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法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德育渗透是指利用德育的思想和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道德价值观和法治意识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德育渗透要依托于优秀的道德与法治教材。
教材是德育渗透的基础和依据,只有教材本身具有德育功能,才能更好地实现德育渗透的目标。
教材中应该融入丰富的德育内容和案例,以生动的形式展示人们的道德选择和法治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法治意识。
德育渗透要结合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亲身体验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如参观法庭、社区义工活动、参与社会公益项目等。
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德育渗透要注重情感教育和互动交流。
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教育。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鼓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互动交流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共同价值观。
德育渗透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学生应该成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和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让学生担任班级干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培养自信心和责任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德育渗透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通过依托于优秀的教材,结合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注重情感教育和互动交流,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可以更好地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培养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学生。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是一项需要认真思考与研究的工作。
下面就浅谈一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融入生活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践,将道德和法治的原则、规范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讲述一个自己身边的正能量事例,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在真实生活中的作用;在家庭作业中,可以设置一些符合道德规范和法治法则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通过生活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道德与法治的力量,从而培养他们的德育意识。
二、开展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德育教育方法。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背后的道德和法治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明白道德和法治规范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和法治判断能力,提高他们识别和解决道德法律问题的能力。
三、进行德育讲座。
德育讲座是一种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
通过请专家或有相关经验的人进行德育讲座,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加深他们的认识和体验。
讲座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通过德育讲座,可以扩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渠道,提高他们的德育素养。
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教育不能仅停留于教室内,更需要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各界单位,了解他们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通过参与社区、环保、扶贫等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通过德育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实,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
五、重视教材选择和设计。
在德育教育中,教材的选择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而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更是首当其冲,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那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应该如何进行渗透呢?本文将从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和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是很多学校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首先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内容,避免出现太过抽象或难以理解的概念,使学生无法领会教育的意义。
注重注重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性和应用能力,使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得以内化,并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
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引导和反馈,使学生认识到正确的道德行为可以为自己和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
二、师生互动,示范引领,影响学生行为教师是学生德育素质的重要形成者,他们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教育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经验,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示范引领来影响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
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要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让学生近乎自然地接受教育的影响。
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反馈,让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逐渐认识到正确的道德行为的意义。
三、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初中是学生道德观念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浓厚的德育氛围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全员参与,注重学校各个方面的教育渗透,在校园内形成道德与法治知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文化氛围。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的关键时期。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德育渗透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更是贯穿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种教育方式。
下面将从德育渗透的含义和重要性、德育渗透的渠道以及如何加强德育渗透等方面展开浅析。
一、德育渗透的含义和重要性德育渗透是指在全面的道德教育基础上,通过一切教育环节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影响和感染,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德育渗透是对学生的德育进行渗透式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全方位、多方位的教育。
德育渗透不限于传统的道德课堂教学,更多的是通过学校日常管理、课外活动等形式,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学习和生活中。
在初中阶段,德育渗透尤为重要。
青少年正处于性格形成、思想观念塑造的关键时期,德育渗透可以在学生的一言一行、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其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
德育渗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遵纪守法,自觉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自律自信和创新精神等良好品质。
对于未来社会公民的培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德育渗透的渠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很多渠道可以进行德育渗透。
首先是课堂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场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
其次是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规范和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纪律的要求和校规校纪的执行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明确自己的行为规范。
再次是课外活动。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责任感,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学生家庭、社会环境等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渠道。
三、加强德育渗透的途径为了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
德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教师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探讨。
一、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多种教育方式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接受和体会德育教育。
在讲解知识的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和分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并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习惯和意识。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一些道德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的发展,从而更深层次地渗透德育教育。
二、注重案例教学三、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在情感上接受德育教育,学生才会真正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感情的引导与激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使他们在情感上认同和接受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和精神。
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温馨、感人的故事,唤起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积极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还可以在课堂中注重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困惑,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理解和鼓励,使他们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受到道德与法治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念。
实践教育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体会道德与法治的意义和价值。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通过实践活动来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接受道德与法治的教育。
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义务劳动,参与到环境保护、扶贫济困等公益活动中,让他们亲身体验做人的快乐和成就,锤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人格素质,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德育教育的渗透,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设置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
需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各类教材中,如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教材补充材料等。
通过精心设计的德育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质。
可以开设以德育为主题的课程,如道德与法治课、思想品德课等,通过专门的课程设置,系统性地进行德育教育。
可以在其他学科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如语文课中讲述优秀的人物形象、历史课中探讨伟大的精神品质等,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的课程设置,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还需要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来实现。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使德育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可以注重德育教育与生活实践的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等,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增强道德素养。
三、校园文化德育教育的渗透还需要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来实现。
学校可以通过各类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主题班会、德育教育活动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倡导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四、家校合作德育教育的渗透还需要学校和家庭通力合作来实现。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校联谊活动等渠道,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成长,形成教育合力,使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家庭生活中,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需要学校注重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校园文化建设和家校合作,共同努力,使德育教育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作为中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更是承担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任务。
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素质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德育教育的基础。
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写至关重要。
教材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教材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材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
教材内容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实用性。
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仅是道德准则的灌输,更应该是学生自觉遵守和实践的行为准则。
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上,可以结合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道德规范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面对诱惑时保持拒绝,如何在看到不正义行为时勇于维护正义等等。
教材内容要注重国情和时事。
道德与法治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
教材内容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最新的社会风向,引导学生对国家法规和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平台,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情景模拟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他人的痛苦、喜悦,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宽容心。
教师要注重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讨论案例中的道德问题,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道德准则,并能够自觉地遵守和实践。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而德育教育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案例分析课程来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规范与法治精神,引导他们参与实践活动提升道德素养,以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师生互动和开展德育主题班会也是非常重要的做法。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观念,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持续改进方法,不断提升德育教育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不断努力和探索,才能更好地实践德育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德育教育,案例分析,实践活动,讨论,思考,师生互动,主题班会,重要性,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效果。
1. 引言1.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修养、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平台。
初中是人生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道德品质、法治理念的有效途径。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到社会道德规范、法律知识,了解法律法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规范,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提升自我修养和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这门课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正义感、善良与公平的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合格公民。
在当今社会,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必要的道德引导和法治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1.2 德育教育的作用道德教育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成长和素质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育教育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德育教育有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品德与道德品质。
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1. 引言1.1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基础。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强调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而德育教育正是在学校教育中负责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环节。
德育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自律、自觉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学校作为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场所,德育教育的开展可以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纪律、尊重师长、友爱互助。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重视德育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青年人才。
1.2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尤为重要。
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学会尊重他人,珍惜生命,遵守规则,学会爱国爱家,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提升个人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重大,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意味着在教授道德与法律知识的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道义判断力和法治意识。
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传授道德与法律知识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基础。
在讲解相关法律条文的教师应示范、讲解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道德问题和法治原则,培养他们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案例的积极讨论和个人实践的参与,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规范和法律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道德与法治课应重视情感教育。
道德与法律的认知不仅仅体现在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价值层面。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影视、文学作品等形式向学生展示正面的价值观和行为,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审视自己的道德观念。
教师也要关注学生情感的表达,鼓励他们坦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情绪管理能力。
在学校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道德与法治实践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还应注重实践教育。
理论学习只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开始,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才能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法制教育讲座等,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道德与法治的实际应用,并将其习得的知识付诸实践。
学校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自治和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倾听、尊重、协调和决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和法律规范。
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
他们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孩子们的引路人。
教师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正面榜样,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教师还应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和特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情感的结合,注重实践教育、情感教育和教师的示范作用。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而德育教育则是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是每一位道德与法治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浅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以身作则,讲诚信、守规矩有效的德育教育首先需要教师以身作则,讲诚信、守规矩。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言传身教。
教师要讲诚信、守规矩,不做出任何违反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行为,成为学生学习道德、法治的榜样。
只有教师做到言传身教,才能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真正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实践,让学生深刻理解诚信守规矩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明白诚信、守规矩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在日常管理实践中,教师要时刻督促学生守规矩,确保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培养学生做一个守规矩讲诚信的好学生、好公民。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关键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
教师要通过讲解案例和事例,引导学生正确分辨是非曲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社会热点、时事新闻等案例,让学生深入思考,形成正确的判断和态度。
在讨论金钱与道德的关系时,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金钱并非万能,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和价值观。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
在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让他们了解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基本准则,明白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法律知识、举例说明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渗透德育教育,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责任感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做事前要考虑后果,在面对自己的错误时要敢于承担责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越来越重视。
《道德与法治》作为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在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师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教材内容与德育渗透1. 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了丰富的案例和故事,这些案例和故事都是围绕着道德和法治展开的。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讲解关于诚实守信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分析案例,讨论为什么要诚实守信,不做欺诈行为。
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法治的重要性、法律的普及、法律的权威性等方面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治意识。
在讲解宪法时,可以通过解读宪法的重要性和对国家、人民起到的保障作用,使学生了解宪法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材中的拓展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让他们了解到身为一个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 以身作则,做好榜样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只有教师自己具备正确的道德修养,才能够真正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从而形成正确的品德。
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倡诚实守信、友爱互助等美德,同时在生活中也要践行这些美德,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良好的榜样可循。
2. 利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讨论利用案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讨论案例中所涉及的道德问题和法治问题,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让他们在实际中进行情感投射,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至关重要。
通过政治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国家制度和政治知识的培养道德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德育渗透方式包括教师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实现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育渗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为他们的人生道路指明方向,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的新时代公民。
加强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德育渗透、道德情感、价值观念、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责任感、学生综合素质、重要性、实现方法、提升意义1. 引言1.1 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性初中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政治态度和民族气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正值成长期,他们的政治观念、道德情感、价值观念等都在形成和发展阶段,因此初中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政治课堂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国家制度、法律法规等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和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塑造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初中政治教学,提高政治课的质量和效果,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德育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在初中阶段,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阶段。
德育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心智成熟度不高,思想观念尚未牢固,需要教师引导和塑造。
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律意识,养成正确的行为方式。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1. 引言1.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无法被忽视,因为这门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治观念的形成。
在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课程中的德育教育可以对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塑造。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可以学习到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塑造良好的品德品质。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学生需要明晰事理、遵守纪律、尊重他人,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正是培养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关键途径之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在于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奠定基础,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1.2 德育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德育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初中时期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德育教育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
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德育教育的主要载体,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法律知识、道德理念和社会规范,提高自我修养和道德素养。
德育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态度,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还体现在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上,通过德育教育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
德育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德育教育的引导和培养,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 正文2.1 结合学生实际,引导他们思考结合学生实际,引导他们思考是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以便更好地指导和关心他们。
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道德素质的重视,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也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问题。
道德与法治课的渗透德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法治观念和学习习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丰富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手段,推动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
一、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德育的途径1. 课堂教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载体,课堂教学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治意识。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2. 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渗透德育的另一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德育主题的活动和比赛,组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专题讲座和讨论会等,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和网络平台等宣传渠道,加强德育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3. 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
教师既要当好“学生的朋友”,又要成为学生的“楷模”,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教师还要注意及时发现学生的行为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
4.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渗透德育的生动途径。
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参观法庭、听取法官和律师的讲座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严峻现实和法治的力量,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奉献精神。
二、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德育的方法1. 多媒体辅助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案例和事实,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道德与法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案例分析和真实的法律案例,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案例看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 引言1.1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环节。
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世界、自己和社会,塑造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态度会逐渐形成,因此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显得尤为关键。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道德、法治的基本概念,明白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学会珍惜生命、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这些良好品质和行为准则将会伴随学生一生,影响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
1.2 德育渗透的定义德育渗透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将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各种学科知识的接受良好的道德熏陶和教育。
德育渗透不是简单地在课堂上灌输道德理念,而是要将道德观念内化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德育渗透是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教育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发展,通过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德育渗透的核心在于将道德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接受道德熏陶,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
德育渗透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更要求他们具备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品质。
通过德育渗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能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渗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2. 正文2.1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施是德育渗透的重要环节。
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需要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确保道德与法治教育覆盖全面。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
为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可以通过设定具体的德育教育目标、选取生动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开展德育主题班会以及与学生建立亲密关系等方式来实现。
这些做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
加强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也同样不可忽视。
通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德育教育、渗透、具体目标、案例、思考、讨论、主题班会、亲密关系、加强教育、成长。
1. 引言1.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重要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更能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初中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德育教育在此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使他们明白法律是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懂得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益的重要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决策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和核心课程之一。
希望学校和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至关重要。
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此,笔者将从话题选择、课堂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话题选择在渗透德育教育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话题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在初中阶段正处于青春期的发育时期,心理易受外界影响,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因人而异。
教师在选择德育话题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选择符合他们成长特点的话题,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德修养。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如校园欺凌、网络暴力、诚实守信等。
通过这些话题,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些现象的危害性,从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和做人原则。
可以选择一些与社会热点相关的话题,如青少年犯罪、毒品泛滥等。
通过这些话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这些问题的成因和危害,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他们远离不良行为。
也可以选择一些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话题,如孝道、礼仪等。
通过这些话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二、课堂设计在渗透德育教育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课堂设计是关键。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性思维,创设富有思考的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思辨、探究、讨论等方式,对道德与法治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
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从而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思考。
可以运用对话式教学法。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促进他们在交流中,思考问题、提升品质。
也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法。
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让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德育教育的尝试
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德育教育的尝试《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形成文明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将《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到德育教育中,是一项重要的尝试和探索。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尝试。
一、课程设置《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道德观念、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等。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发展尚未成熟,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以生动易懂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可以通过故事、游戏、互动等形式进行课程设置,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
通过“好孩子”、“坏孩子”等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体验不同行为带来的后果,激发学生的法治意识。
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和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
二、教学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除了传统的讲解式教学,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行为带来的后果,进而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会违法行为带来的后果,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小组讨论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观点,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案例分析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展示道德与法治知识,让学生在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方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评价方式是很重要的一环。
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德育教育的尝试
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德育教育的尝试《道德与法治》课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关键课程。
为了更好地实施德育教育,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经常会尝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程中。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中的各种案例,如乘车时遇到老人无座、网上发布谣言等,通过讨论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行为,以及什么是违法的行为。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各种社会场景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模拟交通事故中的责任划分、校园欺凌事件中的处理等。
通过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道德和法律,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让学生组织一次环境保护活动,让他们亲手行动起来,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提高自我管理和自律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主题班会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学校中,可以开设一些与道德和法律相关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提高他们对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认识。
组织学生探讨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正确看待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德育教育的尝试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际操作和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实施。
这些尝试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道法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摘要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课程,而德育工作是小学品德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课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因此,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在教学中采用儿童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之中,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提高品德修养。
关键词
德育特点性质优势生动性落脚点
前言
教育部部长周济曾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做人的工作,也是塑造人的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我想,有很大一部分的人都会这样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的任务,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关系不大,但事实上,如果在学科教学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德育就不能真正到位,加强德育将成为一句空话。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置的,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因此,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在教学中采用儿童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提高品德修养。
一、根据课程特点,发挥服务德育教学的优势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因此,这就使我们更加容易意识到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而不是在生活之外进行。
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扬自主性,利用充分备课、挖掘教材中蕴含德育教育的内容,确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确定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重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分清真、善、美、假、丑、恶,发扬自尊自信、礼貌礼仪、宽容、诚信等优良品质,做到自觉抵制落后的、违法的思想和行为。
如在讲授《我会照顾自己》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一段事先拍好的本班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录像(如午休起床后叠不好被子生气、穿不好衣服难过、不会整理书包着急、系不好鞋带走路不方便等等。
),接着让学生交流有关自己生活自理方面不快乐的事等等。
我再根据此环节设计了一个游戏“快乐通道”:让学生分小组,自选一个上述所说的“烦恼”,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解决烦恼的方法,可以是小组讨论,可以是请教其他小组的成员或老师等等。
这次的活动,都是他们在平时生活中真正面对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容易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学生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通过“快乐通道”,充分调动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向身边的人请教,有针对
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怎样叠被子、怎样收拾书包”等等,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快乐,同时也表示愿意做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人,我想这比以往那些空洞的、喊口号似的教育学生爱劳动、爱整洁的方法有效。
二、把握学科特点,提升德育渗透的着力点新课标中指出:“道德存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
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
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
而道德与法治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也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优良的品德教育。
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可以依据教材又能不拘泥,这就要求教师要尽量大量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开展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
例如,在讲授《秋天的收获》一课时,我们举办了一次有关“丰收”的展示活动,同学们都很高兴,很乐意参与。
在上课时,我用卡片上分别标出“粮食类”、“水果类”、“蔬菜类”和“干果类”等各类农作物的明诚,让学生们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放在相应的位置上,接着让同学们用摸摸、闻闻、看看、尝尝等形式,感知各类果实的形状、颜色、气味等,最后让同学们说说这些果实是从那里来的,说说父母的劳动情形,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让学生懂得应该珍惜劳动果实,尊敬劳动者。
三、根据学科特点,注意德育渗透的生动性
鲁洁教授在2001年8月27日标准组会上曾提出:“以往无论什么课程都要努力建构一种科学体系,这种体系是要在逻辑上站得住脚的,是严密的。
但可科学生站得住脚的体系,都往往与儿童的生活脱离,许多内容在儿童生活中是感受不到的,儿童找不到感觉,体验不到,也用不到。
这样的内容对儿童的认识发展虽有一定意义,但对其人格的发展是意义不大的,如果学习没有意义,学生就会产生厌倦。
”这段精辟的论述明确了我们选择内容要从儿童的生活情景出发,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是儿童需要的并乐于学习的。
因此,我们在实施教学时,也要准确把握课程内容要求,真正寻去儿童生活中的现实案例,提高课堂实效。
而生活性强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只有渗透了德育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抓住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生活性这一重要特点进行教学,才能增强德育渗透的生动性。
如在听《钱该怎样花》的公开课上,讲授该课的老师就设计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环节——《欣赏小品》,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并创设情景,全班同学再根据情景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得出结论:我们要学会如何合理利用金钱。
在这个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们知道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
通过设计情境和活动,使学生获得新的体验,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他们都能对身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都能较清晰的认识到问题存在的原因;正是因为这是来自学生当中的实际例子,同学们都有着切身的体会,因此他们参
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并且通过在教学活动中适时穿插德育渗透,同学们都能意识到:我们要拒绝乱花钱的不良习惯,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课后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四、拓展学科性质,施展品德形成的落脚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与此同时,此课程教学的落脚点同样是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热爱生活,健康成长。
因此,教师的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造条件,并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体验、交流等形式的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自己的行为以及情感态度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如在教学《我自己会整理》一课,在课程结束后,我设计了一张表格,先让学生把自己会整理的事大概整理一下,然后再带回家,由爸爸妈妈来做评委,先记下他平时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自己不会整理的,然后学会一个,就奖给一个笑脸。
这样,既锻炼了孩子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同时又可以养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德育教育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渗透是很重要的。
再且,《道德与法治》新课程开启了一个非常好的教育空间,我们应该根据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程特点,充分发挥服务德育教学的优势;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生活需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充分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整合教育资源,使德育教学寓于情理之中,并在实践活动中帮
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从而为每一个孩子学会做人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达到德育教学渗透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最终使道德与法治课堂真正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