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 练习课 (3)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3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笔记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42例3,完成教科书P43~44“练习九”第4、6题。
▶教学目标1.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有关的实际问题。
2.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问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会选择有用的信息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稍简洁的数量关系,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激活阅历课件出示习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一)”时已经积累了确定的解决问题的阅历。
唤醒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阅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预备。
师:同学们,今日这节课我们就用前面学习的学问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明明想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
同学们,你们乐意帮忙明明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课件出示教科书P42例3。
◎教学笔记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情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
一个玩具熊6元,一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
玩具车的标价被遮住了。
要帮忙明明求出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小组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需要知道总钱数和地球仪的单价,我们知道一共有56元,一个地球仪8元。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师:请同学们思考,依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当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老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8,应当用除法计算。
师:如何列式计算呢?【学情预设】56÷8=7(个)。
(老师适时板书)【设计意图】感知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后,建立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想到可以用除法解决问题,初步建立用除法解决此类实际问题的模型。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2.2.2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笔算
从十位退1后, 十位要算( 4 )
5· 0
减( 2 )。 - 2 4
(2 6)
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 算( 10 )减( 4 )。
想:从十位退1后,个位 要算几减几?
课堂练习 1
.
65 − 37
( 2 8)
.
43 −8
.
30 − 23
.
80 −5
(3 5)
( 7)
( 7 5)
十位上的0不用写。
选自教材第19页做一做
.
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36 -19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
17
上加10,再减。
课后作业
1.教材第20页练习三第2题;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36-19= 17
. 36 -1 9
17
数位对齐
个位不够 十位退1
改正:
.
90
-55
-5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5
35
8 5 改正: 8 5
-24
-24
51
61
(×)
(×)
思维训练
2.每种图形各代表几?
3 +4
62
=( 8 ) =( 2 )
7 -8
22
=( 0 ) =( 4 )
4+8=12 3+1+2=6
10-8=2 7-1-4=2
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解决问题
代表团 美国 英国
金牌数 36 19
美国比英国多多少枚金牌?
36- 19= 17(枚) 答:美国比英国多17枚金牌。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有余数的除法,特别是如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
我们将学习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利用除法来找出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3. 学生如何找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PPT。
2. 黑板和粉笔。
3. 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按规律排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2. 讲解: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题,以加深理解。
4. 应用:让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利用有余数的除法找出规律,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余数的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2.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3.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4. 如何找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题。
2. 让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利用有余数的除法找出规律,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练习题和实际应用,让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利用有余数的除法找出规律,解决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利用有余数的除法找出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这一部分,学生往往会遇到理解上的挑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6课时 比一比(1)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课时比一比(1)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课时比一比(1) 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6课时比一比(1)。
这部分内容主要围绕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方面进行,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卡片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物品(如:铅笔、尺子、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图片中物体的大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的大小。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如:直接比较、连线比较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例题中物体的大小,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让学生跟随讲解,共同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合作(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自带物品,进行小组内的比较活动。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并进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较物体的大小1. 直接比较2. 连线比较七、作业设计1. 比较下列物体的大小,并用“>”、“<”表示:(1) 铅笔 vs 尺子(2) 书本 vs 笔记本(3) 桌子 vs 椅子(1) 小明家的门高2米,小红家的门高1.8米,哪个门更高?(2) 小华有一支5厘米的铅笔,小丽有一支7厘米的铅笔,哪支铅笔更长?答案:1. (1) > (2) > (3) >2. (1) 小明家的门更高。
数学人教版初中二年级下册 第6课零次幂和负整数指数幂
则3x-2≠0, x 2 . 3
方法总结:零次幂有意义的条件是底数不等于0,所 以解决有关零次幂的意义类型的题目时,可列出关 于底数不等于0的式子求解即可.
例2:若(x-1)x+1=1,求x的值.
解:①当x+1=0,即x=-1时,原式=(-2)0=1; ②当x-1=1,即x=2时,原式=13=1; ③x-1=-1,即x=0,0+1=1不是偶数.故舍去. 故x=-1或2.
4.比较大小: (1)3.01×10-4___<____9.5×10-3 (2)3.01×10-4____<____3.10×10-4
5.用科学记数法把0.000 009 405表示成
9.405×10n,那么n= -6
.
6.计算:-22+(-
1 2
)-2+(2016-π)0.
解:-22+(-
1 2
知识要点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绝对值小于1的数的方法:
即利用10的负整数次幂,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数 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n是正整数,1 ≤|a| <10. n等于原数第一个非零数字前所有零的个数. (特别注意:包括小数点前面这个零)
例6 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 (1)2×10-7;(2)3.6×10-3; (3)7.08×10-3;(4)2.17×10-1.
解:(1)x2 =
1 x2
;
(2)2 xy 3 =2 x 1 = 2 x . y3 y3
三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 忆一忆: 科学记数法:绝对值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 其中1≤a<10,n是正整数.
例如,864000可以写成 8.64×105 . 想一想: 怎样把0.000086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六课时)《练习(3)》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六课时)《练习(3)》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加减乘除法进行综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正确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乘除法的综合运用。
2.教学难点:解决复杂问题时的思维逻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10分钟)•复习加减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综合运用的重要性。
3. 练习与讲解(30分钟)•让学生完成练习(3)中的题目,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讲解。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解题思路,促进互动讨论。
4. 拓展应用(10分钟)•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目,让学生尝试更复杂的运算问题,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加强的部分。
•布置今天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四、板书设计:•加减乘除法综合运用•练习题目示例•思维逻辑五、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加减乘除法的综合运用,我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维逻辑还有待培养,下节课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促进他们的独立解决能力。
此外,可以增加更多生活实例,使知识更具体,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节课的教学中,互动的环节较少,下节课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庐阳区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2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6课时练习课教案新人教版
第6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15~17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1.复习除法的相关知识并用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重点难点】除法运算。
【复习导入】1.我们今天来复习除法的相关知识。
2.看图演练。
看第15页练习三的第2题。
师:每只小熊分得一样多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平均分。
师:对。
那有几个苹果?生:6个。
师:对!那谁会列式子了吗?小结: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练习讲授】1.复习除法的读写。
例:8÷4=2读作8除以4等于2。
引导学生读出除法等式,可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联系活动中掌握知识。
可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
2.除法的应用。
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中第3题。
引导学生看图讨论并得出式子,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等式。
【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和第16页第5题。
呈现实物图。
让学生用圆圈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填写算式。
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3.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7题。
让学生在独立写出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4.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的第8题。
(1)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图。
(2)让学生用完整的话说一说图意。
(3)让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4)全班交流。
答案:1.第4题:6 12 2 6第5题:6 24 4 64 205 42.第6题:6÷3=228÷4=712÷3=420÷5=43.第7题:2 4 2 44.第8题:5×6=306×5=3030÷5=630÷6=5【课堂小结】提问: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么读除法式子以及运用除法式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学指导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学指导一、学习内容: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二、单元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综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3.通过本单元学习,提高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规范书写等学习习惯。
三、课外阅读:《数学帮帮忙》(美)罗莎·桑托斯四、数学活动:快乐七巧板第1课时: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P47例1,完成教科书P47“做一做”,P50“练习十一”第3题。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认识“同级混合运算,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课后巩固练习:完成《新课程同步练习》第24页当堂检测:一、口算。
32 - 21 = 48 + 6= 3×4= 84-50=35 + 9= 54-30= 28÷7= 72÷8=二、脱式计算。
35-11+42 4×9÷6 35÷7×548+25-39 56÷7×2 2×9÷6三、解决问题。
公交车上原来有28人,到植物园站有18人下车,有15人上车。
现在公交车上有多少人?检测答案:一、口算。
32 - 21 =11 48 + 6=54 3×4=12 84-50=3435 + 9=44 54-30= 24 28÷7= 4 72÷8=9二、脱式计算。
35-11+42 4×9÷6 35÷7×5=24+42 =36÷6 =5×5=66 =6 =2548+25-39 56÷7×2 2×9÷6=73-39 =8×2 =18÷6=34 =16 =3三、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课时 练习十二知识点总结教案
五、预习课本第 57 页“整理和复习”内容。 六、板书设计:
练习十二
解:①15+25=40(只)
②40÷8=5(只)
答:平均每个笼子放 5 只。
教学反思:
TB 小初高题库
人教小学数学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TB 小初高题库
子里,每个盘放几个桃?
4、妈妈带了 100 元去超市买东些,买了一袋 64 元的大米,剩下的 钱买 9 元一包的糖,可以买几包?
TB 小初高题库
人教小学数学
5、食堂买回 63 个萝卜,第一天吃掉了 29 个,第二天又吃掉了 23 个,你会用两种方法计算还剩下多少个吗?(2014 春季学期期末检 测题)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二第 3 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
行解答,最后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说想法,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
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忙解决。
2、练习十二第 4 题。
让学生独立看图,解决问题。完成后同桌两人交流。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根据算式选条件。
(1)、花园里有 4 排花,
,拿走 10 盆,花园里还有多少盆
花?
列式:4×7-10
①又拿来 10 盆
②每排 7 盆
2、操场上有 3 排学生,每排有 7 人,
,现在还剩多少人?
①走了 8 人
②来了 8 人
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表内乘法练习课(第6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乘法计算:让学生总结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巩固乘法计算技能。
3.生活应用: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有关乘法口诀和计算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强调作业重要性:强调作业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认同感。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3.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和互动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发现乘法的规律,并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同时,我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通过这样的教学,我希望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更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生动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同时,我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6的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
3.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积极向同学和老师请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超市购物的实际情境,让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乘法问题,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应用,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认同感。
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课(教材第55~56页)人教版PPT教学课件
一年级种了 25棵,二年 级种了37棵。
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课(教材第55~56 页)人 教版PP T教学 课件
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课(教材第55~56 页)人 教版PP T教学 课件
3.剩下多少棵没种?
一年级和二 年级一共领 了80棵树苗。
一年级种了 25棵,二年 级种了37棵。
80-25-37= 18(棵) 或 80-(25+37)=18(棵)
4.媒体报 道,社 会关注 ,各种 态度: 说明这 件事大 家看法 有分歧 ,有厘 清的必 要性。 5. 精致生活从来都只源于生活本身2 1.反对虚假的所谓“精致”,在真生 活中追 寻人生 的真谛 . 精致生活从来都 6. 精致生活从来都只源于生活本身只 源于生 活本身
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课(教材第55~56 页)人 教版PP T教学 课件
1.家长反 对、施 压、重 判成绩 :说明 家长比 起道德 培养更 加注重 孩子的 分数。
2.学校不 堪重压 ,迫令 屈从: 点明学 校教育 受外界 干扰的 现状。
3.女老师 坚持决 定,辞 职而去 :表明 女老师 的个人 原则问 题,对 于这个 事情她 用辞职 作为回 复是付 出了很 大的代 价的。 但她依 旧坚持 自我。
说一说先求什么,再 求什么,然后再解答。
先算一共有多少张明信片,
再算还剩下多少张。
8×4-5=27(张)
答:还剩下27张。
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课(教材第55~56 页)人 教版PP T教学 课件
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课(教材第55~56 页)人 教版PP T教学 课件
3.剩下多少棵没种?
一年级和二 年级一共领 了80棵树苗。
二年级下册数学练习课(教材第55~56 页)人 教版PP T教学 课件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同步练习课课练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看下表:〔1〕本班一共有〔〕人,喜欢〔〕季节的人数最多。
〔2〕如果组织同学们去游玩,最好应安排在〔〕季节。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2、丁丁调查班里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除了丁丁每位同学都选择了一张水果卡片。
〔1〕数一数,填一填。
〔2〕喜欢〔〕的人数最多,喜欢〔〕的人数最少。
〔3〕丁丁的班级一共有〔〕人。
第2课时一、口算。
5×8= 6×4= 7×7= 9×5= 2×3=9×2= 8×9= 7×8= 5×5= 4×3=5+8= 6×6= 3×7= 4×8= 9×3=1×2= 9×9= 6×8= 8×0= 4×7=二、是张老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业余活动情况统计表。
人数18 10 8 6 2(1)最喜欢〔〕的人最多,最喜欢〔〕的人最少。
(2)最喜欢看书的比最喜欢旅游的多〔〕人。
(3)最喜欢看电视的比最喜欢运动的多〔〕人。
(4)这个班一共有〔〕人。
三、试东方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
东方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销售量〔台〕20 15 12 14 15 20 251、星期〔〕销售量最少。
2、星期〔〕销售量最多。
3、星期〔〕和星期〔〕销售量一样多。
四、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统计表。
蔬菜种类胡萝卜西红柿茄子白菜人数10 15 5 ?1、喜欢吃白菜的人数比吃茄子的人数多12人,喜欢吃白菜的有〔〕人。
2、喜欢吃胡萝卜和西红柿的一共有〔〕人。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一〕1、填一填。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2)把9个面包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个面包。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六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小杰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
8×2+5=21(元)
小明买了4套明信片,每套8张。 小杰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
园玩。用20元钱买票够吗?
8×2+5=21(元)
8×4-5=27(张)
100-52-12=36(元)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习惯。
李老师本来准备买4个皮球,你认为他应该怎样买?
练习十二第5题
计算。 35+14÷7 =37
3+5×9 =48
8×(45-38)=56
(22+18)÷8 =5
6×5+3 =33
60-15-35 =10
练习十二第7题
李老师本来准备买4 个皮球,你认为他应 该怎样买?
李老师如果买4个,每个5元,这4个皮球一共花了 5×4=20(元)。李老师如果买5个,每个优惠1元, 也就是每个皮球的价格5-1=4(元),这5个皮球 一共花了4×=20(元)。这两种买法花的总钱数 相同,数量却不同,所以李老师应该买5个。
小杰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
3×9-8 =19 你能用两种方法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
这两种买法花的总钱数相同,数量却不同,所以李老师应该买5个。
24÷4×6 =36
基础练习 妈妈买了一双鞋花了52元,买一双布鞋花了
12元,付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100-52-12=36(元) 或:100-(52+12)=36(元)
小明买了4套明信片,每套8张。
这两种买法花的总钱数相同,数量却不同,所以李老师应该买5个。
8×2+5=21(元) 21>20 8×4-5=27(张)
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同一个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六课时《8的乘法口诀(3)》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六课时《8的乘法口诀(3)》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你描述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六课时《8的乘法口诀(3)》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六单元是关于乘法口诀的学习。
本节课时的内容是学习8的乘法口诀的第三部分,具体包括8乘以3等于24,8乘以4等于32,8乘以5等于40,8乘以6等于48,8乘以7等于56,8乘以8等于64,8乘以9等于72。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8的乘法口诀,并理解其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8的乘法口诀的推导过程。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8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口诀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口诀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引导学生发现桌子是由几张8形的木板拼接而成的,引发学生对8的乘法口诀的兴趣。
2. 讲解8的乘法口诀:通过口诀卡片,逐个讲解8的乘法口诀,让学生理解每个口诀的含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口头背诵8的乘法口诀,并尝试用口诀计算8乘以3、8乘以4等。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如8个3相加,让学生运用口诀计算出结果。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口诀,通过卡片游戏的方式,互相问答,巩固记忆。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背诵8的乘法口诀,并尝试用口诀计算一些实际的题目。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出8的乘法口诀,包括8乘以3等于24,8乘以4等于32,8乘以5等于40,8乘以6等于48,8乘以7等于56,8乘以8等于64,8乘以9等于72。
2. 在每个口诀的旁边,加上对应的图示,如8个3的图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口诀的含义。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6 有余数的除法第5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6 有余数的除法第5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有余数的除法进行练习,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竖式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2. 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1.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方法的掌握。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PPT课件、计算器。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有余数的除法题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方法,并示范计算过程。
同时,强调注意事项,如保持书写规范、注意运算符号等。
3. 练习与指导: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错误。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布置适量的有余数的除法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1. 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2. 竖式计算示范3. 练习题及答案4. 课后作业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题目。
2. 提高题: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
3. 挑战题:研究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撰写一篇小论文。
课后反思:1. 本节课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在竖式计算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运算符号错误、计算不准确等问题。
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竖式计算的练习和指导。
2.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时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第一单元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1. 二(1)班同学对学校中花的颜色进行调查的情况如下表。
(1) ( )色的花最多,( )色的花最少,相差( )棵。
(2)红色的花和白色的花一共有( )棵。
(3)小红走进校园,看到的花,最有可能是( )色的。
2.数一数,填一填。
3.下面是丽丽对二年级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情况的调查。
(1)参加什么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什么小组的人数最少?相差多少人? (2)如果二年级要举办一次兴趣小组竞赛,选择什么比赛比较合适?为什么?答案提示1.(1)粉 紫 38 (2)55 (3)粉2.5 3 4 43.(1)篮球组围棋组 13人(2)篮球因为参加这个小组的人数最多。
第2课时用多种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整理2.用画“正”字的方法先数一数,再填一填。
(1)(2) ( )的个数最多,()的个数最少。
2.下面是几位小朋友对森林动物园中几种小动物的数量统计情况。
小刺猬: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小象:√√√√√√√√小猴子:○○○○○○鳄鱼:□□□□□(1)根据上面的统计情况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2)()最多,()最少,相差()只。
(3)小猴子和小刺猬一共有()只。
(4)这些小动物一共有()只。
3.下面是某路口1分钟内通过的车辆的统计情况。
小轿车:客车:货车:面包车:(1)哪种车辆通过的最多?哪种车辆通过的最少?(2)如果一个2辆车,通过的车最多的有多少辆?答案提示1.正正正正正正 (1)7 4 12 (2)2.(1)50 8 6 5(2)小刺猬鳄鱼 45 (3)56 (4)693.(1)小轿车通过的最多;货车通过的最少。
(2)16第3课时练习一3.光明小学四个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人数情况如下:数学小组:男生12人、女生11人。
美术小组:男生10人、女生11人。
航模小组:男生18人、女生7人。
音乐小组:男生15人、女生15人。
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1) ( )小组的男生人数最多。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课时《练习十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课时《练习十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课时《练习十二》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不够强。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将所学的加减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加减法运算。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加减法相关的图片、实例等素材。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水果的名称和数量。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加减法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可包括:水果的加减法、动物的加减法等。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教师给出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商品的总价。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上台展示并讲解解题过程。
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表内乘法练习课(第6课时)教学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乘法口诀接龙、抢答等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课堂总结,巩固知识:
通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乘法口诀和乘法运算方法。
6.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布置适量、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
7.教学评价,促进发展:
(2)介绍乘法算式的结构,如乘数、被乘数、积等,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书写方法;
(3)教授乘法口诀,采用歌谣、故事等形式,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
(4)通过实例,讲解乘法口诀在计算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乘法运算的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乘法口诀的记忆方法,以及乘法在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问题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加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乘法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乘法口诀的记忆与运用仍需加强。此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乘法口诀的学习。
2.针对学生乘法口诀记忆困难的问题,采用多种记忆方法,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算式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表内乘法口诀的熟练掌握和应用,以及乘法与加法关系的理解。
2.教学过程:
(1)设计基础题,让学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6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三第6~11题。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旧知巩固
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三第6题。
教师把写有文字的卡片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独立试写,互相交流。
教师板书出相应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7题。
小组合作,用小圆片○摆一摆,再填上得数。
交流反馈:14÷7=2
学生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再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后面三小题。
3.完成教材练习三第8题。
看图写算式。
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
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师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三、巩固迁移
1.在复习完成后,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三第9题。
(1)请学生自己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引导回答:10÷2=5可以表示把10个海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5个,每5个圈一圈。
也可以表示把10个海贝,每2个一份地分,可以分成5份,2个2个地圈。
(2)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
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10题。
根据题目要求,同桌合作把圆片平均分,互相说一说,再写出除法算式。
分析:图1表示把12个圆片,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或12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个。
列式:12÷6=2 12÷2=6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图2.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
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11题。
先背诵乘法口诀表,出示题卡,通过抽卡游戏进行练习。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自读“你知道吗?”
【板书设计】
第5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12÷2=6 18÷6=3
12÷6=2 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