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元节简介

【篇一:传统节日简介】

春节

节日来历: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

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

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

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年的名

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新中国成立,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

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

历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

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

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的习俗: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贴年画、守岁、燃放爆竹、祭祖、拜年等。

春节传统食品:蒸年糕,包饺子等

元宵节

节日来历: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因为这是

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

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

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

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

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习俗:吃元宵、放灯、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

元宵节传统食品:元宵。

清明节

节日来历: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

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

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

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

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

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

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

节的一个习俗。

传统统习俗: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传统食品: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端午节

节日来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

一。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也

称端五,端阳。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据闻一多先生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

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端午节习俗: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菖蒲、饮雄黄酒这

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

午节传统食品:粽子又叫“角黍”、“筒粽”、雄黄酒

七夕节

农历7月7日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

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

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节的来历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它最早的渊源

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祭祀牵牛星、织女星,直到汉代,才与牛

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并且正式成为属于妇女的节日

节日习俗:穿针乞巧、晒书晒衣、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等

七夕传统食品: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

面糖蜜。

中秋节

节日来历,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

到远古的敬月习俗和秋祀活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

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

系列

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

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唐朝初年,中秋节可

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并出现了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

活动。明清时期,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

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

捣药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

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中秋节习俗:吃月饼、赏月。

中秋传统食品:月饼。

重阳节

节日来历: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老人节”。九九

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到了唐代,重阳被

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至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

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

清代。据说,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寓意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人们把重阳节又叫老人节。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重阳节的习俗:登高、吃重阳糕、插茱萸和簪菊花、放纸鹞重

阳节传统食品:重阳糕

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在傣历六、七月,这天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

真是十分壮观。

僳僳族刀杆节,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

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僳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扶

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