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噪音职业健康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了保障从事噪音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噪音作业的岗位,包括但不限于机械操作、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娱乐场所等。
三、职责1. 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噪音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2. 从事噪音作业的员工应接受噪音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护措施。
3.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噪音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
四、噪音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1. 作业场所噪音控制(1)用人单位应采取工程技术措施,降低作业场所噪音水平。
如采用低噪音设备、改善工艺流程、设置隔音屏障等。
(2)对噪音源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对噪音较大的作业场所,应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防护。
2. 个人防护(1)从事噪音作业的员工应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帽、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2)个人防护用品应定期检查、更换,确保其有效防护。
(3)员工不得擅自拆卸、损坏个人防护用品。
3. 健康监护(1)用人单位应定期对从事噪音作业的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2)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例,应立即隔离观察,并按规定程序进行诊断、鉴定。
(3)员工患有职业病,用人单位应按规定给予治疗、赔偿和安置。
4. 应急处理(1)发生噪音职业病危害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害。
(2)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培训与教育1. 用人单位应定期组织从事噪音作业的员工进行噪音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培训。
2. 培训内容包括噪音职业病危害的基本知识、个人防护措施、应急处置等。
3. 培训结束后,应对员工进行考核,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监督与检查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噪音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
2. 用人单位应积极配合监督检查,如实提供相关资料。
接触噪音危害岗位操作规程
接触噪音危害岗位操作规程
(一)尽量选用低噪声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代替高噪声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
如使用低噪声的混凝土振动棒、风机、电动空压机、电锯等;以液压代替锻压,焊接代替铆接;以液压和电气钻代替风钻和手提钻;物料运输中避免大落差和直接冲击。
(二)对高噪声生产设备采取隔声、消声、隔振降噪等措施,尽量将噪声源与作业人员隔开。
如气动机械、混凝土破碎机安装消音器,生产设备的排风系统(如压缩空气排放管、内燃发动机废气排放管)安装消音器,机器运行时应关闭机盖(罩),相对固定的高噪声设施(如混凝土搅拌站)设置隔声控制室。
(三)尽可能减少高噪声设备作业点的密度。
(四)噪声超过85dB(A)的生产场所,应为作业人员配备有足够衰减值、佩戴舒适的护耳器,减少噪声作业,实施听力保护计划。
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
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正式版】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职工的职业健康安全,确保噪音岗位的工作环境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噪音作业的岗位,包括但不限于噪音产生、噪音传导和噪音接受等环节。
第三条本规程的执行机构为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
第四条噪音岗位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规程执行相关操作,对违反本规程的人员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第五条噪音岗位相关人员有权利对噪音岗位的工作环境进行检查、监督和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章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第六条为降低噪音岗位的噪声水平,公司将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声音隔离、声音阻尼和声音减振等。
第七条噪音岗位的工作区域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噪声控制标准,如超过标准限值,应采取措施予以改善。
第八条噪音岗位的工作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噪声控制标准,并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
第九条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戴上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防噪耳塞或耳罩,严禁不佩戴防护设备从事噪音岗位作业。
第十条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存在职业健康问题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三章噪音岗位培训和知识普及第十一条公司将对涉及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其对噪音的认知和防护知识的掌握。
第十二条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并遵守本规程以及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和操作规范。
第十三条公司将定期组织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
第十四条噪音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主动关注和学习与噪音相关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最新防护措施,提升自身的职业健康安全能力。
第四章处罚和奖励第十五条对于违反本规程的人员,根据违规程度轻重,公司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记过、记大过、开除等。
第十六条对于噪音岗位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表现出色的个人或团队,公司将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第五章附则第十七条本规程自颁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三年,过期后需重新修订。
噪音操作规程3篇
噪音操作规程3篇1【第1篇】噪音有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安全规程1.本安全操作规程适合机械加工、打磨、起重、装配、冲砂作业岗位。
2.必须遵守本公司≪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总则≪规定。
3.作业人员要参加上岗前的体检和定期体检。
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掌握本工种安全知识和技能,对使用的工具及操作过程产生的危害应有基本了解,并在操作中严格执行劳动保护用品制度。
4.作业前按规定必须戴好口罩、耳塞及眼镜,并扎好袖口、领口。
女工戴好工作帽。
操作人员不准戴手套,戴项链,以免被机器卷入造成伤害。
5.开机前检查安全防护罩是否定位可靠,检查各部件有无工具或异物放置。
6.在操作中严格遵守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因误操作而产生异常噪音。
7.尽量减少各种设备的运转时间,用完后及时关闭。
8.使用加工中心的过程中,速度不要过快,尽量增大动作的均匀性,减小机械的震动。
9.保持设备保养,做好润滑,减少噪音的产生。
10.工作完毕后,应切断电源,确认各种设施设备停止运转后方可离开岗位。
【第2篇】噪音和震动防治:操作规程1、加强设备日检和巡回检查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2、加强维护人员的责任心,维护人员必须加强学习。
3、严格按照设备规定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
4、对不能正常运行的配件应及时维修和更换,并定期加注润滑脂。
5、对噪声较大的设备和部件必须加装消音器和消音罩等。
6、对各种中产生震动较大的设备必须安装防震动底座和减震装置。
7、对噪声和震动较大的设备应采取人机分离同时缩短工作时间以降低其危害。
8、操作噪声和震动较大的设备的人员必须佩带防噪声和震动的个体防护用品【第3篇】噪音和震动防治操作规程1、加强设备日检和巡回检查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2、加强维护人员的责任心,维护人员必须加强学习。
3、严格按照设备规定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
4、对不能正常运行的配件应及时维修和更换,并定期加注润滑脂。
5、对噪声较大的设备和部件必须加装消音器和消音罩等。
6、对各种中产生震动较大的设备必须安装防震动底座和减震装置。
噪声岗位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操作规程》
一、岗位概述
噪声岗位是指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面对高噪声环境的工作岗位。
这些岗位通常包括工厂作业、建筑施工、机械加工等。
在这些岗位上工作需要特别注意保护耳朵免受噪声影响。
二、操作规程
1. 佩戴耳塞或耳罩:在进入噪声岗位工作之前,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耳塞或耳罩。
这些防护设备可以有效阻隔噪声,保护耳朵免受损伤。
2. 使用降噪设备:在一些高噪声环境下,可以设置降噪设备来减少噪音的影响。
在工作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来保护自己的听力。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听力测试,以便及时发现听力损伤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4. 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噪声环境:尽量减少在高噪音环境中工作的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噪声中造成听力损伤。
5. 紧急处理:如果在工作中出现听力异常或耳朵不适,应该立即停止工作,并尽快就医。
三、其他注意事项
1. 经常清洁耳朵:在进入高噪音环境之后,应该注意及时清洁耳朵,防止噪音进入耳朵造成损伤。
2. 避免自行调节耳朵压力:在高噪音环境中,一些人可能会用手或其他方式调节耳朵的压力,这样做是有风险的,应该尽量
避免。
3. 不要在高噪音环境中听音乐或使用耳机:在高噪音环境中增加额外的声音会对听力造成更大的损伤,因此应该避免在这样的环境中听音乐或使用耳机。
总之,噪声岗位操作规程的重点是保护工作人员的听力健康。
只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减少在高噪音环境中工作带来的风险,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噪音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噪音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一、前言噪音是一种常见的工作环境危害因素,长期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下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可逆的损害。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制定噪音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是至关重要的。
二、工作环境1.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应按照规定着装,穿戴工作服、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2.噪音岗位应设立警示标识,便于工作人员识别。
三、工作操作规程1.减少噪音源:工作岗位应采取合理的隔音措施,如安装隔音罩、降低噪音设备的运行速度等。
2.控制噪音传播:噪音源所在地应隔离于工作区域,确保噪音不直接传播到工作人员的工作区域。
3.替换低噪音设备: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应选择低噪音设备来替代高噪音设备,减少噪音产生。
4.维护设备:定期对噪音设备进行维护,确保噪音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噪音增加。
5.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对于有噪音的工作任务,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中。
6.定期检测:对噪音岗位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噪音水平不超过国家标准,工作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
四、个人防护措施1.穿戴耳塞或耳罩:在噪音环境作业时,应佩戴耳塞或耳罩,确保噪音对听觉系统的损害最小化。
2.佩戴防护帽:一些工作环境存在噪音引起物体或材料飞溅等危险,应佩戴防护帽以保护头部安全。
3.应戴上防噪耳机或耳塞:对于有音乐听取要求的工作人员,应佩戴防噪耳机或耳塞,既享受音乐,又保护听力。
4.避免震动刺激:工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以及减少震动、冲击等引起的噪音刺激。
五、应急处理措施1.发现噪音异常,应立即报告相关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如发生噪音超标情况,应立即终止有关工作,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噪音水平符合安全规定。
六、教育培训1.将噪音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纳入培训内容,对新员工进行安全操作知识培训,并定期进行安全知识更新培训。
2.加强对员工的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对噪音危害的认识,引导他们采取主动的个人防护措施。
噪音标准操作规程
噪音标准操作规程噪音标准操作规程一、引言噪音是一种会对工作场所和工作人员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环境因素。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制定噪音标准操作规程对噪音进行控制是必要的。
本标准操作规程的目的是明确企业对噪音标准的要求,规范相关操作行为,减少噪音对员工的不利影响。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噪音的情况,包括生产车间、办公区域、仓库等。
三、定义1. 噪音:指人们能够听到且可能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声音。
2. 噪声源:产生噪音的设备、机器或其他物体。
3. 声级:用来表示声音强度的物理量,单位为分贝(dB)。
4. 噪声控制:通过对噪声源、传播路径和接收者进行控制,降低噪声水平。
四、噪音控制目标1. 合理控制噪音水平,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2. 减少噪音对员工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3. 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噪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五、噪音测量和评价1. 通过测量噪音水平,评价工作场所是否超过法定噪音限值。
2. 测量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业机构进行测量和评价。
3. 噪音测量应覆盖各个噪声源和工作区域。
六、噪音控制措施1. 选择低噪音设备和机器,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维护。
2. 采用隔声和吸音材料,减少噪声的传播。
3. 通过调整工作流程、增加缓冲区域等方式,减少噪音暴露时间。
4. 对超过法定噪音限值的噪声源,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有效的工程控制措施。
5. 对于超过法定噪音限值的工作区域,采取隔音措施,并设置噪音警示标志。
6. 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如噪音耳塞或耳罩。
七、噪音标准的监测和管理1. 定期开展噪音监测工作,确保噪音水平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标准要求。
2. 对超过法定噪音限值的噪声源进行跟踪和改进,减少其噪声影响。
3. 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档案,包括噪音测量结果、改进措施和维护记录等。
4. 对涉及噪音的岗位进行定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八、员工培训1. 对所有员工进行噪音标准操作规程的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和遵守相关要求。
粉尘和噪音操作规程
粉尘和噪音操作规程
《粉尘和噪音操作规程》
一、规程目的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减少工作场所粉尘和噪音对员工的影响,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工作场所粉尘和噪音操作的部门和岗位。
三、粉尘和噪音管控
1. 粉尘管控
-在工作场所内设立尘源抑制装置,尽量减少粉尘产生。
-使用含尘物料时,采取局部排气、局部通风等措施,保持工作区域的空气清洁。
-定期清理和维护设备和工作区域,防止粉尘积聚。
2. 噪音管控
-在噪音较大的作业区域设立警示标识,明示警告员工注意保护听力。
-采用隔音装置或隔音罩控制噪音。
-对于长时间暴露于噪音环境的员工,提供耳塞或耳罩等防护设备。
四、人员防护
-对于从事粉尘和噪音操作的人员,必须佩戴口罩、防护眼镜、耳塞等个人防护设备。
-员工在工作场所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吸入粉尘。
五、教育培训
-对从事粉尘和噪音操作的员工进行相关的卫生防护知识教育
和培训,使他们了解粉尘和噪音对人体的危害,并掌握正确的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的方法。
六、监测检测
-工作场所应定期对粉尘和噪音进行监测检测,确保符合卫生
标准。
-对于超标的粉尘和噪音,立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并调整
工作流程。
七、责任落实
-对于违反粉尘和噪音操作规程的员工,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
进行追责。
-管理部门负责对粉尘和噪音管控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
检查,确保规程的执行。
八、附则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凡对本规程有异议或建议,可向公司相关部门提出并进行修正。
噪音标准操作规程最新
噪音标准操作规程最新噪音标准操作规程最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工作场所噪音环境的标准化和安全性,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标准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噪音评估和控制的工作场所。
第三条噪音级别超过80分贝(A)的工作场所应制定和执行本规程。
第四条本规程有关术语的定义如下:1. 噪音源:指产生噪音的机器、设备、工具、设施或作业活动。
2. 职业性噪音暴露:指工人在工作中长时间面临噪音。
3. 声级测量:指对工作场所噪音的测量和评估。
4. 噪音控制:指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来减少噪音。
5. 噪音暴露限值:指噪音暴露的法定或协议性限制。
第二章噪音评估第五条噪音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1. 工作场所的噪音源和噪音水平的鉴定;2. 针对噪音源和噪音水平的频次测量;3. 噪音暴露的评估和记录;4. 噪音评估结果的分析和总结;5. 针对高噪音水平的工作环境进行专项评估;6. 噪音控制技术的可行性评估。
第六条噪音评估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或人员负责进行,评估结果应当详细记录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第七条工作场所噪音评估应定期进行,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第三章噪音控制第八条噪音控制应采取以下技术和管理措施:1. 选择噪音低的机器、设备和工具;2. 对噪音源进行隔离和封闭;3. 安装隔音设备或噪音吸收材料;4. 加装噪音控制设备,如消音器等;5. 控制噪音源的运行时间和频率;6. 增加工作环境中的隔离措施;7. 提供个人防护设备。
第九条噪音控制的实施应由相关部门负责,包括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监测和检查噪音水平,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四章噪音暴露限值第十条噪音暴露限值应根据国家或行业的相关标准进行界定。
第十一条噪音暴露限值的超标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直至达到标准要求。
第十二条噪音暴露限值的监测应定期进行,至少每月进行一次。
第十三条对于噪音暴露限值超标的工作岗位,应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和个人防护设备的提供。
噪音危害操作规程
噪音危害操作规程噪音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长期暴露于高强度的噪音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每个工作场所都应该制定和执行噪音危害操作规程。
以下是一个关于噪音危害操作规程的示例,包括预防噪音危害、测量噪音水平、控制噪音源和提供个人防护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一、预防噪音危害1.员工培训:对于可能接触高噪音环境的员工,应该进行针对噪音危害的培训,包括噪音危害的影响、识别高噪音环境以及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等内容。
2.噪音源控制: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噪音源,例如通过改进设备、使用隔音罩或加装消声器等方式降低噪音水平。
3.布局设计:在工作场所的规划和设计中,应尽量安排噪音源远离员工工作区域,以减少噪音对员工的直接影响。
4.维护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避免异常噪音产生。
二、测量噪音水平1.噪音测量仪器:选用合适的噪音测量仪器,确保其准确度高,并校准仪器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测量频率:根据工作场所和工作条件的不同,进行适当频率的噪音测量。
初次测量应在工作环境使用前进行,以了解噪音源的特点。
3.测量位置:选择代表性的位置进行测量,包括靠近噪音源的位置,员工工作区域和办公区域等。
4.测量记录:及时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噪音水平的评估,以确定是否达到安全标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三、控制噪音源1.技术控制: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如加装隔音罩、使用消声器等,降低噪音源的噪声产生。
2.工艺控制:调整工艺流程,减少或避免噪音产生,或采用低噪音工艺设备。
3.个人防护措施:对于无法通过其他措施降低噪音水平的环境,员工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耳塞或耳罩等,保护听力健康。
四、提供个人防护措施1.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工作环境的噪音水平,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
2.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状况,并更换损坏或失效的装备。
3.培训和意识提高:向员工提供有关个人防护措施的培训,并促使其意识到噪音危害以及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重要性。
设备防噪音的操作规程
设备防噪音的操作规程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设备噪音是一个经常被忽视但生产环境和个人健康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制定设备防噪音的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设备防噪音的操作规程,以及如何有效降低噪音对员工和环境的危害。
一、操作规程1. 设备噪音监测在工作场所中,应定期进行设备噪音监测,以了解噪音源和噪音级别。
监测结果应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2. 风险评估针对监测到的噪音水平,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噪音措施。
高噪音环境应优先考虑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
3. 工作区域设计设计工作区域时,应考虑噪音控制措施。
尽量将产生噪音的设备与员工隔离,并合理布置工作站点,以减少噪音对员工的影响。
4.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功能完好。
损坏的设备可能会产生异常噪音,及时修理或更换有问题的设备。
5. 使用防护设备针对噪音水平高的工作环境,应向员工提供适当的防护设备,如耳塞或耳罩。
确保员工正确使用并及时更换防护设备。
6. 员工培训对于那些需要在高噪音环境下工作的员工,应进行相关的防噪音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噪音危害及防护措施的使用和维护等。
二、有效降噪措施1. 减少噪音源采取降低噪音源的措施是最有效的防噪音方法。
可以通过安装隔音罩、减震垫等方式来降低设备震动和振动产生的噪音。
2. 隔离噪音在可能的情况下,将产生噪音的设备与员工隔离开来,以减少噪音对员工的直接影响。
可以通过布置屏风、隔板等方式实现隔音效果。
3. 吸音装置在工作场所中合理安装吸音装置,如吸声板、吸声墙等,可以有效吸收噪音并降低其传播。
4. 注意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功能完好。
及时修理或更换有问题的设备,以减少异常噪音的产生。
5. 优化工艺可以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来减少噪音的产生。
采用低噪音的设备和工艺,可以降低工作场所的整体噪音水平。
三、防噪音管理的意义1. 提高工作效率高噪音环境对员工的集中力和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接触噪音危害岗位操作规程正式版
接触噪音危害岗位操作规程正式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预防和控制噪音危害,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接触噪音危害的岗位和从业人员。
第三条定义1.噪音: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对人体有害的声音。
2.噪音危害:指接触噪音对人体的损害。
3.噪音危害岗位:指接触噪音危害的相关工作岗位。
4.噪音防护设备:指用于降低噪音危害的个人防护工具和设备。
第二章工作岗位噪音评价和监测第四条岗位噪音评价1.用人单位应委托专业机构对接触噪音危害的岗位进行噪音评价。
2.噪音评价应涵盖噪音源的位置、工作环境、工作强度等因素,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
第五条岗位噪音监测1.用人单位应定期组织对接触噪音危害的岗位进行噪音监测。
2.监测结果应及时向从业人员公示,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第三章噪音风险评估和控制第六条风险评估1.用人单位应根据噪音评价和监测结果,进行噪音风险评估。
2.风险评估结果应包括噪音对从业人员的危害程度和工作岗位的危害等级。
第七条噪音控制措施1.用人单位应采取技术措施,包括改善工艺、隔声、降噪设备等,降低噪音危害。
2.职位应根据噪音危害等级选用合适的工艺和设备,并配备相应的噪音防护设备。
第四章员工培训和个人防护第八条培训内容1.用人单位应向从业人员提供关于噪音危害和防护的培训。
2.培训内容应包括噪音危害的认识、噪音防护设备的正确佩戴和使用方法等。
第九条个人防护1.从业人员应按照培训内容正确佩戴和使用噪音防护设备。
2.用人单位应提供符合要求的噪音防护设备,并保证其有效性。
第五章监督和检查第十条监督和检查机制1.有关部门应建立噪音危害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对用人单位的防护措施和操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监督和检查结果应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并要求其改正和完善。
第六章处罚和责任追究第十一条违反规程的处罚对违反本规程的用人单位,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十二条相关责任追究对因用人单位的违规操作造成从业人员噪音危害的,用人单位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噪音和震动防治操作规程
噪音和震动防治操作规程1. 引言本操作规程旨在保护在工作场所中从事相关工作的员工免受噪音和震动的危害。
噪音和震动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危害,可能导致听力损伤、工作效率降低以及其他身体健康问题。
为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公司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管理和减少噪音和震动的危害。
2. 责任和义务2.1 雇主责任和义务公司应负责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噪音和震动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公司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噪音和震动的影响,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装备。
具体职责包括:•确保所有设备和工具符合噪音和震动的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噪音和震动的测量和评估,以确定危害的程度;•优先考虑采购低噪音和低震动的设备和工具;•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以确保其正常运转并减少噪音和震动;•提供员工培训,包括如何正确操作设备和工具,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噪音和震动的危害。
2.2 员工责任和义务员工应积极参与并遵守本规程的相关要求。
员工有责任保护自己和其他员工不受噪音和震动的危害。
具体责任包括:•遵守公司的安全政策和程序,正确使用和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定期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如何正确操作设备和工具,以及如何减少噪音和震动的危害;•及时报告任何噪音和震动相关的问题或事故;•积极参与改善噪音和震动防治的措施,并提供相关建议和反馈。
3. 噪音防治措施3.1 设备和工具选择在购买设备和工具时,应优先选择低噪音的产品。
可通过以下方式来评估设备和工具的噪音水平:•查阅厂商提供的噪音数据;•了解市场上类似产品的噪音水平;•进行实地测试和测量。
3.2 设备和工具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和工具是重要的噪音防治措施。
检查和维护应包括:•润滑和清洁设备和工具;•更换磨损的零部件;•校准和调整设备和工具。
3.3 工艺改进工艺改进是减少噪音的有效措施。
通过改变工作方式和流程,可以减少或消除噪音的源头。
具体措施包括:•采用静音设备和工具;•使用隔音罩或隔音箱;•优化工作人员的工作组织,减少共振和共鸣效应。
噪音操作规程
噪音操作规程
《噪音操作规程》
为了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健康与安全,噪音操作规程应该得到严格执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噪音操作规程:
1. 声音测量:定期对工作场所的噪音进行测量,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如果发现噪音超过规定标准,必须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调整,例如安装隔音设备、控制设备的运行速度等。
2. 耳塞和耳罩使用:员工应该使用耳塞或耳罩来降低噪音对耳朵的影响。
公司应该定期向员工分发这些防护用品,并确保其正确使用。
3. 排班和轮班制度:尽量避免员工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可以采取轮班制度进行工作,确保员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4. 噪音预警:对于需要进行嘈杂作业的场所,应该设置噪音预警系统,及时提醒员工采取防护措施。
5. 噪音监控:公司应该建立噪音监控系统,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并留存相关数据备查。
6. 噪音培训:员工需要接受相关的噪音知识培训,了解噪音对健康的危害并学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以上便是《噪音操作规程》的一些基本内容。
通过严格执行这
些规程,可以有效保护员工的健康并减少环境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ISO45001-2018)
一、术语
1.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职工健康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
2.噪声作业:职工在作业场所接触噪声的作业。
3.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
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二、工作场所接触噪声健康标准
LEX,8h为8小时等效声级,LEX,W为每周40小时等效声级。
岗位职业接触现值dB(A) 检测结果
XX车间XX工位
85 80(dB(A))
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
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不正确佩戴防护用品现象,做到文明、清洁生产,降低职业危害。
3.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4.各岗位噪音超标时,应采用适当的隔音措施。
5.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噪音区域时,应佩戴耳塞。
6.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7.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8.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9.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值时,应采取个体防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顶煤业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病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一、本操作规程适用工种:主提升机操作工、凿岩机司机、电焊工、刮板、胶带输送机司机、电机车司机、绞车操作工、乳化泵站司机、局扇司机、主扇操作工、空压机司机、主排水泵操作工、采煤机司机、破碎机司机等受噪声影响工种。
二、接触噪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必须进行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和学习,经过考试取得职业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2、熟知本岗位职业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熟知劳动保护用品使用方法。
3、掌握岗位职业危害因素的规定限值。
作业场所的噪声,不应超过85dB(A);
大于85dB(A)时,需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大于或等于90dB(A)时,还应采取降低作业场所噪声的措施;
卫生限值职业接触8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5dB(A);
职业接触4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8dB(A);
职业接触2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1dB(A);
职业接触1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4dB(A);
职业接触0.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7dB(A);
职业接触0.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0dB(A);
职业接触0.1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3dB(A),但最高不能超过115 dB(A)。
4、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5、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消声设施,确认隔音、消声设施无异常现象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如隔音、消声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音、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转。
6、加强日常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有效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的上升。
7、作业中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身体如有不适及时汇报,不准班中带病作业或饮酒后作业。
8、掌握发生职业健康危害事故时应急自救、互救基本知识。
9、发生噪声危害症状者,迅速撤离至安静的地方休息。
10、按要求按时参加职业病危害岗位的健康体检。
四、防噪声措施
1、产生强噪声的设备,设置减震基础;
2、控制噪声源,例如空压机,水泵,局部通风机消音器等,新购置设备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
3、在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各岗位应采取适当的隔音措施;
4、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防护噪声耳寨,耳罩,在噪声较大的区域连续作业时,应分批轮换作业。
5、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6、每半年至少监测一次噪声。
监测地点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七、应急措施
1、因设备运行不正常导致噪声异常,必须立即停止运备运行,向调度中心及机电运输科汇报,问题处理后方可正常作业。
2、发生噪声危害症状者,迅速撤离至安静的地方休息。
3、造成耳朵听力下降、身体不适等情况到医院接受治疗。
云顶煤业
2017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