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信息系统题

合集下载

现代物流管理试卷(附答案)

现代物流管理试卷(附答案)

安徽农业大学2009―2010学年第1学期《现代物流学》试卷(A 卷)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2小时 适用专业:08级物流工程一、单项选择(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关于供应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供应链是指商品进入消费者手中之前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联系B.供应与需求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可把供应链与需求链的概念结合起来统称为“供需链”C.供应链就是原材料的供应渠道D.供应链涵盖着从原材料的供应商经过开发、加工、生产、批发、零售等过程到达用户之间有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形成和交付的每一项业务活动2.公路货运的优点有( )。

A 、适应性强B 、不适宜大批量运输 C、具有定时性 D 、不受天气影响3. 装卸搬运活性级别 4表示( )。

A.货物杂乱地堆放于地面B.货物已被捆扎或装箱C.被置于台车或起重机械上,可以即可移动D.货物处于移动状态4.你认为下列有关配送的理解,( )是正确的。

A.配送实质就是送货,和一般送货没有区别B.配送要完全遵循“按用户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配送的合理化C.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与商流是没有关系的D.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为追求整个配送的优势,分拣、配货等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装卸搬运合理化原则的是( )。

A.消除无效搬运B.提高搬运活性C.尽量采用人工作业D.采用集装单元6.1962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 )在《财富》杂志发表了题为“经济的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装 订 线黑暗大陆”一文,揭示了物流的重要作用。

A .彼德.德鲁克B .鲍尔索克斯C .西泽修 D.琼西.贝克7.配送中心不具备以下哪种功能( )。

A .运输功能B .储存功能C .统计功能D .包装功能8.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根据( ),提供多功能甚至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最终职能是保证客户物流体系的高效运作和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

A.临时需求和要求B.合同条款的规定C.供应商D.购买者9.在运输管理系统中( )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新版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考研已落下帷幕考研虽然已经结束好长时间,而它对于我来说,就像是昨天刚发生一样,清晰且深刻。

回首考研的这段经历,我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许多。

开始基础复习的时候,是在网上找了一下教程视频,然后跟着教材进行学习,先是对基础知识进行了了解,在5月-7月的时候在基础上加深了理解,对于第二轮的复习,自己还根据课本讲义画了知识构架图,是自己更能一目了然的掌握知识点。

8月以后一直到临近考试的状态,开始认真的刷真题,并且对那些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反复的加深印象,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考研一路走来,真的很辛苦,学长学姐们分享的宝贵经验不仅能让我打起精神背水一战,还使我的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

初试成绩出来的这两天,酝酿了一下,我也想为将要参加下一届考研的的学弟学妹们写一篇文章,希望你们从复习的开始就运筹帷幄,明年的这个时候旗开得胜。

文章字数很多,大家有时间可以阅读,文末有真题和资料下载分享,谢谢大家。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考研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3)数学三(830)管理学原理参考书目:《管理学原理》阮文彪,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现代企业管理概论》王钊,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第1版;有关英语的一些经验大家都说“得阅读者得天下”。

阅读一共占40分,但如果把所有精力都花在阅读练习上,不注意其他题型的应试技巧,也是得不偿失的。

建议大家抽出3个小时的时间,完整地做一套题。

做完一套卷子之后,正确率是次要的,重点是发现自己的弱点,同时了解试卷结构并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与做题节奏。

对于真题,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一下子就扎进了哪个老师的长难句网课或者哪本阅读书当中。

不是说辅助网课和书不好,而是说要有的放矢,先整体,后局部深入。

没有哪个做题顺序是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大家可以自由决定。

做真题一定要注意做题顺序,我是先从阅读开始,然后写完作文,最后再做完形填空。

安徽农业大学景观生态学第三部分斑块

安徽农业大学景观生态学第三部分斑块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第三部分景观格局一.斑块☐定义: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和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

➢强调斑块的空间非连续性和内部均质性。

☐·广义上,斑块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无生命的;而狭义上,斑块仅指动植物群落。

☐·对景观异质性、动态、功能等的研究,实质上就是对斑块的性质、分布、组合及动态、功能的研究.1.斑块的起源和类型●影响斑块起源的主要因素:环境异质性(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自然干扰(natural disturbance )人类活动(human activity )●Forman和Godron(1981,1986)根据斑块的起源或成因机制将常见的景观斑块,根据起源分为四类: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残存斑块(remnant patch)引进斑块(introduced patch)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 resource patch)1.1干扰斑块起源:自然干扰和人类干扰。

一般由短期局部性干扰形成;也可由长期持续干扰形成,主要是由人类干扰引起的;有时,长期自然干扰也能够形成干扰斑块。

特点:基质未受干扰,而斑块受到干扰。

种群大小、迁入率和灭绝率等在初始剧烈变化,随后进入平稳演替阶段;当基质和斑块融为一体时,干扰斑块消失具有最高的周转率(turnover rates) ,持续时间最短,通常是恢复最快的斑块类型。

但长期持续干扰斑块也能保持稳定,持续时间较长。

1.2残存斑块起源:基质受到大面积自然干扰和人类干扰的影响,在其局部范围内幸存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其片断,其成因机制与干扰斑块相反。

特点:基质受干扰,而斑块未受到干扰。

种群大小、迁入率和灭绝率等在初始剧烈变化,随后进入平稳演替阶段;当干扰消失后,在自然界同化作用下能很快地融合在基质内,残存斑块消失。

具有较高的周转率。

基于智慧芽(PatSnap)平台的安徽农业大学专利信息分析

基于智慧芽(PatSnap)平台的安徽农业大学专利信息分析

申请(专利权>人
公开 ( 公告)年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安徽农业大学
51 131 226 222 260 415 463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0
0
0
0
0
1
0
明光现代农业科技合作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1
陈德鑫
0
1 数据来源
本 研 宄 选 用 的 专 利 数 据 库 为 智 慧 芽 (PatSnap) 全球专利检索数据库。该 公 司 深 度 整 合 了 从 1790 年 至 今 的 全 球 116个 国 家 地 区 的 1.3亿以上的国家 专利数据,提供专利检索、分析和管理的一站式信 息 服 务 平 台 ,对 国 内 外 专 利 的 法 律 状 态 、 同族及引 证信息进行了深度加工,实现全球专利中文翻译, 可较为全面获悉国外技术。通过多维度专利信息呈 现 ,可以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及同行技术布局,挖掘 专利背后的竞争关系、公司战略、市场机会和技术 风险等同行技术情报,及时的动态跟踪帮助客户从
2 1 1 0 1 0 0 0
48卷2 期
汪 洁 :基 于 智 慧 芽 (PatSnap) 平台的安徽农业大学专利信息分析
321
1 . 3 时间分析 专利申请数量,是指申请人根据国家法律规定
向专利行政部门请求授予其发明创造专利权并被受 理 的 件 数 ,而 专 利授 权 数 量是 指 受 理专 利中 能够 得 到最终授权的数量[21。对学校申请专利数和公开专 利数做统计分析,如 表 4 所示。 1.3.1申请趋势分析安徽农业大学最早作为专利 申请 人 于 1991年申请了 2 条专利,分别为发明人徐 忠 传 申 请 的 《苔干饮料》(公开号:CN1055288A ) 和 《苔干系列风味食品》(公开号:CN1055102A ) , 其后出现隔年断断续续申请现象,并 于 2003年之前 申请数量为个位数。自 2003年以后从未有过间断申 请 ,且申请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从2006

地理信息系统-第一章-导论

地理信息系统-第一章-导论

10/16/2020
前言
☆学习目的与要求 ☆ 学时分配 ☆ 考核方式 ☆ 课程安排 ☆ 参考教材
10/16/2020
学习目的与要求
相关课程背景知识: 测绘学、地图学、数据库、数据结构、图形学……
掌握GIS的概念,了解GIS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掌握GIS的数据处理流程
采集、编辑、组织、管理、分析和输出; 熟悉GIS空间分析基本技术和方法,具有用GIS解决相关问题
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未经加工的数字、文字、符号、声音、图象等原始资料。数据是对客观现象的表示, 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数据的格式往往和具体的计算机系统有关,随载荷它的物理设 备的形式而改变。
信息(information):狭义的说就是“两次不定性之差”,广义的说是指主体与 外部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切有用的消息或 知识,是表征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10/16/2020
问题的提出
1. 与安徽省相邻且人口比安徽省人口多的省份? 2. 合肥市政务新区在什么位置? 3. 安徽农业大学到政务新区的最短路径、公交换乘? 4. 购房选择:住房面积>100 m2 &朝南&房价<1万元/m2 5. 长江西路两侧1000米范围内的中学有多少所? 6. 某老板想在国购广场开餐饮连锁店,如何选址?
的能力; 了解GIS的发展趋势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掌握GIS的基本原理、基 本方法与常用GIS软件的操作,为GIS的开发、应用打 下理论基础。
10/16/2020
学时分配
讲课 25学时 实验 10学时 总学时 35学时

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安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大纲

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安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农业生态学》院第一章绪论院内容: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的定义、产生、学科分化与发展背景,农业生态学与科学发展,农业生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学与中国农业发展。

彰武系统的概念,基本性质与研究的基本途径;生态系统的定义、基本组分、特点和类型;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基本组分、基本结构、基本功能及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农业生态学的任务、基本研究方法。

200092重点:有关定义、农业生态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生物组分的构成。

同济大学四平路难点: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的发展阶段与代表人物及贡献,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36 26038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基本生物结构共济内容:生态因子、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的基本概念,最小因子律、耐性定律、生态型和生活型的定义、区别、类型。

生态位的概念及应用,生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正门对面生物种群与群落的概念,生物种群的结构征(种群大小、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种群年龄与性比结构、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与环境容纳量);生命表与生命曲线、种群的增长模型(种群指数式增长、种群阻滞式增长);种群变动与调节(种群波动、r、k对策生物及种群调节),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种群和阿利氏原则,隔离与领域性;生物间的正相互作用和负相互作用及高斯原则,次生代谢产物在种间关系上的作用。

336260 37群落的基本特征、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时间结构;边缘效应的概念与特点;自然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过程、原因,顶极群落理论,次生演替的特点。

农业群落的人工演替,结构趋同和协同进化。

群落的多样性与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及类型,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多样性价值,分子生态学的技术及在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农业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存在问题及保护利用措施。

112室重点:生态因子、自然环境的概念,耐性定律及其应用,生态位理论及其应用。

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协同研究

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协同研究

引文格式:付丹阳, 魏靖阳. 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协同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 18(1):130−140. DOI: 10.12371/j.ynau(s).202307078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协同研究付丹阳1, 魏靖阳1,2 *(1.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6;2. 安徽农业大学 国土资源研究所, 安徽 合肥 230036)摘要: 摸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家底,科学防范治理生态风险,可为地区在“两山”政策背景下保障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给出化人地“矛盾”为“和谐”思路。

鉴于近20年间安徽省经济增长突出、人地矛盾凸显,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综合运用空间相关分析、地理加权回归及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探究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趋势及空间影响关系。

结果表明:(1)20年间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下滑明显,流域与山区价值较高,中部北部耕地价值较低,景观生态风险(ERI )在20年间逐渐好转。

(2)研究区ESV 与ERI 的莫兰指数显著降低,高—高、低—高聚集区减少,且ESV 对ERI 的激化作用显著减弱。

(3)自然、社会因素均能显著驱动ESV ,ERI 则主要受自然因素驱动。

研究表明生态系统稳定性对ESV 与ERI 间的关系有显著影响,未来应持续保护南部山区林地,重点治理境内水域生态环境,提升草地景观整体性,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增强安徽省生态系统稳定度。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景观生态风险;地理加权回归;地理探测器中图分类号: F 323.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390X (2024) 01−0130−11Study on Spatio-temporal Synergy betwee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in Anhui ProvinceFU Danyang 1,WEI Jingyang 1,2(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2. Institute of Land and Resources,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Abstract: Mapping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scientifically preventing and managing ecolo-gical risk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guaranteeing 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two mountains ” policy, and give the idea of transforming the “contradiction ”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into “harmony ” . In view of the outstanding economic growth in Anhui Province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had been highlighted, so we took Anhui Province as the study area, constructe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land use data from 2000 to 2020, comprehensively utilized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geographically-weighted regression and geographic detector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explor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trend and spatial influe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收稿日期:2023-08-04 修回日期:2023-09-12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等教育服务三地一区建设的路径及政策支持的研究与实践”(SK2019A1150)。

2021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变化评价分析

2021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变化评价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8期资源与环境科学2021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变化评价分析李宏1汪甜甜2桂苗1马友华2*(1合肥市农业经济技术服务管理总站,安徽合肥230091;2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摘要本文通过分析2021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对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更新评价,并依据相关技术规范更新了2021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成果数据库。

结果表明,2021年合肥市耕地质量等级为4.753等级,比2020年提升了0.041个等级,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和巢湖市耕地大多以中产田(4~6等地)为主。

该评价结果可为合肥市制定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耕地质量;等级变化;评价;安徽合肥;2021年中图分类号S1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08-0138-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08.03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of Hefei Cityin2021LI Hong1WANG Tiantian2GUI Miao1MA Youhua2*(1Hefei Agricultural Economic and Technical Service Management Station,Hefei Anhui230091;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Anhui230036)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monitoring data of Hefei City in2021,this paper updated and evaluated the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of Hefei City,and updated the evaluation result database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of Hefei City in2021according to releva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of Hefei City in2021was4.753,which increased by0.041compared with that in2020.The cultivated land of Feidong County,Feixi County,Changfeng County,Lujiang County and Chaohu City were mainly middle-class fields(Grade4-6).The evaluation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Hefei City to develop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Keywords cultivated land quality;grade change;evaluation;Hefei Anhui;2021耕地是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耕地数量和质量是农业生产的保障,也是社会发展稳定和国家食品安全的保障[1]。

基于莫兰指数的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分区———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为例

基于莫兰指数的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分区———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为例

江苏农业学报(JiangsuJ.ofAgr.Sci.)ꎬ2024ꎬ40(1):83 ̄92http://jsnyxb.jaas.ac.cn王翠婷ꎬ童㊀童ꎬ汤萌萌ꎬ等.基于莫兰指数的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分区 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为例[J].江苏农业学报ꎬ2024ꎬ40(1):83 ̄92.doi:10.3969/j.issn.1000 ̄4440.2024.01.009基于莫兰指数的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分区 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为例王翠婷ꎬ㊀童㊀童ꎬ㊀汤萌萌ꎬ㊀江文娟ꎬ㊀丁琪洵ꎬ㊀王㊀强ꎬ㊀马友华(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ꎬ安徽合肥230036)收稿日期:2022 ̄11 ̄16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202003a06020002)作者简介:王翠婷(1999-)ꎬ女ꎬ江西赣州人ꎬ硕士研究生ꎬ从事耕地质量提升与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ꎮ(E ̄mail)1374536116@qq.com通讯作者:马友华ꎬ(E ̄mail)yhma@ahau.edu.cn㊀㊀摘要:㊀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区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ꎮ为了使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㊁高效地进行ꎬ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为例ꎬ基于莫兰指数ꎬ结合耕地质量㊁灌溉排水能力的空间分布ꎬ以地块为最小单元划分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ꎮ结果表明:凤阳县耕地质量等级为中等ꎬ平均等级为4 367等ꎻ全县耕地质量等级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ꎬ其中有73 45%的耕地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ꎮ灌溉排水能力的可改善程度可分为1~9级ꎬ依据耕地质量等级的空间相关性和灌溉排水能力可改善程度ꎬ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划分为优先建设区㊁次级建设区㊁后备建设区和暂不建设区ꎬ其中优先建设区为空间相关性为高 ̄低(HL)型且灌溉排水能力可改善程度较大的区域ꎮ采用研究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案例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ꎬ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程度较大的区域均处于优先建设区和次级建设区ꎮ研究结果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选址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ꎬ可为有序和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升耕地质量提供参考ꎮ关键词:㊀高标准农田ꎻ莫兰指数ꎻ建设时序ꎻ灌溉排水能力中图分类号:㊀F327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0 ̄4440(2024)01 ̄0083 ̄10Temporalzoningofhigh ̄standardfarmlandconstructioninhillyareasbasedonMoranindex takingFengyangCountyasanexampleWANGCui ̄tingꎬ㊀TONGTongꎬ㊀TANGMeng ̄mengꎬ㊀JIANGWen ̄juanꎬ㊀DINGQi ̄xunꎬ㊀WANGQiangꎬ㊀MAYou ̄hua(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ꎬ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Hefei230036ꎬChina)㊀㊀Abstract:㊀Promotingtheconstructionofhigh ̄standardfarmlandisanimportantmeasuretoimprovethequalityofcultivatedlandinhillyareasinthemiddleandlowerreachesoftheYangtzeRiver.Inordertoreasonablydefinethecon ̄structiontimesequenceofhigh ̄standardfarmlandꎬFengyangCountywastakenasanexampleꎬandbasedonMoranindexꎬcombinedwiththespatialdistributionofcultivatedlandqualityandirrigationanddrainagecapacityꎬtheconstructiontimesequenceofhigh ̄standardfarmlandwithplotasthesmallestunitwasdivid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cultivatedlandqualitygradeinFengyangCountywasmediumꎬwithanaveragegradeof4.367.Thecultivatedlandqualitylevelinthecountyshowedsignificantpositivespatialcorrelationꎬand73.45%ofcultivatedlandshowedsignificantspatialautocorrela ̄tion.Theimprovementdegreeofirrigationanddrainagecapacitycouldbedividedinto1-9levels.Accordingtothespatialcorrelationofcultivatedlandqualitygradeandtheimprovementdegreeofirrigationanddrainagecapacityꎬtheconstructiontimesequenceofhigh ̄standardfarmlandwasdividedintopriorityconstructionareaꎬsecondaryconstructionareaꎬreserveconstructionareaandtemporarynoconstructionar ̄ea.Thepriorityconstructionareawastheareawithhigh ̄low(HL)typespatialcorrelationandtheirrigationanddrainagecapacitycouldbeimprovedgreatly.Thecaseof38highstandardfarmlandconstructioninthestudyareawasverifiedinthisstudy.Theregionswithalargeimprovementinthequalityofcultivatedlandwereallinthepriorityandsecondaryconstructionareas.Theresultsofthisstudyhavecertainref ̄erenceandapplicationvalueinthesiteselectionofhighstandardfarmlandꎬandcanprovidereferencefororderlyandeffi ̄cientpromotionoftheconstructionofhigh ̄standardfarmlandandimprovementofcultivatedlandquality.Keywords:㊀high ̄standardfarmlandꎻMoranindexꎻconstructionsequenceꎻirrigationanddrainagecapacity㊀㊀耕地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ꎬ大量基本农田和优质耕地被占用ꎬ同时耕地质量显著下降[1]ꎬ由此引起的空间变化也进一步加大了耕地保护的难度ꎮ因此ꎬ研究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ꎬ对于促进耕地空间保护的布局及后续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ꎮ此外ꎬ目前中国进行土地整治的目标已经转变为增加耕地数量与提高耕地质量ꎮ国土部门于2003年颁布了«农用地分等规程»并建立了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ꎬ原农业部于2008年颁布«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规程»ꎬ形成了县域尺度的耕地质量等级成果ꎬ并首次提出 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 ꎮ2019年农业农村部依据«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组织完成了全国范围内九大区的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ꎮ由此可见ꎬ中国耕地质量评价体系的发展较为全面且契合中国的实际情况ꎬ为区域性的耕地保护指明了方向ꎮ«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公报»中指出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丘陵山区立地条件较差ꎬ田间基础设施较差ꎬ此类区域应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ꎮ由此可见ꎬ合理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有效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ꎮ高标准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㊁设施配套㊁高产稳产㊁生态良好㊁抗灾能力强且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3 ̄4]ꎮ截至2020年底ꎬ中国已完成5.33ˑ107hm2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ꎬ并提出到2022年要完成6.67ˑ107hm2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目标[5]ꎮ近年来ꎬ高标准农田面临优质农田开发殆尽的情况ꎬ故大力推进中低产田的改造应成为未来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趋势[6]ꎮ中低产田的改造工程应以农田水利建设为基础ꎬ结合不同区域和土壤障碍类型的特点进行ꎮ但是ꎬ整治难度大㊁选址困难等[7]依旧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不可避免的问题ꎮ因此ꎬ如何科学地进行高标准农田的选址是今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研究的重点ꎮ目前ꎬ研究者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建设时序㊁障碍因素和工程整治等方面ꎬ评价方法也多有创新ꎬ如引入生态位理论㊁熵权法等ꎬ还包括结合多种方法[8 ̄9]构建评价模型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进行分区等ꎮ耕地质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ꎬ受地形地貌和耕地利用方式等条件的影响ꎬ在空间上存在集聚性或异质性ꎬ因此人们对耕地质量空间特性的关注逐年增加ꎮ张贞等[10]首次采用空间自相关的分析方法探究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ꎬ此外很多研究者通过分析耕地质量的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分布及其变化ꎬ制定耕地保护的差异化分区或进行基本农田的划定[11 ̄14]ꎮ杨建宇等[15 ̄16]在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ꎬ结合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ꎬ将全县按行政村尺度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分区ꎮ多数研究均由研究者确定指标权重㊁构建评价模型ꎬ由于各个区域的障碍因子不同ꎬ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及在一定区域内推广的意义ꎬ并且耕地质量评价与调查均以耕地图斑为最小单位进行ꎬ但是上述分区研究均基于省(市㊁县)或行政村尺度进行ꎮ«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灌溉能力和排水能力作出了明确要求ꎬ相关研究发现ꎬ灌溉能力和排水能力在障碍因子中属于易改善的指标[15]ꎬ基于此ꎬ本研究以国家标准中沿用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为基础ꎬ结合耕地质量等级的空间自相关性[16]和灌溉排水能力的可改善程度的空间分布ꎬ以耕地图斑为最小单元ꎬ划定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时序ꎬ分为优先建设区㊁次级建设区㊁后备建设区和暂不建设区ꎬ并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际案例对分区结果进行验证ꎬ以期为今后长江中下游丘陵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时序及科学选址提供参考ꎮ1㊀研究区概况与数据1.1㊀研究区概况安徽省凤阳县处于淮河南岸和江淮分水岭之间ꎬ属江淮丘陵区ꎮ全县东西长74 9kmꎬ南北宽49 6kmꎬ地势由北向南呈三级阶梯状逐级抬升ꎬ耕地细碎48江苏农业学报㊀2024年第40卷第1期而分散ꎮ凤阳县的地形可分3个地貌类型ꎬ细分为5个地貌单元ꎮ南部为丘陵区ꎬ丘冲相间ꎬ坡度一般为10ʎ~35ʎꎬ由老梨山 ̄白云山和猴尖山 ̄三姐山2组带状丘陵组成ꎬ海拔为150~250mꎮ中部岗地坡度和缓ꎬ岗㊁塝㊁冲地形明显ꎬ地势开始下降至二级阶地ꎬ包括九华山㊁蚂蚁山㊁洪山以南ꎬ老梨山㊁老青山㊁白云山以北ꎬ西抵刘府㊁严桥ꎬ东至小溪河ꎮ北部为冲积平原ꎬ地势低洼平坦ꎬ绝大多数已被开垦为耕地ꎮ浅洼平原在凤阳县欢山㊁煤山以西ꎬ瑶河㊁天河以东地区ꎬ海拔低于50mꎬ一般为16~34mꎮ当地气候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ꎬ气候温和ꎬ四季分明ꎬ雨量适中ꎬ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4 21ˑ104hm2ꎬ但由于降雨量分布不均ꎬ常造成旱涝灾害ꎮ凤阳县属长江中下游农畜水产区ꎬ地形以丘陵㊁高岗丘陵为主ꎬ耕地面积广阔ꎬ受地形等基础条件制约ꎬ灌溉㊁排水条件较差ꎬ平均耕地质量等级较低ꎮ每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较大ꎬ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县(区)ꎮ研究区内新建高标准农田的项目区涉及大庙镇㊁大溪河镇㊁小溪河镇㊁官塘镇㊁刘府镇㊁总铺镇㊁西泉镇㊁殷涧镇8个镇ꎬ地貌类型大多为丘陵或高岗丘陵ꎬ且项目区内的大部分耕地均为中低产田ꎮ1.2㊀数据来源研究基础数据包括:(1)基于凤阳县2018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结果获取耕地图斑㊁土地利用类型及权属单位㊁面积等ꎮ(2)凤阳县土壤图ꎮ根据凤阳县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纸质土壤图矢量化形成ꎮ(3)土壤样品检测数据ꎮ通过实地采样ꎬ委托有检测资质的单位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㊁有效磷含量㊁速效钾含量㊁pH值和土壤重金属铬㊁镉㊁铅㊁汞和砷含量ꎮ(4)通过实地调查获取调查样点的田间利用状况㊁基础设施等情况ꎮ1.3㊀研究方法1.3.1㊀耕地质量等级评价㊀依据国家于2016年发布的«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ꎬ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进行研究区耕地质量评价与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评价ꎮ其中新建高标准农田采样点位的布设与养分检测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ꎬ按照每66 67hm2高标准农田设置1个采样点的密度进行采样点布设ꎬ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后的耕地质量评价均依据«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进行ꎮ对项目区3333.33hm2高标准农田建设前的土地先进行66 7hm21个采样点布点采样ꎬ共计50个采样点ꎬ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对整个项目区的6000hm2耕地进行66 7hm21个采样点布点采样ꎬ共计90个采样点ꎬ建设前后的采样时间间隔近7个月ꎬ分别对建设前后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进行耕地质量评价ꎮ本研究区属于长江中下游农畜水产区ꎬ根据专家评分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的长江中下游农畜水产区评价模型的指标㊁权重和隶属度[17 ̄18]ꎬ指标体系包括耕地地力㊁土壤健康状况㊁田间基础设施3个方面ꎮ耕地质量评价中的指标体系和权重(表1)均参考«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ꎮ耕地地力是由土壤立地条件㊁自然属性等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ꎻ土壤健康状况通常用清洁程度和生物多样性表示ꎻ田间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灌溉能力㊁排水能力和农田林网化ꎮ采用累加法计算每个评价单元的综合耕地质量指数ꎬ公式如下:IFI= (FiˑCi)式中:IFI为耕地质量综合指数ꎻFi为第i个因素的评语(分值)ꎻCi为第i个因素的组合权重ꎮ表1㊀凤阳县耕地质量评价因子及权重Table1㊀EvaluationfactorsandweightsofcultivatedlandqualityinFengyangCounty目标层㊀㊀㊀准则层㊀㊀㊀目标层因子权重(Bi)指标层㊀㊀(C)㊀㊀指标层因子权重(Ci)组合权重(BiCi)立地条件0.1396地形部位0.70770.0988农田林网化0.29230.0408剖面性状0.1467有效土层厚度0.28150.0413质地构型0.35310.0518障碍因素0.36540.0536耕层理化性质0.1846耕层质地0.43170.0797容重0.30230.0558pH0.26600.0491土壤养分0.2380有机质含量0.51300.1221有效磷含量0.23740.0565速效钾含量0.24960.0594健康状况0.0680生物多样性0.50740.0345清洁程度0.49260.0335农田管理0.2230灌溉能力0.48830.1089排水能力0.51170.114158王翠婷等:基于莫兰指数的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分区 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为例㊀㊀将耕地质量划分为1~10个等级ꎬ其中1等地耕地质量最好ꎬ10等地耕地质量最差ꎮ依据田块产能ꎬ高产田为1~3等地ꎬ中产田为4~6等地ꎬ低产田为7~10等地ꎬ其中中低产田应作为高标准农田的重点建设区域ꎮ研究区地处江淮丘陵区ꎬ境内丘陵分布广泛ꎬ地形部位㊁坡度对耕地质量的影响较大ꎬ且当地的土壤条件与丘陵地形导致耕地排水不畅ꎬ以上评价指标都是影响耕地质量的重要因素ꎮ除此之外ꎬ施用有机肥也属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提升耕地地力的重要措施ꎬ短时间大量施用有机肥会对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起到提升作用ꎮ1.3.2㊀灌溉排水能力综合得分㊀2022年新颁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中ꎬ对于灌溉排水工程各部分建设内容进行了修订ꎮ研究发现ꎬ灌溉排水能力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属于易改善的指标ꎬ且灌溉排水能力在耕地质量评价中所占指标权重较大ꎬ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对耕地质量等级提升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ꎮ其中灌溉排水能力提升的理论最大值与灌溉排水能力现有得分有关[19]ꎬ因此从理论上看ꎬ在灌溉排水能力综合得分较低的情况下ꎬ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灌溉排水能力的提升程度更大ꎬ可改善程度更高ꎮ1.3.3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㊀通过研究地理事物的某一属性值与其相邻要素的空间相关性ꎬ可以判断该事物与相邻要素之间是否具有相应的变化关系[20 ̄22]ꎬ若为正相关ꎬ则表明该事物与其相邻要素存在一致的变化关系ꎬ若为负相关ꎬ则表明该事物与其相邻要素存在相反的变化关系ꎮ本研究利用Arc ̄GIS计算莫兰指数(Moran sI)ꎬ探究县域尺度的耕地质量等级在空间上的相关性ꎬ并以其作为划分高标准农田建设改良区域的依据ꎮ局部空间自相关性是指某一空间单元S与其邻域空间单元Si就某一属性在局部空间上表现出的相关性程度[14 ̄16]ꎬ其中LocalMoran sI(局部莫兰指数)的模型如下:Iα=ZαðBβ-1ωαβ Zαꎻ其中ꎬZα=(xα-x-)/1AðAα=1(xα-x-)2式中:Iα为空间位置α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值ꎻZα为空间位置α的观测值标准化后的值ꎻωαβ为α与β之间的邻近关系ꎬ即空间权重ꎻB为与空间位置α相邻接的样本数ꎻxα为空间位置α的实际观测值ꎻA为空间单元位置的数量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凤阳县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凤阳县耕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ꎬ凤阳县全县耕地被分为1~9等ꎬ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4 367等ꎮ从整体情况来看ꎬ凤阳县总体耕地质量为中等ꎬ中低产田面积较大ꎬ可提升空间较高ꎮ高产田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34 07%ꎬ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区的枣巷镇㊁府城镇㊁刘府镇㊁西泉镇等ꎻ中产田面积所占比例最高ꎬ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50 94%ꎬ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丘陵区的板桥镇㊁小溪河镇㊁官塘镇和武店镇ꎻ低产田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4 99%ꎬ主要分布在东部丘陵区的黄湾乡㊁总铺镇和红心镇ꎮ凤阳县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结果见表2ꎬ凤阳县耕地质量等级分布见图1ꎮ表2㊀凤阳县不同耕地质量等级农田对应的面积及占比Table2㊀AreaandproportionoffarmlandwithdifferentcultivatedlandqualitygradesinFengyangCounty耕地等级面积(hm2)面积占比(%)1等地2230.072.062等地9997.389.243等地24627.7122.774等地26841.1124.825等地18960.7117.536等地9285.688.597等地11921.6311.028等地3776.483.499等地519.780.48总计108160.54100.00㊀㊀根据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ꎬ凤阳县的地形部位包含平原低阶㊁平原中阶㊁平原高阶㊁丘陵下部㊁丘陵中部㊁丘陵上部6种ꎬ其中丘陵地区农田面积占比80.05%ꎬ且丘陵中部㊁丘陵下部和平原低阶农田的低产田面积较大ꎬ凤阳县的地形分布如图2所示ꎬ不同地形部位农田高㊁中㊁低产田的分布情况见表3ꎮ㊀㊀凤阳县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ꎬ制约凤阳县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原因如下:凤阳县中低产68江苏农业学报㊀2024年第40卷第1期图1㊀凤阳县耕地质量等级分布Fig.1㊀DistributionofcultivatedlandqualitygradeinFengyangCounty田面积较大ꎬ地形以高岗丘陵㊁丘陵为主ꎬ地形起伏较大ꎬ排水不畅ꎬ总体上的可耕性和机械化水平较差ꎬ耕作条件不便ꎬ土体较深厚ꎬ但土壤耕层较浅ꎬ尤其是黏质土壤如砂姜黑土㊁黏盘黄褐土ꎬ在耕层下有明显的犁底层ꎬ部分田块出现小沟被填平㊁大沟淤塞的现象ꎬ并且田间灌溉水利设施落后ꎬ因此凤阳县耕地质量提升的重点应为丘陵地区的中低产田ꎮ图2㊀凤阳县地形部位分布Fig.2㊀DistributionmapofterraininFengyangCounty表3㊀凤阳县不同地形部位高㊁中㊁低产田的分布情况Table3㊀DistributionofhighꎬmediumandlowyieldfieldsindifferentterrainpartsofFengyangCounty等级平原低阶面积(hm2)占比(%)平原中阶面积(hm2)占比(%)平原高阶面积(hm2)占比(%)丘陵下部面积(hm2)占比(%)丘陵中部面积(hm2)占比(%)丘陵上部面积(hm2)占比(%)高产田5137.9942.513223.0861.821053.3624.6414381.1943.0612589.4525.77469.0310.84中产田5033.8541.651769.8733.953172.8674.2317405.2952.1124290.6549.723413.4078.87低产田1915.1415.84220.434.2348.121.131613.314.8311975.2224.51445.2010.292.2㊀凤阳县灌溉排水能力可改善程度分布在耕地质量评价中ꎬ根据指标权重与综合得分将凤阳县耕地的灌溉排水能力分为1~9级ꎬ随着灌溉排水能力综合得分逐渐降低ꎬ可改善程度逐渐增加ꎮ图3中ꎬ红色区域的灌溉排水能力得分最低ꎬ可改善程度最高ꎮ若对灌溉排水能力得分较高的区域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ꎬ实施增设排水沟渠㊁新建灌溉设施等工程ꎬ可改善程度较小ꎬ但对灌溉排水能力得分较低的区域进行灌溉㊁排水设施的改善ꎬ提升效果较好ꎬ因此新建高标准农田应着重选择灌溉排水能力得分较低的区域ꎬ理论上的预期效果较好ꎮ2.3㊀凤阳县耕地质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以耕地图斑为最小单元ꎬ利用ArcGIS对凤阳县耕地质量等级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ꎮ依据耕地质量的空间相关性ꎬ将凤阳县耕地划分为4种区域类型ꎬ根据不同显著性又分为正相关类型的高 ̄高图3㊀凤阳县灌溉排水能力可改善程度分布Fig.3㊀Distributionofirrigationanddrainagecapacityevalua ̄tionscoresinFengyangCounty(HH)㊁低 ̄低(LL)型和负相关的高 ̄低(HL)㊁低 ̄高(LH)型(图4)ꎮ对于呈正相关关系的HH型㊁LL型ꎬHH型区域的综合耕地质量较高ꎬ且周边均为耕78王翠婷等:基于莫兰指数的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分区 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为例地质量较高的耕地ꎬ表现出一定的聚集型ꎬ因此应对此区域进行重点保护ꎬLL型区域的耕地质量综合情况较低ꎬ空间关系较为稳定ꎬ应视其灌溉排水能力的可改善程度高ꎬ应选择对其优先进行整体改良和整治ꎮ㊀㊀对于呈负相关关系的HL和LH型ꎬ其中HL型区域表示中部耕地质量较高的耕地被耕地质量较低的耕地包围ꎬ根据空间极化的理论ꎬ中间耕地质量较高的耕地容易被周围质量较低的耕地影响ꎬ导致耕地质量下降ꎮ故此类耕地区域被认定为需优先进行改良的区域ꎬ应及时对周边低质量耕地进行改良ꎬ遏制中部耕地质量较高区域被周围耕地质量较低区域影响而表现出下降的趋势ꎻLH型区域与HL型区域耕地质量分布情况相反ꎬ耕地质量较高的区域包围中心耕地质量较低的区域ꎬ若灌溉排水能力可改善程度也较高ꎬ可适当加以促进ꎬ加速中心区域的耕地质量提升ꎮHL型:高 ̄低ꎻLL型:低 ̄低ꎻLH型:低 ̄高ꎻHH型:高 ̄高ꎮ图4㊀凤阳县耕地质量聚类特征分布Fig.4㊀DistributionofclusteringcharacteristicsofcultivatedlandqualityinFengyangCounty㊀㊀聚类结果(图4)显示ꎬ凤阳县耕地质量空间自相关性显著的耕地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6 19%ꎮ在耕地质量呈现显著空间自相关的耕地地块中ꎬ呈正相关分布的耕地面积占73 45%ꎬ呈负相关分布的耕地面积占2 74%ꎻ凤阳县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总体呈显著正相关ꎮHH型主要分布在凤阳县北部的府城镇㊁大庙镇和板桥镇ꎬLL型主要分布在凤阳县东南部的总铺镇ꎬLH型零星分布在官塘镇㊁西泉镇㊁刘府镇和大庙镇ꎬHL型在大溪河镇㊁小溪河镇㊁红心镇和板桥镇等乡(镇)有少量分布ꎮ2.4㊀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划定结果对研究区的高标准农田中今后拟建设区域进行划定ꎬ建立适宜的划分标准ꎬ以解决高标准农田的选址问题ꎮ结合灌溉和排水能力的空间分布ꎬ根据空间极化理论及空间自相关结果分析得出ꎬ周边耕地对中心耕地会发生同化作用ꎬ为了有效抑制周边低产田对中心高产田的同化作用ꎬ将研究区范围内的耕地根据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迫切程度和建设时序划分为优先建设区㊁次级建设区㊁后备建设区和暂不建设区等4个区域(表4)ꎬ可为今后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选址提供参考ꎬ从而有效提升耕地质量(图5)ꎮ表4㊀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类型的划分Table4㊀Classificationofhigh ̄standardfarmlandconstructionareainFengyangCounty区域类型空间自㊀相关类型㊀耕地质量分布㊀㊀灌溉排水能力区域名称ⅠHL型中心高产田ꎬ周边低产田低优先建设区ⅡLL型LH型低产田中心低产田ꎬ周边高产田低次级建设区ⅢHH型高产田低后备建设区LH型㊁HL型中心低产田ꎬ周边高产田ꎻ中心高产田ꎬ周边低产田高后备建设区ⅣHH型㊁LL型高产田ꎻ低产田高暂不建设区HL型:高 ̄低ꎻLL型:低 ̄低ꎻLH型:低 ̄高ꎻHH型:高 ̄高ꎮ图5㊀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分区Fig.5㊀Comprehensivezoningmapofhigh ̄standardfarmlandconstruction㊀㊀表4中ꎬⅠ类区域为优先建设区ꎬ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迫切程度最高ꎮ该区域的空间自相关类型为HL型且灌溉排水能力综合得分较低ꎬ应及时抑制周边低产田对中心高产田的影响ꎬ可改良程度最高㊁最迫切ꎬ预期改良效果最明显ꎮⅡ类区域为次级建设区ꎬ按空间自相关类型包含LL型区域㊁LH型区域ꎬ这类区域的灌溉排水能力综合得分较低ꎬ可改良程度较高ꎮ空间自相关类型为LL型的区域ꎬ耕88江苏农业学报㊀2024年第40卷第1期地质量等级的空间分布呈正相关ꎬ在此区域内建设高标准农田ꎬ周边的耕地质量提升也会带动中心耕地的质量提升ꎻ对于空间自相关类型为LH型的区域ꎬ周边耕地质量较高的区域会对中心耕地质量较低的区域产生影响ꎬ若加以促进ꎬ可带动中心区域耕地质量的提升ꎬ故此类区域能带来的综合效果更为显著ꎮⅢ类区域为后备建设区ꎬ包括2种情况:空间自相关类型为HH型㊁灌溉排水能力综合得分较低的区域ꎻ空间自相关类型为LH型或HL型㊁灌溉排水能力综合得分较高的区域ꎮ其中空间自相关类型为HH型的区域耕地质量较高ꎬ不是重点改良的区域ꎬ但是由于该区域灌溉排水能力得分较低ꎬ也有改良的需求ꎻ空间自相关类型为LH㊁HL型的区域的耕地质量较低ꎬ但灌溉排水能力得分较高ꎬ因此耕地质量可提升的空间不高ꎬ也可作为后备耕地资源ꎮ其他被归为Ⅳ类区域ꎬ为暂不建设区ꎬ包括空间自相关类型为HH型㊁LL型且灌溉排水能力综合得分较高的区域ꎬ该区域空间关系稳定ꎬ且灌溉排水能力的可改善程度不高ꎬ该区域应当作为保护耕地资源ꎮ2.5 凤阳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效果凤阳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措施如下:对于灌溉㊁路网等农田基础设施ꎬ通过土地平整优化田块布局ꎬ满足大中型农业机械进出地块的需要[23 ̄25]ꎮ同时施用有机肥ꎬ对土壤进行培肥改良ꎬ调节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通透性[26 ̄29]ꎮ凤阳县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包括小溪河镇项目区㊁官塘镇项目区㊁总铺镇项目区㊁殷涧镇项目区㊁刘府镇项目区㊁西泉镇项目区㊁大溪河镇项目区和大庙镇项目区8个ꎬ涉及8个乡(镇)及12个行政村ꎬ均属丘陵和高岗丘陵地区ꎬ项目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前的平均耕地质量等级分布如表5所示ꎬ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5 98等ꎬ属于偏低水平ꎮ田块产能分布如图6所示ꎬ可以看出ꎬ本次新建高标准农田的选址基本符合要求ꎬ除西泉镇有少量高产田分布外ꎬ其他乡(镇)的耕地均为中产田或低产田ꎬ初步判断具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需求ꎮ㊀㊀高标准农田建设后ꎬ项目区内的耕地质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ꎬ各乡(镇)建设前后的耕地质量等级如表6所示ꎬ提升等级为建设前耕地质量等级与建设后耕地质量等级的差值ꎬ尤其是小溪河镇㊁官塘镇㊁总铺镇3个乡(镇)项目区ꎬ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后ꎬ耕地质量得到明显提升ꎬ但大庙镇㊁大溪河镇㊁西泉镇提升的等级不高ꎬ尤其是大庙镇在建设前耕地质量等级较低ꎬ但建设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提升效果ꎮ因此ꎬ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选址的过程中ꎬ不仅需要结合当地耕地质量等级ꎬ选择耕地质量较低的区域ꎬ还应当考虑当地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因素ꎮ㊀㊀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项目区落到本研究划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底图上ꎬ发现高标准农田的项目区在4个区域均有分布ꎬ详见图7ꎮ其中处于优先建设区的面积约为207hm2ꎬ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 45%ꎬ大部分位于小溪河镇ꎻ处于次级建设区的耕地面积较大ꎬ约为2164hm2ꎬ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6 06%ꎻ处于后备建设区的耕地面积约为338hm2ꎬ仅占项目区总面积的5 63%ꎻ处于暂不建设区的面积最大ꎬ约为3292hm2ꎬ占项目区总面积的54 86%ꎮ㊀㊀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后耕地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的总铺镇㊁小溪河镇㊁官塘镇项目区ꎬ大部分建设区域均处于优先建设区和次级建设区ꎻ在耕地质量提升程度较小的大庙镇㊁西泉镇项目区ꎬ建设区域主要处在后备建设区㊁暂不建设区ꎮ从本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提升成果来看ꎬ高标准农田的建设选址不仅应重点选取中低产田区域ꎬ还需考虑当地耕地质量的限制因素是否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可以得到显著改善的因素ꎬ否则会影响耕地质量提升的效果ꎮ本研究制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分区ꎬ可为今后高标准农田建设选址提供有效参考ꎬ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标准农田的建设ꎮ3㊀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ꎬ凤阳县的耕地质量等级偏低ꎬ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4 367等ꎬ中产田面积占比高达50 94%ꎬ且主要位于丘陵地区ꎬ机械化水平较低ꎬ耕地肥力低㊁易涝且灌溉设施缺乏ꎮ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对象是当地丘陵地区的中低产田ꎮ凤阳全县耕地的质量等级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ꎬ呈正相关关系的HH型㊁LL型占比较大ꎬ呈负相关关系的HL型㊁LH型分布较少且分散ꎮ针对凤阳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迫切程度ꎬ将其划分成优先建设区㊁次级建设区㊁后备建设区和暂不建设区4个区域ꎮ结合灌溉排水能力㊁耕地质量等级空间的相关性ꎬ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次序进行划定ꎬ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选址ꎮ98王翠婷等:基于莫兰指数的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序分区 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为例。

融合三维结构光和叶绿素荧光的植株光合表型成像系统

融合三维结构光和叶绿素荧光的植株光合表型成像系统

2024 年 1 月第 6 卷第 1 期Jan.2024 Vol.6, No.1智慧农业(中英文) Smart Agriculture融合三维结构光和叶绿素荧光的植株光合表型成像系统束宏伟1,2,王玉伟2,3,饶元1,2*,朱浩杰2,3,侯文慧2,3,王坦1,2(1.安徽农业大学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中国; 2.农业农村部农业传感器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6,中国; 3.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中国)摘要:[目的/意义]植株光合表型研究在把握植株生理特性和解析植株形态结构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传统叶绿素荧光成像方法难以对植株光合作用三维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

为提高植株表型检测效率,满足高通量植株光合表型分析需求,本研究构建了一套经济实用、融合三维结构光和叶绿素荧光的植株光合表型成像系统。

[方法]提出了一种自动化植株图像采集并建立植株可视化模型的方法,并进行图像分析获取植株光合效率信息。

通过搭建结合叶绿素荧光激发的结构光条纹投影装置,先用LED(Light-Emitting Diode)白光与蓝光分别照射植株样本,再用投影仪对植株样本投射相移条纹,电动滤光轮配合相机同步采集不同光照条件下特定波段的植株图像;通过数字图像处理获取植株三维图像和对应的叶绿素荧光图像,并分析植株的三维形态结构及光合效率,将植株叶绿素荧光图像逐像素渲染到其三维结构上,便可推测出植株光合在三维空间中分布情况。

[结果和讨论]该方法及系统能够高效多样化采集植株图像,快速重构出植株三维形态,其整体重建准确率可达到96.69%,整体误差仅为3.31%,重构时间仅需1.11 s,同时能够满足植株光合效率评估需求。

[结论结论]]该研究可为植株高通量光合表型异质性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结构光条纹投影;叶绿素荧光;植株表型;三维重构;光合效率;异质性分析中图分类号:TP391.41;S66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SA202311018引用格式:束宏伟, 王玉伟, 饶元, 朱浩杰, 侯文慧, 王坦. 融合三维结构光和叶绿素荧光的植株光合表型成像系统[J].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4, 6(1): 63-75. DOI:10.12133/j.smartag.SA202311018SHU Hongwei, WANG Yuwei, RAO Yuan, ZHU Haojie, HOU Wenhui, WANG Tan. Imaging System for Plant Photosyn‐thetic Phenotypes Incorporating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d Light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J]. Smart Agriculture, 2024, 6(1): 63-75. DOI:10.12133/j.smartag.SA20231101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0 引言植株表型和光合效率的研究一直是植物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不同耕作模式下农田土壤呼吸变化初步研究

不同耕作模式下农田土壤呼吸变化初步研究

作者简介:周晓飞(1983-),男,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7-03-30不同耕作模式下农田土壤呼吸变化初步研究周晓飞1 张庆国2(1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2安徽农业大学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摘 要:通过对休耕地和小麦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测定,研究不同耕作模式下农田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动态。

利用s p ss 统计软件,对温度和呼吸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它们的相关性极显著,即两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关键词:土壤呼吸速率;农田;耕作模式中图分类号 S1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07)08-64-02 碳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加剧、大量化石燃料燃烧、砍伐热带森林和开垦农业土地,损害了地球生物圈调节和维持大气成分的服务功能,造成了CO 2等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积累。

近20年来,外学者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和草地生态系统,到目前为止,环的研究还属于薄弱环节,究。

农耕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类活动,球10%的土地上从事这种活动。

这样一个巨大的干扰提供了一个减少人类向大气碳排放的潜在机制。

研究农田碳循环有助于了解农田生态系统缓解全球CO 2的潜在可能性。

目前,全球植被总面积为8716×108h m 2,其中耕地面积占17%。

显然全球农田生态系统面积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碳库是全球碳库中最活跃的部分,I PCC 第二次评估报告中估计(I PCC,1996),在未来的50-100年中农田土壤可以固定40-80PgC 。

目前全球碳源和碳汇的估算表明由于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森林和草甸的开垦为农田导致的碳排放量为111PgC 。

而农田生态系统的潜在碳汇为40-80PgC,按照这一估算结果,农业土壤就可以截留足够的碳来补偿未来12-24年中因化石燃料燃烧等向大气排放的CO 2。

云农场智慧服务大数据平台设计与实现

云农场智慧服务大数据平台设计与实现

第3卷第4期2021年12月Vol.3,No.4Dec.2021农业大数据学报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g Data云农场智慧服务大数据平台设计与实现凌诺娟1,2饶元1,2*(1.安徽农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学院,合肥230036;2.智慧农业技术与装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6)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海量农业数据得以收集、分析用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本文以大别山区连片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全产业链为研究背景,在系统分析该区域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产业链环节数据特征、有机整合农产品生产经营数据资源等需求的基础上,采用包含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数据处理分析层、数据显示层等四层大数据平台总体架构的设计模式,搭建了基于Hadoop大数据技术的农产品全产业链数据资源库与大别山区云农场智慧服务大数据平台,面向产业区相关农业从业人员所需业务主题进行平台功能的开发,对农业数据资源库中数据实施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数据建模等技术处理,寻找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动态变化规律,实现了信息共享、智能预警与辅助决策等智慧服务功能。

其中,信息共享功能用于提供大数据平台各子系统平台数据资源共享服务;智能预警功能用于提供农产品全产业链生产经营过程中农产品生产环境、价格等关键指标信息的预警服务;辅助决策功能用于提供农业从业者产业区农产品生产经营情况变化通知,辅助经营过程决策服务等。

研发的云农场智慧服务大数据信息管理中心和数据可视化系统,可为促进大别山区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农场;Hadoop;智慧服务;大数据平台中图分类号:TP3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6369(2021)04-0010-10引用格式:凌诺娟,饶元.云农场智慧服务大数据平台设计与实现[J].农业大数据学报,2021,03(04):10-19.Ling Nuojuan,Rao Yuan.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Big Data Platform for Cloud Server Farm Smart Services[J].Journal ofAgricultural Big Data,2021,03(04):10-19.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Big Data Plat‐form for Cloud Server Farm Smart ServicesLing Nuojuan1,2Rao Yuan1,2*(1.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230036,China;2.Anhu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Smar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Hefei230036,China)Abstract:With the wide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e,a massive amount of agricultural data can now b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existing research of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of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special agriculturalproducts of the Dabie Mountain region.Systema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I:10.19788/j.issn.2096-6369.210402收稿日期:2021⁃06⁃20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085MF203);安徽省重点研究和开发计划面上攻关项目(201904a06020056)。

2022-2023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考研方向分析

2022-2023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考研方向分析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考研方向1:土壤学专业介绍“土壤学”是“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本学科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培养要求土壤学要求学生掌握土壤科学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较熟练的操作技能,了解从事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土壤学科的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方向01土壤化学与环境;02土壤物理与水肥管理;03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04土水资源与信息技术;05农业环境与生;06环境质量与食品安全;07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08资源利用与管理。

考研院校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考研方向2:植物营养学专业介绍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学科。

其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产品质量。

研究方向(1)植物营养生理;(2)植物营养与施肥;(3)植物营养与环境生态。

培养目标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该掌握植物营养学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现代植物营养学的进展与发展方向。

掌握一门外语,比较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和听说能力;能较为熟练运用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术,独立从事以植物营养学为主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和专门技术工作。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考研方向3:农业资源利用专业介绍农业资源利用专业为专业硕士。

专业硕士和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方向各有侧重。

农业资源利用专业硕士主要面向经济社会产业部门专业需求,培养各行各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考研方向4: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介绍农业资源与环境是自然界中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各种要素的总称,是农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评价分析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评价分析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评价分析伴随着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进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水平也在飞速发展。

在当前的土地利用管理过程中,GIS技术的运用极大的提升了土地管理工作的水平,同时也提升了生态环境评价成效。

有鉴于此,本文首先阐释了土地利用管理的内涵,然后对GIS在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评价工作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仅供参考。

标签:GIS 技术;土地利用管理;应用随着我国土地管理的改革发展,GIS 技术在土地利用管理中有了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国在进行土地利用管理过程中,不断地创新管理方式,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管理的效率以及质量水平,为我国有限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GIS 技术作为一种现代的科学技术,应用在土地利用管理过程中,不仅减轻了管理人员的任务量,而且还提高了管理质量。

为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GIS 技术在土地利用管理中的应用方面展开详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1 土地利用管理概述所谓的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基于一定的外部环境,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的应用,对我国土地资源关系进行调整以及合理地分配好土地,为实现土地资源的生态性和经济性,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活动。

随着经济等方面的不断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在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下,权衡好土地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当下土地利用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

对于土地利用管理工作来说,不仅包涵了各种不同来源的信息,而且各类信息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基于繁杂的工作任务下,再加上管理工作的高标准要求,对相关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同时,根据实际调查情况显示,我国土地利用管理部门主要涉及了土地空间分布以及位置等有关的数据,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摆在工作人员面前最为关键的任务就是,怎样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使土地资源数据具备科学性以及实用性价值。

2 GIS的简介通过自身具有的对数据进行采集以及分析等功能的GIS系统,就是对空间以及地理信息实施全面处理的系统。

2022年安徽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操作系统》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安徽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操作系统》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安徽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操作系统》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选择题1、用户在删除某文件的过程中,操作系统不可能执行的操作是A.删除此文件所在的目录B.删除与此文件关联的目录项C.删除与此文件对应的文件控制块D.释放与此文件关联的内存缓冲区2、如果文件采用直接存取方法,且文件大小不固定,则应采用()物理结构。

A.直接B.索引C.随机D.顺序3、在单处理器的多进程系统中,进程切换时,何时占用处理器和占用多长时间取决于()A.进程响应程序段的长度B.进程总共需要运行时间的长短C.进程自身和进程调度策略D.进程完成什么功能4、进程P1和P2均包含并发执行的线程,部分伪代码描述如下所//进程P1 //进程P2int x=0; int x=0;Thread1() Thread3(){int a; {int a:a=1; a=x;x+=1; x+=3;Thread2() Thread4(){ {int a: int b, aa=2; b=x;x+=2; x1=4;} }下列选项中,需要互斥执行的操作是()。

A. a=l与a=2B. a=x与b=xC. x+=1与x+=2D. x+=1与x+=35、下列描述中,()并不是多线程系统的特长。

A.利用线程并行地执行矩阵乘法运算B.Web服务器利用线程响应HTTP请求C.键盘驱动程序为每个正在运行的应用配备一个线程,用以响应该应用的键盘输入,D.基于GUI的调试程序用不同的线程分别处理用户输入、计算和跟踪等操作6、使用修改位的目的是()。

A.实现LRU页面置换算法B.实现NRU页面置换算法C.在快表中检查页面是否进入D.检查页面是否最近被写过7、设系统缓冲区和用户工作区均采用单缓冲,从外设读入一个数据块到系统缓冲区的时间为100,从系统缓冲区读入1个数据块到用户工作区的时间为5,对用户上作区中的1个数据块进行分析的时问为90。

进程从外设读入并分析2个数据块的最短时间是()。

2022年安徽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库原理》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安徽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库原理》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安徽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库原理》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数据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故障,其故障对数据库的影响总结起来有两类:______和______。

2、数据仓库创建后,首先从______中抽取所需要的数据到数据准备区,在数据准备区中经过净化处理______,再加载到数据仓库中,最后根据用户的需求将数据发布到______。

3、在RDBMS中,通过某种代价模型计算各种查询的执行代价。

在集中式数据库中,查询的执行开销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代价。

在多用户数据库中,还应考虑查询的内存代价开销。

4、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3个阶段。

5、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了S锁,则其他事务只能对数据A再加______,不能加______,直到事务T释放A上的锁。

6、在数据库系统封锁协议中,一级协议:“事务在修改数据A前必须先对其加X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X锁”,该协议可以防止______;二级协议是在一级协议的基础上加上“事务T在读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S锁,读完后即可释放S锁”,该协议可以防止______;三级协议是在一级协议的基础上加上“事务T在读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S锁,直到事务结束后才释放S锁”,该协议可以防止______。

7、如图所示的关系R的候选码为;R中的函数依赖有;R属于范式。

一个关系R8、某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中有两张表:商品表(商品号,商品名,商品类别,成本价)和销售表(商品号,销售时间,销售数量,销售单价)。

用户需统计指定年份每类商品的销售总数量和销售总利润,要求只列出销售总利润最多的前三类商品的商品类别、销售总数量和销售总利润。

为了完成该统计操作,请按要求将下面的存储过程补充完整。

9、数据仓库主要是供决策分析用的______,所涉及的数据操作主要是______,一般情况下不进行。

2022年安徽农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数据库概论》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安徽农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数据库概论》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安徽农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数据库概论》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关系数据库中基于数学的两类运算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在SQL Server 2000中,新建了一个SQL Server身份验证模式的登录账户LOG,现希望LOG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具有全部的操作权限,下述语句是为LOG授权的语句,请补全该语句。

EXEC sp_addsrvrolemember‘LOG’,_____;3、数据库系统是利用存储在外存上其他地方的______来重建被破坏的数据库。

方法主要有两种:______和______。

4、关系代数运算中,基本的运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采用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是将E-R图转换成一组______,并进行______处理。

6、在RDBMS中,通过某种代价模型计算各种查询的执行代价。

在集中式数据库中,查询的执行开销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代价。

在多用户数据库中,还应考虑查询的内存代价开销。

7、在SELECT命令中,______子句用于选择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使用______子句可按指定列的值分组,同时使用______子句可提取满足条件的组。

8、数据仓库创建后,首先从______中抽取所需要的数据到数据准备区,在数据准备区中经过净化处理______,再加载到数据仓库中,最后根据用户的需求将数据发布到______。

9、数据库内的数据是______的,只要有业务发生,数据就会更新,而数据仓库则是______的历史数据,只能定期添加和刷新。

10、设某数据库中有作者表(作者号,城市)和出版商表(出版商号,城市),请补全如下查询语句,使该查询语句能查询作者和出版商所在的全部不重复的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资源信息系统试题名词解释:1、农业信息系统:是以农业信息科学为基础,把与农业有关的环境资源、社会经济和科技等信息源,通过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的农业信息技术为支撑,建成一个极其复杂的具有强大功能的高新技术体系。

2、安全与高效:就是既要保证人口众多的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开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力求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获取尽可能好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生产者的积极性。

3、农业土地潜力评价:是对农业土地固有生产力的评价,从气候、土壤等主要环境因子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方面,揭示土地的作物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潜在生产力。

4、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通过对农用土地的自然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农用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成若干相对等级,以阐明在一定科学技术水平下,农用土地在各种利用方式中的质量优劣,对农作物的相对适宜程度。

5、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 Precision farming, Site-specific crop management):用 RS、GIS和GPS等技术找出作物生长环境的空间差异,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施肥,施药等),最大限度地优化各项农业投入,获取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

6、土壤资源信息系统(Soil Resource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SRIS )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土壤资源属性和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它是以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为基础的。

7、农业信息科学是根据农业科学的特殊性,借助于地球信息科学的技术支撑,从信息科学中分离出来形成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填空题、判断题1、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的焦点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2、现在的农业信息技术主要由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所组成。

3、遥感技术的主要特征:多传感器、高分辨率、多时相性。

4、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信息共享化、人工智能化、信息集成化。

5、农业信息系统的分类1.农业环境资源信息系统2.农业灾害信息系统3.农业生产信息系统4.农业管理信息系统5.农产品营销网络信息系统。

6、农业环境资源信息系统(1)土地资源信息分系统(2)土壤资源信息分系统(3)水资源信息分系统(4)肥料资源和施肥信息分系统(5)气候资源信息分系统(6)农业环境评价信息分系统7、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全面地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包括环境资源和种质资源),防止资源破坏,使农业资源能够永续利用,而又不破坏环境。

8、地理信息系统根据其内容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型:一是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二是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

9、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走向:一是技术的综合;二是软件技术的分化。

10、一般的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有硬件、软件、数据和系统组织管理者四部分组成。

11、农业资源信息系统(ARIS)应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即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数据、应用模型和系统的组织管理者。

12、农业资源信息系统(ARIS)的开发可采用生命周期法,其开发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即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系统技术方案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维护。

13、ARIS的用户按性质可作如下分类:(1) 政府管理部门(2)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3)农业生产单位(含农户)14、可行性分析是对建立系统的必要性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从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三大方面进行分析15、一般的ARIS应具有四个方面的任务:空间信息管理;空间指标量算;空间分析与综合评价;空间过程模拟。

16、系统应用设计中,根据ARIS和专业模型集成结构的不同,可进行松散、紧密和面向对象三种方式的应用模型开发。

17、ARIS系统的组织实施一般可采取以下三种方式:完全自主开发、全盘委托开发、联合开发。

18、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职能指标、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是系统效率的反映。

19、系统评价主要包括:系统效率与可靠性评价、系统可扩展性评价、系统效益评价。

20、土地资源信息的特征:区域性—本质特征;时效性-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综合性-不仅受土地所处的环境制约,同时与社会经济状况有密切联系。

21、土地资源信息的类型:自然属性信息-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地形与地貌;权属信息-行政境界和土地权属信息;社会经济信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

22、土壤资源类型划分的目的在于为土壤资源质量评价和调查制图,以及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分区及规划服务。

23、土壤资源类型的命名可采用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的复合命名法。

24、土壤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类。

25、土壤资源质量评价是指对土壤资源的质与量、适宜性与限制性作出评定,并综合评定其生产潜力。

26、土壤资源质量评价目的是在摸清土壤资源底细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壤资源,充分发挥土壤资源的生产潜力,为农业生产与管理服务。

27、土壤资源分区应以土壤改良分区为基础,并在土壤资源类型图上进行。

28、土壤资源农业开发分区的实质是土壤资源区域的划分。

它是土壤属性的差异性及其地理位置、经济社会的区域分异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带来的区域分异规律。

29、土壤资源农业开发分区采用方位(或地名)+地貌特征+土壤类别+利用方向的复合命名法。

30、SOTER的全称是全球和国家级土壤-地(形)体数字化数据库。

31、施肥信息系统(Fertilization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为FIS)是农业资源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是由施肥模型和GIS相结合组成的。

32、FIS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施肥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输出和施肥决策方面。

33、施肥信息涉及到土壤、作物、肥料和环境因子。

34、FIS的特点:1、时空动态性2、复杂性3、多学科性。

35、就施肥方法的科学基础而论,确定施肥量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肥料效应函数法和测土推荐施肥法两大类。

36、根据农业土地评价的目的和任务不同,农业土地评价可分为农业土地潜力评价、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农业土地经济评价和农业土地综合评价。

37、农业土地评价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各种评价数据的输人、存储、处理、分析和信息显示与输出几部分。

38、农业土地评价信息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

39、农业土地评价所需的数据一般需要自然环境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三组数据。

40、土地评价模型是通过建立土地质量和土地因素之间的数学或逻辑模式,对土地进行分类和评价。

简答题、论述题6、卫星遥感技术:用于农业的优点是:①观察分布在地球表面的农作物及其环境物体的信息,具有覆盖面大、宏观性强;②扩大波谱视域和多波段获取地物信息、信息丰富多样;③获取地物信息具有多时相性、速度快有利于动态监测;④卫星遥感与航空遥感相比具有成本低,能达到信息现势性。

7、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功能是对遥感技术或其他技术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存贮、查询、模拟和分析,并提出决策咨询方案。

用于农业的优点是:①能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统一处理;②实施多因素、多目标的综合处理;③能快速地大容量地处理数据;④能提供辅助决策方案,以供领导选择等。

12、发挥农业环境资源信息系统功能的关键技术:1. 建立综合的农业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基础数据库2. 数据信息的快速更新技术3. 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计算机网络的集成技术开发4. 人工智能的开发与应用5. 实际工作和科研成绩的积累是建立农业环境资源信息系统的基础16、农业资源信息系统在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①通过遥感与全球定位技术,结合某些常规技术,能快速、周期性、准确定位地采集环境资源的现势性信息;②通过地理信息技术,能快速大容量地处理所采集的环境资源现势性信息,并提供环境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与利用的决策咨询方案;③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能把现势性信息和决策咨询方案,快速地传送到网域内的所有单位或个人。

这样的技术是现阶段解决农业的生产分散性、时空变异性、灾害突发性等困难的最佳技术手段。

17、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中的主要问题1.卫星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和难度大、研究人员不稳定2.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的投资大、应用费用更大、农业部门和基层单位难以承受3.农业信息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之间的脱节现象严重9、如何进行系统的设计与实施?一般而言,首先应对系统整体进行简单的总体设计;然后进行数据分类和编码,完成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称为数据库设计;其次是根据系统研究的目标,确定系统必须具备的空间操作功能,称为功能设计;最后是系统能够的建模和产品的输出,称为应用设计。

3、土地资源信息系统LRIS 的主要目标1、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服务2、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动态监测3、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分析研究4、提供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和开发治理的方案5、为经济信息系统提供土地资源的背景数据和空间定位信息4、土地资源信息系统LRIS的功能1、存储和处理多种形式的土地资源信息的功能2、土地资源信息的查询检索和更新功能3、土地资源数据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4、土地资源综合分析评价功能5、辅助土地资源利用、开发治理规划决策功能6、具有多种输出功能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任务①具体落实土地利用总量动态平衡分解指标的数量与分布;②土地生产潜力等级和土地质量等级划分和图形编制;③土地开发、整治、复垦规划项目的落实与实施;④土地用途管制;⑤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反馈1、土壤资源信息系统(Soil Resource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SRIS )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土壤资源属性和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它是以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为基础的。

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以一定的数据结构和格式,用已知的X、Y坐标系统去记录和贮存多维土壤资源实体的空间位置,这种多维土壤资源实体一般是各个级别的土壤资源类型;(2)描述与位置无关的土壤资源实体的属性;(3)描述这些土壤实体的拓扑关系。

2、土壤信息系统的发展开始向三个方向发展:(1)促使土壤数据库向规范化和全球化发展,加强数据交流和共享(2)促使土壤信息系统向实用化和多用途发展(3)建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应用系统4、土壤资源类型的划分的原则:应该以土壤发生分类为基础,充分体现土壤资源空间分布的地理自然属性及其利用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反映出土壤资源的内在结构与特征,并坚持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同时,土壤资源类型的划分要适应不同比例尺的制图要求,采用多级分类制。

6、土壤资源评价的目的土壤资源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大农业服务,即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为土壤资源的利用规划以及土壤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分区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