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滩滑坡研究报告
新滩滑坡工程总结汇报
新滩滑坡工程总结汇报滑坡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土木工程项目,其目的是保障滩区的安全,防止山体滑坡对生命财产造成损害。
本次滑坡工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成功地解决了滩区滑坡的问题。
以下是对新滩滑坡工程的总结汇报。
首先,针对滩区滑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在滑坡工程设计之前,我们进行了详尽的地质勘探和地质灾害调查,确定了滩区滑坡的主要原因是地层具有很高的含水量和较低的稳定性。
通过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在工程设计上采取了有效的对策。
其次,在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估上,我们运用了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我们采用了三维地质力学数值模拟软件,对滑坡发生前后的地下应力与变形进行了模拟和分析。
通过对地下力学特征的深入研究,我们确定了滑坡发生的时间和范围,并借此来确定滑坡工程的施工方案。
在滑坡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了施工质量的把控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我们组织了一支专业的施工队伍,对施工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熟悉并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指南。
同时,我们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周密的安全防护,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安装临时拦挡墙、设置警示牌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此外,在滑坡工程过程中,我们还注重了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我们与当地政府、环保部门、交通运输部门等进行了紧密的合作,共同参与并监督了工程的实施。
通过多方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工程中的问题,确保工程进展顺利。
最后,在滑坡工程的验收和维护方面,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确保工程的质量和长期稳定性。
我们进行了全面的工程验收,对滑坡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措施和环境影响等进行了评估。
并且,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维护计划,定期对滑坡工程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总之,通过对新滩滑坡工程的实施和经验总结,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滑坡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未来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我们的努力,成功地解决了滩区滑坡问题,确保了滩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滑坡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滑坡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一、研究背景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我国地处地质灾害多发区,滑坡灾害频发,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对滑坡进行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将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减少滑坡灾害对社会带来的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滑坡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制定滑坡治理方案和措施提供依据,提高滑坡治理的效果和效率,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搜集和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滑坡灾害的分析研究,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为滑坡治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四、滑坡治理的可行性分析1. 滑坡治理的必要性滑坡是地质灾害中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自然灾害,其发生频率高,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对滑坡进行治理是必要的,可以减少滑坡灾害对社会的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滑坡治理的可行性滑坡治理的可行性包括治理技术的成熟度、治理成本的可控性、治理效果的可预见性等方面。
当前,我国在滑坡治理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治理成本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和管理方法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滑坡治理的效果也可以通过科学设计和实施得以预见。
3. 滑坡治理的困难和挑战然而,滑坡治理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如自然环境的复杂性、治理技术的不成熟、治理成本的高昂等。
这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够有效地解决。
五、滑坡治理措施1. 加强滑坡监测和预警对于已经发生的滑坡,要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掌握滑坡发展的动态过程,以便采取相应的救援和防范措施。
2. 强化滑坡治理技术在滑坡治理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地质工程、植被恢复等,确保滑坡得到有效的治理。
3. 加大投入力度滑坡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六、结论滑坡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
新滩滑坡研究报告
新滩滑坡的形成及预测新滩滑坡位于长江两陵峡上段兵书宝剑峡出的北岸,与链子崖危岩体隔江相望,距三峡工程三斗坪坝址约26km,新滩滑坡是一个老滑坡,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较大规模的崩滑,1985年6月12日3时发生大规模滑动,历时4分7秒,整个新滩镇顷刻毁于一旦。
新滩滑坡体地处长江北岸,总的地势为北高南低,而沿江地形则为西高东低,西部的黄岩山体为坚硬的二迭系石炭系灰岩以及泥盆系石英砂岩,多为悬崖峭壁。
黄岩山体以东,·姜家坡至新滩镇一带,为一平缓的堆积斜坡,上部较窄(约300m 宽),下部较宽(约500~loO0m),平均宽度450。
,坡面平均坡度23度,向长江倾斜,堆积斜坡总高差约l000m。
1985年6月的大滑坡发生在斜坡堆积体西半部,自高程约。
oDm的九盘山到高程约som的临江地段,高差800余m,滑坡长度约200小”,滑坡后缘宽220次,中部380沉,江边滑坡体前缘宽72om,总面积o。
73km“滑动总体积约200。
万m3,分别占整个斜坡堆积体的66肠和60呱(图1).滑坡体下部基岩为志留系砂岩和页岩,基岩在纵向剖面上陡缓不一,自高程50m(江边)到高程330、400m(毛家烷),基岩坡度约为16度:自【高程330、400,n到高程5一.、59om(姜家坡),基岩坡度约40度;高程510~59om以上,基岩坡度约20,25度。
滑坡体主要是岩崩遗留下来的堆积物,堆积层厚度一般为30~40m,个别地段达86.m堆积物以砂岩和灰岩的碎块石为主,夹有碎石粘土层。
由于砂岩块石风化较快,滑坡体下段的碎石粘土层的数量和厚度逐渐增加,并且随着深度的增加,碎石粘土层也越趋致密,这种分布情况与砂岩块石的风化崩解泥化和历史上滑坡体多次滑动产生的挤压、穿插堆叠有关.碎石层透水性甚强,地下水位一般高出基岩面0。
3、Zm,滑坡体下段粘土含量增加,地下水呈散流状态,并有泉群出露,排入长江,这些泉水长年不千,流量随季节变化,早季单个泉流量为o·04一o·21/““`,雨季可增勤·15一o·831/“e`。
滑坡可行性研究报告
滑坡可行性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滑坡是一种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滑坡发生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滑坡发生的原因、形成机制和预测方法的研究,提出预防和治理滑坡的可行方案。
2. 滑坡的原因滑坡的发生原因通常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
地质条件是滑坡发生的基础,主要包括地层、岩性、层理和构造等因素。
地形地貌的坡度、坡向和河道等因素也会对滑坡发生起到影响。
气候的降雨量、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会影响土体的稳定性,从而增加滑坡的概率。
2.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土地开发、采矿、工程施工等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改变。
土地开发活动会改变地表的坡度和地层结构,增加滑坡的风险。
采矿活动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增加了滑坡的可能性。
工程施工活动会破坏土体的完整性,使滑坡隐患暴露出来。
3. 滑坡的形成机制滑坡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重力作用和水力作用两个因素。
3.1 重力作用重力作用是滑坡形成的基本原因,它使土体由于自身重力超过内聚力而发生失稳。
土体的重力与坡面的平行分力、垂直于坡面的分力以及与坡面的摩擦力共同作用,导致土体的变形和滑坡的形成。
3.2 水力作用水力作用是滑坡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通过增加土体的饱和度、降低土体的强度和减小土体的重力抵抗力来增加滑坡的可能性。
降雨是导致滑坡发生的主要水力作用因素。
4. 滑坡的预测方法滑坡的预测是为了及时发现滑坡的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
目前常用的滑坡预测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地质雷达和地下水位监测等。
4.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主要利用卫星遥感图像获取地表的变形信息,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判断地表是否存在滑坡隐患。
遥感技术具有获取区域范围广、成本低廉等优点,在滑坡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2 地质雷达地质雷达是一种非接触式地下勘探技术,可以通过探测地下的微小振动来判断地下是否存在滑坡隐患。
滑坡地质实习报告
滑坡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增多,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滑坡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对滑坡等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治能力,我们一行来到了某滑坡事故现场进行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了解滑坡的成因、类型及特征;2. 学习滑坡的调查、监测和防治方法;3. 掌握地质罗盘、水准仪等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4.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习过程1. 滑坡现场调查我们来到了滑坡事故现场,观察滑坡的形态、规模、滑动方向等特征。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到滑坡是由于地质结构不稳定、降水过多、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滑坡体上部出现了裂缝,下部发生了位移,对附近的道路和居民区造成了严重威胁。
2. 滑坡成因分析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分析了滑坡的成因。
地质条件是滑坡发生的内因,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等因素。
人类活动如过度开采地下水、过度植被砍伐等,使得地质环境恶化,稳定性降低。
降水是触发滑坡的外在因素,当降水过多时,土壤饱和度增加,抗剪强度降低,容易发生滑坡。
3. 滑坡监测与防治我们学习了滑坡监测和防治的基本方法。
滑坡监测主要包括变形监测、裂缝监测、地下水监测等,通过监测数据及时了解滑坡的动态变化,为防治提供依据。
滑坡防治方法包括工程治理和生态治理两大类。
工程治理包括加固滑坡体、修建排水设施、锚固桩等;生态治理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
4. 仪器操作学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地质罗盘、水准仪等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地质罗盘用于测定地质体的产状、方位等参数,是地质调查的重要工具。
水准仪用于测定高程,对于滑坡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滑坡的成因、类型及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滑坡调查、监测和防治的基本方法。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地质罗盘、水准仪等仪器的使用,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滑坡分析报告总结
滑坡分析报告总结1. 引言滑坡是一种地质灾害,常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了解滑坡的成因和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滑坡事件,我们进行了滑坡分析。
本报告总结了滑坡分析的步骤和结果。
2. 数据收集为了进行滑坡分析,我们首先收集了相关的地质和气象数据。
地质数据包括地形图、地质构造图和岩性分布图。
气象数据包括降雨量、温度和湿度等信息。
这些数据是分析滑坡的基础。
3. 地质条件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地质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滑坡发生的区域具有以下地质条件:地形陡峭、岩性松散、地下水丰富等。
这些地质条件增加了滑坡发生的风险。
4. 气象条件分析除了地质条件,气象条件也对滑坡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对收集到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滑坡发生前有大量降雨,并且降雨过程持续时间较长。
这种气象条件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增加滑坡的可能性。
5. 滑坡预测基于对地质和气象条件的分析,我们进行了滑坡的预测。
我们采用了统计模型来预测滑坡的概率。
根据历史滑坡事件和相关的地质、气象数据,我们建立了一个预测模型。
通过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不同条件下滑坡发生的概率。
6. 风险评估根据滑坡预测的结果,我们进行了风险评估。
我们将滑坡的概率分为几个等级,用于评估滑坡事件对人员和财产的威胁程度。
通过风险评估,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防灾措施,减少滑坡事件的影响。
7. 防灾建议根据滑坡分析的结果和风险评估,我们提出了一些防灾建议。
首先,加强地质勘测,及时发现潜在滑坡风险。
其次,建立滑坡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和地表位移等指标,及早预警滑坡事件。
此外,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减少人员伤亡。
8. 结论滑坡分析是了解滑坡成因和预测滑坡事件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地质和气象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滑坡的概率,并评估滑坡事件的风险。
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减少滑坡事件的损失。
滑坡分析的结果对于土地规划和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对滑坡分析的总结报告,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发,提高对滑坡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工程地质实习滑坡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增多,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逐渐上升。
为了提高对滑坡灾害的认识,掌握其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我们于20xx 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在xx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工程地质实习,重点考察了滑坡现象。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滑坡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2. 学习滑坡的野外识别和调查方法。
3. 掌握滑坡防治的基本措施。
4.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滑坡基本知识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滑坡的基本知识,包括滑坡的定义、分类、形成机理、影响因素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滑坡是由于地质、地形、水文、人为等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的地质现象。
2. 滑坡野外识别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跟随指导老师,实地考察了xx地区的滑坡现象。
通过观察和对比,我们掌握了以下识别方法:(1)地质构造:滑坡区往往存在断层、节理等地质构造,容易引发滑坡。
(2)地形地貌:滑坡区地形起伏较大,坡度较陡,易发生滑坡。
(3)植被破坏:植被破坏导致地表水流失,增加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4)地面裂缝:滑坡区地面出现裂缝,表明地下岩层应力集中,易发生滑坡。
3. 滑坡调查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滑坡调查的方法,包括:(1)现场踏勘:观察滑坡现象,了解滑坡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植被破坏等情况。
(2)取样分析:采集滑坡体、滑坡壁、滑床等样品,进行室内分析。
(3)监测数据:收集滑坡区降雨、水位、地面位移等监测数据。
4. 滑坡防治措施针对滑坡防治,我们学习了以下措施:(1)工程措施:如排水、削坡、支挡、锚固等。
(2)生物措施:如植树造林、种草等。
(3)管理措施:如加强监测、制定应急预案等。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收获颇丰:1. 提高了我们对滑坡灾害的认识,掌握了滑坡的形成机理、识别方法和防治措施。
2. 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激发了我们对地质科学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基于数字滑坡技术的三峡新滩滑坡研究
基于数字滑坡技术的三峡新滩滑坡研究王治华;贾伟洁【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17(025)003【摘要】This paper uses the aerial ima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6.12 Xintan Landslide and digital terrain as the information source.It adopts digital landslide technique,and takes a broader view of space-time.It aims to have more accurate geographical registration and more intuitive and clear expression.From the angle of one of the typical layer landslide types,i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6.12 Xintan Landslide activities again in macro view.It suggests that the landslide is a piecewise partition activity.In the meantime,the size of each section,the activity way and the direction of each part are different.The landslide is driven by partition period of multistage movement.It is found that bedrock fissure control the landslide activities to a certain ndslide activity of JiangjiapoXintan slope can happen continuously and is difficult to stop completely.In addition to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Xintan Landslide,the key method of digital landslide technique for identify initial failure of this type of layer landslide is to monitor the Jiangjiapo-Xintan slope.The main monitoring contents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 three work.(1) The collapse activities of the main landslide material source areas,the change of the collapse debris accumulation below,and acquiring the warning (maximum)area size of the accumulate debris before slip.(2)The activities of each section on each stage,especially the activities of driving section.(3)The change of bedrock fissure shown on the debris accumulationslope.Because the geological and topography environment of Jiangjiapo-Xintan slope,long-term and successive monitoring is strongly recommended.%以6.12新滩滑坡前后的航摄图像及数字地形为信息源,采用数字滑坡技术,以更广阔的时空视野,更准确的地理配准及更直观清晰的表达方式,从切层滑坡类型之一的角度,再次宏观分析6.12新滩滑坡活动特征,指出该滑坡是分段分区活动的,各区段的规模、活动方式、方向各不相同,且分区段多级驱动;基岩裂隙对滑坡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姜家坡—新滩斜坡滑坡活动将持续间断地发生,难以完全停止.基于数字滑坡技术早期识别该类滑坡的关键工作方法除了详细调查滑坡所处地质环境外,主要是监测斜坡活动,主要监测内容有:①主要滑坡物质来源的崩塌活动及其下堆积的变化,确定滑前崩塌堆积的预警(最大)面积;②监测各段各区块活动,特别是驱动区块的活动;③监测堆积坡上显示的基岩裂隙变化.由于斜坡的地质与地形条件,建议进行长期连续性的监测.【总页数】10页(P762-771)【作者】王治华;贾伟洁【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2【相关文献】1.三峡库区滑坡体农业土地开发模式——以新滩滑坡开发为例 [J], 林晓;彭轩明;田明中2.长江三峡新滩滑坡前缘深层蠕变灰色处理 [J], 邓文赓;刘祖强3.长江三峡新滩滑坡的滑动机理和前景预测 [J], 李兴国4.三峡新滩滑坡治理见成效 [J], 向剑君5.条分块体的大小对滑坡计算速度的影响——以三峡库区新滩滑坡为例 [J], 汪洋;殷坤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滑坡体调研报告
滑坡体调研报告滑坡体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期,本地区发生了多起滑坡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滑坡体形成的原因和发展的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滑坡体调研。
二、调研内容我们选择了几个滑坡体较为严重且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现场考察、地质勘察和文献分析等。
1.现场考察我们首先前往了滑坡体发生的现场,仔细观察了滑坡体的地貌特征和滑坡体的规模。
同时,使用测量仪器进行了地面形变和地下水位的测量。
2.地质勘察我们对滑坡体的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包括滑坡体的地质构造、土壤类型和岩层结构等方面。
通过地质勘察,我们了解到滑坡体的形成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3.文献分析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地质学、地理学和工程学的研究文献,了解了滑坡体的成因和发展过程。
通过文献分析,我们对滑坡体的形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调研结果通过调研,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地质条件是滑坡体形成的重要因素。
滑坡体往往发生在地质构造不稳定、土壤类型松散和岩层结构破裂的区域。
这些地质条件导致了土地的松动和失稳,从而引发了滑坡体的形成。
2.人为活动是滑坡体发生的诱因之一。
过度开发、过度采挖和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会导致地质环境的破坏,从而加剧了滑坡体的发展。
3.地下水位的变化对滑坡体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地下水位的上升或下降,会导致土壤的饱和或干燥,从而影响土地的稳定性。
四、调研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地质监测和预警。
对可能发生滑坡的地区进行定期的地质勘察和地质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滑坡体的形成和发展。
2.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
合理规划城市建设,避开滑坡体的发生区域,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和采挖活动。
3.加强教育宣传和知识普及。
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五、总结通过本次滑坡体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滑坡体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滑坡体的预防和控制做出贡献,减少滑坡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工程地质实习滑坡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滑坡报告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地质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滑坡等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较大。
为了提高我们对滑坡等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我们在实习期间专门进行了滑坡现场考察和学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滑坡的基本概念、成因和影响因素;2. 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水准仪等工具进行现场测量;3. 掌握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和防治措施;4.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滑坡现场观察:观察滑坡体的形态、规模、岩性、结构面发育情况等;2. 滑坡成因分析:分析滑坡发生的地质环境、气象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3. 滑坡稳定性评价:根据地层岩性、结构面发育程度、地下水活动等因素,评价滑坡的稳定性;4. 滑坡防治措施:根据滑坡稳定性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四、实习过程1. 滑坡现场观察我们来到了实习地点,一处已发生的滑坡现场。
滑坡体呈坡度较缓的椭圆形,滑坡体上部为碎石土,下部为粘土。
观察到滑坡体后缘有一处明显的拉裂缝,宽约10cm,缝迹清晰。
滑坡体前缘有一处剪切带,剪切带宽度约5m,剪切带内岩体破碎,结构面发育。
2. 滑坡成因分析根据现场观察,滑坡发生的地质环境为丘陵地貌,地层岩性为侏罗系砂岩和泥岩。
滑坡发生前,该地区连续降雨,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增加了土体的饱和度。
同时,人类活动(如过度开采矿产资源、砍伐森林等)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地表水径流速度加快,对滑坡体的稳定性产生了不利影响。
3. 滑坡稳定性评价根据地层岩性、结构面发育程度、地下水活动等因素,我们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滑坡体上部碎石土层较厚,下部粘土层较弱,结构面发育,地下水活动较为频繁。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认为滑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
4. 滑坡防治措施针对滑坡稳定性评价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防治措施:(1)加强地表水管理,减少地表水对滑坡体的影响。
如设置排水沟、截水沟等;(2)对滑坡体进行加固处理,如采用锚固桩、抗滑桩等;(3)对滑坡体后缘拉裂缝进行填充处理,以减小滑坡体的位移;(4)加强对滑坡体的监测,如设置位移监测点、裂缝监测点等。
滑坡勘察报告(四)
滑坡勘察报告一、实施背景滑坡是地质灾害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提高灾害防治能力,需要进行滑坡勘察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滑坡勘察的实施背景、工作原理、实施计划步骤、适用范围、创新要点、预期效果、达到收益、优缺点以及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详细总结。
二、工作原理滑坡勘察是通过对滑坡地区的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确定滑坡的类型、规模、危险性以及可能的成因,为滑坡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调查:通过野外勘察和室内分析,了解滑坡地区的岩性、构造、断裂、节理等地质情况,确定滑坡发生的基础条件。
2.地形调查:通过地形测量和地貌分析,了解滑坡地区的地形特征、坡度、坡面形态等,确定滑坡的发生位置和范围。
3.水文调查:通过水文观测和水文分析,了解滑坡地区的降雨情况、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方向等,确定滑坡的水文条件。
4.气象调查:通过气象观测和气象分析,了解滑坡地区的气候特征、降雨强度、风力等,确定滑坡的气象条件。
三、实施计划步骤滑坡勘察的实施计划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前期准备:明确勘察目标和任务,编制勘察计划,确定勘察人员和装备,进行必要的文献资料收集和现场勘察前的准备工作。
2.现场勘察:按照勘察计划,组织勘察人员进行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的现场勘察工作,采集必要的样品和数据。
3.室内分析:对采集的样品和数据进行室内分析,进行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滑坡的类型、规模、危险性以及可能的成因。
4.报告编写:根据分析结果,编写滑坡勘察报告,包括滑坡的基本情况、成因分析、危险性评价、防治建议等内容。
四、适用范围滑坡勘察适用于各类滑坡地区,包括山区、丘陵区、河谷区等地质条件复杂、滑坡发生频繁的地区。
适用范围广泛,可用于滑坡的预测、预警、防治等方面。
五、创新要点滑坡勘察的创新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调查:将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相结合,综合评价滑坡的危险性和防治措施。
滑坡研究报告
滑坡研究报告
滑坡是一种地质灾害,指在较陡斜坡上的土壤或岩石由于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大量松散物质沿坡面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的发生对人类居住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对滑坡进行研究非常重要。
滑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预测和预防滑坡的发生,以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滑坡识别与分类:通过地质勘察和监测,确定潜在滑坡区域,并将滑坡进行分类,根据滑坡类型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滑坡机理研究:通过对滑坡发生机理的研究,包括地质和地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分析滑坡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3. 滑坡预测与监测:通过地质勘察和监测技术,对潜在滑坡区域进行监测,提前发现滑坡的迹象,进行预测和预警。
4. 滑坡风险评估:通过对潜在滑坡区域的地质、地形和人口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滑坡发生的可能性和威胁程度。
5. 滑坡治理与防控:根据滑坡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滑坡治理和防控措施,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工程措施和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等方面。
目前,滑坡研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包括遥感技术、地质雷达、GPS监测、数值模拟等,这些技术的使用能够提高滑坡研究
的准确性和效率。
滑坡研究对于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降低滑坡灾害的风险,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滑坡分析报告总结
滑坡分析报告总结概述滑坡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滑坡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进行滑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滑坡分析报告进行总结,以期提供决策者更全面的信息,以便制定合适的应对措施。
分析方法滑坡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资料收集、现场考察和数值模拟等。
不同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滑坡的成因和演化过程。
在本次滑坡分析报告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资料收集:对历史滑坡事件进行梳理,收集相关地质、地形、气候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数据。
2.现场考察:到滑坡发生地实地勘查,观察滑坡地带的地貌形态、岩石结构和土壤特征等,并采集样本进行室内实验。
3.数值模拟:利用数值模型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和预测了解滑坡的可能发展趋势和危险程度。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获得多角度、多尺度的滑坡分析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滑坡发生的机理和规律。
分析结果根据我们的滑坡分析报告,得出了以下结论:1.滑坡成因:此次滑坡事件的成因主要是由于降雨过程中地下水的积聚和土壤饱和引起的。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这一地区降雨量超过了历史平均水平,导致地下水位明显升高。
这种地下水的积聚对滑坡的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2.滑坡类型:本次滑坡为斜坡滑坡,在滑坡的下部形成了明显的滑面。
滑坡发展过程中,滑面逐渐向上扩展,土体不断破裂,最终形成滑坡体。
3.滑坡危险性评估:通过数值模拟和对历史滑坡事件的分析,我们发现滑坡的危险性较高。
滑坡体上方的土壤存在明显的裂缝和变形现象,预示着滑坡的进一步发展可能。
此外,滑坡还对下方的建筑物和交通线路造成了严重威胁。
应对措施根据滑坡分析报告的结果,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治理现场:对滑坡发生地进行加固处理,包括加强滑坡体上方土壤的支护和整治滑坡体下方的交通线路。
2.监测系统建设:建立滑坡监测系统,包括地下水位监测、位移监测和地质应力监测等,实时监测滑坡的变形和演化。
新滩滑坡
新滩滑坡1 9 8 5 年6 月12 日凌晨, 位于长江三峡中的湖北省株归县新滩镇发生了一起约3 0 0 O ×104m3, 堆积层大型滑坡, 高速(滑速约31 m / s ) 下滑的土石毁灭了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新滩。
约有1 / 1 0 的土石滑人长江, 激起涌浪高54 m, 波及上、下游江面约42 k m, 形成高出江水面长约93 m、宽约2 50 m 的碍滑舌, 中断航运12 天。
由于滑坡前坚持长期监测, 捕捉住滑坡前兆, 预报准确及时, 领导果断决策, 各方紧密配合, 协同作战, 使滑坡区内4 57 户、1 3 7 1 人在滑坡前夕安全撤离, 无一人伤亡, 正在险区上、下游航行的n 艘客货轮及时避险免遭遇难, 使这场不可抗拒的地质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据初步估算减少直接经济损失8 7 0 0 万元), 被誉为我国滑坡防灾预报研究史上罕见的奇迹! 为我国滑坡防灾预报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
因此, 总结这次滑坡发展变化规律和成功预报经验, 努力提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预测预报防治水平, 实现防灾减灾效益, 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滩滑坡的基本地质特征新滩滑坡地势北高南低, 上、下缘高程9 0 0 至7 o m, 南北长1 9 0 0 m,东西宽2 2 0一7 l0m,滑坡面积0.73 k m ,为一向长江倾斜的大斜坡,平均坡度23。
滑坡后缘及西侧边界为泥盆系—二叠系砂岩、石灰岩组成的基岩陡壁,东侧边界为切割于崩坡积层中的裂隙面;堆积物厚一般30 一4 Om , 自东向西增厚, 姜家坡西侧至高家岭一带厚度8 0 m以上, 最厚达ll0m, 总体积3000×104m3。
堆积物以崩(坡) 积碎块石夹粘土为主;下伏基岩面为志留系砂、页岩,形态比较复杂。
新滩滑坡是沿堆积层底部粘土层滑动的。
据姜家坡上的3 # 竖井揭露, 滑带土为棕红色粘土,含少量砾径0.5一1cm, 磨圆度甚好的小砾石,天然呈潮湿状态,厚度0.3—0.8m,土壤下部扰动严重,局部有异色相混杂,上部土体较密实,有磨光镜面和擦痕分布。
新滩滑坡研究报告
新滩滑坡研究报告一、引言1.1 滑坡背景及研究意义新滩滑坡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地理环境复杂,滑坡灾害频发。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新滩滑坡对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基础设施的威胁日益严重。
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新滩滑坡的形成机制、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为滑坡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数值模拟和稳定性评价等方法,对新滩滑坡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收集滑坡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等;2.分析滑坡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揭示滑坡的成因机制;3.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滑坡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4.基于现场调查和室内实验数据,建立滑坡稳定性评价模型,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价;5.针对滑坡稳定性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以上技术路线确保了本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二、新滩滑坡概况2.1 地理位置与地质环境新滩滑坡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北段。
滑坡区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地形陡峭,相对高差大。
滑坡北侧为新滩沟,南侧为岷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地质构造上,新滩滑坡位于鲜水河断裂带与龙门山断裂带交汇部位,地质环境复杂。
新滩滑坡区内地层主要为中生代三叠纪砂页岩、泥岩及第四纪松散堆积物。
岩层倾向与坡面倾向相近,易于发生顺层滑坡。
此外,滑坡区内断裂发育,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2 滑坡形成与发展过程新滩滑坡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初期阶段:由于地形陡峭,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地表水沿着裂隙渗透,降低了岩体的强度,导致局部发生小规模的滑动。
发展阶段:随着滑坡体的逐渐增大,滑动面逐渐贯通,滑坡体与稳定岩体的摩擦力减小,滑坡速度加快,滑坡规模逐渐扩大。
剧烈阶段:滑坡体在自身重力和地下水的作用下,迅速向下滑动,形成大规模的滑坡灾害。
滑坡治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滑坡治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滑坡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减少滑坡灾害带来的损失,各国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滑坡治理工作。
而滑坡治理的可行性研究则是解决滑坡治理的关键,本报告旨在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滑坡治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意义滑坡灾害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都带来了重大影响。
因此,开展滑坡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滑坡治理的可行性研究则是确保治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
通过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滑坡治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为滑坡灾害的防范和减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和数学模型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对滑坡治理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对滑坡治理工作的可行性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和评价。
四、滑坡治理的现状与挑战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滑坡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主要表现在技术手段的不足、治理资金的匮乏、治理效果的不明显等方面。
因此,如何有效地克服这些挑战,提高滑坡治理的效果和可持续性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五、滑坡治理的可行性分析在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地形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等。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对滑坡治理的效果和成本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从而确定最佳的治理方案。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和经验数据,可以对滑坡治理的成功案例进行总结,为滑坡治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六、结论和建议本研究通过对滑坡治理的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和建议:1. 滑坡治理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建立科学的决策模型,以确保治理效果和可持续性。
2. 需要加强对滑坡治理技术和方法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治理效果和成本效益。
滑坡勘察报告范文
滑坡勘察报告范文一、引言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和建筑工程的需要也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地质构造的多样性,滑坡等地质灾害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确保基础设施和建筑工程的稳定和安全,本次勘察将对一些地区的滑坡问题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二、研究区域的背景本次滑坡勘察的研究区域位于市的山区地带,地势较为陡峭,植被丰富。
该地区近年来出现了多起滑坡事故,对附近村庄和交通线路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为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该地区的滑坡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十分必要。
三、研究方法与流程1. 收集基础资料:包括该地区的地质图、地形图、气候数据、植被状况等相关信息。
2. 现场勘察:对研究区进行现场踏勘,查看滑坡面的地貌特征、滑坡体的形态和滑坡区的水文特征。
3. 取样分析:针对滑坡体和滑坡区的不同土层进行取样,进行相应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水文特征分析。
4. 监测与测量:利用地下水位仪、位移计等仪器设备对滑坡体和滑坡区进行长期监测,并且结合遥感技术对滑坡进行测量和变化分析。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综合考虑地质因素、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对滑坡形成的影响。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的勘察与分析,得出以下的调查结果与分析:1. 地质条件:研究区域的主要地质构造为岩石和土壤构成的山地。
岩石层的倾角较大,土层较厚,容易出现滑坡问题。
2. 气候条件:该地区的气候特征为多雨季节长,降雨量大,容易导致地质滑坡。
3. 植被状况:研究区域的植被状况较好,但土壤侵蚀和根系破坏等因素会对滑坡的发生产生风险。
4. 水文特征:研究区域的陡峭地势导致地下水的积聚,增加了滑坡的危险性。
5. 人类因素:在滑坡区附近的建筑工程和道路施工,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人类活动,也对滑坡问题的发生起到推动作用。
五、防灾对策与建议结合以上调查结果与分析,提出以下防灾对策与建议:1. 减轻地质滑坡的风险:加强对滑坡区的稳定性监测,提前预警。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精选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精选(二)引言: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滑坡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和预防措施,本文通过对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的精选,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概述:滑坡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由于地表土层或岩层的不稳定性,引起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下滑而造成破坏的现象。
其特点是快速、突发性和广泛性,给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威胁。
为了减少滑坡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必须深入研究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预测方法,制定合理的防灾措施。
正文内容:第一大点: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1. 地质因素:a. 斜坡地质条件b. 土质和岩性条件c. 断层和节理d. 地下水因素e. 地震活动2. 气象因素:a. 降雨和径流b. 温度变化c. 风力影响3. 人为因素:a. 土地开发和改变地貌b.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开发规划c. 不当的施工和采矿活动d. 过度抽水和堆积垃圾第二大点:滑坡地质灾害的预测方法1. 监测和预警系统:a. 地形测量和变形监测b. 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监测c. 地下水位监测d. 雷达和卫星遥感2. 数值模拟和预测模型:a. 构造高精度数字地质地图b. 开发滑坡概率模型c.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滑坡潜势性评估3. 综合观测和分析:a. 多源数据融合b. 地质工程考古学方法c. 短期和长期滑坡预测第三大点: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1. 土地规划和管理:a.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b. 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c. 实施土地承载力和稳定性评估2. 工程治理:a. 加固斜坡和稳定土体b. 排水和防渗措施c. 跨越斜坡的工程设计d. 应急避难设施建设3. 生态恢复和生态防护:a. 植被恢复和保护b. 激活土壤生态功能c. 生态韧性建设第四大点:滑坡地质灾害案例分析1. 中国滑坡地质灾害案例:a. 1998年云南省丽江县滑坡b. 陕西延安黄陵滑坡2. 国际滑坡地质灾害案例:a. 2004年美国华盛顿州斯诺荷米什县滑坡b. 2010年巴基斯坦瓜加地区滑坡第五大点:滑坡地质灾害的应对策略1.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a. 建立多学科合作研究机制b. 探索先进的滑坡监测和预测技术2. 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a.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b. 学习国际先进的防灾技术和经验3. 政府管理和社会参与:a. 加强地质灾害监管和管理b. 提高公众地质灾害风险意识总结:滑坡地质灾害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现象,其成因复杂多样。
山体滑坡调研报告
山体滑坡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其中山体滑坡是造成巨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山体滑坡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以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本调研报告对山体滑坡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调研方法1. 现场考察:选择多个山体滑坡发生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滑坡现象、地质构造、岩层结构等情况。
2. 数据收集:收集历史地震数据、降雨数据等,以了解其对山体滑坡的影响。
3. 群众调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居民对山体滑坡问题的认知程度以及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行动。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山体滑坡的形成原因:通过现场考察和地质构造、岩层结构分析发现,地质构造活动、降雨等因素是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
2. 山体滑坡的发展趋势:结合历史地震数据和降雨数据分析发现,在地震和降雨的影响下,山体滑坡往往呈现出增多的趋势。
3. 群众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对山体滑坡问题认识不足,防范意识较低,仅少数人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四、防范措施建议1. 加强科学研究:进一步研究山体滑坡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提前预测并及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普及山体滑坡的知识和防范方法,提升公众的防范意识。
3. 强化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山体滑坡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山体滑坡的动态变化,提前预警并采取紧急疏散措施。
4. 控制人口规模:对于高风险地区,要适度控制人口规模,避免过度开发和人口聚集带来的风险。
五、结论山体滑坡是地质灾害中的重要一环,其形成与地质构造、降雨等因素密切相关。
加强对山体滑坡的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监测预警,以及控制人口规模,能够有效减少山体滑坡带来的损失和伤亡。
滑坡可行性研究报告
滑坡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滑坡是地表土壤或岩石在外部力的作用下,发生松动、滑动或倾斜,造成地表形态改变的地质灾害。
由于滑坡造成的破坏程度严重,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
因此,对滑坡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对于预防和减轻滑坡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滑坡造成的危害、滑坡形成的机制、滑坡预测、监测和防治的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滑坡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滑坡危害1.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滑坡会破坏居民和企业的生产生活设施,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使居民的生活质量下降。
同时,滑坡还会对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造成影响,降低城市的生产效率。
2. 土地资源的丧失滑坡导致大量土壤和岩石的流失,土地资源的丧失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土地的丧失还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破坏了地表的水文循环。
3. 生态环境的破坏滑坡引起的大量土壤和岩石的流失,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了植被的丧失和水土流失,使得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
三、滑坡机制1. 水力作用水在滑坡形成和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水可以增加土体的重量,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造成滑坡的发生。
此外,水的背压作用也会加剧滑坡的形成。
2. 地质构造地震、构造活动等地质因素对滑坡的形成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地壳活动频繁的地区,滑坡的形成概率较高。
3. 人为活动人类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地质资源也会加剧滑坡的发生。
例如,大规模的采矿活动、填埋活动等都会导致地质结构的改变,从而成为滑坡的诱发因素。
四、滑坡预测1.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滑坡预测的基础,通过对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地下水位、植被覆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可以为滑坡的预测提供基本的依据。
2. 监测技术目前,地震监测、遥感技术、GPS监测等技术手段已经成熟,可以为滑坡的监测提供准确的数据。
尤其是遥感技术可以实现滑坡的实时监测,使得滑坡的预测更加准确。
3. 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对滑坡的发生机制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建立地质、水文、地震和人为活动等多种影响因素的数值模型,可以预测出滑坡的可能发生区域和可能的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滩滑坡的形成及预测
新滩滑坡位于长江两陵峡上段兵书宝剑峡出的北岸,与链子崖危岩体隔江相望,距三峡工程三斗坪坝址约26km,新滩滑坡是一个老滑坡,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较大规模的崩滑,1985年6月12日3时发生大规模滑动,历时4分7秒,整个新滩镇顷刻毁于一旦。
新滩滑坡体地处长江北岸,总的地势为北高南低,而沿江地形则为西高东低,西部的黄岩山体为坚硬的二迭系石炭系灰岩以及泥盆系石英砂岩,多为悬崖峭壁。
黄岩山体以东,·姜家坡至新滩镇一带,为一平缓的堆积斜坡,上部较窄(约300m宽),下部较宽(约500~loO0m),平均宽度450。
,坡面平均坡度23度,向长江倾斜,堆积斜坡总高差约l000m。
1985年6月的大滑坡发生在斜坡堆积体西半部,自高程约。
oDm的九盘山到高程约som的临江地段,高差800余m,滑坡长度约200小”,滑坡后缘宽220次,中部380沉,江边滑坡体前缘宽72om,总面积o.73km“滑动总体积约200。
万m3,分别占整个斜坡堆积体的66肠和60呱(图1)。
滑坡体下部基岩为志留系砂岩和页岩,基岩在纵向剖面上陡缓不一,自高程50m(江边)到高程330、400m(毛家烷),基岩坡度约为16度:自【高程330、400,n
到高程5一。
、59om(姜家坡),基岩坡度约40度;高程510~59om以上,基岩坡度约20,25度。
滑坡体主要是岩崩遗留下来的堆积物,堆积层厚度一般为30~40m,个别地段达86.m
堆积物以砂岩和灰岩的碎块石为主,夹有碎石粘土层。
由于砂岩块石风化较快,滑坡体下段的碎石粘土层的数量和厚度逐渐增加,并且随着深度的增加,碎石粘土层也越趋致密,这种分布情况与砂岩块石的风化崩解泥化和历史上滑坡体多次滑动产生的挤压、穿插堆叠有关.
碎石层透水性甚强,地下水位一般高出基岩面0.3、Zm,滑坡体下段粘土含量增加,地下水呈散流状态,并有泉群出露,排入长江,这些泉水长年不千,流量随季节变化,早季单个泉流量为o·04一o·21/““`,雨季可增勤·15一o·831/“e`。
_一本地区属于暴雨区,年平均降雨量为lo16mm,有记载以来最大年降水量143omm(1963年),5~9月雨季平均降雨录为692mm,最大为1107oml(963苹弓、9月),连续n天的降雨量最大可达191.别,川(1962年5月24日至6月30日)。
暴雨可使地下水位暂时上升,往往是诱发滑动的因素。
新滩滑坡属丁堆积体滑坡,后缘主要为石炭及二叠系灰岩碎块石,屮部姜家坡斜坡段以灰岩碎块石为士,粘性土含量高,前缘为半磨圆一次棱角状灰岩碎块石为主,夹有壤卜夹质结核和砂礎石夹块碎石及胶结碌石层密实,滑床基岩为志留系黄绿色粉砂岩,页岩和砂质页岩。
堆积物厚度一般为30~40m,局部地段达
86m。
在滑坡的纵剖面上,滑坡在局部的坡度差别较大,根据斜坡地形条件和物
质组成的差异,滑坡体可分为3个部分:(上滑坡姜家坡以上地丨地形平均坡度约为°岩体以大块石灰岩为主;(姜家坡陆坡。
坡度地表为灰岩块石堆积物,但大型和型块石所占比例减少。
下部滑坡。
平均坡度23左右,堆积物以石英砂岩、砂岩碎石为主,充填粘土碎屑,厚10-30m。
新滩滑坡的综合预报模型
该模型是在认真分析总结该滑坡滑前、滑后的各种特征及前人有关该滑坡及类似滑坡
预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其总体思路框图见图1。
由图1可见,该模型是在详细研究影响滑坡稳定的各种单项因素条件下建立的,它主
要由长期预报、中短期和宏观预报模型三部分组成。
1、长期预报
该模型主要以极限分析法为主,以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失稳概率等为判据,对滑坡进行长期的、各种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评价及失稳预报。
2中短期预报
该模型主要是以指数平滑法与非线性回归相结合、以滑体的变形值、变形速率等为判据,对滑坡进行中短期(月或日)的变形预测及失稳时间预报。
这种失稳时间预报是一种动态跟踪预报,其与经验法预报(斋腾迪孝法、外延法等)、数理统计法预报(灰色理论、生长曲线法、黄金分割法、泊松旋迥法等)有着较大的区别。
它首先通过研究与滑坡变形时间序列相似的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特征,采用二次曲线指数平滑法来预测滑体上某一点在某时段内的变形值,然后选取若干个观测时步的位移曲线作为有限时段,采用与物体运动方程
S一S。
+VOt+告·tZ
相似的抛物线函数
X一a,+aZt+a3tZ
进行非线性回归,最终确定滑坡失稳时间。
在预报过程中,每获得一个新的观测数据,就剔除一个老的数据,以保证总是用最新的若干数据,也就是滑坡最新的变化特征来进行预测预报,即做到动态跟踪预报。
这样就避免了在众多因素影响下,特别是非线性因素影响下的滑坡预报中存在的困难,以使其更加准确可靠。
3、宏观预报
由于滑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滑坡体上各点位移的大小、趋势等均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为避免以点代面的现象并消除某些特殊因素的干扰,我们又提出了以滑坡开始变形直至最终破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宏观前兆、迹象等为判据,以模糊评判、加权平均等法为主的、与新滩滑坡特征相适应的宏观预报模型(表4)。
利用该模型,可以消除某一特殊因素对滑坡预报的不利影响,进而从整体角度出发,准确地预报滑体目前所处的变形阶段,为准确地预报滑坡失稳时间服务。
以上三种模型有机地结合,构成了适用于新滩滑坡在不同条件、不同阶段下的各种预报。
参考文献
(1)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编.抗滑桩设计与计算.1981
(2)铁路工程设计规范.1975
(3)郑颖人、龚晓南.岩土塑性力学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4)杨位钦、顾岚.时间序列分析与动态数据建模,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6年12月
(5)K.Kawam盯a.滑坡预报方法,苏爱军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