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会议系统施工工艺(统一目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功能会议系统施工工艺

1.系统介绍

智能会议系统是以现代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的大集成,它主要采用高亮度和高清晰度的大屏幕投影设备、先进的多媒体系统、各类专业化的视频设备、高音质的音响系统、全自动的中央控制系统、监控显示、同声传译等系统,经网络连接,模块化地将它们集成为一体,构成多种设备声像合一的效果,满足现代化会议室各种智能化要求,达到提高会议质量和效率的目的。智能化会议室建立了高效、实用的电子化会议环境,在中心计算机的控制下,根据不同的会议和指挥要求,将来自可视会议、安保系统、影碟、录像的视频信号,以及计算机网络的VGA、HDMI信号等多种信息有序组合,有选择、相配合地显示在多块电子屏幕上;借助于计算机实现会议室摄录像系统,音响、门窗帘的同步联动控制;通过计算机网络,使有关职能部门及时获得机关的决策信息。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多媒体监控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会议室可以与远方的会议室连接起来,召开或参加远程视音频会议。灵活多样的系统配置,简便的使用操作完美体现了现代会议的素质和特性。

2.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公用和民用建筑物内的多功能会议系统安装工程。

3.施工执行标准

GB-T 50314-200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J118-8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J232-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14197-93《声系统设备互联优选配接值》

GB/T14947-94《声系统设备互联用连接器应用》

GB/T15644-95《视听系统设备五连用连接器的应用》

WH01-93《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

GYJ25-86《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

当规范、标准有冲突时,以较高标准为准。

4.施工准备

4.1 现场准备

迅速办理开工各相关手续,为尽早进入施工阶段作准备。派人员对现场进行察看,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规划施工用电的布置,接通施工电源。

4.2 施工人员准备

迅速组建该工程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尽快到位,熟悉工程情况;根据进场计划,对工人进行上岗前的培训交底,抽调技术素质好、责任心强的施工人员。

4.3 施工机具准备

根据施工机具进场计划安排,提前进行购买或调拨,所有施工机具在进场前都要进行检测、维修和保养,在满足数量和及时性的前提下,还必须保持其良好状态。

4.4 材料设备准备

根据施工材料用量计划和产品供货周期,提前与产品商家取得联系,通过建设单位对产品的认可后,及时定货,确保材料设备满足施工需要。

4.5 技术准备

熟悉相关设计文件、技术文件、图纸及有关资料,理解设计意图及设计思想,明确各节点细部的做法。推广新工艺、新方法。在施工前做好技术质量三级交底,确保工程质量。

5.系统拓扑图

6.施工流程图

工程施工流程图

7.施工工艺及主要施工要点

7.1 线管敷设

(1)应按设计图纸的管径取材,否则应按以下原则:预埋在墙体中间暗管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25mm。

(2)金属线管管径20mm及其以下的可采用手扳煨管器,管径25mm及其以上的采用液压煨管器。

(3)线管敷设前应检查管路是否畅通,内侧有无毛刺;管路连接应采用丝扣连接或扣压式管连接,管子进入线盒处应顺直,进入线盒内的长度小于5mm。

(4)直线布管每30m处应设置过线盒装置。

(5)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不得多于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有弯头的管段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过线盒装置,在有2个弯时,不超过15m应设置过线盒。

(6)暗管转弯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

(7)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护口保护,管口伸出部位宜为20~25mm。

线管管路应做整体接地连接,采用跨接方法连接。

(8)金属线管敷设时,先根据设计图确定安装位置,从始端到终端(先干线后支线)找好水平或垂直线,在线路中心用粉袋进行弹线。

(9)金属线管敷设时,应在下列情况下设置支架或吊架:线管接头处;每间距3m处;离开线管两端出口0.5m处;转弯处。

(10)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一般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距地1.8m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

(11)电缆线管、桥架宜高出地面2.2m以上,线管和桥架顶部距楼板不宜小于300mm;在过梁或其他障碍物处,不宜小于50mm。

(12)金属线管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金属线管、桥架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应有防火措施。

7.2 缆线敷设

(1)线缆布放路由应符合施工设计的规定,每个拐弯处及过线盒处应设专

人,按统一指挥牵引,牵引中保持线缆呈松弛状态,严禁出现小圈和死弯。

(2)线缆下弯应均匀圆滑,起点以外部分应顺直,线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非屏蔽四对双绞线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线缆外径的6~10倍;主干对绞线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线缆外径的10倍。

(3)线缆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4)线缆绑扎要牢固,松紧适度、紧密、平直、端正,捆扎线扣要整齐一致。

(5)电缆不得有中间接头,桥架内电缆应顺直,无明显扭绞和交叉,电缆不溢出桥架,电缆进出桥架部位应绑扎。

(6)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7)槽内缆线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缆线进出线管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其水平部分缆线可以不绑扎。垂直线管布放缆线应每隔1.5m固定在缆线支架上。

(8)保持线缆的弯曲半径为线缆直径的8倍。当线缆弯曲时应保持合适的线缆张力。

(9)强电与弱电严禁同穿在一根管内,线管以及管内严禁有接头,导线的管槽满率不超过40%。

(10)采用吊顶支撑柱作为线管在顶棚内敷设线缆时,每根支撑柱所辖范围内的缆线可以不设置线管进行布放,但应分束绑扎。

(11)在施工中不要过分挤压线缆,捆扎线缆要宽松适中,否则会造成近端串音。

(12)从金属槽/管至信息插座接线盒间的缆线宜采用金属软管敷设。

(13)垂直骨干线缆应布设在镀锌槽中,填充率应控制在50%以下,所有线管均用膨胀螺钉固定在墙上。

(14)从水平主线管分线到达各个工作区,线管的填充率应控制在30%左右。

(15)缆线不得布放在电梯或供水、供气、强电竖井中。

(16)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