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 不良 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目的为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行为,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以便于发现和防范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保障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及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部门和科室。
三、报告内容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除疾病自然过程外,因各种因素导致的患者安全隐患或造成的负性后果。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范围: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感染事件、意外事件等。
四、报告原则1. 行业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
2. 无责性:实行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无责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提高信息报告人的自觉行为,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与可靠性。
3. 保密性:对报告人主动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医务科等专人专职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4. 非处罚性:凡主动报告者为无责非追究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处罚依据。
五、报告流程1. 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 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在24小时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医务科。
3.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对事件进行分类、分析,并根据事件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重大事件应及时向院领导报告,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4. 医务科应定期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向全院通报,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激励与保障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激励机制,对主动报告、及时发现和防范医疗风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医疗机构应保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实施,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模版(五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保障患者的权益和生命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以下简称“我院”)的医务人员。
第三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违反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规范和标准,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或影响患者健康的事件。
第四条不良事件上报是指医务人员发现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事件,通过规定的渠道将其上报给相关部门。
第五条上报制度旨在建立一个及时、全面、有效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机制,保障患者权益,改进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第二章上报范围第六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手术错误或操作不当导致的不良后果;2. 药物配药错误或使用不当导致的不良后果;3. 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导致的不良后果;4. 治疗方案选择错误导致的不良后果;5. 医疗文件管理不当导致的不良后果;6. 医务人员行为不当导致的不良后果;7. 其他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或影响患者健康的情况。
第三章上报程序第七条医务人员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及时上报。
第八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程序包括以下环节:1. 发现不良事件后,医务人员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2. 科室负责人收到报告后,应尽快进行核实并完成上报表格的填写;3. 科室负责人将填写完整的上报表格上报给医务部门;4. 医务部门收到上报表格后,进行初步审核,并将不良事件上报给医院质控委员会;5. 医院质控委员会对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核实和评估,对确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应报告给相关管理部门;6. 管理部门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调查或者要求医疗机构报告处理情况。
第四章上报责任与程序第九条医务人员对于发现的不良事件有义务和责任进行上报,不得隐瞒、掩饰或者篡改相关信息和数据。
第十条发现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进行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完成上报表格的填写和上报。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6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打到____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时间与隐患缺陷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不良)时间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允许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记性又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原则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监测行业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征。
1、行业性。
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
2、自愿性。
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的权利,提高信息报告人的自愿行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3、保密性。
该制度对报告人医技报告中设计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科通过网络、新建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医务处等专人专职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4、非处罚性。
本制度不具有处罚权,报告内容____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一句,也____对设涉及人员和部门的处罚一句,不涉及人员的晋升、评比、奖惩。
5、公开性。
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医疗相关部门和公式,通过申请向自愿参加的可是开放____医疗安全信息及其结果____,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需经认定和鉴定,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三、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性质1、是对国家强制性“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试过报告系统”的补充性质的医疗安全信息。
2、是独立的、保密的、自愿的、非处罚性的医疗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系统。
3、它是手机强制性的医疗事故报告等信息系统收集不到的有关医疗安全信息及内容。
4、是对《医师定期考核办法》的奖惩补充。
四、处理程序当发生不良事件后,报告人科采取多种形式,如填写书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或电话报告给相关部门,报告事件发生的具体事件、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一般不良事件要求____小时内报告,重大事件、紧急情况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上报告给相关上级部门,只能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缓解缓解并制定改进措施。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3篇)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目的(一)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利于医疗管理部门早期介入、早期干预,将病人的损害降至最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全院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医疗缺陷的主动报告;包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药品安全(不良)事件、器械安全(不良)事件和其他安全(不良)事件等。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机构与职责我院由医务科统一承担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管理工作,其职责为:(一)组织、协调、指导全院的不良事件处理工作;统一接收、初步审核、汇总上报的不良事件。
(二)及时将收集到的不良事件转发给相关部门或科室进一步处理:1.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由医务科处理。
2.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给护理部;如直报给护理部的,由护理部转告医务科。
3.感染相关安全(不良)事件转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如直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转告医务科。
4.药品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给药学部,如直报给药学部的,由药学部转告医务科。
5.输血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给输血科,如直报给输血科的,由输血科转告医务科。
6.器械、设备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给医学装备部,如直报给医学装备部的,由医学装备部转告医务科。
7.设施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给后勤管理科,如直报给后勤管理科的,由后勤管理科转告医务科。
8.服务及风纪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给党总支办公室,如直报给党总支办公室的,由党总支办公室转告医务科。
9.治安(不良)事件转发给保卫科,如直报给保卫科的,由保卫科转告医务科。
(三)督促指导相关部门或科室对不良事件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及处理。
(四)各部门每季度汇总、统计、分析、处理信息,提出加强与改进工作的意见或建设。
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文(三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文一、引言医疗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而及时、准确地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为了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工作,提高事故上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建立科学的医疗安全管理机制,特编制本制度。
二、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建立的针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上报的规范性制度。
该制度规定了医务人员在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应如何进行上报,以确保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事故处理和风险控制。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四、上报程序1. 任何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均应由目击者或相关责任人员立即采取措施并予以上报。
2. 上报人员应通过内部上报平台或向医疗安全管理部门进行书面报告,提供事件发生的详细情况、时间、地点、当时参与人员、伤害情况等。
3. 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收到上报后,应立即进行初步核实,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进行事故处理。
4. 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应尽快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确定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五、上报要求1. 上报人员应按照真实性原则提供准确、详尽的信息,不得故意隐瞒或歪曲事实。
2. 上报人员应以客观、中立的态度进行事件描述,不得夸大或缩小事故的影响。
3. 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应主动与上报人员沟通,及时获取并确认相关信息的准确性。
六、保密与保护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信息属于保密范畴,上报人员有义务保守相关信息,并不得随意泄露给外部人员。
2. 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确保上报信息不被非法获取或窃取。
3. 医疗机构应对于上报人员给予必要的保护与激励,鼓励医务人员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共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七、监督与评估1.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针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工作的专项检查和评估,以确保上报制度的执行情况。
2. 医疗机构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向上报人员及时通报上报事故的处理情况和改进措施的实施进展。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目的为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防范医疗事故,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实施及时、有效的持续改进。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定义及范围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正常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发生本可避免的涉及医疗安全的不良事件(缺陷)。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包括以下范围:(一)可能损害患者健康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事件;(二)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三)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四)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五)可能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六)可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事件;(七)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八)可能给医院带来信誉等各种损失的事件;(九)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或隐患。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1. 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2. 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3. 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损害而不影响治疗。
四、报告制度与流程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当及时报告,报告人可以是医务人员、患者或家属。
2. 报告途径包括口头报告、书面报告和电子报告。
口头报告应直接向科室负责人报告,书面报告和电子报告应提交至医务科。
3. 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进行调查、核实,并根据事件等级进行分类处理。
4. 对警告事件、不良事件和未造成后果事件,医务科应组织相关科室进行联合审查,分析事件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在7个工作日内形成审查报告。
5. 对重大事件,医务科应立即向院领导报告,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文(5篇)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文一、医院不良事件是指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损害,包括诊断治疗的失误及相关的设施、设备引起的损害等。
二、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原则: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坚持非处罚性和分开性的特性。
三、医院不良事件的分类:根据医院不良事件内容涵盖医疗、护理、医技、行政后勤四大部门。
1、病人误判事件。
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具体部位错误。
2、治疗、检查造成或手术后异物留置体内。
3、手术事件。
麻醉、手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4、呼吸机事件。
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
5、药物事件。
医嘱、处方、调剂、流药、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的不良事件。
6、烧烫伤事件。
治疗或手术后发生烧烫伤。
7、跌打事件。
固定外跌倒、摔伤。
8、管漏事件。
管路滑脱,自拔事件。
9、院内感染相关事件。
可疑特殊感染事件。
10、医疗沟通事件。
在治疗活动中因医疗信息沟通、告之不当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验、检查结果判断错误。
11、医疗处置事件。
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12、输血事件。
医嘱开具,备血,传送及输血相关不良事件。
13、公共设施事件。
医院建筑设施,有害物质外泄等相关事件。
14、医疗设备事件: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15、医疗器械事件。
内固定断裂、松动。
16、其它医疗不良事件。
四、行政职能科室职责1、对于发生在门诊科室的医疗事件,归属门诊部处理。
2、对于住院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出具的医疗不良事件归属医务部处理;3、护理方面的医疗不良事件:包括输液、护理操作、坠床、压疮归属护理部处理;4、药物不良反应引发的不良反应归属相关临床科室与药剂科处置;5、医疗器械所产生的不良事件归属设备科与相关临床科室处理。
6、患者就诊或住院期间摔伤,医院建筑设施,停电引起的不良事件等,由总务科处理。
五、医院不良事件报告程序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详细填写《医院不良事件报告单》,据实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病人情况、采取的措施、可能的预后、家属反应等内容。
医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上报流程
医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上报流程一、制度1.1 目的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减少并及时妥善处理医院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计委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医管发[2011]4号),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1.2 定义及范围1.2.1 定义:医学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1.2.2 范围:涵盖医疗、护理、感染、药品、设备、后勤等各个环节。
1.3 上报主体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均有责任和义务上报医学不良事件。
1.4 上报时间医学不良事件发生后,医务人员应立即上报。
1.5 上报方式医学不良事件上报可通过口头、书面、电子等形式进行。
1.6 保密性医院对报告人及报告内容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报告人身份和报告内容。
1.7 奖惩机制1.7.1 对主动上报医学不良事件,积极参与事件调查和处理的医务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1.7.2 对未按规定上报医学不良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医务人员,依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二、上报流程2.1 发生医学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并及时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2 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调查核实,并填写《医学不良事件报告表》。
2.3 《医学不良事件报告表》经科室负责人签字后,提交至医院医务科。
2.4 医务科对报告的医学不良事件进行分类、登记,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分析、反馈和改进。
2.5 对于重大医学不良事件,医务科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6 医务科定期对医学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向院领导报告,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三、管理与监督3.1 医务科负责医院医学不良事件的监督管理,确保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落实。
3.2 医院设立医学不良事件评审委员会,对医学不良事件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措施。
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
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
[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合格的医疗器械或药品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任何与医疗器械或药物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或正常诊疗过程中发生的危害事件。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报告的形式包括:网络报告、电话报告、书面报告、口头报告等。
报告者可以报告自己发生的问题,也可以报告所见他人发生的问题。
自愿报告系统采取匿名的形式,对报告人严格保密。
医疗安全事件通报系统包括药物不良事件报告;医疗器械(含设备)不良事件报告;针刺伤报告;跌倒/坠床、坠楼/触电等意外事件报告;管道滑脱报告;病人外出报告;压疮报告;输血、输液反应报告;化疗药物外渗报告;护理过失报告;非计划性二次手术;一类切口感染;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等。
各科室可根据临床需求,增加报告项目。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流程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对应部门:
1.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给药学部、护理部、医务处
2 .医疗器械(设备)不良事件:报告给设备科(维修部)、医务处
3 .针刺伤事件:报告给护理部、防保科
4,跌倒/坠床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务处
5 .管道滑脱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务处
6 .病人外出和坠楼/触电等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患沟通办公室、保卫科
7 .压疮事件:报告给护理部
8,输血不良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务处、输血科
9 .输液不良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务处、药学部
10 .化疗药物外渗不良事件:报告给护理部
IL其他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给护理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6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如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____类:1、病房诊治问题。
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不良治疗。
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
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诊查问题。
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5、手术相关问题: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1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
6、医患沟通。
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7、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三、接收报告部门1、医疗不良事件尚未发生纠纷的或者有发生纠纷苗头的上报医务处。
2、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3、感染相关不良事件上报院感科。
4、药品不良事件上报药剂科。
5、器械不良事件上报设备科。
6、设施不良事件上报总务后勤科。
7、服务及行风不良事件上者上报院办。
8、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保卫科。
四、报告形式(一)书面报告。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按护理部规定执行。
(二)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h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2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上报告职能科,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旨在及时发现、报告、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事件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
三、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设备、药品、技术操作、护理服务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意外伤害、疾病恶化、死亡等不良后果的事件。
四、报告原则1. 及时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医疗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件扩大,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 真实性:报告内容应真实、客观、完整,不得隐瞒、虚报、漏报。
3. 保密性:对报告人及事件相关人员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不得泄露。
4. 分析性:医疗机构应对报告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五、报告流程1. 事件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医疗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影响。
2. 事件报告:医疗机构应按照报告原则,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并按要求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3. 事件调查:上级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组织专家对事件进行调查,查明事件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4. 整改落实:医疗机构应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存在的问题,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 信息反馈:医疗机构应将整改落实情况及时反馈给上级主管部门。
六、监督管理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制定相关应急预案,确保制度落实。
2. 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5篇)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特制定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具体如下。
一、护理不良事件定义。
是指特殊的、意外发生的事件;与常规不相一致的护理和治疗。
二、各科室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由当事人或发现者及时登记发生的经过、原因、后果。
护士长经常检查,定期____讨论和总结。
三、发生不良事件时,要积极采取补救或抢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四、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患者的标本,以备鉴定研究之用。
五、不良事件报告:(一)发生不良事件时,责任者要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____小时内书面报告护理部(特殊情况可在____小时内报告);重大事故要立即电话报告护理部及科主任,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院长报告。
(二)范围:凡是不符合常规护理和治疗,预期结果以外所发生的非正常事件均应上报。
如:给药差错、压疮(院内)、跌倒、管道滑脱、输血、约束具使用问题、转运过程问题及其他的意外事件。
(三)不良事件报告人员须认真填写《吕梁市人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应详实说明如下内容:1、不良事件涉及患者身份资料;2、不良事件发生时段;3、报告事件类型(给药差错、跌倒、压疮、管路滑脱、意外事件及其它);4、患者目前状态;5、原因分析;6、整改措施。
六、不良事件发生后,按性质、情节轻重分别____全科、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七、针对科室报告的不良事件,护理部每季____护理质量安全委员会成员进行讨论,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并跟踪检查改进意见的落实情况,落实情况列入科室年终考评内容。
八、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和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发现时,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九、免罚及奖励1、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科室或责任人,根据给病人造成的后果,经护理质量安全委员会讨论减轻或免于处罚。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六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更好的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特制定我院医疗不良事件及隐患报告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不良医疗事件是由于医疗干预而不是患者疾病本身造成,或可能造成患者发生损害的事件。
二、报告范围:1、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2、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医疗事件;3、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4、有助于预防严重医疗差错的发生事件;5、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隐患;三、报告接收部门:1、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医务科;2、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护理部;3、感染相关事件报告感染管理科;4、药品不良事件报告药剂科;5、器械不良事件报告院办办公室;6、设施、设备不良事件报告院办公室;7、服务及院风院貌事件报告院办公室;8、安全不良事件报告院办公室。
四、报告形式:发生不良事件后,一律以书面形式上报相关部门。
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科立即电话报告,但科室做好记录。
五、报告内容:不良事件报告人应详细说明以下内容:1、不良事件受累及患者身份资料;2、不良事件发生时段;3、不良事件类型(药物、跌倒、手术、输血、医疗过程、公共意外、治安其他事件);4、患者目前状态。
六、分析、反馈、制度整改措施:职能科室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____对不良事件的调查和合适,合适情况上报院领导,根据分管领导的指示,积极制定整改措施,整改相关科室限期整改,消除隐患。
三台县芦溪中心卫生院三台县第二人民医院二____年____月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二)是一种机构内部的制度,旨在鼓励医疗工作者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以便及时发现、评估和处理这些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该制度通常由医疗机构自行建立,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包括医疗错误、医疗事故、感染、药物过敏等。
这些事件可能导致患者的健康受损或其他不良后果。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医疗机构内部的学习和改进,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通过主动汇报和分析医疗不良事件,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4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一、制度目的: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及时发现、报告、分析和处理医疗不良事件,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三、报告内容:1. 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2. 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3. 医疗不良事件的性质和程度;4. 医疗不良事件的原因和可能的责任方;5. 医疗不良事件的相关证据材料(如病历、影像资料、实验室检查报告等);6. 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理措施和结果。
四、报告流程:1. 发现医疗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上级汇报并填写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2. 上级收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3. 上级审核完成后,将报告材料报送医疗质量管理部门;4.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对报告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处理建议;5. 对于严重的医疗不良事件,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五、保密与奖惩:1.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应保密,并严禁泄露患者个人隐私信息;2. 对于如实报告医疗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可给予适当奖励;3. 对于故意隐瞒或虚报医疗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六、制度宣传和培训:本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不良事件的认识和意识。
七、制度的评估和监督: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进行评估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提出改进建议。
八、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应征求有关部门和医务人员的意见,并经本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后生效。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规范和加强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4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建立的一套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用于上报和处理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和医疗安全事故。
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及时发现和解决不良事件,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并减少患者的伤害风险。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事件的定义和分类:明确什么属于不良事件和医疗安全事故,不同类型的事件应该属于哪个分类。
2. 上报责任和流程:明确医疗机构内部谁有责任上报事件,如何上报事件,上报的流程和时间要求。
3. 事件的分级和处理: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和处理,如何评估事件的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事件的调查和分析:发生事件后,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事件的原因和责任,制定纠正措施和改进措施。
5. 学习和借鉴:将事件的教训和经验总结起来,进行内部学习和借鉴,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6. 监督和审核:建立监督机制和审核制度,对上报的事件进行监督和审核,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不良事件的及时处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需要医疗机构的重视和支持,也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指导,以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的安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医疗安全,健全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教育医疗机构全体员工认真履行医疗安全报告义务,本制度编制。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教育医疗机构内任何与医疗安全相关的不良事件和事故的报告、处理和追责。
第三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教育医疗机构内因医疗活动或相关环节产生的导致患者伤害或者可能导致患者伤害的异常情况。
第四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指教育医疗机构内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实施报告、处理和追责的体系。
第二章机构建设第五条教育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执行。
第六条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医疗质量管理科室、护理部、临床科室和医院安全办公室共同组成,由医院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
卫生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卫生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加强卫生院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建立和完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促进医院持续改进和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全体医务人员、医技人员、护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与患者安全有关的各类人员。
三、报告原则1. 及时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应立即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2. 真实性:报告内容应真实可靠,不得隐瞒、虚报、篡改或延误报告。
3. 保密性:对报告人的个人信息和报告内容严格保密,不得泄露。
4. 非处罚性:对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人员,本院将采取非处罚性措施,鼓励大家积极报告。
四、报告内容1. 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日期等。
2. 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员。
3. 事件类型:如药物不良反应、输血反应、手术并发症、护理意外、设备故障等。
4. 事件原因分析: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如医务人员疏忽、设备故障、药品质量问题等。
5. 事件后果:包括患者伤害程度、医疗费用、住院时间等。
6. 事件处理措施:包括已采取的救治措施、预防措施、整改措施等。
五、报告程序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当事人或目击者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 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向医务科报告,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调查、处理。
3. 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在48小时内进行核实,并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程度,向院长报告。
4. 院长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召开医疗安全委员会会议,研究处理措施,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 医务科负责收集、整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相关资料,建立档案,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并向全院通报。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5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____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____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1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报告的原则:(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____《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____]____号)、____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____]____号)(二)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1、自愿性。
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文(3篇)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文1. 背景和目的:本制度旨在建立医疗机构内部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以便及时发现、记录和分析医疗不良事件,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减少事件发生的次数,提高患者安全保障水平。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部所有员工和相关人员。
3. 定义:(1)医疗不良事件: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与医疗行为相关,可能对患者或医务人员造成损害或有可能造成损害的不良事件。
(2)不良事件报告:指医疗机构内部人员通过指定渠道向质量管理部门提交医疗不良事件的相关信息,以便进行记录和分析。
4. 责任和义务:(1)医疗机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设立和管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并对所有报告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和跟踪处理。
(2)所有员工和相关人员有义务及时发现、报告和配合处理医疗不良事件。
(3)医务人员有义务对已经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依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和处理,并参与事件的调查和分析。
5. 报告程序:(1)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后,相关人员应立即将事件报告给所属部门的质量管理人员,并填写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单。
(2)质量管理人员收到报告后,应及时登记并告知医务人员和所属部门负责人。
(3)医务人员和所属部门负责人应配合质量管理人员进行事件的调查和分析,并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
(4)质量管理部门将医疗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和分类,并进行汇总和分析,形成报告和相应的处理措施。
(5)医疗机构应及时向相关患者及家属进行通报和解释,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6. 保密和保护:(1)医疗机构应对报告的不良事件信息严格保密,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2)医疗机构应提供相关培训,加强员工对保密和保护患者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7. 效果评估和持续改进:医疗机构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报告制度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报告的数量、质量和处理效果,提出改进意见并及时调整和优化制度。
8. 其他事项:本制度的具体操作细则由医疗机构质量管理部门制定并向相关人员公开和宣导,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 目的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医院感染报告、职业暴露、非计划再次手术等亦纳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但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
3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
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等级划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4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和方式:
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卫计委《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以及我院《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执行。
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4.2.1 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4.2.2 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
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4.2.3 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4.2.4 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公开和公示,分享医疗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
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方式:口头(电话)、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等3种方式
5 报告和处理流程
报告部门
5.1.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非计划再次手术、医疗投诉纠纷事件报告医教科;
5.1.2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护理部
5.1.3 医院感染事件报告院感办
5.1.4 输血不良报应报告血库(检验科)
5.1.5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设备科
5.1.6 药品不良报应事件报告药剂科
Ⅰ、Ⅱ级事件报告流程
主管医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在发生或发现Ⅰ、Ⅱ级事件时,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电话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总值班和主管职能部门报告,总值班再向值班领导汇报情况;事件发生科室必须在24小时内填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等表格材料,并做好科室登记,提交到相关主管部门。
主管职能部门核实结果事件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并按《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的程序进行上报。
Ⅲ、Ⅳ级事件报告流程
主管医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在发生或发现Ⅲ、Ⅳ级事件时,当事人需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在48小时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其他类型不良事件按相关规定报告,上交至主管职能部门;由主管职能部门提出初步的质量改进建议,并按《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的程序进行上报。
处理流程
主管职能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与相关科室共同分析问题,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在1周内提出建议,反馈给科室,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
主管职能部门每季度对本部门接收的不良事件进行登记汇总、分析,依据评定标准,提出奖惩意见,同时将登记资料交质控科,由质控科将全院的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分析,提交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总结。
6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激励机制
每年由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对不良事件报告中的突出个人和科室提出奖励建议并报请院长办公会议通过。
6.1.1积极参加由卫生部医政司主办、中国医院协会承办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自愿、非处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6.1.2定期对收集到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公示有关的好建议,并给予公开表扬。
6.1.3每年度以科室为单位评定并颁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质量贡献奖,医院对于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经医疗质量与安全委员会讨论定性,根据讨论的结果对未违反核
心制度且对流程再造有帮助的不良事件实施奖励,奖励金额另定。
每年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对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的隐瞒不报的个人和科室提出处理建议并报请院长办公会议通过。
6.2.1当事人或科室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未及时上报或隐瞒不报,导致事件进一步发展的,职能部门从其它途径获知的,虽未对患者造成人身损害,但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或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的给予当事人或科室相应的处理,扣除科室季度质量考核5分。
6.2.2当事人或科室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未及时上报或隐瞒不报,导致事件进一步发展的,行政职能部门从其它途径获知的,评定为医疗事故或Ⅰ、Ⅱ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扣除科室季度质量考核10分。
6.2.3发生严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的科室取消评选质量贡献奖与年终评优评先资格。
对于已经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医疗缺陷,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将根据情况酌情减(免)处罚(事后报告不纳入)。
附件: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2.不良事件报告(管理)流程
附件1: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报告日期:年月日时分﹡事件发生日期:年月日时分
注释:
1、不良事件定义(medical adverse event)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不良事件包括可预防的和不可预防的两种。
2、报告范围:凡在医院内发生的或在院外转运病人时发生的不良事件均属主动报告的范围。
3、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4、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5、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6、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7、﹡为必填项
附件2:
不良事件报告(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