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中国区域大地构造之五(Pz_2)

合集下载

大地构造学--中国区域大地构造-推荐下载

大地构造学--中国区域大地构造-推荐下载

⼤地构造学--中国区域⼤地构造-推荐下载⼤地构造第 1 章:地球的层圈结构1.陆壳与洋壳的差别?厚度:陆壳厚,洋壳薄;陆壳平均33km ,最厚达80km (青藏),洋壳平均7km.组成: 陆壳为三⼤岩类, 洋壳主要为⽞武岩;陆壳上部硅铝层,下部硅镁层,洋壳为硅镁层.构造: 陆壳复杂(存在褶皱和断裂),洋壳简单(⽆褶皱).年龄:陆壳⽼(最⽼44-45亿年),洋壳新(最⽼2亿年).2.岩⽯圈、软流圈岩⽯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盖层)由固态岩⽯组成的圈层.软流圈:位于岩⽯圈之下,与上地幔过渡层之间,是地震波速低速带.第 2 章:地槽-地台学说1.地台地台:地壳上稳定的,⾃形成后不再遭受褶皱变形的地区;岩层产状⼗分平缓,具有⼗分平坦的地貌;具有双层结构基底和盖层.2.地盾地盾: 地台上的相对最稳定的部分,长期处于相对上隆,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积出露,周缘被有盖层的地台所环绕,平⾯形态呈盾状.3.克拉通克拉通:地壳上已达到稳定的、并在漫长的地质时代⾥(⾄少⾃古⽣代以来) 已很少受到变形的部分.4.地台基本特征1.地台是块状的辽阔地貌单元,⼀般具等轴状展布的⼏何形态,多为圆形、多边形的平原、⾼原或盆地.2地台具有双层结构,基底和盖层:盖层:由显⽣宙岩系组成,厚度⼩,变形微弱,未变质.基底:时代⽼,厚度⼤,主要为褶皱变质岩组成,常伴有岩浆岩.从这种结构上看,地槽褶皱上升后,再次下降接受沉积,可形成地台;因此,地槽经过造⼭作⽤演化形成地台.3. 地台发展过程中保持相对的稳定,主要体现在稳定的盖层沉积上,岩相和厚度⽐较稳定.4.地台区有⾃⼰的特征沉积建造和建造序列,沉积岩层之间多为整合或平⾏不整合接触.5.在其发展过程中岩浆活动微弱、有些岩浆活动主要与深断裂有关.6.演化过程中构造运动较弱,常形成⼀些同沉积的宽缓褶皱,具有⼀定的继承性.7.地台基底岩系中有各种变质矿产,盖层中主要为⼀些外⽣矿产.5.构造层构造层: 地壳发展过程中在⼀定构造单元⾥于⼀定构造阶段中形成的岩层组合.6.地质建造地质建造: 地壳发展的某⼀构造阶段中,在⼀定的⼤地构造条件下所产⽣的具有成因联系的⼀套岩⽯的共⽣组合.按岩⽯成因类型可划分为: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和变质建造.第3章: ⼤陆漂移1.劳亚古陆北美欧洲亚洲(除阿拉伯半岛)2.冈⽡纳古陆⾮洲南美南极澳⼤利亚印度阿拉伯半岛、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中资料试卷问题,⽽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地质年代表59637

地质年代表59637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 续表(Ⅰ)注:2000-05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Ⅱ)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续表(Ⅱ)注:2000-05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表1-3 国际地层表(选自2000年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的版本)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与序列。

”同学们感到不好记,特别就是感到“纪”的名称不好记。

研究地壳历史时,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把地史划分为5个代,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界、系、统等。

地层单位分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与地方性地层单位。

国际性地层单位适用于全世界,就是根据生物演化阶段划分的。

因为生物门类(纲、目、科)的演化阶段,全世界就是一致的。

所以据此划分的地层单位必然适用于世界,称国际性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

界——国际性通用的最大的地层单位,包括一个代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界的一部分,就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二级单位,代表一个纪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一般就是根据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区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特征等命名的,如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白垩系等。

统——系的一部分,就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三级单位,代表一个世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有阶、时带,地方性地层单位有群、组、段、层。

地质年代单位有宙、代、纪、世。

宙——寒武纪570之前的都就是隐生宙(宇),之后的则就是显生宙(宇)。

代——地质时代的最大单位,在代的时间内形成界的地层。

区域大地构造(第五章_中国古板块构造概况)

区域大地构造(第五章_中国古板块构造概况)
(1)沟、弧、盆体系及地体群的大陆增生模式 郭令智等运用板块构造和地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识别了 华南东部古沟、弧、盆体系的地质标志,认为华南东部是 扬子地块南缘自元古代后的一系列岛弧褶皱系,并将江绍 断裂带及其西延部分、政和—大浦断裂、长乐—南澳断裂 和台湾东部断裂带归之为各期岛弧褶皱系的东南边界。由 此认为华南东部陆壳是洋壳由SE向NW朝江南元古宙岛弧褶 皱系之下的渐进式后退俯冲,从而建立一套沟—弧—盆体 系的大陆增生模式。尔后在原来—弧—盆体系认识的基础 上,又提出华南东部存在地体的增生与大陆边缘的演化。 但王联魁(1989) ,江博明等(1987, 1989, 1990)根据花岗 岩的Nd模式年龄,相继提出华南在l000Ma年前已形成一个 统一大陆,对大陆增生的看法提出异议。
第五章 中国古板块构造
一、中国古大陆板块组成 世界一些大陆往往有统一的克拉通,如北 美是以北美克拉通为主体、欧洲是以俄 罗斯克拉通为主体。 中国乃至亚洲并不存在统一的巨型前寒武 纪克拉通,而是由一些小克拉通和众多 的微陆块(microcontinent)及其间的造 山带组合而成的复合大陆(composite continent)
(5) “南华式”造山观点
通过对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边缘及华南裂谷盆地分 析,追踪华南褶皱系两侧的构造形迹、盆地展布等,根据 对沉积构造和古生物等特征的研究,认为华夏古陆是在 浙闽运动期间形成的原始陆块,西以华南洋与扬子陆块 相隔。四堡运动时期华南洋向华夏陆块俯冲,华南东部 地区形成武夷—云开岛弧和闽浙弧后盆地;晋宁运动时 期华夏陆块与扬子陆块在江山以东缝合,形成江绍缝合 带和浙西前陆盆地,未缝合地域为深海一次深海浊积岩 堆积的华南残留盆地系;震旦—寒武纪华南东部因转换 拉张裂谷作用形成一系列隆起和盆地,嗣后于加里东期 末聚合。华南东部在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分别经历了被动 大陆边缘和安第斯型活动陆缘两个阶段。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二)、内蒙古自治区固体矿产成矿区带划分方案 (Ⅱ、Ⅲ、Ⅳ、Ⅴ级)
见《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成矿区(带)和成矿系列》邵 和明2019.11图。 Ⅱ级:Ⅱ-2额济纳旗-兴安岭元古代华力西、燕山期
铜、铅、锌、金、银、铬、铌成矿区 (相当于全国的Ⅱ-2); Ⅱ-3华北地台北缘金、银、铜、铅、锌、铂、 钼、硼、石墨、滑石成矿区 (相当于全国的Ⅱ-3); Ⅲ、Ⅳ、Ⅴ级见图中文字。 ※以后以此划分方案为准
(三)、板块构造单元划分:
1.程裕淇划分出五个构造单元: 西伯利亚板块 塔里木-华北板块 华南板块 藏滇板块 印度板块
内蒙古自治区跨 西伯利亚板块 (属准噶尔-兴安活动带) 塔里木-华北板块 (属天山-赤峰活动带)
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
板块构造略图:华北板块、 西伯利亚板块 哈萨克斯坦板块
注:板块缝合线 地台与地槽界线
1.古亚洲构造域(天山兴安地区) 2.塔里木—华北构造域(塔里木华北地区) 3.昆仑—秦祁构造域(昆仑秦岭地区) 4.古华夏构造域(华南地区) 5.特提斯构造域(川滇青藏地区)
中国各地区域划分图
(二)、中国地质构造发展简史
主要分四个阶段:
1.陆核发展阶段(古中太古代-新太古代早期) 2.陆块发展阶段(新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 3.陆缘发展阶段(新太古代晚期-古生代早期) 4.陆内发展阶段(中生代中期-第四纪)
⑥号,锡林浩特北缘断裂带;
⒆号,若羌-敦煌断裂带;
⑦号,扎鲁特断裂带;
⒇号,阿尔金断裂带;
⑩号,伊林哈别尔-西拉木伦断裂带;
华夏-滨西太平洋型断裂系统:
(41)号,大兴安岭-太行山断裂带;
(43)号,嫩江-青龙河断裂带;
内蒙古主要深断裂分布图(40条)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介绍(2)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介绍(2)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介绍(2)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介绍(2)胡经国三、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1、古生代以前阶段在古生代以前,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⑴、太古-早元古代即前震旦阶段主要是中朝准地台的形成(终止于距今17亿年左右)。

⑵、晚元古即震旦亚代阶段主要是扬子准地台和塔里木地台的形成(终止于距今7~8亿年左右)。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扬子旋回的重要性。

扬子旋回是指元古代末的一个构造旋回,以滇东为代表,主要的构造运动称为晋宁运动,年龄值为距今8亿年左右;另一个重要的构造运动称为澄江运动,年龄值为距今7亿年左右。

现有的一些资料说明,扬子造山旋回形成的地台的范围远不限于扬子准地台和塔里木地台。

柴达木北缘、东昆仑、秦岭、阿尔金等地均发现相当于震旦系的地台型沉积不整合于经受褶皱变质的震旦亚界或前震旦亚界之上。

而在天山、北山等地则可见和扬子、中朝南部、塔里木等地一样的地台型早、中寒武世含磷岩系。

说明这些地方当时还不是处于活动的地槽状态,而是处于稳定的地台状态。

这也就是说,经过扬子造山旋回,曾在中国境内形成了一个范围辽阔的地台,暂称其为古中国地台。

这个地台在震旦系和下寒武统沉积时,经历了差不多2亿年的发展。

2、古生代以来阶段自古生代以来,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明显地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古生代阶段和中、新生代阶段。

在空间上,发展成为三大构造域,即:古亚洲构造域、滨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

⑴、古生代阶段古生代阶段,主要是古亚洲构造域的形成。

古亚洲构造域经历了兴凯、加里东、华力西三个旋回的发展。

早寒武世末,当萨彦-北蒙古-额尔古纳地槽褶皱隆起时,中国境内扬子构造旋回形成的古中国地台开始解体,形成昆仑、秦岭等中国中、西部的古生代地槽。

经过加里东旋回,到华力西旋回之后,随着中亚蒙古地槽的完全封闭,西北利亚地台和塔里木、中朝、扬子等地台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巨大的克拉通,即古亚洲。

⑵、中、新生代阶段中、新生代阶段,中国主要处于滨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控制之下。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介绍(全文)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介绍(全文)

Word文档格式样板胡经国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介绍(原稿)胡经国本文作者的话中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先生以及任纪舜先生等,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研究所编制的1∶10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成果,在《地质学报》1977年第2期发表了《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一文。

该文对于中国大地构造研究来说,是一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值得地球科学爱好者和有志于从事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年轻学子认真阅读和研究。

为了比较具体清晰地了解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和特征,现将该文的有关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一、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1、中朝准地台中朝准地台包括整个华北、东北南部以及朝鲜北部等地,总体上呈三角形,以深大断裂与相邻构造单元分界。

中朝准地台是中国境内时代最老的地台。

其基底中的最老部分的同位素年龄为31~34亿年。

该地台主体最终形成于距今17亿年前的中条运动;而阿拉善等边部地区则固结于元古代末的扬子旋回。

在该地台主体的基底中存在三个重要的不整合面,代表基底形成发展的三个阶段:①、阜平群与五台群之间的不整合面太古界阜平群与下元古界五台群之间的不整合面:阜平运动,距今23.5~25.5亿年;②、五台群与滹沱群之间的不整合面五台群与滹沱群之间的不整合面:五台运动,距今20亿年左右;③、滹沱群与上元古界之间的不整合面滹沱群及其相当地层与上元古界(震旦亚界)之间的不整合面。

所以,该地台基本上是一个早元古代末形成的地台。

中朝准地台的沉积盖层包括:震旦亚代、寒武纪、奥陶纪的浅海相沉积;石炭纪、二叠纪的陆相夹海相沉积;中、新生代的陆相沉积。

大部分地区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

中生代在燕山、辽宁、山东等地有大规模陆相火山喷发及花岗岩侵入;新生代玄武岩分布广泛。

中朝准地台盖层构造变动以燕山旋回为主,但是内蒙、燕辽等地的印支运动也甚为重要。

2、扬子准地台扬子准地台包括从云南东部至江苏的几乎整个长江流域和南黄海。

它是一个在晚元古代末扬子旋回形成的中国第二个重要地台。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对中国地震分布的影响
揭示地震分布规律
大地构造分区与地震的分布密切 相关,通过对不同分区的地质构 造和地壳运动进行研究,有助于 揭示地震的分布规律。
预测地震活动
了解不同分区的地质特点和历史 地震活动情况,可以对未来地震 活动进行预测,为地震防范提供 科学依据。
提高抗震能力
通过对不同分区的地震活动特点 进行分析,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抗 震减灾措施,提高社会抵御地震 灾害的能力。
性。
02
综合分析方法
运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 化学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04
分区指标体系
建立包括构造特征、地壳厚度、 地震活动等多个指标在内的分区 指标体系,为分区提供依据。
02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结果
华北地区
总结词
华北地区是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中的一个重要区域,以中生代燕山运动和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为主要特 征。
详细描述
华北地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区,其地质构造复杂,以断块山地和 盆地为主要地貌特征。该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如煤炭、石 油、天然气等。
华东地区
总结词
华东地区是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中的另一个重要区域,以新生代以来的沉降和堆 积作用为主要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特征
华东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势起伏 较大,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该地区经济发 展较快,人口密集,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 区之一。
形成机制
华东地区的地质构造受到中生代和新生代板 块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多个断层、褶皱 和火山岩浆活动。该地区的地壳活动较为频 繁,如地震、火山等。
华南地区
特征
华南地区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地势较为 平坦,气候温暖湿润。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矿 产资源和生物资源。

中国区域构造

中国区域构造

一、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研究简史 我国近代的区域地质调查是以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 美国 庞培勒(R.Pumpelly)、维理士(B、Willis)、德国李希霍芬 (F、 V、Richthofen)等都曾对我国的地质构造进行初步研究。 鲁迅先生在其所著《中国地质略论》(1903)中简要地介 绍了我国各时代地质特点及地质构造发育历史。 我国的地质调查机构创造于1912年。1924-1929年相继编 出三幅1:100万地质图,值得提出的是李四光教授在1939年出 版的专著《中国地质》,黄汲清于1945年发表了《中国主要地 质构造单位》一书。 新中国成立以后,有1959年中国科学院地质所编制的1: 400万《中国及邻国边境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大地构造 纲要》;1962年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所编制1:300万《中华人 民共和国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大地构造基本特征》; 其他重要著作有:1960年陈国达的《地台活化说及其找矿意 义》;1960年李四光的《地质力学概论》 ;1963年北京地质学 院区域地质教研室的《中国区域地质》等。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略图(据陈国达等简化1977)
Hale Waihona Puke 六、波浪状镶嵌构造地壳是由不同方向和不同规模的构造带分割成的一级套一 级的大大小小的块体,再由这些构造带、断裂带以及断层、节 理结合起来的不向等级的波浪状镶嵌构造。 环太(平洋)构造带和地中(海)构造带两个大圆构造带。 中国恰好处在二大圆构造带的丁字接头和劳亚壳块的东南 一角。 “地壳波浪”或“地块波浪”。褶皱断裂隆起带的所在是 波峰,地快块沉陷带分布在波谷。不同方向的波峰与波峰相交 地区隆起相互叠加,波峰往往更高;波谷相交地区,由于双重 沉陷波谷往往更低,形成地块;波峰与波谷相交地区,则因不 同情况,有时表现较高,有时较低。 地球发展总的趋势是以收缩为主。在地球收缩时,收缩到 最小体积的趋势应为四面体,因而要发生四个收缩中心。地球 的四个收缩中心是:太平洋中部、北冰洋、印度洋和南大西洋, 这些地方表现为明显的洼陷。它们的对极是四个最明显的隆起: 非洲地台。南极地台、加拿大地台和西伯利亚地台。

中国区域构造复习题

中国区域构造复习题

中国区域构造复习题1、我国地形有哪些特征?★阶梯状地形从西向东递降,可分成四个台阶:1.第一台阶:青藏高原海拔4000-5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2.第二台阶:青藏高原以北,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西,海拔1000-2000米,包括内蒙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塔里木、准噶尔和四川等大型盆地与山脉相间;3.第三台阶:包括松辽、华北、江汉等东部平原、平原东侧的胶辽山地、东南沿海山地、海南岛、台湾和渤海、黄海、东海浅水大陆架组成的第三地形台地;4.第四台阶:大陆边缘东部深水盆地,包括南海、冲绳海槽等,海深在2000米以下。

★以贺兰山、龙门山至横段山一线为界;东西两部分的山势走向和地表高度显著不同。

西部山系以北西西走向为主,夹持着近东西向的菱形盆地,海拔高度大,地貌反差强烈;东部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山系走向北东-北北东,与相同方向的平原和盆地相间排列,其整体高度低,地貌反差小。

★三条东西向山脉分隔了四大水系阴山-燕山山脉;秦岭-昆仑山脉;南岭山脉。

松花江、黄河、长江和珠江四大流域的分水岭。

2、我国地球物理场特征与什么背景因素有关?现代应力场、活动构造带、基底性质地热异常、地震活动、地应力场莫霍面等深线图反映地壳厚度与地幔起伏,与地形呈镜象反映;地热异常图我国克拉通热流值普遍偏高,东部与地幔隆起有关,西部与活动断裂有关;地震活动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内陆地震占世界70%,地震带分布受活动断裂与基底性质制约;地应力场图反映我国周边的构造环境。

3、我国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是什么?中国是夹持在西伯利亚地台、蒙古-额霍茨克构造带,印度地台、喜马拉雅构造带,西太平洋构造带之间的“复式陆块区”,陆块各有亲缘,现今大地构造格架并非与史俱在;早古生代各陆块漂游在南半球;晚古生代各陆块属于古特提斯洋中的“古华夏大陆群”,印支期拼合为古亚洲大陆;印支期后古亚洲大陆受到新特提斯洋和西太平洋构造带的影响,始新世末印度板块拼合后才形成亚洲大陆。

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及图片讲义

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及图片讲义

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印度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交汇位置(图1),地表起伏巨大,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是地球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区内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珠穆朗玛峰全球海拔最高,同时全球海拔最低点也十分靠近中国大陆(陆上海拔最低贝加尔湖,海底海拔最低马里亚纳海沟)。

中国大陆同时又受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影响,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最近如2008年8.0级四川大地震和2010年7.2级玉树地震)。

中国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变形复杂,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板内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另外,西北太平洋板块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深俯冲作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沟-弧-盆(trend-arc-basin)体系,是研究火山活动、板块俯冲、中深源地震等极好的地区。

因此,了解和认识现今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中国及临区主要的构造单元(Zhao et al.,2011). 说明:彩色指示地形的起伏变化,白线指示板块边界,灰色线指示大断裂以及区内主要的构造板块边界,黑色三角指示主要的火山。

相类似的图如下图(Huang and Zhao,2006)常用术语:临区板块:Pacific Plate 太平洋板块Philippine Sea Plate 菲律宾板块Indian Plate 印度板块Kazak Shield 哈萨克地盾West Siberia Plain 西西伯利亚平原Sino-Korean Craton 中朝板块North China Craton(NCC) 华北克拉通Yangtze (para-)Platform(Block) 扬子(准)地台(板块) Cathaysia Block 华夏板块(注:对于华夏板块的认识目前比较有争议,这里暂且以“华夏板块”称呼)临区海洋: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Sea of Okhotsk 鄂霍次克海Japan Sea 日本海Bohai Bay 渤海湾Yellow Sea 黄海East China Sea 东海South China Sea 南海平原盆地:North China (rift)Basin(HBB) 华北(裂谷)盆地(平原) Sichuan Basin 四川盆地Jungger Basin 准葛尔盆地Tarim Basin 塔里木盆地Qiadam Basin柴达木盆地Ordos Basin 鄂尔多斯盆地山脉(系):Himalaya Mountains 喜马拉雅山Pamir 帕米尔Tian Shan 天山Kunlun Mountains 昆仑山Altay Mountains 阿尔泰山Qilian Mountains 祁连山Qinling-Dabie-Sulu Orogens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青藏高原:Himalaya Block 喜马拉雅地块Lhasa Block 拉萨地块Qiangtang Block 羌塘地块Songpan Ganzi Fold Belt 松潘甘孜褶皱带火山活动:Japan islands 日本诸岛Wudalianchi 五大连池Changbai Mountains 长白山Tengchong 腾冲中国大陆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克拉通(中朝、塔里木、扬子)以及三大构造域(特提斯、古亚洲、环太平洋),这是对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的总体概括。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_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_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

第24卷 第1期2003202/122 地 球 学 报ACTA GEOSCIEN TIA SIN ICAVol.24 No.1Feb.2003/122改回日期:200227230;责任编辑:宫月萱。

作者:任纪舜,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研究中国大地构造;电话:68311547;E 2mail :renjishun @ 。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1∶5000000)附简要说明: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任纪舜(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1∶5000000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图1)及简要说明———《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已于1999年由地质出版社用中、英文两种版本出版,2002年第2次印刷。

该图是在中国区域地质填图基础上,综合研究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资料,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地构造室编制而成。

这是中国地球科学界各学科知名学者共同参与的一项集体劳作,体现了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最新成果。

该图从4个方面,在时空的结合上,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和资源、环境、灾害的地质背景:(1)划分出不同时期形成和再循环的大陆壳,以主造山期(主变形时代)标出大陆壳的年代。

(2)标出主要的构造要素,如各时代的缝合带、转换断层、走滑断层、裂谷带、现代贝尼奥夫带以及蛇绿混杂岩带、高压2超高压变质带等。

(3)表示了主要的岩石类型,如花岗岩、火山岩的展布及其形成环境。

(4)标出了中国大陆及海域尚未遭受重大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改造的沉积盆地。

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北界包括西伯利亚地台南部,南界跨印度地盾,西界把大部分哈萨克斯坦包括在内,东到日本列岛,从而将中国与邻区联系起来,展现出中国大地构造与全球各主要构造带的关系:最显著的如宏伟的环西伯利亚的蒙古弧形构造,印度与欧亚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碰撞的构造态势,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及其与中国东部的构造关系等。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潘桂棠’肖庆辉2 陆松年3 邓晋福4 冯益民5 张克信“张智勇“王方国‘邢光福7 郝国杰3 冯艳芳“(l.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四川成都61 0 8 2 ; 2.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10 0 37 ; 3.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天津30 01 70 ; 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10 08 3; 5.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陕西西安71 0 54 ;6.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水刃74 ; 7.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江苏南京21 0 16 )提要: 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分区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整体论述中国构造分区, 都以不同学派对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的不同认识论和方法论, 有不同的方案。

以黄极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和李春显先生等板块构造观的“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为指导思想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 是集中国地质构造之大成, 在全国起指导作用, 影响既广泛且深远。

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是当前板块构造细结构研究的关键问题。

它既是板块构造研究的理论问题, 也是区域地质研究和成矿预测评价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本文的大地构造分区图的编制是以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等地质记录为基础, 承接融合中国“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的经典划分理念, 在板块构造一地球动力学理论指导下, 以成矿规律和矿产能源预测的需求为基点, 以不同规模相对稳定的古老陆块区和不同时期的造山系大地构造相环境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 以特定区域主构造事件形成的优势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组成和存在状态为划分构造单元的基本原则, 划分出中国的大地构造环境主要由陆块区和造山系组成为9 个一级构造单元, 以及相应的56 个二级构造单元。

中国大地构造研究还存在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 较准确地划分尚需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关扭词: 大地构造; 构造单元; 陆块区; 造山系; 多岛弧盆系中圈分类号: Ps4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 000 一36 57 (2 0 0 9 )0 1 一0 0 0 1 一2 8大地构造分区又叫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是大地构造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之一, 可直接服务于资源预测需求, 作为成矿地质背景或油气盆地分析以及地质灾害评估的基点。

大地构造资料

大地构造资料

大地构造资料中国五大造山系:天山—兴蒙造山系、秦—祁—昆造山系、华南造山系、滇藏造山系、亚洲东部西太平洋造山系中国三大克拉通:华北克拉通、塔里木克拉通、扬子克拉通天山—兴蒙造山系次级单元:阿尔泰造山带、兴安造山带、天山造山带、北山-内蒙古-吉林造山带、伊犁-准噶尔地块、松花江地块、佳木斯地块秦—祁—昆造山系次级单元:阿尔金造山带、西昆仑造山带、东昆仑造山带、祁连造山带、秦岭大别造山带华南造山系次级单元:华南造山带、钦州造山带、右江造山带滇藏造山系次级单元:羌塘地块、昌都地块、金沙江造山带、保山地块澜沧江造山带亚洲东部西太平洋造山系次级单元:乌苏里-锡霍特造山带、长乐-南澳剪切带=构造带、台湾-菲律宾岛弧华北克拉通边界:北界为固阳-赤城断裂带→朝阳断裂带、南界为阿拉善南缘断裂带→鄂尔多斯西缘断裂带→铁炉子-栾川-合肥断裂带、西界为阿尔金断裂、东界主体为郯庐断裂扬子拉通边界:东北部沿郯庐断裂及嘉山-响水断裂与华北地台相接、北以襄樊-广济断裂为界、西为滇藏造山系、东南为华南造山系、东与江山-绍兴断裂一致塔里木克拉通边界:北界是天山南缘断裂、南界为西昆仑北缘断裂、东与东昆仑接触一段、西为阿尔金大型走滑断裂克拉通型五种沉积建造:石英砂岩建造、石灰岩建造、石膏-白云岩建造、铝土-铁质建造、含煤建造裂谷型三种沉积建造:上部:蒸发岩建造为主、中部:深湖沉积岩建造、下部:粗碎屑岩建造造山带型六种沉积建造:硬砂岩建造、硅质岩建造、细碧角斑岩建造、硅质—火山岩建造、复理石建造、磨拉石建造花岗岩类型:S型、I型造山带型建造:S型花岗岩双变质带:高压低温带(如:榴辉岩带、蓝片岩带)、高温低压带(如:红柱石、矽线石)转换断层:由于海底扩张,致使沿着断裂的延伸方向,力学性质发生了转化,即张裂断层转换为水平剪切断层转换构造:地球上一些大型构造在走向上没有开始和终止的地方,若在某一点开始,经过一段距离可以通过性质转换为另一种构造形式,不同属性的构造形迹相连接,最后首尾相连双变质带:高温低压变质带与外弧区段的低温高压变质带可同时出现,又被称之为双变质带增生楔(增生锥体、填加柱,亦称外弧):大洋板块俯冲时,其上部的火山-沉积物质遇阻被刮削下来堆积在海沟底部,由于俯冲作用持续进行,堆积物不断累积并挤压成一系列褶皱-逆冲体,使海沟内壁增厚为一相对隆起单位而得名双峰式建造:指基(中基)和酸(中酸)性岩浆大致同时喷发,几乎缺失过渡的中性岩浆拆沉作用:由于大陆岩石圈下部地幔部分(主显固体者)密度比软流圈大而产生重力不稳,当存在适当破裂时即沉入于软流圈中,从而与上部岩石圈拆离开来石英砂岩建造:碎屑磨园度及分选性均好,成熟度高,反映了因地势平坦,需经长距离搬运、沉积的成岩作用,其大地构造环境则是反映稳定型的大陆地壳。

中国大地构造五大学说简介

中国大地构造五大学说简介

中国大地构造五大学说简介胡经国本文作者的话本文根据有关大地构造文献和资料编写而成。

现将它作为大地构造学科普文章奉献给地球科学爱好者和有志于从事大地构造科学研究事业的学子阅读,并将其作为大家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的参考。

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和喜欢!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提到学术繁荣人们就会想到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在这个时期,不但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才波峰或者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称道与自豪的人才高地。

同时,代表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道家、法家及其他诸子思想和流派也主要产生于这一时期。

在20世纪中叶,在中国地质学尤其是大地构造学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次学术繁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大地构造学的五大学说或学派。

虽然这次百家争鸣局面持续的时间很短,其意义也不能与春秋战国时代相比,但是其产生的原因或许能使我们得到新的启迪和进行深入的思考。

现将中国地学界公认的中国大地构造五大学说或学派简介如下一、地质力学地质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的一门科学。

它是由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在20世纪20年代初,在研究中国及东亚地质构造的基础上,总结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长期实践经验而创立的地质学与力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20世纪20年代,关于大陆运动起源问题有许多不同的学派,但是其主要争论在于活动论与固定论、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之争。

1926年,李四光先生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1929年,发表《亚东一些典型构造式及其对大陆运动问题的意义》;1933年,发表《东亚构造格架》;1939年,出版《中国地质学》。

20世纪40年代,他正式提出地质力学一词,并以构造体系为指导,继续从实践到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1945年,他出版《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从而使地质力学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出现于中国和世界地质科学之林。

在地质力学中,地壳岩层、岩块中的褶皱、节理和断层等地质现象,称为构造形迹。

构造形迹的规模大小不一;可以大到展布于地球上的山脉,也可以小到由矿物晶格位移和矿物定向排列所形成的片理等。

中 国 年 代 地 层 表

中 国 年 代 地 层 表

亚阶亚期
煤山亚阶(亚期) 葆青亚阶(亚期) 老山亚阶(亚期) 来宾亚阶(亚期)
代号 年龄(Ma)
阶 统系界 宇
0.01
Qh
Q
2.6
Qp
5.3
N2
N
23.3
N1
Cz
32
E3
56.5
E2 E
65
E1
96
K2
K
137
K1
J3
J2 J
PH
205
J1
Mz
T23
T3
227
T13
T2 T
241
T12
T21
T1
250
上泥盆统 (晚泥盆世)
中泥盆统 (中泥盆世)
下泥盆统 (早泥盆世)
顶志留统 (顶志留世) 上志留统 (晚志留世) 中志留统 (中志留世)
下志留统 (早志留世)
上奥陶统 (晚奥陶世) 中奥陶统 (中奥陶世) 下奥陶统 (早奥陶世)
阶期
逍遥阶(期) 达拉阶(期) 滑石板阶(期) 罗苏阶(期) 德坞阶(期) 大塘阶(期) 岩关阶(期) 邵东阶(期)
Ch Ch
Ch
Ht Ht Pt1
Ar3
3200 3600
Ar2 Ar
Ar1
Ar0
O11
中 国 年 代 地 层 表(三)

界代

பைடு நூலகம்
系纪
统世
阶期
上寒武统 (晚寒武世)
凤山阶(期) 长山阶(期)
崮山阶(期)
显 生 古生界 宇 (古生代) (宙)
寒武系 (寒武纪)
中寒武统 (中寒武世)
张夏阶(期) 徐庄阶(期) 毛庄阶(期) 龙王庙阶(期)

中国地质学05

中国地质学05

• 7.泥盆系磨拉石建造 • 在白泉门一带,见奥陶世枕状熔岩被压扁拉 长,说明遭受到志留纪的强烈造山挤压作用。 • 中上泥盆统的磨拉石不正合覆盖在蛇绿岩之上 ,结束了祁连山造山带的演化。
• 三,祁连山造山带构造演化 • 大陆裂谷阶段(元古代末-早中寒武世,胚胎期,东非裂谷) • 以甘肃省的白银市、天祝市、青海省的祁连县和甘肃省的玉门 市昌马一带的元古代末期-寒武纪火山岩为代表 • 大洋扩张阶段(晚寒武世-早奥陶世)(大西洋阶段) • 以玉石沟蛇绿岩为代表 • 沟-弧-盆阶段(中晚奥陶世)(太平洋阶段) • 以大岔大板岛弧型蛇绿岩、塔墩沟、老虎山弧后盆地型蛇绿岩 和清水沟高压变质带、永登县岛弧为代表 • 残留海盆阶段(志留纪)(衰亡期,地中海阶段) • 以400-380Ma.(早志留世)的清水沟俯冲杂岩为代表 • 造山阶段(泥盆纪) • 以压扁拉长的枕状熔岩和泥盆纪磨拉石为代表
• 二、祁连山造山带构造特征 • 2.玉石沟——洋中脊型蛇绿岩 • 玉石沟蛇绿岩岩石组合发育较全,有变质橄 榄岩、堆晶岩、辉长岩、枕状熔岩和斜长花 岗岩。REE为低头平坦型,具MORB特征。玉石 沟基性熔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522- 495Ma,(中晚寒武世) • 硅质岩放射虫的时代为晚寒武世-早奥陶世 ,蛇绿岩被中奥陶世砾岩、砂板岩不整合覆 盖。
祁连山造山带
• 简述祁连山造山带大地单元划分 • 简述祁连山造山带构造演化史 • 祁连运动
祁连山造山带
由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和祁连山、昆仑山相连,横亘于中国中 部,过去称秦祈昆造山带,90年代中期称之为中央造山带

祁连山造山带
•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造山带呈NWW向分 布,西起嘉峪关,向东横跨甘肃,直达兰州,长度超过 800km,宽200k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亲西伯利亚温带生物区小型单体珊瑚(Hapsiphyllum,
Amplexizaphrentis, Zaphrentites, Kinkaidia, Cyathaxonia), 腕足类(Rotaia, Syringothyris, Pseudosyrinx,)和安加拉植 物分子(Caenodendron primaevum, Chacassopteris consinna, Cardioneura microphylla)
晚寒武世-志留纪,塔里木、柴达木和阿拉善等地块呈 离散状态,属于扬子板块构造域
志留纪末-早二叠世,塔里木、柴达木和阿拉善等地块 (包括西昆仑,中祁连,敦煌,化隆等) 组成西域板块,并具亲扬子板块的特征
石炭纪-早二叠世末期,西域、中朝板块与劳亚大陆拼 合,形成兴安-天山碰撞带
亲冈瓦纳构造域
震旦纪-早寒武世(泛非事件)羌塘、冈底斯、 喜马拉雅和中马缅苏等地块形成统一结 和甘孜-理塘洋的位置
峨眉山玄武岩大型火山岩省(P2) (LIP, large igneous province)
面积 2.5 ·105 km2, 岩系厚度为2000~250 m, 附近上千千米范围内发生张裂, 板内扩张速度为0.3~0.6 cm/a 大范围异常地温梯度: 金沙江37°C/km; 澜沧江群44°C/km; 墨江36~38.5 °C/km; 广西大容山52.6°C/km; 十万大山49 °C/km 可能存在峨眉山地幔底辟(是目前惟一被多 数学者所公认的)
滇藏南寒温带生物区 冈瓦纳的冰积物堆积,冷水动
物群的单体珊瑚(Lytvolasma, Wannerophyllum),菊石 (Uraloceras),大型厚壳腕足类(Taeniothaerus)和冈瓦纳植 物群(Glossopteris, Sphenophyllum)
自东向西?
华北石炭、二叠系煤层厚度 (0 – 5 – 10 – 15 - 20 m)
晚古生代横断山地区三条蛇绿岩带
是洋盆,不是裂谷带,小洋盆,弧后盆地
澜沧江带(昌宁-孟连) C1~C2, 扩张速度
0.67cm/yr,
洋宽可能为1200 km
金沙江带 C2~P1, 0.9 cm/yr; 哀牢山 C1, 洋宽可能为1800 km
甘孜-理塘带 P1-2,大洋拉斑玄武岩和放射虫 硅质层,0.8 cm/yr,
volzi, Hayasakaia elegentula, Polythecalis yangtzeensis, Cystommichelina,筳类Schwagerina tschernyschewi, Parafusulina, Neoschwagerina,菊石Rotodiscoceras, Pseudotirolites,Pleuronodoceras,腕足类Monticulifera ,Cryptspirifer等,它们属于特提斯热带生物区
三、构造活跃期的变形、 变质与应力场特征
晚古生代末期地层接触关系 角度不整合区
假整合区 (伸展不整合)
整合区
Pz1 Pz2
天山-兴安弧形碰撞带 扬子板块张裂
云开地块独立,末期 向北挤压、碰撞
四、岩浆活动与板块变位速度
岩浆活动强烈,占全国岩浆岩出露面积的1/3 2548件化学分析样品
扩张速度 (cm/yr) 386-354 Ma 天山-兴安东段 0.3~0.8; 华夏0.5; 354-295 Ma 天山-兴安东段 0.5~0.7; 祁连山0.79; 华夏0.4; 295-257 Ma 天山-兴安东段 0.8
中朝-西域温带生物区 植物Gigantopteris,
Gigantonoclea,Emplectopteris triangularia,Cathaysiopteris whitei,Sphenophyllum,腕足类Lingula sp.等
早、中二叠世生物古地理
华南热带亚热带生物区 珊瑚 Wentzelloophyllum
Chuanshanophyllum, Pseudouralinia, Fuchungopora,Huangong-
ophyllum, Donetzites, Jintingophyllum, Kueichouphyllum,
Yuanophyllum, Qinglong- shanophyllum)腕足类(Yanguania, Eochoristites,Martiniella),有特色的石松类和有节类植物( Lepidodendron gaolishanense,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
古生代板块运移
构造域划分,地块分布样式都在变化,地块可 转动,总体北移,运移速度每年几厘米,地块 经历了数百-上千千米的位移,各地块受力状 态不同
不能支持“槽台假说”,“地块小活动,大固 定假说” “手风琴式运动”或“开合假说”
在中国学术界固定论盛行的原因:古生代时期 各地块在赤道附近,碰撞带内古洋壳证据零碎 或缺乏,习惯于分析垂直运动,水平运动的资 料不足,传统观念的影响
华南 栖霞灰岩褶皱
早、中二叠世生物古地理
亲西伯利亚北寒温带生物区 安加拉植物的重要
分子Zamiopteris,Crassinervia,Nephropsis,Walchia,
裸子植物花粉,冷水腕足类Spiriferella -
Kochiproductus - Yakovlevia,珊瑚Tahylasma, Calophyllum,筳类Pseudodoliolina、Monodiexodina等
泥盆纪生物古地理
天山-兴安温带生物区 半深海复理石沉积 中朝(主体)剥蚀区 中国中部生物区(西域-川滇-扬子) 浅海碳酸 盐岩-半深海沉积 滇藏热带生物区 浅海碳酸盐岩
石炭纪古地理
南北分异与现代相似
亲西伯利亚温带生物区 华北亚热、热带生物区 华南亚热、热带生物区
亲冈瓦纳寒凉生物区
石炭纪生物古地理
古生代 各地块都处在南半球中、低纬度带,浅 海沉积环境,为南寒温带气候
这里的中国部分画的不对
华里西(海西)期完成南、北欧洲和西伯利亚、哈萨克板块拼合 形成海西、乌拉尔与天山-兴安岭碰撞带
西半球:加里东期(北美与欧洲-波罗的板块拼合),华里西期 (完成南北欧洲和西伯利亚板块拼合)形成潘基亚泛大陆 东半球:特提斯多岛洋,呈现离散地块的状态,少数地块向北拼合
Formed Pangea continent(including Sino-Korean) Others separated in PaleoTethys and Tethys
晚古生代构造复原
西伯利亚板块在古生代大幅度北移,冈瓦纳和 印度板块在晚古生代南移 中国大陆地块群保持离散状态,同时总体上逐 渐向北运移 石炭纪-早二叠世构成天山-兴安碰撞带等 地块群的散布样式,从古生代早期基本上沿赤 道排列,到石炭纪时期开始地块群就逐渐变成 近南北方向排列的样式。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过程
峨 眉 山 玄 武 岩
长兴组 大隆组
峨眉山玄武岩的分布
四、岩浆活动与板块变位速度
缩短速度 (cm/yr) 386-354 Ma 阿尔泰-天山碰撞初期 6.1~7.3; 黑龙江-内
蒙 5~7.6 ; 吉林3.9; 东昆仑-柴南缘5.5-6.9; 大别4.1; 354-295 Ma 主碰撞期, 阿尔泰6.1; 天山6.2~6.3;准噶尔 5.5
Ekvasophylloides, Rhopalolasma, Parahumboldtia)
腕足类(Unispirifer, Spirifer, Fusella, Tylothyris, Pseudosyrinx, Syringothyris )等
二叠纪古地理
二叠在我国为3分,在欧洲为2分
亲西伯利亚北寒温带生物区 中朝-西域温带生物区 华南热带亚热带生物区 滇藏南寒温带生物区
Cardiopteridium spitsbergense,Triphyllopteris collombiana) 十分发育, 晚石炭世发育大量筳类(Profusulina, Fusulina, Fusulinella, Pseudostaffella, Triticites)
• 亲冈瓦纳寒凉生物区 冷水动物群:小型单体珊瑚(
中朝构造域
太古宙 东胜、赤峰、辽吉、临汾、渤海、济宁 ,阿拉善、塔里木等陆核及其周围的增生带 古元古代-中元古代 华北-朝鲜半岛、阿拉善 、柴达木、塔里木(敦煌、 中祁连、化隆、西 昆仑)地块等 新元古代-中寒武世 华北-朝鲜半岛地块和阿拉 善地块 晚寒武世-早二叠世 华北-朝鲜半岛地块,末期 并入劳亚大陆
华北断层附近的平卧褶皱,煤田构造以推断为主,地层韧性强,变形强,定年困难,而U矿 则好搞的多
华北中、晚石炭世沉积古地理
韩国中部的煤系地层
具华北型的特征 (成煤时代、地层组合
和化石特征)
四川中部Pz1-Pz2间的不整合与二叠纪沉积
二、古地磁研究与古构造复原
中泥盆
二叠纪
Paleo-tectonic reconstruction
晚寒武世-志留纪 扬子板块,华夏板块,松潘-甘孜地 块,末期形成西域板块,各地块分别呈离散状态
晚古生代 扬子板块,构成统一的华夏板块,西域板块 ,松潘-甘孜,云开地块,仍处在离散状态
西域构造域
中元古代及其以前时期,塔里木、柴达木和阿拉善等 地块均属于中朝板块
新元古代-中寒武世,阿拉善地块仍属于中朝板块,塔 里木、柴达木为亲扬子板块构造域
扬子构造域
中元古代末期(四堡期) 北扬子和南扬子陆块碰撞, 华夏板块范围内的许多小陆块,松潘-甘孜,塔里木, 柴达木地块
青白口纪(晋宁期) 扬子板块曾与华夏板块范围内的 许多小陆块发生碰撞,松潘-甘孜,塔里木,柴达木地 块
南华纪-震旦纪-中寒武世 扬子板块,华夏板块,松潘甘孜,塔里木,柴达木等地块呈离散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