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七情内伤
七情内伤(二)
癥瘕:腹腔结块,如卵巢囊肿类,身体内部原有的或气血流动不畅,该排出来而没有及时排出,长期堆积而成的肿瘤结块。
这里简单把情绪对五脏的直接伤害基本都讲了。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大家要仔细体会,不要简单的看字面,这里面牵涉到一个过去讲过的很重要的观念,就是人的心神对健康的影响。这个神就是指人的第一念,起心动念非常重要,这里概括了心态对脏腑造成的伤害。
七情内伤是怎么来的?古语说得好:“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为什么?不是因为苯,是你的心神,神一动,心态一变,五脏六腑都变了。
病人来复诊,你不用问,一看样子就知道,心态变了。因为人的心神动了,五脏六腑的伤害就都来了。一看他哪里跟原来不一样,面貌改变了,就马上知道动了什么心神了,比如脾胃不对了,是因为想法多了。
心主血藏神,肝藏血主疏泄;脾主运化而位于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如思虑过度,常损伤心脾,导致心脾气血两虚,出现神志异常和脾失健运等症。郁怒伤肝,怒则气上,血随气逆,可出现肝经气郁的两胁胀痛,善太息等症;或气滞血瘀,出现胁痛,妇女痛经、闭经、或癥瘕等证。此外,情志内伤还可以化火,即“五志化火”,而致阴虚火旺等症或导致湿、食、痰诸郁为病。
为什么我一再讲,神不能有病,神有病就是精神病。
脑栓塞的病人为什么爱发脾气?因为你的第一想法首先把别人都看成笨蛋了,行为随着思想走,越骂越觉得他笨,越骂体内的火越往上冒,火一大把心神给烧了,最后火冲到一定程度,也许是脑栓塞,如把血管撑破了,也许是脑淤血。
如果你换个想法,一看他做错了,先不要生气,理解他本来能力就不高,你就教他怎么把事情做好。换个想法,后面的结果是不是会不一样?也就是说你的思想决定了后面所有病情的发展,是你的心态决定着一切。
第六章病因:第三节七情内伤
第六章病因:第三节七情内伤第三节七情内伤七情内伤,是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而致疾病发生或诱发的一种致病因素。
七情内伤致病,因其直接损伤内脏精气,故可导致或诱发多种情志病和身心疾病。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属人人皆有的情绪体验,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或诱发疾病。
只有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或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力低下,因而导致疾病发生或诱发时,七情则称之为“七情内伤”。
情志是中医学对情绪的特有称谓,即是对现代心理学中情绪的中医命名。
比较中医学和现代心理学有关对情绪的认识,可以明确:情志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进行认知评价而产生的涉及心理、生理两大系统的复杂反应,具有内心体验、外在表情和相应的生理和行为的变化,可发生在一定的情景之中,其反应和表达方式与个体心理、生理状态有关。
情志不同于神志,不象意识那样是人脑的特有机能,不能象意识那样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也不能象思维那样对事物本质进行抽象和概括。
因此,情志是不同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一类心理现象。
七情与情志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情志是对包括七情在内的所有情志特征与属性的抽象和概括,七情则是情志概念下的具体的七种情志。
喜,是伴随愿望实现、紧张情绪解除时的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
情绪研究认为:快乐是指盼望的目的达到、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
愿望实现是喜的来源。
机体的脏腑精气充盛,气血和调,生命状态良好,则感受敏锐且对生活期待高,易于对愿望实现产生相应的内心体验并感受到心身的喜悦。
喜的情绪体验的关键特征是紧张的解除和轻松、愉快的体验。
怒,是由于愿望受阻、行为受挫而致的紧张情绪的体验。
怒与其他情绪不同,单纯体内气血冲逆足以导致怒的产生。
因此,机体气血亢逆的内在变化,外界因素阻碍个体愿望实现,是导致怒产生的基本条件。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ppt课件
.
4.七情变化影响病情 一是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二是可能加重病情。如情绪消沉,悲
观失望,或七情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 重或恶化。
.
谢谢!
.
脏有关,心神受碍方可累及其他脏腑。如说:“故 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三是情志所伤,影响脏腑关系,如郁怒伤肝,肝 气横逆,常犯脾胃,可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等 病证。
四是情志所伤,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 多见。
.
2.影晌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
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3.多发为情志病证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
七情与七情内伤的概念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 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与脏腑 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 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 为代表,称为“五志”。
.
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 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 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 围,而又不能适应时,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 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 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 情。七情做为致病因素,有别于六淫之邪从口鼻或 皮毛入人体,而是直接影响有关的脏腑而病,情志 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所 有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
由此可见,气血是脏腑生理功能 所必须的物质基础,而情志活动又 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 所以,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非常密切。
.
七情内伤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一是不同情志刺激对各脏有不同影响:如怒伤肝
中医论:七情内伤(喜怒优思悲恐惊吓)
中医论:七情内伤(喜怒优思悲恐惊吓)
凡七情内伤,过于喜者,伤心而气散。
心气散者,收之养之。
过于怒者,伤肝而气逆,肝气逆者,平之抑之。
过于思者,伤脾而气结,脾气结者,温之豁之。
过于忧者,伤肺而气沉,肺气沉者,舒之举之。
过于恐者,伤肾而气怯,肾气怯者,安之壮之。
饮食内伤,气滞而积者,脾之实也。
宜消之逐之;不能运化者,脾之虚也。
宜暖之助之。
酒湿伤阴,热而烦满者,湿热为病也。
清之泄之;
酒湿伤阳,腹痛泻利呕恶者,寒湿之病也,温之补之。
劳倦伤脾者,脾主四肢也。
须补其中气。
色欲伤肾而阳虚无火者,兼培其气血;
阴虚有火者,纯补其真阴。
痰饮为患者,必有所本,求所从来,方为至治。
若但治标,非良法也。
病因:七情内伤PPT课件
陇南市卫校 哈金旭
病因的概念
概
病因:凡引起疾病的原
因即称为病因。
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病
因的概念、形成、性质、
述
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 床表现的理论,是中医学
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病 因 的分类
1.《内经》阴阳分类法:
生于阳——得之风雨寒暑
概
生于阴——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2.《内经》三部分类法:
第 (二)影响脏腑气机 二 5.惊则气乱:突然受惊,使心气紊乱,可见惊 节 悸不安,神志错乱。
内 伤 病 因
惊则气乱
12
致病特点
第 (二)影响脏腑气机 二 6.思则气结:思虑过度,使脾气郁结,可见精 节 神痿糜,不思饮食,腹胀纳呆,便溏等。 内 伤 病 因
思则气结 13
第
致病特点
二 (三)多发为情志病证
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第
二 五脏精气是情志活动的基础;
节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肝在志为怒;
内
心在志为喜; 脾在志为思;
伤
肺在志为忧为悲;
病
肾在志为恐为惊;
因
61.七情损伤相应之脏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内 伤 病 因
2.七情首先影响心神 3.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 4.易损伤潜病之脏腑
节 情志病包括:
①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
内
如郁证、癫、狂等;
伤
②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 如胸痹、真心痛、眩晕等;
病 ③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
因 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肝胆疾病等。
14
致病特点
第 二
七情内伤名词解释
七情内伤名词解释
七情内伤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指七种不同的情感对人体内脏的损伤。
七情内伤的概念起源于《内经》中的“七情伤脏”理论,即七种情绪对七个内脏器官的影响。
以下是七情内伤的名词解释:
1. 怒伤肝气:愤怒、焦躁、暴怒等情绪会伤害肝气,导致肝机升降失调,引发头晕目眩、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2. 忧伤脾气:忧郁、担忧、思虑过度等情绪会伤害脾气,导致脾胃失和,引发食欲不振、腹泻、乏力等症状。
3. 恐伤肾气:恐惧、害怕、紧张等情绪会伤害肾气,导致肾精不足,引发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性功能障碍等症状。
4. 思伤心气:喜悦、兴奋、悲伤等情绪会伤害心气,导致心神不宁,引发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5. 悲伤肺气:悲伤、悲观、伤感等情绪会伤害肺气,导致肺气不利,引发咳嗽、气喘、声音嘶哑等症状。
6. 喜伤肝气:过度喜悦、欣喜若狂等情绪会伤害肝气,导致肝气郁结,引发头痛、眩晕、胸闷等症状。
7. 怒伤肺气:过度愤怒、烦躁、不满等情绪会伤害肺气,导致肺气郁结,引发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
七情内伤的理论认为情绪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情绪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器官功能。
如果情绪长期处于极端状态,会导致脏腑失调,甚至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中医强调情绪调节的重要性,通过恰当的调理情绪,可以预防和治疗一些以情绪为主要病因的疾病。
而在治疗过程中,中医也会结合具体情绪和脏腑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达到疏解情绪、调和脏腑的目的。
中医学基础-内伤病因 PPT课件
2、情志太过,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思则气结,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 怒则气上
郁怒、暴怒则肝气上逆或肝阳上亢,导致气逆上冲伤脑,脑神被扰、 清窍被蒙,出现头胀头痛头晕,面红目赤、眩晕欲仆,失眠,烦躁易 怒,激动亢奋,脉络怒张等阳亢症状。甚至呕血等症。上,指大脑。 阳亢化火,灼液炼津为痰,风火痰瘀交结,上冲于脑,痹(闭)阻脑 络,或络破血溢,瘀阻脑内,引起猝暴中风、昏(晕)厥,出现突然 昏倒,不省人事,或肢体拘急强直、或纵缓瘫软、或偏瘫抽搐等症。
二、 饮食失宜 1、饮食不节:饥饱无常或饮食无时。 2、饮食不洁:胃肠疾病,寄生虫,食物中毒。 3、饮食偏嗜:种类偏嗜,寒热偏嗜,五味偏嗜,嗜酒。
三、 劳逸失度
1、过劳 劳力过度:耗气伤形 劳神过度:暗耗阴血,伤及心脾 房劳过度:耗伤肾中精气
过劳肥
由于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凌晨才睡觉,工作越繁忙的人越容易 变胖,这种现象被称为“过劳肥”。记者、IT人员等是最容易患上过 劳肥的人群。导致原因:长时间坐着工作,缺乏运动;工作繁忙,饮 食不规律;每天都很累,没精力和时间运动;应酬多,容易暴饮暴食 ;时间紧张,睡眠不足;心理压力大,通过吃东西来减压等,睡眠不 足导致饥饿激素增多,压力激素皮质醇增加使人肥胖。
• 喜则气缓
喜则气缓是指过喜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 精神浮荡,气机弛缓。 过喜则心神散荡不藏,为气不收,甚则为狂。 超乎常态的喜会促使心神不安, 甚至语无伦次,举止失常。 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故事, 就是讲他数十年寒窗不得志,一旦中举, 高兴得举止发狂,疯癫而目不识人。 这就是中医所谓“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的原因。 另外,过度喜悦能引起心跳加快,头目眩晕而不能自控。 某些冠心病人亦可因过度兴奋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因此,喜乐当适度。喜则意和气畅,营卫舒调,但过度会走向反面。
七情内伤(一)
但是这里也说了,病人也必须配合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免被情绪破坏了脏腑机能,走入恶性循环。我们应该内在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外面配合调理,把身体引导走进良性的平衡健康的状态。
这里的七情是把五志又细化了。其实外伤不可怕,可怕的是内伤,在生活当中,我们要真正理解这个概念。
一、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关于情绪变化与人体内脏腑气血是相联系的,这个观念只在中医里有,西医学是不管这个的。请注意,这个观念是在我们的中医基础理论里,是中医学理最根本的东西,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基础理论很简单不重要,任何的事物都是从基础开始,才能有更高深的发展。
谁说改不了?我就改过很多人。其实任何人都不想随便发脾气,情绪变化肯定跟他的脏腑有直接关系。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女性在例假前后会出现情绪不稳定,你问她自己,其实也不愿意发火,这是生理周期到了。
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脏腑有不同的影响,而脏腑气虚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
我常劝病人:“要改改脾气”。许多病人说改不了,我告诉他们:“没有什么是改不了的,只要你想改就改得了。”
大家要注意情志活动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这句话很重要。
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人的七情六欲与五脏都有着直接关系。这就打破了过去人们的一个思想观念:“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有很多人对我说:“我的性格就这样,改不了。”
七情内伤(一)
我们通常讲到的都是外邪致病的外伤,那什么会导致内伤?――人的七情六欲。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它是造成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七情内伤的治病特点
(一)直接伤及内脏
1.损伤相应之脏
七情与五脏分别相关,是五脏精气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七情反应太过反过来又损伤相应指脏。
2.影响心神
心主神志,七情皆从心而发,故七情内伤均可作用于心神,导致心神不宁,甚至精神失常。
3.易伤心肝脾
心肝脾三脏在人体生理和情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情志内伤,最易损伤心肝脾三脏。
4.易损伤潜病之脏腑
潜病之脏腑因其正气已虚
(二)影响脏腑气机
1.怒则气上
2.喜则气缓
3.悲则气陷
4.恐则气下
5.惊则气乱
6.思则气结
(三)多发为情志病
①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症
②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症
③其他病因所致但其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
(四)影响病情变化。
七情内伤
杨家桥乡卫生院中医学习讲稿08——七情内伤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
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清静无为。
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它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
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对外界环境各种刺激的生理反应。
如果精神刺激过度,常可引起体内阴阳、气血以及脏腑功能活动失调而产生疾病。
(1)由于七情的变化不同,对脏腑的影响也不一样。
中医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惊恐伤肾”的说法,但并非那样绝对,它只能说明不同的情志变化,对脏腑的功能活动确有一定影响。
(2)其所影响的脏腑,多表现为该脏腑的功能紊乱。
如“怒则气上”,大怒伤肝,则肝气上逆,血随气上,出现吐血或昏厥等证。
“思则气结”,思虑伤脾,则脾气郁结,健运失常,出现纳少、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证候。
(3)精神活动异常可引起脏腑功能紊乱,反之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亦可导致精神活动障碍。
如肝阴(血)不足则易怒,心火亢盛则发狂等。
七情中的“喜”,是心情愉快的表现。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有高兴的事可使人精神焕发。
但是高兴过度就会伤“心”,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超乎常态的“喜”,会促使心神不安,甚至语无伦次,举止失常。
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故事,就是讲他数十年寒窗不得志,一旦中举,高兴得举止发狂,疯癫而目不识人。
这就是中医所谓“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的原因。
另外,过度喜悦能引起心跳加快,头目眩晕而不能自控,某些冠心病人亦可因过度兴奋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因此,喜乐当适度。
喜则意和气畅,营卫舒调,但过度会走向反面。
“怒”,指人一旦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或因事未遂,而出现的气愤不平、怒气勃发的现象。
七情内伤
4、火热易生风动血: 、火热易生风动血:
生风:指火热之邪侵犯人体 燔灼肝经 耗劫津液, 燔灼肝经,耗劫津液 生风:指火热之邪侵犯人体,燔灼肝经 耗劫津液, 筋脉失养失润易引起肝风内动的病症; 筋脉失养失润易引起肝风内动的病症; 动血:指火热入于血脉,易迫血妄行,( ) 动血:指火热入于血脉,易迫血妄行 (1)加速 血行(2 ) 灼伤脉络。 灼伤脉络。 血行( 5、火邪易致疮痈:指火热邪气入于血中,可结聚于 、火邪易致疮痈:指火热邪气入于血中 可结聚于 局部,使气血壅聚不散, 局部,使气血壅聚不散,进而 败血腐肉,形成痈肿疮疡。 败血腐肉,形成痈肿疮疡。
17
第三节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七情的基本概念
七情内伤
七情:是指喜、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 的情志活动;七情内伤:指突然、强烈、 的情志活动;七情内伤:指突然、强烈、持 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适 久的情志刺激, 应能力,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 应能力,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 或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 或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对情志刺 激的适应能力低下, 激的适应能力低下,引起疾病发生时七情则 称为“七情内伤” 称为“七情内伤”。
5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外感性:六淫致病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 外感性:六淫致病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 或两者同 时受邪。 时受邪。 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 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 与时令变化密切 相关,故又称之为“时令病” 相关,故又称之为“时令病”。 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 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 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 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 又可两种以上同 时侵犯人体而为病。 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 其证候可发生转化。 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 其证候可发生转化。
中医知识:中医考点之内伤七情
中医知识: 中医考点之内伤七情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说的就是人的情感不是一成不变的, 常见的人的情感分为七情, 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
一般的七情只是人体的一种反应, 可是如果七情过度, 则会成为导致机体的发病病因, 称为七情内伤, 是由于情绪变化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而发病的。
七情内伤致并, 因其直接损伤内脏精气, 故可导致或诱发多种情志疾病和心身疾病。
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密切, 各种刺激作用于相应的内脏, 表现出不同的情志反应, 所以脏腑精气是产生各种情志活动的内在生理基础。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忧恐。
情志过激又伤五脏精气。
如大喜大惊伤心, 大怒郁怒伤肝, 过度思虑伤脾, 过度恐惧伤肾。
在情志活动的产生和变化中, 心与肝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回忆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的生理功能, 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主宰和调控着机体的一切生理和心理活动, 故各种情志活动的产生, 是在心神的统师下, 各脏腑精气阴阳协调作用的结果。
正常情志活动的产生依赖于五脏精气充盛及气血运行的畅达, 而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 促进和调节气血运行, 因而在调节情志活动, 保持心情舒畅方面, 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完了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况, 接下来学习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是考试中重点考察的内容。
1.直接伤及五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有因心主血藏神, 肝藏血主疏泄, 脾主运化而位中焦, 是气机升降之枢, 又为气血生化之源。
故情志所伤的病症, 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
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指大怒致使肝气上逆, 甚至血随气逆的病及变化。
大怒则形气绝, 而血菀于上, 使人薄厥怒则气逆, 甚则呕血及飧泄。
喜则气缓:指过度喜乐, 致使心气涣散或心神惮散的病因病机。
暴喜伤阳喜乐者, 神惮散而不藏。
悲则气消:指过度悲忧, 导致肺气耗伤或宣降失常的病机变化。
中医学:七情内伤
中医学:七情内伤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感、情绪反应与认知活动。
虽然“思”指思维活动,属于心理活动的认知系统和过程,但中医传统上常将其与其他情感系统相提并论,合称为七情。
(一)概念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感、情绪反应与认知活动。
虽然“思”指思维活动,属于心理活动的认知系统和过程,但中医传统上常将其与其他情感系统相提并论,合称为七情。
中医学中的情志概念相当于人的情感系统或过程。
情感系统是指人类对各种事物和自身机体状态是否符合需要作出判断而采取不同态度的内心体验。
其代表性心理成分包括情感、情绪与心境,三者密切相关,在心理功能和外显表征方面常难截然分开。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内心体验的反映。
情绪是一切体验和行为在一定时间内的总的情感状态。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心理活动的情绪状态,它并非对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故具有弥散性的特点。
情感与情绪是情感系统的两个主要心理成分,彼此密切相关。
就大脑功能活动而言,是同一类心理功能的两个侧面,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内心体验,共同表达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态度,二者都必须由刺激引起(外部客观环境或机体内部),以需要为产生的基础,只有与人的需要有关的刺激才能引起情感或情绪反应。
就这个意义而言,有些学者对两者不作严格区别,等同地使用这两个概念,通常用情感反应、情感活动和情感过程笼统地称呼。
但情感与情绪作为两个概念,又是有区别的。
一般而言,情绪是偏向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而情感是常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较高级的内心感受,是人类独有的复杂的心理体验。
情绪总是由当时的情境所决定,随情境迅速变化,不太稳定,比情感更为强烈,具有较多的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可称为“扩大了的情感”;情感则是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定性与长期性,着重表明情感过程的感受方面,即情感过程的主观体验方面。
七情致病,是指机体感受的情志刺激过于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超过了人体本身的生理调节范围,导致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七情内伤 [解析“五行学说〞与“七情内伤〞(下)]
神、魂、魄、意、志)不宁而为病,故日五劳。以其尽力谋虑则肝劳,曲
第1页共4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气乱,思则气结。这也是有确定的道理,许多生活中的实例可以证明。 等点缀物品,来增加居室的喜庆气氛;也可做些好菜品尝庆贺;甚至也可
“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慨可使气横逆上冲,血随着气的逆势也会 以告知邻居们,让大家一起感受喜悦,这样的欢乐兴奋心情会持续而稳定,
向上涌。有成语叫“怒发冲冠〞、“怒气冲天〞,就很形象地道出了“怒 确定不会发生乐极生悲的憾事了。
则气上〞的情志表象。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人气愤时面红耳赤,脖颈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会耗伤肺气,意志消沉。《黄帝内经
青筋怒胀;有的人气得头脑发昏,耳鸣如潮;还有的气得胸痛、呕血,甚 ・素问》认为:“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七情内伤 [解析“五行学说〞与“七情内伤〞(下)]
运神机则心劳,意外致思则脾劳,预事而忧则肺劳,矜持志节则。肾劳。 是皆不量禀赋,临事过差,遂伤五脏。〞所以说,情志伤是直接伤及内脏,
二、以“七情内伤〞细说情志病原由
中医学说的“七 且不同的情志刺激所伤及的脏器也有所不同。
不解,惊恐损害神志等,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和忍受程度, 的整体,从中医临床角度来看,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气血
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常可诱发失 失调为多见。这是因为,心主管血液,又藏神志;肝藏血液,又主管疏泄;
眠、眩晕、头痛、难过、胃痛等病症,甚至中风、癔病、精神病、肿瘤等。 脾主管水谷精微物质的运化,并且是气的升降功能活动枢纽,是气血化生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总结:内伤七情
内伤七情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1、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
2、五志:是指怒、喜、思、悲、恐五种正常的情志活动。
3、七情内伤:七情过激或人体调节能力低下,则七情成为病因致病。
二、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1、五脏精气是情志活动的生理学基础;
2、五脏精气可产生相应的情志活动;
3、五脏精气异常可出现异常情志变化;
4、异常情志变化也可导致脏腑精的功能失常;
5、在情志活动的产生和变化中,心与肝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三、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1)七情损伤相应之脏;2)七情首先影响心神;3)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4)易损伤潜病之脏腑。
2、影响脏腑气机
1)怒则气上;2)喜则气缓;3)悲则气消;4)恐则气下;5)惊则气乱;6)思则气结。
3、多发为情志病证
1)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如郁证、癫、狂等;
2)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真心痛、眩晕(高血压病)等身心疾病;
3)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肝胆疾病等。
4、七情变化影响病情
1)是有利于疾病康复;2)不利于甚至加重病情。
中医基础理论-内伤病因
第十四单元内伤病因七情内伤1.七情内伤的概念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七情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
七情太过或持久刺激而使人发病,则成为致病因素。
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情志活动与脏腑精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脏精气是情志活动产生和保持正常的物质基础。
外界的各种刺激只有作用于相应的内脏,才能表现出不同的情志反应。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3.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1)损伤相应之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2)影响心神3)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4)易损伤潜病之脏腑(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过怒使肝气上逆喜则气缓:过喜则心气涣散。
心气涣散:失神,狂乱。
心气暴脱:神志失常,大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
悲则气消:过悲导致肺气消耗。
肺气耗伤:气短乏力,意志消沉,精神不振,胸闷懒言等。
恐则气下:恐惧过度,使肾气不固而陷于下。
肾气不固:二便失禁,遗精。
惊则气乱:突然受惊,使心气紊乱。
心气紊乱惊慌失措,惊悸不安,神志错乱。
思则气结:思虑过度,使脾气郁结。
脾气呆滞:精神萎糜,不思饮食,纳呆,腹胀,便溏。
(3)多发为情志病(4)影响病情变化情绪积极乐观,有利于疾病康复;情绪消沉,悲观失望,加重病情。
饮食失宜饮食失宜分为三个方面: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1.饮食不节过饥,指摄食不足,如饥而不得食,或有意识限制饮食,或因脾胃功能虚弱而纳少,或因七情强烈波动而不思饮食,或不能按时饮食等。
过饥,一方面因气血亏虚而脏腑组织失养,功能衰退,全身虚弱;另一方面因正气不足,抗病力弱,易感邪而发病。
过饱,即饮食过量,或暴饮暴食,或中气虚弱而强食,以致脾胃难以运化而致病。
轻则饮食积滞不化,以致“宿食”内停,可见脘腹胀满疼痛,嗳腐泛酸,呕吐、泄泻、厌食等。
重则食滞日久,可致脾胃大伤,或可聚湿、化热、生痰而变生他病。
2.饮食不洁饮食不洁:指进食不洁净的食物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老中医:七情内伤如何致病?
“七情内伤”会直接伤及内脏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脏腑生理和精神活动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情志反应,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或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力低下,因而导致疾病发生或诱发时,七情则成为病因,称之为“七情内伤”。
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五脏精气是情志活动产生和保持正常的物质基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五脏藏精,精化为气,气的运动应答外界环境而产生情志活动。
因而五脏精气可产生相应的情志活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因此,若脏腑组织或气血发生病变,就会影响人的情志,如《素问·调经论》说:“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灵枢·本神》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故七情与内脏气血关系密切。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七情损伤相应之脏即五脏所主七种情志损伤相应之脏。
七情分属五脏,七情反应太过与不及则可损伤相应之脏。
即心在志为喜,过喜则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肝;脾在志为思,过度思虑则伤脾;肺在志为悲,过悲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则伤肾。
七情首先影响心神七情过激伤人发病,首先作用于心神,产生异常的心理反应和精神状态。
《类经·疾病类·情志九气》对此解释说:“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
”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七情内伤,既可单一情志伤人,又可两种以上情志交织伤人。
由于心肝脾三脏在人体生理活动和精神心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情志内伤,最易损伤心肝脾三脏。
易损伤潜病之脏腑潜病,是指病证已经发生存在但无明显临床表现的病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 谢!
(5)惊则气乱 定义:猝然受惊致心神不定、气机逆乱的病机变化。 主症: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
等症
(6)思则气结 定义:过度思虑致气机郁结的病机变化。 主症: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倦怠乏力
3.情志波动,影响病情
• 良性的情志活动,有利于疾病的好转或恢复。 • 不良的情志变化,可加重病情,导致病情恶
n数情交织致病,可损伤一个或多个脏腑。 Ø过惊过喜,既可损伤心,又可累肾; Ø郁怒太过,既可伤肝,又可影响心脾; Ø忧思内伤,既可伤脾,又可影响心肺。
七情内伤与心、肝、脾密切相关
神 (血)
心
主血
肝
藏血
气血生化
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之源
2.影响脏腑气机,引发多种病证
(1)怒则气上
定义:暴怒致使肝气疏泄太过,气机上逆,甚则 血 随气升、并走于上的病机变化。 主症:
肝气上逆-头胀头痛、面红目赤、昏厥猝倒 肝气横逆-腹痛、腹泻
(2)喜则气缓
定义:过度喜乐伤心,致心气涣散不收,神失所藏 主症:精神不集中,甚则神志失常、狂乱
心气爆脱的大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
(3)悲则气消 定义:过度悲忧伤肺,导致肺气耗伤 主症:意志消沉、精神不振、气短胸闷、乏力懒言
(4)恐则气下 定义:过度恐惧伤肾,致肾气失固、气陷于下 主症:二便失禁,甚则骨痠脚软、滑精等症。
七情内伤的概念
是指过于强烈、持久或突然的情志变化,导致脏腑 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的情志活动。
1.七情变化过于强烈、持久或突然,超出人体的调 节能力。
2.不从口鼻、肌表而入,而是直接伤及脏腑。
七情与七情内伤的关系
情志 刺激
人体 正气
发病 不病
七情 内伤
七情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首伤心神
中医学对疾病的基本认识
病因之七情内伤
七情的概念
n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 动。
n五志:七情中,悲和忧性质相似,恐和惊容易混同,对 七情进行归纳合并,最后形成喜怒忧思恐这五种最具有 代表意义的情志变化
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n情志活动以脏腑气血为物质基础,五脏气血变化可引起情志 变化。
Ø情志的变化是五脏精气在外界刺激下产生的与外界相适应的变化和 活动。 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灵枢·本神》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n情志变化亦可引起五脏气血的变化。
Ø正常的情志活动对五脏精气的影响,机体可以通过自身调节恢复正 常。
Ø当情志过激或持续不解,又可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运行失调。
Ø心主血而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各种情志刺激均 与心有关。
Ø情志太过,先伤心神,然后影响其他脏腑,导致疾病。 “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
不从心而发。”--《类经· 疾病类》
七情太过直接伤及相应内脏
伤
怒
肝
伤
喜
心
伤
思
脾
伤
悲忧
肺
伤
恐
肾
n七情内伤,既可单一情志伤人,又可两种以上 情志交织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