成了以高福利、高税收为主要特征的福利国家制度。
这套福利制度秉承为民众构建物质生活“安全”和“无风险社会”的理念,为全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
各国相继出台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政府提供社会福利的法律责任。
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多子女津贴、孕妇津贴、母亲津贴等是普遍存在的制度安排。
林林总总的各种福利,使民众不必为衣食住行分忧,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得到体面生活的物质保证。
福利国家的建立,对于促进西欧各国社会平稳发展、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连续几十年的高福利也累积了诸多社会问题: 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经济增长乏力,高福利制度似乎已难以为继。
西欧为何会出现福利国家的危机? 福利国家未来走向如何? 对这些问题有必要予以关注和探讨。
一、西欧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福利国家于二战后在西欧各国兴起,有着特殊的社会条件和深刻的历史背景。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要求构建社会福利制度以缓解社会矛盾。
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资本家财富的积累与工人阶级贫困积累的两级分化,也必然导致生产规模急剧扩张与社会购买力持续降低的尖锐矛盾。
于是,以生产相对过剩为标志的经济危机便周期性爆发,严重威胁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特别是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财富迅速向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集中,普通劳动者的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加快、危害增大。
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为避免崩溃的命运,资本主义世界选择了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
其主要的“救世”方案就是实施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通过国家投资推行“反危机”措施。
加大收入再分配力度,推行社会福利制度,以此改善劳动群众的贫困状况,增加有效需求。
其次,工人运动的发展迫使西欧各国构建社会福利制度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从福利国家的两难困境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从福利国家的两难困境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张成朱乾龙一、引言自20XX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西方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持续衰退,大大抑制了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这对出口依赖型的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冲击。
基于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的方针和政策。
关于如何扩大内需,学术界有着许多不同的声音,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有一点共识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是导致内需不旺的原因之一。
近些年,国内一些学者从社会保障制度的角度,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扩大内需、解决金融危机间的作用作了有益的探讨。
如,彭腾(2009)认为应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消除中等收入者消费的后顾之忧,完善税收制度以抑制中高收入者过度的财富积累偏好,从而激发中高收入者的消费欲望,以此来扩大消费需求;张士斌等(2009)从非正规就业者的角度肯定了构建非正规就业者社会保障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渠道;王德文(2009)认为实现最大化就业与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扩大内需和提高增长质量的制度基础。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经历20余年的发展,虽然取得许多重要的成就,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再加上十七大报告中对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倾向及对社会保障体系内容的首次明确,更加深化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急迫性和重要性。
相比较而言,欧洲福利国家因其全面而优越的福利制度,成为许多国家效仿的对象。
事实上,自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福利国家逐渐陷入高福利的困境与危机之中。
面对这种困境,福利国家纷纷对其福利制度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与修正,然而结果却不甚理想。
如今,许多福利国家已经深深陷入两难困境之中,不改革就难以继续发展,改革也会带来诸多不良后果。
基于此,本文将在分析福利国家高福利制度带来的两难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启示,用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福利国家高福利制度带来的两难困境分析(一)福利国家维持高福利制度带来的困境1.短期困境(1)政府财政负担沉重。
债务危机背景下西方福利国家模式的困境与启示
债务危机背景下西方福利国家模式的困境与启示2009年末欧洲一些福利国家因金融危机的冲击而爆发了债务危机,有人指出是这些国家长期采取的高福利政策使得政府债台高筑。
对此,各国采取了各种措施大规模削减福利。
其实,各国福利开支与财政纪律只是引发债务危机的表面原因,其根本原因主要来自于现有的福利政策措施与社会平衡所决定的需求之间的脱节。
通过对西方福利国家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福利国家模式的特点及改革得失,并引以为鉴。
[关键词]债务危机;福利国家;新制度主义胥丽(1981-),女,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福利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上海200433)美国次级债引发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经济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许多国家潜在的问题在危机的影响下浮出了水面。
2009年末欧洲一些所谓的福利国家爆发并延续至今的债务危机便是这种情况的表现之一。
许多人指责欧洲长期采取的高福利政策给政府预算造成巨大压力,从而引发了债务危机。
但实际上,西方福利国家社会体系及福利政策各种矛盾与问题由来已久,各国一直进行着调整与改革,西方各国福利开支与财政纪律只是引发债务危机的表面原因,其根本原因主要根植于社会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以及现有的福利措施政策与社会平衡所决定的需求之间的脱节。
一、西方福利国家模式的理论背景就政治层面而言,福利国家是在阶级力量对比和相互权力制约下资本与劳动平衡的产物,福利国家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整自由市场的弊端,以期获得社会稳定与长期发展。
阿萨·布里格斯在《历史视野中的福利国家》一文中认为福利国家的建立是为了至少在三个方向上纠正市场失灵:保证个人和家庭最低收入;使个人和家庭能够应对某些突发事件,如疾病、失业,缩小个人社会不安全程度;对公民地位的确认,保证他们能够获得足够的社会服务。
西方福利国家模式的建立有效缓解了本国劳资双方的对立,促进了他们的人力资本、科技与经济的长足发展。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各国福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合适的地方便渐渐显现出来,家庭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减缓、高失业率、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经济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的私有化、日益加剧的国际国内竞争等都对福利制度的运行与完善提出了挑战。
西欧福利国家的危机以及发展趋势
西欧福利国家的危机以及发展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各国相继建成了以高福利、高税收为主要特征的福利国家制度。
这套福利制度秉承为民众构建物质生活“安全”和“无风险社会”的理念,为全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
各国相继出台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政府提供社会福利的法律责任。
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多子女津贴、孕妇津贴、母亲津贴等是普遍存在的制度安排。
林林总总的各种福利,使民众不必为衣食住行分忧,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得到体面生活的物质保证。
福利国家的建立,对于促进西欧各国社会平稳发展、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连续几十年的高福利也累积了诸多社会问题: 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经济增长乏力,高福利制度似乎已难以为继。
西欧为何会出现福利国家的危机? 福利国家未来走向如何? 对这些问题有必要予以关注和探讨。
一、西欧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福利国家于二战后在西欧各国兴起,有着特殊的社会条件和深刻的历史背景。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要求构建社会福利制度以缓解社会矛盾。
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资本家财富的积累与工人阶级贫困积累的两级分化,也必然导致生产规模急剧扩张与社会购买力持续降低的尖锐矛盾。
于是,以生产相对过剩为标志的经济危机便周期性爆发,严重威胁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特别是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财富迅速向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集中,普通劳动者的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加快、危害增大。
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为避免崩溃的命运,资本主义世界选择了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
其主要的“救世”方案就是实施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通过国家投资推行“反危机”措施。
加大收入再分配力度,推行社会福利制度,以此改善劳动群众的贫困状况,增加有效需求。
其次,工人运动的发展迫使西欧各国构建社会福利制度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福利国家是以社会福利为导向并为公民提供全面保障的国家,它通常通过提供医疗保健、教育、住房、老年护理等福利福利服务,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保障公平公正。
福利国家也存在一些弊端,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些问题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
福利国家经济负担过重。
福利国家需要提供各种福利服务,这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
政府通过税收等手段来筹集这些资金,然而当福利支出过高时,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增加政府债务负担,甚至可能导致经济萧条。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尚处于工业化、现代化阶段,经济发展仍然是首要任务,因此需要权衡福利支出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福利体系。
福利国家可能导致人民对政府的依赖心理。
福利国家提供了全面的社会福利,使得公民在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能够获得保障。
一些人可能会对福利产生过度依赖,甚至形成“养尊处优”的心态,减弱自我拼搏、创新的动力。
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我们应该鼓励人民自主发展、创造财富,并通过适当的社会保障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简单地提供全面的福利。
福利国家可能加剧贫富差距。
虽然福利国家的核心理念是公平公正,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大。
一方面,福利国家需要通过税收等方式筹集财政资金,而高收入者往往承担更多的税收压力,这可能导致富人更富,贫人更穷。
福利国家的福利服务并非面面俱到,可能会导致一些贫困人口得不到充分的帮助,从而加大贫困与富裕之间的差距。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需要注重收入差距的调节,提供机会平等,确保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福利国家可能减弱私人和市场的效率。
福利国家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福利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过度干预,可能会减弱私人和市场的效率。
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由竞争的经济体制,它通过供需关系来决定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从而实现高效的资源配置。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应该注重市场的发展,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通过政府的监管来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
当前福利国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福利国家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一、存在问题1、公共开支比重大,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自2000年以来,欧洲国家原先引以为豪的福利制度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负.如英国的社会福利开支在60年代为81亿英镑左右,到1980年上升为221。
5亿英镑,1999年更高达1000亿英镑.又如瑞典,自1991年开始连续3年经济衰退,退休金还要照付,各种社会保障开支也不能减少,这使得福利体制捉襟见肘。
为了维持高额福利开支,政府只得大举借债,从而导致财政出现大量赤字.目前,瑞典政府的债务共有1. 43 万亿瑞典克朗,相当于1996年国内生产总价的84%。
公共开支比重大,政府财政负担沉重是西方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是一个直接而重要的原因。
2、福利收益水平偏低。
虽说西方国家公共开支比重大,但社会福利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福利收益水平却偏低,突出表现在西方国家贫困化现象相对严重。
如英国是世界福利国家的典范,但目前英国生活在官方公布的贫困线以下和略高于贫困线的“贫困人口”估计接近1700万,约占其总人口的30% 。
在欧盟组织的其他国家中,贫困问题也同样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3、福利依赖严重,造成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使充分就业政策难以实现.由于劳动者过于依赖高福利的保障体系,损害了人们的就业动机,调动不起工作积极性,从而导致福利依赖现象的产生。
在西方国家,由于政府对失业者有较好的福利待遇,因此一些失业者不再积极地寻求新的就业岗位,而长期依赖社会福利的救助。
福利国家制定普遍的高标准的福利待遇的初衷是为了稳固执政党的政权以及战后社会的稳定,但带有社会民主主义性质的福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的自我调控能力。
在北欧一些国家,劳动者与不劳动者之间所获得的福利补贴没有太大差别,而劳动者甚至还要缴纳较高的税额,这样带来的结果便是失业率居高不下,没有适当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而依靠政府补贴喝下午茶的“懒汉们"却越来越多.4、政府财政负担过重,收不抵支引发的财政危机。
当代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与启示
25当代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与启示郭 琳( 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近年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
西方福利国家近年来面临着一系列的经济、政治、社会方面的危机,为了加快经济增长、减少社会问题,福利国家在理论上与实践中都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变革,并对我国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福利国家;危机;全球化福利国家是当代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福利国家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如何妥善处理这些危机成为了福利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福利国家主要的政策趋向有:使福利制度的责任主体和供给方式多元化、变“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建立起社会投资型国家、借鉴东亚福利模式,即生产型和发展型的福利制度。
这些政策趋向对于我国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福利国家面临的危机1.经济方面的危机。
福利国家在经济方面的首要危机就是财政入不敷出,随着福利国家的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福利制度的完善,福利国家的福利支出不断增长,这造成了福利国家的财政困境,20世纪60-70年代是福利国家迅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只是一味地享受着高福利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升,但却没有考虑到高福利背后是需要高额的财政支出来支持的,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福利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降低,经济实力也不如从前。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福利国家经济增长缓慢、财政赤字激增等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同时,西方人口老龄化趋势在不断加剧,人口老龄化大大增加了福利国家的福利支出,为其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长期存在的失业现象是影响福利制度实施的另一个方面。
产生失业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工人会因为缺乏知识或技术不过硬等原因被淘汰,从而使失业人数增加。
另外,福利制度是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的,这些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税收和社会保险缴费,强制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增加了企业雇佣劳动力的成本,致使一些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而采取裁员的方式,从而造成了失业率的增加。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再思考:困境及对策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再思考:困境及对策【摘要】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是当前一个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对策和建立健全社会福利体系的路径探讨。
在优化社会福利分配机制方面,本文认为加大改革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关键。
通过加快推进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可以逐步构建起更加全面、稳定和可持续的社会福利制度,有效解决社会福利问题,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困境、对策、社会福利水平、社会福利体系、社会福利分配机制、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公平正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深入,我国社会福利制度亟需进行革新与完善。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距、医疗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福利制度在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
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进行再思考,提出有效对策,实现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迫在眉睫。
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背景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研究和探讨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背景,对于深入了解当前社会福利制度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为提出科学有效的改革对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本文拟就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再思考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分析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探讨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对策,寻找建立健全社会福利体系的路径,优化社会福利分配机制等问题。
通过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现状进行分析,全面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研究现有的改革措施及其效果,探讨如何更好地推进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持续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提高国家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政府的干预和调控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福利的一种国家形态。
这一制度在某些方面能够带来一系列的优势和好处,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福利国家的弊端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
福利国家的弊端之一是高福利负担。
福利国家需要大量财政支出来保障公民的福利需求,这就需要国家提供充足的财政资金。
由于福利需求的增加和长期的财政支出,会导致国家财政负担加重。
这可能会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债务问题的出现,甚至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需要认识到,在推进社会福利的过程中,要平衡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避免财政负担过重,采取有效的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发展。
福利国家的弊端还包括滥用福利制度、缺乏激励机制以及福利依赖等问题。
福利国家的出发点是为了保障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滥用福利制度和依赖福利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一些人可能会选择不努力工作,而依赖国家提供的福利来维持生活。
这不仅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浪费,也会对人们的自尊心和努力工作的动力造成负面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需要在推进社会福利的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强调劳动和创造的重要性,鼓励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创新来获得更好的生活。
福利国家可能会出现政府职能膨胀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提供各种福利,政府需要建立庞大的福利机构来管理和分配资源,这可能会导致政府职能膨胀和行政机构的庞大化。
由于福利资源的分配需要管理和监督,可能会出现腐败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需要在推进社会福利的过程中,加强政府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政府的效能,避免政府职能的膨胀和资源的浪费。
福利国家的弊端还包括社会不平等问题。
虽然福利国家的目标是为了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但实际上福利的分配并不一定能够完全实现公平和公正。
对于一些弱势群体来说,他们可能无法充分享受到福利的红利,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平等。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需要在推进社会福利的过程中,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向弱势群体倾斜,通过改革和创新来减少社会不平等的现象。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福利国家的概念是指政府通过提供各种社会福利项目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
这些社会福利项目包括医疗保健、教育、退休金、社会保险等,目的是通过公共资源的分配来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平等。
福利国家也存在一些弊端,这些弊端可能对中国的社会管理和福利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福利国家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
为了满足社会福利项目的需求,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财政资源。
这对于财政压力较大的国家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如果财政投入过大,可能会导致政府的债务增加或者财政赤字扩大,进而对国家的经济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在建设福利国家时,需要在财政投入和经济收入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福利国家的建设可能导致人们对政府的依赖性增加。
在福利国家中,政府扮演了提供各种福利项目的角色,这使得人们对政府的依赖性增强。
当人们过度依赖政府时,他们可能会失去自主能动性,缺乏自我发展和创业的动力,最终可能会导致社会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不足。
在建设福利国家时,需要适度引导人们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增强个人的自主能动性。
福利国家的建设可能导致负担不均。
由于福利项目的提供需要大量财力支持,政府往往需要通过税收来筹集资金。
税收往往是按照收入和财富来征收的,这意味着财富较少的人将承担更重的负担。
这可能会导致财富和收入的不均衡,进而加剧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在建设福利国家时,需要考虑如何合理分配财富,确保福利项目的负担均衡。
福利国家的建设还需要解决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福利国家的建设需要政府提供各种社会福利项目,这涉及到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资源分配时,政府需要确保资源能够公平合理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由于资源有限,政府需要面临公共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
在建设福利国家时,需要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对于中国来说,福利国家的弊端和经验给予了一些启示。
中国正处于社会管理和福利改革的关键阶段,需要根据自身国情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福利政策调整。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王静玥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06期【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高福利的国家也遭遇了极大的挑战,面临着前所未有巨大危机,欧债危机的持续也深入进一步加剧了福利国家的危机。
同时,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也必然会受到福利国家危机与改革的影响,我国的福利制度要结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避免西方福利制度中设计的不足,进一步建立属于中国的福利制度,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福利国家弊端及问题对我国启示一、背景“近些年来,由于全球化加快发展和经济衰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福利国家广泛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财政赤字上涨、失业率居高不下等问题,福利国家遭遇的困境致使其遭受了驳斥与非议。
” [1]一方面来看,福利国家的高福利政策导致用于福利项目的财政开销比重增长,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数增加,同时西方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用于相关福利项目和提供给失业者的福利支出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失业者数量居高不下,人们的收入水平慢慢下降,与之相关联的社会保险缴费和税收相应的减少,于是社会福利体系的资金来源受到了严重影响。
面对社会支出持续增加、财政收入却日益缩减的局面,福利国家在财政的资金支配上愈发的举步维艰,难以维系高额的社会福利支出,西方福利国家由此跌入了“福利陷阱”。
二、福利国家及其弊端(一)福利国家是什么福利国家是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社会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的一种方法。
同时福利国家也是一种国家形态。
在这种形态下,全体国民都能享受到国家的福利照顾。
它区别于社会救济,也区别于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因为它们都会限定目标人群,而福利国家则不然——只要是本国公民,全部都可以享受国家给予的福利。
福利国家似乎看起来是一种完美的国家形态。
但是随着社会和社会福利的不断发展,福利国家的弊端也愈来愈凸显,并且严重影响到国家的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福利政策的挑战分析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福利政策的挑战分析自20世纪末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趋势。
全球贸易、跨国投资和技术交流的增加不仅带来了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对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对这些挑战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有效应对。
首先,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经济更加紧密地与外部经济联系在一起。
这意味着国家的经济活动受到了全球市场的影响,如金融危机、货币波动等。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必须调整其社会福利政策以应对不稳定的全球经济环境。
例如,失业保险的福利金额和期限可能需要根据经济增长和失业率的变化进行调整,以确保福利方案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其次,经济全球化也为国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挑战,特别是在税收政策方面。
由于全球资本和跨国公司的流动性加大,国家往往会竞相降低企业税收以吸引外资。
然而,这种竞争可能会导致国家之间的税收收入减少,从而限制了国家在社会福利领域的支出能力。
因此,国家需要制定更加灵活和有创新性的税制,以确保社会福利政策的经济支持。
此外,经济全球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随着人员的跨国流动和跨国公司的设立,劳动力市场变得更加国际化和竞争激烈。
这给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带来了压力,尤其是在移民和社会保障方面。
国家需要在保持公平和包容的原则下,平衡国内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的权益,同时适应全球化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然而,尽管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但也为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带来了一些机会。
首先,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家可以更好地学习其他国家的福利政策经验和最佳实践。
通过比较和借鉴,国家可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社会福利体系,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其次,全球化也带来了更多资源和财富的分配机会。
通过吸引外资和开展贸易合作,国家可以增加收入和财政支出,从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国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社会福利政策框架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公正性和透明度,以及制定灵活的税收政策来支持福利支出。
社会经济风险与个体福利的关联性
社会经济风险与个体福利的关联性社会经济风险是指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由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这些风险可能包括经济波动、金融危机、失业率上升、社会不平等加剧等。
而个体福利是指个人在社会中获得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好处。
社会经济风险与个体福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首先,社会经济风险对个体福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经济不稳定时期,失业率增加,收入下降,社会福利减少,个体的生活压力也会随之增大。
同时,社会经济风险还可能导致个体的生活品质下降,例如经济危机时期,许多企业倒闭,社会资源匮乏,个体可能面临着失去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福利的风险。
因此,社会经济风险对个体的生活和福利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其次,社会经济风险也会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面对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个体可能感到焦虑、不安和恐惧,这些负面情绪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表明,经济下滑时期,心理健康问题会显著增加。
个体面临着失业、贫困等风险,会感到无助和自卑,有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因此,社会经济风险不仅对个体的物质生活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到其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然而,社会经济风险对个体福利的影响并非全然负面。
在适度的经济风险下,个体的福利也可能得到提升。
适度的风险激励个体追求创新和进取精神。
例如,在经济不稳定时期,许多人开始自主创业,积极寻找新的机会,有时候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和回报。
个体在面临风险的时候,也更容易意识到自身的努力和价值,提升自身的认知和精神层面的福利。
此外,社会经济风险还激发了社会的创新和变革。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个体和社会都会不断寻找出路和应对策略。
这种压力和挑战会迫使社会各界思考和改变传统方式,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通过创新和变革,社会经济风险有可能为个体和整个社会带来更多的福利和机会。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风险与个体福利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尽管社会经济风险对个体福利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但恰当的风险也可以激发个体的潜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应该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个体的抗风险能力,以及积极应对风险带来的机遇,最大化地实现社会经济风险与个体福利的关联性。
论福利国家及其危机的实质
2010年12月 学 术 交 流 Dec ,2010总第201期 第12期 A cade m ic Exchange SerialNo .201 No .12[收稿日期]2010-10-15[作者简介]刘丽伟(196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博士,从事福利国家研究。
论福利国家及其危机的实质刘丽伟(黑龙江大学哲学院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80)[摘 要]福利和福利国家概念在当代社会和政治思潮中居于重要地位。
福利源于人的需要,对人的需要满足的要求决定了福利国家及其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福利国家是在基本需求方面为其成员的幸福承担法定责任的制度表征。
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其理论论争的本质内涵也是围绕需要满足。
福利国家危机的表现,是其制度不能满足某些基本需要,福利国家危机的实质问题体现在其对人们需要满足的危机和福利国家自身的合法性危机上。
福利国家的国家干预本来是反危机的一种原则,但在实践中却长期取代了自由资本主义固有的合法性基础,最终导致福利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系统内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危机。
[关键词]福利国家;合法性危机;福利国家危机[中图分类号]C9131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0)12-0041-04福利和福利国家概念在当代社会和政治思潮中居于重要地位。
由国家干预或强制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等已与/福利0、/福祉0和/需要满足0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福利和福利国家也被看成是政府议程的一部分。
为公民提供适当层次的福祉,满足公民的需要,已成为当代国家政府的主要目标之一,对于福利国家实质问题的探讨也愈发突显其重要性。
一、福利国家的界定/福利国家0这一术语在战后半个世纪以来的时间里曾在多种语境下被运用,至今尚无普遍认可或权威的界定。
/福利国家0的概念最早是由威廉#坦普尔提出的,他指出福利国家是一种为普通平民服务的国家,它与以纳粹德国为例的、为统治者服务的/权利国家0完全不同。
福利国家制度的利与弊
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论的利与弊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论的主要观点是,主张由国家实行全面的社会保障计划,为失业、疾病、工伤和年老者提供经济援助(社会福利)。
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论在其发展史上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但由此建立的福利制度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危机,我们应对此作一分为二的分析。
一、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论的优点第一,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福利是通过高税收来实现的。
各国政府通过对不同收入的阶层实行有差别的税收政策,特别是累进税减少了由所有权产生的分配不合理,缩小了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增强了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凝聚力,这一税制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得以稳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缓冲器”、“减震器”。
广泛的社会福利措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状况,保障了大多数人的最低经济要求和社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社会动荡,平息社会不满,起到缓解社会矛盾的“安全网”作用,同时向社会成员灌输现存体制和价值观的合理性,减轻对现有制度的离心力。
从而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第二,调节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
根据一般规律,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潜力较大,其新增收入绝大部分能够转化为现实消费;而高收入阶层由于其阶段性消费已基本饱和,在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出现的情况下,其新增收入则会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储蓄或其它金融资产。
“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覆盖全社会公民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网络,居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福利,使居民在生活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从而可以当期消费甚至适度超前消费。
因此,社会福利制度作为国家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它对经济的发展能起到“稳定器”和“调节器”的作用,政府通过福利支出可以适当调节社会需求,刺激或抑制消费,适度的福利开支能推动经济发展。
第三,促进社会服务,缓解就业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社会背景下福利国家的合法性及危机张奇林张兴文2012-8-3 11:04:22 来源:《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摘要:文章以风险社会为背景,分析了福利国家的合法性及危机,认为福利国家有着坚实的合法性基础,能够适应风险社会条件下民众的需求。
但是风险社会的深化给福利国家带来了深刻的制度危机,威胁着福利国家的合法性基础。
福利国家需要适应新的社会条件,以新的发展来化解自身危机。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和谐社会构建与慈善事业发展研究”(08JJD840204)。
作者简介:张奇林(1969-),男,汉族,湖北洪湖人,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张兴文(1989-),男,汉族,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本科生。
关键词:风险社会;福利国家;合法性;危机随着现代性和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人类社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断膨胀的风险,可以说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风险社会。
在风险全球化的条件下,福利国家制度在防范和化解人类全球化风险,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带给人类幸福等方面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风险的转换也使福利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如何认识风险社会背景下福利国家的合法性及其危机,不仅有助于应对风险社会的挑战,而且也从另一个角度回应了关于福利国家向何处去的争论。
一、风险社会背景下的福利国家合法性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深刻变化,把现代社会的风险同现代性和全球化问题联系起来,提出了风险社会理论。
他认为,人类正生活在一个“风险社会”之中,“作为一种社会理论和文化诊断,风险社会的概念指现代性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工业化社会道路上所产生的危险开始占主导地位。
”①比较工业社会与风险社会的最大差异,贝克用一个对比来说明,前者的“推动力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我饿!”②而后者的“驱动力则可以表达为:我害怕!”。
③风险社会理论正是在反思现代性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工业社会的诊断、批判和重建的社会理论。
与工业社会相比,风险社会具有以下特点:(1)风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随着人类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已经建立在一个科学理性和技术理性的基础之上,而正是人类的科学和技术缔造了风险社会。
现代风险不仅来源于自然,更多地是人为风险。
例如知识技能的缺乏往往就是失业和贫穷的源头之一。
(2)风险的隐蔽性。
由于人类活动的复杂性和高度的信息化、技术化,其携带的风险往往是潜在性的,隐蔽得很深。
由于风险隐藏得很深,难以预知,因而风险有时会突然发生,令人猝不及防。
例如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银行信贷风险在金融衍生产品的层层包装下,不断扩大,终而导致华尔街金融风暴。
(3)风险的快速传递性。
人类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世界经济全球化使得风险可以很快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20世纪以来的几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方式,充分表现出世界各国无法在现代风险社会中独善其身,任何一处风险的爆发,都有可能快速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4)风险可能的平等性。
风险社会里,风险分配有其特定的逻辑,面对不断恶化的环境,我们很难说有哪一个人群不会被影响。
在这一点上,风险社会也区别于工业社会。
(5)风险后果的不平等。
世界范围内的平等风险状况并不意味着风险产生的后果或者说损失是平等的。
由于不同人群的阶级地位、财富多寡、生存环境等因素的差异,应对风险的能力则千差万别。
在风险分配的场域里,存在着“马太效应”。
越是贫穷的人群,其生存环境越恶劣,风险的不确定性也就越多,造成损失的相对程度也越大。
现代社会进入风险社会后,关于福利国家的讨论一直未有停止。
站在新的时代背景前,重新审视福利国家的合法性问题显得很有必要。
哈贝马斯认为,合法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以及事实上的被承认。
④如果说,一项社会政策或制度面临着合法性危机,则意味着它不能给公众带来价值满足,从而失去公众的认可。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和国家形态,福利国家的合法性包含着公众对该制度的价值认可。
我们认为,在风险社会背景下,福利国家的合法性依然存在。
首先,福利国家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应对社会风险的条件下建成的。
社会福利的大发展时期是从工业革命之后开始的。
如果说传统的济贫和慈善主要建立在社会伦理基础之上的话,那么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福利国家制度则更多是防范社会风险,是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度化和常态化。
工业革命后,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专业分工的细化,工人的伤残、职业病以及退出劳动力队伍等风险,造成劳工的贫困,社会贫富分化问题严重。
德国最初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原因是要解决当时面临的严峻的劳工问题,需要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全面提高劳工待遇,为劳工提供必要的社会保护。
进入风险社会后,福利国家经济增长放缓,持续的高失业率、人口老龄化危机、家庭结构核心化等新变化带来了新的社会风险,同时经济全球化将风险扩散到全球,人类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
个人在面对诸多风险时却显得无能为力。
团结起来,以集体的力量共同应对强大的社会风险,使个人风险通过社会保险以至社会福利来化解和预防,这种理念即使在个人主义盛行的时代也从未丧失过合理性。
其次,福利国家的实践传统依然存在。
⑤在当今大多数福利国家,国家介入弱势群体的福利供给和服务提供有着悠久的历史。
以英国为例,早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的教会在济贫和收容流浪人员等社会救济方面承担着主要的功能。
但在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产业工人的失业、伤残和患病无力医治等问题日益严重。
对于这些问题,仅依赖宗教组织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社会普遍认为政府应该承担起缓解贫困,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
因此,自16世纪后期开始,英国政府逐步加大了对贫穷的干预力度。
而1601年英国《济贫法》的出台更标志着国家全面干预济贫事业的开始。
30年代大危机后,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福利国家的广泛建立。
虽然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人们开始反思福利国家面临的困难和福利提供方式,但是人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国家干预的福利社会会是什么样子。
再次,福利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权利。
“社会权利的最初起源是地方性共同体和功能性组织的成员资格,后来又得到《济贫法》和一个由国家设计但由地方管理的工资管制体系的补充,后者后来逐渐取代了前者。
”⑥战后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国家纷纷宣布建成福利国家,普遍提高了国民福利待遇,国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以至于英国著名学者马歇尔(T.H.Marshall)在评价福利国家的发展状况时说道:“20年前,⑦福利国家还是一桩新奇之事,……但在今天,它已成为理所当然的东西了。
”⑧随着福利国家的建立,福利权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权利,是现代公民权的一部分。
最后,福利国家具有深刻的理论渊源和思想基础。
圣西门、傅立叶等人肯定国家在福利分配中的作用,主张国家应该统一各个生产者的生产活动,以满足社会最大多数人的需要,从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19世纪德国新历史学派认为,劳资冲突、社会贫困等问题不能完全依赖市场的“自发”调节而得以解决,主张国家必须以最终责任者的角色来出面组织社会福利的供给,并应该对经济发展负责,对社会稳定负责,自由与权威并非对立,而应该是统一的。
以功利主义哲学为基础的福利经济学从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展开分析,认为社会福利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国民收入的大小,也取决于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情况,因而主张政府在税收和转移支付方面进行干预,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后来的福利国家正是在这些理论渊源和思想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随着世界经济和风险社会的全球化,福利国家在提供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
作为单个个体,人们需要国家提供一系列的公共服务,从而免于在强大的社会风险中陷于贫困和无助。
作为国家干预的一个方面——虽然关于政府与市场的争论依然很激烈——福利国家依然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依然具有其合法性。
二、风险社会视角下的福利国家危机虽然福利国家依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随着风险社会的深入发展,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福利国家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福利国家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普遍的社会福利和高福利制度使得政府规模庞大,效率低下,影响了公共服务提供质量。
根据公共选择理论,政府也是理性人,政府失灵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政府对福利的介入越多越广泛,政府失灵的风险也就越大。
庞大的公共部门造成了对某些服务领域的垄断,扭曲了市场竞争和效率。
第二,普遍的高福利使得政府财政负担沉重,并带来许多相关的经济问题。
庞大的财政支出主要由高税收来支撑,这一问题以北欧福利国家尤为突出。
2003年芬兰的社会支出中与社会保护相关的福利支出为386亿芬兰马克,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6.9%。
瑞典政府则将46%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维持福利支出,这一比例居世界之首。
⑨高税收造成福利国家经济活力不足,国家竞争力下降的局面,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的背景下,导致失业和贫困问题加重,结果福利的刚性作用又反过来迫使福利支出水平提升。
第三,普遍的高福利加上失业者的增多,形成了福利依赖群体,出现“养懒汉”的现象。
福利制度的设计要注意规避道德风险,但是,高福利往往又是道德风险的诱发因素。
“养懒汉”现象,正是高福利保障使部分人群有条件掩盖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热情,而选择福利援助来保障生活。
可见,福利国家的社会风险在经济危机、财政危机、贫困失业和福利国家制度本身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增多和加重。
西方福利国家出现福利危机,并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问题主要来自制度风险和风险社会的深化。
首先是福利国家本身的制度风险。
福利制度具有刚性特征,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福利成为人们的一项权利,而不是政府的施舍。
庞大的福利国家一旦建成,就会促使国民对福利国家形成强烈依赖,从而,福利国家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随着一系列制度的实施,制度的风险也日益显现。
以财政为前提的国家主导的机制天生就具有财政风险。
财政收入规模决定于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财政收支又同时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而福利的刚性使得福利支出水平面临不断提高的压力。
因而一旦国家经济停滞不前或者财政收入的增长不足以满足福利支出的增长,福利国家制度就会面临严重危机。
与此同时,福利国家面临难以协调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社会福利支出很难在增进社会福利和保持人们工作热情、在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等等关系中求得平衡。
另外,对福利国家中政府责任的强调,长期忽视其他合作力量的作用,使得福利国家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随着福利国家财政危机和大规模就业危机的加深,人们开始重新认识福利提供的模式。
20世纪7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和公共服务社会化思潮的兴起,推动福利国家进行改革。
其次是风险社会的加深。
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类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