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已成为武汉市重要的增长极和现代制造业基地。随着武汉开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聚集和城市社区的扩展,完善城市功能,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开发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开发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十一五期间,开发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以上,高考录取率保持在70%以上。公共文化服务健康发展,推动了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公共卫生体系和重大疫情应急处理机制逐步健全。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体育场馆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群众体育活动日益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低生育水平获得进一步巩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根据武汉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本规划所指社会发展主要涵盖人口和计划生育、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民政等领域。
一、“十一五”计划实施的基本情况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现辖两个街道,辖区常住总人口约1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万,人口自然出生率控制在9‰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程度尚不明显。外来流动人口总量增加,管理难度大。
(二)教育事业。
开发区目前共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3所,其中中专、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各1所,高中3所,单设初中6所,小学10所,公民办幼儿园11所。全区共有中小学教职员工1617人,专任教师1323人,其中小学483人,初中404人,高中265人,职校和幼儿园171人。
十一五期间,军山街划归开发区管理,我们坚持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稳步推进和实施,特别是新建社区小学和优质高中,改建扩建部分老校,形成规模办学和规模效应,调整布局,整合资源,优化设施,提高质量等工作都让老百姓得到了教育的惠及。一方面让小学和初中上档次,从而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需求。另一方面,教育内部各学校强化管理,加强教研,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切实使自己成为教育品牌,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前,开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已达到或接近中心城区的平均水平,已成为开发区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建设中的亮点。
尽管近几年来开发区教育规划布局实施情况成绩显着,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蔡甸在开发区以其周边的新建小区没有配建学校,其孩子上学给我们的学校带来一定的压力,这一块的协调一直存在一定的问题;二是目前生源自然增长急剧下降,机械增长急剧加快且不稳定,调整的幅度和调整频率过快,造成学校不稳定。
(三)卫生事业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卫生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全区不同隶属关系的医疗机构共80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乡镇卫生院1家,综
合医院2家,个体诊所、医务室和门诊部74家。辖区医疗机构共有床位220张,卫生人员607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师名,拥有床位数张。
开发区卫生事业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总体要求,构建适合开发区特色的医疗服务网络,强化社区卫生服务职能,积极引进高质量医疗资源(完成神龙医院与协和医院收购与合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加快军山地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完成了2个卫生院和11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从目前开发区医疗资源配置现状看,基本能满足广大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但总体而言,开发区卫生事业滞后于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结构性缺乏、技术水平低、基层网络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
(四)文化事业
开发区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群众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建区以来,仅有一个街道文化站和少量经营性文化场所,总的来说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远远满足不了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投资环境的一大缺憾。
(五)体育事业。“十一五”期间开发区体育事业有一定的发展,已在学校、企业、机关相继建成一批重要的体育设施,已有各类体育活动场馆98 个,其中标准场地场馆74 个。武汉体育中心占地1300亩,已建成国际标准体育场一个、体育馆一个、游泳馆一个,并多次成功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和文艺演出活动。
(六)民政事业。“十一五”期间,我区民政事业获得较大发展。1、社区建设稳步推进,随着开发区农村城市化建设的基本完成,全部建立了
居民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村改居、农民变市民基本实现,以社区为基础的基层政权和管理服务网络已基本实现,全区共有社区22个;2、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现2个街道各有1家福利院,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可容纳近600名老人入住。两所养老福利机构均通过“福星工程”和福利院提档升级验收,为开发区农村“五保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养老服务。3、建立完善了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做好困难群众的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适时调整标准。经过多次调标,目前已将开发区城镇低保统一调整为城市低保标准。军山街农村低保统一调整为城镇标准;实行大病医疗救助,着力解决特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为“三无”人员和低保家庭解决了实际困难;完善残疾人各项救助保障措施。对贫困残疾人家庭发放定额补助及针对残疾人的各项救助;做好救灾救助工作及各项临时性救助;做好城镇“三无”、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工作,集中供养率达到85%以上;对失地老人发放养老生活补助,从根本上解决了失地农民养老问题,为开发区失地农民建立起一道强有力的社会保障屏障。
二、武汉开发区“十二五”社会发展方针
“十一五”期间社会事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发区已由过去的生产基地向综合性的城市新区转变,已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多功能、现代化的城市新区已现雏形。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平衡,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还不相适应,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