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筑材料课程介绍

合集下载

道路建筑材料教学

道路建筑材料教学

教学内容讲解(1)真实密度: 是石料在规定条件下, 烘干石料矿质单位体积旳质量, 用ρt 表达, 则:因: 因此:测定措施: 李氏比重瓶法测定, 将石料磨细至所有过0.25mm 旳筛孔。

(2)毛体积密度:在规定条件下, 烘干石料(包括孔隙在内)旳单位体积旳质量。

测定措施: 用静水称量法, 亦可用蜡封法测定。

V----石料旳毛体积(g/cm3 )(3)孔隙率: 石料旳孔隙率是指孔隙体积占总体积旳百分率n----石料旳孔隙率V0-----石料旳孔隙体积(cm3)。

(4) 吸水率: 20 ℃± 2 ℃和大气压状态下,石料试件最大旳吸水质量占烘于质量旳百分率。

体积吸水率: W体=(m2-m1)/V*1/ρW体积吸水率:W体=(m2-m1)/V*1/ρW讲授法结合课件演示教学内容讲解W x-------石料旳吸水率(%)m1-------石料试件烘干至恒重时旳质量(g)m2--------石料试件吸水至恒重时旳质量(g)(2) 饱水率: 20 0± 2 0 C , 真空条件下,石料最大吸水质量占烘干试件旳百分率。

饱水率是在石料吸至真空旳条件下测定旳, 饱水率不小于吸水率, 可计算饱水系数:当s r > 90% 时, 抗冻性较差。

3 )耐候性:抵御大气自然原因目前重要考虑抗冻性, 常用抗冻性标号表达, 测定通过冻(-15 0 C,4h) 、融(20 0 ± 2 00C,4h) 循环, 质量损失不超过5% , 抗压强度不超过25% 旳次数。

2 、力学性质1 )单轴抗压强度教学措施讲授法结合课件演示教学内容讲解试验条件规定: 试件形状、尺寸、吸水饱和、加荷速度等。

2 )磨耗性: 指石料抵御撞击、边缘剪力和磨擦等联合作用旳性质。

①洛杉矶式磨耗试验 Y原则措施5kg 石料+12 个5kg 旳钢球磨500 转测定过2mm 或1.6mm( 方筛) 旳筛余质量②狄法尔法磨耗试验Y 代用措施用100 块50-70mm 旳试件分两份, 每份磨10000 转。

道路建筑材料讲义ppt课件

道路建筑材料讲义ppt课件
感谢观看
04
砂石类基层和底基层材料
Chapter
砂石类基层和底基层材料概述及特点
砂石类基层和底基层材料主要由碎石、砾石、砂等颗粒 状材料组成,广泛应用于道路工程中。
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能够 有效分散道路荷载,提高道路使用寿命。
砂石类基层和底基层材料还具有较强的抗冻性和抗干缩 性能,适用于各种气候条件下的道路建设。
包括马歇尔设计法、Superpave设计 法等,不同设计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 和适用范围。
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
根据道路使用要求、材料性能和施工 工艺等因素,确定沥青混合料的配合 比和最佳沥青用量。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与评价方法
1 2 3
沥青性能指标
包括粘度、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这些指标 用于评价沥青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性能。
土的性能,提高施工效率。
设计方法
主要包括配合比设计、强度设计、耐久性设计等。其中,配合比设计是根据原材料的性 能和路面的使用要求,确定各组成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强度设计是根据路面的使用要 求和交通量大小,确定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强度等力学指标;耐久性设计则是考虑环境
因素对混凝土路面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路面的耐久性。
01 02 03 04
添加剂应用案例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添加减水 剂、引气剂等,改善混凝土的工 作性能和耐久性。
密封材料应用案例
在道路伸缩缝或接缝处,使用密 封胶或密封条等材料,防止水分 和杂物侵入,保证道路的平整度 和使用寿命。
06
土工合成材料在道路工程中应 用
Chapter
土工合成材料概述及分类
分类。
沥青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密度、粘度、软化点、 针入度等,这些性质反映了沥青的 基本特性和使用性能。

道路建筑材料第四版教学设计

道路建筑材料第四版教学设计

道路建筑材料第四版教学设计概述《道路建筑材料》是公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教材是一份全面说明道路建筑材料的综合性文献。

本次教学设计是基于第四版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道路建筑材料这一重要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道路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和术语;2.熟悉道路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3.掌握各种道路建筑材料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工程应用;4.学习常用的道路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

教学内容1.道路建筑材料基础知识–道路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道路工程的分类;–道路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和要求。

2.道路建筑材料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材料物理性能测试;–材料耐候性能测试;–材料抗滑性能测试。

3.土工合成材料–高速公路路基加筋材料;–高速公路路基防反射裂缝材料;–固结带材料。

4.道路路面材料–沥青路面材料;–混凝土路面材料;–玻纤增强沥青材料;–石英砂石料。

5.道路绿化材料–草坪材料;–路树材料;–绿化带材料。

6.道路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实验演示、讨论和案例分析。

1.讲解:以PPT和教材为基础,结合实践案例讲解课程知识点。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道路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

3.讨论和案例分析: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道路建筑材料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工程应用。

教材及参考书目1.《道路建筑材料》(第四版),高校出版社。

2.《普通公路工程建设技术规范》,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3.《道路工程材料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评价及考核1.平时成绩占总评分的6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等。

2.期末考试占总评分的40%。

结语本次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道路建筑材料这一重要课程内容,以期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对道路建筑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应用。

《道路建筑材料全部》PPT课件

《道路建筑材料全部》PPT课件

复合填料
由无机和有机填料组成, 可综合发挥各自优势,提 高材料性能。
添加剂的分类与性质
01
增塑剂
提高材料柔韧性、降低脆性,如邻 苯二甲酸酯类。
阻燃剂
提高材料阻燃性能,如卤素阻燃剂、 磷系阻燃剂等。
03
02
稳定剂
提高材料耐候性、防止老化,如紫 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等。
其他添加剂
如着色剂、防霉剂等,用于改善材 料外观、防止微生物侵蚀等。
化学性质
沥青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 成,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 含有多种官能团和杂质。
沥青的生产与加工
01
02
03
04
原料准备
选择适当的原油或重质油作为 原料,经过预处理去除杂质。
加热与蒸馏
将原料加热至一定温度,通过 蒸馏分离出不同沸点的组分。
调和与改性
根据需要,将不同组分的沥青 进行调和,或添加改性剂以改
不同道路类型对材料的要求
高速公路
要求路面材料具有优异的平整度、抗滑性、耐磨性和耐久性,保 障行车安全舒适。
城市道路
要求路面材料具有良好的降噪、排水和防滑性能,提高城市道路 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乡村道路
要求路面材料经济适用、易于维护,能够适应乡村地区复杂的自 然环境和交通条件。
道路建筑材料的施工工艺与注意事项
配比设计
根据所选胶凝材料的性质、使用要求等因素,进行科学的配比 设计,以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例如,水泥混凝土中水泥的用 量应根据强度等级、骨料种类和粒径、水灰比等因素确定。
04
沥青材料
沥青的分类与性质
01
02
03
分类
根据来源和性质,沥青可 分为天然沥青、石油沥青、 煤焦油沥青等。

道路建筑材料ppt课件

道路建筑材料ppt课件
5、细料石:表面凹凸不大于5mm,砌缝宽 度小于15mm。
6、镶面石:一般应选用较好的石料。 ;
▪ 三、集料的技术性质
▪ 工程上以粒径的大小为界,通常将集料分粗集料及细集料; 其中在沥青混合料中,以 2.36mm为界,在水泥混凝土中以 5mm为界。
▪ (一〕细集料的技术性质 ▪ 定义:在沥青混合料中,指粒径小于2.36mm天然砂,人工
▪ 4.75 2.36 1.18 . 0.6 . 0.3 0.15mm(方 孔)
▪ 筛分后,计算相关参数如下: ▪ (1〕分计筛余百分率 ▪ (2〕累计筛余百分率
ai
mi 100 M
▪ (3〕通过百分率
A i a1a2ai

pi 100Ai
;
振筛机
;
▪ 3、粗度
M xA 2.5A 1.25 A 1 0.63 0 A A 0.5 3 01 5A 0.16 5A 5
2)吸水性:指石料在规定条件下吸水的能力。 (1)吸水率:20℃E2℃和大气压状态下,吸水质量的百分率。
(2)饱水率:20W0Ex 20mC2m,1m真1空1条00件下,吸水质量的百分率
饱水系数当 srW>9x0%m时2,m1抗m1冻性10较0差。
通常认为在常压下测定的吸水率,此时水分只充填部分孔隙, 而当石料开口孔隙内部空气被排空时,水分几乎充满开口孔 隙的全部体积。
Qa
mo m1 m0
100
• m0---试样总质量
• m1---试样筛余质量
;
• 2〕粗集料磨光值
• 测定方法:先将试样磨光,再测定摆值,经换算 后得磨光值PSV
道路建筑材料
课 题:道路建筑材料的基本内容及性质。 教学目的: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方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道路建筑材料12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13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道路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技术标准、质量检验方法和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21 道路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211 物理性质212 力学性质213 化学性质214 工艺性质22 常用道路建筑材料221 石料与集料222 水泥223 水泥混凝土224 沥青材料225 沥青混合料226 钢材227 其他建筑材料(如木材、土工合成材料等)23 道路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与评定231 质量检验的方法和标准232 质量评定的程序和要求24 道路建筑材料的选用与配合比设计241 选用原则和依据242 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三、课程实施31 教学方法311 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1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道路建筑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32 教学资源321 选用优秀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322 建设实验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323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作业等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33 教学评价331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332 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分别为 30%、30%和 40%。

33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主要考查学生对道路建筑材料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四、课程要求41 学生学习要求411 按时参加课堂教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412 按时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保证作业质量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道路工程施工课程(3篇)

道路工程施工课程(3篇)

第1篇一、课程内容1. 道路工程基础知识:介绍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组成、特点等,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 道路工程施工准备工作:讲解道路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如施工现场调查、设计文件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编制等。

3. 路基工程:包括路基填筑、路基压实、路基排水、路基防护与加固等内容,重点讲解路基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4. 道路基层:介绍道路基层的施工方法、材料选择、质量控制等,包括水泥稳定土基层、石灰稳定土基层、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等。

5. 沥青路面:讲解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材料选择、质量控制等,包括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等。

6. 水泥混凝土路面:介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材料选择、质量控制等,包括水泥混凝土面板、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缝处理等。

7. 挡土墙及道路附属工程施工:讲解挡土墙的施工方法、材料选择、质量控制等,以及道路附属工程如排水沟、涵洞、桥梁等施工技术。

8. 常用道路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应用:介绍道路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摊铺机等,以及其性能和应用。

二、课程特点1. 实践性强:道路工程施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案例教学:课程采用典型案例教学,让学生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跨学科融合:课程涉及多个学科,如力学、材料学、测量学等,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体系。

4. 职业导向:课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意义1. 培养道路工程施工技术人才: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为我国道路建设事业输送高素质人才。

2. 提高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通过学习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提高工程质量,确保道路安全、舒适、耐用。

3. 促进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进步:课程关注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的最新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道路建筑材料教学设计

道路建筑材料教学设计

道路建筑材料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道路建筑材料是交通工程专业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主要介绍道路建筑材料的种类、特性、生产、使用和测试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贴近实际施工情况,强化学生对道路建筑材料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门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学习掌握常用道路建筑材料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2.学习掌握常用道路建筑材料的生产与使用方法;3.学习掌握对道路建筑材料进行常规试验和性能评价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道路建筑材料的种类和特性本章介绍各类道路建筑材料(如沥青、水泥、砂石料、路面材料等),重点介绍它们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以及对道路建设的影响。

第二章道路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使用本章介绍各类道路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使用方法,主要包括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流程、生产环节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介绍了各种材料在道路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第三章常规试验和性能评价本章主要介绍道路建筑材料的常规试验和性能评价方法,包括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化学性能等方面的检测和评价方法。

同时,还要介绍测试设备和测试流程以及测试结果的判断方法等。

四、教学方法本门课程采用授课、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其中实验教学占据重要地位。

学生将在实验室中学习各类道路建筑材料的制备、测试和评价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手段本门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手段:1.讲授课程内容2.实验学习3.案例分析4.课程作业六、考核方式本门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包括学习笔记、实验报告、课程作业和期末考试等。

其中,实验教学成果对课程总评成绩占到了重要比例,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活动,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道路建筑材料学》吕建中,盖之镔著参考资料•道路建筑材料模拟实验系统•《公路工程材料》符勇著八、总结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该能使学生明确所学的道路建筑材料的种类和特性,掌握其生产和应用方法,掌握常规试验和性能评价方法,具备实际运用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道路建筑材料全部》课件

《道路建筑材料全部》课件

道路建筑材料的健康与安全
1
安全措施
介绍道路建筑材料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危险评估
2
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
了解各种道路建筑材料可能带来的潜
在危险,并提出预防措施。
3
应急响应
讨论应对道路建筑材料事故和应急状 况的应急计划。
道路建筑材料的成本分析
建设成本
分析道路建筑材料的成本结构和预算规划。
维护成本
探讨道路建筑材料的维护成本和相关修复策略。
监督和检查
掌握道路建筑材料的监督和 检查方法,以确保施工质量。
道路建筑材料的运输和储存
1 有效运输
2 储存需求
3 环境影响
了解道路建筑材料的运 输最佳路建筑材料的正 确储存方法,以延长其 使用寿命。
讨论道路建筑材料运输 和储存对环境的影响, 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法。
可持续性成本
考虑道路建筑材料的环境影响和其对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影响。
道路建筑材料的未来趋势
1 创新材料
展望未来道路建筑材料的创新发展,如高性能材料和可再生材料。
2 数字化技术
探索数字化技术在道路建筑材料领域的应用,如智能监测和自动化施工。
3 可持续建设
讨论道路建筑材料行业朝着可持续性方向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回收材料
介绍回收材料在道路建筑中的 应用,降低环境影响。
粉煤灰
深入了解粉煤灰作为替代材料 在道路建筑中的用途和好处。
土工材料
了解土工材料在道路建筑中的 功能和使用方法。
道路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
性能测试
详细介绍对道路建筑材料进 行的常见性能测试,以确保 其质量。
质量标准
了解道路建筑材料的相关质 量标准和认证机构。

《道路建材》—实训教学教案

《道路建材》—实训教学教案

《道路建材》—实训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道路建筑材料的性质、特点和用途。

2. 掌握道路建筑材料的基本检测方法和质量要求。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道路建筑材料概述常见道路建筑材料的分类及作用道路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2. 第二节:沥青材料沥青的性质、种类和用途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及施工要求3. 第三节:水泥混凝土材料水泥混凝土的组成、性质和应用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要求4. 第四节:石灰和粉煤灰石灰和粉煤灰的性质和应用石灰和粉煤灰混合料的配比设计及施工要求5. 第五节:填料和集料填料和集料的性质、分类和用途填料和集料的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

2.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沥青、水泥、石灰、粉煤灰、填料和集料等样品及检测设备。

2. 教学课件和教材。

五、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第六节: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

学会如何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混合料的配合比计算。

掌握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实际操作步骤。

2. 教学内容: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配合比设计中的各项参数确定。

配合比设计实例分析。

七、第七节: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1.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道路建筑材料的施工工艺。

学会如何进行道路建筑材料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掌握施工质量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 教学内容:常见道路建筑材料的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的标准和流程。

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八、第八节:道路施工安全与环保1. 教学目标:掌握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规范。

道路建筑材料内容

道路建筑材料内容

酸性岩石(大于65%)


中性岩石(52%~65%)

基性、超基性岩石H(小于52%)
17
二、道路和桥涵用岩石制品
• ㈠ 道路路面建筑用岩石制品
• ⒈ 高级铺砌用整齐块石 • ⒉ 路面铺砌用半整齐块石 • ⒊ 铺砌用不半整齐块石 • ⒋ 锥形块石
• ㈡ 桥梁建筑用主要岩石制品
• ⒈片石 ⒉块石 ⒊方块石 • ⒋粗料石 ⒌细料石 ⒍镶面石
H
38
砂的分区及级配范围 表3-3
筛孔尺寸(mm)
级配区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累计筛余(%)
Ⅰ(粗) 0
10~ 35~5 65~35 85~71 95~80 0
100~90
Ⅱ(中) 0 10~ 25~0 50~10 70~41 92~70 100~90 0
H
26
3)坚固性 按规范规定,对已轧制成的碎石或天然卵石用硫酸钠溶液 进行干湿循环试验。经5次循环后,观察其表面破坏情况, 用质量损失百分率计算其坚固性。
2、力学性质
力学性质
压碎值
磨光值
冲击值
H
磨耗值
27
1)压碎值 ➢定义:
集料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
➢讨论与分析:
将9.5-13.2mm集料试样3Kg装入压碎值测定仪的钢制圆
H
8
空气中称量m0=0
H
9
⑵ 毛体积密度:
一块砌体
●定义: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单位体积的质量。(包括孔
隙体积)
公式:
h
Vs
ms Vi Vn
M V
●体积测定:
•单位:g/cm3、kg/m3 。

...《道路建筑材料》是道路与桥梁工程等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

...《道路建筑材料》是道路与桥梁工程等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

(1)真实密度—岩石在规定条件(100℃±5℃下哄至恒重,温度20℃±2
℃ )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即:
ms t Vs
(g / cm3)
岩石真实密度的测定方法按我国现行《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采用“密度瓶法”试验测定。
(2)毛体积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单位体积的质量。即:
2级—坚硬的岩石(抗压强度较大、磨耗率较低)
3级—中等强度的岩石(抗压强度较低、磨耗率较 大) 4级—较软的岩石(抗压强度低、磨耗率高)
技术标准 石料类别 主要岩石 名 称 花岗岩 岩浆岩类 玄武岩 安山岩 石料 等级 1 2 3 饱水极限抗压 强度 /MPa >120 100~120 80 ~ 100 磨耗率 % 洛杉矶式 <25 25 ~ 30 30 ~ 45 狄法尔式 <4 4~5 5~7
细度模数愈大,表示细集料愈粗。我国现行标准《建筑用砂》 (GB/T14648-2001)规定,砂的粗度按细度模数分为三级。 Mx = 3.7~3.1 为粗砂
Mx = 3.0~2.3 为中砂
Mx = 2.2~1.6 为细砂 细度模数虽能表示砂的粗细程度,但不能完全反映出砂的颗粒
级配情况,因为相同细度模数的砂可有不同的颗粒级配。因此,
第一章 砂石材料
本章重点:砂石材料的技术性质和 技术要求,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理论和 组成设计方法。 本章要求:要求学生应掌握评价砂 石材料技术性质的主要指标,学会检 验砂石材料技术性质的方法,学会应 用级配理论设计矿质混合料配合组成 方法。
我国现行标准(JTJ054-1994)的规定石料划分为 四个等级: 1级—最坚硬的岩石(抗压强度大、磨耗率低)
要全面表征砂的颗粒性质,必须同时使用细度模数和级配两个指 标。

道路建筑材料第四版PDF版下载

道路建筑材料第四版PDF版下载

道路建筑材料第四版PDF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数学教材《道路建筑材料》的第四章。

本章主要介绍了道路建筑中常用的几种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钢材等,以及它们的特性和用途。

具体内容包括:1. 水泥的种类、性质和用途;2. 砂的分类、规格和用途;3. 石子的分类、规格和用途;4. 钢材的种类、性质和用途。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水泥、砂、石子、钢材等道路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途;2. 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材料在道路建筑中的重要性;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选择和使用道路建筑材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泥、砂、石子、钢材等道路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途;难点:不同材料在道路建筑中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道路建筑现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道路建筑中需要使用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重要性?2. 教材内容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分别讲解水泥、砂、石子、钢材等道路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途。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不同材料在道路建筑中的应用,例如:如何根据道路设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水泥、砂、石子、钢材等材料?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实际的道路建筑场景,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道路建筑材料,并解释原因。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水泥、砂、石子、钢材等道路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途。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列出道路建筑中常用的几种材料,并说明它们的性质和用途;2. 根据道路设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水泥、砂、石子、钢材等材料,并解释原因;3. 讨论不同材料在道路建筑中的重要性。

答案:1. 水泥、砂、石子、钢材等;2. 根据道路设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水泥、砂、石子、钢材等材料;3. 不同材料在道路建筑中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依据《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依据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制订。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道路、桥梁和排水工程建筑用材料性能的一门学科,它即是学习专业课的必备基础知识,又是一门应用技术。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桥梁、道路、排水工程常用材料的品种、技术性能、技术标准与检验方法。

了解材料组成结构与技术性质之间的关系,学习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从而达到能够正确选择、级配、检验和应用各种常用建筑材料的目的。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见表)1.前期课程名称2.后续课程名称(三)课程设计思路《零件结构设计与实践》课程是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就业与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根据专业课程的需求,由行业专家、技术人员与该课程的教学团队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而开发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设计思路为:按专业培养目标,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典型的工作任务,以行动导向为特征,以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前提,进行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采用循序渐进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教学容,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典型的机械零部件及传动装置的设计与应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实际工作过程的专业技能。

(四)课程容选取的依据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后续专业课的需求,服务于专业课程,在容选取上起到对专业课程的支撑作用。

接工学结合与职业技能的要求选取工程实际案例“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带传动、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轴系结构、减速器”等作为教学载体,遵循理论够用适度、突出职业技能的原则,结合学生基本素质与学习能力,围绕减速器设计的综合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容。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任务引领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建设常用材料技术性能及要求,具备常用材料的试验能力。

《道路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字:课程编号:021030080总学时及其分配:32学时,授课学时:24,实验学时:8,线上学时0。

实践周数:无。

学分数:2学分适用专业:交通工程专业任课学院、系部:能源学院、交通工程系一、课程简介《道路建筑材料》是道桥工程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砂石材料的技术性质和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石灰、水泥和沥青的生产工艺、组成、技术性质和技术标准,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技术标准和组成设计,钢材的分类、技术性质和桥梁建筑用钢等基本内容,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

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目标:1、了解道路和桥梁建筑中常用的材料(如:石灰、水泥和沥青)的产源和生产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合理的选用、保管及运输;2、了解各种材料的技术性质和检验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改善途径;3、掌握各种材料内部组成结构和其技术性能之间的关系;4、熟练掌握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水泥混凝土的组成设计方法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教学安排(一)绪论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⑴介绍的本课程的研究的内容和任务;⑵建筑材料在路桥工程中的作用及应具备的性质;⑶道路建筑材料的检验方法和技术标准;⑷道路建筑材料质量的变异与控制。

教学要求⑴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内容,建筑材料在路桥工程中的作用及应具备的性质;⑵道路建筑材料的检验方法和技术标准;⑶道路建筑材料质量的变异与控制。

重点、难点:材料的性质与检验方法。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明确该课程的基本知识,了解该课程基本框架。

(二)砂石材料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⑴石料的技术性质和要求;⑵粗集料的技术性质;⑶细集料的技术性质;⑷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理论和级配范围曲线。

教学要求:⑴了解石料、粗集料和细集料的技术性质;⑵掌握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理论和级配范围曲线的绘制;⑶熟练应用数解法和图解法进行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线答疑。
《道路建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 路桥教研室

九、教学设施、环境和实训场所
道路建筑材料试验检测中心 序号 1 2 3 4 5 6 7 实验室名称 水泥实验室 混凝土实验室 土工实验室 沥青实验室 化学分析室 地质标本室 集料室 1. 学校的实验仪器配备齐全,实训 场所能满足教学要求。 2. 道路建筑材料试验检测中心有7 个实验实训室;拥有先进的总值 超过300万元试验检测教学仪器 设备,用以支持完成上述基于生 产过程的项目教学工作。
李晓明 管正川
《道路建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
路桥教研室

三、课程设计理念
《道路建筑材料》为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在进行课程整体设计时我们 遵循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原则,提高学生的顶岗能力(专业能力、方 法能力、社会能力);缩短学生顶岗就业的适应周期,利于学生高质量就 业;利于学生持续能力的发展(从中、高级工向技师、高级技师和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方向发展),坚持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课程的主要设计理念有: (1)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动态的、形式多样的立体教 学 内容,通过各种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创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2)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做到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工作任务与 学习任务结合,工作方法与学习方法结合,工作内容与学习内容结 合,工作能力与学习能力结合。 (3)构建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训与资格证考试相结合,学校教学与 社会需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道路建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
路桥教研室
(2)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本课程总学时90课时,其中包括实践教学30课时,同时安 排四周的工程项目综合实训,使本课程成为实践性极强的课程。 (3) 课程开设情况 开设时间 2008.02 2009.02 2010.02 开设班级 061411、061421 071411、071421 081411、081421 满意率 96% 98% 100%
《道路建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
路桥教研室

二、师资队伍
1. 专职教师9人,长期兼职教师2人。道桥类专业学生数(五年制高 职)300人,专职教师师生比为1︰33,专兼职教师比例为9:2。 2. 学缘结构:11名专兼职教师来源于东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学缘结构优化。 3. 教学队伍职称结构状况图(课程教学团队专任教师9名,兼职教 师2名)。
《道路建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
路桥教研室
4.“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以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动态的、形 式多样的立体教学,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内运用交互式的教学方法; 5.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教学以现场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 以模拟仿真型和真实工作现场为学习场所,将学习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 的“教学工厂”教学方法。实现工学交替、项目引导、行业标准牵引的
《道路建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
路桥教研室

四、课程设计思路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整体设计的思路为在课程整体设计中我 们始终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本位,牢牢抓住学 生职业技能目标的核心,课程教学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职业需要, 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 融合。
(1)以我校实训基地(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为依托,模 拟公路工程建设典型工程的生产过程,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并在 实训基地完成课程部分内容的技术综合训练; (2)利用校内试验室进行开放式教学,进行学校“教学工厂” 形式的教学,按基于公路工程的典型生产过程通过仿真实训, 组织完成教学过程;
水泥混凝土试验实训
沥青材料试验实训 沥青混合料试验实训 钢材试验实训
《道路建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
路桥教研室
七、教材建设
本课程选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 国交通土建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姜志青主编的《道路建筑材料》 作为使用教材,该教材在2005年内容有了很大扩充,采用了国 际国内的新材料及新标准,比较适用。 目前,我们正在与公路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具工学结合特 色和适合高职高专教学需要的《道路建筑材料》教材,教材拟 定于2012年出版。
《道路建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
路桥教研室

八、教学手段和方法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岗位能力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把 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紧密融于工程的生产过程,并通过多种教学模式 组织完成该过程。 本课程可以综合运用以下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项目教学: 1. 直观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辅助以实物、图片和工程录像教 学方法; 2. 多媒体教学:将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并制成课件,成为网上 共享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学生能 很好地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及适用范围,课后学生可在校园网上利 用网络课程继续复习巩固; 3. 现场参观实习方法:现场参观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 段,可以让学生对施工现场得到较深刻的印象;
《道路建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
路桥教研室

五、课程内容设计
实验室实训教学
课程体系组成模块
课堂理论教学
工程项目综合训练
1.理论教学学习模块 课堂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建筑材料基本知识,并通过大 量的工程图片和工程案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实训技术模块 通过实验室实训训练学生对各种道路建筑材料进行取样、试验、检 测的能力,并能正确填写质检报告和判断各种道路建筑材料质量优劣。 3.工程项目综合实训 在课堂理论教学知识和实验室基本试验检测训练完成之后,通过实 际工程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本实训模块要使学生具备工程施工现场质检 员和施工员岗位相关职业能力,材料的工程应用能力。 《道路建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 路桥教研室
(一)、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道路建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
路桥教研室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1. 校外实训基地:能使学生 感受工程实际生产过程, 再按照生产过程分项工程 的施工过程组织完成大部 分项目教学内容。
2.学校与几十家大中型路桥 工程建设企业联合,建立 了本专业稳固的校外实习 实训基地,为实施以项 目为导向的教学和学生顶 岗实习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化学分析试验实训 水泥试验实训
水泥或石灰稳定土灰剂量试验、石灰有效氧化钙含量测定试验 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水泥细度试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水泥凝结时间试验、 水泥体积安定性试验 水泥砼试件制作及拌和物坍落度与毛体积密度试验、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水 泥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水泥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砂浆稠度试验 沥青针入度试验、沥青延度试验、沥青软化点试验、沥青标准粘度试验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试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及 浸水马歇尔试验、沥青的粘附性试验 金属的弯曲试验、钢筋焊接头拉伸试验
担的任务
课程负责人
2
3 4 5
邹定南
金巧珍 顾 俊 唐春刚

女 男 男
本科
本科 研究生 研究生
高级讲师
高级讲师 讲师 讲师
检测工程师
技能考评员 试验检测员 试验检测员
施工机械
桥梁工程 地质工程 材料工程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
《道路建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
路桥教研室
续前表
6
7 8 9 10 11
《道路建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
路桥教研室
(3)依托我校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及本课程建设成果积 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4)随着学校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建设,《道路建筑材料》 课程也将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为课程的提升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5)利用学校与无锡大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无锡新路稀浆封层工 程有限公司、无锡路桥、无锡交通工程监理咨询公司等几十家大中 型路桥工程建设企业联合,建立了本专业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为实施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序号
1 2
主要相关单位名称
无锡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无锡大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3
4
无锡交通工程监理咨询公司
无锡新路稀浆封层工程有限公司
《道路建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
路桥教研室
《道路建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
路桥教研室
具体内容实施
(1)内容组织
序号
1
主要知识点
现行道路规范要求的粗集料、细集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 要求;
2
3 4 5
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
石灰与硅酸盐水泥的特性; 普通水泥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和常见四组分的组成设 计方法与步骤;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机理、主要技术性质和配合 比设计方法;
6
建筑砂浆、建筑钢材的技术标准与主要特性。
教学队伍职称结构
初级职称 27%
高级职称 46%
中级职称 27%
《道路建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
路桥教研室
4. 双师结构:专任教师︰兼职教师=9︰2。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67%。
序 姓 名 性别 学历 专业技 职业资格 专业领域 在课程教学中承

1 陆春其 男 研究生
术职务
副教授
证书
监理工程师 交通工程
王义国
丁峥时 吕国梁 李 俊

男 男 女 男 男
研究生
本科 研助理讲师 高级工程 师 高级工程 师
试验检测员
试验检测员 试验检测员 试验检测员 一级建造师 一级建造师
岩土工程
交通工程 桥梁工程 交通工程 道路桥梁 道路桥梁
理论、实训 教学 理论、实训 教学 理论、实训 教学 理论、实训 教学 外聘教师 外聘实习 教师
教学模式在仿真实训基地内运用场地现场“边教边学,边做边学,边学
边做”的“扮演角色”的教学方法。 6.校企合作教学方法:在完成生产任务过程中运用师傅带徒弟式的教 学方法。 7.顶岗实习教学方法:提前掌握就业岗位的职业技能、知识和态度需 求,体验现场工作者的职责,为实现就业后的零距离上岗奠定了基础。 8. 网络教学手段方法:利用建立网上共享项目资源库进行网络教学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