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教学设计全册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组单元分析:本组精心描绘祖国的山山水水,作者笔下的千山万水是多姿多彩的,江河是奔流不息的,江山如诗如画!学习本组课文要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3221210 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谙”等生字,会写“亭” 3.会认读本课中“螺” “潭” “庭” “谙”5 个生字,理 “螺”解“闲”“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和”过程与方法: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教学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望洞庭》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教学课时:3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独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
2.背诵此诗。
教学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默写《独坐敬亭山》。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古诗三首中的《独坐敬亭山》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诗歌。
1.教师范读。
2.划出节奏。
3.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诗句的意思。
4.汇报解决疑难。
5.欣赏诗歌。
(1)自由朗读,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及喜欢的原因。
(2)师生互动,共同欣赏诗歌。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古井给人们的启迪,体会故乡人民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地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品格。
2继续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
3理解最后一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教学重难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深入理解结尾一段话的意思,学习古井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你们见过井吗?喝过井水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古井》。
二范读课文,谈感受下面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听后回答:你们过去对井怎么看?听了课文你们觉得并怎样?三,读通课文,指导分段1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
2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词练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
4默读课丈,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①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人都到这儿取水。
②每天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③村里的人长牢给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送水。
④者两口对乡亲们送水不肯要报酬深表歉意。
⑤乡亲们以井作比劝说老人。
⑥说说古井的作用。
四讲读第一段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活,每句话讲了什么?讨论归纳:共4句话。
第1句交待古并位置,第2句讲井水清凉可口,第3句说乡亲都来取水,第4句赞美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间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
2这一段中哪句话含义最深刻?(第4句)在这一句中作者把古井和井水比作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汁。
)3“温情”是什么意思?(指温柔的性格,温和的态度,)作者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什,好在哪里?(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伟大的,为培育儿女可以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古并就像慈爱的母亲,敞开胸怀无私地用生命的泉水养育着人们,而对人们却毫无所求。
这种品格与母亲的高尚品德是多么相似,〕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提醒学生注意突出“温情”“甜美”等词。
五识记抄写哺育”温情” 甜美等词语。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版部编)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田园生活”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4篇课文。
文章语言优美,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古诗词三首》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田园风光图;《乡下人家》描写了自然和谐、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天窗》描写了乡下屋顶上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的美丽、神奇的想象;《三月桃花水》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目标古诗词三首21.认识2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词三首》。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积累优美的句段,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5.自主阅读《三月桃花水》,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
乡下人家 2 天窗 2 三月桃花水 1 习作 21.转述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把“我的乐园”介绍给同学,表达出自己快乐的感受。
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策略1.朗读入意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再借助文字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2.想象入情境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再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入情入境。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宿新市徐公店》课时目标1.认识“徐、篱、疏”3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疏”4个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5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目标:1、研究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资料补充等多种阅读方法,揣摩人物内心世界,进而体会文章内容。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3、厚积薄发,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_导入,抓主线1、诗人流沙河曾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少年周恩来从小立志——生齐读课题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研究下少年周恩来为什么立下这样的志向!3、指读课文,回答问题,师板书:中华不振。
二、精读课文,知因果(一)组内合作自学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里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出示阅读方法:读书时要一想二画三批注)2、组内交流(二)研读课文全班交流(学生找到哪里,老师相机处理哪里)1、品读词句,初步感受中华不振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
●通过哭诉着、得意洋洋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
●从洋人欺侮__人后趾高气扬的神情中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从当时妇女的穿着“衣衫褴褛”体会__当时的落后、人民生活的困难,体会中华不振。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__的巡警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__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通过“不但不……反而……”这组词语体会__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__人的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
●体会这是在__的地盘上,国人当时得不到最起码的公道,没有地方说理、没有地方申诉,感受中华不振。
人教版下册四年级的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下册四年级的语文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下册四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人教版下册四年级的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及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最普通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优美轻柔的乐曲。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来到了乡村人家,谁能说说乡人家的哪处景物给你印象最深?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瓜藤攀檐鲜花轮绽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织娘催眠二、研读品味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你喜欢的一处乡村风景美美地读读,并说说喜欢理由。
2、读时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
独特的语句并做上记号,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在脑海勾画美丽的画面。
3、全班交流(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4、请用心去朗读,把乡村的可爱美景读出来。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三、整理回顾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齐读。
指名读。
配乐)3、讨论探究:“独特,迷人”什么意思?那怎么理解?它在文中什么作用?4、请选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象配乐朗诵,在次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一、设计理念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
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㈠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㈢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独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四、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㈠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
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㈡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
(师板书课题“一、古诗词三首”)[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㈠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㈡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
亭,读tíng ,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
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㈢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
㈣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小学语文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教案5篇
小学语文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人教版下册四年级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美感。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预习探究(一)引入新课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合作交流(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2、引导阅读:(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一单元:《读懂图画》本单元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析图画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备课内容: 1.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分析图画,理解其中的情感与意义,培养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的细节、理解图画表达的情感,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画内容。
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提升对图画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幅引人入胜的图画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分析一幅图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分析。
3. 实践: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观点,练习描述图画的内容。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成果,强调观察细节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诗歌欣赏》本单元主要内容是通过欣赏诗歌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操,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备课内容: 1.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诗歌,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用朗诵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世界。
2. 学习:逐句解读诗歌,辅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义。
3. 欣赏:让学生聆听优美的诗歌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 创作: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情感,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第三单元:《阅读理解》本单元主要内容是通过阅读文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备课内容: 1.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和归纳总结能力。
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提升对文章细节的把握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语文教学进度表(第八册)第一单元主体1<海上日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目标1、2。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1、今天,我们来学习巴金的一篇著名写景散文《海上日出》,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朗读课文,畅谈感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
2、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
)3、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好吗?三、精读课文,感受壮观1、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我们不仅需要尽情朗读,同时也需要用心思考。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2-5)3、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4、天气晴朗时的日出和有云的情况下的日出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把你有感受的词句画下来。
5、汇报学习的情况,要求尽量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来说。
(一)天气晴朗时的日出①太阳快升起来的情景,“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
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转眼间”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加强”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变化。
②“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这句话写出了太阳特别可爱。
引导读出太阳的可爱。
(学生读句子。
评议。
)③重点理解:“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与“太阳慢慢向上升”进行比较,体会书上的句子好在哪儿。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通用21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通用2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激趣导入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释题,简介背景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交流诗意。
全班交流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
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
厌的注释是满足。
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
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指导朗读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望洞庭形象感知,揭示诗题出图。
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的可爱。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课文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四年级下册语文学习内容并明确教学要求。
2.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素养。
3.引导学生热爱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
1. 课文学习
•《课文名称1》
•《课文名称2》
•《课文名称3》
2. 词语解释
•生字词语1:解释及造句
•生字词语2:解释及造句
•生字词语3:解释及造句
3. 语法讲解
•介词的用法
•动词的时态
•形容词的比较级
三、教学方法
1.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法。
2.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语文。
3.个性化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文朗读及解析
2.讲解生字词语
3.完成课文理解题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进行语法讲解
3.完成语法练习
第三课时
1.学习新课文
2.分组朗读对话
3.完成课后习题
五、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评估:包括课文朗读、语法练习等表现。
2.作业评估:布置作业并评阅,及时反馈学生表现。
3.综合评估:结合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进行学生综合评估。
六、教学反思与优化
1.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
3.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以上是本文档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的详细说明,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通用10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通用10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2、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4、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德育目标: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课前准备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
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为什么?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
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
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
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1、古诗词三首上课时间:3月3日4日 7日周次 : 1 总课时: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⑵、理解“看不厌”: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⑶、品析: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电子版教案下册6篇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电子版教案下册6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篇一一、教材整体介绍今天向大家介绍第八册教材的内容和使用建议,第八册是中年段的学习内容之一,共有12个单元,单元主题鲜明,具有时代特色,颇具育人的针对性。
”1、教材的阅读量每个主体单元大致有2至3篇主体课文,共计28篇,语文天地中有近20篇的拓展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体现了本套教材注重阅读积累、扩大阅读量的编写思想。
同时为教师使用教材给出了弹性的空间。
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调整课文。
2、选文的质量(1)单元主题的选择趋于理性认识与思考的引导。
如,《规则》、《回归》、《快与慢》引发学生对自然规律,对社会现象,对国家荣辱,对人生的价值,对时间的把握等产生思考。
(2)不同文体的文章,都在丰富情感的基础上更突出了人生价值的引导。
如,《乡村大道》描绘了乡村大道独特的风景,歌颂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钓鱼的启示》《《挑山工》等记叙文,在叙事的基础上突出了人性光辉的闪耀,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形成独特的视角,产生上进的力量。
3、语文天地语文天地仍分为日积月累、开卷有益、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笔下生花五部分。
与主体课文融为一体,既是主体课文的延展和深化,又是主体课文学习的一部分,应将语文天地中的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与主体课文的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
金钥匙系列的编排是本套教材的很重要的特点,一般是从激发兴趣、养成习惯、教给方法这三方面给以指导。
因为到了四年级,阅读和写4、特殊的位置本套教材从整体进行规划,第一、二、三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
是一、二、三年级重在积累,五、六年级重在提高、综合、整合、运用。
在第7、8册教材的学习中,就要在识字、学词、练句、阅读、习作等诸方面形成一些东西,有一个收束的问题,由现象逐步形成一些规律,由感性形成一定的理性,由放到收,将一些散的东西进行整合。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目录第一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1)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4)第三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7)第四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9)第五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11)第六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13)第七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15)第八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17)第一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和《三月桃花水》4篇课文组成。
本单元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美景,目的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美感,感受乡村的美妙。
2.本单元重点:(1)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比如,《古诗词三首》中的提到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乡下人家》中的“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写出了乡村生活的惬意、美好;《天窗》中通过透过天窗看到的、想到的事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真的赞美,对那给了孩子光明快乐的天窗赞美。
《三月桃花水》中“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表达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的乐园》,要写出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你爱在你的乐园干什么,你的乐园带给你什么快乐。
写之前学会仿照表格列一下提纲。
3.本单元教学建议:教学本单元课文,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对于精彩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奥秘,科学技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 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激趣导入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释题,简介背景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2、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自学,初步理解1、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
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2、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望洞庭形象感知,揭示诗题出示教学挂图。
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
(板书诗题) 自由吟读1、学生边渎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
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优秀7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优秀7篇】篇一: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让学生知道麋鹿是我国的一种珍惜动物,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3.会认“榜、棕、孕、匿、厄、沛、衍”等7个生字,会写“涂、榜、敏、捷、繁、殖、孕、匿、输、基”等10个生字,掌握“滩涂、敏捷、繁殖、销声匿迹、输出、基金会”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教学难点从麋鹿多舛的命运,领悟到野生动物的命运往往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麋鹿的传说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预习提纲二、激情导入: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出示图片——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
三、检查读课文。
指名读文。
四、展示汇报,交流成果1.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2.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认读:榜、棕、孕、匿、厄、沛、衍读词:滩涂、敏捷、繁殖、销声匿迹、输出、基金会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4.读一读:麋鹿俗称“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
麋鹿胎生,孕期长,生长慢,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湿地环境中。
麋鹿曾因在战乱中惨遭杀戮,在故土销声匿迹。
后来,在颠沛流离并几乎要灭绝于欧洲时,英国的贝福特公爵收养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别墅──乌邦寺,由于饲养得法,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
1986年8月,39头麋鹿结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经过长途跋涉,回归故土,回归自然。
至今,麋鹿总数估计已逾千头。
5、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段(1):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2—4):具体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5—7):记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⑵、理解“看不厌”: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⑶、品析: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
而神总是“超凡”的,神总是“脱俗”的。
⑷联系《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更深地体会超凡脱俗、寄情山水。
四、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⑵品析: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五、表情朗读,升华诗意1、古诗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
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实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2、背诵全诗。
3、默写全诗。
六、回顾总结,受之以渔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自己总结: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
第二课时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你知道洞庭湖吗?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4、老师送一组词: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二、精读会意(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2)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看一看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第三课时一、导入,简介相关资料1、背诵有关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
2、齐读诗题:忆江南3、介绍诗人和创作背景:二、初读全诗,感知词的特点1、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畅。
2、初步感知词的特点:3、指名读。
(重点提示“谙”这个生字的读音)。
三、自学交流,探究诗意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五、作业布置展开想象,把“日春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可以写,也可以画。
)2桂林山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感情朗读课文;熟练有感情的背诵课文;注意分号的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脑中想象这种美丽景色。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教师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①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②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
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的?齐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特点之一“静”。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
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绿”。
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
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③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
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巩固识字,练习书写第二课时一、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①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②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③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特点之一“奇”。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
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
④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③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四、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以学生的“春游”创设情境。
“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吗?汽车开动着,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样。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现在下车,我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广这一创设的春游情境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兴趣盎然。
二、整体感知,拟定郊游教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课堂练习本上拟出游踪,请一生到黑板前画出导游图,教师和其余学生一起协助修正、定图。
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拟出游览路线,学生头脑中有清晰思路,为下面的分景点学习打好基础。
三、游览景点,挖掘特点紧紧扣住每个景点不同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想象等多方面感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
(一)领悟美,感受情──学习“路上”1.课文中哪些是写路上的?2.把描写路上美的句子找出来,想想美在哪里?全班齐读这些美句。
(教“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这句话写作顺序怎样?这么多颜色,你感觉怎么样?这么美的句子值得我们好好品读。
(学生比赛回答、比赛读)4.为什么“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哪位同学能读出溪流变化?5.闭上眼睛,听老师把前三个自然段朗读一遍,边听边欣赏路上的美景。
(二)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过渡:路上景色如画,但我们目的不在这里,我们目的在双龙洞。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2.“突兀森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可看出洞口什么特点?3.“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说明外洞什么特征?(三)入情境,悟特点──学习“孔隙”过渡:参观完了外洞,顺着泉源,我们来到了孔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