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废弃地恢复

矿山废弃地恢复
矿山废弃地恢复

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

矿业废弃地是指为采矿活动所破坏的,非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1]。根据其来源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剥离表土,开采的废石及低品位矿石堆积形成的废石堆废弃地;二是随着矿物开采形成的大量的采空区域及塌陷区,即开采坑废弃地;三是利用各种分选方法分选出精矿物后的剩余物排放形成的尾矿废弃地。矿业废弃地不仅侵占大量的耕地,它还是持久而严重的污染源,因此,世界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矿业废弃地的垦工作。矿业废弃地的复垦措施主要有物理、化学工程措施与植被恢复。几种方法相比较而言,植被恢复具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且最为经济。

1植被基质的改良

1.1表土转换

在工程动工之前,可先把表层(30cm)及亚层(30~60cm)土壤取走,认真加以保存以便工程结束后再把它们放回原处,这样虽是破坏了植物,但土壤基本保持原样,

土壤的营养条件及种子库保证了本土植物的迅速定居,无需更多的投入。表土转换工程的关键在于表土的剥离、保存和工程后表土的复原。在整个过程中,应尽力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和养分的流失。目前西欧大多数国家都要求凡涉及露天开采的工程都采用这一技术[2],我国海南田独铁矿,云南昆阳磷矿也进行了该项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为一种变通的办法,也可以从别处取来表土覆盖遭破坏

的区域,这已在较小的工程中广泛使用,不过代价昂贵,且获得合适的表土较为困难。

1.2污水、垃圾的处理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探索污水处理系统可替代技术,在水处理方面融入生态工程的概念。这种技术重新建构了自然处理过程,用湿地中的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环境来处理废水。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净化技术主要有人造湿地构建技术、植根际过滤技术等。

垃圾一般作为表土的替代物用以覆盖矿业废弃地。因为它们养分含量较高,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覆盖层的厚度,视废弃地的状况和复垦目标而定。废弃地毒性较高或恢复成农业用地要求覆土厚实,至少30cm以上;若只要获得草本植物的覆盖,10cm左右的覆土也就足够了。若是废弃地重金属含量较高,则需在覆土前加一层低活性、粗颗粒物质作为隔离层,以防止重金属因毛细管作用向上迁移导致植被的退化。

1.3填土造田

我国的煤矿废弃地占地面积最大,复垦问题引人注目。鉴于煤矿废弃地多为采空区或塌陷区,而当地又有大量的粉煤灰,因此,在一些煤矿塌陷区,利用粉煤灰作填充材料,其上覆以30~40cm的黄土,进行造林或种植农作物,结果表明,刺槐、柳树、泡桐、苦楝和火炬树等树种都可获得正常生长,尤以刺槐和柳树生长较快,其根系可以扎入粉煤灰中。粉煤灰复田再辅以正常的水肥供应,一般农作物如小麦、玉米、花生、白菜等也能正常生长,作物中的微量元素和放射性元素含量均

符合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粉煤灰是煤矿区大量存在的固体废弃物,以它作为填充材料一举两得。在缺少填充材料的塌陷区可采用“挖深补浅”的办法,这样可营造一部分耕地和一部分养殖水塘

1.4灌溉施肥

灌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废弃地的酸性、盐度和重金属问题。美国科罗拉多州进行的油页岩复垦实践表明,在植物定居之前,经过一番天然淋溶实属必要。油页岩在淋溶之前施加氮、磷、钾肥对植物生长不起作用,因为油页岩的盐害抑制植物生长,天然淋溶之后,绝大部分可溶性盐类随之消失,施加氮、磷、钾肥方取得效果。当废弃地的毒性被解除之后,施用化学肥料有助于建立和维持植被,综合施加氮、磷、钾肥要比单施某一种肥料好。速效的化学肥料在结构不良的废弃地上易于淋溶,收效不大,缓效肥料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管理方便的情况下可以少量多次

1.5微生物处理

利用生物固氮作用在重金属含量较低的废弃地进行土壤改良及植被重建显出很大的作用和潜力。改良废弃地广泛引入的固氮植物有红三叶草、白三叶草、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洋槐(Robiniapseudoacalia)和相思(Acasia richii)等。近年来,长喙田蓍(Sesbania rostrata)的茎瘤共生体系因其具有极高的固氮效益而备受关注。对于具较高重金属毒性的废弃地,必须用相应的工程措施(如掺入一定比例的污水污泥等)以解除其毒性,保证植物结瘤固氮。菌根能够有效地利用基质中的磷,而且不受尾矿中富含金属的毒害,所以将其接

种于相应的共生树种,可以较好地适应废弃地的生境,这对尾矿上植物定居起着重要作用,达到一定的改良目的。

2.植物的选育

2.1植物选育原则

在矿区废弃地进行植被恢复,首先应该对废弃地的污染元素进行分析,再对土壤的物化、生化性质进行分析,查明土壤的PH值、地表水、通气性、土壤氮素及土壤温度等,进而选择植物物种。植物物种的选择是植被恢复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环,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植物;二是优先选择固氮植物和优先选择当地乡土植物和先锋树种;三是综合考虑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67]。对于草本植物来说,禾本科(Gramineae)与豆科(Leguminosae)植物往往是首选植物。这两类植物往往生命力强、耐贫瘠、生长迅速,非常适合矿区的生态环境。目前,狗牙根(Cynodondactylon L.)、百喜草(Paspalum natatum)、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aes)等都被广泛地应用于矿区的生态恢复中。

对于木本植物来说,根据有关研究资料,矿区生态恢复较适宜的树种有臭椿、法桐、旱柳、白毛杨、丁香、马尾松、泡桐、加拿大松、圆柏、藏柏等。

此外,用超积累植物(Hyperaccumulator)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是当前修复生态学领域的热门课题。超积累植物指的是一些自然生长在金属污染土壤上的植物,它们能够在其地上部分富集异常高的金属,如Ni、Zn、Cu、Co和Pb等[64]。Brooks等使用超积累植物

(Hyperaccumulator)一词来描述这类植物[68]。根据Brooks的定义,若植物地上部分(干重)能富集100 mg/kg的Cd,1 000 mg/kg的Pb、Cu、Co、Ni和10 000 mg/kg的Zn和Mn,则称之为超积累植物。它们生长周期短、抗病虫能力强、能大量的吸收重金属并转移到地上部分,从而有利于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的含量[69]。例如蜈蚣草(Pteris vuttata)和大叶井口边草(Pteris laeta(Wall.)Ching)是As的超富集植物,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是Cu的超富集植物,而遏蓝菜属(ThlaspiLinn)植物则具有非常强的Zn富集能力[70,71]。在生态恢复实践中要重视超富集植物的使用,根据不同目的选择相应植物种类。

2.2栽种技术

根据废弃地的理化性质,基本的植物种植技术有三类:直接种植乡土植物、改良基质后种植耐性植物和表层处理后种植植物。根据调查筛选出合适的植物材料,可采取合适的方式,注意不同种类的合理组合,以便于种间的有效集合而形成稳定的群落。同时必须做好后期的养护管理,如灌溉、追肥等,从建立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角度来看,管理强度应该逐年降低。

[ 1 ] 格默尔R. P.著(倪彭年等译).工业废弃地上的植物定居.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 2 ] Bradshaw, A.(程志勤译).西欧废弃地的管理和恢复.生态学报,1990,10(1):28-35.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 复治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地质灾害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 一、避免和减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实行矿山开发"六个禁止,三个限制"的准入条件。禁止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限定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严格控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批准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和不可恢复利用的矿产资源开采的新建项目,禁止土法采选冶金矿和土法炼油、炼焦、炼硫。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多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地区采石、采砂、取土,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取土烧砖,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露天开采活动,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采矿。 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生态环境保护及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大气、水源、土地、草原、森林等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时,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 二、加强现有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义务。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停产或者关闭。建立相对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

我国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现状及措施建议

我国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现状及措施建议 摘要:针对我国矿区废弃地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恢复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包括土壤改良、土壤重金属治理、植被恢复、构建综合生态农业等。 关键词: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 1 前言 矿区废弃地是指在矿产开采过程中被开采活动所破坏、不通过处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主要包括:露天矿的外排土场、煤矿的矸石山、尾矿库、井工矿形成的采空区和塌陷区,以及矿区辅助建筑占用后废弃的土地。 废弃地的产生带来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占用和破坏大量土地资源,尤其是宝贵的耕地资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尾矿库重金属污染水体和土壤;矸石山自燃污染大气环境。 2 我国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现状 1988年出台的《土地复垦规定》,使我国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作开始步入法制轨道,使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速度和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型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率几乎为零。对我国389座乡镇矿区调查表明,乡镇小型矿区对土地破坏十分严重,且基本未对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恢复率几乎为零 [1]。(2)片面强调植被覆盖率。目前我国生态恢复工作只强调植被的覆盖率,把覆盖率作为评价生态恢复工作的唯一指标,而忽视动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多样

性,以及生态恢复后的环境效应、水土保持情况和经济的可持续性。(3)忽视生态系统对多样性的要求。目前我国人工建设的矿区生态系统往往物种单一、年龄结构大体相同、空间排列整齐有序,而天然的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包括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年龄结构以及资源利用上的多样性等,这样才能为多种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各种各样的生存条件[2]。(4)大量使用外来物种。矿区生态恢复过程中,为追求高的植被覆盖率往往大量引进生命力强的外来物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排挤当地土著植物物种。 3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措施 3.1 废弃地土壤改良 废弃地土壤由于采矿活动对地表的破坏,以及排土场、矸石山和尾矿库堆积造成的污染,使得废弃地土壤缺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给生态恢复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土壤改良是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前提。目前可采取的土壤改良措施有: (1)客土覆盖。选择合适的取土场,在不破坏取土场土地的情况下,取适量土壤覆盖在需要恢复的废弃地上。该方法简单有效,但费用高,适用经济条件较好的矿区。(2)土壤增肥改良。大部分矿区废弃地土壤缺乏氮、磷等营养物质,需要向土壤中添加营养物质,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土壤适合植物生长,加快生态恢复进程。土壤增肥改良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添加肥料,一种是生物固氮。 添加肥料可以施加化肥,也可以施加有机肥,由于有机肥比化肥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主要问题。实现三者的协调、均衡、和谐发展是当务之急。从某种角度来,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子集,而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或枢纽,因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一定区域的生态环境系统扰动最大、破坏力最强。运用资源经济学、恢复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探讨,对一定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修复矿区土地的生产力、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对区域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矿藏的不可移动性,以致矿山开采长期占用、破坏、污染土地,改变了区域水系结构,破坏了动植物区系,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土地复垦率较低,迫切要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技术,提高土地复垦率和生产潜力。本文将在系统分析矿山开采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上,总结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以期推动全国土地复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1.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一)诱发地质灾害。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往往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等频繁发生。而矿山排放的废渣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废石与泥土混合堆放,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透水性变小而出现渍水,在暴雨下也极易诱发泥石流。(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与水质污染。矿区塌陷、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使矿山开采地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涸,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地表径流的变更,使水源枯竭,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同时,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废石淋滤水等,一般较少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与人畜生活饮用。(三)土壤退化与污染由于表土被清除采矿后留下的通常是新土或矿渣,加上大型采矿设备的重压,往往使土壤坚硬、板结,有机质、养分与水分缺乏。而地面塌陷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裂隙产生。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随着裂隙、地表径流流入采空区或洼地,造成许多地方土壤养分短缺,土壤承载力下降。矿山固体废渣(煤矸石等)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 2 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主要是强酸性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 制规范

目次 前言 (1) 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工作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文本编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A(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B(规范性附录)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C(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D(规范性附录)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E(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F(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矿产规划专题)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专题 市、县矿山环境现状及保护与治理对策 (编制参考提纲)

目录 一、前言 (1) (一)我国矿山环境环境保护存四难题 (1) (二)我国矿山环境三大治理措施 (1) 二、报告编写依据 (2) 三、矿山环境现状评价的目的、原则及指标 (3) (一)矿山环境现状评价的目的 (3) (二)矿山环境现状评价原则 (4) (三)矿山环境现状评价的指标 (4) 四、XXX市(县)矿山环境现状描述 (4) (一)XXX市(县)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整体现状 (4) (二)矿山环境现状描述 (5) 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 六、减缓措施与推荐方案 (6) (一)减缓措施 (6) (二)推荐的方案 (6) 七、新建矿山 (6) (一)新建矿山准入条件 (6) (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政策措施 (7) 八、生产矿山与闭坑矿山 (8) (一)生产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8) (二)闭坑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8)

一、前言 (一)我国矿山环境环境保护存四难题 目前我国矿山环境环境保护方面存在四个主要难题。 地方政府和企业缺少环境保护意识:一些地方政府在宏观决策中,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重项目审批,轻环境监管,对环境管理、环保执法行政干预现象较为严重。很多矿山企业不知道要履行环保手续,要进行矿山环境保护与环境恢复的相关规定。 矿山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不到位: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形成矿山环境保护统一监管体系,没有完善的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的责任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在审批项目及办理相关证照时,未将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作为前臵条件,使矿山环境监管在很多地方出现“空白点”。 矿山环境环境保护执法能力薄弱:矿山多处于偏远地区,污染物排放在初期往往不易被发现,这给矿山环境保护执法带来了更多困难。环保部门普遍存在人力、经费、监管装备严重不足、执法手段无法保障等问题,矿山环保执法能力薄弱。 矿山环境环境历史欠账严重:由于历史原因,不少矿山未预留环境恢复治理资金,地方政府也未能有效履行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职责,造成许多矿山环境被破坏后,很难恢复治理。 (二)我国矿山环境三大治理措施 据介绍,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国家安全生产监察管理总局下一步将采取三大措施,进一步加强矿山环境环境保护工作。 首先是建立健全矿山环境保护长效监管机制,严格矿山开采准入制度。其次是完善矿山环境保护法规,加强矿山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使矿山环境环境保护与治理纳入法制的轨道。同时要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执法能力建设,改善执法条件,提高执法水平。第三是建立矿区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和环境补偿机制,通过市场机制,秉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财政产业政策的调控作用,明确地方政府是当地矿山环境治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探析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探析 近年来,因矿山资源过度开采造成的生态问题也来越严重,废弃的矿山地对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破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活动。为了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常见的问题,如环境污染,水土污染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和生态污染等。在此基础上,探析了一些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旨在为我国矿产行业环境恢复建设做提供参考。关键词:矿山废弃地;可持续发展;修复技术矿产资源作为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有着严重的影响。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95%以上能源,百分之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资料都来自于矿产资源。可见,矿产的资源押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建立正确的矿产生产管理和环境恢复保护意识,对我国未来经济建设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希望通过矿产修复技术的研究,为减少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做出技术性指导和帮助。 1 矿山废弃地的特点和修复意义矿产企业通过人工或者机械队采矿的进行采矿,对于没有利用价值的土地将会进行弃置,这些形成的排土场、塌陷区、尾矿库被通称为矿山废弃地。废弃地由于缺乏足够的氮、磷、钾无机物的地质,经过大气循环和土壤吸收会对造成极大的环境破坏,严重威胁着矿产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生存发展。对此,将矿山废弃地进行修复和整改,对人类未来健康发展意义非凡。根据破坏来源程度的不同,现场有一些1/ 5

脱离表土和级别较低的矿土和碎石会形成碎石堆。已经开采过矿地在矿渣堆积下也会堆积成为尾矿废弃地,通过生态修复技术能够让矿地废弃地植被率变高,减少水土流失,修复矿山原貌,改善生态环境。经过生物化学处理后的,矿区土壤能够重新恢复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让矿山及周边生态土壤得到转变,通过大气调整能够改变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和调节气候;降低风尘风沙危害,减少滑坡泥石流发生频率,保障矿区周围的人民安全,提升采矿效率和经济效益。 2浅析生态修复技术适用范围 2.1 对采矿场生态修复为了降低采矿区生态污染,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生态修复技术成为矿产废弃的恢复的最有效技术。这种方法能够对恶劣的矿区土壤进行改善,提高植被的成活率,一般恢复的周期为三至六月不等。受废弃的坡度和环境气候影响,在坡度和破坏程度不同影响下,企业对采矿场的处理方法各有所异。在一些较为平缓的地方可以采取喷洒或采用鱼鳞坑的方式进行土地整改。小于四十度的边坡比较适用于液压喷播法、三维网喷混植生法处理,这些方法的原理是将种子和土壤改良剂混合均匀通过机械喷洒的方式喷洒于废弃地上进行处理。同时,对于一些比较陡峭的坡面常采用鱼鳞穴法,飘台法等,进一步深化采矿场的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优化。结合植物生长特性,常见种植的植物有野蔷薇、金银花等。 2.2填充塌陷生态修复法结合塌陷区结合塌陷程度,地质情况、修复力度需要采用不同的填充2/ 5

关于矿山植被恢复治理的一些措施

关于矿山植被恢复治理的一些措施 矿藏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大风扬尘影响着当地的空气质量。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不仅造成植被破坏、山体创伤、形成采空区、切断地下水系,埋下安全隐患,同时大量的废石、弃渣等固体废弃物占用大量土地,破坏了自然景观;而且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一、是矿业活动造成了一系列地质灾害及生态环境问题,包括采煤引起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地下水疏干及污染,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城市地面沉降、地下水位降落形成漏斗等,造成的部分土壤沙化、大气扬尘等;二、是矿山的“三废”已成为大气、水体、地质环境等的重要污染源; 三、是采矿造成地质景观和地质遗迹的破坏、以及地质灾害等。 基于上述情况,国家将在未来的几年来加大对矿山恢复的治理。这里就关于矿山恢复治理的一些措施,与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一)???????绘制矿山现状图(有条件可以用全站仪进行精确测量) (二)???????进行地质勘测、坡面处理和弃渣平整(消除安全隐患) (三)???????挡渣墙(浆砌、干砌、格宾、植生袋) 规格依具体情况决定 格宾挡渣墙; 格宾是指由机编双绞合六边形金属网面构成的箱形结构,将抗腐耐磨高强的低 碳高镀锌钢丝或铝锌合金钢丝(或同质包塑钢丝),由机械编织成双绞、六边形网

目的网片.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组装成箱笼,并装入块石等填充料后连接成一体的结构,用做堤防、路基防护等工程的新技术。 网片的钢丝由锤炼过且热镀锌的软钢所做成。如在低碳高镀锌或铝锌合金钢丝表面包覆上一层经特殊优化的高抗腐蚀树脂。其成品结构具有防锈防、静电、抗老化、耐腐蚀、高抗压、高抗剪等特点,能有效抵抗海水或高度污染环境的侵蚀。 该工艺起源于欧洲,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作为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成功地应用于水利工程、公路、铁路工程、堤防的保护工程中。较好地实现了工程结构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同时与一些常用结构比较起来有其自身的优点,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保护河床、治理滑坡、防治泥石流、防止落石兼顾环境保护的首选结构型式。 植生袋挡渣墙: 植生袋,也叫绿生BAG 1、植生袋的构成: 植生袋是用编织网缝成40X60厘米的口袋,在袋的内表面粘贴上双层特制纸,在两层纸的中间均匀地附着草种(或草、花种混合)和有机复合肥料而成。 2、植生袋施工方法: 向袋里装满土将袋口扎紧待用,施工时要将带标识线的那面朝上,垛放在工作面上。在植生袋上浇水并保持湿润,十天左右草就长出来了。

鸡西矿区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精)

鸡西矿区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 本文通过对鸡西城子河采石场废弃地植物恢复的过程进行研究,采取不同模式的植被类型模式:樟子松—草木犀—地锦模式(客土、客土营养袋、客土保苗剂以及原土栽植方式)、兴凯赤松—草木犀—地锦模式(客土、客土营养袋、客土保苗剂以及原土栽植方式)、胡枝子—沙棘模式、胡枝子—苜蓿—地锦模式以及紫穗槐—草木樨—地锦模式,进行大面积的恢复。从不同栽植类型的植被生长状况、植被对土壤养分和土壤水分的影响以及对研究地的重金属含量的测定,来总结经验,为今后矿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客土整地方式对木本树木的成活和生长状况起着关键的作用;经过客土、客土营养带、客土保苗剂以及原土四种整地,对木本树木树高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客土保苗剂栽植方式是最有效的植被恢复措施。植被在废弃地上的生长对于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照试验地土壤养分上、下层含量为:有机质0.94%、0.23%,全氮0.060%、0.047%,全磷0.0038%、 0.0027%,水解氮28.7mg/kg、13.3mg/kg,有效磷4.172mg/kg、3.769mg/kg速效钾23ppm、21ppm,而其他客土方式栽植的试验地土壤养分含量基本上均有所增加。因植物种类和土壤进行养分交换的有所不同,引起了不同栽植方式土壤上、下层的养分规律有所不同。沙棘对土壤水分增加的能力最为明显,由对照试验地的土壤上、下层含水率0.0265、0.0455提高到沙棘林内的0.0517、0.0625。试验区重金属含量按照含量排序是:Ni>Cr>Zn>Cd>Pb>Hg>As,其中Cd、Hg、Ni严重超出了土壤环境质量级别的三级标准,其他重金属元素也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本文在对采石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过程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研究,在采石场废弃地土壤中的重金属也做了较为全面的测定,这为今后的植被恢复工作和实际操作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 同主题文章 [1]. 王莹,李道亮. 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潜力评价模型' [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5.(02) [2]. 满秀玲,孟庆峰,刘文勇. 鸡西矿区采石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 [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9.(06) [3]. 方华,林建平,莫江明. 采石场生态重建的有关问题' [J]. 生态环境. 2006.(03) [4]. 史立忠. 规范中小采石场的安全开采' [J]. 劳动保护. 2003.(09) [5]. 吴国平. 加强整合集约经营确保安全——关于实施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对我区采石场发展影响的报告' [J]. 安全生产与监督. 2005.(01)

矿山环境治理方案

1、前言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政策法规,建立绿色矿山开发模式,治理矿山开采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XXXXXXXX国土资源局计划将XXXXXXXX县XXXXXXXX铁矿尾矿堆、选矿厂附近区域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工作区附近国道、县级公路发达,交通便利。(见图1工作区附近交通位置图) 该矿山1993年建矿,1995年投产,投资500万元,次年选矿厂建设完成,设计处理能力为15.0万吨/年。2006年9月XXXXXXXX县对该矿山进行了储量核查,考虑矿块开采过程中的损失和废石混入,按矿块采矿回收率85%,废石混入率15%计算,可获得采出矿石量23.96万吨,据此计算矿山尚有服务年限不足2年,预计2006年初闭坑。 矿山经过10多年的开采,选矿厂目前已经产生近40万L3的尾矿,全部堆积于矿体西南侧的XXXX沟,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尾矿堆,晴天风起处,粉尘飞扬,阴天雨过后,污水四溢,对工作区周围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严重污染了工作区周围的空气和水环境,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雨季形成泥石流,将直接威胁山脚下XXXXXX村的耕地和人员;废石的随意堆放,占用了耕地,破坏了植被,为此,对该矿山尾矿堆、废石的治理及周围生态环境的恢复已迫在眉睫。 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有关规定以及XXXXX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相关文件,XXXXXXXX国土资源局计划对XXXXXXXX铁矿进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以达到消除地质灾害,改善附近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2、工作区环境条件 2.1自然地理条件 2.1.1气候条件 该矿所在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天气多变,时冷时热,时刮西北风或西南风,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经常因大雨或暴雨造成山洪暴发,秋季晴朗少云,昼暖夜冷,气温变化显著,冬季寒冷干燥,降雪稀少。多年平均气温10℃,最高气温38.7℃(1972.7.17),最低气温-29.2℃(1962.2.13)。区域内降水比较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700LL,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平均无霜期152~170天,季节性最大冻土深度为1.09L。 3.1.2地形地貌 工作区所处地貌单元为侵蚀构造低山区,区域上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地面标高150~500L,地形总体坡度25~30°,地表出露多为变质岩,在河谷、沟谷有第四系残坡积和冲洪积物存在。工作区位于山脚处,西、南面为低山,向东、北面急倾,地面标高170~220L,坡度较陡,沟口处向东北存在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物。 2.1.3河流水系 工作区附近的水系主要有大狗河。大狗河发源于XXXX县东南边缘处低山区,自南向北流经XXXXXX,XXXXXXXX,汇入赵河,全长约40kL。该河从工作区南、东、北三面流过。河床标高170L,低于工作区标高最小处约15L。 另外,狗河、赵河是区域上较大的河流,距离工作区都较远,对其不会产生影响,这里不在详述。 2.2地质环境条件 2.2.1地层岩性 工作区所在区域除第四系坡积、冲洪积分布于沟谷及河漫滩外,地层大部分

矿山植被恢复计划

xx石料厂植被恢复治理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xx石料厂位于我市xx镇xx村,是一家以露天开采、加工石灰岩原料为主的大型石料厂,该厂区由于大量石灰岩被开采,使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地表已无土壤、无植被,呈现出石体裸露状态。同时地表还形成了石子陡坡,容易坍塌,平缓处则堆放了大量开采后的石料和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土地生产能力已经丧失,既恶化了周边生态环境,也存在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xx“9+2”工作布局,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结合我市实情,紧紧围绕重点地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露天石料厂植被恢复治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建立起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 三、规划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治理原则;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 四、主要方法

(一)树种选择 本次治理范围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治理树种优先选择乡土树种中生态环境恢复较快、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耐干旱瘠薄、容易成活的树种。结合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气候,乔木树种以柏树、栎树、椿树等抗旱易活的树种为主,攀援植物以爬山虎、荆条为主,垂悬植物以葛藤为主。 (二)治理技术 石料厂自身立地条件差,属于生态脆弱区,在大量开采石料后,地表被破坏,无土壤、砂石层裸露,植被无法成活,开采剖面更是形成了陡坡或陡壁,治理难度较大。针对xx 石料厂的类型,有以下治理措施。 1.客土栽植,分为全面客土和局部客土栽植。 一是对边坡坡度小于30°的弃渣区及采石迹地,采用回填土的方法进行植被恢复,回填的土壤厚度应达到1米左右,并施农家肥提高土壤肥力,使植被成活率提高。二是局部地区在苗木栽植挖穴时扩大坑穴的直径与深度,在穴内先铺设单向渗水膜,然后在铺设客土10-20cm,栽植后回填客土。 2.边坡坡度大于 30°而小于 45°的,采用爆破造林、或改造成台阶状造林、或采用植生袋复绿。植生袋是用可以自然降解的木浆纤维纸经复合加工而成,把精选的种子及培养基按照特定的工艺和配方定植在袋内。 3.边坡坡度在 45--60°的,可采用“鱼鳞坑”复绿。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与验收规范》编制说明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与验收规范》编制 说明 一、制订目的、工作简况 为有效爱护矿山地质环境,实现矿业开发与矿山环境爱护的和谐进展,为矿山地质环境爱护及治理复原设计、施工、和验收提供技术依据,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桂国土资办[2009]251号文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爱护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爱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治理暂行方法》,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原要求与验收规范》(以下简称本标准)。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治理处,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广西北海地质工程勘察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查院,广西有色勘察设计研究院等有关单位组成编制组编制而成。 本标准是在我国和我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原验收没有现行规范可依,而我区面临有大规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原需要验收的背景下,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提出要求,结合近年来我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原验收实践体会和新技术的使用,提出编制稿,现征求广西矿山业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其他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意见,进行修改,最后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会同广西壮族自治区技术监督局组织审查定稿。 二、项目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0年第一批广西地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打算的通知》(桂质监函[2010]169号)文,将本标准

列入2010年第一批广西地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打算,项目编号为:20 10—1001。 三、确定规范要紧内容的依据 本标准由十部分和三个附录内容构成:范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总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原要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要求,矿山公园建设要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原工程验收,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验收,矿山公园治理复原验收。本标准的要紧内容是矿山地质灾难类,矿山含水层破坏类,和地势地貌景观破坏类的治理复原要求和验收标准。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爱护规定》的第二条“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活动造成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倒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势地貌景观破坏等的预防和治理复原,适用本规定”,界定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原的范畴是地面塌陷、地裂缝、倒塌、滑坡等地质灾难类、含水层破坏类,地势地貌景观(含地势地貌、土地、植被)破坏类。另据《矿山地质环境爱护与治理复原方案》(DZ/T223—2009修订稿)的9.2.4 条“泥石流治理,可采纳清理泥土石以复原场地,或者修建拦挡工程防止形成新的泥石流物源;潜在的泥石流隐患可采纳疏导、切断或固化泥石流物源,排除引发泥石流的水源条件”,的条款要求,和我区矿山中确实存在废石、弃土、废渣作为要紧物源的泥石流灾难,因此,矿山地质灾难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爱护规定》的第二条的地质灾难类的4个灾种中增加一个泥石流灾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爱护规定》第二十一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复原后,对具有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矿业遗迹,国家鼓舞开发为矿山公园”,和第二十二条关于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条件的规定,以及第十二条关于矿山地质环境爱护与治理复原方案应当包括内容的第五款“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和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体系,健全监测网络,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指导、监督采矿权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采矿权人应当定期向矿山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矿山地质环境情形,如实提交监测资料。县级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设计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设 计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北大学(朔州校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设计》 结课论文 专业:环境工程 学号: 姓名:

浅谈矿山环境问题 摘要 五十余年来,我国矿业开发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对矿山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矿山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矿山的开发,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生产效益,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矿产资源的开采造成了大量土地资源的破坏,为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我们要对矿山环境如何治理改善,以及如何综合防治提出新的方法。 关键词:矿山环境,防治措施,水污染,综合防治 矿山的开发,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生产效益,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它不仅产生大量三废,而且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矿山环境问题。根据我国环境监测站历年来对全国区域内的矿山企业监测数据显示,目前主要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主要有资源破坏、矿山灾害及环境污染三类。 (一)资源破坏矿山开采是以矿山地质条件为背景的,以矿产开发为诱发因素,受矿区构造特征及与之相关的区域地壳稳定性和人类经济活动等因素控制。矿山开采由于采矿回采率低、贫化率高和选矿回收率低;综合利用率低,许多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白白流失无回收;乱采乱挖现象严重存在,破坏矿产资源的埋藏条件,使许多矿山的开采寿命急剧缩短等原因,矿产资源流失现象相当严重,使许多矿山迅速贫化枯竭,导致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资源的流失。同时,矿山资源开采导致土壤结构以及地表植被的完全破坏,并且其造成的土壤环境破坏几乎不可恢复。由此而引发的水土流失加剧,淤塞污染水体,增加扬尘,导致植被破坏、地质遗迹破坏、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影响破坏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资源。 (二)矿山灾害无论是地下采矿还是露天开采,都要剥离覆盖岩层,开掘大量的井巷,将会产出大量的废石、排土和尾砂(露天开采一吨矿石通常削离5-10吨覆盖的岩土),堆存它们将需占用大量的地表面积。因此,矿山的长时间开采,累计开采厚度的增大,废石和尾矿的堆存不当和矿山开采不当极易造成崩

浅谈煤矿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问题

Open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水土保持, 2018, 6(2), 13-17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7a17123675.html,/journal/ojswc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a17123675.html,/10.12677/ojswc.2018.62003 Discussion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Abandoned Areas in Coal Mine Fei Kang1, Cuixin Song2 1Kunming Ruiqing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onsulting Co. Ltd., Kunming Yunnan 2Kunming Green Isl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Kunming Yunnan Received: Oct. 10th, 2018; accepted: Oct. 23rd, 2018; published: Oct. 30th, 2018 Abstract Coal mine abandoned land is the most typical type of mining project abandoned land to mine en-vironment damage; its site conditions are extremely bad and plant growth is difficul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problems and soil erosion caused by coal mining process, prelimi-narily discusses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of abandoned land in mining area, and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and measures system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different areas of coal mine. Keywords Coal Gangu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Soil Erosion, Construction Measures 浅谈煤矿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问题 康斐1,宋翠欣2 1昆明睿清水土保持咨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2昆明绿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收稿日期:2018年10月10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23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30日 摘要 煤矿废弃地是矿业类项目废弃地中对矿区环境破坏最为典型的一种类型,其立地条件极其恶劣,植物生长困难。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煤矿开采过程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和水土流失,对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煤矿不同区域生态恢复的建设方案和措施体系。

201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2016年年度落实实施方案 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四日

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2016年年度落实实施方案 一、矿山基本情况 (1) 二、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1) 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3)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3) 五、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4) 六、保障措施和效益分析 (5)

一、矿山基本情况, 王家岭煤矿为新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500万吨/年,建有配套的500万吨/年的选煤厂。矿井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境内,地处河东煤田北段,井田东部以吕梁山脉与宁武煤田相隔,南部为河东煤田白家沟资源补偿项目详查区,西部邻黄河与陕西神府煤田隔河向望,北部为神华集团神东公司保德煤矿。行政划隶属于保德县桥头镇和孙家沟乡所辖。 国土资源部划定的矿区范围呈南北走向的多边形,南北最长8.32km,东西最宽5.43km,井田面积34.4471Km2。 公司新建的运煤专线(由厂区到窑洼收费站)和S46五保高速在窑洼收费站相接,王家岭总体对外交通便利。 二、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1、王家岭煤矿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西北风盛行;春季较长,多风沙、常干旱;夏季湿度大,多高温;秋季较短,气候温和,天气凉爽。 2、矿区属黄河水系,黄河从矿区西部垂直距离约6km的地方通过。由天桥北入境,冯家川南出境,全长约54km。石塘河从工业广场由东相西通过,由于受上游煤矿排水影响,河道常年有水,但是水量不大,王家岭为其在井田范围内留设了保护煤柱。 3、井田土壤分为两个土类,栗褐土和黄绵土,地带性土壤为栗褐土,与黄绵土交错分布。 4、矿区在植物区系分区上属于泛北极植物区,欧亚草原植物亚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文字报告编写题纲 根据《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和《土地复垦条例》,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等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1 前言 1.1 任务由来及编制目的 阐述任务由来:主要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和业主的委托书或合同要求而编制。 编制方案的目的: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义务的落实;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的任务、措施、计划和资金落到实处;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施监管和矿山业主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提供依据。 1.2 方案编制工作概况 阐述矿山资料的收集、调查工作量情况;前期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实施及验收情况。 矿山地质环境和土地现状调查,现状和预测评估情况,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与部署情况,经费估算情况,方案编制过程、公众参与(包括义务人、土地权人、有关部门的意见,下级国土部门的审核意见)。 插工作量表、工作程序图。 1.3 方案编制依据 按下列顺序列出依据: 1)法律法规。 2)部门规章 3)政策性文件。 4)技术标准与规。 5)其他相关资料,包括矿山开采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矿产地质详查报告、储量核实报告、水文地质详查报告、前期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尾矿库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及验收报告、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方案编制委托(或协议)书等。 1.4 方案的服务年限 据采矿许可证有效年限的剩余年限(或拟申请的、或拟延续的采矿许可证期限),加上超出采矿许可证有效年限的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年限(一般1年),再加上监测管护年限(一般3年),确定方案服务年限(自××年××月-××年××月)。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任务的由来 (1) 1.2编制依据 (2) 1.2.1任务依据 (2) 1.2.2相关法律法规 (3) 1.2.3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与环境保护发展规划 (4) 1.2.4 有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4) 1.2.5投资估算依据 (4) 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5) 1.3.1指导思想 (5) 1.3.2基本原则 (5) 1.4方案范围与规划时限 (6) 1.5方案技术路线 (6) 第二章矿区概况 (8) 2.1区域自然条件 (8) 2.1.1地理位置与交通 (8) 2.1.2气象气候 (8) 2.1.3地表水 (9) 2.1.4地下水 (9) 2.2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9) 2.2.1地形地貌 (9) 2.2.2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0) 2.2.3矿区工程技术条件 (10) 2.2.4矿区地质构造 (10) 2.2.5区域地层 (12) 2.2.6矿带及矿床特征 (15) 2.3区域社会环境简况 (18)

2.3.1人口及行政区划 (18) 2.3.2社会经济概况 (18) 2.3.3风景文物保护区划 (18) 2.3.4环境功能区划 (19) 第三章企业生产及工程概况 (20) 3.1历史沿革 (20) 3.2项目组成 (20) 3.2.1主体工程及辅助工程 (20) 3.2.2环保工程 (20) 3.3生产现状 (22) 3.3.1井田境界 (22) 3.3.2资源/储量及服务年限 (22) 3.3.3总平面布置 (23) 3.3.4生产工艺 (23) 3.3.5剥离废弃土石排放系统 (25) 3.3.6采场防、排水及供水系统 (26) 第四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调查及规划期生态破坏预测 (27) 4.1调查方法概述 (27) 4.1.1调查范围 (27) 4.1.2调查内容 (27) 4.1.3调查方法 (27) 4.2矿区生态破坏情况调查及评价 (28) 4.2.1矿区生态系统类型与植被分布 (28) 4.2.2矿区动物资源 (29) 4.2.3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现状及评价 (29) 4.2.4尾矿库、废石场对生态的破坏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1) 4.2.5临时性不稳定边坡 (32) 4.2.6铁矿生产造成的主要生态问题及需要优先解决的生态问题 (33)

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

矿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 1. 概论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和交通建设不断发展,矿山开采,特别是以建筑石料为主的 露天开采矿山,在南方极其普遍,在为经济和城市建设提供必需材料的同时,给环境带来 极大的破坏,使美丽的青山被爆破开挖得“千疮百孔”。由于爆破和底部掏挖矿石,造成 矿山边坡陡峭、凹凸不平,裸露的边坡以岩石坡面为主,使植物难以自然生长和修复,必 须通过人工措施改造和营造出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才能恢复坡面绿化,改善其生态环境。 2. 我国矿山废弃地 2.1 矿山废弃地概念 矿山废弃地是指在采矿过程中所破坏的、未经一定处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它包括: (1)融剥离表土、开采的岩石碎块和低品位矿石堆积而成的废石堆积地; (2)矿体采完后留下的采空区和塌陷区形成的采矿废弃地; (3)开采出的矿石已经选出精矿后产生的尾矿堆积形成的尾矿废弃地; (4)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山辅助建筑物和道路交通等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 2.2 我国矿山废弃地概况 由矿产业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破坏、毁坏或占有良田、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废弃矿与 采矿塌陷区, 已被视为危害环境之大户, 成为世界性课题。据统计,中国现有国营矿区企 业8000多,个体矿区达到23万多。全国矿区累计被破坏的土地面积达288 万hm ,并且每年 大约以4 167 万hm 的速度增长。 2.3 矿山废弃地带来的问题 2.3.1 山体破坏 由于采矿活动的采点多,布局不合理往往使得山体遭到严重的破坏。采掘剥离对自然 山体的肢解和蚕食相当严重,曾经林木密布的山坡被夷为平地,只留下条条沟壑。整个山 体千疮百孔,满目苍夷,不再见绿色的植被,只剩下一些陡峭的光滑石壁,原本优美的山 体景观被破坏殆尽了。 2.3.2 水体污染 在采矿过程中,经常会产生物理或化学的污染物,有的直接就排入附近的水体中,这 直接引起了污染。而露天堆放的矿物经雨水淋溶,地表水冲刷以及人为的洗煤也会污染水 系,形成浊流。这导致了原本清澈碧绿的水体变得污浊不堪,有时还会散发出恶臭,并且 受污染的水体中含有有毒的矿物元素,间接影响了岸边生长的植物,变成了一处荒芜的景 观。 2.3.3 植被退化 采矿活动对地貌,植被,土壤造成的直接摧毁造成破坏最明显的就是植被的退化,区 域的原生生境受到损伤,它使得山体表土剥离,原来生长在土层表面的植被无法正常生长, 而且因为矿区固体废物的堆放也急剧恶化了植物群落的生存条件,这就影响了周边植物的 演替,破坏了植物景观的营造。 2.3.4占用和破坏大量的耕地资源 我国现有国营矿山企业8000多个,个体矿出达到23万多个。这些矿山企业在开采矿山过 程中对土地的破坏是惊人的。全国累计破坏和占用的土地面积相当于整个江西省的耕地总 面积280万hm2。 3. 废弃矿山立地条件评价和现状区划 3.1立地条件评价 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