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亲属称谓语泛化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研究

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研究

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研究作者:赵文来源:《语文学刊》 2015年第7期赵文(新疆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摘要]亲属称谓的研究是文化人类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

亲属称谓语是语言的词汇中不易受外来语言影响的较为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民族或社会亲属制度的现状和过去。

泛化现象是汉语亲属称谓语的特殊形式和传统民俗文化现象,反映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有助于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亲属称谓语;泛化;社会称谓语;面子[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7-0030-02[作者简介]赵文,女,新疆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语用学、英语教学。

所谓“亲属”,指的是“因婚姻、血缘和收养而产生的、彼此间具有法律上权利与义务的社会关系”[1]。

“称谓”就是称呼方式,是“人们由于亲属或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厂长等。

”[2]1025亲属称谓即对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

亲属称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个民族或社会亲属制度的现状和过去。

美国人类学家默多克对亲属称谓进行了详尽考察和研究,将世界上的亲属称谓分为六类:夏威夷型、爱斯基摩型、苏丹型、易洛魁型、克劳型、奥马哈型。

[3]178-180汉语亲属称谓比较复杂,属于苏丹式,但苏丹式不能概括汉语称谓的全部内容。

[4]281较为系统的汉语亲属称谓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各种不同的亲属关系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亲属称谓,包括远亲、近亲,直系、旁系等。

《中国古今称谓全书》共收录了古今称谓一万两千三百多条,其中“家族·亲属”类有一千八百条。

[5]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汉语亲属称谓语出现了泛化现象。

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指对没有亲缘关系的交际对象使用亲属称谓来称呼,可称其为“亲属关系的外化”。

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现象浅析

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现象浅析

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现象浅析摘要:本文以汉语亲属称谓泛化为分析对象,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社会上的亲属称谓泛化主要表现为用亲属称谓来代替类亲属称谓、官衔职业称谓、社会通用称谓。

并从社会、语言、心理三个方面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汉语亲属称谓称谓语泛化人与人之间为了交际的需要,或者为了表示身份地位的区别而要使用合适的称谓,这些称谓就够成了某个国家或文化所独有的称谓系统。

我们国家有一个讲究称谓的传统,因此所造就的称谓也是名目繁多,如尊称、爱称、谦称、昵称等。

但最基本的就是两类,亲属称谓和非亲属称谓[1]。

亲属称谓语是相对于社会称谓语而言的,顾名思义,也就是用于具有亲属关系的称谓;而社会称谓语则适用于非亲属之间的称呼。

可是在当今社会却出现一种常见的称谓现象,那就是用亲属称谓语来称谓非亲属对象。

因此本文试图从亲属称谓语的泛化表现入手来探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表现所谓称谓语的泛化就是称谓语的对象和以往相比所指的对象扩大了。

具体而言,亲属称谓的泛化有这样几个表现:1.用亲属称谓代替类亲属称谓这种现象其实是我国历来的一个传统。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的古人为了表示他们这种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就用亲属称谓来称呼不具有这种关系的对象,并且这种传统一直影响着现代人的称谓习惯。

比如用“大伯”、“大娘”“爷爷”、“奶奶”、“姐姐”等来称谓依据亲属关系而划分的不具有亲属关系的熟人或邻居等。

2.用亲属称谓代替官衔职业称谓我国历来“官本位”思想就比较严重,这种思想反映在称谓系统里面就是在职业领域用官衔来称呼对方或者用带有尊称意味的通用称呼称谓对方。

在行政领域如“某省长”、“某局长”、“某科长”,如果是副职“副”字一律省略;在教师行业如“某教授”、“某博士”、“某老师”等;在企业则是经理、厂长之类。

3.用亲属称谓语来代替通用称谓语所谓通用称谓语指的是一般不严格区分被称呼者的年龄、职业、身份等,在社会上被广泛使用的称谓语。

韩汉社会称谓语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韩汉社会称谓语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韩汉社会称谓语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社会称谓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通常体现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地位、身份、等级和亲属关系等方面的区别和差异。

在传统东亚文化中,尤其是在中国和韩国的文化中,社会称谓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体现了尊卑、长幼、男女等基本关系,也蕴含了一定的礼仪、道德和伦理观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称谓在某些场合已经不再适用,而新的社会称谓也相继出现。

中韩两国作为文化传承较久久的国家,其社会称谓与发展变革具有独特的内涵和历史渊源。

为深入探讨中韩两国社会称谓的异同,并为两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文化基础,本文选取了中韩两国社会称谓的比较与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韩两国社会称谓的比较和研究,探讨中韩两国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分析两国社会称谓变迁的原因和历程,同时评价两国社会称谓所具有的社会魅力和文化价值,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三、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1. 中韩两国传统称谓的对比研究:包括尊卑、长幼、男女、师生等方面的称谓对比研究,探讨中韩文化中的共性和差异;2. 中韩两国现代社会称谓的对比研究:包括职位、身份、专业等方面的称谓对比研究,分析现代社会中的新称谓和传统称谓之间的关系;3. 中韩两国社会称谓变迁的历史文化研究: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探讨中韩两国社会称谓的变迁过程,分析变迁原因及其历史渊源;4. 中韩两国社会称谓的文化价值研究:探讨中韩两国社会称谓所体现的文化价值,如礼仪、道德、伦理等方面的价值,评价其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贡献。

四、研究方法本文将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中韩两国社会称谓的异同,并结合社会历史、文化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五、预期结果通过对中韩两国社会称谓的比较和研究,本文预期得出以下结论:1. 中韩两国社会称谓在尊卑、长幼等基本关系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但现代社会称谓的差异更加显著;2. 中韩两国社会称谓的变迁过程中受到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但在现代社会中又受到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影响;3. 中韩两国社会称谓所体现的文化价值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反映了文化传承的历史价值,又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4. 中韩两国在社会称谓方面的交流和合作的可操作性,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为两国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提供新的契机和机遇。

汉韩称谓词汇的比较

汉韩称谓词汇的比较

汉韩称谓词汇的比较[摘要] 本文为使韩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韩语词汇的特征,通过从读音、同形异义、同义异形以及其他相关的社会现象等方面对汉语和韩语中相关亲属和职称称谓词汇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得出两种语言的共同和不同之处,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韩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 称谓词汇同形异义同义异形性格差异引言关于汉语和韩语中称谓词汇的使用从近代到现代有不少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而本文将对这两种语言以部分亲属和职称称谓词汇为主从音、形、意、文化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众所周知,汉字词在韩语常用词中占有并被经常使用将近25%左右,由于这些汉字词和汉语的部分词汇在音意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对中国学生在韩语学习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帮助。

可是,因为两国语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的差异,在汉字词使用上还是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比如韩语中的汽車(기차)在汉语中则是“火车”的意思。

这些差异也给中国学生学习韩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称谓词汇方面也经常会有这样的例子,假如掌握不精、学习不透彻,就很有可能出现交际上的障碍,给工作、生活带来不便。

笔者希望通过就部分亲属和职称称谓词汇的对比分析,对在中国学习韩语的学生有所帮助。

一、汉韩称谓读音相似朝鲜王朝时期世宗大王李祹(1397-1450)组织发明韩文字母Hangul之前,基本是在自身语音基础上借助汉语进行交流沟通,一直到现在朝鲜语中依然有多于一半的词汇是由中文借过去的,这些汉字词可以用汉字来书写,同时也可以用朝鲜语字母来表音。

虽然现代的很多语言、语音学家认为现代朝鲜语的汉字发音跟唐宋时的汉语发音差不多,但在韩语的称谓词汇中有很多词语的读音和现代汉语的读音也有类似之处。

比如汉语亲属称谓中的“姨母”在韩语中是“이모”,“姑母”是“고모”,男子和女子分别是“남자”和“여자”,孙子和孙女分别是“손자”和“손여”。

汉韩亲属称谓词文化对比研究

汉韩亲属称谓词文化对比研究

汉韩亲属称谓词文化对比研究作者:赵越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2期摘要:汉韩两国地理上彼此相临,有着悠久的历史联系,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方面多有交流、互相影响。

本文以亲属称谓词为突破口,对汉韩两种语言文化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汉韩对比;亲属称谓;文化作者简介:赵越(1984-),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2-0128-02汉韩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联系,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各个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亲属称谓词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体现着汉韩两个民族传统文化特征的相通性和相异性。

一、从亲属称谓词看汉韩文化相通性(一)重视亲属秩序中华民族讲究事物的秩序性。

早在孔子的时代就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说。

这种重视秩序的思想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大到统治国家、君临天下,小到管理家政、辨亲明疏。

韩国文化也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亲属称谓词也反映了这一特点。

具体表现在讲究礼节、辈分分明、亲疏突出。

1、讲究礼节汉韩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

《礼记·礼运》中云“夫礼者,卑己而尊人。

”可见,尊敬别人,卑谦自己是礼节的重要表现。

在汉韩亲属称谓词中,也反映出讲求礼节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面称与背称的不同、从后代称呼两个方面。

首先,两者都注重面称与背称之别。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汉韩亲属称谓系统都有面称与背称的区别。

所谓面称,是指被调查者面对面与被称呼人交谈时所使用的称呼。

所谓背称,是指在与被称呼人以外的其他人交谈时,当谈论到被称呼人时所使用的称呼方式。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背称的情况下与面称有两个区别。

其一是往往背称时,要在亲属称谓词的前面加上人称的代词。

如俺、他、我、你、孩子等。

其二是当面称使用直呼其名的方式时,背称仍保持使用传统的亲属称谓词。

中韩亲属称谓语比较

中韩亲属称谓语比较
与中国相同,韩国亲属称谓的区别体现了长幼有序,男女相异, 亲疏有别的伦理、宗法观念。
中韩亲属称谓中都存在面称与背称的区别。 本课仅就亲属称谓中的“面称”展开介绍。
(一)、宗亲亲属称谓语
1、直系宗亲称谓语
称呼对象
父亲的父亲 父亲的母亲 自己的父亲 自己的母亲
同父母的年长 于自己的男子
同父母的年幼 于自己的男子 同父母的年长 于自己的女子
直呼名 直呼名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国在旁系称谓语中的相同点: 对父亲的兄弟称谓有年龄长幼之分,而对父亲的姐妹称谓是没有区
分的,统称姑姑(고모). 不同点:
第一,同直系宗亲相同,对堂兄弟姐妹的称谓因称呼者性别不同而 有差别。
第二,被称者婚否的差异。(对叔叔的称呼因叔叔婚否有区别)
(二)、外亲称谓语(异姓)
叔伯父的年长自己 的女儿
叔伯父的年幼自己 的女儿
兄弟的儿子
兄弟的女儿
男/女 男 女
男/女 男 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姑姑、姑妈 哥哥、堂哥
直呼名、堂弟 姐姐、堂姐 直呼名、堂妹
直呼名 直呼名
韩语 큰아버지(님) 삼촌(未婚) 작은아버지(已婚) 고모/아주머니
형/형님 오빠
直呼名
누나/누님 언니 直呼名
3、韩国血亲亲属与姻亲亲属的亲疏远近差别体现明显。在血亲亲属中,对于 比自己年纪小的兄恩弟姐妹或辈分低的如子侄亲属可以直接称呼名字。而在下 面姻亲这一相对较远的亲属中,对于同辈分的年纪小的和低辈分的人也不能直 呼名字。
(三)、姻亲称谓语
称呼对象 伯父的妻子 叔父的妻子 姑姑的丈夫
称呼者性别 男/女 男/女 男/女
汉语 大妈、大娘
婶子 姑父
韩语 큰어머니(님)/큰엄마 작은어머니/작은엄마

韩语同辈之间“称呼”语用文化特征研究

韩语同辈之间“称呼”语用文化特征研究

韩语同辈之间“称呼”语用文化特征研究作者:BORAM YUN来源:《文学教育》2020年第01期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韩语称呼的语言形式及语用的特征,探求了文化对语言影响,论证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

本研究对韩汉语言教学、习得及跨文化的交流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韩语称呼韩国文化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流一.引言“称呼”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彼此之间的称谓语。

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一个人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能体现双方关系亲密程度。

文化对语言的使用有制约作用,语言反映了文化,同时语言也会对文化产生影响。

每个国家的称呼语是反映了各国的文化习俗、社会心理、价值观。

那么韩国语的称呼的形式和语用特征是怎样的呢?它反映了怎样的韩国文化呢?本文想对此进行研究。

前人研究既有中韩两国的亲属称谓语的对比,也有针对韩语称呼语以及韩国留学生的习得汉语称呼研究。

中韩两国有关称呼方面的研究比较广泛,Yangjo Cho(2014)对现代中韩亲属称谓语进行了比较研究;李明儿(2014)根据Kroeber提出的亲属制范畴,对两国称谓的构成原则进行了比较分析;Juyeon Park(2016)比较了中韩两国亲属称谓语的转称差异;刘永红(2016)以韩语称呼语中的女性用语“Un-ni”为中心,探讨了其历史发展、适用范围与韩国文化的特点;那君兰(2012)对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称呼语言语行为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申莹(2017)对中韩两国的学生有关“泛化的亲属称谓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前人针对“称呼”研究比较广泛,偏重中韩两国使用称呼词语比较研究,特别是针对亲属称谓语的中韩对比研究。

韩国是属于汉字圈的国家,在亲属称呼以及尊称词语上与汉语存在很多相似点。

但针对韩语同辈之间使用“称呼”的研究目前并不多,结合称呼语的结构及构成成分的研究几乎没有。

本研究通过考察分析韩语同辈之间交流时所使用的称呼语类型及结构来分析韩国称呼语的语用特征,并探求韩国同辈交流文化,在研究问题及方法上有一定的新意。

中日韩亲属称呼词对比

中日韩亲属称呼词对比

中日韩亲属称呼词对比摘要:中日韩三国语的称呼词体系大致相近,但也存在不同之处。

文章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把出现在连续剧中的亲属称呼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互之间的对比,探讨中日韩亲属称呼词的异同,分析其使用规律。

这对于促进异文化交流和中日韩三国语言的习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亲属称呼词相同辈分不同辈分所有的国家都存在“父母”,“兄弟”,“姐妹”这样的亲属关系。

在称呼亲属时,按照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决定使用怎样的称呼词。

根据国家的不同,亲属的范围和社会关系会有差异,因此亲属称呼词也会有所不同。

中日韩三国的亲属称呼词体系大致相同,但也有不同之处。

关于中日韩亲属称呼词的问题看似简单,但它在语言交流中成为了非常让人费心的一部分。

尤其和异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称呼词的选择使用时常让人们感到疑惑。

因此,中日韩亲属称呼词的对比研究有助于促进异文化交流,也对中日韩三国语言的习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管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和韩国,亲属称呼词的对比研究还很少。

才(2005)在“中日亲属称谓对比研究”中,以中日对译的小说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中日亲属称谓词的不同之处。

彭(2011)在“中韩亲属称呼词的对比”中,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明确了中韩亲属称呼的异同点。

林(2001)在“日韩称呼的对比研究序论”中,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日韩称呼词的使用情况。

然而,同时对比中日韩三国称呼词的研究似乎不多见。

尤其把最能反应现实生活的连续剧作为研究对象的称呼词对比研究更是罕见。

本稿把电视剧作中出现的亲属称呼词作为研究对象,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从中出现的亲属称呼词,明确中日韩亲属称呼词的异同点。

一、中日韩亲属称呼词与资料分析1.中日韩亲属称呼词中日韩亲属称呼词包括“老爸”、“山口百惠”、“”这样的爱称和固有名词,也有“大爷”、“おじいさん”、“”这样的亲属名称,还有“老师”、“医者さん”、“”这样的职业名称和职务名称。

中韩称谓语的对比

中韩称谓语的对比
摘 要
语言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建立人际关系时使用的最重要的媒介物和工具。其中称谓语在语言生活中作为开始搭话的手段更重要。尤其是在社会生活中使用的社会称谓语能代表听者的身份、听者与讲者的关系、讲者对听者的感情等,因此选择适当称谓语而彬彬有礼的讲话与行动是很重要的。如今研究汉语和韩语的人们越来越多。要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首先要了解那个国家的文化。对外国人学习者来说称谓语貌似很简单,其实它是很难的部分。因为一个国家的称谓语体系跟那个国家的文化、意识相联系,具有只属于那个国家的特征。尤其是汉语和韩语是各属于孤立语和胶着语等不同语言类型,但两者都属于儒教文化圈,因此对比两者的意义很大。
Keywords:appellation,China and South Korea,论 3
一、中韩姓名称谓语对比 3
(一)汉语姓名称谓语 4
(二)韩语姓名称谓语 6
(三)中韩姓名称谓语对比 9
二、身份称谓语对比 10
(一)汉语身份称谓语 11
(二)韩语身份称谓语 11
(三)中韩身份称谓语对比 15
三、中韩社会文化的共同体现 15
(一)网络文化的影响 15
(二)社会生存的压力 16
(三)新生代的普遍心理 16
(四)文化产业的推动力 16
结语 16
参考文献 17
后记 18
绪论
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能够直接明了地反映出一个社会的突出特点,并透过人们平实的社会生活与交流,折射出社会各个方面的问题。当然也包括人们对社会的看法、意见以及未来发展的希望。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够较为直观和客观地反映社会的发展特征,而某一时期的新词语的出现还能反映出这一时期、这一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向。从词汇方面可以了解到社会语言学方面的内容,语言学与社会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今年轻人的用语变化也很快,而且不断有新词衍生出来。在丰富多彩的新词中,"称谓语"数量庞大。称谓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关系,以及身份、职业、性别等而来的名称。[[[]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Z].商务印书馆,第6版,2016.]]”

中韩现代亲属称谓语研究

中韩现代亲属称谓语研究
中韩现代亲属称谓语研究
01 引言
03 语义特征 05 结论
目录
02 词汇及表达方式 04 社会功能 06 参考内容
引言
亲属称谓语是反映社会家庭结构、文化传统和交际方式的重要工具。中韩两 国拥有相似的文化背景,但又在不同的历史、地理等因素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语 言现象。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中韩现代亲属称谓语的异同,探讨其语义特征和社 会功能,为深入了解中韩文化交流与差异提供依据。
英汉亲属称谓语的交际功能
英汉亲属称谓语的交际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们可以表达 情感,如爱、尊重、同情等。例如,在使用汉语的亲属称谓语称呼非亲属人员时, 往往表达出对对方的亲近和友好感情。其次,亲属称谓语可以协调人际关系,特 别是在处理家庭、婚姻等纠纷时。最后,使用适当的亲属称谓语还可以减轻交际 压力,因为它们为交际双方提供了一种特定的社交框架。
3、使用场景对比
英汉亲属称谓语的使用场景也有所不同。在英语中,亲属称谓语的使用往往 遵循一套严格的原则,如对长辈或上级通常使用正式的称谓,对晚辈或下级则使 用非正式的称谓。而在汉语中,亲属称谓语的使用则更加灵活,人们常常在非亲 属关系的人之间使用亲属称谓语来表示亲昵或拉近关系。
英汉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内涵
例如,对于父亲的兄弟,中文只用一个词“叔叔”即可,而韩语则根据年龄 差距分为“아서”和“형”,对于比父亲年长的称为“아서”,比父亲年轻的称 为“형”。这种细致的区分,反映了韩国文化中对等级观念的重视。
社会功能
中韩现代亲属称谓语在社会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亲属称谓语是维 护和体现社会家庭结构的关键因素之一,能够明确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地位。 其次,亲属称谓语在交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表达出对话者的态度、情感和 亲疏关系。

中韩亲属称谓语对照研究

中韩亲属称谓语对照研究

中韩亲属称谓语对照研究作者:王春红来源:《世界家苑》2020年第04期摘要:称谓语是人们日常沟通交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称谓"即人们根据亲戚或其他相互关系及身份,职业等得来的名称,亲属称谓语作为称谓语的一部分,在研究语言文化的占有重要位置。

本文通过对中韩亲属称谓语的研究分析,进而探究两国人民语言文化的异同点。

关键词:亲属称谓语;中韩;语言文化;异同点韩国和中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礼仪,同时又是友好邻邦,由于进行了频繁的交流,韩国语和汉语的亲属称谓语中其实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却也存在一些差异,本文中我们主要以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亲属称谓语为中心,对中韩亲属称谓语进行简单的了解和对照,进而了解中韩语言文化的异同点。

韩国和中国的亲属称谓语对照1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1.1 子女对父母的称谓语韩国语:아버지(아빠),어머니(엄마)汉语:爸爸,妈妈,父亲,母亲在韩国语中,小的时候一般会称父母,엄마,아빠成年之后一般叫아버지,어머니。

而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现代年轻人特别是女儿即使成年之后也会称自己的父母为엄마,아빠。

在中国,小的时候一般叫爸爸,妈妈,成年之后一般直接叫爸,妈,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与其年龄身份相符合的称呼。

爸爸,妈妈,一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而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中,一般使用父亲,母亲。

1.2 父母对子女的称谓语韩国语:(우리)아들,(우리)딸,왕자님,공주님或者名字后面加야,아汉语:儿子,女儿,闺女,姑娘,宝贝,大姑娘,大儿子,名字在韩国语中,一般叫自己的子女的时候,会在子女的名字之后加야,아如철수야,철수아,但是当父母想表达对自己子女的疼爱之情时,一般会用우리아들,우리딸甚至会有夸张一点的称呼,如우리왕자님,우리공주님等。

中国人在叫自己的子女的时候,儿子一般直接叫名字或者儿子,叫女儿的情况比较多,不同的地方叫法不同但其中女儿,姑娘,闺女为最为常用的称呼语,直接叫名字的情况也很普遍,当中国父母表达对子女的疼爱之情的时候,一般会在称呼前加“大”字,特别在中国北方地区,大儿子,大姑娘是父母对子女使用的十分普遍的称呼。

中韩女性疑似亲属称谓语对照研究——以女性的社会地位为中心

中韩女性疑似亲属称谓语对照研究——以女性的社会地位为中心

【 中图分类号 】 C 9 1 3 . 6 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4 8 1 0( 2 0 1 4) 2 9 — 0 1 9 4 —0 2
用的女性亲属称谓语 , 还有一种是前面加上 “ 姓一 / 夫姓 一” 、 “ 大一 / , J 、 一 ” 、“ 老 一”等前缀的女性亲属称谓语 。
1 . 韩 国女性疑 似 亲属称 谓语 种 类
第一, o 1 . 吾 o 1 . 平口 j q。 高陆洋认为, “ o ' } 吾口 o 口 1 U” 是说话者不确定听者具体信息时称 呼年长女性听者的称谓 语。具体使用情况如下:叶手口 1 q, 时寻詈吾亡 1 孕毽硼鱼? l
2 . 中国女 性疑 似 亲属称 谓语 种 类
另一方面韩语疑似亲属称谓语中 “ o 7 州”也同 “ o 舌 - I - / o l - 孕Ⅱ 1 U”一样受到社会 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消极意 义。现代疑似亲属称谓语中, “ 6 1 _ 7 1 - 州”被广泛用来称呼在 饭店等场所工作的女性 。另外 ,在一些茶座等娱乐场所工作 的女性也被通称为 “ o 1 I ”,可以认为 “ o l - 7 1 -  ̄ 1 ”在从亲 属 称谓语 到疑 似亲属称 谓语 的转化过程 中被 称呼 女性 的地位 有所降低。而中国语中与 “ o l - 7 1 -  ̄ z ] ”意义相对应的 “ 小姐” 词却不属于亲属称谓语一类 , 所以也就无法与韩语做比较。 由此可见 , 韩国语中女性疑似亲属称谓语种类不多且使 用 上较 亲属称 谓语 简单 化很 多 , 受 社 会环境 等 因素 影响 , 个 别称谓 语具 有积 极和 消极两 种意义 。 中 国语 中女 性 疑似 亲属 称谓语使用上更为灵活 , 且语义里并不包含明显的消极之意。 ‘ 三 从 女性 疑似 亲属 称谓 语对 } 匕 看 中韩 两 国女 性 的社会

汉韩亲属称谓语“哥”的泛化对比研究

汉韩亲属称谓语“哥”的泛化对比研究

汉韩亲属称谓语“哥”的泛化对比研究姚巍【摘要】以汉韩亲属称谓语中的一个具体称谓“哥”作为研究对象,从语言事实本身出发,根据其本体在历史上的构词能力、指称对象、语用环境的演变状况来探析称谓语“哥”的历史演变路径.梳理汉韩亲属称谓语“哥”的泛化过程、分析泛化原因、对比泛化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跨文化交际中“哥”的误用原因.【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20)005【总页数】8页(P80-87)【关键词】汉语;韩国语;亲属称谓语;哥;泛化【作者】姚巍【作者单位】辽东学院韩朝学院,辽宁丹东118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93.4亲属称谓语作为一种基本词汇在各民族语言中自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具有相对稳定性,并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民族心理等特点。

汉语和韩国语中的亲属称谓语由于受价值观、社会环境以及历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都产生了泛化。

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语言系统,汉韩亲属称谓语的泛化虽有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由于汉韩“泛化的亲属称谓语”复杂交错的关系,使得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语言的误用现象。

本文着重对汉韩亲属称谓语“哥”的基本用法和泛化现象进行分析,梳理汉语“哥”泛化的新词和韩国语“哥”的泛化语义,分析跨文化交际中“哥”的误用原因。

既有助于全面认识和具体了解汉语和韩国语的亲属称谓系统,更好的理解中韩两国的文化,又有助于韩国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流。

一、汉韩亲属称谓语“哥”的基本用法(一)汉语亲属称谓语“哥”的基本用法许慎《说文解字》对“哥”的解释是:“声也。

从二可。

古文以为謌字。

”“歌,咏也,从欠,哥声。

謌,歌或从言。

” [1 ]这里的“謌”就是“歌”字。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汉书多用哥为歌。

” [2 ]由此可知,在上古典籍中,“哥”有“唱歌”“歌咏”之意,并没有表“兄”之意。

“哥”作为亲属称谓语使用始于唐代。

《旧唐书·王琚传》中:“四哥仁孝,同气唯有太平,言之恐有违犯,不言忧患转深,为臣为子,计无所出。

中韩亲属称谓语对照研究

中韩亲属称谓语对照研究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韩 国语和 中文的夫妻称谓语
都是 随 着 时 期 的不 同而 变 化 的 ,但 是 我 们 同样 也 能看 出一 些 差
异。
年龄小的时候 ,我们称呼时也用 “ 爸 爸 ,妈妈 ”,但是随着年 龄增长 ,一般称呼 为 “ 爸 ,妈” 。并且在 中文 中,随着父母年 龄 的增长 ,我们为了表达亲切感 ,有时也 会称呼 自己的父母为
“o B 1 ・ 口 1 , 叫{ ・ 旦 ”,而女方父母称呼 女婿的时候, 常出现 “ + .对 L j 1 ”。当女婿有了孩子 之后, 称呼则变为 “ 孩子的名字+ o H 日 1 o ”。
在 中 国 ,子女 称 呼 父 母 时 ,通常 是 “ 爸 ,妈 ” ,或 者 是 当
“ 老 爷 子 ,老 太太 ” 。而 父 母 在 称 呼 子 女 的 时候 ,一 般 是 直 接 叫 名字 ,或 者 当 子 女有 了孩 子 之 后 ,就 称 呼为 “ 孩 子 姓 名 +他
从表1 中 ,我 们可 以清 楚 的看 出 中文 与 韩语 在 夫妻 关 系 称谓
语中的共同点和差别。
但有时为了表示亲近 , 也常常称为 “ o 衅, u } ”, 而且年龄 越小越喜欢称呼父母 “ 0 } 删 } . 口 } ”。但是随着年龄 的增长 , 称呼父母时就变为 “o 叫 , 叫叫L {”。父母称呼子女的时
候,常出现 “ 名字 + o f ( o f : ), O H , L - I , O t 詈 ” 而当子女成家并且
结 同异特征 。首先界定 亲属称谓
语的范 围确定研 究方 法,其次分
中 韩 亲 属 称 谓 语 对 照 研 究
◇渭 南师 范学 院 杨 怡
别对 中韩亲属称谓进行 多角度 的

中韩亲属称谓语比较 共22页PPT资料

中韩亲属称谓语比较 共22页PPT资料
在韩国有特有的计算亲属关系的方法,即“寸数”。 夫妻之间为零,父子之间为一寸,亲兄弟姐妹之间为二寸,叔伯子 侄之间为三寸,堂兄弟姐妹之间是四寸。同曾祖父的堂叔侄之间为五寸, 同高祖父的远堂兄弟之间为六寸。母系亲属相应的为外*寸。 另外韩国同中国一样也有姑表,姨表的区分,分别称为“姑宗四寸” 和“姨宗四寸”。 其中,寸数的单数表示叔伯子侄之间的关系,双数表示兄弟姐妹之 间的关系。 同中国的不出五服的说法相似,韩国以前六寸之内不分家。一般认 为八寸以上不算亲戚。“亲家八寸”的玩笑话。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亲戚关系概念侧重纵向的,而韩国的侧重横向 的。
三、汉语的亲属称谓语和韩语的汉字亲属称谓语的比 较
(一)、同形同义的中韩亲属称谓语
(外)祖父——(외)조부、 父亲——부친、 (外)孙子——(외)손자、 伯父——백부、 叔父——숙부、
(外)祖母——(외)조모 母亲——모친 (外)孙女——(외)손녀 伯母——백모 叔母——숙모
(二)、同形异义的中韩亲属称谓语
与中国相同,韩国亲属称谓的区别体现了长幼有序,男女相异, 亲疏有别的伦理、宗法观念。
中韩亲属称谓中都存在面称与背称的区别。 本课仅就亲属称谓中的“面称”展开介绍。
(一)、宗亲亲属称谓语
1、直系宗亲称谓语
从表中可以看出: 在这一最重要的支系中,两个国家的称谓语都比较固定,单一。 一点不同是称呼者性别差异而存在称谓语的差异。
2、汉语中称谓语一般划分为两类:社交称谓语和亲属称谓语。 所谓亲属称谓语,就是指互相有血缘、婚姻或符合法律规定的亲 属关系而形成的亲属之间的称谓语。
韩语中一般划分为面称和背称两类。 韩国《民法》中规定的亲属主要包括:(1)、八寸以内的血亲 (2)、四寸以内的姻亲 (3 )、配偶
*韩国亲属关系的计算方法

中韩亲族称呼语比较_语言学论文【精品论文】

中韩亲族称呼语比较_语言学论文【精品论文】

中韩亲族称呼语比较_语言学论文中韩亲族称呼语比较:摘要:中韩两国一衣带水,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都具有父权家长制的"宗族"文化传统,但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亲属称谓语体系。

本文社会文化差异方面,探讨了中韩血缘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分析其成因,总结出亲属称谓语的异同点及其产生原因, 我们看到了中韩亲属称谓从体系到用法各个方面的不同,了解了这些区别对翻译是非常有益的。

关键词:亲族称呼语,共同点,不同点,产生原因一、引言亲属关系是人们之间一个最亲密的社会关系,在社会结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社会关系。

而亲属称谓语则反映了人们的之间的这种婚姻或血缘关系,它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一套特殊的语言符号的反映。

二、中韩亲族称呼语的分类中国的亲族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两大类,血亲关系指的是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又可以分为宗亲和外亲。

宗亲是指和自己姓氏相同的亲戚关系,可以分为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直系亲属中有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子女,孙子孙女等,旁系亲属有伯父,叔父,堂兄弟,侄子侄女,侄孙子孙女等。

外亲只和自己虽然有血缘关系,但是不同姓氏的亲戚,包含外祖父母,舅舅,姨妈,表哥表弟,外甥,外孙等等。

姻亲是指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通过婚姻确定的亲族关系。

姻亲主要包括自己的配偶,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配偶兄弟姐妹的配偶,配偶父母的兄弟姐妹等等。

在中国的称呼体系当中,排行、年龄和辈分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对待亲族、邻里,长辈,师长等一些人得时候更是如此。

除此之外,社会关系、等级、身份甚至谈话的正式与否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在朝鲜中期即17世纪中叶以前,韩国的亲族体系认为:母系即妻系的亲族不亚于父系的亲族,在亲族体系当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亲族之间有相互的称呼,并且体现出一些非父系的特征。

汉、韩语语流音变现象对比研究

汉、韩语语流音变现象对比研究

汉、韩语语流音变现象对比研究在语言学研究中,语流音变是指在实际言语交流过程中,由于相邻音素的相互影响以及语言环境的改变,导致语音发生变化的现象。

汉语和韩语中都存在着丰富的语流音变现象,这些现象在两种语言的相互对比中尤为明显。

本文旨在通过对汉、韩语流音变现象的对比研究,探讨两种语言在语音变化方面的异同,以期为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流提供一定的参考。

汉、韩语流音变现象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之处。

在语音方面,两种语言都存在连读、弱化、省略等现象。

例如,在汉语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gē dī”(哥哥)连读为“gédī”,而在韩语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如“eugnyo”(姐姐)在口语中经常被弱化为“eunnyo”。

汉、韩语流音变现象还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有所体现。

在词汇方面,两种语言的口语中都存在一些音变现象,如儿化、变音等。

例如,在汉语中,“车儿”可能会被读成“chár”,而在韩语中,“Contrastive”可能会被读成“kontspective”。

在语法方面,两种语言也都存在一些变化,如简化、省略等。

例如,在汉语中,“你去哪里?”可能会被说成“你去哪?”而在韩语中,“你们都去哪里?”可能会被说成“你们去哪?”。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汉、韩语流音变现象的对比,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例来进行分析。

以汉语的“kāngkǎo”(康考)和韩语的“강가”(康考)为例。

在汉语中,“kāngkǎo”在发音时,由于音素的相互影响,“kāng”中的“k”会受到“kǎo”中的“k”的影响,发音变为“g”,从而整个词发音为“gāngkǎo”。

而在韩语中,“강가”中的“강”中的“g”受后面音素“ga”的影响,发音变为“kk”,因此整个词发音为“akkka”。

这种音变现象在两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语言习惯和地域差异,可能会有所不同。

对于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来说,正确理解和掌握汉语的语流音变现象对于提高口语和听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汉韩称谓语对比研究分析

汉韩称谓语对比研究分析

汉韩称谓语对比研究分析关键词:韩汉称谓语比照差异称谓语,就是对别人的称呼语。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

前人从多个角度分别研究了同辈、亲属、社交称谓语等等,但是对于中韩称谓语缺乏整体、全面的认识,本文即从多个角度的称谓语入手,找出中韩称谓语之间全面且宏观的差异,便于促进对汉韩两国历史、社会和文化的理解。

本文主要从兄弟姐妹、夫妻、同辈、非同辈之间进行探讨。

一、汉韩称谓语语用比照1.汉韩语兄弟姐妹间的称谓在中国至少有两种常见的称谓,即用“兄”和“哥”来称呼同胞中的男性同辈。

但从历时角度讲,“兄”曾泛指家族里男性晚辈,“哥”最早指父亲,后指代兄长。

尽管意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与韩语在男性同辈同胞之间的称谓语差异并不大。

韩语称谓语中的“姐”,在近代才被确定,而且“姐”的尊敬程度较低,起初是单音节,只称呼女性,没有长幼之分。

而在中国“姐”出现得比拟早。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同生”是韩语中使用汉字自创的词,原本含义表示家庭里所有兄弟姐妹,直到17—19世纪才被用来称呼晚辈。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方言表示“弟弟”。

而中国在甲骨文时期就产生了对晚辈同胞的称谓,上古汉语时期有假设干,中古汉语时期也有假设干,在近代汉语时期又出现新变化。

“妹妹”这个称谓在上古时出现,中古汉语时期开展,“长妹”在近代汉语时期出现〔最迟在唐朝出现〕。

为了更加精确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语义、义素角度入手。

结合图表,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在“兄姐”亲属之间韩语的称谓语表现为精确称谓〔有明确性别区分〕,汉语那么表现为模糊称谓。

而在“弟妹”亲属之间韩语中的称谓表现为模糊称谓,汉语的称谓表现为精确称谓。

两种语言均有从他称谓〔视点转移〕现象。

但是,韩语在使用“兄姐”称谓时,有时并不特指交谈的对方,也可以指第三者。

韩语根据使用者的性别差异有不同的语言,即男性和女性对同性同辈的称谓语是不同的。

中韩语言表达差异论文

中韩语言表达差异论文

中韩语言表达差异论文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有二千多年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历史。

以下是中韩语言表达差异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韩国受到中国文化很深远的影响,在语言表达上两国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同中有异,本文列举了中韩某些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差异,并从文化角度分析这一现象隐含的民族心理因素。

关键词:亲属称谓外来词黏着语敬语中韩是近邻,韩国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无论在文字、思想、伦理道德,还是在政治、经济、教育等诸多方面,都带有浓厚的中国古文化的印迹。

近代以来,韩国又受到西方文明的巨大影响,从而形成了颇有特色的文化现象。

本文试从中韩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差异两方面加以分析。

中韩词汇的差异韩语虽然从外形看像方块字,但实质却是拼音文字,只是用不同笔画代表不同音符。

其词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汉字词、韩语固有词和其他外来词。

其中汉字词所占比例最大,大概有70%,韩语固有词约占20%,其他外来词(主要从英语中借用)约占10%。

韩语对外来词的借用采取完全音译的方式。

比如餐厅(restaurant)、桌子(table)、钢琴(piano)、互联网(internet)等在韩语中读起来就是英语的发音,或者说是韩国式的英语发音。

比较看来,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也引进了不少外来词,但在浩瀚的汉语词汇中仅仅占据了很小的比例。

而且,外来词要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要接受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各方面的改造,以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

只有很少的词采取完全音译的方式,比如比基尼(bikini)、克隆(clone)等。

汉语对外来词的翻译也有很多方法,比如:半音半意如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水上芭蕾(water ballet),音意兼顾如google被翻译成谷歌,借译如超人(superman)、绿卡(green card)等。

对汉字词的大量借用是韩语的一大特色。

由于汉字词占了韩语词汇的绝大部分,而且很多词汇从发音到意义都与汉字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韩亲属称谓语泛化对比研究
作者:臧欢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3期
摘要: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现代社会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其特点是用亲属称谓来称呼非亲属关系的人。

亲属称谓的泛化使用范围非常广,不仅能用于邻里、亲戚朋友之间,也可以用于陌生人之间。

亲属称谓语泛化的广泛使用可以拉近与他人的心理距离,合乎道德规范,是现代社会共同生活圈的不可或缺的语言要素。

关键词:中韩;亲属称谓语;泛化;方式
[中图分类号]:H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1
称谓语可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亲属称谓语是指以血缘或婚姻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称谓语,社会称谓语是以社会关系为基础形成的称谓语。

所谓的亲属称谓的泛化也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消除隔膜而使用亲属称谓去称呼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的一种语言现象。

中韩两国的亲属称谓系统非常发达,亲属称谓的泛化使用的范围也很大,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两国的亲属称谓泛化使用的情况。

一、中韩亲属称谓语泛化的主体对比
两国使用亲属称谓语的主体是基本相似的。

在亲属称谓语泛化的使用过程中,从使用主体的身份来看出现了几种相似的类型。

首先,从辈分上来看,一般都是在晚辈对长辈的称呼中有亲属称谓语泛化的分布,而长辈对晚辈的称呼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现象就很少出现。

同样,在同辈分人群中也是年龄小的人对年龄稍大的人使用的称谓中多有亲属称谓语泛化的分布,反之则很少。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中韩两国在亲属称谓的泛化使用时也是有等级、尊卑之分的,这与两国同属亚洲汉语言文化圈的地理渊源以及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是分不开的。

二、中韩亲属称谓语泛化的方式对比
1.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的方式
(1)姓+亲属称谓
“姓+亲属称谓”是亲属称谓泛化中最常使用的形式之一,这种形态主要适用于熟人之间。

加上“姓”一起称呼他人通常比不加时更能表达话者的亲切之情,容易与他人拉近距离。

如:李大爷、王奶奶、张阿姨、赵叔叔等。

(2)老+亲属称谓
“老+亲属称谓”可以说是汉语独具的称呼方式,用于称呼年纪较大的人,可以表达尊敬之意。

例如:
老大爷、老爷爷、老奶奶、老大妈
除此以外,“老+亲属称谓”的形式也可以在同辈之间使用。

例如:老弟、老妹、老姐、老哥。

在同辈之间使用时,话者并不是想表达对对方的尊敬之意,而是为了拉近与对方的距离。

(3)大+亲属称谓
“大+亲属称谓”这种形式通常用于礼貌的称呼邻里之间或者是关系亲近的年长者,以表达亲切之情。

例如:大爷、大娘、大伯、大妈、大叔、大婶、大嫂等。

(4)小+亲属称谓语
“小+亲属称谓语”主要用于称呼小孩子,通常是关系不是很熟的时候使用。

例如:
小哥哥、小姐姐、小弟弟、小妹妹等。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小哥哥、小姐姐”虽然前面加了“小”,但是并不代表话者比对方的年纪要大,这样称呼是由于怕小孩子产生恐惧心理,故意给小孩子营造一种轻松、亲切的氛围时使用的。

(5)子女或者孙子/女的名字+亲属称谓语
这种称呼方式主要适用于“爷爷、奶奶、妈”这三个亲属称谓。

例如:张红爷爷、张红奶奶、红(儿)妈,并且通常是邻居或者关系比较亲近的人之间使用。

2.韩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的方式
从祖父母辈分来看,称呼“爷爷、奶奶”时可以加上孙子、孙女的名字。

例如:“철수
할머니,어디가십니까?”从父母辈分来看,“妈”、“爸”前面可以加上子女的名字进行称呼。

“아저씨,아주머니(아줌마),이모”通常不加前缀使用,但是必要时也可以加上地名或职业来称呼。

由于这样称呼会给人一种不尊敬的感觉,所以要分清场合使用。

同辈之间使用“오빠(형),언니(누나)”时根据亲疏关系,场合的不同使用情况也不同。

不是公共场合的情况下如果关系亲近可以直接称呼“오빠(형),언니(누나)”;关系不是很亲近时通常叫“前辈”或者“名字+오빠(형),언니(누나)”。

三、中韩亲属称谓语泛化的地点和对象对比
中韩两国亲属称谓语泛化的使用对象是大致相似的,比起陌生人,邻里之间熟人之间亲属称谓语泛化的使用频率更高,并且根据说话对象、环境不同等因素的影响称谓语的选择也随之改变。

但是汉语的亲属称谓语泛化的分类比韩语更加细致,韩语的亲属称谓语如“아저씨,
아주머니,언니”的使用范围很广,特别是在饭店,汗蒸房、市场等公共服务性场所,话者不大考虑对方的年龄与自己的年龄。

而在汉语里这样是不符合常理的,汉语里通常要猜测对方与自己的年龄差距进而使用正确的称呼方式以避免产生失礼的行为。

此外,在“姐”的使用中中韩两国有所差异。

汉语通常是对比自己年龄稍大的熟人或者不认识的女人的称呼,与身份地位关系不大。

但是韩语中“언니”的使用要区分场合,“언니”在饭店、市场、百货等服务性的场合使用频率很高,即使对方比自己小或者比自己大很多时都可以使用,再或者是和自己关系很亲切的人之间也可以使用。

但是对陌生人,或对方的工作比较正式,社会地位比较高的情况下不可以随意称呼对方为姐姐,否则很容易让对方产生反感情绪。

参考文献:
[1]潘攀,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语言文字应用,1998.
[2]赵忠淑,中韩现代亲属称谓语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3]张俊梅,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12.
[4]고륙양,현대한국어와중국어의호칭어대조연구,상명대학교박사논문,2005.
[5]양초,현대한중친족호칭어의대조연구,가천대학교석사학위논문, 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