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第三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信 1.Cl2有毒。 息 2.Cl2不能燃烧
3.Cl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物质
用NaOH等强碱进行吸收 Cl2+2NaOH=NaCl+NaClO+H2O 氢氧化钠溶液
尾气处理装置
二、实验装置
思考讨论
这样收集到的氯气纯净吗?有哪些杂质?如何除去?有没有先后顺序?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尾气处理装置
二、实验装置
Hale Waihona Puke 提纯干燥反应原理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易挥发
(HCl、水蒸气)
信 1.Cl2能溶于水,难溶于饱和食盐水; 息 2.HCl易溶于饱和食盐水
装置Ⅰ(洗气瓶):盛液体除杂试剂,气流方向是长管进,短管出。 装置Ⅱ(干燥管):盛固体除杂试剂,气流方向是粗口进,细口出。
固体+液体 不加热
O2
Δ 2KMnO4 K2MnO4+MnO2+O2↑
固体+固体
加热
O2
2H2O2MnO2 2H2O + O2↑
固体+液体 不加热
根据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应该选择怎样的装置呢?
二、实验装置
装置选择
反应原理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信 1.MnO2是黑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归纳总结
实验室中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
发生装置
除杂装置
收集装置
尾气处理装置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
一、设计气体制备装置的基本思路
归纳总结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
第一章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预习·基础知识】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自主预习1. 表示出质量(m )、气体体积(V )及微粒数(N)与物质的量(n)之间的关系:2.物质的量浓度定义:用来表示 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 物理量。
单位 符号: 表达式:【归纳·核心知识】一、物质的量浓度c (B)=n (B)V判断:(1)1L 食盐水中溶有1molNaCl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 )(2)将58.5gNaCl 完全溶解于1L 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 )(3)从1L2mol ·L —1稀硫酸中取出0.5L,这0.5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mol/L ( )计算:1.将2molNaOH 溶于水配成200ml 溶液,则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2.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 的H 2SO 4溶液500ml ,含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3 .将23.4gNaCl 溶于水中配制成250mL 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4. 配制500mL0.1mol/LNaOH 溶液需要NaOH 的质量是________【归纳整理】a .概念中的体积是指 体积,而不 是 的体积。
常用单位为升。
b .溶质的量一定要用“物质的量”来表示,而不是质量。
c. 对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时,其浓度不变。
【知识拓展】1. 0.5L 2mol/L K 2SO 4溶液中,含有K +的物质的量为 ,K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含有SO 42-的物质的量为 ,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 0.1mol/L Al 2(SO 4)3溶液中Al 3+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第3课时 溶液中微粒浓度之间的关系及大小比较
【课题】第三章第二节第3课时溶液中微粒浓度之间的关系及大小比较【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溶液中各组分之间的守恒关系与大小比较。
2.能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观点分析问题。
【知识准备】1.写出下列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CH3COOH H2CO3NH3·H2O Fe(OH)32.写出下列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Na2CO3K2SNH4Cl FeCl33.写出下列溶液中存在的微粒Na2CO3溶液NaHCO3溶液CH3COONa溶液4.某些微粒水解与电离共存时,要分析清楚二者程度的相对大小如NaHCO3溶液显碱性,是因为HCO3-的水解程度电离程度, NaHS溶液亦如此。
NaHSO3溶液显酸性,是因为HSO3-的水解程度电离程度, NaH2PO4溶液亦如此。
NH3·H2O与NH4Cl等量混合形成溶液时显碱性,是因为NH3·H2O的电离程度NH4Cl 水解程度。
而CH3COOH 与CH3COONa等量混合时显酸性,是因为CH3COOH的电离程度CH3COONa的水解程度。
【合作探究】探究1.电解质溶液中的两个基本守恒关系(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及应用Na2CO3溶液:①②【变式】⑴NaHCO3溶液:①②⑵CH3COONa溶液:①②探究2.单一溶质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的比较及应用【方法导引】根据电离、水解情况分析讨论写出Na2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变式】⑴NH4Cl溶液:⑵CH3COONa溶液:探究3.混合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导引】先确定混合后溶液的成分,再根据电离、分解程度分析。
0.01mol/L的盐酸与0.02mol/L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显碱性),则其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为:【变式】⑴0.01mol/L的NaOH溶液与0.02mol/L 的醋酸等体积混合(显酸性)⑵0.01mol/L的NaOH溶液与0.02mol/L 的HCN溶液等体积混合(显碱性)【当堂检测】1.用物质的量均为0.1mol的HCN和NaCN配成1L溶液,已知溶液中c(CN-)<c(Na+),则溶液显_ 性,混合溶液中c(CN-)+c(HCN) 0.2mol/L(填“=”、“<”、“>”)。
高中化学选修课件 :第3章第二节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了解盐类水解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化学 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 3 课 时 盐 类 水 解 原 理 的 应 用
课前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讲练
探究整合应用
知能优化训练
课前自主学案
自主学习
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硫酸铝钾或硫酸铝净水 + 3+ Al +3H2O Al(OH)3+3H 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热碱水去油污 - - 2- CO3 +H2O HCO3 +OH 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促进 CO2-水解,碱性增强,去污能力增强。 3
3.完成下列水解反应方程式: (1)AlCl3溶液低温蒸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FeCl3溶液至生成红褐 色胶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HCO3溶液与 Al2(SO4)3溶液混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Ca(HCO3)2、NaHCO3、KMnO4、NH4Cl固 体受热易分解,因此蒸干Ca(HCO3)2溶液得 CaCO3固体;蒸干NaHCO3溶液得Na2CO3固体; 蒸干KMnO4溶液得K2MnO4和MnO2的混合物; 蒸干NH4Cl溶液不能得到固体。 3.还原性盐在蒸干时会被O2氧化 例如,Na2SO3溶液蒸干得Na2SO4;FeSO4溶液蒸 干会得到Fe2(SO4)3和Fe2O3。 4.有时要从多方面考虑 例如,蒸干NaClO溶液时,既要考虑ClO-水解, 又要考虑HClO分解,所以蒸干NaClO溶液所得 固体为NaCl。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第三课时)
②分析表中数据、观察图像,可以得出结论:在物体A没有浸 没之前,当h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减小 ;在物体A浸 没后,当增大h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不变 。(均选填“增 大”、“减小”或“不变”) ③从表格中可知:在做次序3的实验时,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 2.4 N。 (3)物体A在容器内浸没后与未放入物体A前比较,水对容器 底产生的压强增加了 900 Pa。
求浮力的方法:
1、称重法: F浮=G-Fˊ 2、原因法:F浮=F向上 - F向下 3、原理法: (1)F浮=G排
´
F浮 m排 g
(2)F浮=m排g (3)F浮= ρ液V排gV排F浮 源自液 g F浮 V排 g液
1、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如图乙所 示,小球一半浸在水中,测力计示数为2N。则小 3N 球受到的浮力为 N,小球的体积为 600 cm3。(g取10N/kg)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三课时)
阿基米德
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澳大利亚用“蓝鳍金枪鱼”水下航行器下海搜索失联的 “马航”客机,航行器在水下下潜的过程中,它受到水的 压强和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压强变大,浮力变大 B.压强变大,浮力不变 C.压强不变,浮力变大 D.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1、如下图,底面积为80cm2的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在 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60cm2、高为12cm的实心圆柱形物体A用细线 拴好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小王要探究圆柱形物体A逐渐浸人圆 筒形容器内的水中时(水没有溢出容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 柱形物体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不计细线重,g取 10N/kg) (1)除下图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 (2)小王从圆柱体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h和F ,并将测量的结果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①依据表中数据,在方格纸中画出F与h关系的图像。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课时
02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
地势西高东低
中国地形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从青藏高原到沿 海平原,高低落差大。
主要地形区
中国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 等主要地形区。
山脉与河流
中国有许多山脉和河流,如喜马拉雅山脉、长江、 黄河等,对地形地貌有重要影响。
气候特点
80%
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温差较大。
环境保护还需要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水 污染、空气污染、土地退化等。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 措施,减少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05
课堂互动与讨论
分组讨论中国的地理特征对生活的影响
分组 任务布置 讨论过程 汇报交流
方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
农业生产的分布也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 农业的发展还与地理环境的变化密切相
例如,中国的东北平原是重要的粮食生 关。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的
产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重要的棉花 地理环境也在发生变化,这将对农业发
生产基地,新疆地区则是重要的棉花和
展产生影响。
瓜果基地。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还需要考虑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的交通网络发达,但 仍然存在一些瓶颈和短板。城市规划需要考虑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提高城市的通达性和便利性。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中国的重要战略之一,地理环境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 的影响。中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采 取不同的环境保护措施。
测验形式
测验目的
通过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 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 处,以便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第二节3课时电负性
H-Br 〉 H-I H-O 〉 C-H
(4)电负性的应用 4.判断共价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
电负性大的显负价,电负性小的显正价
例: NaH中,Na:0.9 H:2.1 Na显正价,H显负价
例: H2O2中,试判断各元素的化合价 H +1价,O -2价
科学探究
1.下列左图是根据数据制作的第三周期元素的电负 性变化图,请用类似的方法制作IA、VIIA元素的电 负性变化图。
电负性: 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 子的吸引力的大小。电负性越大, 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电负 性是相对值,没单位)
(2)电负性的标准和数值
以氟的电负性为4.0和锂的电负性为1.0作 为相对标准,得出了各元素的电负性。
Be(OH)2+2H+
课堂练习
× 1、每一周期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以稀有气体结束
2、f区都是副族元素,s区和p区的都是主族元素×
3、已知在200C 1mol Na失去1 mol电子需吸收650kJ能
× 量,则其第一电离能为650KJ/mol。 × 4、Ge的电负性为1.8,则其是典型的非金属
× 5、气态O原子的电子排布为:
高中新课程•化学•选修三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简图
ⅠA
0
1
Ⅱ 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3
ⅢB ⅣB ⅤB
Ⅵ B
ⅦB
Ⅷ
ⅠB ⅡB
4
5 s区
6
p区
d区
ds区
7
镧系
锕系
f区
3.电负性
化学相键邻: 原子之间强烈 的相互作用力叫做化学 键.
键合电原子子: 中 用 于 形 成 化学键的电子称为键合 电子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醛第二节第三课时-甲醛
22
2。、某醛的结构简式(CH3)2C=CHCH2CH2CHO (1)水浴检加验热分有银子镜中生醛成基,可的证方明法有醛是基加入银氨溶液后,
化(学C方H3程)2式C=为CHCH2CH2CHO +2Ag(NH3)2OH→
(CH3)2C=CHCH2CH2COONH4 +2Ag↓+3NH3+H2O
2)—检CH验O后分,子调中pH碳至碳酸性双再键加的入溴方在水法加,是银看氨是溶否液褪氧色化。
?1mol甲醛最多可以还原得到多少 m o l Ag?
即:H2CO3
6
或
所以,甲醛分子中相当于有2个—CHO,
当与足量的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 作用时,可存在如下量的关系:
1 mol HCHO~4 mol Ag
特1别mo提l H醒C:HO~利4 m用o银l C镜u(O反H应)2~或2与mo新l C制u2O
官能团
试剂
Br2的水溶液
酸性KMnO4 溶液
能否褪 烯烃 色
√
√
炔烃
苯的 同系 物
原因
能否褪 色 原因
能否褪 色 原因
×
加成反应
√
加成反应
氧化反
应√
氧化反 应
√
氧化反 15
官能团
试剂 Br2的水 溶液
酸性 KMnO4溶
液
能否褪色 醇
原因
×
氧化反应
酚
能否褪色
原因
取代反应 氧化反应
能否褪色
醛 原因
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
• 1.醛基与醛的关系
• (1)醛基为醛类有机物的官能团,因此醛 中一定含醛基,而含醛基的物质不一定 是醛。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第三课时)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起点分析: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以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并且从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就开始接触了物质的化学式,但是学生对化学式的含义以及如何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等等都是模糊的。
因此,本节课教学的起点应定位在学生已知化学式上,如H2O、O2、H2、CO2等,从学生熟悉的具体物质(金属铜和食盐)入手分析,让学生理解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明确化学式的含义。
然后从化学式引出化合价,让学生了解化学式中的数字是怎样得来的,以及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再由相对原子质量到相对分子质量。
最后,在学生理解化学式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总之,在进行本节的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对学生三重表征的思维方式的训练: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上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的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读出化学式,说出化学式的意义,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能判断出物质的组成元素和微粒构成;2、在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同时,主动对所学物质进行分类,能区分单质和化合物;3、熟知常见元素化合价,能依据化合价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并能根据化学式推求某元素的化合价;4、依据组成物质的各元素之间存在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式进行定量计算,会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以及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学习常见的化合价,总结出化学式层面上化合价的数学特征。
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相互合作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组成是通过实验方法测得的,我们不能臆造事实不存在的化学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化学式的意义、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难点:能根据化学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素材第四课时习题课课后反思:。
2022-2023学年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章第二节 醇 酚(第3课时) 教案
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二节醇酚第3课时酚一、教材分析苯酚是芳香烃的重要羟基衍生物,本节教材安排在苯和乙醇之后,想让学生认识到多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与制约。
让学生认识到官能团是物质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还要注意有机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相互影响,从而理解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辩证关系。
本节课在整个有机化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后边的有机化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水平上看,学生已经学完了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内容。
对有机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几种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希望自己能独立完成实验,有很强的求知欲。
三、教学目标(1)能从分子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解释酚类物质的化学性质。
(2))能辨识酚的官能团,结合苯酚的结构和实验认识其主要化学性质,形波“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键的极性发生改变”的观念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酚的结构差异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新课引入】上一节课我们介绍了含有羟基的两类有机化合物:醇和酚中的醇类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以苯酚为代表物来学习酚的性质。
【教师活动】PPT展示生活中的酚类图片一、苯酚的组成与结构1.酚:羟基(—OH)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苯酚是最简单的一元酚2.苯酚的组成与结构分子式结构简式共面特点C6H6O 至少有 12 个原子共面,最多有 13 个原子共面【探究实验1】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并小心闻气味,探究苯酚的水溶性现象:加水得到乳浊液,加热乳浊液变澄清二、物理性质1.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晶体,熔点为43℃;2.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3.有毒,对皮肤有腐蚀作用。
【注意】苯酚有毒,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再用水冲洗。
【探究实验2】实验现象取少量苯酚乳浊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5%NaOH溶液,边乳浊液变澄清加边振荡试管,观察并记录现象。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五章第二节第三课时 硝酸 酸雨及防治
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认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为大气污染物,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化学
任务分项突破
课堂小结提升
学科素养测评
化学
任务分项突破
学习任务1
了解硝酸的性质及工业制备
NO.1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1.硝酸的物理性质
硝酸是 无 色、 易 挥发、有 刺激性 气味的液体。
0.12 mol,最后的沉淀为 Cu(OH)2、Mg(OH)2,金属提供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
于沉淀结合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则沉淀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0.12 mol,所以最后沉淀的质量为 m g+0.12 mol×17 g/mol=(m+2.04) g,
故选 B。
化学
4.(2020·云南昆明期末)在某100 mL混合酸中,HNO 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改进汽车尾气的处理技术,控制尾气排放。
化学
NO.2 互动探究·提升能力
如图是一座大理石雕像在六十年间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探究
酸雨及防治
问题1:造成图示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酸雨对雕像的腐蚀。
化学
问题2: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什么有关?造成怎样的危害?
提示:酸雨的产生与SO2、氮氧化物有关。造成土壤酸化,腐蚀文物、建筑物
长期存放的浓硝酸呈黄色是因为其分解生成的NO2溶于硝酸中,实验室常将
浓硝酸保存在 棕色 试剂瓶中,并放在 阴凉 处。
化学
(3)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Cu)反应的实验探究
实验
操作
取两支具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浓硝酸和稀硝酸,按如图所示进行
八年级地理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
2、理解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成因及危害3、通过观看和阅读有关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具体报导,能分析有关现象的本质内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掌握阅读和分析季节分布图的方法,学会分析地理现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
教具投影、电脑教学方法一是读图法,利用“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获取信息,分析归纳季风的特点进而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提高读图的能力,并要与生活密切相关,能更好的理解地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趋利避害,学以致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是比较法,如,夏季风和冬季风对比学习。
三是归纳法,如,归纳总结各种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危害及防范措施。
教学过程:一、复习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什么?2、影响因素有哪些?二、导入新课出示一组景观图片(狂风暴雨的夏季、寒冷干燥的冬季、洪涝灾害、旱灾、台风、沙尘暴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我国显著的季风气候为何会频繁形成这样的天气?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季风气候显著和多特殊天气。
三、出示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
2、理解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成因及危害3、通过观看和阅读有关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具体报导,能分析有关现象的本质内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出示自学提纲1、学生阅读教材P35、P36、 P37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1)读图2—21,找出我国有哪几种季风气候?各自分布在什么位置?(2)什么是季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3)影响我国的季风有哪两种?它们分别是什么风向?起源自哪里?会带来什么天气?影响范围?(4)季风对我国降水的时空变化有什么影响?联系生活讨论:夏季风的强弱变化会对我国南北方生产、生活产生什么影响?(5)读图2—22用彩笔描画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指出大致以哪些山脉为界?(6)阅读教材P37材料,对比我国东北的齐齐哈尔市与维度大致相同的法国巴黎,看他们冬季气温、夏季气温、气温年较差有什么差异?这说明我国季风气候具有很强的什么特征?2、学生阅读P38、 P39 、P40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1)我国主要由哪些特殊天气?(2)寒潮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现象,它发生在何时、何地?它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应采取哪些有效的预防措施?(3)什么是台风?台风常发常发生在什么季节?它会造成哪些灾害?它常在我国什么地区登陆?哪些省区?台风有没有功劳之处?(4)梅雨和沙尘暴分别受什么季风的影响?它们发生的季节和地点分别在哪?3、学生阅读教材P41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灾害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什么灾害对我国农业影响范围最广、最常见的气候灾害?(2)讨论我国洪涝灾害、旱灾与夏季风来的早晚、进退、强弱有什么关系?(3)我们家乡发生过什么哪些自然灾害或是灾害性天气?谈谈你有哪些防灾知识?五、小组交流探究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六、教师点拨重难点、学生展示(一)学习任务一:季风气候显著第一步,说明冬、夏季风的形成,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8页图2.19和图2.20,亚欧大陆内部,冬、夏季气压分布有什么不同?风向有什么不同?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分别是什么地方?冬、夏季风各有什么特点?由此说明季风和季风气候的概念,冬、夏季风的特点。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 醛第二节第三课时 甲醛.ppt
小结:
被还原
CH3CH2OH
CH3CHO
被氧化
CH3COOH
-CH2OH 被还原 -CHO 被氧化 -COOH
1、和H2加成被还原成醇
(1)燃烧
(2)催化氧化 2、氧化反应 (3)银镜反应
(4)与新制的Cu(OH)2反应
(5)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溴水褪色
有机的氧化 还原反应:加氢或失氧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加氧或失氢
甲醛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HCHO+H2 →Ni CH3OH
甲醛的化学性质:
(2)氧化反应 HCHO+O2 点→燃 CO2+H2O 注:甲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前后物质 的量相等,若水为气态,反应前后气体的体 积不变。
或
(H2CO3
写出甲醛发生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的氢氧 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乙醛
B、丙醛
C、丁醛
D、2-甲基丙醛
4、一定量某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得到银 21.6g,等量的此醛完全燃烧时生成5.4g水, 通过计算求该醛可能的化学式。
n(Ag)=0.2mol CnH2nO ~ 2Ag
n(H2O)=0.3mol n( H)=0.6mol
1
2
0.1
0.2
该醛若饱和则化学式为:C3H6O 该醛若不饱和则化学式为:C4H6O
芦荟吊兰能吸收甲醛 目前对于室内空气污染的治理主要有活性炭
吸附、光触媒催化以及绿色植物净化等3种方法, 但它们各有利弊。
很多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在室内种植一 些盆栽的绿色植物,以净化空气。在室内空气污 染低于一定程度的时候,某些绿色植物确实具有 净化空气的作用。
比如,芦荟、吊兰和虎尾兰等对甲醛有一定 的吸收作用,而常青藤和龙舌兰等也可以吸收苯 系物。但当室内空气污染达到一定程度以上,单 靠这些绿色植物根本无法解决污染问题,相反, 它们甚至还在污染袭击中枯萎死亡。
第2节 第3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 教案
第二节第三课时《铁地重要化合物》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铁地氧化物,掌握铁地氢氧化物地制备和性质;
能对铁地氢氧化物地变化进行探究;探究Fe3+地检验及了解Fe3+地氧化性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实验学习地一般方法:将实验探究与讨论交流密切结合;
学习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地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务实求真、勇于探索地科学态度,重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地精神
教材分析
重点:氢氧化亚铁地制备、亚铁盐和铁盐地鉴别和相互转化
难点:氢氧化亚铁地制备亚铁盐和铁盐地转化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
一、利用问题引入课题,集中学生地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1. 浏阳一中红墙上红色油漆中地红色物质是什么?
2. 红砖为什么呈现红色?
二、自学铁地氧化物并加以归纳
【成果交流】
二、铁地氢氧化物
【实验探究1】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地制备及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2】探究氢氧化亚铁地制备、氢氧化亚铁地化学性质
【成果交流】
三、铁盐和亚铁盐
【提问】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Fe 3+和 Fe 2+?
【讨论】根据前面地实验,归纳总结:二价铁盐、三价铁盐地鉴别方法
【实验探究3】硫氰化钾溶液加入铁盐和亚铁盐溶液中地现象
【实验探究4】
溶液中加入【小结】
【问题2【问题3】铝盐和铁盐地净水作用地实验探究? 【作业】离子方程式地地巩固和课后习题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第二节 第3课时 元素周期律(二) (电负性) 2021
对点练习
1.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 第一电离能Y可能小于X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大于HnX C.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的酸性强于Y对应的酸的酸性 D. X和Y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
2.下表中是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某些性质,下列判断正确的
电负性越大,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
➢ 标准:以氟的电负性为4.0和锂的电 负性为1.0作为相对标准,得出各元 素的电负性(稀有气体未计)
鲍林L.Pauling 1901-1994
观察这组电负性数据,找出其大致变化规律:
“F老大,O老二”
(2)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一般规律) 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 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是( D )
A. C、D、E的氢化物的稳定性:C>D>E B. 元素A的原子最外层轨道中无自旋状态相同的电子 C. 元素B、C之间不可能形成化合物 D. 与元素B同周期且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的单质能与H2O发生置换反应
3.如图是第三周期11~17号元素某些性质变化趋势的柱形图,下列有关说法中
正确的是( B )
A. 电负性越大的主族元素,其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越大 B. 电负性是以氟为4.0作为标准的相对值 C. 元素电负性越大,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D. 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变大
对角线规则可以通过元素的电负性进行解释:
Li、Mg的电负性分别为1.0、1.2 Be、Al的电负性分别为1.5、1.5 B、Si的电负性分别为2.0、 1.8
3.0
(1)通过分析电负性的变化规律确定N、Mg的电负性(x)范围: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第三课时教学课件(鲁教版化学)
物质组成的表示
课堂 小结
化学式
化合价 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概意 念义
简书 介写
化 学 式
质质 量量 比分
数
在线 测试
1、已知在H3RO4 中,氢元素为+1价,氧为-2价,则其中 R的化合价为( C )
A +3 B +4
C +5
D +6
2、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为+5价的是( D )
第三节 物质组成 的表示
1
化学式及其意义
2
化合价
3 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内容 提要
学习 目标
1.知道化学式的意义,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 2.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3.初步学会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4.知道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能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 量分数。
三、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新知 学习
×100% =2g
X=18g
(4)不纯物质的计算
90克含硝酸铵80%的化肥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多少?
解:设含氮元素的质量为x
X=90g ×80% ×
2N ×100% NH4NO3
= 72g ×
2×14 80
×100%
=25.2g
答: 90克含硝酸铵80%的化肥中含氮元素25.2克。
练习计算:1、碳酸氢铵NH4HCO3 中氮元 素的质量分数
2.计算 2KClO3 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2KClO3的相对分子质量=2 ×(39+35.5+3×16) = 2 ×122.5 =245
课堂练习: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CO2
2HCl
Fe2O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课时)酸碱中和滴定班级组别姓名准备教师:宋晓艳 09.10 【学习目标】: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概念、原理、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2、熟记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用到主要仪器名称、仪器的用途。
3、掌握中和滴定实验计算的步骤、方法及误差分析。
【重点、难点】:酸碱中和滴定原理、操作及误差分析一、中和滴定的概述1.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它是中学化学中最重要的定量实验方法。
2.原理:,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总量)与碱提供的OH-(总量)的物质的量相等。
3.指示剂的选用选择指示剂时,一般要求变色明显(所以一般不选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恰好中和时的pH要吻合。
加入的量不易多,一般只能加2~3滴,否则会引起误差。
滴定时一般选用、作指示剂。
通常情况下:强酸、强碱相互滴定时用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剂;石蕊试液不能作为中和滴定的指示剂。
中学常见指示剂及变色范围如下表:4.仪器及使用:(1)仪器:滴定管:用于精确地放出一定体积溶液的容器,内径均匀,带有刻度的细长玻璃管,下部有控制液体流量的玻璃活塞(或由橡皮管、玻璃球组成的阀);规格有25ml、50ml,估读到0.01ml;分为酸式滴定管(不能盛碱液,HF以及Na2SiO3、Na2CO3等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和强氧化性溶液)。
滴定管、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洗瓶;(2)滴定管的使用:①检漏:检查两滴定管是否、堵塞和活塞转动是否灵活;②洗涤润洗:在加入反应液之前,洁净的滴定管要用所要盛装的溶液润洗次③装液:分别将反应液加入到相应滴定管中,使液面高于“0”刻度cm。
④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方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①酸式:快速放液;②碱式:橡皮管向上翘起(赶气泡))。
使液面处于某一刻度(一般为0—1ml),准确读取读数并记录。
⑤放出液体:根据实验需要从滴定管中放出一定量的液体。
二、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以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待测氢氧化钠溶液为例)1.准备过程:①②:分别取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各一支,用蒸馏水洗涤2—3次,再用标准酸液和待测碱液各润洗 次,润洗液必须从滴定管 端排出。
③装液:向碱式滴定管中装入待测液NaOH 溶液,排气泡,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放出一定 体积的待测液于洗净的 中。
以同样的步骤将标准液HCl 溶液注入酸式滴定管中,调整液面并记录。
2.滴定操作:在锥形瓶的待测液中滴加2---3滴 试液,并开始滴定。
手眼:左手 ,右手 ,眼睛 滴速:先 后 ,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
终点的判断: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 且 ,即到终点,读出体积并记录。
3.数据处理:为减少实验误差,滴定时,要求重复实验2---3次,求出 。
三、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1.分析步骤:⑴、确定滴定物质和被滴定物质;⑵、写出滴定未知浓度和滴定物质体积的关系式;⑶、判断。
2.分析依据:c B BA AB V V cC ,若用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液,消耗标准溶液多,则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溶液少,则结果偏低。
其误差可从计算式分析。
引起体积误差的常有:①读数, ②仪器洗涤, ③滴定管漏液, ④标准液不标准(如称量、配制、混入杂质等引起的), ⑤指示剂用错, ⑥待测液的量取等。
注意:①一般锥形瓶盛放待测液不需用待测液润洗,有水不影响结果,润洗反而会结果偏 。
②滴定管(盛放标准液)一定要用标准液润洗,如不润洗,结果会偏 。
③滴定管(移液管)在量取待测液时要润洗,否则结果会偏 。
(另:配制一定浓度溶液时,容量瓶不需用待配液润洗,否则浓度会偏高。
)3.量筒和滴定管错误读数时的误差分析量筒的刻度是由底到口按从 到 (填:大或小)的顺序刻度的(如图所示)。
若正确读数为5.0 mL 则俯视读数为5.2mL ,结果偏高;若仰视读数时,则为4.8 mL ,结果偏低。
滴定管的刻度由上到下,从 开始(零刻度以上还有一段没有刻度)逐渐 ,(在最大刻度以下也有一段至尖嘴处末端没有刻度)因此,读数值的偏差与量筒相反。
例如:正确液面在5.00 mL 时,其俯视读数为4.80 mL ,偏小,而仰视读数时,则为5.20 mL ,结果偏大。
但对滴定结果的影响要看滴定前后两次读数的差值来决定。
总之,对于量筒和滴定管,俯视和仰视时的共同点在于:俯视时液面位于读取刻度的下方;仰视时液面位于读取刻度的上方(记住“俯视看高;仰视看低”)。
4. 造成误差的常见错误操作下面是用标准酸滴定待测碱而引起的结果变化情况 ,在实验时若出现下列情况,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液的体积及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刻度“0”在上方的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A.滴定管B.量筒C.移液管D.量杯2、中和滴定中,视线应注视A.滴定管内液面变化B.液滴滴出速度滴定管刻度 D.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3、酸碱完全中和时()A、酸与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 、酸与碱的质量相等C、酸所能提供的H+和碱所能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D、溶液呈中性4、要准确量取25.00mL的稀盐酸,可用的仪器是()A、25mL移液管B、25mL量筒C、25mL酸式滴定管D、25mL碱式滴定管5、在25mL的碱式滴定管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20mL刻度处,现将滴定管内溶液全部放出,流入量筒内,所得溶液的体积为()A、5mLB、20mLC、大于5mLD、小于5mL6、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洗涤的仪器是( )A.酸式滴定管B.碱式滴定管C.锥形瓶D.移液管7、用NaOH溶液滴定盐酸时,由于滴定速度太快,当混合溶液变红时不知NaOH是否过量,判断它是否过量的方法是()A、加入5mL盐酸再进行滴定B、返滴一滴待测盐酸C、重新进行滴定D、以上方法均不适用8、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滴定硫酸溶液,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等于锥形瓶中硫酸溶液的体积,则说明( )A、NaOH和H2SO4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B、NaOH和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H2SO4物质的量浓度的两倍D、氢氧化钠溶液的pH和硫酸溶液的pH之和等于9、某稀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大约在0.07~0.08 mol·L-1之间,实验室现有①0.1 mol·L-1;②1.0 mol·L-1;③5.0 mol·L-1的三种标准盐酸溶液,若要通过中和滴定法确定氢氧化钠溶液的准确浓度,则应选用的标准盐酸溶液是A.①B.②C.③D.①②③均可10、向盛有100 mL 0.5 mol·L-1硫酸的溶液中加入25 mL 0.8 mol·L-1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其酸性,需2.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A.100 mLB.40 mL11、用标准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作为指示剂,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A、配制标准溶液的NaOH中混有Na2CO3杂质B、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确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未知液润洗D、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12、用标准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各操作中,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A.用蒸馏水洗净酸式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B.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溶液润洗,而后装入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进行滴定C.用碱式滴定管取10.00 mL NaOH溶液放入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进行滴定D.改用移液管取10.00 mL的NaOH溶液,放入锥形瓶后,把移液管尖嘴液体吹去二、填空题13、现有下列仪器或用品:①铁架台(含铁圈、各种铁夹);②锥形瓶;③滴定管(酸式与碱式);④烧杯(若干个);⑤玻璃棒;⑥天平(含砝码);⑦滤纸;⑧量筒;⑨三角漏斗。
有下列药品:①NaOH固体;②标准NaOH溶液;③未知浓度的盐酸;④Na2CO3溶液。
试回答以下问题。
(1)做酸碱中和滴定时,还缺少的试剂是。
(2)配制250mL0.1mol/L溶液时,还缺少的仪器是。
(3)过滤时,应选用上述仪器中的(填编号)。
14、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氨水时,锥形瓶中通常盛放,滴定时左手,右手,双眼注视。
如滴定过程中进行如下操作,分别指出该项操作对滴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1)滴定结束时俯视滴定管刻度。
(2)、滴定前未用标准盐酸润洗酸式滴定管;(3)、滴定前用氨水润洗锥形瓶;(4)、滴定前标准盐酸是敞口放置的;(5)、中和过程中往锥形瓶中加一些水;15、称取mg纯NaOH配成500mL溶液,取出25mL恰好与20mL盐酸完全中和,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若该mgNaOH中实际含有少量的氢氧化钙,则盐酸的实际浓度比上面的数值要。
若该mgNaOH中实际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则盐酸的实际浓度比上面的数值要。
若mgNaOH中实际含有少量的碳酸钠,则盐酸的实际浓度比上面数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