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总结【推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长顺县隶属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境内有汉、布依、苗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56.4%,古被称为“夜郎故地,杜鹃之乡”,今有长顺“四宝”—绿壳鸡蛋、小米核桃、高钙苹果、紫王葡萄,以及一山一井一树一湖之人文自然景观--明建文帝出家的白云山、间歇涨潮的潮井、数十人合抱的千年银杏树、美丽的杜鹃湖。

一、民族地区在现代教育发展中的忧思

长顺县现有小学71 所,小学教学点13个,初级中学1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高级中学1所,中职学校1所,幼儿园44 所,在校在园学生42534人(小学16759,初中11110,高中4089,中职为2599,幼儿7977),教职工 2600多人。2015年,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已通过州级督导评估,各级各类教育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追赶先进的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乡土教育边缘化,地方课程成为主课的阵地。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长顺,中小学使用全国统编的教材,按照统一的课标教学,作为传承地方文化的地方课程也成为辅导语文、数学的第二课堂,没有发挥地方课程应有的作用。

面临着传统文化传承断裂的危机

2、小规模学校撤并、寄宿制学校增多,学生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使寄宿的儿童从小就失去了传统家庭教育的机会,他们对本民族固有的文化

传统缺乏了解,风俗习惯知之甚少。久而久之,导致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年轻一代已经放弃学习自己民族文化的愿望,使这些古老的民族文化正在慢慢地走向消亡,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脱节,民族文化成为只是掌握在少数“精英”人中的文化符号。

3、两基攻坚时的尝试与思。2004年,正值全县“两基”攻坚的关键时期,各校深入村寨开展扫盲教育和宣传“两基”工作,但效果并不好。坐落在布依村寨的冗雷小学把“教育政策法规”、“两基知识”、“农技知识”、“保学控辍”等内容分别编成布依山歌,由村民在赶场天演唱,光碟发给家长回家观看。不但完成了当年扫盲任务,还动员了在县城中学辍学已在外务工的79名学生返校读书。

从这项工作中这使我们认识到,学校教育不能脱离乡村实际,面对农村教育的各种境遇,学校应着力考虑如何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落实和推进课程改革,将我们优秀的民族精神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很好地保护和传承下来。于是,部分学校的老师们开始尝试新的课题——乡土教育。

二、从自发开发到组织开发乡土课程

1、初试民族文化进校园。2006年前后,冗雷小学、摆雅小学、马路小学的老师们结合当地民族情况,率先编写乡土知识读本,产出《布依遗风》、《长顺苗族风情》、《屯堡地戏》,尝试把民族文化引进校园。马路小学和摆雅小学,主要选编了地戏和舞蹈,学生较为喜欢,而冗雷小学编写的《布依遗风》详尽地介绍布依族的起源、教育、风俗习惯、节日、人物等,内容多,形式单一,没有互动性,学生不感兴趣,使老师们一时陷入被动的

局面。

2、县政协牵头组织开发乡土教材。2008年10月,在乐施会支持下,县政协到湖南凤凰参加全国第三届乡土教材研讨会,对本县的乡土课程开发进行了思考。2009年5月,成立了由县政协、教育局、民宗局和前期尝试编写校本教材的老师组成的“长顺县九年义务小学阶段地方教材编写小组”,在专家的指导下,培训乡土课程开发人员,依靠当地师生和乡土人才的力量,2010年10月开发出长顺县第一本乡土教材——《这方热土这方情》,由贵州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试用。

这本教材共有八课,选编了我县的县情、民族风情、历史知识、家乡的歌曲、美好的家乡等内容,形式多样,生动丰富,符合中高年级学龄特点,适合四、五年级使用,24个课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编写了教学辅导用书。

2014年8月,为了尝试民族地区语言的教学工作,由组织编写了学前儿童布依汉双语教材——《来讲布依话》,并在代化小学、鼓扬幼儿园、松港小学、冗雷小学开展教学实验,因地制宜培训本土民语教师,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民汉双语教学探索经验。

三、从试点到初步推广,引起了当地政府对乡土课程开发的重视。

为了使教材得到较好的使用,我们采取先行试点的做法,选择了苗族、布依族、屯堡人较多的三个小学为试点,将开发的教材应用于教学,在督导推进中总结经验。至2011年11月,教育局下发(2011)93号文件,以先行试点学校的教师为教师,对17个乡镇的40所中心校和村级小学进行乡土课程师资培训,2012年3月初,长顺县教育局下发了《长顺县教育局

关于开设乡土教材的意见》(长教字[2012]5号),决定在40所学校4-5年级推广使用《这方热土这方情》。

四、利用有效的行政手段总结、改进与提升,扩散乡土教材的影响力。 2014年,乡土教材编写小组成员,征求使用教材学校师生的意见,针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订,增补了前期实施乡土课程中的成果,选编了部分学生的作品,加强了教材的乡土化和参与性。2015年4月,新版乡土教材重印发行,随即在暑假再次举行乡土教材师资培训,如今,乡土课程教学工作在40所乡村学校步入良性的轨道。

五、乡土教育带来的影响。

这些年来,我县经历了乡土教材的开发编写、试教、推广、评估等过程,我们的老师以学习培训、试教推广、实践活动等形式参与其中,不断地得到锻炼和提高,从学校到社区、教师、学生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转变和提高。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首先是教师的转变,在开始尝试编写用于学生阅读的民族知识读本时,选编内容多,原创少,操作性不强,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在参加编写县级乡土教材后认识到:乡土教材的编写要具有本土气息,不能应收尽收,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当地方成史志来编写,让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其次是家长的转变,一直以来,我们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家长都习惯把我们的“民族文化”当成落后、愚昧的东西,拒绝传授给子女,所以才造成很多非物质文化的失传。我们通过乡土教材的开发编写后,很多家长都想不到自己都能上教材,感到很亲切,生活中也开始积极向孩子们传授民间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