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方案课题实施计划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在当今世界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教育成为各国国力竞争的制高点,而发展基础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要增强综合国力关键在于发展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众所周知,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布置好作业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成为各科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却把提高教育质量的希望寄托在题海战术上,久而久之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甚至弃学现象也随之发生。因此,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目前基础教育所面临的棘手问题。如何有效地布置作业是这一问题的突破口,一方面教师要精心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有信心、有兴趣去完成;另一方面又要达到快捷、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掌握技能的效果;同时还要注重能否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研究课题目标、内容及创新之处
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一条路径,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让他们感觉到完成作业的快乐,有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成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2、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一条优化课堂作业设计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方法,达到运用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情趣、提高能力的目的,并创造一种减负增效的氛围。
3、通过课题研究,实现作业量少而精,达到作业有效巩固课堂知
识的目的,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落实高效课堂精神。
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培养教师的研究探索精神。
课题研究内容:
1、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教学与作业的形成性和发展性研究,优化作业设计的功能,优化作业的巩固和检查功能,侧重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目的是强化记忆和反馈信息,重在对基础知识、技能的巩固,优化作业的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方面。
2、根据学生的学情,探索应该布置哪些作业,作业容量上要考虑量理性、作业量应遵循“少而有效”的原则,既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要有针对性,作业量要分层,作业难度要分层、完成的时间要分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技能。
3、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业的过程性和激励性研究,优化作业设计的评价,使作业的评价有激励性与实效性。
本选题创新之处:
我们对中小学生作业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找出规律,总结出“高效课堂”新课改背景下提高中小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方法、途径,重点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新课改、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我镇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思路、方法和步骤
课题研究方法:
1、查漏补缺式学习心得。根据个人的知识结构水平与课题研究的需要,针对个人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与培训,以自学与集体培训
的形式相结合,
2、知识系统性培训。主要针对改革实验理论的学习培训。一方面,学校尽最大的能力购买实验需要的相关书籍,同时学习者主动通过查阅网络、报刊等形式,收集学习资料。自学,做笔记,写心德体会相互交流,集中讨论,完成培训任务
3、在研究前、后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课题提供科学依据。
4、收集和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与研究方法,对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的内容与方法进行挖掘,分析与归类。
5、查阅学生作业,从学生的作业当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总结哪些作业形式对学生有利,作业量具体应该控制在多长的时间内。
6、及时对中途的一些具体做法进行总结,发现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一些做法及时改正,同时对好的做法进行经验总结,作好大面积推广工作。
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6月——2014年10月)成立课题组,确定小组成员,查阅有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申报,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并对方案进行论证。
(2)研究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8月)召开课题组会议,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培训。组织课题组人员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课题研究,深入调查、搜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结合个人教育教学工作实践进行实验研究,积极研讨交流,解决实际操作
中的问题,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
(3)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实验报告,撰写研究报告,进行研究成果展示,为做好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四、研究方法、手段、途径等。
1、比较法。在理论研究中比较中外古今名家的思想,借鉴他们的理论,粹取精髓。
2、实验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课题组教师选择语文教学中一个领域,结合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开展实验研究,及时总结反思。
3、文献研究法:认真钻研新课改文集,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课程理论和自主学习等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了解现代教育的基本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和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通过网络、杂志和报刊等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4、经验总结法。主要用于各总结阶段对实践中搜集的各种资料、积累的经验反思等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归纳、提炼、论证,以期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作出有价值的结论。
五、课题预计成果形式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归纳整理,形成以下成果: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课题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等的专辑。
2、结题报告。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及社会评价:
近年来,我校科研成果丰富,各位成员的论文、设计、反思等获得省、市、区级多项表彰,并在校内得到有效推广,取得良好的效果,得到了良好的评价。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科研型创新型教师,这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的形成要完成两次飞跃,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再回到实践。认识活动的总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教学过程就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规律。
2、认识结构理论: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知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识结构,儿童认知的形成,既不是外物的简单复本,也不是主体内部结构的独立显现,而是主体和外部世界在连续不断的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和顺应引起个体内部认知结构的变化,从而达到认识上的平衡过程。
3、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由于每个人各种智能的组合方式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个体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性倾向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个体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效率等的明显差异。人只有按照自身适应的方式去学习,才能更有效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4、主体性教育理论:主张教育以培养发展和弘扬儿童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强调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