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渔民开洋
象山群岛开渔节对联
象山群岛开渔节对联
摘要:
1.象山群岛开渔节的简介
2.象山群岛开渔节的历史和传统
3.象山群岛开渔节的庆祝活动和对联
4.象山群岛开渔节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象山群岛开渔节是中国浙江省象山县的一项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这个节日源于象山渔民的传统信仰和文化,是他们为了庆祝海洋捕捞的丰收和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渔业兴旺而举行的盛大庆典。
象山群岛开渔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据传,早在明朝时期,象山渔民就已经开始举行开渔节。
当时的象山渔民以捕鱼为生,海洋是他们生活的源泉。
因此,他们每年在海洋捕捞季节开始之际,都会举行庆祝活动,向海神祈祷,希望得到神的保佑,能够平安顺利地度过捕鱼季节。
现代的象山群岛开渔节依然保留了传统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烟火等。
同时,还有一项特别的活动,那就是挂对联。
在节日当天,渔民们会在家门口挂上寓意吉祥的对联,以祈求来年丰收。
这些对联内容丰富,既有祈求丰收的,也有祝愿平安的,充分体现了象山渔民的信仰和文化。
象山群岛开渔节的意义和影响深远。
它不仅是象山渔民的一项传统节日,更是他们对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同时,它也为当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对于推动象山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象山群岛开渔节是一项富有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的节日。
象山非遗种类
象山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下辖的一个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中包括以下非遗种类:
1. 象山渔民开洋谢洋节:这是一项传统的渔业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和八月初二举行,渔民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祈福、庆祝等活动。
2. 象山竹编:这是一种传统的竹编技艺,以竹子为材料,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如篮子、箱子、花盆等。
3. 象山竹刻:这是一种传统的竹刻艺术,以竹子为材料,雕刻各种图案和文字,如山水、花鸟、人物等。
4. 象山渔歌:这是一种传统的渔歌艺术,以渔民们的生活和工作为主题,歌唱出他们对海洋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5. 象山剪纸:这是一种传统的剪纸艺术,以纸张为材料,剪出各种图案和文字,如花鸟、龙凤、吉祥语等。
6. 象山泥塑:这是一种传统的泥塑艺术,以泥土为材料,塑造各种形象,如人物、动物、器物等。
7. 象山木雕:这是一种传统的木雕艺术,以木材为材料,雕刻各种形象和纹饰,如佛像、神兽、花卉等。
8. 象山传统医药:这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药学,以草药为主要治疗手段,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
以上是象山的部分非遗种类,每一种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传承。
象山县石浦东门渔村“象山渔民开洋、谢洋节”传承基地
象山县石浦东门渔村“象山渔民开洋、谢洋节”传承基地
来源: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命名时间: 2009年6月
传承项目:象山渔民开洋、谢洋节
申报单位:石浦东门渔村
“开洋节”、“谢洋节”是过去象山沿海地区渔村颇为流行的传统民间风俗,是渔村一年中的盛事。
“开洋节”大约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下旬或四月上旬(闰月时)。
“谢洋节”约在每年的六月下旬。
东门天后宫又称妈祖庙,位于象山县石浦镇东门渔村内,占地约2000m,建筑面积1080m。
始建于宋代,有戏台、大殿五开间。
供奉妈祖娘娘、千里眼、顺风耳、戚老爷、财神爷等。
东门天后宫自1989年重修后,东门岛的渔民就恢复了开洋、谢洋节,岛上渔民自发举办小型的开洋谢洋活动。
传承人韩素莲从1992年开始言传身教,培养一批开洋、谢洋节的活动骨干。
2003年后每年都举办一期有一定规模的开洋、谢洋节传承人培训班,到目前为止,共举办了培训班6期,培训骨干74人,为东门的开洋、谢洋节活动培养了新一代传承人。
东门天后宫于2003年农历6月23日举办了大型“谢洋赛会”。
2007年至2009年农历3月23日举行的大型“开洋节”,得到多家新闻媒体的报导和专家学者的肯定。
象山群岛开渔节对联
象山群岛开渔节对联
摘要:
1.象山群岛开渔节的背景和意义
2.对联的含义及其与象山群岛开渔节的关系
3.对联的创作过程和特点
4.对联在象山群岛开渔节中的应用和价值
正文:
【提纲】
1.象山群岛开渔节的背景和意义
象山群岛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是一个由岛屿组成的美丽海岛群。
这里的海洋资源丰富,渔业历史悠久。
象山群岛开渔节,是当地为了庆祝渔业丰收、祈求平安而举行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当地的渔民们会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船出海捕鱼。
这个节日不仅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海洋文化和渔文化的有机结合。
2.对联的含义及其与象山群岛开渔节的关系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用来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和理想。
在象山群岛开渔节中,对联被用来表达人们对渔业丰收、家庭平安的期盼。
通过对联的寓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象山群岛开渔节的内涵和价值。
3.对联的创作过程和特点
对联的创作过程通常包括立意、构思、选词和修改。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需要遵循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等原则,使对联具有韵律美和意境美。
在象山群岛开渔节中,对联的创作往往围绕着渔业、海洋和祈福等主题,具有浓郁的
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
4.对联在象山群岛开渔节中的应用和价值
在象山群岛开渔节中,对联被广泛应用于布置现场、装饰渔船和传递祝福等场景。
通过挂对联,渔民们希望祈求出海平安、鱼虾满仓。
同时,对联还具有传承文化、传播民俗的功能,成为象山群岛开渔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改革开放40年文化工作总结
改革开放40年文化工作总结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40年来文化建设的重要历程早在6000年前,象山的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耕海牧渔,繁衍生息,孕育了灿烂的“塔山文化”。
数千年的悬河长挂,象山在继承和发扬光大这一文脉时,象山人民也早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
“百里海岸,千年渔乡”,喜欢把自己称作“渔家儿女”的象山人,祖祖辈辈耕海牧渔,世代生息中形成的习俗,深深地印在他们的文化形态中,积淀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大海赋予了他们“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象山精神。
改革开放40年来,象山文化事业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道路,海洋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先后荣获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中国渔文化之乡、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称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历史新时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胆解放思想,积极投身拨乱反正,象山文化领域沉闷的局面迅速改变。
“象山县文化馆”名称重新恢复,省文化厅拔款新建的文化馆大楼落成。
全国第四次文代会迎来文化蓬勃发展的春天。
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上所作的《祝辞》中提出我国新时期文学艺术的任务,进一步解决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党如何领导文艺等一系列重大根本问题。
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化发展确立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文化时代。
象山全社会文化创造热情空前高涨,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精品杰作,文化园地展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提升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先进文化建设上升到立党之本、执政之基的高度来认识,对于提升文化建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布局中的地位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引领文化进入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新阶段。
宁波象山开渔节作文
宁波象山开渔节作文
“哎呀,奶奶,宁波象山开渔节可热闹啦!”我一放学回家就迫不及待地和奶奶说道。
奶奶笑着问:“有多热闹呀,小宝贝?”我拉着奶奶坐在沙发上,开始给她讲起我在学校听到的关于象山开渔节的事情。
我告诉奶奶,每年到了这个时候,象山的海边就像过年一样热闹非凡。
渔民们都特别高兴,他们准备了好久,就等着这一天出海捕鱼呢。
我仿佛看到了那一艘艘渔船整齐地排列在港口,五颜六色的旗帜在风中飘扬,就好像在向大海宣战:“我们来啦!”
我越说越兴奋,手舞足蹈的。
“奶奶,你想想,那么多船一起出海,那场面得多壮观呀!还有啊,开渔节上还有好多好吃的呢,那些海鲜肯定超级新鲜,超级美味!”我舔了舔嘴唇,脑海里全是美味海鲜的画面。
奶奶摸摸我的头说:“那你长大了要不要也去参加开渔节呀?”“当然要啦!”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要去看那些大船,还要吃好多好多的海鲜!”
想到象山开渔节,我心里就充满了期待。
那是一个充满欢乐和希望的节日,是渔民们的大日子。
我真希望自己能快快长大,能亲自去感受一下那热闹的氛围。
宁波象山开渔节,就像是大海给人们的一个盛大派对。
渔民们在这个派对里尽情地展示着他们的勇敢和勤劳,而我们这些旁观者,也能从他们的喜悦中感受到大海的魅力和力量。
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
我相信,每一个参加过象山开渔节的人,都会被那份热情和活力所感染,都会对生活充满更多的信心和期待。
难道不是吗?。
从浙江沿海竹枝词看沿海民俗文化
从浙江沿海竹枝词看沿海民俗文化作者:黄乐孟阮忠勇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6期摘要:竹枝词是民间文化与文学结合的典范,在竹枝词中包含着许多的民俗因子。
以浙江沿海竹枝词为为切入点,并辅以有关地方志,考察浙江沿海的生产民俗、生活民俗、岁时民俗、人生礼俗等。
关键词:浙江;沿海;竹枝词;民俗浙江竹枝词创作的先驱人物当属元时会稽(今浙江绍兴)诗人杨维祯,自其作((西湖竹枝词》后,竹枝词写作蔚然成风,待“清初朱竹咤的《鸳鸯湖掉歌》出,乃更有名,竹枝词之盛行于世。
”①竹枝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就是“起于俗,归于俗。
”竹枝词源于民间歌谣,其写作保留了民歌的基因,反映社会生活的面极广,语言也较平易;不过,由于竹枝词多为下层文人所作,竹枝词在不避俚俗的同时,兼有文人诗的优雅。
明清以来的竹枝词数量大约有700多首,这些竹枝词也体现了上述的艺术特征。
文章主要研究浙江沿海竹枝词中所反映的地方民俗文化,拟从生产民俗、生活民俗、岁时民俗、人生礼俗等反面加以考察。
一、生产民俗浙江作为一个沿海省份,与内陆地区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海洋对浙江人的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吴越春秋》有言:“水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
浙江东临东海,渔业在浙江人的生产中占据了很大的分量,因而反映这一现象的诗歌也为数不少。
清代诗人王植三②在《东门竹枝词》中写道:将军遗像坐巍然,掷珓扶乩卜有年。
郎不耕田渔罢织,一年生计在渔船。
一带泥涂场圃筑,大家唤晒篙头忙。
鱼虾还许儿童乞,抵得田间拾稻穗。
所谓“掷珓扶乩卜”指的是宁波地区的渔民在捕鱼活动中特殊的祭祀活动,“其俗当出洋时,择吉飧神。
方舟为台,置牲醴于其中,船主到庙迎神,鸣锣前导;返则船上复鸣锣以接之,乃率船伙罗拜焉。
曾入产房者,摈不得与。
即置神位于船中,遇风暴则祷告乞灵。
平日渔船。
妇女相戒不敢登,其诚敬如此。
③”其中渔船出海时祈求平安、丰收的活动被称为“开洋”,而渔船出海归来,渔民为感谢大海的恩赐的活动被称为“谢洋”。
活跃乡镇文化节庆活动促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活跃乡镇文化节庆活动促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摘要:在新时期城镇化进程中,日渐富裕起来的农民迫切需要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科学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
笔者认为浙江省象山县本着“还节于民,还民于乐”的发展理念,以中国开渔节为龙头,实现县、乡镇两级联动,促进节庆活动常态化建设,开拓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新阵地,是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节庆民乐文明一、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过程,其中,发展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中心环节。
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公民的道德素质,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基础。
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道德支撑和思想保证,也是树立乡风文明的基础性工程。
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经验是可贵的。
但同时从发展的眼光、时代的要求看,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看,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精神文化有效供给与农民的精神需求不相适应。
日渐富裕起来的农民迫切需要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愿望十分强烈。
然而一些地方只注重抓农村经济建设而忽视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一些农村基本文化设施建设“网破了,队伍散了,阵地丢了”;思想道德教育存在脱离实际的倾向,忽视正面灌输,教育缺乏针对性。
当前要推动农村思想道德进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对农民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引导,尤其重要的是努力营造健康高尚的道德环境,以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象山渔文化研究
象山渔文化研究象山立于宁波东南一隅,是一个典型的半岛县。
北、东、南三面环海,象山港、石浦港两港相拥,海域面积广阔,海岸线达925公里。
象山基于自然条件与生俱来的优越性,大力发展海洋文化,尤其是最具传统地域特色的渔文化。
因此,合理保护和传承渔文化,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主要从象山渔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信仰习俗以及保护与传承四方面来进行探讨与研究,使人们真正地深入了解“渔文化的故乡”——象山。
一、渔文化内涵象山海洋渔文化是指世代象山人在其生存的海洋自然环境之中,生产与生活两大领域内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
它包括生产文化、社会文化、观念文化、组织文化。
二、渔文化表现形式象山渔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渔谚、渔灯、鱼庙、渔居、方言、渔鼓等传统艺术形式:渔谚。
象山渔谚内容丰富,寓意深厚,主要分为三类:潮汐鱼,是指鱼类的生产繁殖期与渔汛、潮汐息息相关。
哲理鱼,人们可以根据鱼类的习性,总结得出的人生哲理。
而季节鱼,是能反映季节与鱼生活特性有关的一种现象;渔灯。
舞渔灯是一项渔区必不可少的节庆活动。
每逢喜庆祀典,必渔灯出台。
渔灯外围先用尼龙布包裹,涂上不同鱼种的颜料,再用钢丝捆扎而成,形象逼真;鱼庙。
鱼师庙是象山境内一种较为独特的渔文化现象的外化,史载名为鱼师娘娘庙。
每当海豚因潮流出港时,渔家们就点燃鞭炮和香烛,虔诚地向出港的海豚朝拜,愿渔家出海能得到它们的庇佑;渔居。
渔岛四面环海,地处偏僻,人口稀疏,一个岛就是一个村。
众多渔村中,最有名的是“浙江渔业第一村”东门岛、“亚洲第一钓场”渔山岛以及拥有“东海第一滩”美称的檀头山岛;方言。
方言,是指渔区百姓约定俗成的俚语或口头用语。
三、渔文化信仰习俗1.妈祖信仰。
渔山列岛妈祖—如意信仰文化距今已有300多年,渔山岛的如意娘娘庙最负盛名。
如意娘娘是岛上一位善良孝顺的渔家女。
因外出寻父伤心欲绝,纵身跳入大海,渔民们只在其跳海处找到一根大木头。
渔民们将其抬回渔山岛,刻成一尊如意像,建起如意娘娘庙,来祭奠如意的勇敢和孝顺,成为渔山岛的守护神。
象山开渔节
象山开渔节
浙江象山县是一个中国著名的滨海城市。
每年一届在此举行的“开渔节”开创了中国独一无二的海洋庆典活动,具有浓郁的渔乡风情和海滨旅游特色,是中国著名民间节日之一。
东海渔民自古以来就有开捕祭海的民俗。
自1998年浙江首办开渔节以来,名声日长,开渔节已成该县一靓丽名片,现为全国著名节庆之一。
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将渔民的自发仪式上升为一个海洋文化的盛大典礼,集文化、旅游、经贸活动于一体,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渔乡特色。
传统的祭海仪式表达了渔民出海平安的祝愿;“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人们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而锣鼓齐鸣、千帆竞发的开渔盛况吸引了来自全国的数十万游客。
开渔节时候,送别的码头人海涌动,鼓乐喧天,爆竹齐鸣,焰花怒放,一派壮观景象。
开渔节的主要内容有千家万户挂渔灯、千舟竞发仪式、文艺晚会专场、特色产品展销、海岛旅游、地方民间文艺演出等活动。
开渔节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和“桥海兴县”战略,以“感恩海洋”为主题,以“渔文化”为主线,以服务象山海洋文化和经济建设为目标,突出民俗性、休闲性、群众性,全面展示象山海洋渔文化,推动海洋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海洋文化活动品牌。
会展162 王逸丹。
浅谈象山县渔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近年来,我 国沿海渔村 日益崛起 。象 山县旅游 以当地渔业 文化 为基础,结合旅游观光,带动 了区域经济 的发展。但仍处 在起步阶段,经济发展速度 缓慢 ,对传统渔文化造成了冲击 , 如何 在 保 护 的基 础 上合 理 开 发 已成 为 象 山人 民关 注 的 问题 。
项 目。
总 体来说 ,象 山渔文 化旅 游 资源 的开 发还 处在 探 索阶 段 ,有 待进 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
( 三 )城市化对传统渔文化的冲击 随着象 山县 经济发展 ,渔 民生活 方式 日益现代化 ,城 市 化进程 加快 ,不少 景区出现 了城市化 ,加 之对渔文化旅游 资 源环境 的认识偏差 ,部分渔村 已经失 去了原有的 自然风貌 , 自然生态环境受 到破坏 ,不利 于渔 文化 长期可持续发展。 ( 四 )过度捕捞对渔文化资源的破坏 休 渔 期 的 目的 在 于 对 幼 鱼 资 源 起 到 较 好 的 保 护 作 用 , 但 实际上有大量幼体在休 渔前 已经被捕获 。而 每年的3 、4 月 份 ,象 山渔 民的作业渔场 从北 向南转移 ,追捕 大量处于生殖 洄游 的繁殖群体 ,导致海洋 资源处 于持 续衰退之 中。
一
( - )渔文化旅游结构功 能单一
象 山县 渔 文 化 旅 游 主 要 以观 光 为 主 ,旅 游 资源 结 构 功 能 较 单一 。在节庆 或是活动 中,游客 的参与度较低 ,体验 性不 足 , 甚 至 不 能 较 好 的 感 受 到 传 统 渔 文 化 的 内涵 。
,
渔文化旅游 资源概况
象山半岛 东海之滨的渔光曲
象山半岛东海之滨的渔光曲作者:来源:《环球人文地理》2015年第10期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大师蔡楚生来到浙江象山石浦渔港,拍摄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获得国际奖项的电影《渔光曲》:“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渔网/迎面吹来大海风/潮水升浪花涌/渔船儿飘飘各西东 / 轻撒网紧拉绳 / 烟雾里辛苦等鱼踪……”象山半岛,从此在那轻柔的曲调中,走向世界,引发了无数的惊叹和感动。
象山半岛位于东海之滨、三门湾北侧,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所在的陆地。
半岛东南有韭山列岛、檀头山岛、南田岛作为屏障,南侧有石浦港,西部狭窄区域与大陆相连,具有“三面环海,一线穿陆”的地理特征,有“东海伏象”之美誉。
整个半岛海岸线长达800公里,海岸之外,点缀着600多个岛礁,历来是中国东海重要的渔场之一。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无数渔家儿女在东海边长大,祖祖辈辈耕海牧渔,世代生息中形成的习俗,深深地印入他们的文化,如东门岛的妈祖信仰文化,石浦老街的渔商、渔贸生活习俗文化,延昌老街的妈祖和渔师信仰文化,昌国古村的明代卫所海防文化,渔山岛的妈祖文化和如意信仰文化……对于他们来说,感恩大海就是生命中最虔诚的信仰,当年“煮海”,如今“休渔”,他们懂得了大海——她赐予人类财富,也需要得到人类的珍惜与呵护。
这是就渔民与大海不离不弃的相守。
象山半岛堪称“美丽的传奇”:6000多年的塔山文化遗址、明清海防文化遗址、古陶窑、古沉船等文物遗存遍布城乡;渔鼓、龙灯、鱼灯、竹根雕、渔歌号子、剪纸等民间文化代代相传;2000多年前的徐福东渡传说、晒盐技艺、渔民开洋谢洋节、石浦富岗如意信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鲜明……这个人杰地灵的家园,养育了半岛上一代又一代“弄潮儿”,数千年的繁衍生息,形成了无比深沉的历史厚度。
无论是独具特色的渔文化、蓬莱仙岛的传说,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以及后来残酷战争的磨难,一如那浩瀚的东海,总有无数潮起潮落,但象山人都一如既往地热爱并守护着他们的家园。
这下,象山要在全国火了!
这下,象⼭要在全国⽕了!⼀个三⾯环海,两港相拥的半岛县城,象⼭,⼀个三⾯环海,两港相拥的半岛县城,位于象⼭港与三门湾之间,孕育着6000多年的渔港⽂明。
唐神龙⼆年(706),象⼭⽴县,治彭姥村,因村北有⼭,“形似伏象”,故名象⼭。
象⼭历史悠久。
据塔⼭史前⽂化遗址出⼟⽂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器时代,就有先民于此⽣息繁衍。
春秋时,象⼭为越国鄞地。
汉为鄞县、回浦(后改章安)两县地。
象⼭⼜称“蓬莱⼭”,相传秦王朝时期,徐福带着三千童男童⼥,三百技艺最好的能⼯巧匠和各种种⼦、家畜、农具等来此隐居。
蓬莱⼭留下了徐福建造的道观和⽔井。
象⼭⾮物质⽂化遗产丰富,锣⿎书、象⼭渔民号⼦、渔民开洋/谢洋节、富岗如意信俗、象⼭晒盐技艺、赛神节,传承着先⼈的⽂化习惯,为后⼈流芳百世。
象⼭有着众多的⼈⽂古迹,蓬莱⼭、丹井、⼤雷⼭秦始皇庙、智门寺、⼤赢海道院碑、缨溪书院、⽯浦古镇、丹⼭⽯屋、西寺、塔⼭遗址、爵溪街⼼戏亭,静静的诉说着历史。
象⼭⽂化底蕴深厚,6000多年的历史中,象⼭诞⽣了⼀⼤批名⼈。
邵景尧少有才名,与著名学者杨守阯等结社赋诗,号称“浙东⼗四⼦”。
万历⼆⼗五年(1597)中顺天府乡试第⼆⼗名。
翌年夺得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万历三⼗⼋年(1610),升为国⼦监司业。
第⼆年⼜升为司经局洗学问渊博,备受推崇。
著有《万历象⼭县志》⼗五卷,另有《邵太史诗集》。
陈汉章(1864-1938),谱名得闻,字云从,别号倬云,晚号伯弢,浙江省宁波市象⼭县东陈乡东陈村⼈。
其⼀⽣⾃始⾄终勤奋⾃学和刻苦研读;⼀⽣致⼒经史⼦集“四部”的研究;⼀⽣弘扬国学的发展和⼈才的培养;⼀⽣⼤学的历史系主任,经史学家,教育家,⼀代鸿儒,国学⼤师。
近现代,象⼭更是名⼈辈出殷夫(1910.6.11-1931.2.7),⼤徐⼈。
中国共产党员,中国⽆产阶级的优秀诗⼈,左联五烈⼠之⼀。
殷夫主要作品有《孩⼉塔》《殷夫选集》《殷夫集》《别了,哥哥》《⾎字》《伏尔加的⿊浪》《⼀百零七个》章。
象山开鱼节对联大全
象山开鱼节对联大全
摘要:
1.象山开鱼节的由来和意义
2.象山开鱼节的传统习俗
3.象山开鱼节的对联大全
正文:
象山开鱼节是我国浙江省象山县的一种传统节日,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象山开鱼节始于明朝,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举行,是当地渔民为了祈求平安、丰收而举行的一种庆祝活动。
象山开鱼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开鱼祭祀。
在祭祀活动中,渔民们会选出最大的鱼,进行祭祀,以祈求新的一年能够获得丰收。
此外,象山开鱼节还有各种民间表演,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在象山开鱼节中,对联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
以下是一些象山开鱼节的对联大全:
1.鱼跃龙门,庆丰年;人欢鱼跃,贺新春。
2.象山鱼满仓,开捕庆丰年;渔舟唱晚,祈愿万象新。
3.海洋之舟,满载鱼虾满载希望;蓝天之翼,展翅飞翔展翅梦想。
4.开捕祭祀,祈愿风调雨顺;鱼跃人欢,共享丰收喜悦。
5.鱼跃龙门,千舟竞发扬帆起;人欢鱼跃,百姓同乐共祈福。
这些对联充分展现了象山开鱼节的喜庆气氛和渔民们对丰收的期盼,是象
山开鱼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年级】关于节日的作文600字 象山石浦开渔节
【六年级】关于节日的作文600字象山石浦开渔节象山石浦是一个美丽的渔村,位于浙江省象山县。
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丰富的渔业文化。
每年的三月初,当北风渐渐停歇,大海逐渐回暖的时候,象山石浦都会举行开渔节,这是一个备受瞩目的盛大节日。
开渔节是象山石浦的渔民们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这一天,整个渔村都变得热闹非凡,到处都是红彤彤的灯笼挂满了街道,海上的渔船也装饰得五彩缤纷。
人们身穿节日盛装互相祝贺,并且参观渔船上的各种展览和表演。
特别是渔船上模拟出的渔事表演,给了游客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家家户户都在做着美食,满村飘散着各种海鲜的香味,游客们一来,就会被美味的鱼虾所吸引。
在开渔节当天,还有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捉鱼比赛。
这是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的游戏。
每个家庭都会组建一个小队,准备好一些器具,然后下海捕鱼。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捉鱼大赛,参赛者不仅可以感受渔民的艰辛,还可以欣赏大海的壮观。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团结合作,共同奋战,取得捕获更多鱼的荣誉。
每个家庭都会得到属于自己的丰收。
开渔节的另一项重头戏是海上巡游。
在开渔节当天,象山石浦的海域内将举行一场盛大的巡游仪式。
华丽的船只披着五彩缤纷的彩旗,在海上摇摇荡荡地游行,显得十分壮观。
在这个海上巡游的时候,还有表演者在船上表演各种各样的节目。
届时,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当地居民都会涌向海边,激动地欢呼雀跃,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开渔节也是渔民们最开心的一天,他们把自己的渔船装扮的漂漂亮亮,载着报着愿望祝福装满了籽的红袋,踏着海浪来到大海深处,向海神祈求着来年风调雨顺、海水清新。
他们也庆祝丰收和开启新的一年,为了表达感恩和欢乐,大多数渔民都会举家前往开渔节,这也是象山石浦开渔节气氛热烈的原因之一。
象山石浦的开渔节是一个充满欢乐和仪式感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里,大家都可以感受到渔民的辛勤和欢乐。
这个节日不仅是象山石浦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一个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节日。
希望在以后的开渔节,更多的人可以去参与,感受这份独特的渔村文化,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象山的开渔仪式
象山的开渔仪式作者:肖诗白来源:《中国周刊》2015年第11期从几个月的禁渔期到开渔,相伴着祭海仪式的主题—保护海洋,感恩海洋的伟大意义。
中国浙江的渔民又一次以势不可挡的方式奔赴了大海。
9月16日,渔船从浙江象山石浦渔港浩浩荡荡出发,为期3个半月的东海伏季休渔结束,众多渔船劈波斩浪,开赴渔场。
美味美景从宁波机场出来时,一个象山的司机师傅已经在接机处等候我了。
他是一个典型的浙江人,一路向我一一介绍象山的旅游。
象山位于东海之滨,居长三角地区南缘、浙江省东部沿海,距离舟山渔场非常近,开车一个小时就到了。
象山的这片海域如果按照渔场划分属于舟山渔场,众所周知,中国东海的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由于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口,形成强大的低盐水团,携带着大量的养分和浮游生物,并且沿岸流、台湾暖流和黄海冷水团交汇于此。
寒暖流的交汇使得海水温度既不太冷又不太热,喜温的鱼在暖流这边畅游,喜冷的鱼则汇聚在寒流那边。
“我们这里的海鲜跟舟山差不多,味道都很鲜美,不过舟山市发展旅游注重普陀山佛教文化的宣传,而我们象山注重开发传统渔业文化的发展。
”这位司机一边开车一边绘声绘色地为我讲解。
在外地人眼里,浙江东部沿海的文化大同小异,只是不同的区域分别。
对于第一次来象山的我,先入为主的必定是一桌子海鲜。
由于气候的原因,这里的海鲜要比南海的更加鲜美,食客能从新鲜的蛋白质中感受到海的味道。
而当地人说起海鲜来最兴奋的话题非大黄鱼莫属,这里的饭店老板告诉我:“店里只有养殖的,要是想见到野生的大黄鱼,给再多钱也很难找到。
”到过浙江沿海的游客恐怕都一种同感:越是嘈杂的大排档越是美味云集。
在这里,加级鱼,小牙石斑鱼,安康鱼,对虾……这些名贵海产只要经过简单烹饪加工,对于食客的舌头来说,那便是上帝赋予人类最美妙的恩赐。
我在象山的第一餐就是传说中的大排档,一进档口就能看到各种鱼、虾、海螺、章鱼码放在台面上琳琅满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司机主动为我点了一瓶当地产白酒,说吃海鲜须佐此酒才是绝配,我当然是客随主便。
象山开渔节千艘渔船插国旗出港,以渔民的方式感恩大海
象山开渔节千艘渔船插国旗出港,以渔民的方式感恩大海
象山港内渔船集中出港,象山港内千舟竞发,百舸争流,场面相当壮观啊!14年前,宁波象山首创中国开渔节:在东海休渔结束日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以庆典活动宣传法定休渔期的重要性,并在同一时刻万众欢腾,欢送渔民千帆竞发出海捕鱼。虽然天公有点不作美,但是难掩渔民开渔的喜悦!
2012-9-17 08:44 上传
下载附件(57.05 KB)
2012-9-17 08:469-17 08:46 上传
下载附件(315.45 KB)
港湾利用与象山开洋节文化变迁
港湾利用与象山开洋节文化变迁
王梦梦;杜珍珍;吴丹丹;王腾飞
【期刊名称】《改革与开放》
【年(卷),期】2016(000)019
【摘要】本文分析了象山港湾类型、分布、利用方式与渔业发展之间的联系,梳理了开洋节沿革及开洋节文化的意义变迁.研究发现:农业分化出渔业与渔文化,形成捕捞民俗活动;在旅游经济推动下,渔业衍生了经贸活动.在政府和渔民推动下最终形成“中国开渔节”文化品牌,并享誉中外.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王梦梦;杜珍珍;吴丹丹;王腾飞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港湾海洋环境监测站位布设方法研究--以象山港为例 [J], 黄秀清;陈琴;姚炎明;蔡燕红
2.浙江宁波象山县东陈乡借力象山白鹅节助推白鹅产业发展 [J],
3.浙江宁波象山县东陈乡借力象山白鹅节助推白鹅产业发展 [J],
4.潮起潮落话港湾——聚焦象山港湾 [J], 马一知;薛志谊;
5.休闲象山记录象山——Dv大赛开启新一届开渔节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山渔民开洋、谢洋节民俗活动
象山渔民开洋、谢洋节包括渔民祭祀活动和传统民间文艺表演等内容。
“开洋节”是渔船出海时,渔民祈求平安、丰收的民俗活动。
“谢洋节”则是渔船出海平安归来,渔民为了感恩大海的民俗活动。
开洋、谢洋节作为渔民一种精神寄托,主要有娱神、娱人两大板块,是以祭祀为核心,以民间文艺表演为主轴,含有历史、宗教、生产、民俗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
一、象山渔民开洋、谢洋节的历史渊源
象山渔民开洋、谢洋节,是象山渔民传统民间社会海事活动和海事生活积累的精神产物。
过去由于生产工具的落后、渔民认识的局限,认为多变的自然现象是由上天神灵控制的,海上作业尤为恐惧,有渔谚道:“三寸板里是娘房,三寸板外见阎王”,“一只脚棺材里,一只脚棺材外”。
出海渔民生死难料,岸上亲人提心吊胆。
所以,祈求神灵护佑成为他(她)们唯一的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
他们把每一次顺利返航、满载而归,都归于神力所助,而每一次海难都是鬼怪所为,对神的敬仰与对鬼的畏惧和对海洋劳作的祈福构成了渔民主体心理定势。
于是就有了渔民开洋、谢洋节等一系列民俗活动,传承千余年,并已沿袭成为当代传统习俗。
据考:秦汉时期象山沿海先民已有渔猎农耕各业,唐中期,滩涂采捕向沿海捕捞发展,出现近海渔船。
据《东门岛志》记载:“渔船出海谓‘开洋’,渔汛结束称‘谢洋’”。
旧时“出洋”前,船头祭神,烧化纸牒,称“行文书”,祭后投杯酒、肉食于海,谓“酬游魂”;谢洋再祭,叫“散福”。
另据石浦东门渔村老渔民奚阿宝(77岁)、称乾初(69岁)等六位老人回忆:听前辈人说,自从有了渔船出海进港,就有渔民开洋、谢洋活动。
起初只是拜神,没有演戏和文艺表演。
现在的活动闹热多了,好看多了。
象山各地多有娘娘庙、天妃宫、天后宫(实际都是妈祖庙),象山渔民就把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巧妙地作为开洋(开船)的日子。
石浦东门岛的天后宫始建于宋代,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六月二十三日村民们都要在天后宫举行开洋、谢洋节仪式。
清雍正年间到民国初期是象山渔民开洋、谢洋节的鼎盛时期,文革期间停止,改革开放后,又逐渐盛行。
由于象山渔民开洋、谢洋节是民间相沿成习的传统民俗活动,历史上没有得到官方的关注,经考证,未见有相关的历史文献记载。
二、象山渔民开洋、谢洋节的基本内容
1、“开洋节”。
每年传统捕大黄鱼季节开始,都要在妈祖娘娘庙等庙宇举行“开洋节” 祭祀仪式。
“开洋节”的祭祀时间在三月十五至三月二十三之间,必须选择在每天涨潮时分,希望财源随潮滚滚而来。
主祭人在前一天剃好头,晚上要用糖水净身,第二天穿上干净衣服去庙里祭祀。
供品陈设有序,殿前天井东西两侧,各置八仙桌一张,分供猪、羊各一,恭天地神祇。
大殿中堂放八仙桌两张,陈列鸡、肉、鱼、蛋、豆腐、面等五大盘,也有六大盘乃至八大盘的,盘头供品放在红漆桶盘中,五果、点心不用大盘。
吉时既到,红烛高烧,主祭船主上香献爵,跪拜,虔诚祝祷,毕,退立,船上众伙计(船员)跪拜如仪。
礼成,请“菩萨”上船,
由船主手捧红漆大桶盘,置神像(有木雕或泥塑神像)其上,也有的在神明前求得(三角小旗)令箭一支,以代神像,插在四角香袋上,两旁列侍千里眼、顺风耳神,香烛悉备。
出庙时,代舵(大副)撑黑布伞护顶,三肩(仓面负责人)提灯笼前导,众船员持香随后,恭恭敬敬把菩萨请上渔船,放在船圣堂神龛内,顶礼而退。
引路灯笼挂在船头,以驱邪保平安。
接着由当地和外请民间文艺表演队表演节目,有鱼灯、马灯、船鼓、抬阁、车灯、滑稽表演等。
午后开始演戏,日夜连台,剧团远从新昌、嵊县、台州、临海请来,演戏五天至十天不等,号称“出洋戏”。
通常演出戏目为《桃园三结义》、《薛仁贵征东》、《赵子龙长坂坡救主》、《杨文广樵山取宝》、《穆桂英大战洪州城》、《岳飞枪挑小梁王》等。
在开演前,派一小乐队到村里各庙,恭请诸菩萨前来看戏。
由一人手捧大红桶盘,供清香三支,把代表各庙菩萨的令箭(三角小红旗)插在四角香袋上。
各庙菩萨皆到,放鞭炮三声,得加演一出《八仙过海》或《皇母娘娘做寿》、《魁星点状元》,加演戏上演时,长元(船主)得开销红包。
庙会期间,村民招亲致友,宾朋盈门,人流如潮。
庙里拥得水泄不通,村里一片欢乐祥和。
三月二十三日趁良辰吉日,顺风顺水,渔船出海。
船埠上人头攒动,为扬帆出海的亲人祝福送行。
锣鼓声、鞭炮声震耳欲聋,在开船号声中渔船鼓棹扬帆出海。
2、“谢洋节”。
每年黄鱼汛结束,渔船平安归来,大约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日至六月二十三。
举办祭祀内容和方法与“开洋节”差不多,只是少了请神的环节。
这些天渔村热闹非凡,为感恩大海,感恩神灵,演戏庆丰收、庆平安,号称“谢洋戏”或“还愿戏”。
有在城隍庙,有在渔师庙、关帝庙、土地庙,这要视各村情况而定,但大多数是在天妃宫或娘娘庙。
由高产渔船出资包演,盛时连演七天七夜。
戏台上挂有:“神人共乐”横额,庙里挂灯结彩,供奉三牲福礼。
所请戏班有宁海乱弹班、绍兴高调的笃班,妇女们则欢喜嵊县越剧班。
第一场好戏开锣,往往加演一出“蟠桃大会”,赏红包,不仅戏班子引以为荣,全场观众也皆大欢喜。
为争取荣誉,各渔船船主往往选聘优良戏班以博取众人欢心。
三、象山渔民开洋、谢洋节的基本特征
象山渔民开洋、谢洋节是象山渔民在独特的生存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中,在长期耕海牧渔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别具特色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
有以下特征:
1、祭祀对象的多元性。
由于渔民对海洋神灵信仰的普遍性和宽广的泛神空间,而同时信奉众多神灵。
他们所祭祀的对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由于对不可抗拒的自然力和自然现象的未知,而产生的神化对象,如龙王、妈祖(天妃、天后)等;二是历代历史人物,如戚老爷、关老爷、鱼师大帝、城隍老爷等等。
2、活动形式、内容的丰富性。
开洋、谢洋节活动有各庙各渔船的祭祀活动;还有来自象山各地的民间文艺队的表演,有鱼灯队、马灯队、抬阁、百兽灯队、戏剧表演队等。
戏剧表演队演的有越剧、绍剧、宁海平调、乱弹等。
3、祭祀目的唯一性。
渔民们信仰的对象多元性,他们认为不同的神灵,有不同的神力。
渔民会按不同的需求向不同神灵祈求。
无论他们信奉是如何的五花八门,渔家在祭祀、祈求中均是围绕渔民自身利益展开。
他们面对各路“神灵”“魂魄”所诉说的无非是两大目的:一是人身安全,二是捕捞丰收。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从渔家的祭祀和祈祷过程中可以看出这是唯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