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内伤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要点:七情内伤
七情内伤
一、七情与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内外界环境变化产生的情志反应,属人人皆有的情绪体验,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或诱发疾病。
(二)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
七情内伤,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引发或诱发疾病的情志活动。
七情异化成为病因的两种情况。
二、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一)情志活动产生于脏腑精气
1.脏腑精气(尤其是五脏精气)是情志活动产生的内在生理学基础。
2.五脏之中,尤其是心与肝在情志活动的产生和变化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3.五脏精气可产生相应的情志活动,即五脏与不同的情志活动之间有相对应的特异性联系。
(二)脏腑精气失调可影响情志,出现情志的异常变化
(三)情志过激伤及脏腑精气
三、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一)直接伤及内脏
1.七情损伤相应之脏:
2、七情首先影响心神:
3.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
4.易损伤潜病之脏腑:
(二)影响脏腑气机
1.原理
2.具体表现
(1)怒则气上(2)喜则气缓
(3)悲则气消
(4)恐则气下
(5)惊则气乱
(6)思则气结:
情志内伤可导致脏腑气机失调,而气机失调又可妨碍机体的气化过程,引起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从而继发多种病证。
(三)多发为情志病证
“情志病”的概念:原理及举例。
(四)七情变化影响病情
一是有利于疾病康复;二是诱发疾病发作或加重病情。
第四节饮食失宜
第五节劳逸失度。
内科学_各论_症状:情志内伤_课件模板
更年期综合征 胆汁返流性胃炎 心绞痛 急性胃粘膜病变 急性单纯性胃炎 不稳定型心绞痛 慢性胃炎 急性胃炎。
谢谢!
内科学各论症状部分 情志内伤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情志内伤>>>
身体部位: 全身。
内科学症状部分:情志内伤>>>
科室: 中医科。
内科学症状部分:情志内伤>>>
简介:
情志内伤也可以称作七情内伤,七情即喜、 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 属精神致病因素,是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 素之一。七情本是正常的生理表现,但是 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超过 了人体本身生理活动的耐受程度,使人体 气机紊乱,阴阳气血失调,便会成为内生 性致病因素,从而使人致病。
内科学症状部分:情志内伤>>>
病因: 主要有社会因素、疾病因素、体质因
素等三方面。
内科学症状部分:情志内伤>>>t;>>
相关症状:
胃痛 绝经 血瘀体质 嗳气 原发性痛经 抑郁症 月经量多 脾胃不和 痰湿体质 阳盛体质。
内科学症状部分:情志内伤>>>
情伤: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心胆
情伤: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心胆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七情伤: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心胆(转)注:中医认为五志(分别是怒、喜、思、悲、恐)与五脏(分别是肝、心、脾、肺、肾)相连,五志过极会影响其所对应的脏器的功能。
七情内伤是以外界刺激引起情志异常为主因,作用于内脏导致内脏阴阳气血失调而发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劳证治》说:“五劳者,皆用意施为,过伤五脏,使五神(即神、魂、魄、意、志)不宁而为病,故曰五劳。
以其尽力谋虑则肝劳,曲运神机则心劳,意外致思则脾劳,预事而忧则肺劳,矜持志节则肾劳。
是皆不量禀赋,临事过差,遂伤五脏。
”所以说情志伤是直接伤及内脏,且不同的情志刺激所伤的脏器也有所不同。
怒伤肝,是指过度恚怒,引起肝气上逆,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耗伤肝的阴血。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
”《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医医偶录》说:“怒气泄,则肝血必大伤;怒气郁,则肝血又暗损。
怒者血之贼也。
”喜伤心,是指过喜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
《灵枢·本神》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
”《医碥·气》说:“喜则气缓·志气通畅和缓本无病。
然过于喜则心神散荡不藏,为笑不休,为气不收,甚则为狂。
”心藏神,心神散荡,喜笑不休则伤心。
思伤脾,是指思虑过度,脾失健运,气机郁结。
《望诊遵经·变色望法相参》说:“思则气结于脾。
”《医述·卷七》说:“思则气结,结于心而伤于脾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资生汤》说:“心为神明之府,有时心有隐曲,思想不得自遂,则心神拂郁,心血亦遂不能濡润脾土,以成过思伤脾之病。
七情内伤名词解释
七情内伤名词解释
七情内伤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指七种不同的情感对人体内脏的损伤。
七情内伤的概念起源于《内经》中的“七情伤脏”理论,即七种情绪对七个内脏器官的影响。
以下是七情内伤的名词解释:
1. 怒伤肝气:愤怒、焦躁、暴怒等情绪会伤害肝气,导致肝机升降失调,引发头晕目眩、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2. 忧伤脾气:忧郁、担忧、思虑过度等情绪会伤害脾气,导致脾胃失和,引发食欲不振、腹泻、乏力等症状。
3. 恐伤肾气:恐惧、害怕、紧张等情绪会伤害肾气,导致肾精不足,引发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性功能障碍等症状。
4. 思伤心气:喜悦、兴奋、悲伤等情绪会伤害心气,导致心神不宁,引发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5. 悲伤肺气:悲伤、悲观、伤感等情绪会伤害肺气,导致肺气不利,引发咳嗽、气喘、声音嘶哑等症状。
6. 喜伤肝气:过度喜悦、欣喜若狂等情绪会伤害肝气,导致肝气郁结,引发头痛、眩晕、胸闷等症状。
7. 怒伤肺气:过度愤怒、烦躁、不满等情绪会伤害肺气,导致肺气郁结,引发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
七情内伤的理论认为情绪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情绪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器官功能。
如果情绪长期处于极端状态,会导致脏腑失调,甚至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中医强调情绪调节的重要性,通过恰当的调理情绪,可以预防和治疗一些以情绪为主要病因的疾病。
而在治疗过程中,中医也会结合具体情绪和脏腑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达到疏解情绪、调和脏腑的目的。
内伤七情的名词解释
内伤七情的名词解释情感是人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行为和身体健康。
而当情感受到严重伤害时,就会引发内伤七情。
内伤七情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而提出的概念,它描述了七种情绪对人体的潜在伤害和影响。
本文将对内伤七情进行逐一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愤怒愤怒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它出现时会引起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也随之而来。
长时间的愤怒会使肝脏疲劳,导致肝气郁结、血滞等问题。
而且,愤怒还会破坏人体的脾气,影响饮食消化吸收,进而导致脾胃虚弱。
喜乐喜乐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它能够带给人们快乐和满足感。
然而,长时间的过度喜乐也会对人体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中医认为,过度的喜乐会耗伤心脏,导致心神失调、失眠、健忘等问题。
因此,适度的喜乐要比过度的喜乐更加有益于身体和心理健康。
忧愁忧愁是一种沉重的负面情绪,它经常伴随着忧伤、痛苦等感受。
长时间的忧愁会伤及脾脏,引起脾气虚弱、脾功能失调等问题,进而导致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疲乏无力等身体上的不适。
忧愁还会影响肺气的运行,导致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惊恐惊恐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恐惧感觉,它能引起人体多种生理反应。
长时间的惊恐会耗伤肾脏,导致肾气不足、腰膝酸软、遗精尿频等问题。
此外,惊恐还会使人的心神不宁,影响睡眠质量、引发噩梦等心理问题。
悲伤悲伤是一种对失落、痛苦的情感反应,经常与失去、离别等负面事件有关。
长时间的悲伤会伤及肺脏,导致肺气不畅、呼吸困难、皮肤干燥等问题。
悲伤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引发焦虑、抑郁等症状。
思虑思虑是一种对事物思考、烦恼的情绪状态。
长期的过度思虑会耗伤脾胃,导致脾胃功能紊乱、食欲不振等问题。
思虑还会消耗肝气,引发肝火上炎、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恐惧恐惧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它常常和威胁、危险有关。
长时间的恐惧会耗伤肾脏,引发肾虚、遗尿症等问题。
此外,恐惧还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导致恐慌、紧张等情绪困扰。
内伤病因
悲(忧)则气消: 则气消:
《内经》有二说:一说肺之志为悲,二说 内经》 肺之志为忧 过度悲忧,可使肺气抑郁,肝气耗伤, 肺 气宣降失调出现(呼吸气短,短气胸闷;意 志消沉,精神委靡)
恐则气下: 恐则气下:
恐惧过度,损伤肾气,可 使肾气不固进而下陷,出 现二便失禁,遗精滑泻
惊则气乱: 惊则气乱:
七情过度损伤五脏: 七情过度损伤五脏:
肝在志怒 心在志喜 脾在志思 肺在志悲 肾在志惊 过怒则伤肝 过喜(惊,悲)则伤心 过思则伤脾 过悲(忧)则伤肺 过恐则伤肾
七情致五脏气机紊乱特征: 七情致五脏气机紊乱特征:
︱ 《素 问 阴 阳 大 论 》
惊 则 气 乱 下 气 则
恐 忧 则 气 消
悲 思 则 气 结
喜 怒 则 气 缓 上 气 则
· ·
怒则气上: 怒则气上:
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道上 血随气逆; 冲(血随气逆;气闭神昏 猝然倒,一般来讲属于外界刺激产生的良性反 应,喜乐愉悦有益于心主血脉的功能。但 喜乐过度暴喜过喜可使人(心神涣散而不 藏,神不守舍精神不集中,少气无力甚至 神志失常狂乱)
致病原因二: 致病原因二:
人体脏腑阴阳虚弱,对情 志刺激的适应能力下降, 因而导致或诱发的各种疾 病。
总的致病特点: 总的致病特点:
一.
二. 三.
伤及内脏( 伤及内脏(单一情志对应多种脏腑病症 或单一病症对应多种情志) 或单一病症对应多种情志) 多发情志病症( 郁病等) 多发情志病症(狂,癫,郁病等) 影响病情(例如:高血压的病人, 影响病情(例如:高血压的病人,若遇 到让其暴怒的事,容易血压升高, 到让其暴怒的事,容易血压升高,引发 脑溢血。) 脑溢血。)
内伤病因
—七情内伤
七情内伤
4、火热易生风动血: 、火热易生风动血:
生风:指火热之邪侵犯人体 燔灼肝经 耗劫津液, 燔灼肝经,耗劫津液 生风:指火热之邪侵犯人体,燔灼肝经 耗劫津液, 筋脉失养失润易引起肝风内动的病症; 筋脉失养失润易引起肝风内动的病症; 动血:指火热入于血脉,易迫血妄行,( ) 动血:指火热入于血脉,易迫血妄行 (1)加速 血行(2 ) 灼伤脉络。 灼伤脉络。 血行( 5、火邪易致疮痈:指火热邪气入于血中,可结聚于 、火邪易致疮痈:指火热邪气入于血中 可结聚于 局部,使气血壅聚不散, 局部,使气血壅聚不散,进而 败血腐肉,形成痈肿疮疡。 败血腐肉,形成痈肿疮疡。
17
第三节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七情的基本概念
七情内伤
七情:是指喜、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 的情志活动;七情内伤:指突然、强烈、 的情志活动;七情内伤:指突然、强烈、持 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适 久的情志刺激, 应能力,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 应能力,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 或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 或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对情志刺 激的适应能力低下, 激的适应能力低下,引起疾病发生时七情则 称为“七情内伤” 称为“七情内伤”。
5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外感性:六淫致病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 外感性:六淫致病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 或两者同 时受邪。 时受邪。 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 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 与时令变化密切 相关,故又称之为“时令病” 相关,故又称之为“时令病”。 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 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 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 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 又可两种以上同 时侵犯人体而为病。 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 其证候可发生转化。 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 其证候可发生转化。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中医把导致疾病的因素分四类,外因、内因、病理产物和其他病因。
外因,即中医中的外感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内因就是我们的各种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病理产物就是痰饮、淤血、结石等;其他病因包括外伤、虫兽咬伤以及烧烫伤等。
1.主说七情: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
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喜怒思忧恐。
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
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而又不能适应时,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情。
七情做为致病因素,有别于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入人体,而是直接影响有关的脏腑而病,情志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所有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一、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人体的情志活动,必须以气血作为物质基础,气血来源于脏腑正常的生理活动,而脏腑所以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又必须依赖于气的温煦、推动和血的滋养。
如《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个脏腑有不同的影响,而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变化。
由此可见,气血是脏腑生理功能所必须的物质基础,而情志活动又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
所以,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的关系非常密切。
二、七情的致病特点七情致病,是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从而导致各种病证的发生。
(一)影响脏腑气机,七情致病,主要影响脏腑气机,使气血逆乱,导致各种病证的发生。
其中主要有: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参考课件)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人体的情志活动,必须以气血作为物质基 础,气血来源于脏腑正常的生理活动,而脏 腑所以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又必须依赖 于气的温煦、推动和血的滋养。如《阴阳应 象大论》中说“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 “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个脏腑有不同的影 响,而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变化。
4
由此可见,气血是脏腑生理功能 所必须的物质基础,而情志活动又 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 所以,情志活动与脏腑气的关系 非常密切。
5
七情内伤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一是不同情志刺激对各脏有不同影响:如怒伤肝、
喜伤心、思忧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 二是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各种情志刺激都与心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1
七情与七情内伤的概念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 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与脏腑 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 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 为代表,称为“五志”。
2
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 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 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 围,而又不能适应时,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 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 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 情。七情做为致病因素,有别于六淫之邪从口鼻或 皮毛入人体,而是直接影响有关的脏腑而病,情志 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所 有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情志病,系指其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 并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郁证、 癫、狂等,以及虽由其他原因所致,但 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
7
4.七情变化影响病情 一是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二是可能加重病情。如情绪消沉,悲
内伤病因
内伤病因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过度。
七情内伤(一)七情内伤的概念及其形成因素七情内伤是指由于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范围,使气机紊乱,脏腑损伤,阴阳失调而引起疾病的一类致病因素。
七情能否成为致病因素,一方面取决于情志异常变化是否超出了人体的适应范围;另一方面与个体耐受和调节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
七情内伤的形成主要与社会、疾病和个人体质等多项因素有关。
此外环境因素,如空气、水源污染,噪音等,亦可影响情志活动而导致疾病发生。
(二)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七情内伤不同于外感六淫,常直接伤及脏腑,导致气机逆乱,气血失调而发生各种病变。
1.直接伤及内脏情志活动与脏腑的功能有关,不同的情志变化分别体现着不同脏腑的生理功能,因此情志失调致人发病也往往通过不同的变化影响到相应的脏腑,出现各脏腑功能失调所特有的症状。
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气上,即气机上逆。
喜则气缓:气缓,有缓和、涣散的双重意思。
思则气结:气结,即气机郁结。
悲则气消:气消,即气泄下陷。
惊则气乱:气乱,即气机紊乱。
3.情志波动,影响病情饮食失宜(一)饮食不节1.饥饱失常食量过少或过多均可导致疾病。
2.饮食无时有规律地按固定时间进食,可以保证脾胃运化有节奏地进行,水谷精微化生有序,根据机体的生理需求,有条不紊地供给全身。
若饮食无时,或朝食暮废,或朝常不食,久之常可损伤脾胃,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发生病变。
(二)饮食不洁饮食不洁是指饮食不卫生,或进食腐败变质有毒的食物,或误食毒物等。
(三)饮食偏嗜饮食偏嗜包括种类偏嗜、寒热片嗜、五味偏嗜和、偏嗜饮酒等。
劳逸过度劳逸过度,是指劳倦过度和安逸过度而致病。
劳倦过度,超过人体生理的适应能力,安逸过度,导致人体生理功能减弱,都会损伤机体而导致疾病发生。
(一)过劳1.劳力过度劳力,是指体力劳作而言。
劳力过度是指长时间的持续劳作,得不到适当的休息以恢复体力,使身体始终处于疲劳状态,以致积劳成疾;或超过身体承受力的持重、受压及超大强度的运动等,均可导致疾病发生而成为致病因素。
中医学:七情内伤
中医学:七情内伤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感、情绪反应与认知活动。
虽然“思”指思维活动,属于心理活动的认知系统和过程,但中医传统上常将其与其他情感系统相提并论,合称为七情。
(一)概念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感、情绪反应与认知活动。
虽然“思”指思维活动,属于心理活动的认知系统和过程,但中医传统上常将其与其他情感系统相提并论,合称为七情。
中医学中的情志概念相当于人的情感系统或过程。
情感系统是指人类对各种事物和自身机体状态是否符合需要作出判断而采取不同态度的内心体验。
其代表性心理成分包括情感、情绪与心境,三者密切相关,在心理功能和外显表征方面常难截然分开。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内心体验的反映。
情绪是一切体验和行为在一定时间内的总的情感状态。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心理活动的情绪状态,它并非对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故具有弥散性的特点。
情感与情绪是情感系统的两个主要心理成分,彼此密切相关。
就大脑功能活动而言,是同一类心理功能的两个侧面,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内心体验,共同表达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态度,二者都必须由刺激引起(外部客观环境或机体内部),以需要为产生的基础,只有与人的需要有关的刺激才能引起情感或情绪反应。
就这个意义而言,有些学者对两者不作严格区别,等同地使用这两个概念,通常用情感反应、情感活动和情感过程笼统地称呼。
但情感与情绪作为两个概念,又是有区别的。
一般而言,情绪是偏向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而情感是常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较高级的内心感受,是人类独有的复杂的心理体验。
情绪总是由当时的情境所决定,随情境迅速变化,不太稳定,比情感更为强烈,具有较多的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可称为“扩大了的情感”;情感则是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定性与长期性,着重表明情感过程的感受方面,即情感过程的主观体验方面。
七情致病,是指机体感受的情志刺激过于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超过了人体本身的生理调节范围,导致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内伤七情的名词解释
内伤七情的名词解释
内伤七情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内
伤和七情。
首先,内伤是指人体内部因各种原因(如情志不遂、饮食失调、劳倦过度等)而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状态。
中医认为内伤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可以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不畅、阴阳失调等病理变化,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其次,七情是指人的七种情绪状态,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
中医认为,七情的失调会影响脏腑功能,引起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导致内伤。
七情的失调还可能导致情志不舒,进而影响脏
腑功能的正常运行,甚至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内伤七情指的是人体内部因情志失调而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的病理状态。
中医治疗内伤
七情的方法包括调理情志、调节饮食、运动锻炼等,以恢复脏腑功
能的平衡,促进气血的正常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日常生
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保持心情舒畅、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方式
来预防内伤七情带来的健康问题。
七情内伤 [解析“五行学说〞与“七情内伤〞(下)]
神、魂、魄、意、志)不宁而为病,故日五劳。以其尽力谋虑则肝劳,曲
第1页共4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气乱,思则气结。这也是有确定的道理,许多生活中的实例可以证明。 等点缀物品,来增加居室的喜庆气氛;也可做些好菜品尝庆贺;甚至也可
“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慨可使气横逆上冲,血随着气的逆势也会 以告知邻居们,让大家一起感受喜悦,这样的欢乐兴奋心情会持续而稳定,
向上涌。有成语叫“怒发冲冠〞、“怒气冲天〞,就很形象地道出了“怒 确定不会发生乐极生悲的憾事了。
则气上〞的情志表象。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人气愤时面红耳赤,脖颈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会耗伤肺气,意志消沉。《黄帝内经
青筋怒胀;有的人气得头脑发昏,耳鸣如潮;还有的气得胸痛、呕血,甚 ・素问》认为:“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七情内伤 [解析“五行学说〞与“七情内伤〞(下)]
运神机则心劳,意外致思则脾劳,预事而忧则肺劳,矜持志节则。肾劳。 是皆不量禀赋,临事过差,遂伤五脏。〞所以说,情志伤是直接伤及内脏,
二、以“七情内伤〞细说情志病原由
中医学说的“七 且不同的情志刺激所伤及的脏器也有所不同。
不解,惊恐损害神志等,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和忍受程度, 的整体,从中医临床角度来看,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气血
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常可诱发失 失调为多见。这是因为,心主管血液,又藏神志;肝藏血液,又主管疏泄;
眠、眩晕、头痛、难过、胃痛等病症,甚至中风、癔病、精神病、肿瘤等。 脾主管水谷精微物质的运化,并且是气的升降功能活动枢纽,是气血化生
内伤七情
内伤七情简述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
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清静无为。
成因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它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
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对外界环境各种刺激的生理反应。
如果精神刺激过度,常可引起体内阴阳、气血以及脏腑功能活动失调而产生疾病。
(1)由于七情的变化不同,对脏腑的影响也不一样。
中医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惊恐伤肾”的说法,但并非那样绝对,它只能说明不同的情志变化,对脏腑的功能活动确有一定影响。
(2)其所影响的脏腑,多表现为该脏腑的功能紊乱。
如“怒则气上”,大怒伤肝,则肝气上逆,血随气上,出现吐血或昏厥等证。
“思则气结”,思虑伤脾,则脾气郁结,健运失常,出现纳少、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证候。
(3)精神活动异常可引起脏腑功能紊乱,反之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亦可导致精神活动障碍。
如肝阴(血)不足则易怒,心火亢盛则发狂等。
[编辑本段]七情详解七情中的“喜”,是心情愉快的表现。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有高兴的事可使人精神焕发。
但是高兴过度就会伤“心”,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超乎常态的“喜”,会促使心神不安,甚至语无伦次,举止失常。
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故事,就是讲他数十年寒窗不得志,一旦中举,高兴得举止发狂,疯癫而目不识人。
这就是中医所谓“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的原因。
另外,过度喜悦能引起心跳加快,头目眩晕而不能自控,某些冠心病人亦可因过度兴奋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因此,喜乐当适度。
喜则意和气畅,营卫舒调,但过度会走向反面。
“怒”,指人一旦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或因事未遂,而出现的气愤不平、怒气勃发的现象。
中医怎样认识内伤七情致病
中医怎样认识内伤七情致病《儒林外史》里面有关于范进中举的故事,说他十年苦读一直没有考取功名,但是一朝中举居然发疯了,癫狂而不认识人。
这就应了中医讲到的“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
情志过度能够让人生病,即内伤七情。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
中医认为正常来讲是人们对周围的环境表现出的情绪,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导致生病。
但是假如情绪起伏太大,超过了心理承受范围,并且久久不能平息,就会导致气血紊乱。
假如病人在经历很大的心理起伏时候,病情会更加加重,甚至更为严重情况是假如病人患有高血压,加之心情非常恼怒,这时候可能血气上逆,导致突然昏迷,甚至半身不遂。
假如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在经历非常大的心理波动时候,往往会伴有心绞痛、心肌梗塞,更为严重可能猝死。
七情中的“喜”,代表的是心情开心。
但是乐极也会生悲,对“心”也会有伤害。
中医的角度看“心主神明”,心是属于情绪活动的中枢;如果超常的开心。
会导致心神不宁,甚至情绪失控,头晕目眩,行为异常等情况发生。
“怒”是因为不能达到理想的愿望、遭受挫折而形成的紧张焦虑的情绪。
怒会导致肝气上逆,一般的症状表现为:头痛脑胀,面红耳赤,甚至昏厥倒下的可能。
“悲”指当失去亲人或者愿望破灭所产生的情绪。
过度悲伤,会导致肺气耗损,临床表现一般为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少言寡语、气虚胸闷。
“恐”是指当遇到危险无法应对所产生的恐惧不安的心理。
恐惧会导致气不足,肾气失固等现象。
临床一般出现的症状为:骨痿以及大、小便失禁、遗精和滑精等。
“惊”指在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而产生的非常害怕的感觉。
突然受惊会导致心神不安,猝然受惊会气机逆乱。
一般表现为心神不宁、惶恐不安、甚至神志不清。
“忧”和“思”指在遇到问题没有办法解决,犹豫不决,思虑过重产生的复杂情绪。
这样会导致心脾郁滞,运化失职。
通常会有失眠多梦、精神不振、食少腹胀等症状。
七情一般会引发情志病,情志所带来对脏腑的伤害,也能够在互相之间产生影响,怒对肝造成伤害,悲胜怒;思虑过重伤脾,怒胜思;喜伤心,恐胜喜: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老中医:七情内伤如何致病?
“七情内伤”会直接伤及内脏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脏腑生理和精神活动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情志反应,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或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力低下,因而导致疾病发生或诱发时,七情则成为病因,称之为“七情内伤”。
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五脏精气是情志活动产生和保持正常的物质基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五脏藏精,精化为气,气的运动应答外界环境而产生情志活动。
因而五脏精气可产生相应的情志活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因此,若脏腑组织或气血发生病变,就会影响人的情志,如《素问·调经论》说:“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灵枢·本神》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故七情与内脏气血关系密切。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七情损伤相应之脏即五脏所主七种情志损伤相应之脏。
七情分属五脏,七情反应太过与不及则可损伤相应之脏。
即心在志为喜,过喜则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肝;脾在志为思,过度思虑则伤脾;肺在志为悲,过悲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则伤肾。
七情首先影响心神七情过激伤人发病,首先作用于心神,产生异常的心理反应和精神状态。
《类经·疾病类·情志九气》对此解释说:“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
”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七情内伤,既可单一情志伤人,又可两种以上情志交织伤人。
由于心肝脾三脏在人体生理活动和精神心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情志内伤,最易损伤心肝脾三脏。
易损伤潜病之脏腑潜病,是指病证已经发生存在但无明显临床表现的病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家桥乡卫生院中医学习讲稿08——七情内伤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
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清静无为。
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它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
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对外界环境各种刺激的生理反应。
如果精神刺激过度,常可引起体内阴阳、气血以及脏腑功能活动失调而产生疾病。
(1)由于七情的变化不同,对脏腑的影响也不一样。
中医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惊恐伤肾”的说法,但并非那样绝对,它只能说明不同的情志变化,对脏腑的功能活动确有一定影响。
(2)其所影响的脏腑,多表现为该脏腑的功能紊乱。
如“怒则气上”,大怒伤肝,则肝气上逆,血随气上,出现吐血或昏厥等证。
“思则气结”,思虑伤脾,则脾气郁结,健运失常,出现纳少、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证候。
(3)精神活动异常可引起脏腑功能紊乱,反之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亦可导致精神活动障碍。
如肝阴(血)不足则易怒,心火亢盛则发狂等。
七情中的“喜”,是心情愉快的表现。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有高兴的事可使人精神焕发。
但是高兴过度就会伤“心”,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超乎常态的“喜”,会促使心神不安,甚至语无伦次,举止失常。
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故事,就是讲他数十年寒窗不得志,一旦中举,高兴得举止发狂,疯癫而目不识人。
这就是中医所谓“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的原因。
另外,过度喜悦能引起心跳加快,头目眩晕而不能自控,某些冠心病人亦可因过度兴奋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因此,喜乐当适度。
喜则意和气畅,营卫舒调,但过度会走向反面。
“怒”,指人一旦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或因事未遂,而出现的气愤不平、怒气勃发的现象。
中医讲,肝气宜条达舒畅,肝柔则血和,肝郁则气逆。
当人犯怒时,破坏了正常舒畅的心理环境,肝失条达,肝气就会横逆。
故当生气后,人们常感到胁痛或两肋下发闷而不舒服;或不想吃饭、腹痛;甚至出现吐血等危症。
中医术语称其为“肝气横逆,克犯脾土”。
现代医学也认为:人处在极度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或形成消化性溃疡;亦有因血压升高而诱发冠心病导致猝死的。
三国时代的周瑜因生气吐血而亡,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偶然发生。
因此,从健康的角度出发,最好的办法是尽量戒怒,因为这对人对己有益。
“忧”,指忧愁而沉郁。
表现为忧心忡忡,愁眉苦脸而整日长吁短叹,垂头丧气。
《灵枢.本神》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
若过度忧愁,则不仅损伤肺气,也要波及脾气而影响食欲。
谚语说:“愁一愁,少白头”。
传说伍子胥过文昭关,一夜之间须发全白,就是因为心中有事,过分忧愁所致的。
“思”,就是集中精力考虑问题。
思虑完全是依靠人的主观意志来加以支配的。
如果思虑过度,精神受到一定影响,思维也就更加紊乱了。
诸如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病,大多与过分思虑有关。
中医认为:过思则伤脾,脾伤则吃饭不香,睡眠不佳,日久则气结不畅,百病随之而起。
因此,对待社会上或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倘若“百思不得其解”的话,最好就不要去“解”它,因为越“解”越不顺,心中不顺则有可能导致“气结”。
“悲”,是由于哀伤、痛苦而产生的一种情态。
表现为面色惨淡,神气不足,偶有所触及,即泪涌欲哭或悲痛欲绝。
中医认为悲是忧的进一步发展,两者损害的均是肺脏(指肺气),故有“过悲则伤肺,肺伤则气消”之说。
这说明悲哀太过是会伤及内脏的。
因此,家庭中一旦发生不幸的事情,一定要节哀,以保重身体为要。
“恐”,是惧怕的意思,因精神极度紧张而造成的胆怯。
“惊”,是突然遇到非常事变,导致精神上的卒然紧张。
诸如骤遇险恶,突临危难,目击异物,耳听巨响等,都可发生惊吓。
惊与恐不同,惊是自己不知道而惊吓;恐是自己知道而恐惧。
无故恐惧害怕的人,大都肾气虚,气血不足;突受惊吓而当场目瞪口呆,手足无措的人,大都因心气逆乱,心血受损,导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的缘故。
因此,治恐当补肾,治惊应安神。
总之,人的情志活动若要保持相对的平静,平时就要重视思想修养及精神调摄,客观对待周围事情的变化,使自己的精神面貌经常处在乐观、愉快、安静、平和之中,这对于养生有益。
(l)直接伤及内脏七情过激过久,可以直接损伤内脏。
情志伤脏,既可表现为反伤本脏,呈现出相应脏腑气机紊乱的病变规律;亦可发无常分,触遇则发。
①反伤本脏:情志活动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外界的刺激作用于相应的内脏,才能表现出特定的情志变化,故说七情分属于五脏。
其基本规律是:怒为肝之志,喜为心之志,悲(忧)为肺之志,思为脾之志,恐(惊)为肾之志。
七情过激过久,可以损伤相应的内脏。
其反伤本脏的基本规律是: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这种伤规律又称为自伤。
②发无常分,触遇则发:情志致病可以不以次入,即可以不完全按照上述七情反伤本脏,导致脏腑气机紊乱的规律、次序致病。
它可发无常分,触遇则发。
其一,一种情志可以伤及多脏:如暴怒伤肝,亦可横逆,乘脾犯胃,出现臌胀、飧泄、呃逆、呕吐等症;思虑太过,不但损伤脾胃,亦能耗伤心血,神失所养,出现心悸、失眠多梦等症;过恐伤肾,精伤不能上奉,则水火失济,可出现心中烦、不得卧,或心神不安、心虚胆怯等症。
其二,多种情志可以同伤一脏:七情过激过久,虽可分别伤及五脏,但与心之关系尤为密切,因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精神情志活动,因而七情伤脏,均先影响心神,心神受损必涉及其他脏腑产生种种病变。
此外,由于肝的疏泄功能能够调畅情志,关系到机体全身气机的运转,因而,七情致病导致脏腑气机紊乱,必然影响到肝的疏泄功能发生太过或不及,所以肝失疏泄也是情志致病发病机制的关键。
又由于脾胃为人体脏腑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各种情志伤脏,常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纳运升降失常。
所以说,情志所伤为害,又以心、肝、脾(胃)和气血的功能失调为多见。
(2)影响脏腑气机七情致病伤及内脏,主要是影响脏腑的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气血运行紊乱。
不同的情态刺激,对气机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七情影响脏腑气机的病变规律,《素问》概括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
临床可见气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
喜则气缓,包括缓解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
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
《素问》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
但暴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能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
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临床可见二便失禁;或恐惧不解则伤精,发生骨酸痿厥,遗精等症。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
思则气结,是指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可导致气机郁结。
古人认为\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故思虑过度不但耗伤心神,也会影响脾气。
思虑过度,则伤心脾,暗耗阴血,心神失养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气机郁结阻滞,脾的运化无力,胃的受纳腐熟失职,便会出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等症。
(3)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根据临床观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若患者有较剧烈的情志波动,往往会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
如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若遇事恼怒,肝阳暴张,血压可以迅速升高,发生眩晕,甚至突然昏厥,或昏仆不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心脏病患者,亦常因情志波动而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
古今养生家和医家都非常重视对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的调摄,以此作为健身益寿或治疗疾病、促进药效的手段。
《黄帝内经》总结出“恬淡虚无”的调摄法,指出人们若能保持愉悦安静,虚怀若谷的精神面貌,遇到意外事件能正确处理,“自解”,“自语”,“自悟”,才能颐养真气,却病增寿。
古代养生家把情绪调节作为治病的良药。
医家更重视调节情志,明代医学家汪绮石认为将七情调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是预防和治疗虚劳大病的根本之点。
清代医学家程履新则指出:“大凡病原七情而起,仍须以七情胜服化制以调之,时者不悟,徒恃医药,则轻者增重,重者危矣!”祖国医学和心理治疗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概括有以下几类:说理开导式心理治疗:这种心理治疗起源于《黄帝内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告之以其败”即指出疾病和危害,引起病人对疾病的重视。
第二是“语之以其善”,即指出只要与医务人员合作,及时治疗,措施得当是可以恢复健康的,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三“导之以其所便”,即告诉病人如何调养,指出治疗的具体措施。
第四“开之以其所苦”,即解病人的消极的心理状态。
以情胜情式心理治疗:此法起源于《黄帝内经》所说的“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实践证明情志致病,按照这种心理治疗方法治疗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惊式心理治疗法:这是一种利用精神刺激治疗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失调方法。
《灵枢》有载“哕,大惊之,亦可已。
”例如医生对处在催眠状态的焦虑患者说:“经过这种治疗后你的心情很快就能变得平静,不再有不安和焦虑,头痛很快就能减轻或消失,睡眠会一天一天地好转,会睡得很熟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