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我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是无形的科学

如果说医学是生命研究的漫漫征程,那么我觉得,中医就是赤裸着双脚,脚踏实地走在红土地上的探索者;而西医则是与地面隔绝着空气的磁悬浮列车。西医虽然方便,快捷,但是却无法与生命的最深处进行交流,无法探知那红土地上生命的每一次萌发与衰败,只解表外,却无法透知其里。

中医,是中华文明独创的生命科学,是中华先贤五千年的智慧结晶。《易经》是中华文化的宝典,神农氏以《易》论药,产生了《神农本草经》;黄帝、岐伯以《易》论药,产生了《黄帝内经》,奠定了古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之后,秦越人作了补充阐发,产生了《八十一难经》;东汉末年张仲景上承《内》、《难》,博采万家,著《伤寒杂病论》,创立了中华医学从理论到临床的完整体系。这就是中国发展的一条红线,通常称为“岐黄之道”。古中医之路,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中医之学伴随着历史的长河,千辛万苦的传承到我们手中,我认为对于整个中医来讲,那是几千年无数人的实践积累的无比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非常宝贵的,没有这些经验就无法解决疾病问题,经验里才蕴藏着真理,蕴藏着真科学。而同时,中医的这些经验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才能取得奇特的疗效。

人们常说西医看到的是人体有形的一面,中医观察到的是人体无形的一面,我觉得中医不是看不到人体有形的这一面,只是他的思维更专注于身体无形的这一面,而这就是中医的高明之处,是无形的

科学。尽管现代科学十分发达,作为现代科学的现代医学也只是在人体与疾病有形的这一面几乎达到了精细之极。然而对于人体与疾病的无形这一面却是“茫然无知”,是现代科学认识上的盲区。所以我认为我们不能用人体有形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和判断人体无形科学,我们不能认为眼睛看得见(或借助仪器和化验看得见)的才是科学,而误认为眼睛看不见(或借助仪器于仪器和化验看不见)的就不是科学。只知人体有形的这一面,而不知人体无形的这一面,叫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多人叫嚣着让中医现代化科学化,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真的那样,就等于让中医问道于盲,是对中医的无知。而对中医的无知,说到底是对人体科学的无知。正所谓“帆海者不知山,驾陆者不知水”,这也就说明了中西医是不能结合的,因为它存在着最本质的差别,用一言蔽之,则是有形无形,中西医分明。

《中国地理》杂志2003年7月号上登了篇题目为“一个加拿大学者中的中医”,是一位来中国学习的加拿大女士胡碧玲(中文名)写的,她对对中医知之甚少,而且又是西方人,可她在中国医院实习过一段时间后却颇为感触的说:“中西医结合这种思维模式发展到最后,只会是丰富了西医而弱化了中医,于是中国伟大的传统就变成西医的一个附庸物。中国几千年来应用了它自身独特的理论与手段治愈了无数人,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而有效的医疗体系,没有必要以外来的秤杆纠正“中医的不足”。”

同时她说“也许,中国人始终都是在一个他们自以为是的意义上误解了西医,因为中国人认为的西方并不是真正的西方。在西方,今

天中国人认为的西医只是众多医学中的一种,是主流而已。另一个更大的误解是西方人早已没有把“科学”这个词等同于“正确”及“唯一”,而今天的中国人仍把“科学”当作一个好的形容词。这种理解上的差异,带来了目前中国和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状态。

胡碧玲女士一针见血的批评,正是今天中西医结合的“症结”所在。其实,做学问的道理并不复杂,只有一句话“学贵专一”,因为“心不专,力不举”;“不广学,故得”;“不杂学,故明”。

孟子曾说“人有不为,而后可以为”,古今中外,哪个做学问成功者不是遵循这一条最基本的原则。而我们处于刚接触中医的阶段,更该把握好这一点,以“传承中华医学,造福天下百姓为目标”为目标,脚踏实地的在这条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让中华医学绽放它该有的光芒。

侯佳睿中医学(本硕连读)1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