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圆教案

合集下载

《圆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圆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圆的面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主要涉及平面几何中的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并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进行圆的面积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圆的面积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图示。

2.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剪刀、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圆的面积计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新课讲解:讲解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

4.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巩固练习: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2. 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及步骤。

3. 典型例题解析。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圆的面积。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涉及圆的面积计算。

3. 拓展题:探讨圆与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面积》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面积》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面积》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圆的概念,熟练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2.能够运用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由来和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识1.教师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个圆形的视频,引出大家对圆的基本认识,并提问:“大家都知道圆是由弧线围成的,那么圆的面积又是什么呢?”2.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圆的面积公式呈现出来,解释公式的每个部分及其含义。

3.2 讲解知识点1.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讨论,研究和探究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老师辅导学生,提醒注意公式中各部分的运算规则,以及学生在推导过程中的思维误区。

3.3 实例演练1.举例计算不同大小的圆的面积,以及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进行跟随练习,提高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能力。

3.4 练习巩固1.学生分小组进行互测和交流,检验彼此的掌握情况。

2.教师提供口算题和填空练习,巩固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3.5 课堂总结1.教师小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和作业要求,提醒学生及时完成作业。

2.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学设备2.数学教师用书3.学生用书五、教学评价1.学生在小组探究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2.学生在实例演练和练习巩固中,表现出较高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

3.课堂测验和家庭作业可以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圆的初步知识,感受圆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圆的周长和面积。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圆的相关知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特征,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直观的操作,让学生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圆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能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

2.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特征。

2.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3.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圆的特征。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和特征。

3.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圆形物品,如圆桌、圆盘、圆环等,用于直观展示圆的特征。

2.准备圆的模型或图片,用于讲解圆的概念。

3.准备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测量工具,如软尺、绳子等。

4.准备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用于讲解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车轮、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圆的特征。

2.呈现(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呈现圆的定义和特征。

讲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几何图形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形状、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圆的模型、圆规、直尺、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对圆的特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圆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圆。

然后,利用圆规和直尺现场画圆,让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验证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圆的认识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子、圆桌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圆的特点和优势。

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定义、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圆的认识(一等奖创新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圆的认识(一等奖创新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圆的认识(一等奖创新教案)数学五年级:圆的认识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5、86、87页例1、例2、练一练、“你知道吗”,练习十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1、认识圆是一个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知道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各部分名称和作用,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画圆、测量等操作活动,让学生掌握圆的特征,在不同画圆方法的对比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联系实际发现身边的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知识与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养成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用圆的特征来解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由动漫引入,开启认知1、师:最近呀,熊大和熊二兄弟俩为一个问题很是伤脑筋,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愿意帮助他们吗?教师出示熊大和熊二的动漫形象和问题:“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讨论:车轮能做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吗?出示车轮做成正方形、三角形的图。

师:车轮要做成什么样的?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大家就能帮助熊大熊二了。

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探寻它的奥秘。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让学生帮助熊大熊二的情境,走进圆的世界,同时能让学生在帮助的同时学会圆的知识。

】2、熊大出题:同学们,你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观察,同样是平面图形(板书),圆与它们比,有什么不同?二、教学例1,画圆,识名称。

1、熊二:如果要画一个圆,怎么办呢?学生交流各种画法,可以借助圆形物体、线和小棒、用圆规师:要想成功地画出一个圆,真心不容易,我们得注意什么呀?但是,画圆达人们却有绝活,真是高手在人间啊。

展示各种画圆。

3、圆的画法探讨①师:那如果要成功地画一个圆,最好用什么来画?(对,圆规是画圆的一种工具。

)熊大演示圆规画圆的过程。

教师指名学生说怎样画圆,并板书:定点定长旋转一周要先固定好中心点——定点,把圆规的两脚叉开不动,那就是确定圆规两脚的长度——定长,握住圆规的柄稍微倾斜旋转一周。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面积》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和圆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和圆的周长计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探究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让学生探究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圆形的实物,如圆形的饼干、圆形的纸片等,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如圆形的饼干,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圆形的面积。

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周长、直径等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对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还需通过实例进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

2.学会计算圆的周长、直径,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2.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圆、探索圆的性质。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圆的定义、特点等。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测量、计算,巩固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

4.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桌、圆形玩具等。

2.准备圆的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圆的性质。

3.准备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实物,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体都是圆形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一些基本知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如圆心、半径等。

同时,教师讲解圆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圆形纸片,让学生亲自测量圆的直径、周长,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 圆的认识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 圆的认识    苏教版

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 圆的认识苏教版教学内容: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了解圆的形状特征,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

2. 让学生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能灵活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形状特征,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1. 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及它们的含义。

2. 用圆规和直尺画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圆形的实物,如硬币、瓶盖等。

2. 直尺、圆规、铅笔、橡皮等。

3.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圆形物体,如硬币、瓶盖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征。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圆的特征,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15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每组用两根绳子分别拉成一个圆形和一个正方形,观察并记录圆和正方形的特征。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3. 教师讲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含义,并板书。

三、画圆(10分钟)1. 教师演示用圆规和直尺画圆的方法,讲解画圆的步骤。

2. 学生分组实践,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画圆的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圆的认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圆形的花园、计算圆形的面积等。

2.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板书设计:1. 圆的形状特征2. 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3. 画圆的步骤作业设计:1. 课本上的练习题。

2. 观察周围的圆形物体,记录它们的特征。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为学生后续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圆的应用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解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动画演示。

2.教学素材:圆形物品、圆规、直尺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车轮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的特征,激发学生对圆的认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圆的定义和性质,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圆,并测量圆的直径、半径等,加深对圆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对圆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如何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圆的认识的理解。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定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定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定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一节重要课程,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深入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知识,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知道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2.培养学生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特征和性质。

2.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引入圆的概念。

2.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圆的特征,发现圆的性质。

3.采用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

4.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桌、圆形卡片等。

2.准备圆规、直尺、绳子等画圆和测量工具。

3.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圆形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入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圆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圆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圆的性质。

同时,教师讲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尝试画圆,并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圆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如:“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如何计算圆的面积?”等。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主要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本单元通过学生对圆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可能对圆的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认识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术语。

2.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概念及其相关术语的理解。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圆的知识。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加深对圆的认识。

3.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展示圆的知识点。

2.准备圆的模型或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老师提出问题:“你们对圆形有什么认识?”,让学生初步思考圆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老师运用课件展示圆的基本知识,包括圆的定义、直径、半径等术语。

在呈现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释圆的相关概念。

3. 操练(10分钟)老师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如用圆规画圆、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等。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的认识。

4. 巩固(10分钟)老师通过出示一些有关圆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

题目包括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等。

解答完毕后,老师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10分钟)老师出示一些有关圆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9 圆的面积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9 圆的面积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9 圆的面积丨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第6.9节,主要围绕圆的面积展开。

课程内容将引导学生理解圆的面积概念,掌握计算圆面积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将认识到圆面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面积的定义,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够准确计算圆的面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圆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增强对数学美的感知。

教学难点1. 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正确应用圆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模型、直尺、量角器、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圆规、彩色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的面积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面积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公式推导:通过直观演示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公式。

4.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圆面积计算问题,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应用。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圆面积的实际测量和计算,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面积公式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条理分明,突出重点。

包括圆面积的定义、公式推导过程、公式应用案例等。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让学生计算给定圆的面积,巩固基础知识。

2. 提高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圆面积公式解决。

3. 拓展阅读:推荐一些关于圆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圆面积概念的理解程度、公式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六 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六 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的认识》第一课时例1、例2,“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组织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的含义。

2.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基本特征及圆的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的圆形实物、圆规、直尺、圆形纸片等。

学具准备:各种不同的圆形实物、图钉、线、直尺、圆规、圆形纸片、剪刀、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多媒体课件,感受圆的美。

2.展示部分生活中与圆有关的图片,让学生找一找圆形。

二、动手操作,探索特征。

1.感受生活中的圆形。

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哪里还有圆?展示自己找到的圆形实物,动手摸一摸,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讨论: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的游戏,既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又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在摸的过程中感受圆形与其它平面图形之间的区别,为下一步研究圆的周长打下基础。

2.学习圆心、半径、直径自学课本86页关于圆心、半径、直径的知识。

师结合学生介绍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标出相应的字母,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母的写法。

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画圆的过程,说说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并在自己所画的圆中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利用多媒体课件,感受圆的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

3.画圆(1)任意方法画圆师生交流画圆的方法。

课件展示学生作品。

(2)学习用圆规画圆介绍圆规。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圆的认识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圆的认识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圆的认识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说出圆的定义;2.能够认识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能够利用直观的方法,用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能够画出给定半径的圆;5.能够知道圆中心和圆内任一点的距离相等。

二、教学准备1.课件;2.黑板、粉笔、橡皮、尺子、圆规、针线、硬纸板、板书字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和一个正方形,要求学生说出两者的不同之处;2.引导学生想到圆,然后问学生:你知道圆是什么吗?请说一下圆的定义。

2. 认识圆1.引导学生看圆的形状,并通过课件向学生演示圆的形状;2.让学生用圆规和尺子画出给定直径的圆;3.让学生把自己手上的硬纸板沿成固定的圆形,拉直并按照边缘剪掉,结果会是一个圆形。

3. 初步认识圆心和半径1.让学生画出给定半径的圆;2.让学生测量给定半径的圆中心到边缘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圆心和半径的含义。

4. 圆的应用1.让学生观察白色的篮球,并引导学生想到篮球是一个圆形的;2.让学生探讨其他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轮胎、钟表、赛道等。

5. 课堂小结1.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理清圆的定义、半径和圆心的概念,并回答可能存在的疑问;2.引导学生思考今天学习内容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课后作业1.抄题:画一个直径为10cm的圆,在圆上标注圆心和半径,并计算圆的周长;2.思考:除了课堂讲授中提到的应用,你还有其他圆形物体的例子吗?请写下来。

五、教学反思圆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几何图形,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圆,认识到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愉快地通过绘制圆来学习知识。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开放式讨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性质,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圆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学习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以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此外,学生还需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性质,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圆的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圆,理解圆的性质。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的实物、圆规、直尺、绳子等。

2.学具:学生自带的圆形物品、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物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对这些圆形物品有什么认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圆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1)教师介绍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教师讲解圆的性质: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直径是圆的最长线段,圆的周长公式为C=2πr,其中r为圆的半径。

(3)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圆的认识的初步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形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具体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主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圆规、直尺、圆的图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形的物品,如圆的玩具、硬币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可能回答到圆形、中心点、半径等。

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是圆形的,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圆的一些基本知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者黑板,向学生呈现圆的定义和特征,如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等。

同时,教师可以用圆规和直尺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

《圆》整单元(教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圆》整单元(教案)-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圆的相关知识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圆的定义、性质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圆的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2.观看科普视频,了解圆的定义、性质和应用,提高对圆的认识和理解。
3.参加在线课程,通过视频讲解和实例分析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4.玩数学游戏,通过游戏来提高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兴趣。
5.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数学问题解决来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在学习《圆》这一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包括点、线、面的基本概念,以及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此外,学生对比例尺、比例等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知识为学习圆的相关内容奠定了基础。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圆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
-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
-对圆的性质和定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应用场景来加深理解。
-在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时,可能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需要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圆的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圆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设计(整单元)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设计(整单元)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设计(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部分学生可能对圆的概念、画圆的方法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圆,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和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直观教学法:运用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练习法:通过适量、多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规、直尺、圆形教具、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圆的起源和生活中的圆,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圆的特征,如圆心、半径等。

1.圆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

1.圆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

圆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圆的认识》,选自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课程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圆的概念、性质以及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及其性质的理解。

2.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直尺、量角器。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轮、圆桌等,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和作用。

2. 新课:讲解圆的定义、性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深入了解圆的结构。

3. 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使用圆规和直尺绘制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

4. 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机械制造等。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3. 性质:圆心、半径、直径等。

4. 应用:生活中的实例。

作业设计1. 绘制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并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2. 观察生活中的圆,思考其作用和重要性。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圆的概念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圆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圆的定义及其性质的理解。

2. 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详解教学难点之一是圆的定义及其性质的理解。

圆的定义涉及到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定义,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直观导入: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圆形的实物,如硬币、饼干、圆桌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5-87例1、例2,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和圆的特征,知道其各部分的名称,认识直径和半径长度之间的关系,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使学生通过直观和操作等活动,充分感知、体验并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形成圆的概念,积累学习图形特征的基本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感知、体验圆的特征等活动,主动了解圆的特征,体验认识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感受并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导学单
1、找出图中的圆,并说说圆与以前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想办法画一个圆
3、用圆规画时要注意什么
4、说说半径、直径的意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5、圆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多少条对称轴?
二、小组讨论
三、交流展示
(一)交流例1。

1、课件出示例1中的各种圆形物体,全班交流:你还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看到过圆?
2、出示你课前画的圆,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3、全班展示交流。

⑴ 指名在投影下演示用不同工具画圆的过程。

⑴ 讨论: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圆教案第十单元圆第一课时圆的认识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让学生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教学难点:画规定大小的圆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找圆,感知“圆是曲线图形”。

1、出现一组圆形图片,学生欣赏。

2、摸圆:把圆形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让学生摸出圆形,并说说你怎么会这么准确地摸到圆? 3、找圆:师:其实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

(大屏幕出示你知道吗图片。

) 4、画圆:(1)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线、图钉、圆形物体等工具,组织学生选择其中的工具画圆,边画边思考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交流:圆与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总结:圆是曲线图形。

(3)学生展示自己是借助什么工具怎样画圆的?注意最后请用钉子和绳子画圆和用圆规画的同学介绍。

(4)师:刚才,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画出了这么多的圆。

你觉得用什么工具画圆最方便,最标准呢?(圆规)下面我们大家就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

二、动手实践――圆规画圆,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1、认识圆规,介绍构成。

2、学生自主尝试用圆规画圆。

3、评一评,议一议。

师:同学们完成得真快。

下面请同一小组的同学,把你们作品放在一起,比一比,用一句话评价一下同桌画的圆,好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讨论:同学们画出的圆为什么有大有小呢?同学们画出的圆为什么位置不同呢?师:我也发现有几个同学画得不够圆,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了? 4、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画圆的注意点。

媒体演示画圆的方法。

5、画规定大小的圆:教师:请你想不想用正确的方法再画一个圆?但老师又一个要求:你能想办法使我们班每个人画的圆都一样大吗? 6、师:你能想办法测量一下你的同桌画出的圆是否符合要求?教师:课本中还介绍了相关的一些概念,请打开课本到94页,自学例2下面的一段话。

7、学生汇报。

师:从课本中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上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8、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找出下面圆的直径和半径。

出示练一练的第1题。

注意让学生说明怎样想的?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什么想法吗?三、合作交流――议圆,进一步探索圆的特征。

1、出示研究的要求和问题:先任意画一个圆,把它剪下来,再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在小组里讨论:(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由什么关系?(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学生先独立活动,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注意选择代表性的发现。

2、学生汇报。

3、小结: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又发现了圆的这么多的特征,看来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探索,善于研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回顾总结,点拨学法――引发再思考。

1、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圆。

通过学习,你对圆有了哪些认识?在研究圆时,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让学生先回顾学习的过程,再交流学习的收获与体会。

4、教师: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老师收集了一些图片,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5、引发思考:圆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而且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旅客方便,想一想,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比如车轮,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吗?课后思考,我们下节课研究。

四、布置作业:完成练一练第2题,练习十七第2题。

第二课时圆的认识练习课教学目标:通过练习提升学生对圆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

学生介绍已经知道的圆的知识,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圆心、半径、直径。

揭示课堂――圆的(再次)认识。

二、圆的再次认识。

⒈感受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⑴按要求画圆。

出示练习十七第2题。

自己画;媒体出示画圆的方法;仿照画法规范画圆,提醒学生们在圆中标出半径或直径。

⑵快速画圆。

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

同桌比较圆的大小;量出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多少,同桌交流。

⑶画最大的圆,出示练习十七第4题。

在正方形内快速画圆;同桌比较圆的大小,合作量一量圆的半径;画一个最大的圆,交流半径是20毫米的理由;想一想,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师在“半径”两字的右侧板书:决定圆的大小)⑷利用数据比较圆的大小(班级交流)。

出示练习十七第5题。

⒉感受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⑴分步出示练习十七第6题。

指名回答问题。

⑵同桌说说填填第⑵问,班级交流移动的方法。

⑶独立完成第⑶问,指名学生在屏幕上指出圆心的位置。

⑷问答第⑷问。

教师在圆心右侧板书:决定圆的位置。

⒊感受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⑴出示练习十七第7题。

⑵同桌合作完成。

⑶班级交流你的发现: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图中量直径的方法和道理。

⒋欣赏生活中的圆。

⑴自然现象中的圆。

⑵工艺品和建筑物中的圆。

⑶运动现象中的圆。

三、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⑴看板书,总结全课。

⑵布置作业。

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第三课时圆的周长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操作探究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应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应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教学准备:圆片、线绳、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圆的周长: 1、认识圆的周长:以学生熟悉的自行车车轮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经验出发,观察思考“三种不同规格的自行车轮子,各滚动一周,哪一种车轮行的路程比较远?”明确“车轮滚动一周行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车轮的直径越长,周长也就越长。

” 2、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二、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尝试操作:你会测量手中这个圆的周长吗? 2、交流测量方法并演示,教师按照学生交流点击相应方法提示。

3、小结共同点,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

三、探究圆的周长:1、模拟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测量对象圆的周长(厘米)圆的直径(厘米)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 2 3 4 2、分析数据:组织学生观察自己和周围同学得到的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组织学生交流。

3、认识圆周率:(1)揭示圆周率: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是个固定不变的数,就是圆周率,用π表示。

(2)自主阅读。

(3)交流:通过阅读,你有哪些收获?进一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4、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在探究了圆的周长和直径间的关系后,学生自主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并交流。

通过小结明确计算圆的周长所需条件。

四、运用练习:五、课堂小结圆的周长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 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 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 教师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 动物王国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可热闹了,想不想去看一看? 2. 一只小山羊和一只梅花鹿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算一算最后它们都跑了多远?探究新知(一)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二)测量验证。

1. 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① 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长。

② 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2. ①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

②观察数据,对比发现。

提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

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 3. 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提问:这些周长与直径存在几倍的关系,(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到底是三倍多多少呢?引导学生看书。

(三)介绍圆周率。

1. 师:任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用手指写一写。

2. 圆周率是怎样发现的,请同学们看课本小资料,讲述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 小结(四)推导公式。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 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求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 花瓶最大处的半径是15厘米,求这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径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径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 钟面直径40厘米,钟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 钟面分针长10厘米,它旋转一周针尖走过多少厘米? 5. 喷水池的直径是10米,要在喷水池周围围上不锈钢栏杆2圈,求两圈四、课堂小结第四课时圆的周长练习教学目标:用“直接尝试法”探究“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⑴出示情境图。

⑵介绍解决方法。

1:251.2÷3.14=80(米),因为c=πd,所以只要用周长除以3.14,就可以算出直径了。

2: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X×3.14=251.2,然后解方程。

⑶沟通两种方法间的联系。

师生一起解方程:x=251.2÷3.14,x=80 。

观察解方程的第二步“x=251.2÷3.14”和算式“251.2÷3.14”比较,感悟算术方法解答和列方程解答相通的地方。

⑷联想。

想:算出圆的直径有什么价值。

可以算出半径,80÷2=40米;还可以算圆的面积;根据圆的直径找出圆心;画出圆。

二、多种练习,内化知识。

⑴独立完成试一试和练一练。

⑵解答练习十八第6题。

独立解答,班级交流。

注重解答方法的思路交流和作业格式的指导。

⑶解答练习十八第8题。

学生解答中出现两种答案:一是21棵,二是22棵。

引导学生画图验证,理解确认正确答案是22棵。

三、作业,练习十八第7题。

第五课时圆的面积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谈话:关于圆这个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它的特征和画法,还掌握了它的周长公式,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圆的有关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