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责任主体、实施依据和保证、资金来源、目标)

2.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向不能维持起码生活水平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3.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4.社会福利:旨在改善与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物质福利,以及全部公共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施和服务。(狭义郑功成)

5.医疗保险:将其作为社会保险制度中的一个项目来定位,专指社会医疗保险,它是由国家立法规范并运用强制手段,向法定范围的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疾病医疗服务和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化保险机制。

6.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因遭受意外伤害和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嘱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7.历史债务:20世纪90年代之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现收现付制的筹资模式。在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前期没有为职工建立个人账户,没有资金积累,制度转型后就会存在巨额历史债务。现有的老职工领取的养老金的总数额就是历史债务。8.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是反映退休人员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

9.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谓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的社会成员,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安排。

10.五保制度:所谓五保制度,是针对农村中缺乏或丧失劳动能力、无依无靠、没有生活来源的老、孤、寡、残疾人员,由乡、村两级组织负责向其提供保吃、保穿、保往、保医、保葬和保教等五个方面的援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

简答题:

1.社会保险VS.社会救助VS.社会福利?

保障层次:基本性层次;最低层次;最高层次

保障目标:保证劳动者因风险而失去收入来源时能够获得物质帮助;

维持起码生活水平;改善与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物质福利

保障对象:劳动者;弱势群体;全体国民

保障水平:基本保障;水平低;弹性化

权利义务关系:双向;单向性;普惠性

2.社会保障与消灭贫困的关系

社会救助:缓解贫困;社会保险:预防贫困、减少贫困

社会福利:共享成果发展;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缓解相对贫困

3.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异同

区别:(1)立法范畴不同(经济立法/劳动立法)

(2)管理体制不同(金融管理/行政领导)

(3)保障对象不同(全体国民/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

(4)保障水平不同(偿还/保障)

(5)权利与义务对等内涵不同(等价/先后)

(6)性质不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活动;国家强制实行的以保证社会安全为目的的保险制度)

共性:(1)都是基于对特定风险损失分担的社会化机制(2)都进行风险转移;

(3)都以给予损失赔偿或保险金给付等方式为被保障对象提供保障。(4)充足的基金是两种保障制度健康运行的物质基础;(5)都具有为偶然性的风险损失提供保障的特征。

4.对早期社会保障发展的简要评论

(1)性质:居高临下型;(2)保障项目:极端有限型

(3)保障水平:极端低下型;(4)保障效果:不良型

5.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特征

(1)社会保障在性质上表现为全民普遍性福利。

(2)社会保障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促使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3)社会保障项目实现完备化。

(4)实施过程进一步社会化

6.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与特色

基本框架:从制度结构出发,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国家一单位保障制的基本框架由国家保障、城镇单位保障、农村集体保障三大板块组成。

主要特色:(1)国家负责;(2)单位包办;(3)全面保障;(4)板块结构

(5)封闭运行;(6)缺乏效率;(7)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

7.新农保制度的基本特征

(1)个人账户积累性;(2)个人缴费标准的多层次性

(3)缴费主体多元性;(4)强调政府责任

(5)政府补贴的双重性;(6)自愿性与激励性

(7)基础养老金的普惠性

论述题:退休年龄延迟

养老金支付,是养老保险制度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养老金领取资格、养老金给付水平、养老金补偿机制、养老金发放办法等等方面的政策规定和操作规程。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中,养老金的支付也要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这是因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影响养老金支付的社会、经济因素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退休年龄的变动给养老金支付所造成的影响。

退休年龄,是一个国家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根据人口的平均寿命及劳动力供应状况对劳动年龄所作的上限规定。养老金领取资格中把退休年龄作为最基本的条件加以规定,是基于自然的和社会的两方面考虑。从自然的角度讲,人有自身的生命周期,人活到一定年龄时体力和脑力都会衰退,需要退出劳动领域养老。所以,根据人口的平均寿命确定退休年龄是必要的、人道的。从社会的角度讲,社会生产再生产是个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与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紧密相联不可分割。新的劳动者加入和老的劳动者退出,都是社会生产的需要,新老劳动者不能正常更替就会给社会生产带来消极的影响。各个国家由于人口年龄构成不同,劳动力供求状况也不同。人口年龄构成年轻的国家,新增劳动力比例大,新增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大,一般就将退休年龄规定得低一点;人口年龄构成老化的国家,新增劳动力比例小,劳动力资源较缺乏,就将退休年龄规定得高一些。根据劳动力的供求状况确定退休年龄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1.人口预期寿命、退休年龄与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口预期寿命延长是各个国家所经历的普遍现象。人口预期寿面的延长进一步引起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养老金需求急剧上升,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运行面临着挑战。

养老金支付压力的上升同时表现在制度赡养率和自我赡养率两个方面。从制度赡养率来看,人口老龄化造成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必然引起养老金需求的提高,进而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支付能力提出挑战,特别是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对人口结构变化更加敏感。

从自我赡养率来看,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相应延长了劳动者退休之后的生命余年,意味着同样的工作时间要负担的退休后生活时间延长,对于养老保险制度来说,相当于在个人账户缴费期不变情况下,支付期延长。由于目前对于个人账户支付期的普遍规定为10年,支付期过后的养老金来源于统筹基金,这也同样会对养老保险制度造成资金压力。

在人口预期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逐步推迟退休年龄是应对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加、确保养老保险制度持续运行的有效措施。

2.退休年龄延迟与劳动就业的关系?

可能对年轻人就业产生挤出效应:推迟退休对年轻人就业的挤出效应是指由于老年人延迟退出工作岗位引起新增工作机会减少而对年轻人工作岗位的挤占。但是,老年人与青年人的工作岗位之间并不是一对一的替代关系。一般来说,青年人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人,工作岗位以初级岗位为主,而接近退休年龄的老职工由于工作经验、能力、工龄等原因,工作岗位以高级岗位为主,因此,工作岗位的错位可能使推迟退休对年轻人就业的实际挤出效应并不大。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将造成劳动力绝对数量的下降,因此推迟退休对年轻人就业的挤出效应会进一步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