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宝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泉铸剑工艺》

庙堂之上,它是皇帝御赐功臣的宝物,王公贵族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权力的化身;江湖之远,它是游侠行侠仗义的象征,文人墨客们游学天下必不可少的腰间配物。

2008年金秋十月,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龙泉问剑”,龙泉打造金庸笔下的24把名剑和7把名刀,馈赠金大侠,一时传为佳话。在金庸先生笔下,龙泉宝剑作为侠义的化身,不止一次出现在小说中。在其名作《笑傲江湖》中,对铸剑谷的描写,更让无数读者神往。

龙泉宝剑和铸剑谷,真的有金庸笔下那么神奇吗?作为中国第一名剑,龙泉宝剑又有着什么样的前生今世?

龙泉,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闽、赣交界处,境内层峦叠嶂,林海苍茫,以“浙南林海”著称。龙泉悠久而深厚的剑文化,已成为这座千年古城的根基和文脉。剑池湖、剑池亭、欧冶子将军庙等历史遗迹,龙渊街道、剑池路、剑川大道、宝剑园区等路名地名,无不向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今天。2500多年前欧冶子铸龙渊剑的传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制剑匠师,形成了龙泉宝剑这一传统产业,从而也有了世代相传的龙泉宝剑锻制技艺。

据《越绝书》记载,春秋晚期,越国有一位杰出的铸剑大师名叫欧冶子,他曾为越王制造了五把价值连城的稀世宝剑。据说越王得到这五把宝剑后,胜战连连。欧冶子的名声

传到楚国,楚王用珍宝作为礼物聘请欧冶子,请他为自己铸造宝剑。为寻访铸造铁剑的宝地,欧冶子遍访江南名山大川,经江西、福建来到浙江龙泉境内,见城南秦溪山郁郁葱葱,山侧有湖数十亩,旁有井七口,排列如北斗之状,泉水甘寒清冽,又无鸡啼犬吠,环境幽静,甚宜铸剑。欧冶子在此经过千锤百炼,取湖水淬剑,又去深山寻来“亮石”磨砺,历经三年的呕心沥血,终于为楚昭王铸造了三把寒光闪耀、锋利无比的绝世宝剑,分别名为龙渊、泰阿、工布。

南宋何澹《龙泉县志》记载:“近境有剑池湖,世传欧冶子于此铸剑,其中一号龙渊”。此地因此取名龙渊,唐时,为避讳高祖李渊之名,改为龙泉。宝剑因产地为得名龙泉,龙泉因宝剑而名扬四海。

三国时曹操的儿子曹植,是建安时代有名的才子,他在一首诗中写道:“美玉生磐石,宝剑出龙渊。帝王临朝服,秉此威百蛮。”诗中的龙渊,即今之浙江龙泉。为什么龙泉自古出产宝剑?其实,欧冶子在龙泉铸宝剑的传说是有依据的,因为龙泉的确具备了最佳的铸剑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江南长期处于吴越争霸的战争中,北方常用的矛、戈等兵器,在江南密布的山林和交错纵横的水道中,难以发挥全部作用。为利于在山地丛林中奔跃和近战,相对短小灵便的剑,则成为军队首选、步战第一兵器。

而龙泉的铁英,则是改变了中国兵器史的重要推动力,也是龙泉在世界兵器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原因。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军队武器的材质以青铜器为主。作为兵器,青铜的强度和韧性均存在不足,既不锋利,又容易折断,而且制作成本高昂。

欧冶子选择龙泉铸剑,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此处有“铁英”,即我们今天所说的铁矿石。此前,欧冶子为越王所铸的“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和巨阙”五把名剑均为青铜材质。而在龙泉所铸造的龙渊剑,则是中国有史记载来的第一把铁制兵器。与青铜兵器相比,铁制兵器无论在强度、韧性还是锋利度上,均具有极大的优势。

对于名扬天下的龙泉宝剑来说,只有原材料的铁,还远远不够。

今天的我们已经无从得知,欧冶子是如何知道热处理奥妙的。我们只知道,他在长期的铸剑工程中,逐渐摸索出了热处理工艺。他选择龙泉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寒泉:在没有制冷工艺的春秋时期,龙泉低温而富含矿物质的山泉水,成了欧冶子铸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热处理液。将加热到一定温度的宝剑原铁,在寒泉水中迅速冷却,并将泉水中的矿物质吸附到宝剑表面,从而大大提高宝剑的表面硬度和柔韧性。

成型的宝剑,需要磨出锋利的剑刃,这就要需要归功于龙泉“亮石”了,什么是亮石呢?亮石就是龙泉山石特产的

一种上好磨石,用来砥砺刀剑,使锋刃锐利,寒光逼人。

在古人眼里,一把好剑,是日月山川精华孕育的结果。除了“铁英”、“寒泉”、“亮石”这三大特产,古龙泉地处越之边陲,山清水秀,远离尘嚣,环境优雅,是难得的一方铸剑净土。这吸引了欧冶子和他女儿、女婿——干将、莫邪等一大批知名铸剑师,在此开炉铸剑,造出一系列赫赫有名的传世宝剑。

一个国家军事实力,与武器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在春秋战国的舞台上,以铁为原材料的龙泉宝剑,成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武器,各路诸侯趋之若鹜。

后世的龙泉宝剑,更多地作为一种权利的象征、精神的寄托,而不是再是战场克敌制胜的武器,这一改变源自于于秦汉时期。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中国后,南方战事减少,对剑的需求量大大降低。而马镫的出现,进一步削弱了剑的作用——马镫发明之前,所谓骑兵,不过是骑马到达交战地点后、再下马作战的兵种。大汉王朝在和匈奴的长期交战中,学会了匈奴人制造马镫的技术。从此,骑兵可以在马背上对敌展开攻击——大力劈砍的长刀、攻击距离更长的枪和矛,无疑更加适合骑兵作战,而相对短小轻巧的剑,则逐渐退出军事舞台。

相对传统兵器,剑的杀性不重,又兼之携带轻便,佩带有神,使用迅捷,兼具防身与欣赏把玩两大特点,故在刀枪

剑戟、斧钺钩叉等十八般冷兵器中,被称作“百刃之君”、“百兵之帅”。又因为剑的制作难度大大超过其他兵器,成本高昂,只有有权势的人才能获得宝剑。在一段时间内,剑,成为帝王君主和王侯将相权力的象征。

剑造型修长,携带美观,名士贵族多佩剑妆饰,久而久之剑被大众视作有智慧、有内涵、有身份的兵器。此外,剑修长光洁的形态颇具优雅气质,自古还受到文人的特殊青睐,所谓“书剑飘零行天下”,历代文人在修文之外,还多以剑习武;不仅以剑抒怀作诗咏叹,更佩带操练。这种书剑行天下、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人生追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

欧冶子、干将铸剑的传奇事迹,龙渊剑、鱼肠剑、泰阿剑等千古名剑的神奇传说,荆轲刺秦王、项庄舞剑等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这些千古流传的佳话美谈,更赋予剑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龙泉宝剑,在这样的传统文化中,声名更隆。

南朝诗人车噪从军时,大笔一挥,写到:“雪冻弓弦断,风鼓旗杆折。独有孤雄剑,龙泉字不灭”;一代文豪李白曾经写下:“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来表述自己的雄才伟略。著名书法家、诗人虞世南以“古有龙渊太阿,至今擅名天下。”的诗句来称赞龙泉宝剑。从龙泉邻居绍兴走出的鉴湖女侠秋瑾,更是以“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