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孝建:试论传播中国烹饪文化的使者(一)
中国饮食文化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理论考核试题一、选择题L早在(),我国就形成了鲁、苏(淮扬)、粤、川〃四大菜系〃。
[单选题]*A、秦汉时期B、唐朝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解析:早在明清时期,我国就形成了鲁、苏(淮扬)、粤、川〃四大菜系〃。
那时, 人们称为〃帮口〃或〃帮口菜〃。
2、()的烹调技法众多,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
[单选题]*A、鲁菜√B、粤菜C、淮扬菜D、川菜答案解析:鲁菜烹调技法以爆、扒技法独特而专长。
3、苏菜的代表菜是()[单选题]*A、苏锡菜B、江宁菜C、淮扬菜√D、徐海菜答案解析:苏菜由苏锡菜、江宁菜、淮扬菜、徐海菜等派别组成,以淮扬菜为代表。
4、苏菜的特点不包括()[单选题]*A、用料以江河湖海水鲜为主B、刀工精细,烹调方法多样C、讲究调味醇正,口味偏咸鲜√D、菜品风格雅丽,形质均美答案解析:C项是鲁菜的特点。
5、粤菜的代表名菜是()[单选题]*A、酸菜鱼B s太湖银鱼C、盐水鸭D、白云猪手V答案解析:A项是川菜的代表名菜,B项、C项是苏菜的菜的代表菜。
6、川菜的代表名菜是()[单选题]*A、樟茶鸭子VB s爽口牛丸C、三套鸭D、霸王别姬答案解析:B项是粤菜,C项和D项是苏菜。
7、下列属于北京宫廷菜的是()[单选题]*A、一品官燕VB s东坡脯C、莲花鸡签D、两色腰子答案解析:B项、C项是杭州仿宋菜,D项是开封仿宋菜。
8、孔府菜的典型特点是[单选题]*A s选料讲究,配料严格B、命名极为讲究,寓意深远√C、烹饪中盐、糖各半D、讲究原汁原味答案解析:A项是宫廷菜的特点,C项、D项是谭家菜的特点。
9、谭家菜的典型特点不包括[单选题]*A s烹饪中盐、糖各半B、讲究原汁原味C、慢火细做,追求香醇软烂D s烹调方法多样,擅长炖、煽、煨、焙V答案解析:D项是苏菜的烹饪技法。
谭家菜的烹饪技法主要有烧、”会、媚、蒸、扒、煎、烤以及羹汤等。
10、随园菜的代表名菜是[单选题]*A s炒豆腐脑B、白玉虾圆VC、八仙过海D s老蚌怀珠答案解析:A项是宫廷素菜,C项是孔府菜,D项是红楼菜。
饮食名菜卷——讲述名肴佳馔背后的文化故事
饮食名菜卷——讲述名肴佳馔背后的文化故事刘志林名菜是源远流长的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支撑。
各地菜肴经过千百年来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各具风格的特色美食,构成中国烹饪多层次、多方位、多品类的风味艺术体系,集中体现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中华饮食文化百科全书》设名菜卷,在各省、市、地区行业协会和烹饪院校的支持下,网罗各地特色美食,精选具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性菜品,既说明菜品的烹饪特色和技法,更注重讲述名菜佳肴背后的传说与典故,旨在充分体现中华饮食文化不同区域的饮食风格、人文习俗和文化传承。
现介绍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名菜词条,以飨读者。
宫保鸡丁 kung pao chicken官府色彩浓厚的地方名菜。
贵州菜、山鲁菜、四川菜中都有收录,有煳辣子鸡丁、宫爆鸡丁等别称,其原料、做法虽有差别,但形成都与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密不可分,也称为官府名人菜。
宫保本是官称,古代官员按等级分为九品十八级,明清两代高级官员还有“虚衔”,“太师、少师、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少师、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
这都是封给朝中重臣的虚衔,有的还是死后追赠的,通称为“宫衔”。
丁宝桢当年因平息过捻乱,两治黄河水患、创办山东机器局、抵御外辱,光绪二年被赐“太子少保”,于光绪十二年死在任上。
朝廷视其功绩卓著,又追封为“太子太保”,人称丁宫保,他生前酷爱吃的鸡丁菜称为宫保鸡丁。
丁宝桢喜欢吃鸡,这和中国文化对鸡的认识有密切的关系,鸡在五行的畜类排列中位列第一,天地初始,一日作鸡,七日作人。
一年的初始为鸡日,可见鸡的重要地位,从一个侧面寓意丁宝桢的历史贡献。
其次是辣椒,这与丁宝桢的人生坐标有着密切关联。
辣椒最先传入江浙、两广、贵州、湖南等地,后又流布于西南等地区。
清初,最先开始食用辣椒的是贵州及其相邻地区,在盐缺乏的贵州,康熙年间(1662―1722年)“土苗用以代盐”,辣椒起到了代替盐的作用,可见与生活之关系密切。
道光年间(1821―1850年)贵州北部也已经是“顿顿之食每物必番椒”,同治时(1862―1874年)贵州人更是“四时以食”海椒。
餐饮服务题库 主题2任务1认识中国菜题库及答案
主题2 中餐服务学习任务1 认识中国菜系一、单项选择题1.回锅肉哪个菜系的经典菜式?()。
A.粤菜B.川菜C.鲁菜D.淮扬菜2.剁椒鱼头属于哪个菜系()。
A.川菜B.闽菜C.湘菜D.鲁菜3.“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描述的是我国的哪种菜系()。
A.浙菜B.苏菜C.粤菜D.川菜4.下列属于粤菜工艺特色之一的是()。
A.用料奇异广博B.讲究“七滋八味”C.擅长爆、拔丝D.“一汤十变”5.中国传统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形成的时期是()。
A.商周秦汉时期B.汉唐时期C.唐宋时期D.宋元时期6.我国是一个餐饮文化大国,以下有关我国饮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八大菜系”指的是川菜、鲁菜、粤菜、闽菜、淮扬菜、湘菜、徽菜和冀菜B.佛跳墙又名满坛香、福寿全,属闽菜系C.湘菜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称誉D.“叫花鸡”和“水晶虾仁”属粤菜系7.中华厨师之祖是()。
A.鲁班B.杜康C.伊尹D.周公8.名菜“宫保鸡丁”中的“宫保”本意是指()。
A.地名B.官职C.人名D.配料二、简答题1.请列举古代的科举四宴。
2.请分别列举四大菜系、八大菜系。
3.继承了“医食同源”传统并出版了第一部标准化体系表的是哪个菜系?请列举该菜系三道经典菜式。
三、案例分析题近几年餐厅比较流行“上菜仪式”服务,小王前不久去一家川菜馆吃饭,点了几道家喻户晓的川菜代表菜,味道都还不错。
临到上“麻婆豆腐”菜时,服务员手端一个冒着热气的砂锅,砂锅上覆盖着一块红布,服务员将菜上桌摆好,大声介绍说:“各位贵宾,您现在所品尝的是川菜经典——麻婆豆腐。
这道菜以其麻辣鲜香的口感而闻名遐迩。
我们的麻婆豆腐选用优质豆腐和特制辣椒酱,经过精心烹制而成。
现在由最尊贵客人为这道菜剪彩。
掀起红盖头,天天都有好彩头!请各位贵宾慢慢品尝,让麻辣的味道在您的舌尖上跳跃。
”思考分析:1.请分析案例餐厅设计“上菜仪式”的目的。
2.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把麻婆豆腐作为川菜馆“上菜仪式”菜品的原因。
美食文化知识试题题库单选题100题(附答案及解析)
以下是美食文化知识单选题100题(附答案与解析):1.被称为“中国四大菜系”的是()A. 鲁菜、川菜、粤菜、苏菜B. 鲁菜、湘菜、粤菜、浙菜C. 川菜、粤菜、闽菜、苏菜D. 鲁菜、徽菜、粤菜、苏菜答案:A。
解析:中国四大菜系通常指的是鲁菜、川菜、粤菜、苏菜,这四大菜系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影响力广泛,所以A 选项正确。
其他选项中的菜系有的也很著名,但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四大菜系。
2.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称的是()A. 川菜B. 粤菜C. 鲁菜D. 苏菜答案:A。
解析:川菜以其丰富多样的味型而闻名,有鱼香、家常、麻辣、红油、蒜泥、姜汁、陈皮、芥末等20 多种味型,所以说“一菜一格,百菜百味”,A 选项正确。
粤菜注重清、鲜、嫩、滑、爽、香、脆;鲁菜讲究原料质地优良,以爆、炒、烧、炸、扒、溜等技法见长;苏菜口味平和,清鲜而略带甜味。
3.以下哪种食材是鲁菜中常用的()A. 辣椒B. 海鲜C. 火腿D. 糯米答案:B。
解析:鲁菜有两个主要的分支,其中胶东菜原料以海鲜为主,所以海鲜是鲁菜中常用的食材,B 选项正确。
辣椒在川菜中使用较多;火腿在很多菜系中会用到,但不是鲁菜的典型代表食材;糯米在一些小吃或特定的菜品中会使用,但不是鲁菜的常用食材。
4.以烹制山珍野味著称,讲究火工,火大油重,保持原汁原味的菜系是()A. 徽菜B. 湘菜C. 粤菜D. 闽菜答案:A。
解析:徽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著称,擅长烧、炖、蒸等技法,讲究火工,火大油重,保持原汁原味,A 选项正确。
湘菜以酸、辣、香、鲜、腊见长;粤菜注重清、鲜、嫩、滑、爽、香、脆;闽菜以烹调山珍海味著称,口味清鲜、淡爽,偏于甜酸。
5.“东坡肉”是以哪位诗人的名字命名的()A. 杜甫B. 苏轼C. 李白D. 白居易答案:B。
解析:东坡肉相传为北宋诗人苏轼所创制,苏轼号东坡居士,所以这道菜以“东坡”命名,B 选项正确。
杜甫、李白、白居易与东坡肉没有关系。
6.中国最早的食疗专论是()A. 《随园食单》B. 《食疗本草》C. 《千金要方》D. 《备急千金要方》答案:D。
中餐烹饪技术粤菜课件
2、粤菜味型丰富,技巧独特,注重营养的均 衡搭配,趋向天然健康食品。
粤菜的基本口味特点是以清淡为主,多味结 合。传统粤菜的调味,既有长处,也有不足。 主要是口味变化不大。随着饮食的发展,对 外交流的频繁,人们的口味要求有了很大的 改变,只注重清淡单一的传统口味已不适应 饮食市场发展的需要。近十多年来,粤菜的 创新,变化最大的可算在口味上了。多种口 味的变化,以及对味的研究,已是目前粤菜 创新的一个方向。
中餐烹饪技术(粤菜)
第一章
中餐烹饪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 久的历史。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创造了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烹调与人类的进化密不可分, 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烹调的起源,促进了人类的进 步;而人类文明的进步,又促进烹调技术的发展。 烹调技术是一门科学,一门文化,也是一门艺术, 它就象是我国珍贵的文化宝库中一枝绚丽的花朵, 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竞香开放。
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及良好的理论基础;第二, 要勤于思考,灵活运用;第三,要有不断提高自我 的综合素质;第四,加强交际能力和协作意识;第 五,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开拓新品种、 新工艺。
旅游餐饮业是我国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离开的行业。中国入世后,更体 现出其独特的重要地位。在这种新形势下,作为从 事烹饪工作者,必须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烹调技术,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断推陈出新。要在现 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以理论指导实 践,在实践中不断充实理论,努力研究、学习和掌 握烹调技术,使我国的烹调技术“更上一层楼”。
例如,设在市区金融、商业中心和新兴高尚区 的高档酒店、高档菜专卖店;设在居民区大众消费 的中型饭店和快餐店;设在区域商业中心的美食广 场;设在城市边缘,以经营海鲜野味直销,具有原 料新鲜、制作简捷、价钱合理、风味突出特点的风 味食肆。
中国饮食文化题库
中国饮食文化题库第一篇:中国饮食文化题库一、简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浙菜、川菜、粤菜、湘菜、闽菜、徽菜、苏菜、鲁菜的地域划分,并各举出五个代表性名菜。
简述中国菜肴命名的方法。
西南少数民族在饮食习俗上的有哪些特点?二、论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试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试述食养、食疗与药膳的区别与联系试述中国饮食风味流派形成的原因《随园食单》阐述了袁枚的哪些主要观点?影响饮食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老子》日: “治大国若烹小鲜.“ 饮食与美的关系饮食文化理论的四大原则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神农本草经、请解释环保餐饮、健康饮食、本味主张、五味调和、孔孟食道、孟子的食志-食功-食德、“嗟来之食”、“医食同源”、“以味说汤”、“周公吐哺”、‘举案齐眉“、”悬鱼守廉“、”陶母退鱼“、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人类制作熟肉食品最早采用的方法是()A.蒸B.煮C.烤D.炒2.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A.食量B.食形C.食境D.食味3.“庖丁解牛”出自我国古代著作()A.《论语》B.《孟子》C.《庄子》D.《春秋》4.传统名菜“干烧岩鲤”是典型的()A.淮扬菜B.鲁菜C.粤菜D.川5.到藏民家做客,主人首先会向客人敬上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A.烤茶B.擂茶C.酥油茶D.盖碗6.鲁菜的代表名菜是()A.大煮干丝B.宫保鸡丁C.鼎湖上素D.九转大肠 7.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A.帮口B.菜系C.道口D.风8.在敬酒方式中,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被称为()A.文敬B.回敬C.互敬D.代9.“火候”是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名词,最初起源于()A.佛教活动B.道教活动C.基督教活动D.伊斯兰教活动10.“割不正不食”观念的提出者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 11.相传,豆腐的发明者是西汉的()A.刘荣B.刘彻C.刘秀D.刘安12.蒙古族喜食的、招待尊贵客人的最为丰盛和最为讲究的一种传统宴席是()A.全羊席B.全狗席C.全牛席D.全马席13.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宴席是()A.红楼宴B.孔府宴C.谭府宴D.满汉全席14.粤菜主要覆盖在()A.长江中游地区B.长江下游地区C.珠江流域D.黄河流域15.颜色对菜肴的作用主要有增进食欲和()A.提高口感B.视觉欣赏C.辨别生熟D.掌握火候16.“咕噜肉”所属的菜系是()A.川菜系B.淮扬菜系C.粤菜系D.鲁菜系17.作为民族风味食品的“冷面”,属()A.苗族菜B.傣族菜C.朝鲜族菜D.彝族菜18.据《周礼·天官宰》中记载,周代已出现了许多种关于酿酒方面的专职官吏,如掌握全国“酒之政令”的官称做()A.大酋B.酒人C.醯人D.酒正19.历代帝王对大臣们不厌其烦地赐宴赐食,其目的主要是()A.商议朝政B.调节君臣关系C.表现权利之极D.表现财富之20..据《周礼·天官宰》中记载,周代已出现了许多种关于酿酒方面的专职官吏,如掌握全国“酒之政令”的官称做()A.大酋B.酒人C.醯人D.酒正21.在明清两代的文人宴上,用以检测文人的学识与机敏程度的是()A.曲水流觞令B.投壶令C.射覆令D.四书令22.冬季,人们日常选择食用温热助阳之品,以达扶阳散寒之功效,谓之()A.“食补”B.“药补”C.“药膳”D.“食疗23.从菜肴的名称上体现出菜肴发源地的是()A.麻婆豆腐B.东坡肉C.文昌鸡D.游园惊梦。
中国烹饪史论文
中国现代的烹饪1949年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天,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等,在北京饭店的大宴会厅,举行了盛大的国庆晚宴边叫天国第一宴,以庆祝国庆大典的结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中国之饪也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从六十年代起,中国之饪改变了几千年以师代徒的个人传艺方式,出现了专门的学校教育,将中国烹饪教育的入了正规学校教育,将中国之饪教育的入了正规学校教育的轨道。
随着烹饪教育的发展,中国烹饪由专门技术传授向科学、艺术、文化教育的方向发展。
1949年10月食品工业部正式成立,后并入轻工业部,总理和规划全国食品工业生产和发展等事务。
使制糖、酿酒、饼干、冷饮、乳制品、调味品等食品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新产品、新品种不增加。
1956年私营食品工商业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各种饮食展览会,菜点烹饪技艺展览会等,对恢复和发展传统的饮食文化和食品特色起了很好的宣传教育和推动发展的作用。
同年5月食品工业出版社成立,后并入轻工业出版社。
对《周易》《尚书》《诗经》等数十种经典古籍进行选注。
对《吕氏春秋? 本味篇》《千金食治》《随园食单》等近百种烹饪古籍进行了整理译注。
对青年厨师进行传统文化传统烹饪教育极为有益,使传统的饮食文化大放异彩。
除了国家级的烹饪刊物外,各省、市的烹饪刊物,象雨后春笋竞相出版。
有关菜谱、烹饪书籍、论文及烹饪教材上千部展现在读者面前,烹饪专业的职业教育,从职业中学、技工学校、中专到专科、本科的院校应运而生。
扬州大学还计划招收烹饪专业的研究生,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还建立了自己的烹饪研究所,将中国烹饪提高到科学研究的新阶段。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经中国烹饪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由于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技术的改进,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新技术、新工具、新原料、新调味品的不断增加,促使中国烹饪向着简捷、实用、重口味,重花色、重营养、讲卫生的方向发展。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7年总目次(第24卷)
清江 流域 土家火笼 文化 及其 开发 …… …… ……… …… …… ……… …… …… …… ……… 叶庆年 4 ( . 7) 婺州菜 渊 源探析 …… ……… …… …… …… ……… …… …… ……… …… …… …… ……… 林 胜华 4 ( 1 .1 )
・
烹饪 工 艺・
烹饪基本 功训 练初 探 … ……… …… …… …… ……… …… …… ……… …… …… 张建军 , 玉虎 1 (2 蔡 .1 ) 论 西餐 的香气 及其 生成 ……… …… …… …… …… ……… …… …… ……… …… ……… … 李祥 睿 1 (7 .1 ) 茶肴 的烹制 ……… …… …… ……… …… …… …… ……… …… …… ……… … ……… …… 谈 国兴 1 (0 .2 ) 中 国菜肴 自动 烹饪机 器人 的研究 现状 与展 望 … …… …… …… …… …… 唐建 华 , 周晓燕 , 刘小 勇 2 (4 .2 ) 维扬 风 味面点特 色探 析 …… ……… … ……… …… …… ……… …… … 朱在 勤 , 陈 霞 ,张文 娟 2 (7 .2 ) 鱼丝初步 熟处 理最佳 工艺 研究 … …… ……… …… …… ……… …… … 张延 生 , 孙科 祥 ,江铁 栓 2 (2 .3 ) 宴会 菜单设 计初论 … …… …… ……… …… …… …… …… ……… …… ……… …… …… … 丁应林 3 (2 .2 ) 试论 AI C菜肴质 量 的二级模 糊综 合评 价标 准 … …… …… ……… 唐 建华 , 晓燕 , 周 李 宾 ,等 3 (8 .2 ) 怪 味味型 复合调 味 品的研 究 … ……… …… …… …… …… ……… …… …… …… 王 茂 山 , 范 涛 4 (6 .1 ) 影响 面点生 肉馅 风味形 成 的因素 … …… …… …… ……… …… ……… …… …… 朱 在勤 ,陈 霞 4 ( 1 .2 ) 连云港 名菜爆 乌花 的工 艺与 营养分 析 ……… … ……… …… ……… …… …… ……… …… 方 保林 4 (6 .2 )
中华美食传统文化传承者事迹材料
以下是一些中华美食传统文化传承者的事迹材料,这些人通过他们的努力和奉献致力于保护、传承和推广中华美食文化:
1.陈建民:作为一位老字号饭店的传承者,陈建民致力于保持传统菜肴的纯正味道并传授
给后代。
他研究各地的传统烹饪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菜肴中,以保留和弘扬中华美食文化。
2.刘大勇:刘大勇是一位烹饪师傅,专注于传统湖南菜的研究和传承。
他深入挖掘湖南菜
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通过开设烹饪课程和培训班来传授湖南菜的烹饪技巧,以确保这一传统美食得到传承和发展。
3.杨春雷:作为一位中医药学家和烹饪研究者,杨春雷致力于挖掘中医食疗文化中的美食
传统。
他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将药膳与美食相结合,提倡健康饮食和养生文化,并通过写作、讲座和烹饪节目等方式传播中华美食文化。
4.王洪亮:王洪亮是一位传统面点大师,他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中国北方传统面点的制作工
艺和技巧。
他以手工制作面点为主,注重原料的选用和制作工艺的精细,通过开设培训班和工作坊来传授面点制作的技能和知识。
5.高勇:高勇是一位著名的川菜大厨,他致力于将川菜的独特风味传承给更多的人。
他在
研究传统川菜的同时,也推动了川菜的创新和发展,通过参加国内外烹饪比赛和担任评委等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华美食的魅力。
这些传统美食文化传承者通过他们的努力和奉献,不仅保护了中华美食的传统和历史,还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
他们的事迹鼓舞着更多的人关注和传承中华美食文化。
中式烹调师高级试题+参考答案
中式烹调师高级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8题,每题1分,共68分)1.人们的饮食习惯性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养成的一种( )。
A、生活特点B、生活需要C、饮食特征D、生理需要正确答案:C2.食物的滋味同食物自然属性有着( )联系。
A、一般的B、特殊的C、必然的D、紧密的正确答案:C3.影响消费心理的因素有个体因素和( )两大类。
A、年龄因素B、家庭因素C、群体因素D、社会因素正确答案:D4.七日鲜属比目鱼类,主要产于我国海丰及汕头沿海,外形似瓜子,色灰带有黑点,味鲜肉滑,适宜( )方法。
A、清蒸B、红烧C、滑熘D、干炸正确答案:A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烹饪理论著作是( )。
A、《周礼·天官冢》B、《随园食单》C、《吕氏春秋·本味》D、《齐民要术》正确答案:C6.未水解的直链淀粉遇( )显蓝色,水解后将显紫、红色,甚至无色。
A、硫酸B、盐酸C、硫酸铜D、碘正确答案:D7.烹调动物性原料时,放( )可使原料中的钙被溶解,促进钙在人体内的吸收。
A、酒B、盐C、醋D、糖正确答案:C8.自然物的美到处可见,是非常广阔的,自然美的主要特征侧重于( )。
A、形成美B、艺术美C、形式美D、造型美正确答案:A9.在宴会的套餐菜肴服务中,上菜的顺序是先冷后热,先重后淡,先咸后甜,主要是运用( )形成一定的节奏感。
A、味的转换B、味的消杀C、味的积累D、味的相乘正确答案:A10.烹饪学是一门涉及面( )的应用学科。
A、较大B、不大C、很广D、较窄正确答案:C11.馅心原料的加工处理,第一步是( )。
A、调味B、选择原料C、清洗原料D、刀工处理正确答案:B12.鹿筋取自( )和马鹿四肢的筋,是保留蹄部脱水加工而成的。
A、骆驼B、驼鹿C、狍子D、梅花鹿正确答案:D13.食物的滋味同食物的( )有着必然的联系。
A、科学属性B、基本属性C、自然属性D、审美属性正确答案:C14.在餐饮服务中,提高思想觉悟、具有强烈服务意识、树立良好服务态度被称做服务人员的( )。
详细内容——精选推荐
【编者按】《礼记》明言,饮食是古代文化的本原。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饮食文化亦是国人引以为豪的,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近代中国“唯饮食之一道,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中国人历来讲“民以食为天”,然而这一“天大的问题”至今无缘在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饮食文化在西来的学科体系中毫无地位。
学理需靠华人论证,而学科体系又难以由华人突破。
本刊认为,为解决这一学术困境,值得开展多学科学者广泛参与的大讨论。
高成鸢先生多年来致力于该问题的研究,1994年即在《中国烹饪研究》杂志上发表了《论饮食文化在世界学科体系中的地位》的学术论文。
本期所刊登的高先生如下文章,则更为详尽地论证了中华独特饮食的源起和发展。
华人独特饮食的由来及对文化的影响□高成鸢(天津市图书馆,天津 300074)【内容摘要】著者在研究中华“尙齿”课题时突然对华人古怪的饮食经历发生兴趣,开始追寻中餐形成之若隐若现的轨迹,发现千回万转的演进、光怪陆离的现象都能归结为因果关系链条的环环相扣。
汤因比曾断言,生存逆境能激发民族的创造力。
不同于欧洲密林群兽的顺境,古华人遭遇干旱的黄土地带,粟食的致熟,逼出鬲甑等陶器及水火交攻原理的发明,导致中餐饭菜分野及华人“味”的启蒙,走出一条饮食“歧路”。
吃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吃的殊途难免导致文化的异型。
日常饮食最易造成“习焉不察”。
《易·系辞》所说的“百姓日用而不知”,后贤常用之于水火。
“水火相灭相济”的中华哲理,历来没饮过开水的洋人是相当陌生的,遑论“‘道可道’,是‘味道’”的奥妙。
比较饮食史研究需要熟悉甲骨文、饱览人类学原著,资质很差的笔者之所以要犯难涉嫌,不过因为机缘所赐,偶逢中餐暗堡隐蔽的入口,惊喜中不禁“嘤其鸣矣”,以期“求其友声”。
【关键词】饮食史;饥饿;味道;比较文化;人类学。
【作者简介】高成鸢,天津市图书馆研究馆员,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化史研究。
王蒙先生说中华文化最突出的特色是汉字、中餐。
论烹饪美学的重要作用
论烹饪美学的重要作用作者:罗鸣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烹饪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烹饪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对烹饪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餐饮业自身也发生许多新变化。
这就要求餐饮业者提高本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
在餐馆、饭店中这种要求体现的更加明显。
广大食客对美食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外观的好坏,不仅影响对菜点的评价,也直接影响人们的食欲和情绪,已达到更好的吸引食客和满足食客的要求的目的。
从美学角度来看中国烹饪,从整体美来研究菜品。
关键词:烹饪美学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烹饪作为中国饮食活动的核心和基础,已成为中国的三大国粹之一,以选料广泛,技法众多,口味多变,品评多元等特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我国素有烹饪王国的誉称,烹饪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是一颗灿烂的明珠,美馔佳肴之多,当成世界之最,色、香、味、形具有,中外皆赞。
烹饪美学也是一门艺术,是运用烹饪艺术所需要的美术原理,研究已使用为目的的色彩,造型的表现艺术。
一、烹饪美学美是伴随人类的劳动实践而降临,烹饪美学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并随着人们对烹饪审美要求的提高而不断发展提高。
美,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也是一切艺术给人以吸引和诱惑的源泉。
烹饪艺术当然也不例外。
在研究烹饪艺术是如何给人以美的愉悦、美的享受的时候,让我们首先从美说起。
(一)烹饪美学的概念1. 原始社会初期,人们是生吃食物,并没有精神上的美感,火的发现与运用,使人类进行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从此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进入了烤制素食的文明时代,为饮食美好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 随后出现了陶器,《周易?下经?鼎》篇记载:“以木撰火,烹饪也。
”意思是说将食物原料放在陶器里,添加清水,用柴草点火炊熟,这就是烹饪。
陶器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有可能煮熟食物,又经过长期劳动时间,人们动的了煮海做盐,是最基本的调味品,人们对食物的好坏,味道的香美,及事物的色泽,形态有了意识,把美也注入进去,后来拥有了钵、盆、碗、杯等饮食用具。
第六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理论知识复习题大全
第六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理论知识复习题第六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组委会编20**年3月7日目录中式烹调………………………………………………………………3- 11页中式面点…………………………………………………………… 12-20页餐厅服务………………………………………………………………21-28页西式烹调………………………………………………………………29-37页西式面点………………………………………………………………38-45页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46页交通图…………………………………………………………………… 47页中式烹调理论知识复习题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写在括号内)1.乾隆时期的满汉全席,汉菜部分是以()菜系为基础。
A、京菜B、川菜C、鲁菜D、淮扬菜2.制成的汤中,鲜醇滋味是烹调原料的()作用。
A、水解作用B、氧化作用C、脂化作用D、分散作用3.我国()地区出产的鲳鱼较多。
A、渤海B、东海C、黄海D、南海4.( )温度能使微生物丧失生命力。
A、低温B、中温C、超低温D、高温5.人类食物营养是否满足需要的标志,一是热能,二是()。
A、蛋白质互补B、提供大量营养素C、有机、无污染D、消化吸收6.“龙牙燕”产于()国家。
A、越南B、印度尼西亚C、新加坡D、柬埔寨7.以下()种菜属茎类菜。
A、芹菜B、马铃薯C、葱头D、竹笋8.宴会上菜顺序先冷后热,先淡后重,先咸后甜利用的是()原理。
A、味的积累B、味的转换C、味的消杀D、味的相乘9.鱼唇是用()鱼的吻部加工成的。
A、犁头鳐B、尖齿锯鳐C、鲨鱼D、海龟10.北京地区最著名的官府菜是()。
A、功德林B、毛家菜C、谭家菜D、厉家菜11.面粉中的营养成分以()为主。
A、淀粉B、面筋质C、蛋白质D、双糖12.肉毒毒素是一种强烈的()毒素。
A、白细胞毒素B、霍乱毒素C、细胞毒素D、神经麻痹13.只有在()供给充足条件下,蛋白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生理作用。
烹饪生涯人物访谈报告范文
烹饪生涯人物访谈报告范文一、访谈背景。
美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那些在烹饪领域默默耕耘的厨师们更是美食背后的魔术师。
为了深入了解烹饪这个充满魅力的行业,我有幸采访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厨师——李师傅。
二、访谈目的。
1. 了解厨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历程。
2. 探究烹饪行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
3. 探寻厨师对美食文化传承的看法。
三、访谈时间与地点。
时间:[具体日期]地点:[李师傅工作的餐厅后厨]四、访谈对象。
李师傅,在餐饮行业从业20余年,擅长多种菜系的烹饪,目前在一家颇有名气的中餐厅担任主厨。
五、访谈内容。
# (一)入行经历。
# (二)职业生涯发展。
我:您在这20多年里,肯定经历了不少吧?能给我说说您的职业发展历程吗?李:那肯定的。
刚开始在小饭馆当了几年学徒,慢慢就开始掌勺炒一些简单的菜了。
后来觉得自己不能老是待在小地方,就跑到大城市里闯荡。
在大城市里进了一家大酒楼,那里面的厨师可都是高手,我就跟着他们学,学了不少新菜式和烹饪技巧。
再后来啊,自己的技术也成熟了,就开始带徒弟,也有机会去参加一些厨艺比赛,还拿了几个奖呢。
现在能在这家餐厅当主厨,也算是对自己这么多年努力的一个回报吧。
我:那您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呢?李:最大的挑战啊,我觉得就是要不断创新。
现在的客人嘴可刁了,你老是做那些传统的菜,他们吃几次就腻了。
所以得不断研究新菜品,把不同菜系的特色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口味。
这就要求我们厨师得不断学习,关注美食潮流,有时候还得去各地尝尝当地的特色菜,找找灵感。
# (三)工作环境与要求。
我:李师傅,您能给我讲讲厨师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的吗?李:我们的工作环境啊,那就是厨房呗。
你别看厨房不大,里面可是热火朝天的。
炉灶上的火呼呼地烧着,锅里的油噼里啪啦响,那场面可热闹了。
不过厨房的温度可高了,尤其是夏天,就跟在蒸笼里似的,我们厨师在里面炒菜,那汗水就像下雨一样。
而且厨房还得保持干净整洁,食材的摆放、厨具的清洁都有严格的要求,毕竟这关系到食品安全嘛。
弘扬中国古代菜肴文化(一)———读王仁兴先生的《国菜精华(商代-清代)》有感
弘扬中国古代菜肴文化(一)———读王仁兴先生的《国菜精华(商代-清代)》有感作者:方八另来源:《烹调知识》 2019年第5期我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饮食史料浩如烟海,已经挖掘和整理的史料是极少的一部分。
我国饮食文化涉及到十余个大学科,它们又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成为一门超级边缘交叉性学科和不被常人所关注的非热门亚冷性学科。
人们在口头谈论饮食文化的时候,往往有常人认为饮食文化就是给菜肴牵强附会、添文绘彩的赋予一些故事,再寻找它的前世今生,生发出一些名人和历史典故来虚构菜肴的历史和文化,让它有神秘感。
我们在阅读饮食文化书籍时,很多读者就以为只有古代菜谱和文人饮食著述而已,却遗落了一类弘扬中国古代菜肴文化的饮食文化书籍,那就是从历史角度去研究和探索我国饮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成因。
最近,我们收到一部由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的王仁兴先生的《国菜精华(商代-清代)》,它就是历史饮食文化著作中优秀的一例,值得我们去检索、阅读和探究,补上历史饮食文化的一课。
读完《国菜精华(商代-清代)》一书,感慨良多,总结了八个方面如下。
从精品出发,由一万道菜里精选一千道。
从我国商代到清代的古代菜谱家底极其丰厚,据有关专家初步研究统计,我国的古代南北菜肴共一万余道。
《国菜精华(商代-清代)》一书收录了1008道菜谱,其中先秦89道、秦汉74道、三国12道、两晋22道、南北朝128道、隋唐五代78道、宋辽金93道、元代151道、明代123道、清代238道,还有150幅插图,每幅插图都有王先生的菜谱式注解,每个注释也是一道菜谱,共1 158道菜谱。
王仁兴先生的《国菜精华(商代-清代)》一书所选择的菜谱,他是经过层层筛选和精选得出来的。
他在历代菜谱中先选择三道甚至多道相近的菜肴,这些菜谱它们的食材相同或者做法相近,王仁兴先生经过多次筛选,精选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那道古代名菜,再放入《国菜精华(商代-清代)》一书,成为我们能够读到的书的内容。
2020智慧树,知到《中国饮食文化》章节测试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中国饮食文化》章节测试答案对应章节第一章1.【单选题】在中国,人们一向很讲究“吃”。
在当今世界,有“吃在中国”之说,中国被誉为( )A.“烹饪王国”B.“美食王国”C.“烹饪之邦”D.“美食之邦”正确答案:“烹饪王国”2.【多选题】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有( )A. 食谱广泛B. 博大精深C. 礼仪等级森严D. 烹饪技术发达正确答案:食谱广泛###博大精深###烹饪技术发达3.【单选题】中国烹饪在原料利用上的基本原则是( )A. 原料广泛B. 化废为宝C. 一料多吃D. 物尽其用正确答案:物尽其用4.【多选题】中国人给菜命名的根据主要是( )A. 以料命名B. 以味命名C. 以质命名D. 以时令命名正确答案:以料命名####以味命名###以质命名###以时令命名 5.【多选题】中国菜的造型既要重“形”,也要讲色彩效果。
其原则是( )A. 高超的造型绝技B. 必须体现食物原料的本色C. 与配料颜色的搭配要合理D. 刀法要精湛,独特正确答案:必须体现食物原料的本色###与配料颜色的搭配要合理6.【单选题】春秋时代哪位名人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表述了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理想追求和人生报复( )A. 管仲B. 伊尹C. 孟子D. 孔子正确答案:孔子对应章节第二章1.【多选题】川菜的代表名菜有( )A. 红烧对虾B. 夫妻肺片C. 松鼠鳜鱼D. 东坡墨鱼正确答案:夫妻肺片###东坡墨鱼2.【单选题】苏菜系由淮扬、苏锡、徐海三大地方风味菜肴组成,以何种菜为主体?( )A. 苏锡菜B. 淮扬菜C. 上海菜D. 徐海菜正确答案:淮扬菜3.【单选题】下列哪一道是鲁菜?( )A. 糖醋鲤鱼B. 狮子头C. 清炖马蹄D. 糖醋排骨正确答案:糖醋鲤鱼4.【单选题】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风味,各式菜点无不脍炙人口的菜系是?( )A. 苏菜B. 粤菜C. 川菜D. 鲁菜正确答案:川菜5.【多选题】福州菜的特点是?( )A. 注重以当地特产为条件选料B. 清鲜、淡爽,偏于甜酸,尤其讲究调汤C. 善用红糟作配料,具有防腐、去腥、增香、生味、调色的作用D. 特别讲究刀工、火工和造型,擅长炖、焖、煨、焐正确答案:清鲜、淡爽,偏于甜酸,尤其讲究调汤###善用红糟作配料,具有防腐、去腥、增香、生味、调色的作用6.【单选题】以其油重色浓、主味突出,尤以酸、辣、香、鲜、腊见长为特点,以东安子鸡、红椒腊牛肉等为名菜的是( )A. 浙菜B. 闽菜C. 湘菜D. 鲁菜正确答案:湘菜7.【多选题】下列属于湖南驰名湘菜的是?( )A. 全家福B. 百鸟朝凤C. 腊味合蒸D. 子龙脱袍正确答案:全家福###百鸟朝凤###子龙脱袍对应章节第三章1.【多选题】蒸馏酒是乙醇浓度高于原发酵产物的各种酒精饮料,以下属于蒸馏酒的是A. 白酒B. 白兰地C. 威士忌D. 伏特加正确答案:白酒### 白兰地### 威士忌### 伏特加2.【多选题】白酒俗称烧酒,是一种高浓度的酒精饮料,一般是粮食酿成后经蒸馏而成的。
中式烹调师(学生组)练习题 (520)题库(520道)
中式烹调师(学生组)练习题 (520)1、()被称为我国“烹饪鼻祖”。
——[单选题]A 姜尚B 易牙C 伊尹D 袁枚正确答案:C2、最早的烹饪器具是()。
——[单选题]A 罐B 鼎C 釜D 甑正确答案:A3、根据史料记载,“月饼”最早是在()出现的。
——[单选题]A 唐代B 宋代C 元代D 明代正确答案:B4、“周代八珍”中没有记载的是()。
——[单选题]A 淳熬B 炮豚C 烤珍D 渍正确答案:C5、()是周代医事制度中所记载到的医生。
——[单选题]A 内科医生B 外科医生C 畜医D 食医正确答案:D6、菜肴命名最好不要超过的字数是()。
——[单选题]A 4个字B 5个字C 6个字D 7个字正确答案:B7、“菜系”名称的出现为20世纪()。
——[单选题]A 50年代B 60年代C 70年代D 80年代正确答案:C8、(),我国烹饪专科学校最早开设。
——[单选题]A 1980年B 1983年C 1985年D 1988年正确答案:B9、下列宴席名目中属于“原料宴”的是()。
——[单选题]A 红楼宴B 庆典宴C 美容宴D 江鲜宴正确答案:D10、烹饪色彩的运用,()是不提倡的。
——[单选题]A 食品天然色彩搭配法B 色素加色法C 调料加色法D 烹制起色法正确答案:B11、下列菜肴中()是属于“写意法”命名方法。
——[单选题]A 红扒鱼翅B 桃仁鸭方C 霸王别姬D 东坡肉正确答案:C12、()人民把“青稞”作为主食。
——[单选题]A 维吾尔族B 藏族C 朝鲜族D 苗族正确答案:B13、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包括( )。
——[单选题]A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B 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C 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D 河豚鱼中毒正确答案:D14、几何图案冷菜的拼摆原则是:整齐划一,构图均衡,( )等。
——[单选题]A 错位放置B 荤素兼有C 形状统一D 次序有别正确答案:D15、职业道德是人们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 )。
《中国烹饪文化》一疑
《中国烹饪文化》一疑
李祥林
【期刊名称】《中国图书评论》
【年(卷),期】1992(000)001
【摘要】张廉明《中国烹饪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面点史话”篇云:“饼是中国古时最流行的食品之一,为所有面食的统称。
……饼分为三大类:水瀹而食者皆为汤饼;笼蒸而食者皆为笼饼,亦日妖饼;炉熟而食者皆为胡饼。
”(第89页)
【总页数】1页(P51)
【作者】李祥林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9
【相关文献】
1.“和”、“齐”考——兼论中国烹饪文化的民族个性与发展规律
2.以科技传承中国烹饪文化老板电器布局未来厨房
3.论中国烹饪文化的英译基础元素
4.浅析“中国厨师之乡”长垣烹饪文化的特点
5.TheLake食屿\r——传承中华烹饪文化,创造中国新厨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孝建:试论传播中国烹饪文化的使者(一)
论文摘要:罗孝建是海外华人中餐业者的杰出代表。
他撰写了四十本以上的中国菜谱等烹饪文化著作,在欧美等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罗孝建在传播中国烹饪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外饮食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传播中国烹饪文化的使者。
论文关键词:罗孝建;烹饪文化;中国菜;文化交流
中国文化自古对周边国家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在烹饪文化方面也不例外。
而对远隔重洋的欧美国家的传播,则是在帝国主义用洋枪洋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以后。
中国餐馆于1850年黄金潮时代在美国开设第一家至今,已成为在美华人的最大行业。
在欧洲,中国餐馆也有百年的历史。
由于早期移民海外的华人文化水平较低,难以融人当地社会,因而以技术性强、劳动密集型的餐饮业为生。
而在英国经营餐饮业的罗孝建不但出身于名门,而且受到中英两国良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他撰写了多本中国烹饪读物,使西方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
罗孝建不愧是传播中国烹饪文化的使者。
就是这样一位著作等身的中国烹饪文化专家,在以往的烹饪文化研究中竞几乎没有涉及。
笔者多方查找资料,就罗孝建及其在欧洲宣传中国饮食文化的事迹予以再现。
以此抛砖引玉,引起烹饪文化研究同仁对烹饪人物研究的重视。
1罗孝建生平及其家庭
罗孝建(1913—1995),英文名KennethLo,1913年8月出生于福州市,其祖父是晚清重臣罗丰禄。
罗丰禄(1850—1901)是船政学堂第一届学生,1877年,他作为第一批留学生赴英留学,后作为李鸿章外交助手,参与了晚清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曾任驻英国、意大利、比利时公使,在接到出任俄国公使的任命后,未赴任就因病去世,享年53岁。
其外祖父魏瀚(1851~1929),福州人,是中国近代著名造船专家,1880年12月奉命赴德国监造“定远”舰,1882年回国后参与建造了中国第一艘巡海快船“开济”号,后又主持中国第一艘钢甲舰“龙威”(即“平远”)的建造,为中国造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父罗忠诚,英国剑桥大学毕业,曾出任中国驻英国伦敦总领事。
罗孝建六岁时一度随父亲来过伦敦,后来他回福州在英华中学读书,燕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后,按父辈的传统,1936年到英国深造,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硕士学位,落籍英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成为英国BBC广播电台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广播员,随后,出任中国驻利物浦的领事,照顾那些为盟军服务的中国海员。
他热衷于中国的美食,1954年,40岁的他在离白金汉宫500米的地方办起了英国最豪华的中餐馆“忆华楼”(MemoriesofChina)。
罗孝建太太安妮(Annie)是英国人,生有二子二女。
罗孝建于1995年8月11日卒于英伦,享年82岁。
2罗孝建与中国烹饪文化的传播
英国的中餐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并不多,只是在伦敦和利物浦的码头一带有几家。
二战后,中国餐厅越开越多,大多档次较低,不少还是以外卖为主。
罗孝建则选择了离白金汉宫只有半英里路的艾布里大街,这是伦敦的贵族区,门面不大,可布置得十分雅致,一进门,没有一般中餐馆那种红红绿绿,大龙大凤的装饰,只有幽暗的灯光,每桌都用白色雕花格子隔开。
他给餐厅取名为"eL华楼”,道出了罗孝建的思乡爱国之情。
在国外,大部分中餐供应的都是粤菜,偶尔会遇上一家四川馆或山东馆。
罗孝建认为应该打破“中国菜”这种地理畛域,忆华楼供应的是北京、四川、上海和广东等地菜肴的精华。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文若洁(作家,著名作家萧干夫人)1984年访问伦敦的最后一晚,就是在忆华楼度过的。
当时的宴席菜谱是:香酥鸭、素炒蟹粉、芙蓉鸡片、珍珠丸子、凤凰扁豆,鱼肉虾盅、麻辣牛肉、香菇托儿、火腿蚕豆、三鲜炒饭、酸辣汤。
典型的中国风格,既丰盛可口,又不油腻。
大家一边品尝,一边连声赞赏着:“中国菜真了不起”。
经常上门的顾客有英国前首相希思,还有几位大使,甚至当时的约旦国王和王储也闻风而至。
在伦敦,凡是爱吃中国菜的人,无不晓得肯尼思·罗和他开办的“忆华楼”。
为了介绍地道的中国菜给英美食家,“忆
华楼”的几位大师傅轮流回国来进修,不断地学习国内的新菜码,不断地改进工作。
罗孝建组织了一个专门品尝中国菜的俱乐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的七年间曾指导一万七千个英国人品尝过中国菜。
四十家大报上刊载过他关于中国烹调的文章,1983年他连续六个星期出现在电视节目中,教英伦的主妇们怎样做中国菜。
在英国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他还开了个中菜烹饪学校,分上午班和下午班,有五名教员,每学期上九堂课,每堂两小时。
学生以中年主妇为主,知名人士如戴安娜王妃的母亲,也报名来参加。
罗孝建离开家乡近半个世纪后的1986年4月,从英国首次携眷返榕。
他还带俱乐部会员来中国北京等地品尝中国菜,特别是专程到福州“聚春园”菜馆品尝“闽菜”。
在黄晨的《光饼和乡思》一文中,记述了离乡经年的罗孝建在重新尝到家乡“光饼”后的表现,更透出他对家乡的食物、对家乡、对祖国的一片拳拳之心。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没有忘记让那些来中国寻找美味和文化的英国人介绍中国的饮食,他对中国烹饪文化的传播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可见一斑。
3罗孝建的烹饪著作
罗孝建对中国烹饪文化的重大贡献在于他的烹饪著作。
《罗氏通谱》说,他编写了几十本中国食谱的著作。
文若洁在1984年则说:“至今他已经有32本关于中国食谱的英文著作问世,本本畅销。
”
文若洁的话应该是可信的,因为罗孝建是著名作家、翻译家萧干(1910—1999)在剑桥的同窗,而其夫人文若洁也是著名翻译家,几十年的故交,所言应为不虚。
据笔者掌握的情况,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他的烹饪著作8种,分别是:《罗孝建健康中国烹饪》、《罗孝建新编中国烹调法教程》、《烹饪书:中国菜的100种地道烹饪法》(法文版)、《中国各省烹饪美食大全》(德文版)、《中国烹饪百科全书》(纽约出版)、《东方烹调法》、《我的生活盛宴》、《第一流的中国烹调》,而这些均是出版于1984年以后的作品。
笔者在网上购得一册1955年英国出版的《中国烹饪法》,这本书原是外文出版社的资料用书,后流入社会的。
罗孝建的著作影响甚大,在美国人类学家尤金·N·安德森着的《中国食物》一书中,其参考文献里就有罗孝建的《中国烹饪百科全书》、《北京的烹调》、《中国的区域烹调》等书。
从以上资料中可以推测,罗孝建编写的中国食谱的著作应该不少于40本。
就笔者手头的《中国烹饪法》来看,这本书32开本,154页,精装,1955年5月初版、10月重印,由伦敦ArcoandNevilleSpearman出版社出版,分为十五个章。
书的扉页上印有:“献给我的妻子,从她那里我学到许多厨房知识,特别是后期的清洗整理。
”
第一章“绪论”实际上是一篇质量极高,在当时即使是国内也少有的有关中国烹饪文化的论文。
在“绪论”中,罗孝建首先列举了中国菜在西方风靡的现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餐馆纷纷出现,中国菜风靡了各国首府和大城市,西方选择中国菜的人数迅速增加。
没有有组织的资本或官方授意的组织的资助,这种迅速扩展的发生如果不是混乱的,就完全是一种偶然事件;并且在这种扩展中,中国菜从不害怕来自任何地方的竞争,事实上,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也是中国菜最盛行的地方,说明在这个受欢迎的菜系中肯定有什么内在的优势。
”至于这种现象的原因,罗孝建分析,一是中国菜的魅力就在于他的质量和数量,中国有种类众多菜肴。
二是相对于西方的烹饪法而言,中国的烹饪方法是非常自由的。
例如对时间的严格把握和配料的精准上,中国的烹饪书只给出建议,很少给出细节和进行精细的测度;而且一个人还要培养自身对配料和谐的很好的感觉,通过对比味道或出其不意的配比使用,正确使用配料来发挥其自然香味,或者抑制不良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