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资本出资

合集下载

基于控制权视角的合伙企业与股权架构设计研究

基于控制权视角的合伙企业与股权架构设计研究

基于控制权视角的合伙企业与股权架构设计研究摘要:本文以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蚂蚁集团”)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的分析对象,从控制权视角下对合伙企业以及股权架构设计进行相应的分析,合理的应用股权架构,能够更好地实现实际控制人的相应风险分析,但与此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和税负的增加,创始人合理的使用合作人的企业以及股权控制的结构,会在法律以及其他的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和风险。

关键词:控制权;有限合伙人;控股结构本文在研究基于控制权视角之下的合伙企业与股权架构的过程当中,以蚂蚁集团作为案例对象来进行相应的分析,由于代理人与委托人在控制权与所有权中存在分离的情况,因此两者存在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两者获取信息的不对称,基于这一点同样能够对常见的第一类代理问题、第二类代理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解决。

第一类代理问题主要是由于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导致的;第二类代理问题主要是指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委托代理问题。

指的是不能得到充分监管,可能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保护投资者权益、尊重资本的方式也是是各国保障市场经济下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此后,中国股权结构的主流方式主要是以同股同权原则为基础的。

主导地位通常是在金字塔结构中实现的。

这说明在股权平等、权利平等的原则下,对企业投入更多就越有可能获得企业的控制权,常见的科技型企业在发展中管理层通过长期持续的资金以及技术投入能够有效获得对企业的控制权。

与过去的传统股权平权制度相比,智慧资本没有明确的定价,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金融资本出资者与智力资本出资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契约不对称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实践中,这意味着在运营公司中,在外部投资者的投资过程中,他们一般会选择放弃部分控制权,更多的个人信息和个人信息。

通过创始团队的技术投入能够解决企业与投资方存在的部分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资本信息主要以企业自身的技术积累为主,资本投资过程中通常也基于这一点来决定投资量。

智力资本

智力资本

智力资本:不是一个黑色和白色的问题(intellectual capital: not a black and white issue)主要是讲保护知识产权(IP)以及将其商业最大化的重要性。

公司应该尽早明白并处理好公司的智力资本。

文章指出,现实中不仅仅是知识产权的问题。

尽管一个公司能采取行动保护其智力资本,但它也许并不知道如何将智力资本最大化,不知道如何实现智力资本的最大商业价值。

保护是很重要,但单单保护却远远不够。

公司应该知道其智力资本的组成,如何保护它,及如何将它价值最大化。

智力资本不仅仅是商标,设计,版权等等。

公司的价值在于一个更广的智力资本概念之中(广义的智力资本),比如,职员的技术诀窍,品牌推广,技能等等。

创意和发明公司发展的心脏或源泉,但广义的智力资本是公司发展和稳固的动力。

一些聪明的组织已经开始认识到知识产权的价值,将稳健的知识产权作为投资决策的一部分。

保护知识产权的最佳途径是整合与计划业务,把正确的知识产权保护当作一个地方的商业企业战略启动或成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知识产权是以后必须做的事情,提前做会节省大量的麻烦,避免企业可能发生的破产。

这篇文章没有介绍有关智力资本内涵和构成要素的内容。

智力资本创造和发展的人力资源门户路线(HR portal alignment for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本论文研究人力资源门户网站配置是否有利于并如何促进智力资本的创造和发展的。

通过对一家大型咨询公司的深入的范例分析来分析和回答研究的问题。

结果显示咨询公司的人力资源配置是根据智力资本的创造和发展来设计的,受人力资源门户网站配置路线的支持,并根据人力资源门户替代和杠杆指标进行评估。

主要的结论是:一个组织的具体战略立场对人力资源实践绩效有很大影响,人力资源能力和战略的适应能力增强导致绩效优越。

不同的人力资源实践,对人力、社会、组织资本的扩张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应用程序根据对智力资本不同组成部分发展的贡献不同被拒绝。

智力资本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智力资本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对 企业 财务 管 理 目标 的影 响
股东 财 富最 大化 是 目前 理论 界 和实务 界 所接 受 的主流 财 务管 理 目标 。这 种 “ 出资 谁 受益 ” 目标 谁 的 理 论 体现 了在 工业 经 济 时 代 重 视 硬 资 源 的要 求 , 但
会计 只保 留 了货 币计 量 的假 设 , 一 定 程 度 上 更 替 在
维普资讯
《 现代会计 ) 0 2 2 0 年第 3期
的规 定 进行 调 账 , 业 不 能 自行 调账 。物 价 变 动 会 企
。 理 论 探 讨 。
计则 在 分 析 物 价 变 动 对 会 计 信 息 质 量 影 响 的 基 础
上 , 建其 理 论基 础 , 不 同物价 变 动会 计模 式 详 细 构 分
会计 学 科 的具 体 内容 不 同 。但 从 总 体 上 来 看 , 门 专 会计 学 科 主要有 以下 内容 : 1 具体 的研 究 对象 和 目标 。专 门会 计学 科 研究 .
对象 只是 资金运 动 的某 一方 面 、 一 阶段 , 资 金 运 某 是
动 的局部 , 一般 会 计 学 科 以企 业 资 金 运 动 整 体 为 与 对象 相 比 , 象 更 为 具 体 。专 门会 计 学 科 由于 研 究 对 的是 某 些会 计 问题 , 对性 比较强 , 针 目标 比较具 体 明
说 明物 价 变动 时对 会计 报表 数 据进行 调 整 的具 体 步
骤 , 种模 式存 在 的优 点 和缺 点等 , 物 价 变动 的 会 每 对 计 问题 的研 究 大大 深入 了一 步 。 三 、 门会计 学 科 内容 专 专 门会 计学 科 主 要 包 括 金 融 工 具 会 计 、 价 变 物 动会 计 、 产 会计 、 破 遗产 会计 、 司法 会计 、 产评 估 会 资 计 、 形 资产 会 计 、 务 会 计 、 量会 计 等 。各 专 门 无 税 质

高新技术企业的智力资本如何核算

高新技术企业的智力资本如何核算

高新技术企业的智力资本如何核算智力资本是高新技术企业核心能力的有机载体,是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

智力资本要求高技术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突破现行核算模式,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面实现创新。

高新技术企业是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的智力密集型企业。

它是利用当代尖端技术进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高技术企业竞争的成败不再取决于物质资本,而是取决于非物质资本,特别是智力资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运营的主要对象。

由于高技术企业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等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因此高技术企业的会计核算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企业的会计核算模式。

一、智力资本的含义与特征关于智力资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至今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

基于他们研究的结果,笔者将智力资本定义为一种可规范化、可以被掌握并施以影响以产生更高价值的资本。

它是人力资本的核心和高级形式,其作用在于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未来收益。

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智力”是人力资本中最具价值和最稀缺的科研人员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的资源配置能力。

这两者进入企业便成为智力资本,它是以人的智力作为产权要素确认和反映的资本。

智力资本在价值属性上与物质资本存在重大差别,呈现以下特征:(1)增值性。

物质资本只能转移价值,而且随着使用会逐渐磨损,而智力资本不仅能维持自身价值,而且还能使价值不断增值,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

因为人的知识与技能在受教育过程及实践应用中能不断提高。

高新企业产出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智力资本投入的增长。

(2)易波动性。

一方面,由于智力资本不能与其载体相分离,所以智力资本随着其载体的生命健康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智力资本以知识和能力为核心,而知识和能力是必须经常更新的,一旦智力资本的载体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则其原来的智力存量可能大幅贬值。

(3)人身依附性。

物质资本在空间上与其所有者可以相对分离,它可以由某个人所有,也可以归属某个集体所有、共同分割其所有权。

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发展

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发展

Intellectual Capital Theory--New Development of Human Capital in Era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作者: 朱华[1];周玉霞[1]
作者机构: [1]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
出版物刊名: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673-677页
主题词: 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新发展
摘要: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及发展,源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深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同时,智力资本理论引发了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促成了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工成本观
点向智力投资观点的转变;引发对企业劳动要素定位以及企业与员工之间关系的重新思考;促
使人们对企业管理目标的重新思考;促进了组织人力资源向智力资本的转化;企业开始重视发
展组织的核心资源,尤其是核心员工和核心客户。

经济法硕士论文选题

经济法硕士论文选题

1. 股东衍生诉讼的效率及其规范2. 构建中国区域贸易一体化自由贸易区法律模式初探3.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立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4. 论我国反垄断法对纵向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5. 论合伙企业财产的处分6. 论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取向7. 试论构建我国一人公司法律制度8. 《公司法》的变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9. 竞业禁止的法理分析10. 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11. 反垄断法中垄断的经济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12. 人力资本出资的法律地位及相关问题探讨13. 特许经营中的信息披露制度14. 论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15. 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6.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财产信用风险防范的法律思考17. 论我国新公司法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18. 论竞争法分立模式下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19. 经济法与民法差异的经济学诠释20. 试论中国旅游法制定的必要性21. 欧美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问题研究22. 论船舶所有人责任限制23. 经济法保障社会公平之制度设计24. 美国反托拉斯法对固定转售价格的控制及其启示25.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刍议26. 对外资跨国并购我国企业的法律规制研究27. 论经济法主体28. 关于我国建立公司秘书制度的思考29. 竞业禁止协议效力的认定30. 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立法研究31. 我国现行海外投资立法的不足和完善32.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论略33. 公用企业反垄断规制的法律经济学分析34. 系统化建构中的循环经济立法35. 论关联交易中债权人利益的法律保护36. 论我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构建37. 商业秘密保护浅析38. 完善我国公司资本立法的若干建议39. 关于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的相关比较40. 论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法律责任41. 旅游合同立法浅议42. 一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探究43. 论商业秘密保护中的善意第三人44. 论经济法的增效性45. 论关联企业外部债权人的法律保护46. 构建政治国家与经济市场的和谐是反垄断法的历史使命47. 论破产企业租赁财产处置的争议问题48. 股东代表诉讼中董事诉讼费用补偿研究49. 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50. 公司治理急需设立民事法律制度51. 反垄断立法中的行政性垄断问题52. 公司自治与公司治理53. 我国《公司法》中公司资本制度的若干问题研究54. 论反垄断法实施体制运作的推动力量55. 论公司控制权的有效配置56. 试论统筹国民经济和谐发展的经济法保障57. 论完善我国私营企业清算法律制度58. 企业概念的法律分析59. 论有限责任公司治理中的国家干预60. 浅谈一人公司的法人格否认61. 完善证券公司退出机制简析62. 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研究63. 垄断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64. 论中国反倾销公共利益的程序保障65.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有关法律风险及其对策66. 我国一人公司的法规制67. 我国经济市场化与法治化的法理解读68. 中国直销立法的模型化分析69. 公司组织机构模式的选择与三权分立理论的异合70. 论董事与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71. 国有公司高管信托责任制度构建72. 附赠式有奖销售的法律问题思考73. 行政垄断的特征与行政法规制74. 外商收购中国国有企业的利弊及法律对策75. 试论新破产法的经济法价值取向76.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司法化及其对我国经济主权的影响77. 建国以来民营经济法制的发展进程及其演变轨迹78. 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制度分析79. 论股份公司经理的法律地位80. 公司法人代表选任制度的思考81. 反垄断法视野中的买断式销售行为82. 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诉权的行使83. 完善企业破产制度的思考84. 国际投资立法和我国投资领域若干法律问题研究85. 国有企业改革中管理层收购法律问题探析86. 论我国高科技园区的政策创新和立法促进87. 国有企业的政策定位和公共企业的立法思考88. 劳动力权人的经济法主体适格研究89. 真正的经济法与计划经济体制90. 保姆行业的现状发展方向及其立法思考91. 美德日韩公司监督机制模式的比较与借鉴92. 我国公司重整制度的检讨与建议93. 论公司司法解散94.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视野下的经济法95. 法律经济学的分析与搭售合理性的认知96. 关于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的立法思考97. 我国竞争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98. 合作经济组织立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探讨99. 破产债权的确认与确认诉讼100. 我国公司并购立法探析101. 反垄断法法律责任追究程序探析102. 关于人才流动中侵犯商业秘密问题的法律思考103. 一人公司的法律规制104. 论破产程序中的母公司债权105. 有限责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民事责任承担106. 我国融资租赁立法若干问题的探讨107. 船舶碰撞诉讼中采证对象的确定及其法律效力108. 一人公司的理论问题研究109. 构建直销冷静期制度的法学思考110. 当代各国派生诉讼的比较研究111. 独立董事制度探析112. 论我国民营企业财产权益的法律保护113. 网络广告的规范化运营及其对策研究114. 对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之再思考115. 论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清算程序的规范化116. 直销立法对规范直销行业的进步意义117. 浅谈商业秘密侵权118. 各国反倾销调查程序法之比较119. 论我国上市公司强制要约收购制度120. 完善公司信用法律制度的对策121. 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述评122. 论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利益均衡123. 论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与船舶优先权制度的冲突及立法对策124. 我国新公司法中的公司僵局处理制度评析125. 关于一人公司若干法律问题研究126. 竞争机制下中国公司法变革之评析127. 论独立董事独立性与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128. 公司僵局成因及预防与化解129. 库藏股制度的法律分析130. 中小公司治理失范与对策131. 保姆行业的危机出路及其立法调整132. 经济法立法成本和效益分析133. 试论我国新破产法主体的适用范围134. 论经济法持续发展理念135. 浅论完善我国委托书征集制度136. 美国反垄断立法的普通法基础137. 论股东瑕疵出资的法律责任138.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继承问题探析139. 收购中控制股东违反诚信义务的防范措施140. 一人公司对传统公司制度的挑战及立法规制141. 独立董事若干制度之探讨142. 论中小股东权利的法律保护143. 论欺骗性商业宣传行为与商业诋毁行为的竞合144. 浅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优化145. 论WTO与我国_外贸法_的修订146. 浅析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经济法的调整模式147. 本身违法原则与合理原则的扬弃148. 船舶经营人与船舶管理人之辨析149. 我国资本系相关法学问题初探150. 论宏观调控主体的法律规制151. 论我国旅游法制建设的难点与对策152. 对竞业禁止纠纷若干问题探析153. 中介组织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实证分析154. 试探经济法的特殊价值155. 制定反垄断法的几点思考156. 论公司法的正义价值157. 中国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158. 论WTO规则下我国的反补贴立法159. 试论我国对滥用优势地位行为的法律规制160. 论我国反行政垄断在反垄断法中的地位161. 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反垄断法》出台前实施不力的原因分析162. 股东有限责任排除适用与公司法人格否认辨析163. 行政垄断应由反垄断法调整的理论分析164. 特别市场规制制度的理论体系及其定位165. 美国合伙制企业法比较评析及对中国法的借鉴166. 浅析公司社会责任167.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新探168. 论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169. 试论我国税收优先权制度的完善170. 论重整程序中的自动冻结制度171. 独立董事职能研究172. WTO电信服务贸易协议与中国电信立法173. 股份公司中投票制度的法律规制174. 论别除权的基础权利175. 网络拍卖法律问题浅议176. 独立董事界定标准探析177. 反垄断法与宏观调控法的互动178. 浅议我国生态旅游法律制度构建的必要性179. 浅议有害短信的法律调整180. 论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法学基础181. 论经济法_国家适度干预经济_原则的正当性182. 论人力资本出资对现行企业法律制度的挑战183. 试论我国公司法中公司资本制度的完善184. 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公司法比较研究185.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186. 市场规制法与宏观调控法之共性分析187.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权转让的效力研究188. 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之我见189.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经济法价值分析190. 我国竞争法的改革与完善191. 试论我国船舶油污民事赔偿责任中的法律适用192. 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竞争法律制度之比较193. 垄断损害赔偿立法比较与研究194. 论独立董事制度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195. 对修改和完善我国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的几点建议196. 论国有独资公司董事长权力的法律规制197. 新《公司法》对监事会制度的立法完善198. 企业法若干问题思考199. 关于智力资本出资的法学思考200. 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思考201. 当前中国外资审批机构中存在的问题及立法思考202. 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之法律初探203.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与适用204. 当代经济法学研究205. 行业协会法律主体地位与市场规制权探析。

智力资本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

智力资本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

智力资本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企业创新已经成为获取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了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并且追求创新的绩效。

研究表明,智力资本对于企业的创新绩效有着显著影响。

本文将探讨智力资本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并提供相应的研究结果支持。

什么是智力资本?智力资本是企业内部的知识和经验的累积,是企业员工的智力和能力的体现。

它包括了员工的专业知识、技能、经验、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智力资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持续创新,并取得良好的创新绩效。

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知识共享和协作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知识共享和协作。

在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企业中,员工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共享知识,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其内部的智力资本,促进创新的发生。

研究表明,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和协作程度越高,其创新绩效也越好。

人才招募与留住智力资本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人才招募和留住。

拥有优秀的人才是企业取得创新绩效的关键。

通过吸引和留住具有高智力资本的员工,企业可以有效地提高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更好的创新绩效。

研究表明,智力资本高的员工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学习和发展智力资本还包括了员工的学习和发展能力。

对于一个追求创新的企业来说,不断学习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企业可以帮助员工不断增加其智力资本,并将其应用于工作中。

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注重学习和发展的文化可以显著提高其创新绩效。

智力资本和创新绩效的研究方法研究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可以通过深入访谈和观察来了解企业内部的智力资本的构成和运作机制。

定量研究方法则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来验证智力资本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通常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并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实证研究的案例分析最近的一项研究通过对多家公司的案例分析,来探讨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智力资本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

智力资本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

智力资本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智力资本是指不同形式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智慧等在企业内部或外部所形成的资源。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所拥有的智力资本是企业能否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业通过合理的利用和管理智力资本,可以在市场上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

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智力资本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

企业所拥有的智力资本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

企业可以通过聘用具备高水平技能和知识的人才,不断引进新技术和知识,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推动产品的创新。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不断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进而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企业创新。

其次,智力资本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

通过合理的利用和管理智力资本,企业可以提高其研发效率,推动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上市,促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例如,拥有优秀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研发设备,可以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同时,拥有高水平人才以及良好的技术和知识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的产品差异化和专业化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绩效。

最后,对于企业的创新绩效来说,智力资本的保护和管理同样至关重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智慧已经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

因此,企业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其智力资本。

例如,加强知识和技术的保密工作,合理配置财务和人力资源,制定科学的智力资本管理制度等。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护企业的智力资本,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

总之,智力资本是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并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企业必须通过合理的管理和利用智力资本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创新绩效。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智力资源资本化研究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智力资源资本化研究
源 资本化 方法
业绩股票是一种基 于公司绩效 的股权激励方法 ,
基于公司绩效的长期激励方法是指允许企业高管与企 业所有者共同分享企业利润的一种激励方法 , 企业根 据 盈利 状况 决 定 是 否 进 行 利 润 分 享 和 利 润 分 享 的 比
1 .年薪 制方 法
绩 单位 等股权 激励方法将高管能够实现的报酬水平与公司业绩水平联系起来 ,能对公司高管人员形成长期的激励 。 [ 关键词 】 智 力资本 ;年薪制 ;股权 [ 中图分类号 ] F7 . 266 [ 文章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7 53 (0 8 3一 O O一 2 6 1— 16 2 0 )0 O6 0
地 位 , 其享 有企 业剩余 索 取权 , 不但是 对原 有企业 让 这 理论 的突破 , 也是 正在形 成 的社会 现 实 。在 今 天 , 给管
薪收人中所 占份额往往大于基薪收入, 是年薪制激励 作用 的主 要体 现 。在 实行 年薪 制 的同时 , 为了实 现责 、
理者发放奖金、 分红、 配股 , 已成为许 多企业 的共同做 法 。总 之 , 承认智 力 资源要 素参 加分 配 , 承认智 力资本 拥有 者 在企业 中的所 有 者地 位 , 就 承认 了企 业 所有 也
2 .业绩股 票 或业绩 单位 方 法
理安 排 , 从而 建立 企业 剩 余 在 各 类企 业 所 有 者 之 间 的 高效 合理 的分 配结 构 … 。
经过多年 的实践 , 国已实行了多种针对企业高 我 管的资本化方案 , 其中年薪制在 19 年开始在全 国范 92 围内推广 , 目前已比较成熟。以业绩股票计划、 股票期 权计划等为代表的股权激励计划在近几年成为新 的热 点, 目前很多上市公 司借鉴国外 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 情况 , 对高管长期激励方法做出了许多积极的探索 , 积 累 了很 多的经验 。

关于智力资本出资的法学思考

关于智力资本出资的法学思考

维普资讯
20 年第 2 06 期
关于智力资本出资的法学思考
2 7
二、 智力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出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分析
在人类历史上 , 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 古代以劳动力资源 占有和配置为主导的劳动力 经济阶段 、 近现代以 自 然资源 占有和配置为主导的 自然资源经济阶段和当代以知识资源 占有 和配置为主导的知识经济阶段 。相应地 , 主导资本形式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最初 的简单劳动力 资本到 自然资源再到知识资源的过程 。虽然概念出现较晚, 但智力资本 的实际运用伴随着经 济发展的过程 , 其重要性在经济发展的中后期越来越显著。2 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④, l 全球化使商品和服务高速流动, 信息快速传递, 产品同质性 日 渐增强 。智力资本作为知识资源
维普资讯
第 8 第2 卷 期
20 0 6年 4月
Ju l f h n h i i ri f ia c dE o o c o ma o ag a Unv s yo nn ea c n mi S e t F n s
文献标识码 : 文章 编号 :0905(060—060 A 10—1020 12 2—8 0
具有 同质性 , 可以作 为资本出资。但 是智力资本 出资 目前还存 在制度上的 障碍 , 包括 立法上我 国尚 未承认 智 力资本 , 智力资本 的会 计核算 存在 诸多 困难等 。要 改 变这种状况 , 必须突破传 统的“ 资本” 念的外延 , 升智 概 提
力资本 的价值 。
关 键 词 : 智力资本; 出资 ; 智力资源 } 资本化
以什么财产、 什么方式出资应当是投资者之间的事情 , 只要形成合意性 , 就意味着各出资方资 源有效用最大化的可能性 。公司作为经营实体实际上是对 出资人资源的制度化选择与安排。 对高科技企业和咨询企业而言 , 智力资本是其设立企业时惟一的现实资产 , 其潜在的盈利能力

西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人才智力资本出资模式

西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人才智力资本出资模式
维普资讯
第2 6卷 20 0 8年
总 第 1 1期 1 第 2期
科 学 ・ 济 ・ 会 经 社
S ENCE ・ECoNoM Y ・S CI CI O ETY
Vo . 6, S 12 um No. 11 1
No 2,2 0 . 08

欠发 达地 区开发 研究 ・
a d om an an t e d v lpme tme h nim t e sse tefc ,i n l z st e “dfi u tp y n ” f asnt o p ri・ n t i t i h e eo n c a s wih p r itn fe t ta ay e h ifc l a me t orpe a st a t c i a ei hene r a o pea ie m e c lc r n wese e ins I i t utt e p a a t a e c ran p e s r r y t p t n t w ur lc o r tv dia a e i tr r go . tpon so h e s n s h v et i r s u e tul o n patc p t n t e ne r a o p r tv me ia r t c s n we tr e ins e a e o h i o i o a o r rii ae i h w ur lc o e ai e d c lcae wih a h i se n r go b c us ft e r lw nc me nd lwe c s e e p s Ba e n t e rc h r c e si fi t le t a apt li we tr e insa d t o p rs n s e o iy t o a h r c i t. s d o h i h c a a tr tc o n elc u lc ia n se r go n hec m aio up r rt he ・ i n i r y,i r p s st e i e lcua a ia yme tf rt e pe s n si we tr e inst a ii ae i hene r a o p r t tp o o e h ntle t lc p tlpa n h a a t n se r go o p r c p t n t w ur lc o e ai o n t ve me i a a e,a t dist e b sc i p iai n,c nsiui n i o a tdo ume n n e tv c nim ft ei t le t d c lc r nd su e h a i m lc to o tt to mp r n c t nta d i c n ie me ha s o h n elcu— a a ia a m e . lc p tlp y nt Ke y wor ds:we tr e i n; e r a o r t e me c lc r i el cu a tl se rg o n w ur lco pe ai dia a e;ntle talc pi n v a

智力资本概述

智力资本概述

智力资本的积累 和利用是企业实 现创新和持续发 展的关键。
智力资本的重要性
2019
智力资本可以提 高企业的创新能
力和应变能力
2021
智力资本可以提 高企业的品牌价
值和市场地位
01
02
0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智力资本是企 业的核心竞争

2020
智力资本可以降 低企业的运营成
本和生产成本
2022
智力资本的构成
人力资本: 员工的知识、 技能、经验
智力资本
演讲人
目录
01
智力资本的概念
02
智力资本的管理
03
智力资本的运用
智力资本的概念
智力资本的定义
智力资本是指企 业或个人所拥有 的知识、技能、 经验和创新能力 等智力资源。
01
智力资本包括人 力资本、结构资 本和关系资本三 个部分。
03
02
04
智力资本是企业 核心竞争力的重 要来源,也是企 业持续发展的关 键因素。
智力资本的整合策 略:制定合理的人 力资源管理策略, 充分发挥员工的智 力资本,提高企业 的整体竞争力
智力资本的传播
培训和教育: 通过培训和教 育,提高员工 的智力资本水

知识管理:建 立知识管理系 统,促进知识
分享和交流
创新和创业: 鼓励员工创新 和创业,将智 力资本转化为
经济价值
企业文化:建 立有利于智力 资本传播的企 业文化,激发 员工的创造力
和创造力
结构资本: 企业的组织 结构、管理 制度和流程
关系资本: 企业与客户、 供应商、合 作伙伴等之
间的关系
创新资本: 企业的创新 能力、研发 能力和技术

实际控制人的股权结构、智力资本背景与公司价值

实际控制人的股权结构、智力资本背景与公司价值

实际控制人的股权结构、智力资本背景与公司价值作者:邱国栋王思阳来源:《财经问题研究》2020年第06期摘要:本文选取2019年中国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21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股权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实证结果显示,实际控制人所有权占比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两权分离度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呈倒U 型关系,而控制链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则呈负相关关系。

进一步研究发现,当考虑引入智力资本背景的调节变量时,实际控制人的专业技术身份和创意意愿会削弱股权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这一结果表明,对于科技创新企业而言,具有智力资本背景的实际控制人会降低公司治理中财务资本的影响,有助于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获得更多资源和活力,但仍需要避免引入新的不平衡或低效率,本研究对科创板上市公司规则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为科技创新企业在公司治理领域提供了更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实际控制人;股权结构;智力资本;代理成本;公司价值;科创板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20)06-0113-09一、引言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研究领域,但近些年出现的一些热点现象使公司治理问题再次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

一是以万科股权之争为代表的“野蛮人”事件在中国资本市场上频频上演,引发混合所有制、国资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和现行财务资本导向的规制思考。

二是以京东、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通过存在差异表决权的特殊治理结构成功上市,引发港交所最终修改上市规则,尊重科技创新企业特有的成长路径和规律。

目前,已有研究对于公司治理问题一直存有争议。

因为两权分离是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的基石,而两权分离导致的委托代理成本却不利于公司价值提升。

Jensen和Meckling[1]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信念提出,公司治理的重点应在于如何监督和约束职业经理人的权利以减少委托代理成本。

个体智力资本的价值评估

个体智力资本的价值评估

估计表 明, 当前企业所创造 的价值 中 ,0 5%

具体推算法 :这种 方法认 为企业超额 收益源 自于智力资本 ,其 实质就 是企 业超 额 回报 的资本化。 为避免 不同企业在资本 化超额收益时的计算 口径不 同导 致缺 乏可 比性 ,斯 图尔特提出的计算步骤 已成 为大 多数企业遵循的标准 : 计算企业三年的平 1 均税前收益 ; 2根据资产 负债表 中的数据计 算三年 的平均年未有形资产的价值 ; . 3用税
9 源 自于对智力资本 的管理。如微软公 0
于自身的价值 。 ( ) 三 智力资本价值的团队依 存性
司 19 9 5年的市场价 值为 4 1 9 0亿 元 , 当 而
年该 公 司 的有 形 资 产 仅 为 4 0亿 元 ;可 口 5 可乐公司 19 9 5年 市 值 为 7 6 8 0亿 元 , 年 当 该 公 司 的有 形 资 产 仅 为 5 0亿 元 ,而 智 力 2
和 企 业 治 理 中的 地 位 逐 渐 提 高 ,知 识 在企 业 价 值 创 造 中具 有 无 法 替 代 的 作 用 。据 布 鲁 金 机 构 的 一 项 调 查 ,9 0年企 业 市 场 价 18
从其主体分离 出来作 为抵押 ,也 不能由企
业 进 行 处 置 ,特 别 是 在 企 业 进 入破 产 清 偿 程 序 时 更 是 如 此 。 但 是 , 一 方 面 , 力 资 另 智
本 的人身依附性恰恰也说 明其载体 在运用 智力资本 时, 必须为其承担绝大部分风 险,
因为只有 他才能运 用 自己的知识 和能力 , 如 果他 不 尽 力 的话 ,他 所 获 得 的利 益 将 低
值中 ,企 业有形资本 占 6 %,而到 1 9 2 90 年, 这一数字已下降到 3 %。 8 其最新 的一项

管理层收购(MBO)_一般含义和特殊含义--兼评超产权论的管理层收购模型

管理层收购(MBO)_一般含义和特殊含义--兼评超产权论的管理层收购模型

的立场做了论证。该理论认为,为了防范在MBO的
实施过程中管理者侵吞国有资产,应该建立明晰的 国有产权代表体系和建立完善的投资者权利救济制 度。 MBO的实施情况印证了关于MB0的特殊性和 复杂性观点。中国MB0运作的显著特点是这些公 司的领导者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关键性贡献并至今 在任,但收购主体仍以“管理层+员工”(EMB0)为 主,且管理层占较大比例,收购资金来源于股东融 资、委托投资、股权质押贷款、关联交易等。EMBo (管理层收购和员工持股)作为从企业层面解决国有
家人力资本补偿和激励成为MBo的首要动机。中 国本土的企业家有两个基本产生途径:一是在体制 外改革中随着乡镇企业、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崛起而 涌现出的企业家;二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形成的企 业家。因为国有企业改革中通过管理者持股或管理 者收购而形成企业家是中国产生本土企业家的主要 途径,所以,基于企业家人力资本补偿和激励的 MBo就成为中国实施MBo的基本视角(徐风华、王 俊杰,2004)。从理论上讲,对社会公众、地方政府和 企业内部人公认的对企业有历史性贡献或“关键”贡
3.就业弱势群体与企业普通员工人力资本的补 偿。在企业改制和转型过程中,就业弱势群体浮出 水面。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就业弱势群体不是一般意 义上的市场经济国家中的就业弱势群体,他们主要 不是由于自身缺陷和主观不作为所致,而是由相关
最重要的是个人资本股权能够带来积极效应。其
中,经营者股权又具有十分显著的关键作用(刘小 玄、李利英,2005)。 事实上,这种事后追溯的方式意味着MBO由于 还涉及到普通企业员工人力资本的补偿、国有资产 保护等问题,在操作上就变得十分复杂,主要是因为
第28卷第2期——vI=:i
蹦年4月
吐,/西/姑,整/走/学,/势覆

浅议员工智力资源资本化

浅议员工智力资源资本化

Vo 5 N . L2 o 5 Ma . 0 9 y2 0
浅议 员工智 力资源资本 化
徐 力
( 吉林工商学 院 教学督 导室 , 吉林 长春 10 6 ) 3 0 2
[ 摘
要] 从知识经济时代创建学习型企业对企业员工智力资 源向资本 转化 的必然 要求 出发 , 阐述 了企
第2 5卷 第 5期 20 09年 5月
—= == = == — = := =
吉 林 工 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i'a o i n T a h r n t u e o gn e i g a d T c n lg o h 1 fJ i e c e s I s t t fEn i e r n e h oo y n . l i n
业员工智力资源资本化的重要意义 , 出了员工智力资源资本化 的形 式及权利 配置形式 , 给出了员工 指 并
智力资源资本化进程 中遇到的问题 和解 决对策 。 [ 关键词 ] 知识经济 ; 学习型企业 ; 智力资源资本化 ; 职务技术成果 ; 非职务技术成果
[ 中图分类号 ]C 6 . 9 19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 号]10 9 4 ( 09 0 00 —0 0 9— 0 2 2 0 ) 5— 0 1 3
资本 化 已经 被 社 会 普遍 关 注 , 多 专 家 学者 对 此 方 诸 面 问题 的研 究 早 已经 开 始 , 但对 智 力 资 源 资本 化 的 研 究多倾 向于对企 业 出资者 智力 投 资 的研 究 以及 对 企 业 核 心 管理 人 员 智力 资源 资本 化 的研 究 , 企 业 对 经 营活 动 中员工智 力资 源转 化 为资本 问题 的研 究 尚 少 。所 以 , 文 将从 企业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的 角 度 对 企 本 业 员工智 力 资源 资本化 问题作 粗浅 的探讨 。 企 业员 工 智 力 资 源资 本 化 是 新 知 识 经 济 时 代学 习型 企业建 立和 发展 的必然 要求

西部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才智力资本出资

西部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才智力资本出资

本文提出西部农 户参加新 型农村合作 医疗的农村人才 智力资本 出资 ,目的在于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
1 西部 农村 实用型 人 才 .
西 部 农 村 实 用 型 人 才 是 指 西 部 农 村 地 区 经 济社 会 西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人才智力资本 出资对 农 卫 管 保 障西部农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 、 促进西部农村人 发 展 需要 的畜牧 业 、 业 、 生 、 理 等方 面 的本 土化 专 西部 农村 真 正需 要且 留得下 来 的人 才就 是 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 、加快 西部农 民脱贫致富 、加速 业 技 术 人员 。 各类土生土长 的实用型人才 ,包括种植养殖加工能手 , 西部 现 代农 业 发展 , 具有 一定 的 理论 与 现实 意义 。 从事运输 、 营销 、 中介服务行业的经纪人 , 具有一技之长 二、 西部 农村 人 才智 力 资本 出资 的 基本 涵 义
定 经 济 收入 。 方式 帮 助拥 有 西部 农村 实 用型 人才 智 该
力的农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 , 充分发挥人才智力的 障西部农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并增加西部农 民的
经济 收入 。
大,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的农户出资不应该也不可能 作 用 ,为西 部发 展 现代 农业 提 供人 才 智力 支撑 ,从而 保 采取完全货币资本形式 ,各地应根据 自身特点 ,选择适

引 言
智力资本 ( tk t l 印i1 最早是被作为人力资 Ie c ac t) n l u a
本 的 同义 词 , 由西 尼尔 在 13 86年提 出 的 , 为智 力 资本 认 是指 个 人 所拥 有 的知 识 和技 能 。 加尔 布 雷斯 发展 了智力 资 本 的概 念 ,认 为 智 力资 本 不 仅 仅 是 纯 知 识 形 态 的知 识 , 应该 包 括相 应 的智 力 活动 ,即智 力资 本不 是静 态 还 的 , 应该 是 动态 的 , 有效 利 用知 识 的过 程 , 一个 实 而 是 是 现 目标 的 手段 l 图尔 特将 智 力 资本 定义 为 能够 用于 0斯

智力资本与传统财务资本的区别

智力资本与传统财务资本的区别

争, 发达 国家 的经 济发 展 在很 大程 度 也 依赖 于 其
国 内大 企业 、 集 团的 成 长 。 与发 达 国家 相 比, 大
集 团 只是松 散 的企业 联合 体 , 有形 成 以产 权 关 没
系为纽 带 , 母 公 司 为 主体 的 企 业 集 团组 织 结 以 构, 造成 集 团公 司对 成员 企业 的控制 力 较 弱 。因
而 , 于第二 层次 的 国有 资本 运 营机 构 应加 强 对 处 所 出资企 业 的财务 资金 管理 、 战略 规 划 管理 和 风 险监 控 与 防范 , 强 国有企 业 的市 场竞 争 能 力 和 增
抵御 风 险能力 。
企业 内部 资 源 整 合 的 力度 , 中力 量期( 考 07 4 总第21 期) 1 0
无 形 资本没 有单 独反 映 , 而是不 露 痕迹 地 内化 于 所 有 者权益 ( 股本 与资 本公 积 ) 中 。 之
本费用 , 高级技 工 、 发人 员 和管 理 层 的报 酬 中 研 的基本 薪金 与一 般员 工并 无二 致 , 奖励 部分 可 而 以采用 剩余 收益 分享 、 管理权 分 享 和 剩余 控制 权 分 享等 多种 分 配 方 式 。组 织 资 本 的拥 有 者 属 于 企 业法 人 , 参 与价值分 配 的方 式 是税 后 留存 收 其 益 。客 户资本 参 与企 业 价 值 分 配 则 是 通 过 提 供
我国在 培育 有竞 争力 的大 企业 、 集 团 方面 还有 大 很 长 的路 要走 , 国有资 本必 须在 这 方 面发 挥 表 率 作 用 : 是要 做到 横 向分布集 中 .从 缺乏 竞 争力 一
的劣势企 业 中退 出 , 置到 产 出效 率 较高 的 大企 配 业、 大集 团 ; 二是要 做 到纵 向层 级 收缩 , 大 国有 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智力资本的营运功能早已在经济学界多次以理论和经验的证据所证实。如舒尔茨认为:智力资本是资本,因为它是未来满足或未来收入的源泉,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永远是财富创造中不能或缺的两种基本元素,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财富的创造都不会只取决于一个方面。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在高新技术行业已反映出比传统的物力资本更强的营运增值能力。[5]在风险投资领域,企业营运成功与否几乎完全取决于智力资本的状况,美国微软即是一个十分经典的例子。
可见,以智力资本出资是合理且可行的,并且在以智力资本出资时应将其视为一种综合性的权利出资,只是其载体物化为人而已。现实中,我国已经有技术、管理及其他智力要素作为智力资本出资的有益的尝试。如2001年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第12条明确规定: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可以实行股份期权、利润分享、年薪制和技术、管理以及其他智力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经批准的上市公司,可以实行股票期权。北京市中关村肯定技术、管理及其他智力要素作为智力资本出资的有益尝试,对于我国进一步扩大智力资本出资,完善智力资本出资法律规范具有积极的先导和创新意义。
其次,智力资本的担保功能可以通过相应的制度设计得以实现。一方面,物力资本对债权人的担保功能并未像理论家和立法者所预想的那么重要。传统观念认为公司资本是公司债务得以清偿的担保,但事实上公司偿债能力并非依赖于注册资本,而是基于公司现实资产状况。因为公司资本只能代表公司设立时的履约能力,而公司存续过程中实有资产会随着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变化。许多国家公司法降低甚至实质上放弃了公司设立时的最低注册资本额的要求,表明公司偿债能力认识的变迁。各国新公司法和破产法对破产重整程序的推崇,也反映了企业预期收益和可变现资产的重要地位。在以资本为核心所构筑的公司信用体系中,资本的担保功能实际上是立法者的虚构,而非公司资本本身所具有的属性。[6]另一方面,智力资本的抽象性并不等于对债权人不安全,立法者可以设计一种附条件的有限责任减缩债权人可能面临的风险。既然智力资本满足了股本的两大功能,否定智力资本的“资本性”也就毫无道理了。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理解和分析,可以看出,智力资本要素包含了企业内所有因知识和智力的积累而形成的资源,如专利、规章制度、商标、诀窍、经验、价值体系等。但并不是所有的智力要素都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依据智力资本的属性,可将其划分为显性智力资本和隐性智力资本两种类别。所谓显性智力资本是指不具有知识产权的、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的智力资本。隐性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员工头脑或组织关系中的知识、工作诀窍、经验、创造力、价值体系等。与显性智力资本相比,隐性智力资本更具有本源性和基础性,是创新的源泉,是一切显性知识的基础。
三、智力资本出资的制度障碍分析
(一)智力资本与公司法资本三原则的矛盾
按照公司法的经典原理,公司的资本,从经济上来说,是公司开展业务的物质基础;从法律上来说,是公司对第三人的最低财产担保。“资本三原则”即资本确定原则、资本维持原则、资本不变原则,是由公司法所确立的在公司设立、营运以及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为确保公司资本的真实、安全而必须遵循的基本的法律准则,是大陆法系经典公司法的基石。我国也遵循资本三原则。我国《公司法》在进行资本制度的设计时,将确保债权人利益和交易安全作为首要的价值目标。
(二) 智力资本出资对个人和企业是双赢的局面
智力资本最重要的直接表现形式是专利和非专利技术。专利和非专利技术在物化为产品时才能体现出其价值。智力物化的成本是比较高的,个人难以独自承受,从而影响到主体进行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智力如果能够作为资本出资,智力主体就可以将智力外化成本转移给公司负担,从而激励其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精力进行再创造。
(四) 智力出资的现实意义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我国现代企业机制不规范,国有股占主体地位,国有企业拥有大量产权不明的无形资产,流动性差,严重制约了智力的市场化,限制了智力价值的充分实现。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推行职工持股,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解决职工的购买力不足,顺利地使职工转变为公司股东。我国职工持股实践要求职工必须现实出资购买公司股份,然而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收入低,支付日常生活开支后所剩无几,加上传统观念要求储蓄以备不时之需,难以现实出资。智力资本出资在现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准许公司职工以智力资本出资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解决职工购股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大有益处,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物化的表现。智力资本化可赋予产权所有者动力,是一种现实的激励机制。
(一) 智力资本出资能够使利益最大化
公司设立的目的在于盈利。出资的目的就是以投资者之间的合意性为基础设立公司,通过经营管理使资本增值,使投资所得超过资本投入,获得投资利润。在这个过程中,投资各方以什么财产、什么方式出资应当是投资者之间的事情,只要形成合意性,就意味着各出资方资源有效用最大化的可能性。公司作为经营实体实际上是对出资人资源的制度化选择与安排。对高科技企业和咨询企业而言,智力资本是其设立企业时惟一的现实资产,其潜在的盈利能力无法用公司设立时的有形资产来衡量。稀缺性和高增值性使智力资本有其独立的价值,能够作为今后企业增长的杠杆。
一、智力资本的概念
智力资本是智力资源资本化的成果,是对使公司得以运行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1]相对于传统的物质资本而言,智力资本是企业更重要的资源,它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动态的、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智力资本属于规范化的、可以被组织掌握并施以影响以产生更高价值的资源。也就是说,当企业中体现在员工体内、组织内部以及顾客身上的智力资源,以一种紧密有序的连接方式存在,能被掌握以描述、分享和开发,并利用它完成那些在智力资源分散状态下不能完成的工作时,智力资源就资本化了,变成为一种资本。[2]
然而,智力资本与资本三原则存在着矛盾。资本确定原则是指发起人在设立公司时,必须在公司章程中载明公司的资本总额,并由发起人和认股人全部认足或募足,否则公司不能成立。它有法定资本制、授权资本制和折衷资本制等实现方式。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法定资本制原则。资本确定原则的立法目的在于确定资本的质量,保证公司资本的真实可靠,防止公司设立中的欺诈和投机行为。我国2006年1月1日实施的《公司法》第27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的方式包括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和土地使用权。如果股东以知识产权出资的,由于我国新的《公司法》要求这些“非货币财产”必须是“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因此,股东必须是该知识产权的合法拥有者,并经过法律程序的确认。股东以知识产权作价出资,必须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作价,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并应在公司办理登记注册之前办妥其转让手续。问题在于,我国目前只承认知识产权的资本性,对于其他形式的智力资本,如市场资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是不能作价出资的。
关于智力资本出资的法学思考
徐冬根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教授
关键词: 智力资本/出资/智力资源/资本化
内容提要: 智力资本是智力资源资本化的成果,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智力资本与股本具有上的障碍,包括立法上我国尚未承认智力资本,智力资本的会计核算存在诸多困难等。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突破传统的“资本”概念的外延,提升智力资本的价值。
虽然智力资本往往不能像实物或现金那样立刻能体现在企业账面数字的增多上,但是其带来的后续正面效应往往远远高于实物或现金。企业将由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降低从外界获取知识产权的成本,减少知识产权受制于人的不确定性,甚至可以作为盈利的新增长点。与有形资产可以出租或出售类似,某些智力资本也可能被许可或转让。在高新技术的生产与再生产成为垄断企业控制市场的核心背景下,技术开发投入固然巨大,然而取得专利权后授权他人使用收取的权利金更为可观,何况这是一种低成本且几乎无风险的收益,构成许多跨国企业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智力资本与股本具有同质性
在公司法上,公司资本具有其特定含义,是指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而应具有的最低限度的自有财产额,不包括借贷资金。公司资本仅是指公司已经或可能从其成员而非债权人处获得的资产。公司资本是维持公司日常经营和对外信誉的基础。
公司法意义上的资本具有两大功能:其一,营运功能,即可以用于企业的营运,以满足企业购买生产资料、从事生产经营的需要。其二,担保功能,即可用于对公司交易相对人提供履约担保。从功能的角度而言,智力资本与股本具有同质性,因此,我们不应拒绝智力资本作为一种资本形态出资。
目前有关智力资本的界定还没有得到完全的统一,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根据英国学者安尼·布鲁金(Annie Brooking)的分析,即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主要由市场资本、知识产权资本、人力资本、基础结构资本四个部分组成。[3]美国学者托马斯·斯图尔特(Thomas AStewart)认为智力资本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三个部分组成。
二、智力资本出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分析
在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以劳动力资源占有和配置为主导的劳动力经济阶段、近现代以自然资源占有和配置为主导的自然资源经济阶段和当代以知识资源占有和配置为主导的知识经济阶段。相应地,主导资本形式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最初的简单劳动力资本到自然资源再到知识资源的过程。虽然概念出现较晚,但智力资本的实际运用伴随着经济发展的过程,其重要性在经济发展的中后期越来越显著。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4],全球化使商品和服务高速流动,信息快速传递,产品同质性日渐增强。智力资本作为知识资源的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必将取代机器设备等物质资本,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的源泉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资本维持原则,是指公司在存续过程中,应当保持与其资本额相当的财产,其目的在于防止公司资本的实质减少,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同时也为了避免股东对公司盈利的过度分配,确保公司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与此原则相适应,股东不得抽回股本,原则上公司不得持有本公司股份,利润分配有严格的程序,公司债券的发行也有严格的限制。资本不变原则指公司资本总额一经确定,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更,是为了防止公司任意减少资本,造成公司清偿能力的降低从而损害债权人的利益;或公司任意增加资本,使股东承担过多的风险,损害了股东的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