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检验检疫标准管理信息系统.doc

合集下载

无机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与应用

无机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与应用

doi:10 3969/j issn 1004-275X 2020 09 006无机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与应用郭一婧,张铭哲,段昶晟,董馨愿(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摘 要:现代生活中,人类不断面对各种疫情的肆虐,使人类对抗菌材料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无机抗菌材料不仅安全可靠,而且绿色健康,在抗菌产品的生产与研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将从无机抗菌材料的分类、抗菌性能研究、应用领域三个方面对其展开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应用中图分类号: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5X(2020)09-018-03StudyandApplicationofInorganicAntibacterialMaterialsGuoYijing,ZhangMingzhe,DuanChangsheng,DongXinyuan(CollegeofModernScienceandTechnologyTai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ShanxiTaiyuan030024) Abstract:inmodernlife,humanbeingsareconstantlyfacingtheravagesofvariousoutbreaks,whichmakestheresearchofhumanantimicrobialmaterialsbecomeparticularlyimportant Inorganicantibacterialmaterialsarenotonlysafeandreliable,butalsogreenandhealthy,which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productionandresearchanddevelopmentofantibacterialprod ucts Thispaperwillstudyandanalyzeinorganicantibacterialmaterialsfromthreeaspects:classification,antibacterialproper tiesresearchandapplicationfield Keywords:inorganicantibacterialmaterials;antibacterialproperties;application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严峻挑战。

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及评价-最新国标

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及评价-最新国标

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及评价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的术语和定义、试验方法、试验数据处理、检测结果计算、性能评价、检测报告和注意事项等。

本文件适用于纳米抗菌粉末以及以纳米抗菌粉末为抗菌功能组分(结构单元)的材料,如纤维、织物、塑料、涂料和陶瓷等。

其它材料的抗菌性能检测也可以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9266建筑涂料涂层耐洗刷性的测定GB/T13221纳米粉末粒度分布的测定X射线小角散射法GB19258紫外线杀菌灯GB/T19619纳米材料术语GB/T20944.2-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ISO20743)GB/T21866-2008抗菌涂料抗菌性测定法和抗菌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范》(2017年版)T/CIAA抗菌专业名词和术语3术语和定义GB/T19619中的术语及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文件。

3.1抑菌具有抑制或妨碍细菌或真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作用。

3.2杀菌具有杀灭细菌或真菌生长繁殖的作用。

3.3抗菌采用化学或物理等方法杀灭或妨碍包括细菌、真菌在内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

3.4纳米无机材料三维空间尺度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1-100nm)的无机材料,可以是粉末形式或分散在溶液中存在。

3.5纳米抗菌材料纳米抗菌粉末以及以纳米抗菌粉末为抗菌活性组分(结构单元)的材料。

4试验方法4.1试验方法4.1.1纳米粉末抗菌性能的试验方法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

4.1.2纤维、织物、塑料粉体和微孔滤材等材料抗菌性能的试验方法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

4.1.3塑料、陶瓷、漆膜、板材和金属等硬质表面材料抗菌性能的试验方法按附录C规定的方法进行。

-抗菌性能测试标准gbt 2591-2003.doc

-抗菌性能测试标准gbt 2591-2003.doc

ICS 83.080.01 G31QB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Antimicrobial plastics ―Test fo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efficacy (JIS Z 2801―2000, Antimicrobial products ―Test fo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efficacy, NEQ & ASTM G21―96,Standard Practice for Determining Resistanceof Synthetic Polymeric Materials to Fungi, NEQ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发布前言本标准规定了抗菌塑料的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对抗菌效果的评价。

本标准的抗菌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对应于日本国家工业标准JIS Z 2801—2000《抗菌加工制品——抗菌性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英文版),及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G 21—1996《合成高分子材料耐真菌性的测定》(英文版)。

本标准与JIS Z 2801—2000和ASTM G21—1996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海尔科化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崇高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上海维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擎天新材料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山东正元纳米材料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美菱集团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晓旭、季君晖、李毕忠、颜乃泓、王友斌、陶志清、陈仪本。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引言抗菌塑料是一种新型的功能塑料,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其应用日益广泛。

为保证国内抗菌塑料制品的质量,为抗菌塑料的评价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特制定本行业标准。

无机抗菌材料的应用及其抗菌性能测试和评价

无机抗菌材料的应用及其抗菌性能测试和评价
洗 性 差 川 。 日本 的 平 松 宪 二 对 制 得 的 抗 菌 布 料 进
在 日常生 活 中 , 在 多种 多样 的塑料 制 品 , 存 如厨 房 用具 、 卫生 间设 施 、 垃圾 桶 、 家用 电器的 塑料 外壳 、 品 食 包 装 袋 、 纸等 , 壁 由于 湿 度 和 温 度 关 系 , 常 容 易 感 染 非
充 型是 将抗 菌 剂与 纤 维 混 纺织 成 纤 维 , 抗 菌 效 果 时 其 间长 。后 加工 型是 将抗 菌剂 通过 化合 键或氢 键 结合 在
维普资讯

5 ・ 4
陶 瓷
15 塑 料 .
20 .o7 0 7 N .
纤维 表 面 , 和填 充 型相 比 , 抗 菌 性 能 持 续 时 间 短 , 其 耐
新 陈代谢 , 谢 的产 物 产 生 硫化 物 或 氮化 物 而 发 出臭 代
味 , 菌的 排泄 物与 人 体 的汗 液 也 会发 生 化 学 反 应 产 细 生 臭味 。 抗 菌 纺织 品 的加 工 有 填 充型 和 后 加 工型 2种 , 填
干 扰 细胞 壁 的 合 成 。细 菌 细 胞 壁 的 重 要 组 分 为 肽 聚
和展望 。
关 键 词 无 机 抗 菌 材 料
性 能测 试
评价标准
展 望
细胞 膜 受损 伤和 破 坏 , 导 致 细 菌 灭 亡 。③ 抑 制 蛋 白 将
前 言
随着科 学 技术 的 不 断发 展 , 们 对 环 境 微 生 物 的 人
质 的合 成 。抑制 、 阻碍 和改 变 蛋 白质 的任 何 一 组 结 构 都能导 致 蛋 白质 合 成 过 程 变 更 和 停 止 , 细 菌 死 亡 。 使 ④干扰 核 酸 的合 成 。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发布时间:2022-04-26T14:12:26.098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第22期作者:朱玲琴高丽红阮凯[导读] 随着抗生素的持续滥用,多种细菌已朱玲琴高丽红阮凯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杭州 311215摘要:随着抗生素的持续滥用,多种细菌已经产生了耐药性,严重威胁了健康医疗,环境治理以及食品保存等领域,开发新型抗菌剂已经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由金属节点和有机配体组成的多孔晶体,被广泛应用与生物传感,气体的吸附、储存与分离,催化,疾病诊疗等领域[1]。

尤其是应用于抗菌领域,MOFs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与传统抗菌剂相比,其具有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积,结构可设计性,离子释放速率可控等特点。

MOFs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抗菌研究,其被认为是第三代抗菌。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抗菌性能;研究引言随着科技发展,内植体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内植体是制造用于替换缺失的生物结构,支持受损的生物结构或增强现有生物结构的医疗装置。

临床上内植体使用材料最多的依然为金属材料。

医用金属材料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抗菌问题。

研究表明用于骨科的金属植入体在植入手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达0.5%~9%。

医用金属主要采用钛基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高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对人体环境的完全惰性、较高的生物相容性、低模量和高骨亲和能力。

应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用于正畸手术的牙齿植入物和零件、关节置换零件、用于起搏器和人造心脏瓣膜的容纳装置、高速血液离心机中的仪器和组件等。

抗菌材料分为金属与非金属,金属的抗菌材料以Ag+、Cu2+、Zn+等为代表的泛用抗菌剂,非金属以各类合成药物例如环丙沙星等为代表的大分子合成物1常用的抗菌物质具有抗菌性能的镁及合金骨植入材料,不仅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同时可以避免因微生物繁殖而产生的酸性化境,减弱微生物腐蚀。

现阶段,赋予镁及合金抗菌性能的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

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检验检疫标准管理信息系统

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检验检疫标准管理信息系统

《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本标准方法的制定工作,是根据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下达的制标任务,计划编号2008B034,由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起草研究。

二、编制依据本标准方法是根据 GB/T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的。

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是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经研究、改进和大量的验证后而制定的。

经检索查新,国际标准尚无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的标准,国内尚无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三、方法概述国内外研制了各类无机抗菌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

但该类材料的抗菌性能检测在国内尚无统一标准,目前大多参照国外的行业标准,因而检测结果不具有权威性。

日本抗菌制品技术协会SIAA(Society of Industrial-technology for Antimicrobial Articles )1995年推出并于1998年修订了《抗菌制品的抗菌力评价试验法-薄膜密着法》。

该标准于2000年12月编入国家工业标准JIS Z 2801-2000《抗菌加工制品-抗菌性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在国内,2001年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院负责制定了抗菌建材产品第一个行业标准《抗菌陶瓷制品抗菌性能》(JC/T 897-2002),2002年轻工业部制定了《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 QB/T2591 -2003)行业标准,2003年中国建筑材料科学院负责制定了抗菌建材产品第二个行业标准《建筑用抗细菌塑料管抗细菌性能》,2008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负责制定了GB/T 21866-2008 抗菌涂料抗菌性测定法和抗菌效果。

但是,目前我国尚没有针对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检测的系统、完整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鉴于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系统、完整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方法,迫切需要建立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检测的标准检验方法。

研究抗菌剂及抗菌材料的抗菌活性试验方法

研究抗菌剂及抗菌材料的抗菌活性试验方法

研究抗菌剂及抗菌材料的抗菌活性试验方法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研究抗菌剂及抗菌材料抗菌活性试验方法。

通过正确的试验方法,可以评估材料对细菌的抗菌性能,并提供实验数据用于进一步研究。

试验材料在进行抗菌活性试验时,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抗菌剂或抗菌材料样品- 合适的培养基(如大肠杆菌培养基)- 需要进行实验的细菌培养物- 无菌培养皿、培养管等实验用具- 实验室安全设备(如手套、护目镜等)试验步骤1. 准备工作:- 清洗并无菌处理所有实验用具,确保实验环境的洁净。

- 培养并扩增细菌培养物,确保细菌的生长状态。

2. 试验前处理:- 将抗菌剂或抗菌材料样品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没有其他污染物。

- 为了控制组的可靠性,设置正常生长的菌群作为对照组。

3. 试验过程:- 在无菌培养皿上,加入适量的培养基,并均匀涂布于培养皿表面。

- 将待测的抗菌剂或抗菌材料样品放置于培养皿上,以确保材料与培养基充分接触。

- 在已经培养好的细菌培养物中接种一定量的细菌,并加入到培养皿中。

- 将培养皿盖好,确保无菌环境,并进行培养。

4. 试验结果分析:- 观察培养皿的细菌生长情况,包括菌落的数量、大小和形态。

- 通过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估抗菌剂或抗菌材料的抗菌活性。

- 进一步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准确的结论。

注意事项在进行抗菌活性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实验操作要准确、规范,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 操作过程中需要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佩戴好相应的防护设备。

- 需要进行对照组的设置,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结论通过本文档介绍的抗菌活性试验方法,研究人员可以评估抗菌剂及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合理使用这些方法,有助于推动抗菌材料领域的发展,并为抗菌剂的研制提供参考。

以上是研究抗菌剂及抗菌材料的抗菌活性试验方法的文档内容,希望对您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发布《出口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通则》等215项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的通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发布《出口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通则》等215项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的通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发布《出口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通则》等215项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2.05.07
•【文号】国质检认[2012]237号
•【施行日期】2012.06.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通关,标准化
正文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发布《出口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通则》等215项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的通知(国质检认〔2012〕237号2012年5月7日)各直属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国家质检总局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
经审查,现将《出口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通则》等215项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予以发布。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及实施日期见附件。

代替标准自本批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

附件: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目录
附件:。

无机金属离子抗菌抗病毒添加剂Lab值试验、抗病毒试验方法

无机金属离子抗菌抗病毒添加剂Lab值试验、抗病毒试验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Lab值试验方法A.1 范围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无机金属离子抗菌抗病毒添加剂Lab值。

A.2 试验设备和材料A.2.1 试验设备色差仪。

A.2.2 试验器材白色校正板;黑色校正板;石英皿容器。

A.2.3 试验材料无机金属离子抗菌抗病毒添加剂粉体。

A.3 试验程序A.3.1 打开电源,开机,同时将电脑中颜色管控软件打开。

A.3.2打开测试模式功能键,选择测试模式,模式1为透射测试,模式2为反射测试。

A.3.3 打开校正功能键,先将白色校正板进行测量校正后再将黑色校正板进行测量校正。

A.3.4 将抗菌抗病毒添加剂粉体装入透光的石英皿容器中,将石英皿容器覆盖色差仪测试孔进行粉体颜色的测试。

测试时注意将色板完全覆盖住色差仪测试孔,防止测试时漏光,A.4 试验结果测试后点击完成后进行保存,读取数据。

附录B(规范性附录)抗病毒试验方法A.1 范围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无机金属离子抗菌抗病毒添加剂抗病毒性能。

B.2 试验设备和材料B.2.1 试验设备高压灭菌锅;恒温水浴箱;二氧化碳培养箱;层流超净工作台;低温冰箱(-20℃,-80℃);液氮罐;倒置显微镜;离心机。

B.2.2 试验器材移液管;可调移液器及配套一次性塑料吸头;细胞培养瓶与96孔培养板。

B.2.3 试验材料试验用标准菌种(H1N1甲型流感病毒、HCoV-229E冠状病毒);对照样本;无机金属离子抗菌抗病毒添加剂粉体。

B.3 试验程序B.3.1 病毒悬液的制备B.3.1.1从液氮中取出冻存的试验用宿主细胞,在37℃温水中迅速融化,用毛细吸管移植于含有细胞维持液的细胞管内,吹吸数次,使混匀,立即离心(3000r/min,3min),去上清液;再加入适当的细胞维持液,吹吸数次,使混匀,同上离心后,转种于加有10ml完全培养基的培养瓶中。

逐日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在细胞长满单层时,用于消毒试验。

B.3.1.2 取出低温冻存的试验病毒毒种,37℃水浴融化,用细胞维持液作10倍稀释,然后接种于已经长满单层细胞的细胞瓶内,置37℃温箱中,使与细胞吸附、生长。

国内外最新抗菌标准大全(2017版)

国内外最新抗菌标准大全(2017版)

国内外最新抗菌标准大全(2015版)时间:2015-06-11 07:21:49 来源:中国抗菌产业网点击量:431 抗菌材料标准GB/T 21510-2008 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HG/T 3794-2005 无机抗菌剂-性能及评价HG/T 4317-2012 含银抗菌溶液SN/T 3122-2012 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QB/T 4715-2014 合成革用抗菌剂光催化抗菌标准ISO27447:2009 精细陶瓷(高级陶瓷、高级工业陶瓷)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抗菌活性的试验方法JIS R1702-2012 ファインセラミックス-光触媒抗菌加工製品の抗菌性試験方法·抗菌効果JIS R1706-2013 ファインセラミックス―光触媒材料の抗ウイルス性試験方法―バクテリJIS R1756-2013 ファインセラミックス―可視光応答形光触媒材料の抗ウイルス性試験方法GB/T 23763-2009 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的评价GBT 30706-2014 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评价抗菌塑料标准ISO 846-1997 塑料--微生物作用的评价ISO22196:2007 塑料制品表面抗菌性能评价方法JIS Z 2911-1992 抗霉性试验方法JIS Z 2801-2000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及抗菌效果ASTM G21-96(2002)合成聚合材料防霉(耐真菌)性能测试标准ASTM D4576-2008 蓝色原料(皮革)抗霉菌生长的试验方法ASTM E2149-2013 在动态接触条件下测定稳态抗菌剂的抗菌行为GBT 24128-2009 塑料防霉性能试验方法GB/T 31402-2015 塑料塑料表面抗菌性能试验方法QB/T 2591-2003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QB/T 4341-2012 抗菌聚氨酯合成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抗菌金属标准GB/T 24170.1-2009 表面抗菌不锈钢第1部分:电化学法YB/T 4171-2008 含铜抗菌不锈钢SN/T 2399-2010 抗菌金属材料评价方法抗菌陶瓷标准JC/T 897-2014 抗菌陶瓷制品抗菌性能GB/T 28116-2011 抗菌骨质瓷器抗菌玻璃标准JC/T 1054-2007 镀膜抗菌玻璃抗菌家电标准NSF P172-2006 家用和商用洗衣机除菌性能GB 21551.1-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通则GB 21551.2-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抗菌材料的特殊要求GB 21551.3-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空气净化器的特殊要求GB 21551.4-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电冰箱的特殊要求GB 21551.5-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洗衣机的特殊要求GB 21551.6-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空调器的特殊要求CAS 157-2007 家用杀菌电冰箱抗菌纺织标准ISO 11721-1-2001 纺织品纤维素纺织品抗菌性的测定土埋试验第1部分:防腐处理的评定ISO 11721-2-2003 纺织品.纤维素纺织品抗菌性的测定.土埋试验.第2部分:防腐处理长期有效性的鉴定ISO 20645-2004 纺织织品--抗菌活性度的测定-琼脂扩散盘试验EN 14119-2003 纺织品的试验细菌影响的评估BS EN ISO 20645-2004 纺织织物.抗菌活性的测定.琼脂扩散木片试验DIN EN ISO 20645-2005 纺织织物.抗菌活性的测定.琼脂扩散木片试验NF G39-014-2005 纺织织物.抗菌活性的测定.琼脂扩散木片试验AATCC 100-2004 纺织材料抗菌整理剂的评定AATCC 147-2004 织物材料抗菌活性测定:平行条纹法AATCC 30—2004 纺织材料抗真菌性的评定:纺织材料的防霉防腐性ISO 20743:2007 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ISO 13629-2:2014 纺织品抗真菌性能测试标准第2部分平板法ISO 18184:2014 抗病毒纺织品测试标准JIS L 1902-2002 纺织制品抗菌活性和效率的测试GB/T 20944.1-2007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1部分:琼脂平皿扩散法GB/T 20944.2-2007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GB/T 20944.3-2008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震荡法GBT 24346-2009 纺织品防霉性能的评价GBT 24253-2009 纺织品防螨性能的评价FZ/T73023-2006 抗菌针织品SN/T 2162-2008 壳聚糖抗菌棉纺织品检验规程FZ/T 62015-2009 抗菌毛巾FZT 62012-2009 防螨床上用品FZT 60030-2009 家用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方法FZ/T 54034-2010 抗菌聚酰胺预取向丝FZ/T 54035-2010 抗菌聚酰胺弹力丝DB35/T 1058-2010 抗菌涤纶长丝SN/T 2558.4-2012 进出口功能性纺织品检验方法第4部分:抗菌性能平板琼脂法FZ/T 52035-2014 抗菌涤纶短纤维抗菌鞋类产品标准ISO16187:2013 鞋类和鞋类部件抗细菌性能评估试验方法DB35/T 1048-2010 抗菌鞋用针织间隔织物QB/T 2881-2013 鞋类和鞋类部件抗菌性能技术条件HG/T 3663-2014 胶鞋抗菌性能的试验方法抗菌涂料标准GB/T 21866-2008 抗菌涂料(漆膜)抗菌性测定法和抗菌效果GB/T 1741-2007 漆膜耐霉菌性测定法HG/T 3950-2007 抗菌涂料抗菌板材标准LYT 1926-2010 抗菌木(竹)质地板抗菌性能检验方法与抗菌效果JC/T 2039-2010 抗菌防霉木质装饰板LYT 2230-2013 人造板防霉性能评价抗菌建筑材料标准JC/T 885-2001 建筑用防霉密封胶JC/T 939-2004 建筑用抗菌塑料管抗细菌性能抗菌家具标准QB/T4371-2012 家具抗菌性能的评价抗菌日化标准QB/T 2850-2007 抗菌抑菌型洗涤剂QB/T 2738-2005 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评价方法DB35/T 977-2010 抑菌型纸尿裤(含纸尿片/垫)抗菌橡胶皮革标准JIS T9107-2005 单用途抗菌外科橡胶手套QB/T 4199-2011 皮革防霉性能测试方法HG/T 4301-2012 橡胶防霉性能测试方法抗菌仪器标准SC 123-1984 渔船电子设备防盐雾、防霉、防湿热的技术要求CH/T 8002-1991 测绘仪器防霉、防雾、防锈JB/T 5750-2014 气象仪器防盐雾、防潮湿、防霉菌工艺技术要求含量测定标准GB/T 28023-2011 絮用纤维制品抗菌整理剂残留量的测定SN/T 2936-2011 进出口水性涂料中酚类防霉剂的测定高效液相色离谱法SN/T 3124-2012 橡胶及橡胶制品中酚类防霉剂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SN/T3655-2013 食品接触材料纸、再生纤维材料异噻唑啉酮类抗菌剂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其他抗菌标准DA/T 26-2000 挥发性档案防霉剂防霉效果测定法GBT 23164-2008 地毯抗微生物活性测定GB/T 4768-2008 防霉包装卫生标准GB 15981-1995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附录B:消毒剂定性消毒试验;附录C:消毒剂定量消毒试验GB 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C4:溶出性抗(抑)菌产品附录C5:非溶出性抗(抑)菌产品GB19192-2003 隐形眼镜护理液卫生要求。

抗菌试验方法

抗菌试验方法

术语抑菌: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杀菌:杀死微生物营养体和繁殖体的作用;杀菌值(率):菌和样品接触一定时间前后活菌对数值之差或菌减少百分比。

抑菌值(率):菌和标准样品及已处理的抗菌样品接触一定时间后的活菌对数值之差,或菌减少百分比;1. 抗菌剂的检测1.1抗菌剂的分类抗菌剂:指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使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酵母菌、藻类及病毒等)的生长或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的化学物质。

抗菌剂大致分为有机抗菌剂和无机抗菌剂两大类:无机抗菌剂以银、锌、铜等为主原料,以无机填料为载体,制成无机抗菌剂,耐高温性能好;有有机抗菌剂以酯类、醇类、酚类为主要原料,耐高温性较低,一般在200℃以下,个别为300℃,杀菌时间短,偶有析出等现象。

1.2抗菌剂的检测抗菌剂的检验方法也是有很多种,常见的评价方法为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1.2.1试管法优点:操作简单,对仪器没有太严格要求缺点:判断结果的人为因素大,不够精准,样品用量大;在消毒技术规范里面有介绍。

将样品稀释成不同浓度,加入到无菌试管中,在每个试管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测试菌,培养一定时间后肉眼观察培养液的混浊情况,如果是澄清的,说明没有细菌的增长,即细菌的生长得到了抑制。

然后将所有澄清管都分别划线在培养基表面,若无细菌生长,则说明测试的菌已经被杀灭。

以此来判断该样品的最小杀菌浓度和最小抑菌浓度。

样品A测试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Con.MIC6.25ppmC/C/C3.12ppmC/C/T1.56ppmT/T/T0.78ppmT/T/T样品A试管法MIC结果:3.12ppm1.2.2 96孔板-酶标仪法优点:机器判读结果,精准度高,样品量少;缺点:对实验室仪器要求较高;可以根据不同的样品选择不同的方法,针对比较贵重的样品,或样品量少的情况,可以选用96孔板的方法,这个方法对样品的用量很少,最终的结果是用酶标仪来读取OD值,相对而言,比用肉眼观察澄清度来得更为精准。

国内外最新抗菌标准大全(2015版)

国内外最新抗菌标准大全(2015版)

国内外最新抗菌标准大全(2015版)时间:2015-06-11 07:21:49 来源:中国抗菌产业网点击量:431抗菌材料标准GB/T 21510-2008 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HG/T 3794-2005 无机抗菌剂-性能及评价HG/T 4317-2012 含银抗菌溶液SN/T 3122-2012 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QB/T 4715-2014 合成革用抗菌剂光催化抗菌标准ISO27447:2009 精细陶瓷(高级陶瓷、高级工业陶瓷)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抗菌活性的试验方法JIS R1702-2012 ファインセラミックス-光触媒抗菌加工製品の抗菌性試験方法·抗菌効果JIS R1706-2013 ファインセラミックス―光触媒材料の抗ウイルス性試験方法―バクテリJIS R1756-2013 ファインセラミックス―可視光応答形光触媒材料の抗ウイルス性試験方法GB/T 23763-2009 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的评价GBT 30706-2014 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及评价抗菌塑料标准ISO 846-1997 塑料--微生物作用的评价ISO22196:2007 塑料制品表面抗菌性能评价方法JIS Z 2911-1992 抗霉性试验方法JIS Z 2801-2000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及抗菌效果ASTM G21-96(2002)合成聚合材料防霉(耐真菌)性能测试标准ASTM D4576-2008 蓝色原料(皮革)抗霉菌生长的试验方法ASTM E2149-2013 在动态接触条件下测定稳态抗菌剂的抗菌行为GBT 24128-2009 塑料防霉性能试验方法GB/T 31402-2015 塑料塑料表面抗菌性能试验方法QB/T 2591-2003 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QB/T 4341-2012 抗菌聚氨酯合成革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抗菌金属标准GB/T 24170.1-2009 表面抗菌不锈钢第1部分:电化学法YB/T 4171-2008 含铜抗菌不锈钢SN/T 2399-2010 抗菌金属材料评价方法抗菌陶瓷标准JC/T 897-2014 抗菌陶瓷制品抗菌性能GB/T 28116-2011 抗菌骨质瓷器抗菌玻璃标准JC/T 1054-2007 镀膜抗菌玻璃抗菌家电标准NSF P172-2006 家用和商用洗衣机除菌性能GB 21551.1-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通则GB 21551.2-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抗菌材料的特殊要求GB 21551.3-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空气净化器的特殊要求GB 21551.4-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电冰箱的特殊要求GB 21551.5-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洗衣机的特殊要求GB 21551.6-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空调器的特殊要求CAS 157-2007 家用杀菌电冰箱抗菌纺织标准ISO 11721-1-2001 纺织品纤维素纺织品抗菌性的测定土埋试验第1部分:防腐处理的评定ISO 11721-2-2003 纺织品.纤维素纺织品抗菌性的测定.土埋试验.第2部分:防腐处理长期有效性的鉴定ISO 20645-2004 纺织织品--抗菌活性度的测定-琼脂扩散盘试验EN 14119-2003 纺织品的试验细菌影响的评估BS EN ISO 20645-2004 纺织织物.抗菌活性的测定.琼脂扩散木片试验DIN EN ISO 20645-2005 纺织织物.抗菌活性的测定.琼脂扩散木片试验NF G39-014-2005 纺织织物.抗菌活性的测定.琼脂扩散木片试验AATCC 100-2004 纺织材料抗菌整理剂的评定AATCC 147-2004 织物材料抗菌活性测定:平行条纹法AATCC 30—2004 纺织材料抗真菌性的评定:纺织材料的防霉防腐性ISO 20743:2007 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ISO 13629-2:2014 纺织品抗真菌性能测试标准第2部分平板法ISO 18184:2014 抗病毒纺织品测试标准JIS L 1902-2002 纺织制品抗菌活性和效率的测试GB/T 20944.1-2007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1部分:琼脂平皿扩散法GB/T 20944.2-2007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GB/T 20944.3-2008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震荡法GBT 24346-2009 纺织品防霉性能的评价GBT 24253-2009 纺织品防螨性能的评价FZ/T73023-2006 抗菌针织品SN/T 2162-2008 壳聚糖抗菌棉纺织品检验规程FZ/T 62015-2009 抗菌毛巾FZT 62012-2009 防螨床上用品FZT 60030-2009 家用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方法FZ/T 54034-2010 抗菌聚酰胺预取向丝FZ/T 54035-2010 抗菌聚酰胺弹力丝DB35/T 1058-2010 抗菌涤纶长丝SN/T 2558.4-2012 进出口功能性纺织品检验方法第4部分:抗菌性能平板琼脂法FZ/T 52035-2014 抗菌涤纶短纤维抗菌鞋类产品标准ISO16187:2013 鞋类和鞋类部件抗细菌性能评估试验方法DB35/T 1048-2010 抗菌鞋用针织间隔织物QB/T 2881-2013 鞋类和鞋类部件抗菌性能技术条件HG/T 3663-2014 胶鞋抗菌性能的试验方法抗菌涂料标准GB/T 21866-2008 抗菌涂料(漆膜)抗菌性测定法和抗菌效果GB/T 1741-2007 漆膜耐霉菌性测定法HG/T 3950-2007 抗菌涂料抗菌板材标准LYT 1926-2010 抗菌木(竹)质地板抗菌性能检验方法与抗菌效果JC/T 2039-2010 抗菌防霉木质装饰板LYT 2230-2013 人造板防霉性能评价抗菌建筑材料标准JC/T 885-2001 建筑用防霉密封胶JC/T 939-2004 建筑用抗菌塑料管抗细菌性能抗菌家具标准QB/T4371-2012 家具抗菌性能的评价抗菌日化标准QB/T 2850-2007 抗菌抑菌型洗涤剂QB/T 2738-2005 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评价方法DB35/T 977-2010 抑菌型纸尿裤(含纸尿片/垫)抗菌橡胶皮革标准JIS T9107-2005 单用途抗菌外科橡胶手套QB/T 4199-2011 皮革防霉性能测试方法HG/T 4301-2012 橡胶防霉性能测试方法抗菌仪器标准SC 123-1984 渔船电子设备防盐雾、防霉、防湿热的技术要求CH/T 8002-1991 测绘仪器防霉、防雾、防锈JB/T 5750-2014 气象仪器防盐雾、防潮湿、防霉菌工艺技术要求含量测定标准GB/T 28023-2011 絮用纤维制品抗菌整理剂残留量的测定SN/T 2936-2011 进出口水性涂料中酚类防霉剂的测定高效液相色离谱法SN/T 3124-2012 橡胶及橡胶制品中酚类防霉剂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SN/T3655-2013 食品接触材料纸、再生纤维材料异噻唑啉酮类抗菌剂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其他抗菌标准DA/T 26-2000 挥发性档案防霉剂防霉效果测定法GBT 23164-2008 地毯抗微生物活性测定GB/T 4768-2008 防霉包装卫生标准GB 15981-1995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附录B:消毒剂定性消毒试验;附录C:消毒剂定量消毒试验GB 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C4:溶出性抗(抑)菌产品附录C5:非溶出性抗(抑)菌产品GB19192-2003 隐形眼镜护理液卫生要求。

HG-T 3794-2005 无机抗菌剂—性能及评价

HG-T 3794-2005 无机抗菌剂—性能及评价
安全性能
皮肤刺激性试验
无刺激性
5 采样
按照 G B / T 6 6 7 8的规定进行采样 , 采取分层采样法 , 每1 0箱( 桶) 抽 取一箱 ( 桶) 不足 1 0箱 ( 桶) 随 机抽取一箱 ( 桶) , 再从抽得 的箱 ( 桶) 中随机采样 2 0 09 , 将取得的样品分装于两个清洗干燥的广 口瓶 中, 贴上标签并注 明产品名称、 采样 日 期、 生产批号和采样人代号 , 一瓶送检 , 一瓶封存备 查。
I CS 7 1 . 1 0 0 . 4 0
G 71
备案号 : 1 6 3 4 0 -2 0 0 5
HG
H G / T 3 7 9 4 -2 0 0 5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化工行业标准
无 机抗 菌剂—
性 能及 评价
I n o r g a n i c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a g e n t s - f u n c t i o n 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
3. 3
最小抑菌浓度
3. 4
mi n i ma l i n h i b i t o r y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 MI C )
抗( 抑) 菌剂抑制受试菌生长 的最低浓 度。
半数至死荆f d o s e , m e d i a n l e t h a l ( L D e o )
6 试验 方法
6 . 1 物 理化学性能 6 . 1 . 1 外观的测定
目测
6 . 1 . 2 筛余 物的测 定
6 . 1 . 2 . 1 仪器
a ) 试验筛 符合 G B / T 6 0 0 3 . 1 规定的 R 4 0 / 3系列 , 必 2 0 0 m m X5 0 m m/ 0 . 0 4 5 m m b ) 毛刷 : 1 号羊毛画笔 。 C ) 电热恒温鼓风 干燥箱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抗菌材料检测中心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抗菌材料检测中心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抗菌材料检测中心抗菌性能检测项目表
抗菌性能的评价
GB/T 20944.1/.2-2007,/.3-2008 抑菌环提供不小于30cm×30cm
菌布(3种菌)
抗菌率
抗菌整理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定抗菌率、
抗菌活性值
同上(可不提供空白)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
2008
抗菌率、
抗菌活性值
同上(可不提供空白)
织物抗真菌性的评价-抑制织物的AATCC 30-2004
霉菌
是否生长
同上
振荡接触条件下非溶出型抗菌产品
注:1、涂料样品请喷涂在玻璃、塑料、铁片等平面上固化成膜后方可检测;所有样品的厚度(含基材均小于1cm。

2、JIS Z 2801:2010的标准也可用于检测抗菌木地板等非吸水性抗菌制品。

3、样品准备是按每种样品做一种细菌试验所需的样品数量,多种菌试验的样品数量加倍即可。

4、出具报告时间:抗细菌检测为收到样品后第10个工作日,防霉检测为收到样品后第25个工作日。

5、目前可以提供检测的菌种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白色
念珠菌、MRSA、粪肠球菌等及部分霉菌。

材料微生物降解性能检测项目表
物理性能检测项目表
参数检测标准名称及编号检
熔体流动速率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GB/T3682-2000
悬臂梁冲击性能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GB/T1843-2008
简支梁冲击性能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GB/T1043-2008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1040-2006。

无机抗菌材料应用及其抗菌性能测试和评价

无机抗菌材料应用及其抗菌性能测试和评价

无机抗菌材料应用及其抗菌性能测试和评价摘要:笔者主要从事化学检测方面的工作。

本文主要从抗菌性能评价、无机抗菌材料的测试方法与评价、无机抗菌材料的应用。

这几方面介绍了题目,本文旨在同行探讨学习,共同进步。

关键词:评价;方法;应用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微生物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提高和深入,各种致病细菌、病毒和真菌不仅仅给人类带来疾病,甚至使人致命,这对社会造成了特大的危害。

2000年,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发生口蹄疫;1996年,日本发生致病性O-157大肠杆菌全国性感染事件;2003年,中国等国家SARS 病毒的出现,引起了全球性的恐慌。

因抗菌材料能从根本上杜绝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细菌的交叉感染。

因此,抗菌材料在全世界受到了普遍欢迎与重视。

在日本以及欧美发达国家中,抗菌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医药、服装和食品包装等领域。

在了解无机胶凝材料的水化硬化过程之中,务必借用如今的测试方法,不断深化了解无机胶凝材料在各组成过程之中的认识,推进无机胶凝材料学科的开展,所以了解部分常用的测试办法,对从事无机胶凝材料的科研工作人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抗菌性能评价现今,国内外抗菌评价标准有很多,没有统一的标准。

目前常常用的有15个标准,例如:AATCC 100)1993,ISO846,AATCC 174)1993,AATCC 90)1982,AATCC 147)1993,ASTMG 22,JIS Z 2801)2000,BS 6085)1992,JISL 1902,GB 15979)1995,HGPT 3663)2000,JCPT 897)2002,FZPT01021)92,QBPT2591)2003,卫生部5消毒技术规范62002版。

二、无机抗菌材料的测试方法与评价2.1 抗菌材料性能测试方法2.1.1 抑菌环法抑菌环法即是定性试验方法,用于含有溶出性抑菌剂产品与对溶出性抑菌剂的鉴定为多。

利用抗菌剂不断溶解经琼脂扩散形成不同浓度梯度,以显示它抑菌作用。

《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即将发布

《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即将发布

《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即将发布
李峰
【期刊名称】《功能材料信息》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据报道,由抗菌协会等单位负责起草的《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已于近日发布,将于2008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总页数】1页(P40-40)
【作者】李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383.1-65
【相关文献】
1.无机纳米抗菌材料抗菌性能在口腔正畸中的作用 [J], 李娜;韩冰;张乾
2.无机纳米抗菌材料抗菌性能在口腔正畸中的作用 [J], 李娜;韩冰;张乾;
3.口腔纳米载银无机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 [J], 张衍军;刘克礼;
4.《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发布 [J],
5.纳米载银无机抗菌剂与义齿清洁剂对室温固化PMMA材料抗菌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J], 闫通通;孙世群;张赐童;申证暄;王玉峰;王晓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机抗菌材料抗病毒效果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

无机抗菌材料抗病毒效果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

无机抗菌材料抗病毒效果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霍细香;肖红雨;冯玲玲;袁方玉;骆林;龚缜奎【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检验杂志》【年(卷),期】2008(18)3【摘要】目的:建立无机抗菌材料抗病毒效果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方法: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破坏试验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检测了纳米TiO2和镀银纤维两种无机抗菌材料抗病毒效果。

结果:纳米TiO2瓷碟在普通光照(高压汞灯、非直射阳光)下4 h对乙肝病毒(HBsAg)的杀灭率达87.50%-93.75%,纳米TiO2镍网与紫外灯配合2、5、10 min对HBsAg的杀灭率分别为99.80%、99.90%、100%;镀银纤维在日光灯照射下5、10、30、60 min对病毒的杀灭率分别为73.10%、96.84%、99.99%和大于99.99%。

结论:无机抗菌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功效,建立的抗病毒效果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是合理、可行的,适用于同类无机抗菌材料抗病毒功效的检测。

【总页数】3页(P433-435)【关键词】无机抗菌材料;抗病毒功效;实验室检测【作者】霍细香;肖红雨;冯玲玲;袁方玉;骆林;龚缜奎【作者单位】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病毒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1【相关文献】1.无机化学实验室含重金属废水处置方法研究 [J], 郭雅娟2.日粮能量水平对4~6周龄仔鸡VB12需要量的影响不同方法对鸡胚和法氏囊中囊病病毒抗原含的检测比较/铬对肥育绵羊血液无机离子及生化指标的影响/锰源及锰水平对产蛋母鸡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酶蛋白替代部分鱼粉饲喂仔猪效果研究[J],3.家用电器中抗菌材料的应用及检测方法研究 [J], 张庆玲4.检测苹果汁中砷的新方法--让食品安全实验室能够以高敏感度鉴别有机和无机砷[J],5.二氧化钛无机抗菌材料抗病毒效果的检测方法研究 [J], 喻菡;龚睿;龚镇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本标准方法的制定工作,是根据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下达的制标任务,计划编号2008B034,由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起草研究。

二、编制依据本标准方法是根据 GB/T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的。

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是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经研究、改进和大量的验证后而制定的。

经检索查新,国际标准尚无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的标准,国内尚无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三、方法概述国内外研制了各类无机抗菌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

但该类材料的抗菌性能检测在国内尚无统一标准,目前大多参照国外的行业标准,因而检测结果不具有权威性。

日本抗菌制品技术协会SIAA(Society of Industrial-technology for Antimicrobial Articles )1995年推出并于1998年修订了《抗菌制品的抗菌力评价试验法-薄膜密着法》。

该标准于2000年12月编入国家工业标准JIS Z 2801-2000《抗菌加工制品-抗菌性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在国内,2001年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院负责制定了抗菌建材产品第一个行业标准《抗菌陶瓷制品抗菌性能》(JC/T 897-2002),2002年轻工业部制定了《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 QB/T2591 -2003)行业标准,2003年中国建筑材料科学院负责制定了抗菌建材产品第二个行业标准《建筑用抗细菌塑料管抗细菌性能》,2008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负责制定了GB/T 21866-2008 抗菌涂料抗菌性测定法和抗菌效果。

但是,目前我国尚没有针对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检测的系统、完整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鉴于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系统、完整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方法,迫切需要建立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检测的标准检验方法。

本标准方法参照国内外有关文献,以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及肺炎克雷伯氏菌等为试验菌株,研究材料的广谱抗菌性能。

粉体材料抗菌性能采用琼脂稀释法,薄膜材料的抗菌性能采用薄膜密贴法测定。

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在系统研究无机抗菌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抗菌性能以及材料的稳定性能、安全性能的基础上,建立通用的无机抗菌材料的分析检测方法。

四、主要研究内容本标准借鉴国外两种抗菌检测标准的方法及条件,选取了几种适合粉体型及薄膜型光催化抗菌材料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测试,并对其实用性及操作性进行比较,最终制定了最佳的抗菌性能检测方法。

4.1 抑菌圈法该法适用于编织物和粉体抗菌性能的定性评价。

将制备的粉体用模具在高压下压制成直径为 2 cm 的圆形样品进行抗菌实验。

于无菌培养皿中加入已灭菌的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使之覆盖整个培养皿底部,再均匀涂上一定量浓度的大肠杆菌菌液,形成菌液膜,将样品放于培养皿中央。

于37 ℃下培养48 h ,观察抗菌剂周围的细菌生长情况,测量抑菌圈的大小。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依次准确称取3 g牛肉膏、10 g蛋白冻、5 gNaCl、15 g~20 g琼脂放入烧杯中。

在上述烧杯中先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用玻璃棒搅匀,然后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溶解。

将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到1 L。

在未调节pH前,先用精密pH试纸测量培养基的原始pH,如果偏酸性,用滴管向培养基中逐滴加入l mol/LNaOH溶液,边加溶液边搅拌,并随时用pH试纸测其pH,直至pH达到7.6。

反之,用l mol/L HCl进行调节。

(2) 按实验要求,可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锥形瓶和试管内。

培养基分装完毕后,在锥形瓶口和试管口塞上棉塞,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而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加塞后,将全部锥形瓶和试管用麻绳捆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棉塞,其外再用一道麻绳扎好。

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3) 将上述培养基以0.103 MPa,121 ℃,20 min高压蒸汽灭菌。

将灭菌的试管培养基冷却至50 ℃左右,将试管口端搁在试管架上,搁置的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的一半为宜。

将灭菌培养基放入37 ℃的温室中培养24 h,以检查灭菌是否彻底。

制得斜面培养基若干,供接种培养细菌备用。

(4) 将细菌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在37 ℃下培养16-24 h后转接一次,在37℃下培养16-20 h。

(5) 将培养皿、试管、镊子、玻璃杯、玻璃棒、移液管等经清洗后放入电热恒温干燥箱烘干杀菌,在160℃下灭菌2 h。

(6) 依次取无菌磷酸盐缓冲液10 mL放入灭菌的试管中,在斜面培养基上取一环菌放入第一个试管中混匀后取出1 mL放入第二个试管,此时菌液浓度为10-2,如此反复进行,使菌液浓度稀释至10-6。

(7) 取1 mL10-6菌液滴入到已灭菌的平皿中,取冷却至50℃左右的营养琼脂20 mL左右倒入平皿中并与菌液混匀。

(8) 待营养琼脂凝固后,取压制成形的抗菌样品放入平板中央(以不破坏琼脂平板为宜),把培养基放入紫外灯下光照1 h,培养基和紫外灯的距离大约20 c m。

(9) 将光照后的培养基放入37℃生化培养箱中倒置培养24 h后观察抑菌圈大小,按互成45℃的4个直径方向测量透明抑菌圈直径,计算平均值。

4.2 自然菌落计数法以各类文献和标准为基础,综合了定量测试的一些方法,经过反复摸索,设计了以下自然菌落计数法:(1) 配置磷酸盐缓冲液(PBS),成分是磷酸氢二钠2.83 g,磷酸二氢钾1.36 g,蒸馏水1000 mL,使用浓度为0.03mol/L,依次准确称取3 g牛肉膏、10 g蛋白冻、5 gNaCl、15 g~20g琼脂溶解,将上述培养基于121℃,20 min高压蒸汽灭菌;(2) 将细菌接种在平板培养基上,在37℃下培养16-24 h后取单一菌落转接于10 mL营养肉汤中,在37℃下培养16-20 h。

然后用灭菌后的PBS液做倍比稀释,使细菌浓度为10-5 cfu/mL;(3) 称取一定量的粉体型光催化抗菌材料于上述灭菌后的培养基中,配制成相应的粉末浓度(0 mg/L,10 mg/L,20 mg/L,30 mg/L,40 mg/L和50 mg/L),充分振荡培养基,使粉体与菌液接触均匀,然后倒15-20 mL合培养基于平皿中;(4) 将培养皿放置在光源下直接照射1 h,在37℃下培养24 h,采用菌落计数法确定样液中的菌含量。

与空白(不加抗菌剂)对比样的活菌数的比值即求得的杀菌率。

4.3 悬浮液抗菌法为了使菌液与粉体能够充分接触,我们在抗菌测试的过程应用磁力搅拌器使菌液与粉体形成悬浮液后边搅拌边光照,具体步骤如下:(1) 称取一定量的二氧化钛粉体溶于配制好的100 mL生理盐水中,密封后以0.103 MPa,121℃,20 min高压蒸汽灭菌。

(2) 将培养皿、试管、镊子、玻璃杯、玻璃棒、移液管等经清洗后放入电热恒温干燥箱烘干杀菌,在160℃下灭菌2 h。

(3) 将细菌接种在平板培养基上,在37℃下培养16-24 h后取单一菌落转接于10 mL营养肉汤中,在37℃下培养16-20 h。

(4) 依次取无菌生理盐水9 mL放入灭菌的试管中,在培养后的营养肉汤中取出1 mL放入第一个试管中,吹吸数次混匀后取出1 mL放入第二个试管,此时菌液浓度为10-2,如此反复进行,使菌液浓度稀释至10-5。

(5) 取1 mL10-5菌液滴入到含有粉体的生理盐水中,放在磁力搅拌器上使其形成悬浮液后打开日光灯光照1 h,取无粉的生理盐水中接种的菌液浓度为初如对照组。

(6) 光照后取1 mL菌液于已灭菌的平皿中,取冷却至50℃左右的营养琼脂20 mL左右倒入平皿中并与菌液混匀后放入37℃生化培养箱中倒置培养24 h。

(7) 利用菌落计数法考查杀菌率4.4 总结本实验所选取的定性测试及定量测试方法的可操作性存在一些差异,对粉体的抗菌效果也有一定影响,相对而言,悬浮液抗菌法操作简便,粉体与菌液接触充分,现将以上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于表1。

表1 抗菌测试方法对比Table 1 the contrast of the antimicrobial test method检测方法测试性质优点缺点抗菌效果抑菌圈法定性(1) 光源与抗菌材料直接接触(2) 抑菌效果直观抗菌效果低时无抑菌圈无抑菌圈自然菌落计数法定量(1) 操作过程简单(2) 粉体与菌液接触不够充分(1)培养基温度不易控制(2)光源与抗菌材料接触不充分(3)活菌数计数不够直观30%左右悬浮液抗菌法定量(1) 操作过程简单(2) 光催化过程直观(3) 磁力搅拌使粉体与菌液混合均匀(4) 活菌数计数直观50%左右五、主要研究成果试验结果表明,经24 h~48 h细菌培养后, 所有含菌浓度的测试样品都能在营养琼脂中生长,并得到单菌落,说明该抗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可达到10 cfu/mL~103 cfu/mL。

最佳制备条件下粉体的杀菌率为54.90%,薄膜型光催化抗菌材料的杀菌率为90.46%。

六、室间验证情况项目承担单位委托: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辽宁省分析科学研究院、辽宁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等5家单位进行了验证工作。

验证结果表明,本项目的检测方法,完全能够满足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的快速检测。

参考文献[1] 华金铭,刘平. 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性能粉末抑菌圈法测定影响因素[J]. 玻璃与搪瓷,2006,34(3):5-8.[2]曾冬冬,孙春宝,丁浩. 无机抗菌剂及其加工品抗菌效力评价[J]. 化工新型材料,2000,2(29):17-20.[3]刘平,王心晨,付贤智. 光催化自清洁陶瓷的制备及其特性[J]. 无机材料学报,2000,15(l):88-92.[4]黄岳元,米钮,郭人民等. TiO2/Ag纳米抗菌材料[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5):566-568.[5]季君晖,史维明. 抗菌材料[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