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废弃地恢复
矿山修复的四种方法
矿山修复的四种方法矿山环境问题因为矿产资源的不同,其废弃矿山的治理关键也不相同。
总体上说,矿业废弃地主要分为四类:由剥离表土、开采的岩石碎块和低品位矿石堆积而成的废石堆积地;矿体采完后留下的采空区和塌陷区形成的采矿废弃地;开采矿石经选出精矿后产生的尾矿堆积形成的尾矿废弃地;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石辅助建筑和道路交通等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
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矿山生态修复的四项法宝。
1.化“危”为“安”,边坡治理穿绿衣边坡治理的主要工作是要稳定边坡。
该过程的任务是清除危石、降坡削坡,将未形成台阶的悬崖尽量构成水平台阶,把边坡的坡度降到安全角度以下,以消除崩塌隐患。
随后,要对已经处理的边坡进行复绿,使其进一步保持稳定。
2. 化“废”为宝,尾矿焕发新生机尾矿资源是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废弃物中数量最大、综合利用价值最高的一种资源。
将尾矿丢弃不仅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给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还要投入处理和维护费用。
而进行尾矿资源的综合回收与利用,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矿产资源,扩大矿产资源利用范围,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也是保护生态的重要手段,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实现资源、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有效统一。
在具体治理方面,对占用大量土地的尾矿进行二次开发,提高尾矿的综合利用率;对开发用量大、投资少、有销路的尾矿,以实现规模经营和多品种开发的资源化、商品化使其变废为宝,真正成为经济商品中的一部分;对尾矿坝中的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国家标准,实现浮选废水适度净化后全部回用和零排放。
除此之外,对于未处理的采空区、废旧巷道和硐室的矿山,利用井下采空区排放尾矿。
3.化“污”为良,加快矿山生态重建矿山开采造成生态破坏的关键是土地退化,即废弃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坏、养分丢失及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增加。
因此,土壤改良是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异地取土措施:在不破坏异地土壤的前提下,取适量土壤,移至矿山受损严重的部位,在土壤上种植植物,通过植物的作用,对受损土壤进行修复;二是废弃地改造措施:进行表土改造之前,设法灌注泥浆,使其包裹废渣,然后再铺一层粘土压实,造成一个人工隔水层,减少地面水下渗,防止废渣中剧毒元素的释放;三是土壤增肥改良措施:添加有效物质,使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得到改良,从而缩短植被演替过程,加快矿山废弃地的生态重建。
矿山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技术规程DB21T 3702-2023
I目次附录A (规范性)自然恢复评估区生态环境状况调查............................8附录B (规范性)自然恢复评估区生态样地调查................................9附录C (规范性)自然恢复区综合判定.......................................10附录D (规范性)矿山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评估报告编制提纲...................10附录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原则...................................................................35自然恢复区判定与评估.......................................................35.1评估范围...............................................................35.2评估流程...............................................................35.3资料搜集...............................................................45.4野外调查...............................................................55.5问题识别与综合分析.....................................................55.6自然恢复区评估.........................................................65.7评估报告编制...........................................................66自然恢复技术措施...........................................................67自然恢复监测、管护.........................................................67.1监测...................................................................67.2管护...................................................................78自然恢复成效评价...........................................................7E(规范性)自然恢复区成效评价 (12)矿山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矿山废弃地自然恢复工作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自然恢复区判定与评估、自然恢复技术措施、监测与管护和成效评价等内容。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案例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案例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案例是近年来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之一。
这些案例不仅为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技术,也为未来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以下是几个相关参考内容。
一、平埔坑废矿厂生态修复案例平埔坑废矿厂位于台湾高雄县茂林乡,是一家在1987年倒闭的金矿厂。
由于长期的矿山开采活动,导致该地区地表土壤严重受损,无法再生产农作物。
为了修复该废弃地的生态环境,采取了以下措施:1. 土地清理和修复:通过清理矿渣和污染土壤,重新铺设上覆土壤,并进行复绿作业。
同时,对土壤进行重金属污染的监测,确保生态修复的有效性。
2. 生物多样性恢复:引入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物种,建立起良好的植被覆盖,为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基础。
对于濒危物种的保护,采取专门的措施,如建立人工保护区等。
3. 水体治理:对于矿山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减少对周边水体的污染。
同时,对当地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管理,确保周边生态系统的水量和水质的稳定。
二、美国阿利桑那州「石怪地」矿山废弃地修复案例美国阿利桑那州的「石怪地」矿山废弃地曾是一个采铜矿的旧址。
在经过长期开采后,该地受到严重的矿渣和废料污染,并丧失了生态功能。
为了修复该废弃地的生态环境,采取了以下措施:1. 废弃物清理:对矿渣、废料等废弃物进行清理和处理,将其转移或封存,以减少其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2. 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和播种植物,恢复矿山废弃地的植被覆盖。
选用了能够适应干旱环境的、在当地具有良好适应性的植物物种。
3. 土壤修复:通过土壤改良措施和植物种植,恢复土壤的生物活性和自然肥力,并促进土壤水分循环和肥料循环。
4. 水体治理: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水池,收集和利用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和水体污染。
三、中国湖南怀化市坪阳县废弃柴窑修复案例怀化市坪阳县曾是中国陶瓷行业的重要基地,但该地也留下了大量的废弃柴窑。
为了修复这些废弃窑址区的生态环境,采取了以下措施:1. 窑址清理:对废弃的柴窑进行拆除和清理,清理出窑址区的污染废弃物。
矿山恢复治理方案
矿山恢复治理方案是指对已经开采完毕或者废弃的矿山进行环境修复和资源再利用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矿山恢复治理方案:
1. 土地复垦:对于已经开采完毕的矿山,可以进行土地复垦,即通过填土、平整等措施使其恢复成可用于农业、林业或者其他经济用途的土地。
2. 植被恢复:矿山开采往往会破坏原有的植被,因此在恢复治理中,可以进行植被恢复工作,即通过植树造林、草皮覆盖等措施,使矿山地区的植被重新生长,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3. 水体治理:矿山开采会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因此在恢复治理中,需要对矿山周边的水体进行治理,包括水质净化、河道整治等措施,以恢复水体的生态功能。
4. 土壤修复:矿山开采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因此在恢复治理中,可以采取土壤修复措施,包括土壤改良、污染物清除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质量。
5. 资源再利用:矿山开采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尾矿,这些废弃物中可能还存在有价值的资源,因此在恢复治理中,可
以进行资源再利用,包括废弃物回收、尾矿综合利用等措施,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6. 生态修复:矿山开采会破坏生态系统,因此在恢复治理中,可以进行生态修复工作,包括湿地恢复、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措施,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矿山恢复治理方案,具体的方案应根据矿山的具体情况和治理目标来确定。
同时,矿山恢复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的四种方式【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的四种方式根据自然资源部制定的《历史遗留矿山核查技术规程》(2021年),历史遗留矿山是指现状废弃,今后不再进行采矿活动,由政府承担治理恢复责任的废弃矿山。
具体包括:①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矿山;②责任人灭失或难以确定的废弃矿山;③因退出保护区或去产能等政策性原因关闭,在政府作出关闭决定时明确由政府承担治理恢复责任的废弃矿山。
历史遗留矿山存在主要生态问题为地质环境问题、土地损毁和植被破坏等。
根据现场破坏情况,生态修复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自然恢复采矿损毁土地依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能够逐步得到恢复,不需进行工程干预。
采取封闭修复场地、拆除废弃设施等措施,消除影响自然恢复的生态胁迫因子。
不允许在修复场地内翻土、取石、搬运、垦殖等人类活动,排除外界干扰,减少对场地的扰动。
依赖场地和周边生态系统自我愈合能力,促进植被再生和生物种群恢复。
二、辅助再生采矿损毁土地表土不适合植被生长,需要进行土地平整、表土覆盖和培肥才能使受损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通过坡面危岩清理、采坑回填、废石(渣)清理等,消除地质安全隐患。
通过坡面修整、土壤改良、截排水等人工辅助措施进行场地平整,改善土壤功能,为植被恢复提供条件。
筛选适地植物物种,采取补植、补播、抚育、间伐、杂灌草清除等人工辅助措施,加快场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修复。
禁止引入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的外来物种。
三、生态重建采矿损毁土地需要采取工程措施消除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隐患,进行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
消除矿山地质安全隐患。
地貌重塑:根据矿山地貌破坏方式与损毁程度,结合矿山周边地貌特点,通过地形重塑、土地整治、重构截排水系统等措施重新塑造一个与周边地貌相协调的新地貌。
土壤重构:在矿山地貌重塑基础上,依靠本地的岩土条件、水热与温湿条件等,充分利用采矿剥离的表土和采矿遗留的废石(渣)、尾矿砂(渣)、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通过培肥改良、土层置换、表土覆盖、土层翻转、化学改良、生物修复等措施,重构土壤剖面结构与土壤肥力条件。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案例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案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矿山开采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损坏了大量的土地和生态环境。
为了恢复失去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进行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已成为必要的工作之一。
以下是一则成功的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案例:所在地区:中国云南省。
修复地点: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
修复时间:2002年至今。
修复面积:约2000公顷。
该地区曾经是一处石灰岩矿山,经过数十年的开采,这片土地被破坏殆尽,生态环境严重失调,地面上呈现了一片荒漠化景象。
为了恢复这片土地,当地政府联合相关专家和企业共同制定了修复计划。
按照计划,首先需要进行土地改良和营养物质补充,以恢复土地的生物学功能和土壤肥力。
接着,针对土地渗漏水问题,进行人工湖的建设,使得水利循环系统得以建立,生态环境逐渐恢复。
在寻找植物物种方面,专家们尝试了多种树种和灌木,最终选择了一些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树种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的物种,如毛草、水杉、忍冬等。
除了植被的修复,如何提高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也是一个核心问题。
为此,当地领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饲养家畜、放牧等,既可以补充土壤中缺乏的营养元素,又能照顾并促进本身动物群落的复苏。
经过多年的修复工作,经过2009年的监测报告发现,返还自然、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土壤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根系系数增高,质地更松软,各种微生物群落也得到较好地修复。
总之,这片地区成功地恢复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个案例,我们不难总结出以下几点重点:1.完善的修复计划。
一份详细、具体的修复计划是生态修复成功的基石。
2.多种手段综合利用。
仅仅靠植物的种植还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完全恢复,需要在土地处理、水利和动物群落建设等方面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3.科学的物种选择。
需要在土地的微气候、土壤和水分等方面选择合适的树种和灌木。
4.长期而有序的管理。
生态修复工作需要长期管理,以维护已经得到恢复的环境,促使生态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
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摘要:中国目前的国营矿山有8000多个,个体矿山企业更是达到23万个之多。
虽然矿业开采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环境破坏。
环保部门要做好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帮助企业进行废弃资源的再利用,保证当地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金属矿山生态恢复矿山废弃地环保技术1 金属矿山废弃地1.1 金属矿山废弃地介绍矿山废弃地是指那些被采矿活动所严重破坏,只有经过合理的整治才能重新投入使用的土地,主要包括下面6种情况:①由于表土剥离并逐渐堆积最终导致排土场废弃地的形成;②开采过程中留下的岩石碎块和一些品位较低的矿石积留下来后,形成的废石堆积地;③矿体在开采完以后,会留下采空区和塌陷区,这些地方便会形成采矿坑,无法使用;④在精矿被选出以后,剩下的尾矿被堆积,堆积尾矿的地方无法再使用;⑤采矿作业时,机械设施和其他辅助建筑物、路基等会被占用,采矿完成后,这些设施被遗留下来,不能再进行利用,成为废弃地;⑥一些因为采矿作业的需要而受到影响的土地,因为无法被合理开发,就只能闲置。
1.2 我国金属矿山废弃地现状我国虽然土地辽阔,但是人均耕地面积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矿山开采使得本来就缺乏的土地资源加速减少,而且开采矿石产生的废弃物还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使得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据统计,历年来我国因采矿作业而遭到破坏的森林面积达106万hm2,草地面积26.3万hm2,有色金属工业每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达6000万吨,累计已堆存10亿吨,占用土地7万hm2,进行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已经成为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
2 矿山废弃地对环境的影响2.1 对土地资源的影响露天矿采掘会直接破坏土地,而其排出的废矿石也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并且植被的破坏和采空区的形成,会使水土流失加剧,造成自然灾害,加速土地的荒漠化进程。
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几乎所有环节,包括采矿、选矿、冶矿,都会往周边环境排放重金属物质。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案例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案例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一处矿山废弃地,在经过近20年的植被自然恢复后,目前已成为一处绿化景观区。
该废弃地在矿业开采期间,地表被破坏,土壤被污染,生态环境严重受损。
为了恢复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市政府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了生态修复工作。
首先,对该地区进行了土壤修复和植被恢复工作。
通过铺设生态毯、草皮等材料,增加土壤保水、减轻水土流失的效果。
采用大量的本土植物,如红枫、冬青、金杏等树种,以及九芎、山梅花等灌木,来恢复该地区的植被覆盖。
其次,为了使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得到有效保护,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限制人工干扰等。
经过长期的生态修复工作,现在这处矿山废弃地已成为南昌市重要的生态景观区之一。
绿树成荫,花草香美,不仅提供了自然氧吧和休闲娱乐场所,还成为了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矿山废弃地的修复与利用技术
矿山废弃地的修复与利用技术矿山是人类开发地球资源的重要手段,但是矿山开采后所留下的废弃物和废弃地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矿山废弃地的修复与利用技术,旨在恢复土壤质量、提供可持续的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填埋技术填埋是废弃地修复的一种常见方式。
它通过把矿山废弃物填入挖掘的坑洞中,然后覆盖上土壤来恢复地表。
填埋技术可以减少矿废对环境的直接接触,降低水和风侵蚀的风险,并有效减少有害化学物质的释放。
然而,填埋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土壤和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应用时需要谨慎考虑。
二、植被恢复技术植被恢复是矿山废弃地修复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引入适宜的植物物种,可以有效地恢复矿场土壤的肥力,并保护土壤免受进一步腐蚀。
同时,植被还有助于固定土壤,避免水土流失。
植物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质量,有助于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恢复。
因此,在矿山废弃地修复过程中,植被恢复技术应该被广泛采用。
三、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旨在恢复被矿废破坏的土壤结构和功能。
常见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土壤改良、有机质的添加、土壤通气和排水改善等。
土壤改良的方法主要有石灰石和石膏的添加,以中和土壤的酸碱度。
有机质的添加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促进植物生长。
土壤通气和排水改善则有助于防止土壤中的水分积聚,避免盐碱化现象的发生。
通过土壤修复技术,废弃地的土壤质量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四、资源利用技术矿山废弃地不仅可以恢复,还可以利用其中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从废弃地中提取金属和矿物质,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源支持。
同时,废弃地中的有机物质也可以被转化为生物质能源,为能源需求提供一个可再生的替代方案。
资源利用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压力,还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总结起来,矿山废弃地的修复与利用技术是解决矿业发展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的重要手段。
填埋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和资源利用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矿废对环境的影响,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资源支持。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一)地理位置
XX省XX市XX矿区,位于东经XX度至XX度,北纬XX度至XX度。
(二)矿区资源概况
矿区主要矿产资源为XX矿,矿区面积为XX平方公里,已探明资源储量XX万吨。
(三)生态环境现状
矿区在长期的开采过程中,出现了土地破坏、植被破坏、水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
三、治理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八、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项目安全可控。
九、总结
本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旨在通过严谨、科学的措施,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希望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矿山企业共同努力,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为构建美丽中国作土壤条件的树种、草种进行植被恢复;
2.采用科学的植被配置模式,提高植被覆盖率;
3.加强植被养护管理,确保植被成活率。
(三)水污染治理
1.对矿区废水进行处理,确保排放达标;
2.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减少地下水开采;
3.治理周边受污染水体,恢复水体生态功能。
(四)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1.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
2.定期评估生态环境恢复效果,为调整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3.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提高矿区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
五、组织管理
成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六、资金保障
制定详细的资金预算,确保项目资金充足。
七、时间计划
本项目自启动之日起,分阶段实施,预计于XX年XX月前完成。
三、治理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使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周边居民创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方案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方案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和手段,将被矿山开采所造成的破坏转化为具有生态功能的地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综合运用土壤修复、水体治理、植被恢复等相关技术手段,下面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方案:1.土壤修复矿山废弃地通常会因开采活动而出现土壤贫瘠、无机质含量低、酸碱度失衡等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通过人工添加有机肥、矿物质肥料等来提升土壤的肥力。
此外,还可以引入土壤修复剂,如生物修复剂、化学修复剂等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水体治理矿山开采活动可能会导致废弃地周围水体质量下降、水流量减少等问题。
为了治理废弃地周围的水体,可以采用适当的水源补给措施,如引水渠、水库蓄水等,以确保地区的水量充沛。
此外,对于废弃地周围的污水排放问题,可以采用人工湿地等技术手段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水体净化的目的。
3.植被恢复植被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废弃地生态恢复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引入适应性强的植物种类来进行植被恢复。
首先,可以通过播种或移植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的植物,如灌木、乔木等,以增加植被覆盖率。
其次,可以通过土壤改良等措施,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最后,可以进行植物的持续管理与维护,如定期修剪、施肥、浇水等,以保证植被的健康生长。
4.生物多样性保护废弃地的生物多样性往往较低,需要通过保护与引入适应性强的物种来提升。
可以通过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了解当地的物种组成与数量分布,以便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同时,可以通过引入适应性强、具有保护意义的物种来增加生物多样性。
例如,引入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昆虫、鸟类等,以促进废弃地生态系统的复原与稳定。
5.水土保持措施矿山开采活动往往伴随着大面积的土地破坏和水土流失。
为了减少这种损失,可以采取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如建设护坡、填坑等,以稳定土壤。
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固沙带、悬索网等手段,减少风蚀和水蚀,保护土壤和植被。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人类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矿山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其中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问题尤为突出。
矿山废弃地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还严重影响了周边社区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因此,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其生态功能,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对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矿山废弃地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阐述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从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包括土壤修复、植被恢复、微生物修复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与问题。
本文将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进行展望,以期推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二、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随着人类对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生态修复技术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手段,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土壤修复、植被恢复、水体净化等。
土壤修复是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首要任务。
由于采矿活动,土壤常遭受重金属污染、结构破坏和养分流失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土壤修复技术,如物理修复(如换土、深耕等)、化学修复(如添加改良剂、淋洗等)和生物修复(如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
其中,植物修复因其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种植超积累植物或利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作用,可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植被恢复是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另一重要方面。
植被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固土保水、防止水土流失。
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先锋物种进行种植,以快速覆盖裸露地面。
同时,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和种植模式,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方案
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方案
随着矿山的开采,大量的土地被破坏,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而当矿山使用期结束后,其所处的土地将会被遗弃,成为一个废弃矿山。
如何对这些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针对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方案:
1. 土地复垦:通过种植草木和植被的方式,促进土地的自然恢复和再生。
同时,可以考虑在废弃矿山的周围建立植被带,以进一步保护环境。
2. 水土保持:废弃矿山的地质条件通常比较特殊,在进行生态修复时需要进行水土保持。
可以通过建立护坡、设置生态护栏等方式,保持土壤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
3. 湖泊修复:矿山开采时,通常会破坏周围的湖泊和河流。
在进行生态修复时,需要对这些湖泊进行修复,恢复其生态功能。
可以采用人工清淤、增加水源等方式,恢复湖泊的生态系统。
4. 人工造林:在废弃矿山周围进行人工造林,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持水能力和保持水土,同时也可以提供森林的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总之,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以实现土地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重建,为未来的环境保护提供更好的支持。
- 1 -。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及管理措施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及管理措施摘要:煤矿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于煤矿能源的需求,但是却也导致矿山废弃地数量增加,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因此做好矿山废弃地的治理工作至关重要。
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矿山废弃地的特点和修复意义;其次探讨了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及管理措施。
关键词: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管理措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背景下,矿山废弃地治理工作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矿山废弃地,大量植物被破坏,环境恶化,水土流失,违背了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理念。
加快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项关键任务。
一、矿山废弃地的特点和修复意义概述矿山废弃地,指的是一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土地区域,如:塌陷区、排土场、尾矿库等等。
矿山废弃地大多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现象,对经济发展及人类生存的影响巨大,所以做好矿山废弃地的修复及整改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矿山废弃地往往会有一些矿土、碎石,进而形成碎石堆,并联合矿渣形成尾矿废弃地,通过修复矿山废弃地的植被,增加矿山废弃地植被率,减少水土流失,将矿山原貌修复,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矿区土壤氮磷钾含量,优化矿区生态环境,有效调节气候,降低风尘风沙的影响和危害,降低矿山废弃地滑坡及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概率,实现对矿区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保障,促进经济、环保效益的提升[1]。
二、矿山废弃地的植被恢复技术分析(一)土壤改良矿山开采时,会导致土地出现严重的退化现象,退化的土地土壤因子转变,养分丢失,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所以在矿山废弃地修复时,要重视土壤改良工作。
首先,可采用异地取土措施,在不对异地土壤造成破坏的情况下,挖取适量的土壤运输至矿山废弃地,然后再种植一些绿色植物,植物生长时会吸收、降解有毒有害物质,进而恢复受损的土壤。
其次,可采用废弃地改造措施,改造表土前灌注适量的泥浆,促使其包裹成废渣,接着铺设一层黏土并压实,进而形成人工隔水层,防止地面水下渗,避免废渣释放剧毒物质。
矿山修复方案
矿山修复方案矿山开采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矿产资源的开采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矿山开采导致了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为了减少这些负面影响,矿山修复方案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矿山修复方案的核心目标是恢复和保护矿山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矿山修复方案:1. 废弃矿山的复垦废弃矿山的复垦是一种常见的矿山修复方法。
这种方法包括清理和清除废弃物、填平坑洞、重建地表覆盖层、重新引入土壤和植被等步骤。
复垦后的矿山可以用于农业、林业、观光等用途,从而增加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水体治理矿山开采可能会导致附近水体的污染,因此水体治理是矿山修复的重要环节。
这包括清除废水、沉淀池的建设、植物过滤等方法。
还可以引入湿地生态系统,利用湿地中的植被和微生物来净化水体。
此外,建立地下水循环系统也是有效治理矿山开采后水源问题的方法。
3. 生物多样性恢复矿山开采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恢复生物多样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重新引入濒危植物和动物物种、增加栖息地的面积、保护当地特有物种、建立生态走廊以促进物种迁移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恢复当地的生态平衡并保护物种多样性。
4. 社会经济重建矿山修复不仅仅关乎环境,也涉及社会经济领域的重建。
因为矿山开采通常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关闭矿山可能导致社会经济困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矿山修复方案通常会包括提供就业机会、教育培训和创业支持等方面的措施,以帮助当地居民转型和适应经济结构的转变。
矿山修复方案的实施需要政府、矿山公司和当地社区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监督矿山修复的进展;矿山公司应承担主要责任,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当地社区应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共同商讨并制定可行的修复方案。
总而言之,矿山修复方案是对矿山开采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进行弥补和保护的一种重要措施。
通过废弃矿山的复垦、水体治理、生物多样性恢复和社会经济重建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为当地居民提供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机会。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措施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措施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是指对于矿山废弃地进行环境恢复和生态重建的过程。
随着矿山开采的不断进行,大量的矿山废弃地形成了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
因此,通过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矿山废弃地的生态环境,恢复地下和地上的生态系统,并提升土壤的肥力和植被的生长状况。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措施。
1.土壤修复矿山开采后,地表土壤被破坏和剥离,失去了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因此,土壤修复是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环节之一、常见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土壤改良、土地复垦和土壤修复剂的应用。
土壤改良是通过添加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以及微生物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提高其水分保持能力和透气性。
土地复垦是指通过重新铺设和整理土壤,使其恢复原有的地貌特征和功能。
土壤修复剂如石灰、石膏等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和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稳定性。
2.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通过引入适应能力强的特定植物和动物群落来恢复矿山废弃地的生态系统。
这些特定植物和动物能够耐受矿山废弃地的极端环境条件,并促进土壤的形成和植被的建立。
植物修复是常见的生物修复方法之一,可以通过种植草本植物、耐旱植物和固氮植物来稳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和改善土壤肥力。
植物修复还可以促进植被的恢复和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与此同时,动物修复如鸟类、昆虫和微生物的引入和培育也可以促进废弃地的生态复苏。
3.水体修复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的水体被开采活动所污染,导致水质下降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水体修复的目标是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常见的水体修复技术包括湿地修复、入渗补给和人工湿地的建设。
湿地修复是通过恢复湿地的水文环境和湿地植被来改善水体的净化和水质改善能力。
入渗补给是将处理过的水再注入地下水系统,以恢复地下水的水位和水质。
人工湿地的建设可以通过筑坝、低围护堤和湿地植物的种植来改善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包括土壤修复、生物修复和水体修复。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作总结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作总结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涉及到矿山开采对环境所
造成的破坏和污染的修复和治理。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团队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我们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包括,对矿山废弃区
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植被恢复和土壤修复工作,使得原本贫瘠和荒芜的废弃矿山地区逐渐恢复成了一片绿树成荫的景象;对矿山周边的水体进行了治理和保护工作,使得原本受到矿山排放废水影响的河流和湖泊逐渐恢复了清澈见底的状态;对矿山周边的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和治理,使得原本受到矿山扬尘和排放气体的影响的地区逐渐恢复了清新宜人的空气质量。
然而,我们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作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由于
矿山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来坚持不懈地进行工作;其次,由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寻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来保障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作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团队将继续
不懈地努力,为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源和绿树成荫的环境。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措施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措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措施矿山废弃地常常存在重金属污染和矿山酸性排水污染等问题,因此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成为治理内容的重点。
边坡治理的主要任务是稳定边坡,包括清除危石、降坡削坡、构成水平台阶以及降低坡度等。
之后需要对处理后的边坡进行复绿,使其进一步保持稳定。
尾矿的治理措施包括对尾矿进行二次开发,提高综合利用率,实现资源化、商品化。
同时要对尾矿坝中的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国家标准,实现浮选废水适度净化后全部回用和零排放。
对于未处理的采空区、废旧巷道和硐室的矿山,利用井下采空区排放尾矿是一种有效的处理尾矿的方法。
矿山开采造成生态破坏的关键是土地退化,因此土壤改良是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异地取土、废弃地改造和土壤增肥改良等。
这些措施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对受损土壤进行修复。
重金属耐性植物能够适应废弃地的贫瘠和土壤结构不良等恶劣环境,因此被广泛地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地的修复。
为了避免引种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筛选本地的重金属耐性植物是十分必要的。
矿山开采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都会造成影响,包括污染和缺乏等问题。
可以通过构筑人工湿地,利用耐受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染物进行去除。
另外,适当引水、构建蓄水系统也可以缓解水缺乏压力,解决地表水和地下水问题。
微生物修复是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
除了土壤和植被的恢复外,恢复微生物群落也是必要的。
只有完善生态系统的功能,才能使恢复后的废弃地生态系统自然维持。
为了恢复微生物群落,需要除去或减少污染物,并接种其他微生物。
接种微生物可考虑两种类型:一种是抗污染的菌种,它们能将污染物分解成无污染物质或低毒物质;另一种是利于植物吸收营养物质的微生物,它们能在高污染条件下生存,并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如固氮、固磷等,改善微环境。
我国矿山的生态环境破坏较为复杂,要从根本上遏制矿山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需要根据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情况,建立各方面参与的多渠道投入机制,推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开展,防止新的污染和破坏,逐步恢复矿山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
矿业废弃地是指为采矿活动所破坏的,非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1]。
根据其来源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剥离表土,开采的废石及低品位矿石堆积形成的废石堆废弃地;二是随着矿物开采形成的大量的采空区域及塌陷区,即开采坑废弃地;三是利用各种分选方法分选出精矿物后的剩余物排放形成的尾矿废弃地。
矿业废弃地不仅侵占大量的耕地,它还是持久而严重的污染源,因此,世界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矿业废弃地的垦工作。
矿业废弃地的复垦措施主要有物理、化学工程措施与植被恢复。
几种方法相比较而言,植被恢复具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且最为经济。
1植被基质的改良
1.1表土转换
在工程动工之前,可先把表层(30cm)及亚层(30~60cm)土壤取走,认真加以保存以便工程结束后再把它们放回原处,这样虽是破坏了植物,但土壤基本保持原样,
土壤的营养条件及种子库保证了本土植物的迅速定居,无需更多的投入。
表土转换工程的关键在于表土的剥离、保存和工程后表土的复原。
在整个过程中,应尽力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和养分的流失。
目前西欧大多数国家都要求凡涉及露天开采的工程都采用这一技术[2],我国海南田独铁矿,云南昆阳磷矿也进行了该项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为一种变通的办法,也可以从别处取来表土覆盖遭破坏
的区域,这已在较小的工程中广泛使用,不过代价昂贵,且获得合适的表土较为困难。
1.2污水、垃圾的处理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探索污水处理系统可替代技术,在水处理方面融入生态工程的概念。
这种技术重新建构了自然处理过程,用湿地中的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环境来处理废水。
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净化技术主要有人造湿地构建技术、植根际过滤技术等。
垃圾一般作为表土的替代物用以覆盖矿业废弃地。
因为它们养分含量较高,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覆盖层的厚度,视废弃地的状况和复垦目标而定。
废弃地毒性较高或恢复成农业用地要求覆土厚实,至少30cm以上;若只要获得草本植物的覆盖,10cm左右的覆土也就足够了。
若是废弃地重金属含量较高,则需在覆土前加一层低活性、粗颗粒物质作为隔离层,以防止重金属因毛细管作用向上迁移导致植被的退化。
1.3填土造田
我国的煤矿废弃地占地面积最大,复垦问题引人注目。
鉴于煤矿废弃地多为采空区或塌陷区,而当地又有大量的粉煤灰,因此,在一些煤矿塌陷区,利用粉煤灰作填充材料,其上覆以30~40cm的黄土,进行造林或种植农作物,结果表明,刺槐、柳树、泡桐、苦楝和火炬树等树种都可获得正常生长,尤以刺槐和柳树生长较快,其根系可以扎入粉煤灰中。
粉煤灰复田再辅以正常的水肥供应,一般农作物如小麦、玉米、花生、白菜等也能正常生长,作物中的微量元素和放射性元素含量均
符合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
粉煤灰是煤矿区大量存在的固体废弃物,以它作为填充材料一举两得。
在缺少填充材料的塌陷区可采用“挖深补浅”的办法,这样可营造一部分耕地和一部分养殖水塘
1.4灌溉施肥
灌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废弃地的酸性、盐度和重金属问题。
美国科罗拉多州进行的油页岩复垦实践表明,在植物定居之前,经过一番天然淋溶实属必要。
油页岩在淋溶之前施加氮、磷、钾肥对植物生长不起作用,因为油页岩的盐害抑制植物生长,天然淋溶之后,绝大部分可溶性盐类随之消失,施加氮、磷、钾肥方取得效果。
当废弃地的毒性被解除之后,施用化学肥料有助于建立和维持植被,综合施加氮、磷、钾肥要比单施某一种肥料好。
速效的化学肥料在结构不良的废弃地上易于淋溶,收效不大,缓效肥料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管理方便的情况下可以少量多次
1.5微生物处理
利用生物固氮作用在重金属含量较低的废弃地进行土壤改良及植被重建显出很大的作用和潜力。
改良废弃地广泛引入的固氮植物有红三叶草、白三叶草、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洋槐(Robiniapseudoacalia)和相思(Acasia richii)等。
近年来,长喙田蓍(Sesbania rostrata)的茎瘤共生体系因其具有极高的固氮效益而备受关注。
对于具较高重金属毒性的废弃地,必须用相应的工程措施(如掺入一定比例的污水污泥等)以解除其毒性,保证植物结瘤固氮。
菌根能够有效地利用基质中的磷,而且不受尾矿中富含金属的毒害,所以将其接
种于相应的共生树种,可以较好地适应废弃地的生境,这对尾矿上植物定居起着重要作用,达到一定的改良目的。
2.植物的选育
2.1植物选育原则
在矿区废弃地进行植被恢复,首先应该对废弃地的污染元素进行分析,再对土壤的物化、生化性质进行分析,查明土壤的PH值、地表水、通气性、土壤氮素及土壤温度等,进而选择植物物种。
植物物种的选择是植被恢复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环,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植物;二是优先选择固氮植物和优先选择当地乡土植物和先锋树种;三是综合考虑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67]。
对于草本植物来说,禾本科(Gramineae)与豆科(Leguminosae)植物往往是首选植物。
这两类植物往往生命力强、耐贫瘠、生长迅速,非常适合矿区的生态环境。
目前,狗牙根(Cynodondactylon L.)、百喜草(Paspalum natatum)、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aes)等都被广泛地应用于矿区的生态恢复中。
对于木本植物来说,根据有关研究资料,矿区生态恢复较适宜的树种有臭椿、法桐、旱柳、白毛杨、丁香、马尾松、泡桐、加拿大松、圆柏、藏柏等。
此外,用超积累植物(Hyperaccumulator)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是当前修复生态学领域的热门课题。
超积累植物指的是一些自然生长在金属污染土壤上的植物,它们能够在其地上部分富集异常高的金属,如Ni、Zn、Cu、Co和Pb等[64]。
Brooks等使用超积累植物
(Hyperaccumulator)一词来描述这类植物[68]。
根据Brooks的定义,若植物地上部分(干重)能富集100 mg/kg的Cd,1 000 mg/kg的Pb、Cu、Co、Ni和10 000 mg/kg的Zn和Mn,则称之为超积累植物。
它们生长周期短、抗病虫能力强、能大量的吸收重金属并转移到地上部分,从而有利于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的含量[69]。
例如蜈蚣草(Pteris vuttata)和大叶井口边草(Pteris laeta(Wall.)Ching)是As的超富集植物,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是Cu的超富集植物,而遏蓝菜属(ThlaspiLinn)植物则具有非常强的Zn富集能力[70,71]。
在生态恢复实践中要重视超富集植物的使用,根据不同目的选择相应植物种类。
2.2栽种技术
根据废弃地的理化性质,基本的植物种植技术有三类:直接种植乡土植物、改良基质后种植耐性植物和表层处理后种植植物。
根据调查筛选出合适的植物材料,可采取合适的方式,注意不同种类的合理组合,以便于种间的有效集合而形成稳定的群落。
同时必须做好后期的养护管理,如灌溉、追肥等,从建立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角度来看,管理强度应该逐年降低。
[ 1 ] 格默尔R. P.著(倪彭年等译).工业废弃地上的植物定居.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 2 ] Bradshaw, A.(程志勤译).西欧废弃地的管理和恢复.生态学报,1990,10(1):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