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家杂文研究综述——以鲁迅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杂文研究综述

摘要:鲁迅先生一生创作最多的就是杂文,这些杂文可以看作是时代的战斗记录,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艺术瑰宝。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选择对学者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从而深入了解鲁迅先生杂文作品的概念、语言特征与价值意义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鲁迅;杂文;思想艺术;价值内涵;现实意义

杂文是一种运用其短小的篇幅与锋利的语言,直接迅速地反应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体,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鲁迅先生的杂文在中国杂文世界中具有绝对的影响力,从1919年在《新青年上》发表“随感录”起,鲁迅共书写有十数本杂文书籍,总字数达到了80万字。

一、鲁迅对“杂文”的情感认知

在创作的不同阶段,鲁迅自身对于“杂文”有着与众不同的认识,这直接影响了其杂文创作,也作用于其思想与情感的融入,促进了杂文在创作水准上的提高。

学者吴怀志在《鲁迅的杂文概念考辨》[1]中指出,鲁迅初期将自己创作的杂文称为“杂感”,记述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杂乱心绪与情感;而随着鲁迅在创作思想上的深刻以及对杂类问题研究的复杂性,鲁迅也开始使用“杂文”这一称呼。而鲁迅先生自己本身就较为反感“小品文”,认为其是一种没有骨力、缺乏思想力量的创作。

具文奎在《深刻、形象、曲折:鲁迅的杂文观》[2]认为,虽然鲁迅曾经批判过自己的杂文写作,但是从根本上鲁迅对于杂文这种文体还是极为钟爱的。鲁迅认为自己的杂文并不是“小品文”这种“小摆设”,而是做到了“言之有物”,和“现在贴切”,且具有一定的生动性,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读者。

二、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征

鲁迅的杂文创作蕴含了其强烈的思想倾向,他将自己深刻的思想和体悟凝练于杂文之中,引起了“文学革命”乃至“思想革命”。其杂文中蕴含的思想艺术实际上集中体现了其价值观和对社会和人世的认知,我国许多学者就相关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这类分析主要集中在对鲁迅杂文讽刺艺术的探究和

其思想艺术“战斗性”的研究上面:

(一)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

讽刺性是鲁迅杂文的突出特点,在杂文创作的过程中,鲁迅无时无刻不在用讽刺的语言来增强杂文的表达效果,这种通过大量讽刺性的语言对社会和现实进行批判,体现了鲁迅杂文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反思性。

施友佃在《试论鲁迅杂文创作的表现艺术》[3]中重点分析了鲁迅在杂文语言上的诙谐幽默,认为鲁迅运用丰富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通过语言的尖锐泼辣与锋芒毕露进行了生动的讽刺。例如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就批判了反动统治阶级以及各种黑暗势力的丑恶嘴脸。另外,学者认为:鲁迅的讽刺绝不是油腔滑调,而是通过讽刺和幽默表现出自己的人生态度,也将自己的满腔革命热情和崇高理想关注在讽刺幽默中。例如在《言论自由的界限》中,鲁迅就故意将新月社文人尊称为“诸君子”,赞扬文人们的“聪明”、党国的“高明”,实际上却涵盖了嘲笑贬斥之意。

迟蕊在《论鲁迅杂文语言之“老辣”》[4]中提出鲁迅的杂文语言具有准确、简洁、生动、机智、幽默等多个方面的特点,其通过尖锐的笔锋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痛快淋漓。在鲁迅的杂文作品中,他首先十分善于运用典故来对社会世俗进行抨击。学者认为鲁迅语言的老辣讽刺与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等因素有着直接的联系。

徐桂梅在《鲁迅小说语言中的“日语元素”解析》[5]中不仅分析了鲁迅在小说中善用一些外来语来表现其讽刺性,在杂文中也会通过“日语元素”来进行嘲笑讽刺。常见的就有“人间性”,鲁迅借用这一日语来指涉人性,避免了行文上的纠缠与含混,更凸显了鲁迅在讽刺艺术表现上的精悍有力。

(一)鲁迅杂文思想的“战斗性”

唐弢在《论鲁迅思想的发展—从鲁迅杂文谈他的思想演变》[6]中提到了鲁迅杂文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性,他认为,这种思想性不仅体现在其对社会变革和人性的深入反思上,也体现在其对马克思主义和革命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之上。毛泽东称赞他:“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1在鲁迅的杂文创作过程中,从最初的《狂人日记》到1930年以后针对“新月派’、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4,p699

“民族主义文艺”等的论证所创作的一系列杂文,可以看出鲁迅的认识实现了从现实主义思想到无产主义思想的飞跃,他开始将无产文学作为杂文创作的一个基本目标,以杂文为武器,为“戈”,为“匕”,投入于无产阶级革命之中。当然,在这种革命性的同时,他的杂文创作也表现了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寻求国家的进步和人民的解放。

林如稷在《鲁迅杂文的思想与艺术特点》[7]一文中将鲁迅杂文所蕴含的思想概括为五个特性,分别为“时代性与战斗性”、“严肃性”、“深刻性”、“独特性”与“隽峭性”,其中又以“时代性与战斗性”最具有代表性。他提出,鲁迅的杂文创作是将我国传统的议论文体与抒情文体中最富有生命力和攻击性的部分,加以创造性的发展,将社会斗争的目的与思想启发的祈愿融入文学创作之中。同时,他的杂文内容又绝大多数取材于社会现实,力图表现时代真实的一面,激起民众的抗争精神,这是鲁迅杂文最突出的思想艺术成就。

李昌涉在《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中着重关注了其杂文中反复出现的“鲁迅精神”。他认为,这种精神就是“鲁迅在长期的斗争中, 通过自己的深切体验和深入思考, 曾经形成了一系列相当稳定的关于社会人生的真知灼见;同时, 也通过反复的斗争锻炼, 形成了一些个性鲜明的精神气质和情操。”2他有别于林如稷,将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色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鲜明的是非观念和爱僧、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但与之相似的是,他同样认为斗争精神亦是鲁迅杂文思想的内核所在,比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原本意图好似是讲述因革命党人因放过秋瑾的加害者而反送了自己的性命一事,抨击当地的“愚民”,但又在其后看似无意的附了一句:“从这一点看来, 生长在中国可为模范的名城里的杨荫愉女士租陈西谨先生, 真是洪福齐天。”这种看似随意的调侃表面上是为了抨击价值观相异的人民的“敌人”,实际上体现了鲁迅时刻不忘斗争精神,奉行社会主义理想的坚定意志。

三、鲁迅杂文中蕴含的教育思想研究

鲁迅杂文中有一部分内容常常被忽视,那就是关于儿童教育的思考与研究。事实上,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创建者,鲁迅对儿童问题非常重视,并将自己的对传统教

2李昌陟.《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