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分离膜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混改源自文库方法
聚酰亚胺/ 无机纳米粒子共混改性 聚酰亚胺/ 过渡金属有机络合物共混改性 聚酰亚胺/ 聚合物共混改性 共聚改性
其它改性方法
共聚改性 离子束改性
参考文献
李悦生,丁孟贤,徐纪平.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材料的结构与性能[J]. 高分子通 报,1998,3:1-8
祁喜旺,陈翠仙,蒋维钧.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J]. 膜科学与技术,1996,16(2):1-7. 黄 旭,邵路,孟令辉,黄玉东.聚酰亚胺基气体分离膜的改性方法及其最新进展[J].膜
但同时聚酰亚胺又存在易塑化,气体的渗 透性和分离性难以平衡,易老化使用寿命较短 等缺点
聚酰亚胺基气体分离膜的改性方法
分子结构改造方法(合成改性) 交联改性方法 共混改性方法 其它改性方法
分子结构改造方法(合成改性)
聚酰亚胺是由芳香族或脂肪环族四酸二酐和 二元胺缩聚得到的芳香环或者脂肪环高聚物. 二酐和二胺的化学结构是影响其透气性的主 要因素 ,通过改变二胺或二酐的化学结构可获 得高性能的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材料
气体分离膜材料可分:
高分子材料 无机材料 有机一无机杂化材料 。 金属材料
高分子聚合物气体分离膜材料包括
聚砜类 硅橡胶 醋酸纤维素 聚碳酸酯 聚酰亚胺
聚酰亚胺( PI) 是一类环链化合物, 最早是 Bogert 和 Renshaw在 1906 年合成的. 根据聚酰 亚胺的结构和制备方法可分成两大类: ( 1) 主链中 含有脂肪链的聚酰亚胺; ( 2) 主链中含有芳族的聚 酰亚胺. 其通式为:
扩散系数(D) 用渗透气体在单位时间内透过膜 的气体体积来表示。它随气体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
分离系数(α) 它标致膜的分离选择性能。 溶解度系数(S) 表示膜收拢气体能力的大小。它
与被溶解的气体及高分子种类有关。
气体分离膜的材料
理想的气体分离膜材料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气体通透性和气体分离系数。 力学性能。 玻璃转化温度和熔化温度。 膜的临界压力。 膜的可用性和加工性能。 经济性。
科学与技术,200929(1):101-108. 曹 明.气体膜分离技术及应用[J].广州化工,2011,17(39):30-32. 张菀 乔,张雷,廖礼,战役.气体膜分离技术的应用[J].天津化工2008,3(22):20-22. 凌长杰,气体膜分离 [J]. 化学工业,2012,1:199. Tomoyuki Suzuki, Masako Miki, Yasuharu Yamada..Gas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对于脂族聚酰亚胺, R′= ( CH 2 ) m , 对于芳族聚酰亚胺, R′= Ar .
80 年代中期, 日本宇部兴产公司开发了联苯 型共聚酰亚胺气体膜分离器, 已成功地用于氢 回收、气体除湿和乙醇气相脱水等工业过程
稍后, 美国杜邦公司又开发了用于空气富氮的 含氟聚酰亚胺气体膜分离器。
聚酰亚胺(PI) 因其稳定的化学结构 ,优良 的机械性能和高的自由体积 ,使其在分离气体 混合物时能在具有较高渗透通量的同时还保 持较高的选择性 ,所以广泛地应用于气体分离 膜的制备。
hyperbranched polyimide/hydroxy polyimideblend membranes.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 2012 (48) 1504–1512. Rong Wang,Chun Cao,Tai-Shung Chung. A critical review on diffusivity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diffusivity of 6FDA–6FpDA polyimide membranes for gas separation.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02 (198) 259–271.
气体膜分离
分离机理 材料
膜分离与其他分离过程相比的优点:
节能 投资少 易于安装、易于移动(撬装体) 操作简单 重量轻、占地少 不需加入其他组分,无污染 操作易于调节(无液泛、漏液、夹带等)
在以下几个方面已经有了大规模的应用:
氢气的分离和回收 空气分离 酸性气体分离 气体脱湿 有机蒸汽回收
气 体 分 离 膜 的 原 理:
气体透过多孔膜与非多孔膜的机理是不 同的。多孔膜是利用不同气体通过膜孔 的速率差进行分离的,其分离性能与气 体的种类、膜孔径等有关。
气体通过多孔膜的传递机理可分为分子 流、粘性流、表面扩散流、分子筛筛分 机理、毛细管凝聚机理等。
气体通过非多孔膜按传递机理可分溶解~ 扩散和双吸收~双迁移机理等。
如在二酐中引入含氟基团 ( —CF 3 ) 后 ,聚酰 亚胺不仅溶解性有所改善 ,而且其透气性也显 著增加
交联改性方法
聚酰亚胺交联形成网络后 ,链段活动性减小 , 透气性下降 ,气体选择性提高. 有时交联在减 小链段活动性的同时 ,也可能增大自由体积 , 导致透气性和气体选择性同时升高
● 紫外( UV) 辐射交联改性 ● 化学交联改性
微孔扩散机理
多孔介质中气体传递机理包括分子扩散 、粘性流动、 努森扩散及表面扩散等。由于多孔介质孔径及内孔 表面性质的差异使得气体分子与多孔介质之间的相 互作用程度有所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传递特征 。 混合气体通过多孔膜的传递过程应以分子流为主 , 其分离过程应尽可能满足下述条件 :(1)多孔膜的微 孔孔径必须小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平均自由程。 (2)混合气体的温度应足够高,压力尽可能低,高温、 低压都可提高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同时还可避 免表面流动和吸附现象发生 。
对流 努森扩散
溶解~扩散
筛分 (表面扩散)
气体透过多孔膜和无孔膜的机理
气体渗透系数: 气体分离系数:
气体分离膜的主要特性参数
渗透系数(P) 表示气体通过膜的难易程度,是 体现膜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因气体的种类、膜材料 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不同而异。当同一种气体 透过不同的气体分离膜时,P主要取决于气体在膜 中的扩散系数;而同一种α 膜对不同气体进行透过时, P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气体对膜的溶解系数。
溶解 一扩散 机 理
气体通过非多孔膜的传递过程一般用溶解 一扩散机 理来解释 ,气体透过膜的过程可分为三步 :(1)气 体在膜的上游侧表面吸附溶解 ,是吸附过程 ;(2) 吸附溶解在膜上游侧表面的气体在浓度差的推动下 扩散透过膜 ,是扩散过 程 ;(3)膜下游侧表面的气 体解吸 ,是解吸过程。 一 般来说 ,气体在膜表面 的吸着和解吸过程都能较快地达到平衡 ,而气体 在膜内的渗透扩散过程较慢 ,是气体透过膜的速 率控制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